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与观察艺术》

《摄影与观察艺术》

《摄影与观察艺术》
《摄影与观察艺术》

《摄影与观察艺术》

弗里曼·帕特森(FREEMAN PA TTERSON)

“摄影艺术弥补了客观的观察家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感性认识之间的差距”。帕特森这种对于摄影艺术的独特的见解,在加拿大和美国广为流传。

他的作品曾被选入美国和欧洲巡回展览。1967年《加拿大——土地的一年》出版后,帕特森荣获国家电影局颁发的优秀摄影作品的金质奖章。1971年由于他对业余摄影作出贡献而被美国摄影协会吸收为会员。

帕特森是《加拿大镊影》杂志的编辑,在《星报周刊》、《摄影35》以及美国摄影协会刊物上都发表过他的文章。在他的幻灯室收藏了十万多张自己拍摄的作品。

帕特森居住在新布伦瑞克的沙姆佩尔布拉夫,这个半岛具有自然界各种变幻莫测的景色,这就是帕特森拍摄景物的源泉。每当夏秋季节,他就在这里开课讲授如何利用自然景色摄影的经验。当时,我曾对照这篇介绍反复地观看了弗里曼?帕特森参加展出的三幅作品,果然出自高手。他拍的《新斯科舍阿纳波利斯山谷的秋天景色》,以它强烈的表现力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色彩的对比是那样强烈,却又很和谐,都在一个主调的统一支配之下:前景是铺满一地的红色和青色的苹果,在阳光下反射着鱼鳞般的光辉;远景是火红的枫叶衬在黄色和绿色的灌木丛中。我越看越有味道,曾立即产生了想知道这幅作品是怎样拍成的念头:是用什么相机拍的?使用的是什么镜头?景深范围怎么这样大,是用最小的光圈,还是戴了附加镜头?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已装了六年多,现在才找到了答案,答案就在《摄影与观察艺术》之中。

我拉杂写下了上面一些话,自问颇不成章,特别是许多问题未遑深入探讨,但目前因故只能作到这一点了。还在去年六月份,当译者向我推荐这本书时,我立刻被书中的六十多幅彩色照片吸引住了。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作者摄影艺术水平之高超。再从论述上看,他的思路也是超群的。我一看就特别喜欢,当即就把翻译出版这本著作的问题定下来了,要我为本书写篇序的事也答应下来了。但当全书译出,我的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谁知竟患了脑血栓,整个右半身瘫痪。幸而治疗及时,现在恢复得还不错。虽然医嘱必须严格注意休息,但这篇本想推辞不写的序言,作为病后试笔,还是勉强写出来了,尽管只是一些读后感点滴,但“骨梗在喉,不吐不快”。这不仅是为了了结一个心愿,也想借此就教于摄影界同行,并向关心我的同志们报个平安。

柳成行

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

前言

观察,就其最确切、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就是运用你的知觉、你的智慧和你的情感,把你的整个身心灌注到你的拍摄题材中去。它意味着抛开事物的“标签”去探索、去发现你周围的奇妙世界。本书正是写给所有愿意观察的人们,而不局限于摄影人员。

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似乎是平庸的东西,譬如一个砾石坑,我们首先意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的最一般的含意:颓败,荒芜,凄凉和寂寞。这种信息或主题,是通过被摄体的各种特质的总和表现出来的。只有在此之后,我们才能观察它们的细部、形状、质地,颜色及其本身固有的形象。

摄影者要使一个主题获得理想的表现,就要通过完美的构图(即视觉设计)来烘托被摄体本身固有的形象。然而,摄影如果只是试图归纳一些构图原理或只是照搬构图规则,那么,他很难发挥自发精神和创造性。一个摄影者,只有既熟悉构图原理,又能把摄影表现力置于技术之上,才能培养出对被摄体美好的自然形象的直觉判断能力,以及对被摄体表现力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提高视觉思维能力——培养精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能用照片来有效地表现主题或题材。本书中“身心放松与集中注意力”这一练习,是训练读者首先去集中精神,排除干扰,专心观察被摄体,从而达到精确观察的目的。自我放松是真正观察的必要前提。“多路思维”练习将帮助你打破原来束缚思路和拍照的老习惯。“想象练习”会帮助你发掘出自己从未觉察到的想象力。你将会发现自己开始摆脱常规的束缚,而走上了探索的新途径。你会忘记以往拍过的照片而去考虑成百幅待拍之作。一旦做完这些练习,你会发现自己的观察方法与过去迥然不同。我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高明的观察力并不能保证创作出上乘之作,然而没有这种观察能力,要获得优秀的摄影表现力是不可能的。观察的艺术就是摄影的艺术。

弗里曼?帕特森

一九七九年六月于新不伦瑞克

沙姆珀斯?布卢夫

妨碍观察的因素

每当我抓起相机和三脚架,踏着晨霜,走进后园的草地时,顿觉心旷神怡。我不再考虑我要拍摄些什么和应该完成些什么。面对草地上迷人的虹彩和五光十色的晶体,我不禁悠然神往,陶醉在一片光灿灿、色艳艳的美妙世界里。我尽情地享受着这良辰美景,不禁情思奔放。这情思使我得以巧用相机,这情思甚至在日出霜融之后,仍久久不退。

放开你的胸怀,这是进行真正观察的先决条件。只有放开胸怀,才能摒弃对拍摄题材的先入之见,这种先入之见在摄影时往往会束缚你的手脚。如果瞻前顾后,总是耽心拍摄的成败,纠缠个人的好恶,就无法发挥你的最高水平,也不能充分体验摄影的乐趣。然而一旦放开胸怀,对拍摄题材的直接感受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意念。而这种全新的想法和情感就会指导你当时的拍摄活动。

杂念的干扰是对观察的最大的、也是最难克服的障碍。也许你在为自己的工作、孩子或其他职责而操心,也许你对自己能否用好新镜头或算好曝光感到没有把握。似乎总有点什么东西挡住你通向自由王国之路。弗雷德里克?弗兰克(Frederik Franck)在《观察的意念控制》(The Zen of Seeing)一书中称之为“自我束缚”。过多的牵挂必然会妨碍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受。而摆脱这种束缚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练习。对身躯和头脑分别放松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要想使你的身躯摆脱紧张和束缚,必须使自己心静神宁。这恰似风

之于水。风不止则波不静,而放松正是平息心灵之风,从而使身躯得以安定。

观察的第二个障碍是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刺激源。视觉刺激和其他各种刺激纷至沓来,数量极大,因而我们在处理这些刺激的过程中,不得不摒弃其绝大部分。我们无法对样样事物都过细地观察,只能选择很少的刺激因素加以接收和整理。一旦我们的生活理出了头绪,我们便会维持已建立起来的现实。我们很少再去发掘那些被忽视了的刺激因素所可能具有的价值;而只要老的刺激因素仍在起作用,我们就不再去发掘新的。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框框,它使我们只能看清框框以内的事物,却妨碍我们观察框框以外的世界。

观察的第三个障碍就是对熟悉的事物所产生的标签式的概念。画家莫奈(Monet)说:“为了真正看清事物,必须忘掉我们所看事物的名称”。在孩童时代,我们主要是通过形象,而不是通过词语来进行思维的。可是入学之后,这种思维方法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读、写、算这些分析事物的基本技能被认为比对事物的直接感受更为重要而灌输给我们。结果,我们对支配形象思维的那部分大脑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不再把绘画作图放在眼里,我们不再随意地把事物形象化,而代之以词语标签。到了青少年时期,这种模式已变得根深蒂固,我们热衷于把所见的每样东西都分门别类,我们取消了视觉观察,因而很少发现每件事物都是有其丰富的侧面的。弗雷德里克?弗兰克讲得十分贴切:“根据这些标签,我们能够认识事物,却不再去观察事物了。我们认识瓶子上的标签,却从不去品尝一下瓶中的酒味。”

当你看到一棵蕨菜时,只是说:“哦,这是一棵蕨菜”,你的观察恐怕并没有超越这古老而熟悉的名称标签。如果你真正观察一棵蕨菜,你就会注意到它那三角形的轮廓,独特的叶脉,浓淡相宜的绿叶,以及迎风摇曳的姿态。假如你把眼睛凑近,近得根本无法看清这棵植株本身,而只能看清在它远处的那些东西时,那么,这棵蕨菜就成了一片朦胧的绿纱,在背景上游移飘动。在探索“观看”和“观察”的区别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在蕨菜的一般定义中没有包含在内的立体感和内在的美。

在观赏一幅摄影家的作品时,不要让“她是一位人像摄影家”之类的标签妨碍了你去欣赏她优美的风景摄影作品。要努力去理解照片里的象征性的内容,也就是拍摄题材揭示给摄影者的含义。

当你度假归来,是否注意到你对家里的一切细小东西变得更为敏感? 踏进家门,环顾四周,房里的某些什物乍看起来竟然显得有点陌生了。你会发现起居室的墙壁是奶油色的,而不是象牙黄的;西面窗上的英格兰常春藤显得特别妩媚动人。你甚至能发现在楼梯脚处的小地毯上洒满夕阳,这在往昔似乎不暇一顾。可是,这样的时刻转瞬即逝,一切又都变得习以为常了,每件东西都依然如故,于是你也就再一次停止了“观察”。

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是每天都会被常春藤的妩媚所打动;可悲的是,我们每晚对楼梯脚处小地毯上的夕阳常常视而不见。我们的头脑和眼睛对这些景象不屑一瞥,因为我们对它们太熟悉了,以致它们的内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赏识。

在我居住的地方,人们难得注意那春天的蒲公英,因为它们遍地皆是。可是在南非,我认识的一位女士在她的花园里辛勤地培育着一小片蒲公英。对地来说,蒲公英是很希罕的。然而,她对当地盛开的各色雏菊却熟悉无比,所以看得普普通通,并不珍视。

一位摄影家,如果愿意观察,愿意创造美好的形象,就必须认识非常熟悉的寻常事物的价值。你的观察能力并不会因为远离家乡而加强。如果连每天摆在身边的东西都视而不见,那么,你就是跑到摩洛哥的丹吉尔去,又能看到什么呢?那里的拍摄题材可能迥然不同,但是,如果你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获得题材的真谛,并通过照片加以表现,那么,你的拍摄地点再富于异国情调也是无济于事的。

甚至,照相机本身也可能成为妨碍观察的一个因素,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论摄影》(On Photography)一书中谈到了第一个方面,她说:“摄影是记录某一感受的方式,但同时又是否定这一感受的方式。因为人们要把感受变成形象,或者是纪念品式的东西;因为人们要寻求适于拍照的题材,而使这一感受受到局限。”拍照可能会代替实际的观察和体验。而只有真正观察的人才会有所体验和感受,只观不察的人是谈不上体验和感受的。

照相机本身确是一个妨碍观察的因素,因为相机的观察不同于人眼的观察。我们观察景象或场面时既有感觉,又有感受。当我们看到一派风景,我们注意的和记忆的只是它的几个主要特征,这几个特征足以给我们留下对这个景色的印象,而我们需要的往往也就是这样一个印象。可是,相机没有任何感受,它无法选择,只能记录它视野内的一切。它的记忆能力倒是无与伦比的。对我们来说,人与相机的主要区别就是人有抽象概括能力,而相机则不然。

人们在经常不断地进行抽象和概括,甚至可以不假思索。所以人们在使用相机的时候,常常会吃惊地发现,相机之所见竟非本人之所见,或者确切地说,并不是本人主观认为之所见。为了使照片表现人眼所见的世界,使用相机时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学会控制相机(及其附件和技术设备)。

除了相机和人眼之间的光学差异之外,观察的一切障碍都来自第一个障碍因素——杂念的干扰。自然,养家糊口,保健、付账等等大量事情都是责无旁贷,必须牵挂的,但是要处理这些事务并不需要闭上眼睛,停止对周围这个奇妙世界的观察。

观察,就其最确切,最广泛的意义来说,就是运用你的知觉、智慧和情感,就是使你的整个身心与拍摄题材交流融合。高明的观察力并不能保证创作出上乘之作,但是,没有这种观察力,要获得优秀的摄影表现力是不可能的。

