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2019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2019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2019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2019

课题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

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

②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

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

的各种资料。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①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生阅读可能有难度。

②阅读时需提醒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时间的讨论上,重点

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

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唐之韵》之《千秋诗圣》相关片断或全部内容。

二.关于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像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传记作品训练有哪些设题方式?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5、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6、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7、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关于作者

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四.解题

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

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

五.“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杜甫诗歌的典型情感:1.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2.仰慕英雄、壮志难酬;3.漂泊无依、老病孤愁;4.眷恋亲情、友情。----爱国主义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六.写作背景

这篇传记是诗人写诗人。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是最艰难的战争时期,中国面临日寇的侵略,需要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驱逐外辱。此时,作者对“万方多难”中崛起的“诗圣”杜甫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决定为其做传,这就是《杜甫传》。

本文介绍杜甫的生平与经历,以及他伟大的爱国情怀,给人教谕启示。作品用忠于史实的手法,展现杜甫的人物形象,做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完美的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

七.基础知识

1.字音

府邸.(dǐ) 整饬.(chì) 颠踬.(zhì) 张垍.(jì) 兖.(yǎn)州李邕.(yōnɡ)

房琯.(ɡuǎn) 泯.(mǐn)除采撷.(xié) 作祟.(suì) 慰藉.(jiè) 要塞.(sài)

吐蕃.(bō) 崔顼.(xū) 鞭挞.(tà) 饿殍.(piǎo) 咫.(zhǐ)尺糇.(hóu)粮

盘桓.(huán) 园畦.(qí) 伶俜.(pīnɡ) 回纥.(hé) 香醪.(láo) 禁掖.(yè)

2.词语积累

整饬:整顿使有条理。

颠踬:跌倒;比喻处境艰难困苦。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

横征暴敛: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海内升平:天下太平无事。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富庶: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好。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豁免:免除(捐税、劳役等)。

低声下气:形容说话时态度卑微恭顺的样子。

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援引:①引用,引证;②荐举,提拔。

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攀龙附凤: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

慷慨陈词: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八.阅读指导(可分不同角度)

1.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九.课文内容梳理(自读)

认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按照示例填写表格:

长安十年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

746

这时的政治显露出日

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

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

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

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

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

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

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

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

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

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

长安谋个官职。

常有这样的对句:

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

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

不能不留在这里。

747

751

751秋

751

751

752秋

753.8

754

755

生活经历: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

1.参加欺骗性考试;

2.作宾客,卖药;

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

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

5.贫穷而无法养家,幼子饿死;

6.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

几多诗篇,几多辛酸(作品特点)

1.用诗歌来求取官职;

2.用诗歌表现自己的悲惨遭遇;

3.用诗歌表现人民痛苦,反对侵略战争;

4.用诗歌揭露统治阶级腐败;

5.用诗歌咏怀,反映社会实况。

长安十年: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

阅读讨论:杜甫在长安的十年生活,遇到了哪些困顿?写下哪些作品?

1.政风腐败,入仕困顿:——《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2.寄人篱下,生活困顿:——《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3.病痛饥寒,身体困顿:——《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4.暴力开边,民生困顿:—《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长安十年(746—755)这时政治正

显露出日趋

腐化的征象。

长安被阴谋

和恐怖的空

气笼罩着,几

年前饮中八

仙的那种浪

漫的气氛几

乎扫荡无余

初到长安

时,漫游时代的豪

放情绪还没有消

逝。但随着与现实

的接触渐多,豪放

的情绪逐渐收敛,

随之产生一种矛盾

心理:一方面羡慕

自由的“江海人

士”;一方面又

想在长安谋个官

《兵车行》

《丽人行》

《自京赴

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

①诗歌常有

这样的对句:

上句说要脱

离使人拘束

的帝京,下句

紧接着说不

能不留在这

里。

②在现实主

义的诗歌创

忧国忧

民,关心

民生疾

苦,形成

沉郁顿挫

的诗歌风

格。

了。职。作道路上迈

开了坚实的

第一步。

小结:

长安十年(安史之乱前) 积极仕进与归隐的矛盾,个人生活窘迫,认识到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边疆失利、社会矛盾激化,忧国忧民,诗歌创作范围扩大,走上现实主义道路。

流亡生活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

755

756

756

756

757

757.8

流亡经历:一个忠君爱国人

白水(756.6,潼关失守,开始流亡)

羌村(756.6,历经艰辛,安家于羌村)

长安(756.8,投奔灵武,被捉,身陷长安)

凤翔(757.4,回到凤翔,官左拾遗)

