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竹林七贤的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

怀川大地滋养了无数名人,竹林七贤在山阳怀川大地优游饮谈,留下了令人回味的篇章和竹林风范,令后来者敬仰效仿。你们对竹林七贤的典故了解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竹林七贤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竹林七贤的典故魏晋之际,崇尚清谈,人们把清谈家称为名士。当时,最著名的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等七人。这七人结成好友,常在山阴的竹林子里喝酒吟诗、高谈阔论,因此时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在“竹林七贤”中,名气最大的是嵇康和阮籍。嵇康是曹操的曾孙女婿,曹魏时曾当过中散大夫,名望不低,长得也是一表人材,更擅长诗文。他隐居山阳二十多年,写了大量诗文,光是诗,至今尚存的就有五十三首。

阮籍的诗文也写得很好。他博览群书,尤其好读《老子》、《庄子》,但他最大的嗜好是毫无节制地饮酒。他虽是文人,但听说步兵营里有位厨师善于酿酒,就请求去当了步兵校尉,所以世人又称他“阮步兵”。

阮籍好酒,当然也经常醉酒,有时甚至一醉数天。其实,他往往是人醉心不醉,他把醉酒当作是一种避世之法。他天天沉醉在酒中,对朝廷政事得失从不加以过问,所以避免了遭陷害,得以活到五十四岁。

山涛是司马懿的亲戚,因不满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与嵇康等结交为友隐居。司马昭以晋代魏后,山涛出任吏部尚书。后山涛又举荐嵇康来代替他的职位,但嵇康不齿他为官,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拒绝与司马昭合作。司马昭十分震怒,最终找借口将嵇康,杀害,死时,嵇康才三十九岁。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平日落拓不羁,但没有骨气。嵇康被害后,他很快应召人朝,担任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闲宫。

而阮籍的侄子阮咸,当时与阮籍并称大小阮,他豪放不拘礼法,后来也入朝为官,做了散骑侍郎,后来还担任始平太守。

刘伶是个酒徒,酒瘾成癖。他曾担任建咸参军,后因无能被晋武帝罢免。

至于王戎,更是个投机家。他与嵇康等为友隐居,不过是沽名钓誉,他在晋惠帝时一直做到尚书令、司徒这样的高官。他贪财吝啬,掠夺了无数庄田,积聚了无数财富,且经常自执牙筹,昼夜计算,受到当时人的讥笑。

总之,所谓“竹林七贤”只是一时之称,特指他们隐居在山阴煮酒论诗志同道合的一段日子。至于后来,除了嵇康坚持不与朝廷合作被杀,其余六人都入朝为官,失去了隐贤的资格。

后来,“竹林七贤”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

竹林七贤的解释​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

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对此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的观点值得商榷。韩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贤名义考辨》(《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命名与僧徒解经的格义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义"之说不足为信③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竹林七贤的造句1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泾渭不分,无法相提并论。

2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泾清渭浊,无法相提并论。

3 介绍竹林七贤由于志趣相投走到一起,相知相交,又因为产生分歧各奔东西.

4 人物作品有十八罗汉图、竹林七贤图、八仙图等等。

5 建安七子个个才气,竹林七贤个个骨气,武当七侠个个仗义,七一齐心,感谢党的好儿女,在灾难面前无比英勇豪气,我们军民万

众一心,中国必铸新辉煌!

6 你族伯王戎,身列竹林七贤之位,家有好李,恐怕人得其种,于是,卖李钻核。

7 与会学者们一致认为,当年“竹林七贤”的“竹林之游”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解放,冲破名教思想束缚,可以和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

8 另一位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他贫苦出身,因选人出色、功劳卓著,虽列位三公却始终耐住清贫。

9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0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便是“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的酒徒。

11 同为“竹林七贤”的刘伶,喝酒更是可怕,“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12 竹林七贤,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3 以人的品质而论,品性相近的人,往往容易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君子有君子的圈子,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小人也有小人的圈子,如唐朝的周兴与来俊臣。