第一部分学会观察

人们在思维时,要借助各种各样的象征符号,例如词语、声音和图象,其中最重要的是图象,即视觉形象。赛跑选手起跑时,设想的是到达终点的距离。裁缝开始缝制衣服时,设想的是成衣的式样。农民春播时,设想的是收获时的田园景象。而摄影者在观察物体、景色和事件时,则努力设想如伺将这些内容最完美地记录在胶片上:

我们借助三种视觉形象进行思维——观察到的形象(实际物体),想象中的形象(视觉概念和幻想)和创造出的形象(素描、油画或照片)。有些人思维时只善于运用其中的某一种形象,而那些最善于进行视觉思维的人却能在三者之间自如地变换使用,甚至还能三者同时兼而用之。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提高这三种视觉思维的能力——更精确地观察,提高想象力,

并通过照片更有效地表现摄影主题。

让我们从观察讲起吧。观察可以是漫无边际的,或者是“集中”的。“集中”的观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但它必须成为每个摄影者的努力目标。集中地观察意味着详细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并且确信这些事物本身具有观察的价值。下面提供两种方法用以帮助你提高集中观察的能力。

第一种方法叫“多路思维”。这种方法对于一心要摆脱老习惯的摄影者特别有用。所谓多路思维就是要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被摄体,以积累大量的视觉信启、。多路思维的摄影练习是一项严肃而又有趣的活动。

第二种方法是“身心放松与集中注意力”,就是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来帮助你更准确地观察事物。你的观察能力一旦提高,想象力也就随之增强,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接近目标——使照片有效地表现主题和自己的感受。

多路思维

我总是把蛛网上缀满的露珠想象成天空中镶嵌的珍宝。可是直到几年前,我拍出的蛛网照片还不过就象些建筑造型。我习惯于把三脚架和相机放在一个适当的距离上,通常都让蛛网占满整个画面空间,以便表现它的线条和形状,并使用最大的景深以确保线条的细部清晰可见。我当时认为应该这样拍摄,或者认为别人喜欢看这样的照片。我把这种观察蛛网的方法作为我自己的方法固定下来。

一个秋天的早晨,密密的蛛网挂在我房后湿碌碌的灌木上和草丛中,我猛然意识到我拍的全部蛛网照片看起来竟如此雷同,纯属写实之作。美吗?倒也很美。可是,是否表现出了我对蛛网的感受了呢?没有!我认为原来的作法并没有什么欠妥之处,问题是有很多该做的事我并没有做,这才是大错而特错。于是我决心用从未想到过的方法去观察蛛网。我并不知道该从何处做起,不过,我决定凭那涌现出来的新观念指引我创作。

最初,我把相机放在蛛网的一侧,并聚焦于其最近的一个边缘,把景深从最大值变换到最小值。我终于用自己体会出来的方法看到了感觉中的蛛网一一是珠宝,再也不是建筑结构了。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对我来说,蛛网从此变成了我视觉观察的强烈爱好。

接着,我又爬到一张蛛网的下面,向上拍照。(真是谈何容易,竞碰坏了好几张蜘蛛网!)后来,我搬出我的特写设备一一伸缩管、近摄镜头等等,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譬如,我竞选用一个80—200毫米的变焦镜头,后面装上伸缩管,前面再加—亡近摄镜头,我并没有预想这种组合的拍摄后果,便在草地上爬行起来。我时而曝光过度,时而曝光不足。先对准焦距,使每样东西都清晰,然后再把它们调到焦距之外。我并不在意会拍出多少低劣之作。我并不追求杰作,而只是寻求新的起点。我并不谋求解决老问题,而是在欢迎新问题的出现。

蛛网的内在之美使我简直无法进行仔细的观察,更无法发挥个人的拍摄风格。这种情况时而有之,假如你对自己酷爱的题材一见倾心,所摄之作反而只能是它的表面形象。如果拍来拍去总是用同一方法,得到同一结果,题材再好,你也会转而生厌,以至完全放弃。记住要把拍摄题材和你的感受联系起来加以探索。

当你运用多路思维的时候,就会找到观察拍摄对象的新方法,也会偶然有新的发现和意外收获。不要只图改进现有的摄影方法和技术,要摆脱常规的束缚,探索新的方法。要考虑不曾尝试过的方法和技术。拍摄蛛网照片已成往事,要放眼于待拍之作。

大多数人习惯于依KAO演绎推理来进行思维,而大部分摄影者也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得到,我们总有一个有意或无意确定的前提或主导思想。然后,我们从这个前提或主导思想出发,进行逻辑推断,最终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很少寻求其他前提或新的起点。我们回避把新的因素(技术的或情感的因素)引进摄影创作,因为我们担心无法驾驭它们。

要突破控制我们观察和拍摄的老观念,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假定它们并不存在。应该敢于打破某些摄影陈规。

多路思维的练习

把某些摄影规则列出一张表来,然后走出去,设法突破这些规则。这张表可以这样列:规则之一:拿稳相机,任何时候不得晃动。

规则之二:保证趣味中心聚焦清晰。

规则之三:按测光表的指示曝光。

然后,就拿着这张表,采取与上述规则完全抵触的作法,拍摄不同物体。

突破规则之一:

在树林里上下跳跃,并庄跳跃中按下快门。

以最快速度跑向一辆停着的汽车,在奔跑当中按下快门。

装好相机带子,确保相机绝对安全。把快门放在低速上,打开自拍机,然后抡动相机,使其转圈或前后挥动,直到快门开动为止。

突破规则之二:

拍一系列照片,使主要被摄体位于焦距之外,而使照片中的其他物体清晰。拍摄日落、花朵和背光下的水面,把它们都放在焦距之外。

突破规则之三:

先看好测光表,然后对五种不同的被摄体拍摄一系列照片。每张照片都比测尤表所示高过三档光圈曝光。如果你使用的是黑白底片,则可过度得更多些。然后,重复以上练习,但以低三档的光圈使曝光不足。

当你察看拍成的正片或负片时,必须以拍摄当时的心情去看待它们。否则,你会把它们一概作为失败的作品而加以否定。然后继续试验下去,就好象那些正统观念已经不复存在厂一样。要记住,这些练习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冲破老习惯的禁锢。

在树林里上下跳跃或相机上下运动时按住快门,会把照出的树干拉成又长、又高的垂直形状,产生一种酷似竹子的效果。图16就是用这种方法照出来的。也许你对照片的某些细节会感到不满意,如照片上角有杂乱的高光存在。可是这类问题将来可以解决,办法是改变你的运动方式,或者另选—个拍摄地点。但是,我们的要旨就在于你现在已具有一种全新的观念。这种新的观念只有在直接违背那些你曾奉为金科玉律的规则时,才有幸被你发现。要坚持这种新的观念并努力使之发展完善。

向汽车奔跑时按下快门,照出来的汽车由于我的运动而显得膨大起来。在树林中过三档曝光,会使树的细部完全消失,只是偶尔留下一些树木的线条,呈现出一些新奇的形状。你可以自己再想出一些练习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可能显得混乱,但你却在不断地吸取经验,这有助于提高,有助于评价照片中的各种新效果。

当你第一次看到用这种方法拍出的照片时,必须听任自己的情感自由驰骋。这些照片在老标准面前,即便显得荒诞无稽,你也要有勇气大喊一声:“嘿,我真喜欢这张!”情感反应和理性反应是同等重要的。先把你最喜欢的照片挑出来,然后进行逻辑分析。要分析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看看照片里哪些效果你最喜欢并能积极地应用到日后的拍摄实践中去。

当你察看拍摄结果的时候,会有不少愉快的意外收获。假如你试验时不吝惜胶卷,这样的意外收获可能会更多。为了体会新的观念,应该慷慨解囊,不要限制胶卷数量。每个练习至少拍出十张照片,以便获得较多的意外收获。

摄影者如果在观察上有所创新,对于意外收获就应该十分敏感,应该创造条件促其实现。因为只有意外发现,才能提供新的机会,可以发展观察能力。照相机工作迅速,有可能在一瞬间捕捉到意外出现的场面,以及在多路思维练习中出现的场面。这一点是姊妹艺术家望尘莫及的。这类照片即便不能令人满意,也会很有教益。因为它们会引出你所期望的新观念或新技术。

在偶然的机会中进行练习

我有一个朋友是教授摄影学和博物学的。她对于一些小植物,小昆虫,各种石头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物有着渊博的知识,还了解它们如何共存于自然界中。她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偶然的机会。

首先,她向学生简要说明作练习地区的自然环境,之后,就发给每个学生一个铁环(她事先用挂衣铁丝弯成的圆环)。每个学生把铁环扔向空中,待铁环落地后,它所包容的空间就成了各自研究自然界和拍摄照片的区域。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铁环落在一个乍看起来毫无指望的地点,没有任何值得研究或拍摄的被摄体。然而这个地点一旦进入我朋友的眼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不消几分钟,她就能让每个学生为铁环的落点而感到幸运。很快,每个人就忙着记录他那小小地盘内所发生的一切并摄入镜头。

只有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切的时候,学生们才能认识到偶然机会的价值。假如让他们自选地点,而不是投环决定,那么,他们准会根据自己事先认为合适的题材去选择地点,从而错过了去观察和拍摄那些通常被忽略的事物的机会。

你自己也去尝试一下投环吧!然后作下述两个练习。你不妨约请其他摄影人员同你一起练习,要知道,互相交流练习结果是大有裨益的。

1.拿上照相机、标准镜头和三脚架,走到你家的门前,向任何方向迈出十九步(或任何一个预定的步数),把这一点作个记号。从标记点再迈出七步。以七步为半径,以标记点为圆心,作一个圆。在这个范围内,你必须照完一整卷可拍20张的胶卷。只限用两、三张底片

拍照是不够的,这会限制你的观察。这种练习做起来应该是兴致勃勃的。只有先把表面上可拍的镜头都拍完,然后才有可能在视觉观察上有所突破。如果你想进一步作试验,可以换用一个可拍36张的胶卷。

2.让随便一个人选出表面上毫不相关的三种东西,把它们拍在一起。可能选出一把椅子,一付假发和一堆葱头;或是一只碗,一个网球拍和一把草。不要期待杰出的成果,而要准备作艰苦的努力。最低要求:拍摄二十张照片。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练习。

下面三个练习会使人们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增加对熟悉事物的感觉并有助于在观察和摄影上不落窠臼。

l.带上相机、三脚架和标准镜头,把自己锁在洗澡间里,用二十分钟时间拍出十张照片。这是我和几个学生试作过的一个练习一一照出来的正片既有趣又富于教益,其内容形形色色,出人预料。

2.安上一个广角或标准镜头,装入一个20张底片的胶卷。把相机放在床边。早晨,你一觉醒来,倚在床上,至少拍下五张照片。然后,坐在床头,至少再拍五张。剩下的十张在进入洗澡间之前拍完。要把目之所及全部摄入镜头,而不必担心构图,甚至可以摄入你的全身和部分躯体(如果早晨的时间不合适,可以选择其他时间)。每当我建议作这种练习时,总要引起一阵反对。然而,这个主意不无道理。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视觉观察,看看那些虽然熟悉却往往被忽略了的视觉内容。通过拍摄活动和察看拍出的照片,还能促进对自己的了解。

3.你要是饲养一只小动物,要记下它走路时眼睛的高度。按这个高度拿好相机,在它常常出没的地方拍摄二十张照片。把拍出的结果制成系列照片或幻灯片,演示后,可反映出从这个小动物的视点看到的你的室内、后院或树木的情景。这个练习多少能帮助你了解这个小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感觉。这种演示对你的朋友也会有所启示。我喜欢不时地做一做这样的练习。我在拍照时总是装上一个紫外线滤光镜,以提防我的两只狗偶然会嗅闻镜头。

观察熟悉事物的练习

设法和一组摄影人员一起重作这些练习。拍照分头进行,而研究结果则共同进行。最好从小组之外约请一位能够欣赏新路子的摄影师担任剪辑。

从每次练习中选出一些正片制成一套幻灯片映出。如果几个人同作一个练习,照片势必过剩。当然不必全部入选。剪辑人员只需选择新观念的代表作或独到之作而不必考虑其技术之优劣,此外还要选进每个参加者的少量照片。可以把幻灯片封在盒子里交给剪辑人员。盒子上不标明作者,或者只作记号或编号,以便剪辑人员和观众都能领略这些作品的个人特点。