羌村(757.8,放还,回到羌村)

流亡诗歌:

1.身陷囹圄,心盼王师;(《悲陈陶》)

2.兵荒马乱倍思亲;(《月夜》)

3.忧乱伤时;(《春望》)

4.国破家散,诗心写实。(《北征》)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流亡(

755—757)安史之乱开

始,唐代的政

治经济发生

了剧烈变化:

政治上,丧失

中央集权的

统治力量,对

外抵御不了

外族的入侵;

经济上,生产

力下降,社会

贫困日渐加

深。

杜甫在长安沦陷

前的一个月离开

了长安。

《春望》《月

夜》《北征》

时代的变化

反映在杜甫

的诗中,此后

唐代的诗歌

有一部分走

向现实主义

的朴质的道

他在诗中

发扬了他

爱祖国、

爱人民的

精神;充

满忧国忧

民的情

思,反映

了当时的

政治形势

和社会现

实,表达

了人民的

情绪和愿

望。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诗歌

757

747.11

—758。6

758

758

759

主要生活经历

1.长安收复,杜甫回到长安;(757.10)

2.杜甫最后一次留居长安,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757.11-758.6)

3.离开长安,被派往华州做司功参军;(758.6)

4.从华州到洛阳,然后返回。(758冬-759)

主要作品

1、侍奉皇帝,梦断左拾遗;(唱和诗、朝谒诗,毫无光彩)

2、离开京师,走向人民;(从狭窄的天地中解放了出来,接近了战乱中的人民,认识到时代的苦难,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

3、开拓写实传统,抒写人民疾苦。(《三吏》《三别》《洗兵马》)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侍奉皇

帝与走向人民(757—759)唐军收复长

安,肃宗也回

到长安。

杜甫和家属

再次回到长

安,后又离

开。

“三吏”

“三别”

不仅反映人

民的痛苦,而

且深刻表达

了自己内心

的矛盾。

从思想感情

上完成了日

渐远离皇帝

而走向人民

的痛苦过渡。

第二课时

一.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35岁前)(731-745)读书和壮游时期。是杜甫一生当中最快意的一段时光。诗歌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流露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2.(35岁——44岁)(746-755)长安的十年困守时期。应试不第,又值安史之乱,诗人经常挨饿受冻,写下《兵车行》《丽人行》等现实主义力作,确定了今后的创作道路。

3.(45岁——48岁)(756-759)陷贼与为官时期。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其间写下“三吏”“三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其作品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4.(49岁——59岁)(760-770)漂泊西南时期。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活。公元770年冬天,这位饱经忧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条小船里,时年59岁。

二.试结合选文内容,讨论: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

1.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教师给予点评。

2.教师明确:

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的诗歌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同时也生动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三.从杜诗所表达的情感入手,分析一下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1.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教师给予点评;

2.教师明确:

①早在“长安十年”时期,他就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继此还写出了一再地对于侵略性战争提出疑问的诗《前出塞》九首;

②以《春望》《月夜》《北征》为代表,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③以《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为代表的诗歌,不只单纯地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

盾。这矛盾是在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在人民与统治者中间感到的剧烈冲突,这时,他除去为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总之,“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因此,“诗圣”这一称号对于杜甫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四.文中的三个选题部分对应了杜甫人生中的哪三个重要的阶段?

长安十年——追求功名,希望能“承儒守官”,“致君尧舜”

流亡——安史之乱,玄宗西窜,杜甫“走避三川”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从追求功名转向关注人民,关心百姓疾苦。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五、体会本篇传记的特点

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描写,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

1.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教师给予点评;

2.教师明确: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反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

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从这里我们看到,杜甫一方面被贫困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②“他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这样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很多。冯至在他的作品中,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杜甫。在长安的十年中,他努力想博得权贵的青睐,谋求仕进的途径,因此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很多歌功颂德、酬酢唱和的诗篇,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更多的关注个人的

荣辱,他的目光还没有投向广大的人民。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冯至在阐述这一点时,又真实地刻画了杜甫内心的矛盾,同时从个人的不幸中,杜甫也开始看出时代的危机,这一切都预示着他创作方向或者人生道路的转变即将到来。通过这样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六.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奸臣当道战乱频繁皇帝昏庸性情选择命运巧合

七.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

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缅怀!