竹林七贤的典故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王戎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王戎 四.王戎:卧在算盘上的“隐士” 智慧是个宝,早慧更是稀世之宝。 王戎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神童”长大后却变成了典型的吝啬鬼,变成了“算盘精”。他的算盘在官场上拨得噼里啪啦响,在算计别人的时候,也被别人算计。但算来算去,王戎居然没从算盘上跌落下来,他成了官场上的“不倒翁”,成了一个卧在算盘上的“隐士”…… 两眼如电的“神童” 在“竹林七贤”中,王戎年龄最小。他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比山涛小近30岁,比阮籍小20多岁,比嵇康小10多岁。王戎的父亲王浑,在洛阳任尚书郎。王戎15岁那年,在父亲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阮籍。 阮籍与王浑相处得不错,但彼此没有多少共同语言,阮籍每次去找王浑,总是说不上几句话就走了。自从见到王戎后,阮籍就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谈得非常投机。阮籍感慨地对王浑说:“和你聊天不如和你儿子聊天有趣。”如此聊来聊去,王戎就加入到“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之中了。 在洛阳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看来,如果说王戎有趣,倒不如说他有智,而且他的智慧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还被人称为“神童”。

王戎7岁时,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大路边玩耍。一群人玩了一会儿后,都感到非常口渴,这时大家才发现路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的李子个大皮红,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小伙伴们争着上树摘李子,王戎却一动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这么大的李子,在大路边却没有人摘,明摆着这些李子很苦嘛!”大家一尝,果然不出王戎所料。 王戎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还是个小帅哥。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一双眼睛竟然可以直视耀眼的太阳,难怪一个名叫裴楷的人见到王戎后说:“这小子两眼闪闪发亮,好像有电!” 两眼如电的王戎,小时候还很有胆量。在他六七岁时,魏明帝曹把去掉爪牙的老虎放在广场上,让众人观看。王戎也去看稀奇。忽然,笼中的老虎猛地大吼一声,震得大地似乎也抖动起来,围观的人吓得四散而逃,王戎却一动不动,神态自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魏明帝曹在阁楼上看到这一幕后,也为这个小娃娃的胆量所折服。 也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非凡胆量,使王戎在讨伐吴国的战争中表现突出,他遣兵布阵、攻城略地,后因其功绩卓著被封为安丰侯,在他的人生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生不逢时的吝啬鬼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神童”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世说新语》点评魏晋时期的吝啬鬼的文章共9

最新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二阮嵇康向山流亡。 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阮咸(二阮)、嵇康(嵇康)、向秀(向)、山涛(山)、刘伶(流)、王戎(亡)。这七人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由于喜爱在一处竹林下把酒言欢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生活于统治者独行专断的年代,血腥残酷的统治使得他们无法直抒胸臆,只能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来隐晦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的才华受到了世人的尊敬。 魏晋之年,曹氏和司马氏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权斗争,社会处于极其动荡的状况,民不聊生,文人墨客们不仅没有能施展才华和抱负的优良环境,而且在乱世中身如浮萍,要时时担忧能否保护好性命,于是他们只能用饮酒、设宴的方式

来消解苦闷,从虚幻的境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竹林七贤便是那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出时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巴金老爷爷,也解决了生字词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海上日出》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齐读,后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日出么?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生:在电视上见过。/生:在自己家里的小院里看见过日出。) 2、教师:你觉得日出景象怎么样?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很漂亮,很美丽。/生:日出的时候,太阳周围的云都是红彤彤的,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并不耀眼,可是过一会再看就非常刺眼了。) 3、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么谁在海上看过日出? (因为本校地处内地农村远离大海,所以许多同学直摇头。) 4、教师:都没有是吧,那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再读一遍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能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分别有几段对应? 板书(日出前2、日出时3、日出后4、5) 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下面我们看看第一段..........第一段寥寥几句话简单精炼的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亮/地点:在海上/事件:看日出/环境:四周非常静) 师:“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不是一次、经常、多次看日出) 师:对,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为下文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埋下了伏笔。 师:作者“我”是怎样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生:作者之所以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是因为“红霞”——“越来越亮”,作者凭感觉和经验,知道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所以“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师:此时此刻的作者是什么心情啊? (生:着急、激动、兴奋、急切、喜悦……)

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 导读: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 一、山涛 山涛字巨源,似乎这名字就设定好了他一生,无论是文化造诣上,还是官场政治上,他都是当得上“巨”之一字:身处竹林列七贤,近居庙堂为高官。就连识度——见识气度也绝配那“巨”字,他的妻子在把他和阮籍、嵇康比较时便说过:“你的才气不及他们,但识度胜之。” 他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真正走出竹林和司马氏合作的人。毋庸置疑,他受到的压力绝非常人所能接受。嵇康当时便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指名道姓,直接把山涛贬为一介屠夫,说他自己的手占满了血腥污秽还要拉别人一起操刀。朋友的不理解和怒责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想必更痛苦的还是山涛他自身的挣扎和矛盾。毕竟能和阮籍、嵇康这般人走到一起的必然不是那只顾追名逐利的俗子。 应该说山涛是挣扎过的,是选择那些隐逸的生活和出色的好友,还是选择民生、国家和功名?山涛最终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要求他