这些照片一经演示,其丰富奇特的内容,新颖的观点,以及时而出现的拍摄漏洞会给人以极大的兴味。这种兴趣常能使人产生一种奔放的热情。

参加者不等看完最后一张照片就迫不及待地继续投入这种练习——这次却是运用从别人作品中学到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进行练习。

关于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我有一言奉告:莫把练习当竞赛。通过练习去获得一种全新的

观念,这才是真正的动力。创造性很少KAO奖励或荣誉激发出来。或许,某个组员的习作普遍缺乏想象力,唯有一张十分出色,这便足以告慰众人。或许,某个组员认为个人的全部习作均告失败,但是由于亲自动手,又参加了别人的练习,便能认识到他人成功之路,此后,个人的技术或许能在这个基础上得以提高。或许,某个参加者借此发现了对某一拍摄题材的特殊兴趣,从此显露出某种未曾发挥过的才能。以上种种都是做这种练习的收获。

重要的是,练习过后不久就应该再度实践。因为从多路思维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不断应用,才能有效地加以巩固。如果你准备在周末出去拍摄秋色,那么要及早重作部分练习,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然后再进树林。入林之后,在捕捉秋色和秋意的过程中,还要重复这些练习。只有这样反复运用,才能掌握这种方法。一旦遇到特殊场合时,才能运用自如。

多路思维不仅有助于打破摄影常规,而且可以使人看到被忽略的或没有仔细观察过的拍摄题材。多路思维能够扩大人们的视野。

在摄影创作中,如果你有灵活的思维能力,那么:

第—,你会认识到所有的摄影规则,公式或其他主导思想都可能妨碍观察而无助于提高观察能力。

第二,你就不会介意是否总要按逻辑行事,因为逻辑不过是发展已经获得的思想或观点的一种方法罢了。

第三,你会积极地去探索看待事物的各种新方法。当碰到难题时,你会转变自己的观点。

第四,你会欢迎意外发现,认识到它有助于激发人们以全新的方法进行观察和使用相机。

多路思维就是要观察拍摄对象的多方面的形象,进而把它们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完整的印象。譬如,拍一个谷仓,就要在它的周围走走,从各个角度拍摄,以便对谷仓的整个建筑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不要在同一地点对谷仓一股劲地反复拍照。

多路思维应该先于逻辑思维。在你从各个观点观察谷仓之前,并不知道是否已经发现了最佳拍摄位置。假如从一开始就呆在一个地方,所能做到的不过是改善从这个视点拍出来的照片——而这个视点可能并不是最佳者。

多路思维练习可以随时进行,不一定局限于拍照的当时。你一经开始,就要坚持下去。这不仅因为练习本身十分有趣,而且因为你会很快认识到它的益处。为了帮助你着手练习,这里提供十二个不同的摄影情景。每例中持第一种观点的是传统思维者,持第二种观点的是多路思维者。

传统思维者:照相机正对太阳时怎样避免镜头的光斑?

多路思维者:怎样利用光斑来提高拍摄质量?

传统思维者:画面空间只占满一半,我应该KAO近趣味中心,使它更清楚,使画面空间更充实。

多路思维者:画画空间有一半空着,我不妨离趣味中心再远点,以便更多地表现环境,并赋予画面更广阔的空间感。

传统思维者:画面内容太杂乱,应该把次要的内容去掉。

多路思维者:画面的细节十分丰富,应该把次要的内容组织在趣味中心的周围。

传统思维者:今天拍摄沙丘毫无意义,因为没有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多路思维者:我从来没有见过阴天拍出的沙丘,所以我应该出去走走,看看能拍些什么。传统思维者:我今天不能拍照了,因为我的测光表坏了。

多路思维者:我的测光表坏了,我倒想看看我能拍出些什么结果来。曝光不足或过度都无关紧要,我可以从中学习。

传统思维者:我太怕冷了,今天拍不成照了。

多路思维者:我太怕冷了,今天应该在室内拍照。

传统思维者:这张照片里的蘑菇残缺不全,有损画面的质量总得找一个完好的标本来拍才好。

多路思维者:这张照片的蘑菇残缺不全,好象被松鼠咬了一口,这就更增添了大自然的传奇色彩。

传统思维者:我到这里来拍摄野花。可是这里废弃杂物太多,看来我得放弃了。

多路思维者:我到这里来拍摄野花,可是这里的废弃杂物如此之多,我倒不如拍一张反映污染的小品。

传统思维者:几年来我一直为我的幻灯片编目录,但是,好象总也赶不上拍摄的进度。我最近拍出的片子总是顺序混乱,使我很难找出所需要的片子。

多路思维者:几年来我一直为我的幻灯片编目录。只要一有新片,我就编好号码。所以,它们不会混在一起。日后我再着手为我的早期作品补编目录。

传统思维者:我已经准备好了幻灯片的视听演出,可是我在往磁带上合成音乐和解说词时遇到了许多麻烦。弄得我昨夜通宵未眠。

多路思维者:我已经准备好了幻灯片的视听演出,可是我把音乐和解说词合成录音带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我决定进行现场解说,而只把音乐录下来,昨夜我睡得十分香甜。传统思维者:我的狗刚刚咬了一个装幻灯片的盒子,多好的一道菜!它的牙齿把好几张幻灯片的药膜刮坏了。瞧这些蓝白线条!这几张幻灯片毁了。

多路思维者:我的狗刚刚咬了一个装幻灯片的盒子,有几张很好的片子给毁了。可是这几张片子上的蓝白线条看起来很有趣。说不定我能用针和一些旧的片子作个试验,看我能不能学会在底片上刻划一些线条,以取得特殊的效果。

传统思维者:我的三脚架太大了,器材笛里装不下,我想该买一个小一些的三脚架。

多路思维者:我的三脚架太大了,器材箱里装不下,看来我得买一个大些的器材箱。

身心放松与集中注意力

你是否曾背KAO在安乐椅上,仰面凝视天花板上的光线图案,而没有拿起报纸或打开电视机?你是否曾观察过烤面包上的奶油慢慢融化的全过程?当你切开白菜准备烹调的时候,是否曾停下手来去察看那白菜的结构?

在摄影创作中,观察是我必须学会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要学会观察就得安

排时间去察看熟悉的事物。然而,即使我们腾出了时间,也会由于终日紧张和思虑万千而很难做到耐心地去观察。

要学会任何技能,第一步就是要放松,在焦急、紧张或对成败顾虑重重的状态下,你想到的只能是你自己,而不会是你要掌握的那门技能。第二步是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或别的事物上。其目的是要学习如何抛开自己而专心注意拍摄对象。必须做到“进入角色”。这直接关系到摄影的表现力。

下面是一些建议,用以帮助读者培养身心放松与集中注意力的本领。这些建议特别适用于非专职的摄影者——教员、管家或公共汽车驾驶员。这些人不但用于摄影创作的时间有限,而且很难把注意力一下子从工作上转移到摄影上来。这些建议当然也适用于有较多时间用于提高摄影技巧的人。

准备工作:

1.本周至少安排三个45分钟的单元时间用于摄影。把安排好的时间记到日历上。

2.装备好你的基本摄影器材——头胶卷装入相机,相机装上三脚架和快门线,再准备一

个备用胶卷。一切就绪后就放在角落里或橱柜里备用。

3.在你住所周围选好准备拍摄的景物。

第一周:在每个45分钟的单元时间里,坐到你房间里的最舒适的椅子上(不要上床,我们的目的是学会放松,而不是睡觉),KAO在椅背上坐好,闭上眼睛,使呼吸逐渐加深。放松肌肉,使身躯完全消除紧张。有些人容易做到逐步放松,譬如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到腿上,然后到手臂、肩膀、颈部等等。有些人有本事一下子全身同时放松,好象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不论哪种方法,你要很快放松下来。逐渐缓慢而深沉地呼吸,这有助于保持放松状态。

如果你牵牵挂着晚饭或其他杂事,你要告诫自己:45分钟后会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的。而现在,你只需要放松和入静。这样做过15或20分钟之后,站起来,拿上相机,着手拍摄预先选好的景物。拍照时,不要勉强多拍,要保持放松,多花些时间观察拍摄对象,把自己最喜欢的拍上两三张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享受到创作的欢乐,而不要一味担心照片的优劣。45分冲以后,收起相机,恢复日常活动。这一练习可以再用一周或更长的时间重复进行。然后转入下一个练习。

第二周:坐在有视觉吸引力的物体面前,如一丛鲜花,一堆空的颜料罐,或一篮子线纱。尽可能经常坐坐,但是至少隔天要坐一次,可以每天用同一物体,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只要求能引起观察兴趣。

首先,闭上眼睛,开始放松。现在,你会觉得这已经不难做到了。当你感到完全放松时,睁开眼睛,把面前的物体看上一会儿。然后,把眼睛放松一下,使这个物体在视觉中慢慢地模糊起来。随后,再凝视这个物体,并选择其局部仔细观察研究。过一会儿,再让眼睛放松下来。在眼睛休息的过程中,要留心看当物体模糊时会呈现出什么颜色。

当眼睛每次重新聚焦于物体时,都要选择一个新的部位仔细观察。假如你看的是一株家养小植物(例如长着几片叶子、几朵花的天竺葵),可依次观察它的叶脉,花瓣的排列,茎上的须毛等。每次短时间的集中观察之后让眼睛放松的时候,就注意看那些叶子、花瓣或茎部在离开焦点时是什么样子。

只要你不断地寻找新的细部加以观察,你对这个练习的兴趣就会经久不衰。看看自己到底能找出多少细节来。譬如说,先看叶子,再看叶片之间的空间。这些空档的地方是什么形状呢?什么颜色呢?用眼睛“抚弄”一下叶子的表面,看看有何感觉:柔软,粗糙,毛茸茸,冷冰冰,还是凹凸不平?

然后,你就设想,你是个很小很小的矮人,可以开一部微型汽车在叶面亡行驶。在叶面上开车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会遇到什么障碍呢?在哪里停车最容易?所有这些问题都会使你在观察叶子的表面时,对叶子的细部产生新的认识。

你对这个练习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以致会把全部时间都用来观察这棵植物,而根本不去拍照。果然如此,也不必担心。在提高摄影技术方面,最有益的莫过于培养对于拍摄对象的敏锐的意识能力了。这一周里,哪怕你一张照片也没有拍成,也完全应该说是颇有收获的。第三周:重复第二周的练习。再增加两个简单的内容。第一,当你看到一片叶子或一朵花的时候,设法把它看成是没有表面细节的一个形状,只看轮廓而略去质地和厚度。最容易做到这一点的地方就是植株的逆光部分,所以应从逆光部分开始。然后再看受到正面光和侧面光照射的部分。再翻过来,看看它的形状有什么改变。

第二,问问你自己,最喜欢的是这棵植物的哪一部分。是一朵花,是卷曲的叶子,是细枝从主干向外伸展的姿态,还是叶子的毛茸柔软的外观?你最不喜欢的又是什么?有没有你最讨厌的1是那片苍白的叶子吗?你深感惋惜的又是什么?是天竺葵的一枝折断了的叶茎?还是在盛开的大花底下那朵含苞待放的小蓓蕾?总之,要尽可能地让这棵植物激起你情感上的反应一一要让自己的情感无拘束地自由翱翔。