八.杜甫的人生事例,可以证明哪些观点?(如何将本文的材料充分用于我们的写作)

1.逆境可激发人的斗志,催人成就一番大业。(论据:“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

2.文学、艺术家应心怀祖国、心怀人民,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论据:杜甫忧国忧民、从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才一再被后人传颂,成为永恒。)

3.人民公仆就应心怀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论据:P9杜甫不愿重蹈高适覆辙,去过逢迎长官、鞭打人民的生活,虽然贫穷,也辞却河西县尉的任命。)

4.人民公仆应以身作则,敢于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论据:P14杜甫不顾生死上疏援救房琯,正是他认真履行“左拾遗”谏臣的职责。)

5.人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心中的理想,否则将一事无成。(论据:杜甫的一生是万方多难的一生、巅沛流离的一生中,但他却从未放弃心中的追求,心中的理想,最终成为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6.文学、艺术家应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和伟大时代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论据:杜甫从开始的个人奋斗、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过程的转变,才一再被后人传颂,才成就了他“诗圣”的美名、“诗史”的诗歌成就。)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

"的思想飞跃。

2、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3、学习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4、学习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深入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

方,大胆交流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

过程与方法

1、自读感悟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问题分析法,认识作者笔下的鲁迅,领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3、比较探究法,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从中学习

鲁迅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

"的思想飞跃。

2、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鉴赏高度个性化的细节描述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异同比较把握形象

课前预习

1.阅读全文,理清写作思路。

2.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其作品。

3.多渠道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名言,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情操,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己亥杂诗》中的名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本文的作者萧红就是在鲁迅先生无私的悉心栽培下,获得了文坛上的巨大成功,时隔三年,这位学生在尊师的灵前奉献了一份永恒的缀满深情的文字花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深情洋溢的文字吧。

二、交流切入

首先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体会鲁迅的作品或有关他的文章、名言里所折射出的个人人格和信仰。

作品/名言所体现的人物品格或精神阿累《一面》对青年的关怀、谦逊、和蔼

《早》珍惜光阴、勤奋

《拿来主义》思想睿智、目光犀利、幽默

《一件小事》善良、自谦、勇于自我解剖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谦虚、无尽的追求、超越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浓郁的爱国之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爱憎分明、无私奉献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执着、坚毅、勇敢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生通过自我研讨总结,带着一个整体的认识走入文本,在参照阅读中更能体悟萧红笔下鲁迅的特征。

三、形象分析

细读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通过细节和语言,分析文中的鲁迅与你所了解的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例:“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在学生的记忆里鲁迅总是一个紧锁眉头、目光深邃的沉思者。而这里的鲁迅却截然不同,爽朗开怀,这也是萧红笔下的鲁迅才有的独特魅力。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夜黑亲自送萧红出门,并指明隔壁'茶'字牌的标记。”——一个思想犀利的人在生活上却能如此的体贴入微,甚至在着装这么小的问题上也关注女孩子的自尊心。

“海婴吃鱼丸说不新鲜,众人都怀疑的时候,鲁迅却通过亲自品尝证实了孩子的说法。”“海婴睡觉前与病重的父亲道晚安,鲁迅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能很大声地答复他。”——当孩子处在成人世界一个容易被忽略和轻视的角落时,鲁迅先生却能以慈父的柔肠用尊重与理解来回应孩子的呼声。

“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对妻子的尊重、真纯。

1.学生探讨,填写下表:

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2.教师总结如下:

①人之子的鲁迅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④人之主的鲁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人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

小结、明确:

萧红用女性的细腻直觉融入鲁迅的日常生活,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一位在国人眼中的文学战士卸下了他的严肃与锐气,却以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关怀的师长身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用他丰富的情感世界感染我们,用他宽广仁厚的心胸感动我们,用他严于律己的品质熏陶我们......

3.形象升华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主丰富精神世界的探求,汲取人格魅力的养料,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

①在萧红所塑造的鲁迅形象中,使你触动最深的是哪一处?

②鲁迅的平和形象与之前的伟人定位相比,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③结合鲁迅的品质,你认为当今社会里作为青年人需要什么来充实我们的精神堡垒?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希望同学们学习认识鲁迅的同时,从中汲取他的精神营养,做一个有思想高品德的人。

五、作业:

1、再读文本,找出你喜欢的细节体味,并思考本文的艺术特色。

2、质疑问难:就文本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质疑问难品味语段欣赏风格

一、问题质疑

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自设问题,自主解答,将主要问题交由全班分享。

例如:

1、在回忆录中结尾处,萧红所说的鲁迅在病中不断翻看的那张画片,究竟有何寓意?

