CSKF不合格项报告1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不合格品报告样板一、背景本报告旨在对公司生产线上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和问题解决,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不合格品概述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和产品抽样检测,发现了以下不合格品问题:1.产品A的外观不合格:经过抽样检测,发现产品A存在不同程度的划痕、漆面褪色和粘胶现象。
这些问题导致产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2.产品B的尺寸不合格:我们抽取了一批产品B进行尺寸检测,发现其尺寸偏离标准范围,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
这会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3.产品C的性能不合格:经过实际测试,发现产品C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存在电路故障和电池寿命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问题分析针对以上不合格问题,我们进行了全面的问题分析:1.产品A的外观不合格问题可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或仪器设备故障所致。
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找出具体原因。
2.产品B的尺寸不合格问题可能是生产设备的精度不够,或者生产员工操作不规范导致。
我们需要加强生产线员工的技能培训,并购置更加精准的测量设备。
四、改进措施针对上述不合格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员工培训: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
2.优化生产工艺:重新评估生产流程,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流程优化。
3.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4.提高质量检测频率和严格度:增加产品抽样检测次数,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并加大对不合格品的追溯和处理力度。
五、预期效果经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预计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产品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划痕和漆面褪色现象大大减少。
2.产品尺寸偏差减小,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3.产品性能得到提升,电路故障和电池寿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增加产品的可靠性。
六、结论本报告从不合格品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不合格项报告背景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产品不合格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生产厂家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以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和行业标准。
然而,为了保证生产效率,有时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合格品。
本文旨在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并加以处理这些问题。
不合格项的类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不合格项。
一些常见的不合格项包括:1.物理缺陷:例如产品表面存在凹坑、划痕或裂纹等损伤。
2.化学不合格:产品可能包含超出规定限制范围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
3.可视瑕疵:表面上看来完美无瑕疵,然而,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这种问题有时很难被发现。
4.工程不合格:过程中设计变化或者未严格遵循生产流程等问题,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性能需求。
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错误分类或组件配置、良率下降、材料问题、运输损坏是造成不合格品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误操作:错误手工装配、装配错误的组件或元件、材料浪费、错误工具使用等。
2.生产线不足:某些任务的执行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机器或工具,而该设备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与预定的其他活动设备共享。
3.材料和零件的问题:材料缺陷,包含不符合标准的材料或有代替的缺陷是常见问题。
防止不合格品的方法防止不合格品创造出来是一个更好的修正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不合格品的方法:1.让生产质量保证团队密切关注生产和产品检查,发现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2.利用工具检查,问题出现后及时修复。
3.建立良好的纪录保持生产过程的记录,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处理不合格品的方法在防止不合格品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足的情况下,不合格品也有可能会被制造出来。
一旦确认产品不合格,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安全和追溯,以及避免产品被交付至客户。
以下是处理不合格品的方法:1.分类,将不合格品进行归类,确定其不合格性质。
2.安全处理,将不合格品安全处理,避免造成伤害或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3.追溯,对不合格品的起源进行溯源,找出制造或设计方法存在明显问题的阶段或环节。
不符合项报告(3篇)不符合项报告(范文3篇) 不贴合项报告〔一〕:20xx年xx月我司对2021年GSP体系运行情景进行全面内审,经过自查,除了合理缺项外,基本贴合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
根据新版GSP要求,有以下主要几项不贴合新版GSP要求:1、冷藏设备:冷库、冷藏车、保温箱没有进行验证;2、温湿度监测系统监测仪表没有按新版GSP要求合理安装监测点及校准;3、计算机系统没有按新版GSP要求进行更新升级。