过后,在做晚饭的时候,你可以反躬自问,为什么可怜那折断的叶茎和弱小的蓓蕾。这种事后的分析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对拍摄对象的反应,以及明确使用某种特定拍摄方式的原因。你对那个断枝的感受多半是从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反应,即对任何受害者的同情。可是你为什么单是同情那朵小蓓蕾呢?是不是你觉得那朵大花正妨碍着它怒放?试归纳一下你的情感。你是否讨厌那些压人一头的人或物?你是否认为他们都具有欺压弱者的本质?在你的照片里,是否回避开浓重、鲜艳的颜色,因为你在某种意义上同情那不大饱和的颜色或柔和的色调?你为什么不怜悯那朵即将凋零的大花呢?你不要认为向自己或其他摄影者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多么愚蠢。这是提高你的视觉思维能力和改善照片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你能认识到为什么自己的感情倾向于某些物体、颜色和形状,却排斥另外一些,你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一旦做完了这些练习,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观察力有了确实的、甚至是明显的长进,可能你还会发现自己具有前所未知的想象力。乘车上班会变成你进行观察的机会,再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你会开始研究汽车上金属杆的反光,人们衣服上的阴影,手臂颜色的细微差别和质感。你坐在餐桌前品茶时,会被冰箱门上那变了形的窗户反光所吸引(这曾是我最得意的一种消遣)。更重要的是,你会认识到车上桌前的这些时光是多么宝贵,多么非同寻常。你会有多少意想不到的创作构思,你将渴望表现对周围世界的新的认识。这一切就是身心放松与集中注意力的收获。

第二部分学会想象

想象

我们的想象力能够产生抽象思维并在“心灵的眼睛”里构成形象,从而使我们的感觉经验条理化,使我们能理解它们。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创造形象。每个人都具备想象力并在不断地运用这种能力,但是,要进一步发展这种想象能力,则存在着种种途径。

心灵的眼睛

在心灵的眼睛里看到的形象,是以人们过去经验中的形象和图形为依据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记忆力。感觉经验越丰富,可供想象的素材也就越多。一个摄影工作者,如果能仔细观察环境,能留意事物的细节,那么,他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教师有时候谈论说,有些儿童“缺乏感觉经验”,这样的儿童在他们的感觉经验得到充实以前往往难于形成观念和运用概念。

“心灵的眼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观看事物。梦想就是其中之一。而出神遐想——身在一地,心驰他方——则是另一种方式。不论是“想入非非”还是“白日作梦”,你都是在想象。

抽象思维是想象的另一种形式,是人们毫不费力,经常运用的一种自觉的想象形式。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了。你生下来的时候,只模糊地意识到两件事——你自己和你的感觉。你对事物的感觉、几乎立刻就形成一个形象:那只又大又轻又圆又滑,一碰就动的黄色物体变成了一只有形的球。不要很久,你就学会了它的名称,甚至在这之前,你又认识到另一个滚圆、光滑的红色物体,尽管比较小,比较重,却也是一只球。你所以能认识到后者也是一只球,是由于你的感觉与前者产生了联系,而且已经开始发展了记忆的能力。这种相似感觉的产生,表明你已经具备了一种初级的概括能力,或形成概念的能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在你头脑中形成的概念,都是以知觉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以你的感官曾经感受过的实物为基础的。尽管你最终能够理解那些并非直接来自感觉的概念,换句话说,你具备了从事纯粹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只要活着,你还是要经常使用知觉的概念进行思维的。通过智力发展的这一过程,你逐渐做到了由无序到有序。这是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要从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当你致力于提高摄影水平,加强表现力的时候,所经历的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有时候,一种想象会妨碍另一种想象,或者妨碍想象的深化。还记得前面谈到过的“标签化”的问题吧?它是观察和想象的主要障碍之一。标签化就是概念化或概括,它缩短了我们的感性认识过程。譬如我们看到一只杯子时,往往只看见一个“杯子的模样”,而看不见闪亮的杯口,弯曲的手柄,绮丽的花纹,或是窗户映在杯子侧面的反光。总之,标签化会限制我们大量吸取想象所需的素材。

我曾几次要求一班新生各画一所房子。平均起来,在二十名学生当中,有十七名所画的房子大体上是一样的——画一个基本形状,有房子的正面,一个侧面和房顶,尽管事实上他们当中可能没有人会住那样的房子。他们所画的不过是一座标签式的房子,是他们从学校里或别的什么地方学来的一般概念。有两个学生所画的与这种模式稍有不同。有一个学生画的正是自己现在的住房。这说明这个学生曾经仔细地观察过住房的细部,因而才能准确地加以再现。然而,还没有一个人画出一所幻想中的房子,即他或她所希望建造并居住的那种房

子。

我们习惯于忽视感觉经验,而重视通过“三会”(读、写、算)来发展逻辑思维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想象力只得到了部分发展。而被忽略的那部分恰恰是我们进行视觉表现所最需要的。图画形象对于思维活动的重要性不亚于词语形象。在教育中,两者应该具有同等的地位。

摄影的创作过程通常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构思,或设想一个主题。第二,寻找(就是去发觉)能表现该主题或概念的拍摄对象。第三,考虑组织拍摄对象和使用摄影工具的最佳方法。譬如,你想拍摄一幅反映家庭生活的小品。于是,你花费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去发觉那些为表现主题而需要拍摄的人物或事件,并考虑(每次拍照都要考虑的)最佳构图。

为了促进摄影创作,我们必须:(1)摆脱由来已久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偏重于强调逻辑和刻板的思维程序,是学究式训练的结果。(2)丰富自己的视觉生活,以发展想象力。下面几个建议将会对你有所帮助。

训练你的想象力

(1)先作一些16页上的多路思维的视觉练习,设法突破那些规则和标签化的概念。多路思维一定能激发你的想象力。

(2)要经常利用美术馆和图书馆,研究姊妹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如绘画、蜡染、编织工艺品等。仔细琢磨它们是如何激发你的想象力的。面对一个不理解的画面,不要急于询问“这是什么?”对于视觉上难懂的事物不要去寻求文字说明。要抵制标签化的概念。对于不能辨认的题材,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让你的目光在那些形状、颜色、线条和质地上徘徊探索。要常常自问,喜欢这个画面的哪一点,它使你感到愉快吗?要乐于激起情感的反应。

同理,如果一幅照片引起你的兴趣或使你着迷,那么,就要着重研究它的表现力。要尽情地欣赏,不要迫不及待地打听人家使用了什么器材和技术。重点要放在运用眼力和发挥想象力上。

(3)寻找主题和拍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先选好一个主题,如“宁静”。然后就要问:“什么样的拍摄对象能表现这个主题?”“为什么?”然后就开始寻找那些恰能表现宁静又便于强调的素材。(要记住照片的主题和拍摄对象之间的区别。主题就是题目,譬如“家庭”。而拍摄对象就是照相机所对准的被摄体,譬如各种姿势的家庭成员。)

邀请若干摄影人员玩猜字游戏。这种游戏要求参加者用表演技巧表现一个画面。主题只许选用诸如“娇嫩优美”,“迟钝枯燥”或“伟大壮丽”等。不论谁来表演,一律要用体态来描绘各种形状、线条、大小和姿势,通过这些来表现主题。譬如,两臂张开向上猛伸可以暗示“伟大壮丽”。猜字游戏很有意思,能发展人的视觉想象力,并可帮助人们少受他人思路的干扰。

(4)训练预见能力。譬如,在你实地拍摄一场足球赛之前,要在你的心里预先演习一番。想象你自己就在比赛场上——相机的变焦镜头正推摄一群抢球的队员,然后摇摄一个带球飞奔的运动员。要注意闪开跳到你面前的人。万一错过了一个绝妙的镜头,要等待相同场面的再现。把这种练习想五次、六次甚至十次。在实地比赛那—天,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信心十足,观察敏锐,而且已经为许多可能碰到的麻烦准备好了满意的答案。

(5)梦想被认为是想象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很多新的想法是通过梦想而产生的。由于日常生活中的谨慎克制使想象受到抑制。而在梦想之中,它们便不复存在,因而不少视觉难题在梦想当中倒能解决。就拿前面的练习来说吧,在你想象过即将拍摄的足球赛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在梦想中竟找到了一个能拍摄绝妙镜头的相机位置——一个在清醒时从未想到过的理想位置。

(6)想入非非会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念头。你可试着用离奇的方式看待事物,譬如,“如果狗不长腿而安着轮子该是什么样子呢?”然后,设法把这个怪念头拍成照片。我的一个学生用摇镜头的办法拍下了我的德国牧羊狗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奔跑的情景。相机镜头的摇动,伴着狗腿的上下跳动和前进运动,使狗的后腿看来真象快速转动中的轮子。

要用哪些设备和技术才能拍出下列念头呢?“假定垃圾堆很漂亮又该怎样呢?”“假定我的相机从来把握不稳又该怎样呢?”“假定花儿追逐蝴蝶又该怎样呢?”“假定煎锅的手柄是软的又该怎样呢?”这种“假定……又该怎样呢?”的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是科学界为了发现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标准作法。不要害怕想入非非。

设法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训练你的想象力,这要形成一种习惯。你练习想象力的范围越广,想象力对你摄影的影响也就越大。丰富的想象是具有感染力的,我们要把握它,要传播给其他摄影人员。

二、抽象和选择

抽象和选择

照片的表现力取决于摄影人员的抽象能力,也就是把局部从整体中提炼出来的能力。抽象是指认识某一物体的基本形态以及构成这种形态的各种要素。这是创作优秀作品所必需的重要技能,因为这有助于我们识别一切拍摄对象所共有的视觉要素(形状、质地、线条、透视和颜色),理解它们在构图中的作用。

抽象并不需要专门学习。实际上你随时都在进行抽象,只是你没有意识到罢了。不过,很可能你的抽象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提高抽象的能力需要练习——不论是否使用相机都可以练习,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你把一个景物或事件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一旦抽象出来,就必须加以选择。所谓选择,就是从拍摄对象中选取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的特点或事件的意义的那些部分。

就拿炖肉来说。抽象就是要认识那些基本的配料(即要素)——肉、菜、调料和佐味液料。然后选取你要做的炖肉所需要的肉(牛肉)、蔬菜(土豆、洋葱、胡萝卜、芹菜)、调料(月桂叶和其他香料)和佐味液料(料酒)。摄影和烹调一样,也要鉴别基本要素,而且要懂得以各种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如果你不知道炖肉的基本配料,你就很可能做出一道古怪的菜肴。同理,如果你的视觉抽象能力不强,你所选的拍摄对象也就很难完美地表现你的主题。

如果说多路思维涉及到意外发现,并提倡一种全新的看待事物的方法,那么抽象能使观察和摄影条理化。抽象和选择有助于鲜明地表现主题。

天然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为存在而存在,而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自然界里,这个目的与生存有关。某些飞蛾翅膀上长着凶猛的大“眼睛”,这是为了吓跑捕食者。花朵的天然颜色是为了吸引昆虫来传授花粉,这样才能保证物种的繁衍。在艺术界,设计视觉形象的目的是为了鲜明地表现主题和艺术家对它的感受。

把艺术和自然作此对比并非无稽之谈。自然界遵循着简化的法则,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比它的功能的需要更为复杂。人类既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要受到简化法则的制约。我们的眼睛在观察时总是把各种物体简化到最基本的形式。我们的眼睛喜欢看合乎自然的秩序,而排斥或下意识地纠正不自然的排列。

在一个早晨,当你坐在厨房里,品味上班前最后一杯咖啡的时候,不妨细想一下厨房的本质。厨房是一个储存和烹调食物的地方。你可以一边坐,一边在你的脑子里把厨房里能搬走的东西尽量搬走,但不要破坏这个房间作为厨房的形象。你搬来搬去,最后剩下的就是厨房的最基本的内容,诸如厨柜、炉子、电冰箱、炒锅、杯子、盘子,以及其他一些食具。这些东西并不算多,但只有有了它们,厨房才能成其为厨房。这个练习会帮助你认识一切拍摄对象的本质。往往,在表现一个概念时,使用的东西越少,观众越容易掌握。

抽象和选择能力的训练

这里介绍一个简便的训练抽象能力的练习,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这种练习会使你对于色调在构图和任何底片的曝光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敏感。在你面前选择一个场景,如室内的一侧,后院的一角或街道的一隅。仔细察看这个区域里亮度的差异。首先确定看来呈白色的地方,其次找出颜色发黑的地方,然后再辨认颜色呈中灰色的地方。很快,你就会发现你正是根据亮度,而不是根据颜色对景物作出反应的。虽然,你也可能发现某些颜色是难于用亮度来鉴别的。

过十分钟后,在一个新选的区域重复上述练习。一旦感觉有点疲劳或厌烦,就停下来。待过十分或十五分钟后重新开始。很快你就会发现,在两次练习的间隔中,

自己也在寻找亮度的明暗等级,时做时停,周而复始。这种习惯性的实践会培养出对于准确曝光和巧妙构图都十分重要的摄影技巧。

但是,能辨别色调之间的差异或识别整个色调层次是一回事,而如何运用这些色调去传达一个信息或表达一种感情,则完全是另一回事。那么,不妨选择诸如“自由”,“忧郁”,“宁静”这一类的主题,看看哪种色调或色调组合能表现这些概念。哪些色调可使场景显得忧郁或宁静?某一特定色调的哪些层次才能表达这个效果?另一种色调的哪些层次才能改变这个效果?