这副画的名字叫“波波诺娃”,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她是追求自由与爱的化身。"波波诺娃" 正是鲁迅精神的底蕴所在,也是他终其一生为之不懈追寻的理想。

2、在叙述鲁迅先生"踢鬼"这一故事时,文末萧红加了一句评述,这句话是否有言外之意?

一个盗墓的假“鬼”给不怕鬼的鲁迅一踢,马上原形毕露,情节本身带有极强的启示性--我们需要通过踢一踢来警示某些“鬼”,让他们懂得如何来做“人”!所以萧红意味深长的评述,应是针砭时弊的解剖,同时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作为以纸笔为刀枪的精神战士的由衷敬佩。

3、既然本文题为《回忆鲁迅先生》为何又要大篇幅的写许广平?

许广平的形象融合了中国传统妇女与新时代女性的勤劳、节俭、善良、聪慧、宽容等品质。在整篇文章里,很多地方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夫妻间的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鲁迅病重后,许广平无微不至的照顾“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更虔诚的目光,看着她手里选得精精致致的菜盘子,而后脚板触着楼梯上了楼”,诸多细节感人至深。因此,毋宁说鲁迅与许广平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更愿称他们为一对志同道合、彼此激励的战友!精神的相互慰藉与理解包容中更能展现鲁迅平和执着的一面。他们二人犹如在沐浴烈火中的凤凰,用坚毅和隐忍完成最后的人生涅槃!这恐怕也是萧红的回忆录的独到之处。

二、语言品读

任选文中最感兴趣的语句,揣摩其用词炼句的妙处。如:

1、“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面,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纸烟听子蹲在书桌上,盖着盖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那碗热的鸡汤在桌子上自己悠然地冒着热气。”

“站、停、蹲、悠然”等修饰语,富有灵动感,使得萧红笔下的景物呈现出生命的灵气,受到了主人情绪的感染。既有鲁迅酣眠时的和谐静谧,也有先生病重时的冷寂孤凄。

2、“鲁迅先生没有一些呻吟,似乎全身都没有什么痛楚的地方,差不多一刻也不停地吸烟,而今几乎完全放弃了......两只手空闲地垂着。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

作者描写病重的鲁迅都特别强调其表情的平和舒缓,然而两处"似乎"以及手的"空闲"却使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细致文笔中潜藏的沉重。外表的平静下隐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一个人的坚强与善良在此刻看似矛盾的文字冲撞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3、“17日,一夜未眠。18日,终日喘着。19日......他休息了。”

这段文字,是萧红为鲁迅谱写的一阕哀而不伤的安魂曲。她没有着意渲染鲁迅临终前的痛苦挣扎,只用“气喘”“喘着”两个词一带而过,极力烘托出一种宁谧安详的气氛。文字和句式的参差错落,长短交错,张弛互现,缓急更迭,洋溢着抒情诗般悠缓绵长的曲调。

小结:深入阅读总归要在写作目的和文字上多品味推敲,作者看似平静叙述的语言下面,却涌动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要想在文学殿堂里遨游,首先自己要沉淀到文字里去。

三、扩展勾联,赏析风格

文学作品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虽同是怀念鲁迅先生,在其逝世后却有众多的友人写下了文风各异的回忆性篇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巴金《忆鲁迅先生》、唐弢《琐忆》、周晔《我的伯父鲁迅》,思考与本文在写作风格上各有何千秋?

比较阅读,交流讨论:

文章风格赏析特征

巴金

《忆鲁迅先生》语言优美含蓄,多处采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鲁

迅先生人格的赞许,以及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

在精神上对自己创作的激励。

对人物缺乏具体的细

致刻画。评价性语言太

多。

唐弢《琐忆》通过自己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七件小事来折

射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

核心。人物形象中心突出。

展现人物的生活场景

相对较为单调。细节处

理上不够细腻。

周晔

《我的伯父鲁迅》节选了记忆中伯父鲁迅的几件小事,来刻画其善

良、温和、幽默的性格。以及对作者的成长中所

产生的人格熏陶。全文多处采用了细节描写,文

笔质朴。

素材的筛选还有所欠

缺,缺乏感染力。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描述细致,散文化的笔调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动

人心弦。细节选取独到,刻画人物形象饱满。蒙

太奇式的片段拼接淡化繁琐叙述,情感红线贯穿

凸现人物品性。写景的烘托更彰显情韵美。“我”

是事件的见证人,也是事件的评论者。

情、景一体,自然深沉,

情意动人。

小结:

课文中萧红用了四十五个片断来叙写鲁迅,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完全是情感的宣泄之作,凡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线索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蒙太奇式的细节叙述。因此有人评价此文兼备"史"与"诗"的双重因素,既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又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