4、计量器具没校正。
以上缺项下达了整改通知,现将整改情景汇报如下:一、冷库、冷藏车、保温箱没有进行验证1、缘由分析:公司冷库和冷藏车使用一向正常,原版GSP无此项资料要求,新版GSP提出要求后,公司2021年1月8日已与北京世控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托付对冷库、冷藏车、保温箱进行验证的协议,由于该公司任务繁忙,直到2021年3月28日才验证完毕。
2、整改措施:①重新按新版GSP要求,制定冷库、冷藏车、保温箱验证工作准备;②成立了验证小组;③公司人员参与验证;④构成验证报告;⑤依据验证数据,修改冷库、冷藏车、保温箱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⑥新购置二个保温箱,确保运输过程中冷藏药品温度贴合要求。
⑦附录一: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GSP认证现场指导原则---冷藏车开通了远程监控能对冷藏药品在运输途中的温度能够准时进行自动记录及上传到电脑上且能自动报警。
3、整改效果:①2021年3月21日完成冷库、冷藏车、保温箱的验证工作,3月30日构成验证报告。
②冷藏车安装了温度远程监测软件。
③保温箱安装远程监控软件。
④经过专项内审,冷库、冷藏车、保温箱设施设备基本贴合GSP附录一冷藏冷冻药品储存与运输管理现场指导原则要求,能够充分保证冷藏药品的质量安全。
4、预防措施:①严格按GSP要求及冷藏设备管理制度要求,确保冷藏药品温度贴合要求。
②加强员工工作职责心,重视冷链药品的质量。
5、职责人:王丽华、黎燕梅、陈章。
6、完成时间:冷库验证2021年3月20日、冷藏车验证2021年3月28日、保温箱验证2021年3月28日。
体系审核不合格项报告(2017)不合格项报告受审核部门:生产部报告日期:2017年12月27日IATF 16949:2016过程名称:标识与追溯管理过程;现场/受审核的功能:生产部条款/文件 8.5.2/ 检验状态管理办法不符合事实描述:(可采用过程图、文字、流程图等来描述)检验状态标识不是完全有效查12/22 产线有一批成品料号:D728122,放置于检验合格区内,但是没有看到标签上的检验合格章审核员:不合格项的判定:上述事实不符合IATF16949:2016之8.5.2 条款标识和可追溯性需要时,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
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状态。
当有可溯要求时,组织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并应保所需的成文信息以实现可追溯。
注:检验和试验状态并不能以产品在生产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来表明,除非产品本身状态明显(如在自动化生产传递过程中的物料)。
如果该状态已清晰地标识、文件化且达到了指定的目的,允许采用其它方法来标识。
不符合程度:□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观察项审核方:公司内审受审方主管:纠正:针对该产品判定为可以产品,进行隔离,通过追溯12/26<<成绩检查书>>,确认属于检验合格产品,后盖上检验合格章入库责任人:陆周杰部门主管:胡海斌原因分析:1.经过询问,该员工清楚了解,检验合格产品,需要通过盖合格章以示产品处于合格状态.2.当天检验完成后,该员工因产线短暂停机后急于需要去做首件确认,从而导致去做其他工作,后遗忘盖章工作.分析人: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1、将该案例纳入未来公司的质量意识培训之中;2、重新定义检验细节要求: 检验合格后盖章检验报告上签字移入合格区3、横向展开:全面检查是否有类似问题存在,若有则予于纠正。
责任人:对采取措施的验证:结论:■措施有效□需进一步活动□措施无效(审核员)签字:受审核部门:生产部报告日期:2017年12月27日IATF16949:2016过程名称:文件与记录管理过程;现场/受审核的功能:质量部条款/文件 7.5.3.2.1记录保存不符合事实描述:(可采用过程图、文字、流程图等来描述)记录管理过程要求不是完全有效对质量部2017年5-12进料检验记录进行抽查,发现2017/8/6 进料检验记录索检困难标示不清审核员:不合格项的判定:上述事实不符合IATF16949:2016之7.5.3.2.1对应组织《记录控制程序》文件要求:记录应易于检索不符合程度:□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观察项审核方:公司内审受审方主管:纠正:立即重新依照要求进行文件归档与标识,并抽查其他记录是否有类似问题(经抽查无)责任人:陆周杰部门主管:原因分析:岗位人员变更后,未能定期及时进行更新.分析人: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对所有涉及记录归档人员进行培训。
不合格项报告1/2受审核部门营销部日期2016.3.20不合格事实描述:标准要求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组织应基于外部供方提供所要求的过程、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确定外部供方的评价、选择、绩效监视以及再评价的准则,并加以实施。
对于这些活动和由评价引发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组织应保留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不符合事实:对供方的制造过程绩效按进行了评价,但未能提供评价记录。
不符合标准的条款:ISO9001:2015部门负责人:不符合性质:□严重√□一般审核员:小组:组长小组成员不合格原因分析:有关人员对供方控制要求学习不够,因此没有完全按对供方管理规定执行。
部门负责人:纠正:对供方评价作好记录。
部门负责人:纠正措施:(预计完成时间2016年3月25日)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供方控制要求,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
举一反三,查找不足,采取纠正措施,严格按规定管理。
部门负责人:审核员:完成情况验证:(是否完成,是否有效)查:已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认识、达到了学习目的,补充了评价记录,且再无发生同类问题。
审核员:审批:系统的预防措施:按照供方控制要求规定坚持检查,防止再发生。
部门负责人:记录:培训记录整改记录不合格项报告2/2受审核部门质量部日期2016.3.20不合格事实描述:标准要求:产品和服务的放行组织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不符合事实:查3月19日入库产品(胶合板箱585*373*241)是合格产品,但未能提供产品的放行的证据。
不符合标准的条款:ISO9001:2015部门负责人:不符合性质:□严重√□一般审核员:小组:组长小组成员不合格原因分析:有关人员对产品和服务的放行学习不要求够。
因此不能按其规定要求执行。
部门负责人:纠正:提供放行记录。
部门负责人:纠正措施:(预计完成时间2016年3月25日)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产品和服务的放行控制要求,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
举一反三,查找不足,采取纠正措施,严格按规定管理。