此外,还有一个简易练习。首先自问,你的房间给你的感觉如何(舒适?还是抑郁?)。其次,把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要素抽象出来。譬如说,如果你的房间使你感觉不舒服,那么你就要问个究竟。或许你发现是因为房间里的形状太杂——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太多了,而且尺寸和亮度又不够协调。你已经“概括”出来了:房间不舒适的原因是由于布局混乱。那么,就想象一下如何改变布局才能使房间舒适吧。先给家具选定—个基本形状,譬如说,如果你选定直线形的布局,也许得把三角形的咖啡小桌搬走,而代之以椭圆形的或带圆角的矩形小桌。或许你得拿掉那些镶着刻板的圆框的照片,而挂上与房间格局更为协调的蜡染花布。

你是在重新布置以求舒适。这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设计。

学习画面设计还有一个类似的办法,就是选择四至五个富于表现力的题目或主题,象“呆板”,“快活”或“凶险”。然后请别人迅速地,不假思索地把一些小东西放在一张桌子上,于是,你就面对各种待加工的素材——象瓶子、蔬菜、梳子、肥皂、手套、书本等。好,现在,你已经一切就绪,可以开始了。首先,要加以“抽象”,问问自己,哪个视觉要素——如形状、颜色、质地——能表现呆板这个主题。其次,要选译。挑选一些线条垂直或形状呆板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布置一下:为表现主题而布置素材也是“选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你觉得你的布置能完美地表现主题,就把它拍摄下来,并用你的摄影器材和技术来强化原有的表现力。然后把东西都放回桌子上,着手练习下一个主题。

抽象和选择对各类摄影都至关重要。成功的新闻摄影,社会生活纪实摄影以及对人物的抓拍,都能提供信息:但是缺乏表现力的信息,无非是事实的罗列而已。很多纪实之作展示了强烈的信息,或者生动地记录了一个事件的情感效果,这样的作品是有表现力的。如果你有兴趣拍摄一幅揭露工业污染的摄影小品,你必须找出能表现污染的视觉要素(暗的色调,被破坏了的形状等等),并选择能够表现污染的那些物体、活动和时间。同时要减少或排除那些不能表现污染的视觉内容。

当一个孩子要画母亲时,他会直觉地把母爱抽象出来作为她的最鲜明的特性之一——他在画里会略去母亲身体上的很多细节,但不会漏掉那个最富于表现力的内容——她的微笑。这个孩子已经做到了先是抽象,然后选择,做得十分自然,结果就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母亲的神态和孩子的反应。摄影家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中是能够学到不少东西的。

第三部分学会表现

一、对表现力的挑战

或许你是一位爱给孩子拍快照的父亲或母亲,或许你是一位初访非洲的旅游者,或许你是想拍野生植物的博物学家,或许你是某家大报的摄影记者,不论是谁,你的摄影目的,只能是有效的表现。

当人们看到一汪湖水,最先意识到的是它所表现的内容。人们最先看到的不是湖的颜色和形状,而是湖面的表现:是微波不兴还是波涛滚滚。看到一个人的面孔,首先注意的是表情:敌意、愉快还是忧伤。这种信息是由面部表情的总和体现出来的。而对相貌的端详则往往在此之后。

人们先注意表情而后再看相貌是颇有道理的。人们的感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用途,就是判断所在环境中某些起作用的因素(人、动物、天气、车辆)的动向,以便做出适当的反应。这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无论遇到任何事物,人们感官发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友好。友好或敌视,这是人们环境中—切因素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人们首先要“观察”的。

我们的感官告诉我们,平静的湖水,后退的大熊,停着的汽车,合唱的歌手,对我们没有威胁,不需要采取防卫措施。我们的感官同样也告诉我们,如果湖水波浪滔滔,大熊狂奔

而来,汽车在疾驶中失去控制,人群狂喊着挥舞棍棒,这很可能对我们不利。观赏这类照片时会产生情感反应,就象我们身临其境一样。

一旦明确了拍摄对象本身表现了什么内容(即主题或题目),我们就能发现这个内容的表现力是如何获得的——通过哪些特定的形状、色调或颜色。许多人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一瞥之后就不再观察了,事后对它自然只能略知一二。这正象我对待各种汽车的态度:只要汽车不是向我开来,我就不去管它。因此我就看不到汽车的细部。然而,一个拍摄汽车的人,为了成功地拍出汽车的表现力,就会观察得无微不至,他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汽车是如何具备其表现力的。

表现力

拍摄照片时,要按感官提供信息的自然顺序行事。首先要问:“拍摄对象表现了什么?”(回答或许是:欢乐。)然后再问:“如何表现欢乐?”(回答许是:通过高高的竖线和斜线,明亮的色调以及鲜艳的颜色。)依次回答这两个问题是决定构图的第一步。构图(视觉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照片中的被摄体完美地表现主题。

有时候,表现主题就意味着“自我表现”,因为你想拍摄的正是你自己的感受。“自我表现”部分地体现在你的选材上——不仅看你选中什么事物,还看你选中了它们的哪些颜色、形状和线条。对于你的情感来说,后者也许比前者更为重要。譬如说,你可以用暗的色调表现悲伤或沮丧,或者用亮的色调、鲜艳的颜色以及有力的斜线来表示幸福和生机。但是,不论主题是什么,作为一个摄影者,你都必须让现存的景物替你说话。

要记住,更换了镜头、滤光镜或改变了拍摄技巧之后,会使拍摄对象的外观发生变化。所以,无论怎样变更设备或技巧,仍要十分尊重拍摄对象的原貌,否则,它就不可能替你说话。

摄影的情况和自然界的情况一样:拍摄对象对主题(题目)有所表现,观众就会有所反应。摄影者的任务就是要保证所选的主题尽可能鲜明地表现在画面上,使观众能产生恰如其分的反应。这就是优良构图的基本原理。

要认识到拍摄对象具有自己固有的表现力。这一点对于摄影艺术来说,比对其他视觉艺术更为重要,因为每当摄影者举起相机的时候,他面对的是已经存在的形状,色彩和质地。当你用相机记录下拍摄对象的富有表现力的特质时,你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某些个性。对于同一个主题,任何人的拍摄手法都不会与你完全一致。

表现力的练习

不止一次,我给一组学生每人——只煮得很老的鸡蛋,要求他们在24小时内至少拍出20幅照片。完成作业之后,每个人都要选出最能代表本人对被摄体情感反应的照片交来两三张。收齐之后,演示出来。尽管每个人拍摄的不过是一只白色的鸡蛋,而拍摄结果却新颖奇特,令人振奋。一个学生的一张照片是白上加白——把一只蛋放在一张洁净的白纸上,这表现了一个非常单纯朴素的形状。另一个学生,使用了两次曝光的技术,表现出这只蛋在蓝色的天空中慢悠悠地穿过茫茫云海。还有一个学生,把鸡蛋放在一个裸体雕像身旁,用侧光来突出人体和鸡蛋二者在形态与质地上的相似之处。第四个学生则把鸡蛋送到当地的墓地上,大头朝—F,竖立在矮草丛中,然后,使用厂—角镜头和最大景深,贴近鸡蛋拍照。在画面中,

这只鸡蛋宛如破土而出,俨然大于任何一块墓碑,赫然耸立在墓地之上。他用鸡蛋作为象征的手法,清楚地暗示了生命的延续。第五个学生把鸡蛋放在卡车车轮正前方的地面上,用一种含蓄的轮动蛋毁的险情来表现鸡蛋的脆弱性。

这个练习既能体现出象一只鸡蛋这样简单的被摄体的表现力,又能体现出人们对它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反应。有些摄影者着重提出:“这只鸡蛋表现什么?”的问题,并进而力求拍摄它的表现力。还有些摄影者则着重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拍这只鸡蛋,我将如何表现我自己?”这两种人对各自的作品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而且在方法和风格方面也会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尊重拍摄对象及其表现力的摄影者,比那些在拍摄方法上过分追求自我表现的人,更能拍出传神之作。

要练习观察和练习拍摄简单的题材。譬如,用一个小木盒,一支圆珠笔或者一只土豆,至少拍出20张照片。邀请四、五个摄影人员作相同的练习。然后,共同观察和讨论大家的作品,并鼓励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使练习更有意义,可以约请一位长于绘画的人参加小组工作。请他(或她)为所选题材用一至三分钟画出速写,共二十张。把速写和照片放在一起讨论,探讨不同的艺术手段各自的表现力和局限性以及如何互相学习。

拍摄题材的表现力

人们对于不同的形状、质地、线条和颜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这取决于各自对它们内在品质的理解,正象鲁道夫·安海姆(Rudolph Arnheim)在《艺术与视觉感受》(Artand V isual Perception)一书中所说的:“表现力寓于结构之中”。譬如,一个圆形和一个三角形,不仅看起来不同,而且“感觉”起来也不一样。红色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于蓝色。人们对于不成文字的各种形式的字母组合产生的反应也不一样。譬如,EEOEEOEE给我们的感觉,就和ZUMZUMZUM或LARRONTOCK 很不一样。

通过一棵垂柳(拍摄对象),摄影者可以表现忧郁悲伤(主题或题目)。但是,创造出这种气氛的决不仅仅是拍摄者的技巧或观赏者的理解。这是由于柳树本身某些内在的因素,更确切地说,是由于低垂的线条与我们所理解的悲哀气氛相吻合。这种作用可以称作潜在的视觉类似感。舞蹈演员可以通过缓慢的动作,松垂的双臂以及低垂的头部来表达悲伤之情。尽管她默默无言,而我们根据她的体态和动作(画面)就能理解她的思想感情。

我们再看看其他线条及其表现力吧。我们常说垂直线条显得刻板或正规,斜行线条表现出活力或生气。然而,这两种线条同属直线,只不过和我们眼睛的相对位置不同而已。当我们谈到这些走向不同的线条时,我们认识到的是线条位置的表现力。也可以说,不论我们认识与否,这些表现力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是能够认识到的,这是因为我们感官的自然功能就是对客观存在有所感受并产生反应。

儿童绘画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并揭示出关于摄影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我们再以一个孩子画自己的母亲为例。他毫不在意母亲的相貌是否画得真实,一般都先画一个大头,而几乎不管躯干部分。常常用细线条代表四肢,把它们直接安在头上。在代表头部的圆形里,画上三个小点或小圈,代表母亲的鼻子和眼睛。再画一条长长的向上弯的曲线当她的嘴巴。小孩子根本不关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妈妈是慈爱、快活而可亲

的,她那明朗的笑容才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似乎能直觉地意识到一条两端向上弯曲的短线能表现肯定性的情感。也许有人争辩说,这是由于儿童通过观察学到了线条和人物表情之间的关系。但是,有一点是不容争辩的,那就是儿童懂得有这样一种关系存在着,并且懂得它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儿童直觉地懂得简单有助于明嘹。所以,他才不画母亲的躯干,只画简单的四肢。因为母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与她的躯干和四肢并没有什么关系。

最近,我一个八岁的侄女和我一起做燕麦饼。我们花费了足足一个早晨,干得非常开心。后来,她画了一张画送给我。画上有一棵树,一堆干草,一条彩虹和几块饼。这是一幅乡村的野餐风光。其中的几块饼特别大——象干草堆一般大,不比画面上那棵树小多少。而且饼的颜色和彩虹的颜色一样丰富:红的、黄的、绿的、蓝的。这些红、黄、绿、蓝各色的糕饼点缀着草地(其实,草地她根本没画出来,我可以想象确有一片草地)。她的画明白地告诉我,她是多么喜欢和我一起做饼。