四、作业:

再读课文,就你对鲁迅的再认识或文章的写作特色写500字以上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传”的特点和写法。

②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写法。

③了解毛泽东30 岁前的经历,积累名人事例,丰富写作素材。

④编写年表,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整体阅读课文,把握重点片段、细节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传主树立远大理想、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有人生

的信念追求。

教学重点

1、片段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文章分散的片段如何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展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从传主众多的人生事例中选取写作传记的典型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用多媒体播放《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等歌颂毛主席的革命歌曲,先让学生陶醉在美妙的乐曲旋律中,为上课做好充分的情感准备。这些旋律优美的歌曲充分表达了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忠心爱戴和拥护。是毛主席亲手缔造了新中国,他的丰功伟绩中华儿女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么,毛泽东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去感悟和领略人民领袖大气磅礴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二、成文背景

该文原名《毛泽东自传》。毛泽东,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蒋介石反动政府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被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可是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西, 1936 年7 月,经历长征不到一年的毛泽东,在保安自己的窑洞里,接见了一位秘密来访的外国人——31 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头颅为什么可以值 25 万大洋?在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和斯诺畅谈了几个夜晚。斯诺根据他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这篇《毛泽东自传》,全文包括五个章节——。在选入教材时,改为现题,且有删节。

三、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 1928 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他撰写了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 Red Star Over China 》)——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战期间,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开展大量的国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

谊的桥梁。

1941 年,斯诺回到美国后,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说:“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他们自己解救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就在尼克松开始前往北京的同一个星期,斯诺死于癌症。斯诺生前写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我死后把我的一半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美国抚养和培育了我,我愿把我的一部分安葬在哈德逊河畔,日后我的骨灰将渗入大西洋,同欧洲和人类的一切海岸相连,我觉得自己是人类的一部分,因为几乎在每一块土地上,都有着同我相识的善良的人们。遵照斯诺的遗愿,他的妻子将他一半骨灰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未名湖畔,另一半骨灰安葬在美国哈德逊河畔。

四、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按表格形式从三个方面梳理文章内容:生活历程、对其有影响的人、事、书籍和思想变化。

五、研习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阶段生活历程对其有影响的人、

事、书籍思想变化

老师小结: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对同学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点拨。

六、课后作业:整理一篇“30岁以前毛泽东生平和革命经历年表”

第二课时

一、思考探究——探究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变化

1、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最终成长为人民领袖,仿佛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叛逆”的性格,因此,课文着重表现了毛泽东对旧的观念和制度的反叛事件,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归纳出这些典型事例,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事件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边归纳、发言,教师边点评)

(1)P51第三段:“罢课”事件:给“我”的印象极深(反抗竟能取得如些效果)

(2)P52第一段:和父亲辩论:能引经据典进行辩论,“读书”肯定好处多。

(3)P52第三段:“跳塘”事件:明白了公开反抗来保卫自己权利时效果更好。

(4)P53倒三段:和父亲争执,脱离家庭:走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5)P54倒二段:同情“叛徒”,钦慕“激进”教员:是求学才有了这样的认识。

(6)P55第二段:违背父志考进“激进”学校:第一次远离家乡。

(7)P57第二段:毅然剪去发辫事件:政治观念是如何地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观点啊!

(8)P57第四段:决心加入黎元洪革命军:使自己认识到学生军不如正规军。

(9)P61倒一段:不和父母之命的媳妇园房(属插叙)、和嫖妓青年绝交:只谈天下大事。

(10)P65第一段:反对、驱逐张敬尧:逐渐认识到学生运动及团体的厉害。

(11)P65第二段:在北平组织反军阀运动:使自己更加认识到政治团体的力量。

(12 P65第三段:将工人组织起来革命:第一次领导工人阶级,走上革命道路。

小结: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思想转变过程:反抗意识的萌芽——受康有为的改良主义影响——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接触国外资本主义思想——接触马克思主义——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2、读书对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哪些书籍影响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总写)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直到13岁:可引经据典和父亲辩论了。(P51)(具体写)年轻时喜读《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西游记》等书:深受书中“造反故事”的影响。(P52)

(2)离开“村小”在家务农时读了一本叫《盛世危言》的书:接触西洋的东西,继续引发求学的欲望,开始厌恨田里的工作。(P53)

(3)读了一个谈到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有了一些政治认识,为我祖国的将来担心,开始认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P54)

