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长方形正方形圆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二)练习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四课时】认识图形(二)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思考与实践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这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二)复习 1.数一数 出示第5页的第3题。 (1)这幅图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请分别数出他们的个数,填在括号里。 (2)反馈:每个屏幕图形的个数。怎样做到数的不重不漏? 师:看来可以给图形编上序号,做到不重不漏。 2.圈一圈 (1)出示第7页的第6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出来。 (2)反馈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没有什么争议。 圆形会出现两个答案。你认为哪个图形的表面可以画出圆形,为什么?

教师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在黑板上画出圆。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4. 拼一拼 (1)出示长方形纸(两种规格) 第一张:长40厘米,宽 15厘米 第二张:长40厘米,宽 20厘米 要求: ①只剪一刀。 ②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剪出来的图形是学过的平面图形。 ③你有几种剪法? (2)学生操作 (3)反馈 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剪出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你们怎样做到大小相等的?(学生上前演示,对折后再剪) 师:我注意到了,他们都是先把长方形纸先对折,沿着折痕剪。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有的长方形对折可以剪成正方形,有的却不能?什么样的长方形对折后可以剪成正方形? (4)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图形拼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5)放在实物投影上欣赏。 5.想一想 (1)出示一面墙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出示书上第6的第5题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了什么?一共缺了几块砖? 师:请你画一画,填一填 (3)反馈: 结果。缺了8块 你是怎样想的?

六年级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 【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 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1)有六个面;(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

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

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

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2021012029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 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 【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完整word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 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页例1相关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 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例1中的学生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从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例题接下来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由于生活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态存在,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学过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播放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小动物们踩出的脚印特别漂亮!立体图形们也想留下它们的脚印,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1平面图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1.1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P2~3《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它们各自的特征,并能识别。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小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点击“引入”,多媒体将小汽车打散成以上个平面图形。) 2.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二、新授 探究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可能不认识三棱柱,教师告诉他们。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图,媒体出示相应的名称。) (教师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黑板上的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

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可多请几组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小结:对呀!我们可以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三角形。大家都找对了! (教师边说边分别点击图形,媒体演示:面先变色,再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2.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学生可能回答:沿着边描下来。) 师:那就请你们描一描,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再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剪下的这四个图形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等。)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板书:平面图形的认识。) 探究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感知特征。 1.认识长方形。 (媒体出示: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长方形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有四条边,其中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还有四个角。学生可能说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师小结:对呀!长方形有四条边,面对面的两条边叫做对边,对边的长度是相等的。它还有四个角,这四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教师边小结,分别点击两个长方形,媒体边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 (教师改变手中长方形的位置。) 师:这个是什么图形?它的边和角分别在哪里?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点击下一步,媒体出示:长方形的特征。(带领学生齐读。)

认识图形一课程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上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按“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在“知识的引入”部分,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教学内容;在“知识的教学”部分,教材按“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依次呈现,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在“知识的应用”部分,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拼、摆各种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箱,课件,投影片等。 教学重难点: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课前,教师发给每张桌子一个纸箱,纸箱里分别装有积木块、魔方、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将纸箱盖盖好。) 一、情境质疑,激发兴趣情 1.导入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朋友,瞧!它是谁? 生:是一只可爱的机器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七巧板》教案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考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 考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 2. 通过复习题等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 如图,∠1与∠2是( ) A.对顶角 B.同位角 C.内错角 D.同旁内角 第1题第2题 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80°,如果DE∥AB,那么D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10° 3. 小明和小丽是同班同学,小明的家距学校2千米远,小丽的家距学校5千米远,设小明家距小丽 家x千米远,则x的值应满足( ) A.3 x= B.7 x= C.3 x=或7 x= D.37 x ≤≤ 4. 如图是“福娃欢欢”的五幅图案,②、③、④、⑤中可以通过平移图案①得到的是( ) 5. 在ABC ?中,11 35 A B C ∠=∠=∠,则ABC ?是()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6. 如图,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 三角形”有() A.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第6题第7题第 7. 如图,直线 1 l// 2 l,125 A ∠=?,85 B ∠=?,则12 ∠+∠的度数为( ) A. 30° B. 35° C. 36° D. 40° 8. 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时,A ∠与12 ∠+∠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12 A ∠=∠+∠ B.212 A ∠=∠+∠ C.3212 A ∠=∠+∠ D.32(12) A ∠=∠+∠ 9.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二.【问题探究】 问题1:如图,已知∠BED=∠B+∠D,则AB//CD,为什么? 问题2:如图,已知DE⊥AC,BC⊥AC,FG⊥AB于G,∠1=∠2,则CD⊥AB,为什么?