我的侄女用尺寸和颜色来表现欢乐和感激之情。没有人告诉她如果她把饼画得硕大而鲜艳,我就会理解她的感情。她只凭直觉去运用艳丽的大圆形的表现力——这就是所谓“寓于结构之中”。如果她勉强去画当时的实际情景,那么,画面的表现力势必达不到现有的效果,因为表现事件含义的各个要素必定因纯技术原因而无法发挥作用。

观赏儿童的艺术创作时,你很快就会发现,多数儿童并不太注重准确地再现几何图形或图案,但却十分重视表象性概念。正象任何形式的艺术家一样,他们刻画的是事物的含义,也就是普遍的(一般的)观念,从其中人们可以推导出具体的(特殊的)含义。

优秀的艺术教师,包括优秀的摄影指导,能够提出一些练习内容,用以鼓励学生直接研究事物的表现力。因为他们知道,学生一定会自然地仔细考虑构图原理并作为有用的工具加以钻研学习。纯粹的构图练习,若不以表现为目的,是很不实用的,只能作为一种技巧训练。这样的方法使实践本身失去了任何意义。如果单纯去拍摄曲线、亮调,而心目中没有一个固定的表现目的,就不如去拍摄像“幸福”这样一个主题,倒能涉及曲线、亮调和鲜艳色彩的表现力。这样做会大有好处的。

一个人要是拍摄一只逼近相机的熊,就会懂得熊能表现出一种“威胁”。但是,如果他等待着这头大熊慢步踱过草地,走向金灿灿的枫树林,他就会着重考虑这头熊在其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状态,而引起一种愉快的感觉。大熊慢步移动,改变着它和相机的距离及其身影的大小,使摄影者有可能通过视觉要素的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力。因为他知道,潜在的敌对势力只要在远处,看来是不大吓人的,由于距离太远,它的确不大吓人。

距离越远,发动袭击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我们一般都了解象成年大熊这样的庞然大物若在远处,就会显得不那么可怕,而且也确实是不那么可怕。所以,摄影者如果借助尺寸和距离的变化来传达事物的感染力,就谈不上虚假和做作。假如有好几个人都要拍摄这头熊的照片,那么,每个人的个人表现力多半要取决于各自的拍摄时机和熊的所在位置。每个人在选择时机上势必稍有不同,从而显示出他本人对此情此景的瞬间感受。

《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摄影艺术与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数字教育媒体重要的基础课。学习和掌握摄影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拍摄出内容与形式较为完美的照片,并且对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是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能力之一。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及影像素材获取与处理能力在电视摄像、网站建设、动漫作品制作、课件设计与制作等相关课程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专业的一门基础性、通识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从宏观高度帮助学生把握影像文化,又注意让学生掌握摄影技能和造型语言,初步学会常见题材和不同门类摄影的拍摄要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二)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普适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阐述摄影学科知识,立足摄影艺术的本体特性,探讨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和美学规范,摄影独特的观察、表现方法,注意摄影技术与人文艺术、视觉文化融合,着眼于影像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本课程主要分五大单元: 第一单元是摄影概论部分,从摄影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让学生明确摄影的范畴和社会功能,从宏观高度对摄影有个总体的正确认识。同时,在系统地开始本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大致了解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拍摄出一张好照片的技术要领,以此引领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第二单元是摄影技术部分,根据目前学生基本都是使用数码照相机的现状,本课程从数码相机的分类,数码照相机和镜头的构造、性能讲起,重点介绍了操作使用要领和摄影创作中常用的技术技法,以及使用Photoshop对所拍摄的作品进行基本的后期处理,旨在指导学

《摄影技术与艺术》答案2

《摄影技术与艺术》期中复习 一、名词解释 镜头片组:现代相机镜头采用多片凸,凹透镜组成,利用各种透镜的性能相互抵消,减弱像差,提高结像质量。 镜头加膜:又称“镀膜”,主要作用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 光圈系数:简称“f系数”,表示光圈的大小 模糊圈:又称“分散圈”“弥散圈”,表示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焦深:指在保持影像的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 超焦距:又称“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摄影构图:运用相机镜头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 色温:对绝对黑体进行加热,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会向外辐射出某种光或颜色,当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的光谱成分和外界某一色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就把绝对黑体此时的温度叫做外界这一色光的色温。 色调:一指照片基调,二指景物在照片上再现的深浅 影调:一指照片上影像的阶调,二指景物再现的深浅 线条:是由相邻2种影调的分界线勾画出来的 质感:指被摄体表现结构的性质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 回电时间:电子闪光灯每次闪光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时间闪光同步:指闪光灯正好在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亮,使整幅画面均感受到闪光 二、简答 1.为什么要进行镜头加膜?怎样检测镜头加膜质量? 答:加膜能够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检测:开足光圈,打开B门,面对镜头正面,在镜头中能看到人脸部影像越淡说明加膜质量越好,反之,加膜质量越坏2.什么是口径?口径同光圈有什么关系?大口径有什么优点? 答: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关系:口径是镜头的最大光圈。优点:1.便于在暗弱的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2.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3.对于135相机来说,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的焦距和视角各是多少? 答:标准镜头:焦距50mm,视角0 广角镜头:焦距30mm,视角70度超广角镜头:22mm,视角90度长焦镜头:焦距200mm,视角12度超长焦镜头:300mm,视角8度以下 4.解释光学防抖、CCD防抖和电子防抖?谁更实用? 答:光学防抖:是在镜头里安装陀螺仪,利用其检测到的由于抖动引起的微小移动后,将信号传至相机的微处理器,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移动一组镜片,根据镜头抖动的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和校正,克服或改善由于抖动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CCD防抖:让相机中的CCD等图像传感器动起来,当相机发生抖动时,传感器跟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电视广告等方面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由于《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课时) 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2.摄影的特性 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4.摄影的分类 第一章:光学照相机(4课时) 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5、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6,其他类型照相机 第二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 1、镜头的结构及功能 2、机身的结构及功能 3、附件 第三节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1、自动测光和曝光 2、自动对焦 第四节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1、照相机的使用 2、照相机的维护 实验一(2课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 (第二周)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2课时) 第一节感光材料构造 第二节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第三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 第五节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种类、性能及结构, 第三章:数码照相机(4课时) 第一节数字照相机 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摄影技术和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第一章摄影艺术概论 第一节摄影和艺术 1、摄影创作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2、摄影艺术是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物质材料、工具手段,逼真性) 摄影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仅能掌握摄影技术,而对摄影艺术一无所知,或者虽然在艺术构思上有些美好的设想,但技术手段却不过关,两者都很难拍出上乘之作。 对于一个优秀的摄影家(photographer)必须精通摄影技术,又善于掌握运用摄影艺术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无愧于摄影家的称号。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身的技术性。技术(technology)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以及其它操作方面的技巧。 摄影技术包括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感光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种特定环境、各种题目的拍摄技法等等。无疑摄影技术在摄影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只有在这个牢固的基础之上,才能建造出举世瞩目的摩天大厦。 因此,要拍好一张照片,必须掌握必要的摄影技术,必须把摄影技术作为实践的基础。就摄影艺术创作而言,任何一幅作品的产生,尽管涉及诸多创作环境,但若没有过硬的摄影技术基本功,作品是无法完成的。例如演员的表演技术直接影响到演出的艺术效果,画家的笔墨功夫直接关系到其作品的艺术成败。

然而,技术并不是艺术的全部,也不是艺术的主要部分,它更代替不了艺术。“技术可以造就能工巧匠,却不能造就艺术家。艺术是要思想的,要感情的,要多方面修养的,更要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潘蒙兹语)。 任何一门艺术都以自己独具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从而构成了玲珑多姿、五彩纷呈的艺术天地。摄影作为一门艺术(art),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自己的艺术语言,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摄影师的艺术修养 1、深入生活:摄影艺术创作所涉及的生活范围是无限广阔的,而一个人的切身经历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必须借助间接的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理论艺术修养。 2、艺术观察力:除了深入生活,一个摄影师还要有自己的艺术观察力。观察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媒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作为一名摄影者,只有具备高度敏锐,深刻的观察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中,把握某一事物的全貌,并迅速地抓住它的重要特征和本质。 3、艺术想象力:作为一名摄影家还必须具有艺术创作的想象力。所谓艺术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觉进行选择、加工、改组,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摄影创作正是在经历过多次的选择、比较、舍取、增减后,把四面八方多次看到的生活形象的美质在心理上凝成一个完整的意像,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完美的形象时,怀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当机立断按下快门,使形象在最后的一瞬间表现为一次完成。 4、艺术创造力:摄影创作就是创新,摄影创作过程就是摄影者对创作对象的认识与再认识的过程。

摄影技术与艺术结课论文

举例说明国内外摄影流派,名家作品及影响 摘要: 艺术上的流派,是指文艺领域内具有某种共同创作倾向和创作特色,并有一定约社会影响的集团和派别。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利用日益提高的各种技术,加上艺术家自身的成熟,形成了很多的艺术流派。关键词: 艺术流派各种主义摄影各具特色深远意义 正文: 摄影术起源于欧洲,与西方的油画艺术同属于视觉艺术。所谓摄影流派,是指以一批志同道合的摄影家,在共同的理论旗帜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同创作特点风格的派别群体。 这些年向世界证明了摄影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摄影史中流派的崛起与消亡不得不让人们正视,并渐渐成为史学家们研究整理的课程。20世纪中叶的四、五十年代,世界文化中心逐渐在美国形成中心。同期的摄影技术在世界风起云涌的事件中,在照相技术和感光材料的迅猛发展中,也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摄影实践的不断积累,导致摄影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某些流派的产生成为可能。自然的形成了很多的流派。 我们常将流派和风格并提,可见们之间关系的密切。所以在“正”流派的“名”之前,要先正“风格”的“名”。所谓风格。就是一个摄影艺术家在作品中显示出来的有别于其他摄影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这是由于,每个摄影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加之人与人的气质和性格也不同,因此表现在创作上,对主题的选择、题材的处理、内容的评价和艺术语言的运用都有其个人特点。这特点,在艺术学上统统称为“风格”,即所谓的流派。 摄影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讲讲国内外的几大类摄影流派及其作品。 一、写实摄影。 在摄影史上,加德纳《战争纪实》一书有100张照片的两本相册弥足珍贵。奥沙利文拍摄的《死亡的收获》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战争的经典之作。他们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遵守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的法则,作品发挥其他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和说服力。这就是写实摄影。 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又称作纪实主义摄影。写实摄影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依赖于摄影本身所具有的准确而完美无缺地记录视觉世界的能力。写实摄影是摄影史上至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派别。 而在这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莫过于战争和冲突了。写实摄影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英国勃兰德的《抬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中国李峰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 二、绘画主义摄影 雷兰德创作德尔《两种生活方式》中长者和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张照片是艺术家用32张底版组合印成的,借用了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构图,这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的成熟。 绘画主义是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的一种摄影流派。强调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

数字摄影技术与艺术(蒲和平版)2020答案XL

照相机和镜头小测验 1 【单选题】 某个照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这个相机属于什么类型的相机?答案:135照相机 A、 单反照相机 B、 大型照相机 C、 135照相机 D、 120照相机 2 【单选题】 常用的照相机光圈排列顺序是什么?答案:f/1.4、f/2、f/2.8、f/4、f/5.6、f/8、f/11 A、

f/2、f/2.8、f/4、f/5.6、f/8、f/16、f/20 B、 f/1.4、f/1.8、f/2.8、f/4.8、f/6、f/8、f/11 C、 f/1、f/2、f/3、f/4、f/5、f/6、f/7 D、 f/1.4、f/2、f/2.8、f/4、f/5.6、f/8、f/11 3 【单选题】 光圈的作用除了调节进光照度之外,还能控制什么?答案:景深A、 景深 B、 焦距 C、 镜头 D、