高考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考纲定位 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 1、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这类题型一般置 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 2、图文转换题的题型从所提供材料角度可以分为:(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 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误区警示 一、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二、信息遗漏或缺失。学生在读图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 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 三、信息推断错误。 四、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图文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 组织答案。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 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 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 释疑 第一、表文转换题 1、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文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 例、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解析】本题考察句子的表达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然后看字数要求、句式要求、内容要求进行转换。转换的句子语意要连贯,表达要正确。 【答案】(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2、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的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图文转换题解题的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一观察认读一分析理解一归纳概括一文字表达。要综合分析三个难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例2 如: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分析】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答案参考】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其中30%评分误差很大。 ·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 (2)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 一面是平和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填入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四百多年里,它一面(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②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 )。 ③只是在她( )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④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剥脱透彻突然苍白 B、剥蚀深彻猝然苍幽 C、剥落透亮猝然清幽 D、剥离深刻忽然苍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得淋漓尽致。 ②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虽然注重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的关注,但文字却着泥土的芳香。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和社会背景。 A、描绘充斥纵然 B、刻画充斥纵然 C、刻画充溢固然 D、描绘充溢固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 派。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北宋柳永,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 之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C、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的 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曹禺的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 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朱丽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手法。 2. 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 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 【考点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第三,篇章结构。“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设计意图)自然引入课题,同时明确考查频率最高的几种修辞格。 三、实体演练精讲高考试题(2008四川非延考区,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毛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做。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⑴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些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生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逸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⑵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做赏析。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设计意图)细致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怎样考。评分标准是什么。2. 总结赏析修辞三步法。①揭示修辞手法。②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设计意图)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章可循。三、沙场练兵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

图文转换教案

图文转换题型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一、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二、表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三、徽标类转换题 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三、漫画类转话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拔高训练六十二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 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拔高训练六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北平郊外_____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风依然轻抚着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舍弃世界观,把心灵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 ②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绝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 ③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

④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绝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 派。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北宋柳永,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 之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C、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的 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曹禺的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 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朱丽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联想想象移步换景 绘形绘声绘色 高低远近俯仰 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4)修辞手法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比拟:拟人,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双关:趣味含蓄委婉意味隽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文:言简意赅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反问: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设问:强调突出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复: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叠词:营造氛围音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5)结构手法:照应(首尾照应照应诗题等)重章叠句总分(总领总结分写) 线索过渡铺垫伏笔 以景起句以景结句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收尾问句收束 (6)其他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 衬托:(正衬:哀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联想和想象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渲染/烘托细节描写 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2019高考图文转换训练题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图文(表文)转换训练题 1、《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2、阅读下面的清华大学有关自主招生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在百分之三十的自主招生名额中的分布情况 (1)根据图表内容,得出结论。(不超过26字)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3、请根据右边的示意图,对广州新体育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6分) 4、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想通过心理学实验来探究学习成绩的知晓情况与学习动机间的关系。他们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18天实验,观察学生在这期间的学习成绩变化来找寻基中规律。学生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 组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见下面图表)①结果显示, ②由此见。(每处限 25 字以内作答) 5、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根据下图,简要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90字。(5分) 6、下面是“中国家长妈妈和爸爸对家庭教育中关注问题的态度对比”调查结果,请根据图表信息,概括所反映出的几点结论。(不需要运用具体数据)(5分)

7、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 8、下面是“2017年春季白领跳槽意愿”调查图。请用一段话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信息。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100个字。(5分) 9、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70字。(6分) 2015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全部确定。在完成各国X群序后亚投行有望在2015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 据预测,2010—2020年,亚洲每年大约需要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无法满足需求,亚投行将有效弥补其中的资金缺口,具体方式有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 可以预期,在亚投行的支持下,亚洲各国将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建设项目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10、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⑴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⑵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11、科学家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50字左右).

2020高考语文高三《漫画类图文转换》教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高三《漫画类图文转换》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漫画类图文转换的命题规律 2、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激趣导入课题 2、考点阐释 出示近三年高考的图文转换题分布图 明确:1、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图文转换这种题型经常考。 2、图文转换有三种题型:图表题、图形题和漫画题。 3、试题位置和分值:一般置于第二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3—6分。 3、引出课题、出示目标 4、了解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困惑(了解学情) 5、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疑点进行讲解. 以"某公下蛋"为例,谈漫画的特点(标题画面寓意 ) 方法点拨:审读画面合理想象类比联想 6、明确漫画题型 (描述画面寓意或主题理解加标题) 7 、题型训练及规律探寻 预习作业小组合作讨论检查(彼此合作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探讨漫画各个题型的做题方法) 明确:画面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 寓意或主题理解:挖掘隐含信息,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加标题方法 :它有暗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 8、真题跟踪训练,小组合作评点赋分,探究正确答案。 (活动目的:1、本环节所选的题目都来自于近年的高考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对学生来说又极富挑战性,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做题兴趣。2、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完成,合作探究,可以实现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3、通过接触高考题,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消除神秘感,积累做题经验,培养自信心。) 9、自我小结:针对刚才自己的做题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于笔记本上。 10、小结:千言万语总关“图”,生活处处皆语文。从建国后曾风行一时的“小人书”,到近来流行的朱德庸的《涩女郎》和几米的绘画读本,继日本漫画风靡少年一代后,毫无疑问,读图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通过图文转换转换,让我们用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享受阅读的快感。