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盒(内置各种图形的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实物引入 师导:同学们,瞧一瞧,谁来了?(课件展示喜羊羊) 师:今天,喜羊羊要跟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师: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就放在你们的桌上,请两个同学一组打开盒子,看一看,说一说有些什么? 2、老师一一举起来,让学生集体认一认。(这是?) 3、组织教学。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分一分,复习分类,揭示概念。 师:这些物体在盒子里太乱了,请大家把它们拿出来放在桌上,按形状分一分,好吗?注意:要求是按形状分,请动手。 2、学生分物体,老师巡视。(指导) 3、组织教学:123,坐好了,小小手,背背好。哎哟,***,慢羊羊,请你快一点。 4、学生汇报。 师:大家是按形状分的吗?***,说一说,你们分成了几类呀?(请学生说一说把哪些物体分在了一起。)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 》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 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 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 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 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 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四条边 长度都相等 )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 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 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 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得出结论 )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 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 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公开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执教者:张旋旋班级:一年3班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几何图形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联想自己周围的事物,然后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一些有目的的尝试,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索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从体来”,发展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摸、画、摆、拼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出现的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安全课上《好浓的煤气味》里的小主人吗?对了,雯雯呢,今天想和大家到图形城堡里逛逛呢,大家欢不欢迎呀? 出示课件《图形城堡》 师: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

图形的名字。 出示课件《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三棱柱。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盒,听老师口令,拿出立体图形,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拿得又对又快。(注意拿出来的立体图形放在桌面上,立体图形拿完后关上学具盒)。 师说生拿。 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三棱柱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出示课件《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试着说说你认识的图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课件出示,板书:认识图形) 2.操作交流,认识图形 (1)玩中认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摸一摸 师: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立体图形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议一议 师: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你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要小心拿。 生:我感觉它们都是平平的,但是有些是弯弯的。 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把学具放在桌面上,认真看一看,老师在变魔术了哦。 课件、实物演示“面”在“体”上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小魔术,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呀?这些平面图形的家住在哪呢? 生:他们都住在立体图形上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各地优质课获奖-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2)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七巧板,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 念。3、在拼图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往以及创新、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七巧板”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教学本课,教材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七巧板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直观认识梯形、多边形。本课旨在增强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本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学生头脑中有这些图形的表象,能正确区分、辨认这些图形。 3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的拼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出七巧板。 1. 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都拼过什么图形或图案呢?老师也喜欢玩拼图游戏。 请同学们认一认它们像什么?(课件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图片。) 2.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拼的?(七 巧板)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用七巧板拼 成图片,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活动中,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七巧板的神 奇、有趣。】二、认识七巧板,激发民族自豪感。 1. 认识七巧板。师: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副七巧板,把七 巧板倒出来。仔细观察七巧板,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①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②七巧板中三角形最多,有五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一块;③两块大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两块小三角 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中三角形”……) 2. 介绍七巧板。师:小小七巧板,可是不简单,我们来 听听关于七巧板的小知识。(课件播放: 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用七巧板 可以拼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图案,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魔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进一步熟悉学 过的平面图形,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复习,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是用 “知识窗”形式,向学生介绍七巧板,丰富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灿烂文化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三、动手拼摆,体验 探索。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个魔术呀? 1. 用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我们所学过的图形。(1)全体同学动手 体验。(2)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小结:用这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拼成了我们认识 的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形状。2、分组用三块板拼,形状还是我们学过的图形。(1)分组动手 体验:男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个中三角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什么形状的小桌面。女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 块正方形拼,看看可以拼出什么图形。(2)分别指名在投影仪上汇报。(3)小结:用三块板,我们拼出了三角形、正方 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梯形,真是太了不起了! 3、用4至7块板拼。师:如果用4块、5块或者6块、7块 板来拼,你还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1)学生用4至7块板拼图形。(2)汇报。【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用两 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接着,又加上一块板,用三块板进行拼摆;然后再用4至7块板进行拼摆,要求都是拼 摆学过的图形。教学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面临一次次的问题挑战,在动手拼摆挑战问题的同时,促进学 生思维的发展。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4、师:用七巧板不 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更神奇的呢!小故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小狐狸》(课件边演示教师边叙 述故事情节: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的葡萄熟了。一只小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它使劲的跳呀跳呀,想摘架上的葡 萄。但是,它努力地跳了半天,一个葡萄也没摘到。于是,小狐狸生气的想:哼!这葡萄一定是酸的!) (2)这只小狐狸就 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其实,用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还可以拼出人物、动物、建筑、工具等等 图案。(课件逐一出示示范图案)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①学会了用七巧板拼图;②七巧 板能拼出那么多图案,太神奇了!(教师补充课题:神奇的七巧板)③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很了不起!…… 【设 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创意拼图 1. 师:想不想用手中的七巧板也创作一幅七巧板画?要求:七块板要全用上,不能丢、不能分、不能重叠。 2.展示、评 价学生作品。【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自由世界”,使不同能 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操作、展示、交流中直接发展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 力,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4.1.2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