感光 4 【判断题】 焦距近似等于感光材料对角线长度的镜头为标准镜头。答案:√ 5 【判断题】 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原理。答案:√ 数码相机图像格式小测验 1 【单选题】 在用相机进行摄影创作时我们应该选择JPEG格式的哪种模式答案:L模式A、 L模式 B、 M模式 C、 S模式 D、 任何一个都可以

2 【单选题】 数码相机图像的存储格式一般为什么格式?答案:JPEG A、 GIF B、 JPEG C、 BMP D、 AVI 3 【多选题】 数码照相机常用的格式包括以下哪些? 答案:RAW格式 JPEG格式 TIFE格式 A、

JPEG格式 B、 TIFF格式 C、 RAW格式 D、 PSD格式 4 【判断题】 RAW的意思是“原始数据格式”,它包含的是相机的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最初感光数据,没有经过相机的任何处理。答案:正确 5 【判断题】 TIFF是一种非失真的压缩格式(最高2-3倍的压缩比)。答案:正确 滤光镜小测验 1 【单选题】

谈谈艺术与摄影技术两者之间关系

本篇文章笔者和淘宝摄影板块里喜欢摄影的朋友聊下,关于摄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东西。 淘宝店铺装修免费模板告诉你在摄影圈子中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摄影艺术应该以技术表现为主,另一种认为,摄影是创作者对影像的创造。 这两种观点在摄影圈中已讨论多年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因为自己对摄影的了解有限,往往受到这两种观点的影响。在这里,笔者对这两种观点的优缺点谈一些看法。 技术至上论: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技术至上论也有不科学的一面,它过分地强调了技术对摄影创作的意义,忽视了创造性。一幅艺术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准确的曝光、良好的冲洗、清晰的影像这三个方面,它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灵魂的呐喊,应该充分地表现摄影者的人生观、世界观。 意识至上论: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在艺术创造上应该有较高的意识,有较高的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力求创新,突破视觉规律,创作出有摄影者特定的风格的作品。如果不能,那么摄影者往往会变得很匠气,只知道模仿复制,那就无法将摄影提高到艺术的层面上。但是艺术至上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它太强调自我意识,往往会忽视摄影中的科学规律,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往往造成摄影者眼高手低,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目的。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初学者在学习摄影时,首先应该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让初学者在日后的学习创作中有良好的表现。当然,初学者对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同时,还应加深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相应提高意识水平。 很多人都在说标题是关键,免费流量的来源,要优化关键词,才能提高流量,但是具体如何优化,如何选关键词,如何写关键词,如何能让卖家通过搜索的关键词又正好是你标题里面有的关键词。 方法和步骤

摄影技术与艺术期末参考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码摄影图片常见的文件格式有JPEG、TIFF、RAW和Photoshop文件格式。 2、摄影构图中,若要想以“势”感人,就用远景或者全景;若想以情节感人,则用中景。 3、取景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4、摄影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5、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 6、摄影用光的六大要素是指光度、光质、光位、光型、光比、光色。 7、色彩的三要素分别是色别(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8、摄影的基本基调包括:高调、中间调、低调。 9、平时我们所说的三原色光分别指的是: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 10、若照相镜头焦距短,则视场大、景深深、景像变形、空间感强。 11、有利于表现被摄景物的轮廓、表达人物的神态面目的拍摄方位是前侧面拍摄。 12、摄影的特征是具有纪实性和瞬时长驻性。 13、色温低、彩色摄影的画面会偏红。 14、摄影构图的三坐标是指景别、角度和高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图像输入系统的硬件为( D ) A.数字相机 B.扫描仪 C.摄像机 D.电脑显示器 2、数码相机中的CCD芯片(或CMOS芯片),起着类似传统摄影中胶片(A)的作用。 A、感光 B、曝光 C、光化 D、拍摄 3、色温高、彩色摄影的画面会(C) A、偏红 B、偏绿 C、偏兰 D、偏黑

4、在下列曝光方式中,最适合于拍摄动体的选项是( B ) A.光圈优先曝光 B.快门优先曝光 C.程序自动曝光 D.全自动曝光 5、防震、防晒、防热、防潮(D)是照相机维护保养的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 6、橙色光在人们心理引起的反应产生的共鸣较接近( C ) A.宁静 B.清新 C.温暖 D.寒冷 7、视场角为(C)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20°~40° B.60°~80° C.40°~60° D.65° 8、要表现被摄物体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往往采取( B )的方法。 A、正面拍摄 B、侧面拍摄 C、远距离拍摄 D、低角度拍摄 9、某人为胖脸型,为避免缺陷,宜选择下列哪种拍摄方式。(C) A、正面 B、侧面 C、仰拍 D、俯拍 10、拍摄人物肖像时,在下列三种焦距的镜头中应选择哪一种(C) A、28mm B、50mm C、70mm D、300mm 11、光源投射在被摄物上的光线( C)即被称作光照度。 A.角度 B.温度 C.强弱 D.颜色 12、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如果把色温值设定为7000K,所拍摄的早晨阳光初升的照片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影调?( A ) A.蓝青调 B.橙黄调 C.正常色调 D.不一定 13、镜头的主要作用是使(C)。 A、潜影成像 B、静态造型 C、景物成像 D、艺术成像 14、曝光的目的是为了使被摄影的(B)和层次在感光片上表现出来。 A、影纹 B、影像 C、影调 D、质感 15、摄影绝大多数是利用(D)。 A、折射光 B、自然光 C、侧射光 D、反射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4分) 1、在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光圈系数增大,景深也增大。(√) 2、欲突出被摄主题,应选用大光圈,而欲使被摄主体和环境同时清晰,应使用小光圈。(√)

摄影技术与技巧

第一章摄影是什么 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 一,光和光的特性 1,波粒二象性 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2,电磁波 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 3,可见光波长范围 380-780 nm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300000KM/s 5,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传播到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7,光的三原色以及加色减色效应 红绿蓝 加色效应:两种以上色光彼此叠加产生的色觉现象 减色效应:从白光中减去色光产生的色觉现象 消色:三中同强度的三原色混合刺激细胞,最强为白,灰次之,黑再次 8,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 透明物体取决于透过其内部的光的波长范围 不透明物体取决于其所能反射回的光的光谱范围 二,针孔成像与暗箱

1,针孔成像 2,暗箱 三,摄影技术的探索与发明 1,德拉罗修 1760----科幻小说构想照相机 2,托马斯·韦奇伍德 失败的“阳光照片” 3,尼埃普斯 阳光蚀刻法 4,达盖尔 达盖尔摄影术 1839摄影术发明之年 5,塔尔伯特 卡罗式摄影术 6,巴耶尔 无所谓了解就行 第二节摄影术的发展 一,从火棉胶到胶卷 (1)火棉胶、干版和胶卷 1,达盖尔版摄影术特点 曝光时间长,无法得到可以复制的底片2,阿切尔 湿版摄影术 3,马多克斯

干版(明胶)摄影术 4,乔治·伊斯曼 1884柯达胶卷 (2)19世纪的摄影 1,约翰·汤姆逊 拍摄湿版《中国人与中国图片集》 2,爱德华·柯蒂斯 拍摄印第安人 3,罗杰·芬顿 最早的战争照片 4,马修·布雷迪 全景式记录和报道-战地摄影 5,纳达尔 名人肖像 6,奥斯卡·雷兰德 《人生的两条路》 7,罗宾逊 《芳魂欲逝》 8,郎静山 中国画意摄影第一人 9,画意摄影 定义:从形式到内容皆以绘画为标准 目的:给人以美的视觉愉悦 不足:画意摄影所追捧的摄影理念与摄影的媒介特性相背离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 术》课程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电视广告等方面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由于《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课时) 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2.摄影的特性 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4.摄影的分类 第一章:光学照相机(4课时) 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

摄影技术与技巧题库

《摄影技术与技巧》 一填空 1 可见光的波长约为380nm----780nm ,波长最长的是红光,最短的是紫光。 2 三原色光红,绿,蓝的补色分别为青,品, 黄。 3 第一副能长久保存的照片《窗外的景色》的作者为尼埃普斯。 4 世界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之日为1839年8月19日,称为达盖尔摄影术。 5 柯达公司最经典的广告语是:你只要按快门,其他的事我们来做。 6 马格南图片社被称为“世界的眼睛”。 7 照相机按照胶片规格的不同可分为大画幅,120照相机,135照相机,110照相机和APS 照相机等。 8 照相机按照取景方式的不通可分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大画幅照相机 和平时取景照相机。 9 照相机的镜头主要由光学部分,机械部分,电子部分三部分组成。 10 快门主要分为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种类型。 11 构成数码摄影的最小单位是像素。 13 影调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14色彩的三要素分别为色相(色别),饱和度(纯度)和明度。 15 彩色摄影的光源色温可分为灯光型和日光型。 16 彩色感光材料主要有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和彩色正片几种类型。 17 最主要的黑白胶片冲洗药液是显影液和定影液。 18 黑白胶片的主要冲洗步骤为:浸润—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 19 被百兆片的冲洗效果除了显影液的配方,浓度药效外,还取决于显影的温度,时间,搅动 量。 20 给景物以照明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21 按照所侧光的种类,测光表可分为入射式测光表和反射式测光表。 22影像文件有TIFF,RA W,BMP,JPEG等常见记录格式。 24 RGB是色光的色彩模式,其中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 25 在色彩模式CMYK中,C代表青色,M代表红色,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 26 常见的打印机种类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升华打印机。 27 方位光是指光源水平方向的移动,基本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和逆光。 28 角度光是指光源的垂直方向的移动,基本分为:顶光,中位光,脚光。 29 光的性质主要包括了光的方向性,光的色彩,光的强度三个方面。 二选择 1 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空中摄影的摄影家是(A) A纳达尔 B 达盖尔C塔尔博特D尼埃普斯 2 被称为“闪光灯之父”的是(C ) A兰德 B 汤姆逊C埃杰顿 D 韦斯顿 3 早起的数码摄影技术在(C )领域率先得到应用。 A新闻传播和商业B军事和政治C新闻传播和军事 D 政治和商业 4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的提出者是( D )

特殊摄影的认识和理解

特殊摄影的认识和理解 摄影是大众的摄影、普及的摄影、艺术的摄影,摄影更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摄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摄影,也不太懂摄影,认为摄影是很简单的事情,对摄影认识粗浅。作为一个从事摄影十余载的发烧友来说,实践和经验告诉我,摄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虽然摄影本身具有娱乐的作用,但它绝不是娱乐性的工具。摄影是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内涵的一种高层次的艺术。 近几年,由于数码相机的发展与普及,我在外出采风时渐渐地发现,喜欢摄影、热爱摄影的朋友越来越多,达到了普及的程度。经常有学生、朋友和同事向我讨教、咨询如何拍出满意的摄影作品。我的回答是,要想拍出好的、满意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摄影作品,首先要了解摄影,了解摄影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对摄影形成正确的认识。因为只有首先在思想意识里对摄影艺术有了正确的定位和理解,才有可能真正懂得摄影,这是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摄影到底有什么功能和作用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和认知作用;其次是宣传教育和社会作用;三是审美、欣赏和娱乐作用。摄影同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畴,与之不同的是,摄影是用照相机这种特殊的工具来记录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的。摄影看似容易,说简单也简单,把照相机拿来,一按快门就是一张影像,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技术因素在里面,并不是简单的事。 但是,如果想拍出一张好的照片就不容易了。成为一张好的照片即合格的照片,起码要具备四个要素,即主题突出、影像清晰、构图 完美和曝光准确。这四个要素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做好也不容易,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复杂。比如,要做到“主题突出”,除了要明确主题,还要在拍摄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画面中想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在画面中如何使主题内容表现的更加明确?对于画面的影像,务必要做到使画面的视觉效果良好,内容清晰可见。这就要求画面不是虚影像的,更不是模糊不清的。而做到这一点,扎实的持机基本功是起码的前提。至于构图,就不仅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了,还要求摄影者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艺术修养。如何将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这对摄影者的要求很高。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画面。曝光则要求使正确的影像再现景物现场。这里面涉及到对光的认识和色彩的感受,也需要摄影者兼具技术水平与艺术修养。准确的曝光决定着画面的完美和色彩的饱和。 对于一张合格的照片,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而如果进一步提高要求,想拍出一张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来,那就更难了。首先,要求摄影者具有一定的摄影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摄影方面的常识。同时,要将摄影技术、摄影技巧运用得得心