高中语文 第二课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咳.(hái)嗽校.(jiào)对深恶.(wù)痛绝 B.揩.(kāi)桌子摩.(mó)登踌.(chóu)躇 C.淅.(xī)沥荸.(bó)荠竹笋.(sǔn) D.苋.(jiàn)菜虔.(qián)诚门闩.(shuān) 【答案】B(A咳:ké,C荸:bí,D苋:xià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捷兴致一个钟头功夫 B.贩卖草率攸然地吸着烟 C.遭殃蒸笼变换无常 D.空旷阖眼素炒豌豆苗 【答案】D(A功—工,B攸—悠,C换—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家滇味饭店才开张不久,街对面一家川味饭店又挂起了招牌,两家饭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好生热闹。 B.“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 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 ....,最终入选。 C.云南教育基金会继续选派讲学团,到保山和怒江支教讲学,为民族、边疆、贫困地 区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 ....的作用。 D.面对商家林林总总的促销,想不动心很难。但是也不能让商家牵着鼻子走,跟着商 家的促销大潮随波逐流 ....。 【答案】D(A.“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饭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B.“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常用于人的才华。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含有贬义。D.“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验方,我们可以拯救一批濒临失传的奇珍异宝,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补充、丰富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科学的发展。 B.得知自己当选为上海世博会“亲善大使”的消息传来之后,刘德华非常开心,认为亲善大使是一个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的使命,希望能有机会参观上海世博会园区。 C.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州、市、县、区政府发出通知,决定于2月20日至3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开展向旱灾灾区献爱心捐助,帮助灾区群众战胜灾害、度过难关。 D.说起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的“郁闷事”,不仅不少消费者体会不到购物消费的乐趣,还惹来一身麻烦。 【答案】A(B.结构混乱,应删去“得知”或“传来之后”;“亲善大使是……使命”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开展向旱灾灾区献爱心捐助”缺少宾语,应在句尾加上“的活动”。D.语序不当,“让不少消费者”应放在“不仅”前;“还惹来一身麻烦”前主语不明,既可理解为“郁闷事”,也可理解为“不少消费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味地妄自菲薄,随波逐流,就可能乱了自己的阵脚,迷失了自我。 ①认同的背后,实际上是弱势对强势的响应和臣服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一、传记的含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3、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4、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传记的特征真实性和文学性。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要求 (一)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传记的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图文转换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 年级:初三年级学科:语文授课教师:张加加教学目标 1.了解图文转换主要类型。 (介绍画面内容、概括提取表格中的信息、揭示漫画寓意) 2.分析中考例题。 3.掌握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思路,具备图文转换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中考真题,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导入——分析考情——题型1——对接真题——题型2——对接真题——题型3——对接真题——总结——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读图时代。浏览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时会看到图表、图片、漫画类题目。图表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台州卷的“废旧电池回收”的问卷调查,河北卷的“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的数据统计,苏州卷的“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等。读图材料涉及图片、图标、漫画等,材料鲜活,时事性强。那么,同学们,这些考查的就是我们图文转换的能力。(板书:图文转换)