不符合项报告尊敬的相关部门:我写此封信是针对最近在我们公司发现的一些不符合项进行汇报。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以下是我认为应该被重点关注的不符合项:首先,我们公司在最近进行的质量检查中发现了一些产品缺陷。
根据报告显示,这些产品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如外观瑕疵、尺寸不准确和零部件连接不稳定等。
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客户的购买体验。
因此,我强烈建议我们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我们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其次,我们公司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我了解到,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
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在操作危险设备时无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例如,一位工人最近在使用机器时发生了事故,导致严重受伤。
经过调查得知,该工人在使用该机器之前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培训。
鉴于此事发生后的后果,我建议我们公司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并督促他们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此外,从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我们公司的成本控制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我们一直致力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无效的开支。
例如,在最近的一次审计中,审计师发现我们公司在不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资料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
他们认为这些开支没有带来相应的价值,反而增加了我们的运营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我们公司采取更严格的预算控制措施,并审查目前的开支政策,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最后,我们公司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似乎存在一些偏差。
近期,我们公司推出了一款新产品,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该产品并不符合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这表明我们的市场研究工作有待加强,并且需进一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以上是我在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和市场需求方面所发现的不符合项。
我希望我们的公司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我们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谢谢您的关注。
此致敬礼XXXX。
审核不合格项报告报告字数:1200字以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经过审核的项目进行不合格项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不合格项的具体描述、原因分析以及改进建议,最终提供一个完善项目质量的方案。
二、不合格项描述1.项目名称:XYZ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2.不合格项描述:a.缺少详细的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阶段,项目团队没有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导致后续开发过程中发现需求与产品不匹配的情况。
b.代码规范不符合要求:项目开发过程中,个别开发成员没有按照代码规范进行编码,导致代码质量较差,代码可读性也大打折扣。
c.测试覆盖率不足:项目测试阶段,由于时间紧迫,测试团队没有进行全面的测试覆盖,造成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无法被发现。
三、不合格项原因分析1.缺少详细的需求分析:a.项目团队对项目需求的理解不足;b.高层管理层对项目需求未在项目启动阶段进行充分的沟通;c.时间紧迫,项目团队迫于进度压力,忽略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2.代码规范不符合要求:a.开发成员对公司的代码规范缺乏足够的理解和重视;b.缺乏有效的代码审查机制和流程;c.项目管理层未能对代码规范进行充分宣传和培训。
3.测试覆盖率不足:a.时间紧迫,导致测试团队无法充分进行全面的测试;b.测试人员的技能和教育程度有限;c.缺乏有效的测试计划和策略。
四、改进建议1.增强详细的需求分析:a.在项目启动前,项目团队和高层管理层应该加强沟通,确保需求的准确理解;b.争取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c.建立规范的需求文档,并定期进行需求评审。
2.加强代码规范执行:a.建立严格的代码规范和编码规范,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宣传;b.建立有效的代码审查机制和流程,确保代码质量的提高;c.对于代码规范不符合要求的开发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提升测试质量:a.投入足够的资源和时间,确保测试团队能够全面测试;b.定期对测试团队进行培训和技术提升;c.建立规范的测试计划和策略,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
不合格项报告
CSKF/RZB /JL.-05 NO:2016-01
受审核部门 人资行政部 部门负责人 审核日期 2016.920-22
不合格事实描述:
1.未提供出文件和记录总清单及分发清单
2. 未提供出外来文件清单(含文档)及发放清单。
1.上述不合格事实不符合GB/T19001-2008 4.2.3 条款规定:
2.上述不合格事实不符合质量手册 4.2.3 条款规定
不合格性质 □体系性 ■实施性 □效果性 严重程度 □严重 ■一般
审核员 盘金品 部门负责人确认 2016年 9月22 日
不合格原因分析:
分析人员: 年 月 日
纠正措施计划:
部门负责人: 年 月 日 审核员: 年 月 日
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部门负责人: 年 月 日
纠正措施效果验证:
验证人: 年 月 日
审核组长:张显菊 2016 年 9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