世界摄影艺术简史

世界摄影艺术简史 有了科学、机械和人类的创造性,许多想象都可以变为现实。摄影就是这样产生的。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经过暗房工艺制作,塑造真实、生动、具体可感艺术形象的艺术样式。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摄影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要影响到摄影艺术的美学效果。 摄影艺术的主要创作手段是现场选择,即在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迅速选择典型事物的最佳瞬间和拍摄角度进行拍摄。摄影家只有熟练掌握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造型技巧,并具备高度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浑厚的生活经验,才能抓住感人的瞬间,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摄影由诞生到19世纪下半叶,发展极为迅速,并开始形成和产生摄影艺术流派。摄影艺术流派的产生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即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出现,摄影艺术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多样,以及摄影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和成熟。 摄影艺术经历了早期各种流派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和美学特征。不受国界,不受民族和语言的限制,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一、绘画主义摄影 1、英国绘画主义摄影运动的先驱雷兰德和鲁滨逊 绘画主义摄影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和画意的境界。该派摄影家把影像形成的气氛看得比题更为重要。严格控制、精心制作、造型优雅是绘画主义作品的突出特征。《生活的两个方面》引起一场对雷兰德的技术和他对裸体照片运用的大争论。 雷兰德:生活的两个方面1857年摄

1869年,鲁滨逊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这本书为绘画主义摄影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论证说,摄影的美学标准和绘画是一样的,无论从直接阐述和言外之意都可看出,艺术摄影越是忠实地模仿绘画就越接近真正的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艺术。他在书中明确指出:" 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的进步,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2、法国绘画主义摄影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是德马奇?罗贝尔。 德马奇?罗贝尔(1859-1937)他认为,一张未经手工技法操作的、直接反映大自然的照片本质上就不是艺术,它并不比艺术家的平庸之作好多少,而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恰好用这一题材,来显示其才能,所以,德马奇的作品常常和印象派画家的技术和风格产生共鸣。比如,1904年拍摄的《后台》,表现一位年轻的女舞蹈演员的作品,就象是一幅德加的印象主义绘画。 美国绘画主义在美国的杰出代表是施蒂格里茨 3. 摄影分离派是20世纪初受世界注目的最杰出的艺术摄影的焦点。摄影分离派在一定意义上摒弃了早期绘画主义摄影摆布加工、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创作方法和宗教与古典的绘画内容,富于革新精神,施蒂柯里茨曾明确指出摄影分离派的目的是"将那些献身于画家摄影的美国人松散地组织起来,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的手段"。 1955年,斯泰肯从全世界征集的约200万照片中,选出了27万位男女摄影家的50万张摄影作品,举办了《人类大家庭》摄影展览,并在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览。这次展览堪称世界摄影史上观众最多的一次展览。《人类大家庭》摄影展不仅传播了斯泰肯"人类生而不平等"的思想,同时了证明了摄影艺术是一种最通俗易懂的世界语言和最富于真情实感的艺术。 二、印象主义摄影

专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

专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 很多人常常问起,专业摄影和艺术摄影到底有什么区别?最近南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摄影电影系的一位教授W·霍雷尔阐述了他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把艺术摄影和专业摄影的区分放在“技术、美感与设计”上,未免说得过份简单了。他认为,这种看法完全忽略了“实践和理论”上的基本差异。他说:“我们首先要明白,对专业摄影和艺术摄影到底应该如何下定义呢?专业摄影包括了商业、工业、企业、广告插图、人像、新闻、科学和医学等各种摄影,而艺术摄影不单包括艺术家个人趣味摄影,也包括抽象、非银影象、手涂感光膜以及其他针对影廊需要的各种新尝试。这些手法虽然各有不同,可是艺术摄影往往也有其专业特性。反过来说,一些专业摄影家的作品也可能被认为其相当的艺术价值。”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摄影是有其基本区别的。 (1)在专业摄影里,一般来说,一张作品所想表达的,主要是顾客、雇主或者编辑们想表达的构思,而艺术摄影则主要是用来表达摄影家本身想说的话。 (2)专业摄影主要的目的在于透过一张作品向广大读者传播一个信息,表达一个意境,介绍一项成品、服务项目、地方或

者人物,而艺术摄影家的目的是要把他的作品陈列在艺术馆或影廊里,或卖给珍上收藏家。一张艺术作品的吸引力往往是对着少数人的,所谓“曲高和寡”。它的内涵意义也比较模糊,观众对它的了解往往不一定和摄影家本身的意图完全一致。(3)对专业摄影工作者来说,限期是他的工作要求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专业摄影家经常是在限期的压力下要求产生一张成功的,甚至是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并且从这张作品上体现一种科学、教育、评论或广告的主题。在艺术摄影里,限期往往并不那么紧迫。一个艺术摄影家往往由自己规定限期。这个限期可能是一个展览会决定的,或者是由一本画册的出版日期决定的。这种限期往往是比较长的。 (4)在专业摄影里,任何对创作性的尝试,往往需要在接受一个任务以前先有充分的了解或成功的把握。因为不论怎么样,一个编辑和顾客是希望摄影家在限期内产生出一张成功的作品。一个专业摄影家应在已经产生了一张可以说明问题的成品以后,才能去作新的尝试,使得他的作品能超过雇主原有的要求。一个艺术摄影家在创作上可以随意地进行新的尝试。他自己可以决定一张作品是不是成功的。 (5)在一张专业摄影的作品上,美感和设计的宽容度往往受到编辑部或设计师对篇幅、排版和封面设计等各项安排的影响,而艺术摄影家却没有这方面的局限。他可以任意地决定作品的

摄影艺术与技术复习题

摄影艺术与技术复习题 1.Photoshop内定的历史记录是多少? A.5步 B.10步 C.20步 D.100步 2.图像中最小可被选择的单位是? A.1/2个像素 B.1个像素 C.1/10个像素 D.1/256个像素 3.下列哪个是Photoshop图像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A.节点 B.色彩空间C.像素D.路径 4.图像分辨率的单位: A.dpi B.ppi C.lpi D.pixel 5.下面哪种色彩模式色域最广: A.CMYK B.Lab C.HSB D.RGB 6.如果使用矩形选框工具画出一个正方形选区应按住哪个键? A.Shift B.Ctrl C.Alt D.Tab 7.下列哪种工具可以选择连续的相似颜色的区域: A.矩形选框工具 B.椭圆选框工具C.魔棒工具 D.磁性套索工具8.“自动抹掉”选项是哪个工具栏中的功能: A.画笔工具 B.喷笔工具 C.铅笔工具 D.直线工具 9.下列哪个命令用来调整偏色: A.色调均化 B.阈值 C.色彩平衡 D.亮度/对比度10.下列哪个色彩调整命令可提供最精确的调整? A.色阶 B.曲线 C.亮度/对比度 D.色彩平衡11.反相的快捷键 A.Ctrl+shift+u B. Ctrl+u C. Ctrl+I D.Ctrl+shift+I 12.下面哪个工具可以减少图像的饱和度: A.加深工具 B.减淡工具 C.海绵工具 D.任何一个在选项调板中有饱和度滑块的绘图工具13.像素图的图像分辨率是指: A.单位长度上的锚点数量 B.单位长度上的像素数量 C.单位长度上的路径数量 D.单位长度上的网点数量 14.当编辑图像时使用减淡工具可以达到何种目的? A.使图像中某些区域变暗 B.删除图像中的某些象素 C.使图像中某些区域变亮 D.使图像中某些区域的饱和度增加

《摄影摄像艺术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72 学分: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26 面向专业:动画、广告(艺)课程代码:1301354 先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李光审定人:董成双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动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动画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动画专业的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72学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由于《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学时) 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2.摄影的特性 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4.摄影的分类 第一章:光学照相机(2学时) 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5、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6,其他类型照相机 第二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 1、镜头的结构及功能 2、机身的结构及功能 3、附件 第三节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1、自动测光和曝光 2、自动对焦 第四节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1、照相机的使用 2、照相机的维护 实验一(2课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 (第二周)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2学时) 第一节感光材料构造 第二节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第三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 第五节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种类、性能及结构,

摄影技术与技巧D

《摄影技术与技巧D》 教学大纲 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摄影技术与技巧D》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摄影技术与技巧D 3、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ology in Photography 4、课程简介:《摄影技术与技巧D》是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方向、影视摄影方向、照明艺术方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摄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事图片摄影、影视摄影、照明艺术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学习摄影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总体要求学生掌握摄影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摄影创作。本课程共需51学时。 具体要求学生了解摄影发展史、摄影的功用与特点,掌握照相器材知识及其使用、感光材料基本知识与黑白暗房操作、影调控制及动态与动感控制方法、数码摄影技术,能够独立拍摄和制作技术过关的摄影作品,并能将所学理论和技能自觉应用于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行进训练。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光学原理、摄影构图、数字图像处理。 3、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51学时(其中讲授教学33学时,实验18学时)。 4、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6、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实验与平时成绩比例为5:2:3。 7、实验与作业:实验,摄影作品拍摄 8、教材:《摄影技术与技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9、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手册》,沙占祥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4年。

摄影技术与技巧归纳整理

《摄影技术与技巧》重点整理 1.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公布于众,达盖尔摄影术在世界上获得广泛推广使用,这一天被公认摄影术诞生之日。 2.1871年,《英国摄影杂志》上介绍英国医生R·L马多克思的发现——明胶(由动物骨头和皮熬制)的作用和明胶溴化银乳剂的制法。 3.英国摄影家奥斯卡·雷兰在1857年创作的《人生的两条路》,以30张底片集锦而成,表现了“勤勉”与“堕落”两种人生道路,作品受到艺术界的肯定,标志高级艺术摄影派在摄影艺术上的成熟,照片后为英国女王所收藏。 4.1924年,德国人徕兹投资生产巴纳克设计的用35mm电影胶片拍摄24mmX36mm画面的小型相机,取名为“徕卡”,徕卡相机成为35mm相机的鼻祖,并引领摄影走入小型相机时代。其后,柯达公司给这种相机使用的胶卷规格定名为“135”。一卷胶卷拍摄36张的135相机风靡世界70余年。 5.1932年,爱德华·韦斯顿(《青椒》)、安塞尔·亚当斯(擅长风景拍摄)等摄影家在美国发起组织“F64”小组,该摄影团体使用大底片,最小的光圈,以获得最清晰的影像,反对对底片和照片的任何人为加工,从而将纯粹摄影的理想发挥到极致。 6.1822年,尼埃普斯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桌上的物品》;1827年,尼埃普斯用暗香曝光8小时拍下第一幅能被长久保存的照片——《窗外的风景》。 7.1946年,乔治·罗杰、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大卫·西蒙等著名摄影师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直至今日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图片社,被称为“世界的眼睛”。 8.1957年,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又称荷赛。荷赛是最权威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国于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 9.1952年,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列松出版了著名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强调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记录下来。 10.《柏林墙边》是布列松于1962年拍摄的作品。 11.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500~6000K,接近正午的色温(白光)。 12.光按性质可以分为硬光——直射光,软光——散射光。 13.1835年英国塔尔博特发现了纸张上涂布氯化银进行感光的方法,1841年,塔尔博特将经过完善的摄影术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术” 14.中国摄影家郎静山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融入“暗房叠放技术”,创作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集锦照片”。 15.按照感光体不同,照相机可以分为传统照相机与数码照相机两大类;按照取景器方式不同可分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后背取景式照相机、平视取景照相机。 16.调焦时,测距的方式主要有双影重合调焦、毛玻璃调焦、中央裂像式调焦、自动调焦几种方式。 17.照相机常用的测光方式有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评价测光(即分区测光)、AF区域测光等模式。 18.彩色感光材料主要有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和彩色正片几种类型。其中,彩色负片用C-41标准工艺冲洗,彩色反转片大多采用E-6标准工艺冲洗。 19.罗伯特·卡帕是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