二、分析考情:图文转换是河北中考语文科目的常考考点,往往通过表格、图片、漫画、邮票等来考查,一般为4—6分。近8年的考查情况看下表,连续三年都考到了,18年的中考,我们仍应该重视它。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三类题型来提高我们图文转换的能力。 三、题型1:介绍画面内容 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15年河北中考题,一枚邮票,请看题,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 首先,让我们审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做“介绍画面内容”这类题,我们要有做题方法:第一步,介绍画面信息要全面,包括图画、标题、文字等。第二步,表达方式为说明,即有什么说什么,不带任何修饰成分。第三步,讲究说明顺序,从主体画面到四周画面介绍,学会使用方位词(左右、前后、上下、里外等)。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参考答案,特别注意红色文字。 再次,让我们齐读方法指导,读完后依据PPT上的方法,迅速完成学案上实战演练第一题。(给大家3分钟时间,注意落实到笔头,形成文字) 最后,时间到。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答案…… 给大家展示下参考答案,看你是否拿到了这3分。我们再回顾下做题方法:信息全面 表达说明 说明顺序(板书) 四、题型2:概括提取表格中的信息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型。 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1、导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也做这种题型。那么,你们平时喜欢做诗歌鉴赏题吗?为什么呢?一是读不懂诗歌。诗人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没有掌握做诗歌鉴赏题的方法技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 2、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板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板书)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分析描写手法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之图文转换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之图文转换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图文转换题目出现的类型和解题的步骤。 2.根据题干的要求整合信息,连词成句。 3.掌握图文转换题的常见两大类型。 【重点难点】 能准确解读并表述图文转换类题目的相关信息。 【学习方法】 讲解实例,加强训练,归纳掌握不同题型的规律和方法。 【知识链接】 一.考点解读 所谓图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这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题型。图文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图文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具备对图表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将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说到底仍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虽然暂时还没有具体要求,但新课程标准却早已对图表知识作了相应的要求,即“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可传达图表所蕴涵的信息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实际上近几年高考都涉及到这一内容的考查,因此,也应该列入语文备考的范围之内。 二.命题规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1.表文转换题 2.图文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定义及要求 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分值一般为4—6分。 二、图文转换的两大类型 考点一:徽标图 1.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近几年来,徽标类读图题悄然走进高考试卷。 2.常见题型 一)介绍徽标构成(考察外形特征) 二)解释徽标的内涵(考察设计理念、寓意) 例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知识点总结资料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知识点总结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冯至 (1)杜甫,字子美,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2)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诗集有《十四行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3)文章内容把握(主要掌握杜甫的经历以及其诗歌思想内容的变化) 表1:长安十年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 746—755 这时的 政治正显露 出日趋腐化 的征象。长安 被阴谋和恐 怖的空气笼 罩着,几年前 饮中八仙的 那种浪漫的 气氛几乎扫 荡无余了。 初到长安时,漫 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 没有消逝。但随着与 现实的接触渐多,豪 放的情绪逐渐收敛, 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 理:一方面羡慕自由 的“江海人士”;一方 面又想在长安谋个 官职。 《兵车 行》《丽 人行》《自 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 百字》 ①诗歌常 有这样的对 句:上句说要 脱离使人拘束 的帝京,下句 紧接着说不能 不留在这里。 ②在现实 主义的诗歌创 作道路上迈开 了坚实的第一 步。 忧国 忧民,关心 民生疾苦, 形成沉郁 顿挫的诗 歌风格。 ①解读《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和《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二诗: (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杜甫能到他府上走动,多半有某种背景。何人举荐却无据可查。杜甫的袖袋里,可能有几封举荐信的。他进京献诗《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前提是要踏进王府的门槛。经济上的困顿使他追求功名,但改变不了他的病和饥寒的现状。) ②解读《兵车行》:

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三套]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说明: 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前置诊补: 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 板书:术语、细化、诠释 点拨: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板书): 表达方式(板书):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图文转换专题强化卷含解析20190409315

图文转换 考点07 数据分类 4颗星 考点08 图片解读类 4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1-35每题3分,36-38每题5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表达 1.根据下图的寓意,请写出两条建议。 2.下面是某机构对某省4所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你就当今大学课余生活情况写两条结论,并针对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情况调查统计表(男生436人,女生562人) 内容男生比例(%) 女生比例(%) 专业学习300 68.81 420 74.73 娱乐167 38.3 200 35.59 谈恋爱138 31.65 153 27.22 锻炼身体57 13.07 55 9.79 阅读经典20 6.65 51 9.07 注:表中所列系排名前5的数据,食宿等未统计在内。 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 (1) (2)

建 议: 3.下图是北京市控烟协会遴选的两个劝阻吸烟的手势,分别是“我介意”和“不可以”。请写一段话分析这两个手势的劝阻效果。要求语意完整,前后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 4.下边是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文化志愿者”标识,该标识作为中国文化志愿者的统一标识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5.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图是里约奥运会会徽,请写出构图特点,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6.下面是学校阅览室阅览流程。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简明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7.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组团到赣州一日游,请你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将下表内容告知已经到达候车室的游客。 8.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 情况如下: ①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②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请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给高校就大学生培养提出合理建议。 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建 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9.阅读下面图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春晖中学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对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