必须放低自己的原则,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能与之融合而处,不复竹林中把酒闲散的情调,也不及与好友挥琴长啸的自在。官场之中有太多尔虞我诈,他小心翼翼的同时要挣扎着接受那些肮脏。 对于山涛,我们是不够资格责难他的。他虽终向浊世妥协,但他不同流合污,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他做到了;虽然嵇康罹难,官居高位的他为求自保而沉默,但嵇康死后却能将嵇康之子视为己出,不管是不是出于愧疚,都是难得的。就连嵇康自己都对嵇绍说了“有山涛在,你就不是孤儿”这样的话,可见他最后终究是原谅了并了解了山涛。连嵇康都已释然,我们又何必总是耿耿于怀? 总是会把山涛和薛涛弄混,不过这两人均是有才,又同为无奈屈协于浊世,一个是可爱的男子,一个是可爱的女子,有时候会想,他们若生在同一时代,可否作令人羡煞的比翼,连“洵美且异”的连理?又是怪念头。 二、王戎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多么灵动精巧的话。有妻如此,王戎是有福的,更不难看出,他同他妻子一样,是个灵动精巧的人。 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王戎选择的不是加官晋爵、争取功名,相反他做了个商人。巧妙而矛盾:一边是社会顶端的知识分子,受人尊敬;一边又是社会底端的商贾之辈,受人鄙薄。甚至连娶妻也不娶书香门第的女儿,反娶商贾之女。我忍不住要猜测这是不是他对整个世俗的

[高中作文]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

高中生的作文素材库中储存的素材越多,就越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文时有更多的思路,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所积累,这样到了高考中,我们就不会为写作文而发愁了。下面,高三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 万能素材库》,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语段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选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一十位近现代名人作文素材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选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二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左思立志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 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许嘉璐欠了学生半堂课 许嘉璐是当今中国的“训诂学”大师,虽然这门学科很冷僻,也很枯燥,但由于当时他在北京师范大学

文史资料

一、必答题(25) 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主要是什么?(《盘古开辟天地》) 16.《左传》又叫什么名称?(《春秋左氏传》) 35.贾谊散文的代表作是什么?(《过秦论》) 74.“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人?(阮籍、嵇康) 106.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谁?(王昌龄) 153.唐代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谁?(蒋防) 243.《金瓶梅》最著名的评点者是谁?(张竹坡) 282.《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哪四家?(贾、王、史、薛) 28.胡适的《》是新文学运动中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96.曹七巧是的小说《金锁记》中的人物。张爱玲 9. 周作人发表的《》和《平民文学》推动了新文学理论的发展。《人的文学》1.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可划分为哪四个时期?(建国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九十年代)16.“马铁丁”是哪三个人杂文的笔名?(郭小川、陈笑雨、张铁夫) 32.“寻根文学”的首倡者是谁?(韩少功) 47.第一次在当代严肃文学中正面描写性的作品是什么?(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52.谁的小说引发了80年代中后期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马原) 9、《俄狄浦斯王》的三部分别是:《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55、莫泊桑的称号是:“短篇小说巨匠”。 78、(英国)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 81、(美国)海明威简约、储蓄、凝练的文体风格被称为:“冰山原则”。 11.写出下列对联的下联: 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为蒲松龄题) 12.古代诗歌中,有叙事诗“双璧”之说,“双璧”指的是《》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20.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B)1.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A、甘肃B、新疆C、青海 (A)4. 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C、因成都花团锦簇,铺满官道而得名 (B )2. 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A、智慧女神B、爱神和美神C、自由女神

竹林七贤——论文

超越名教,追求自然本性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内容摘要:文人集团——“竹林七贤”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面相似,但又有各自的特点。阮籍与嵇康在思想、文学、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 献,但相较之下,嵇康才是这一名士集团的精神领袖。 关键词:老庄思想名教儒学“竹林七贤” 大约在正始四年(243年),嵇康退隐山阳,结交一些隐士为友。先后结识山涛、阮籍、阮咸、向秀、王戎、刘伶,共为七人,因相聚于嵇康生活的竹林幽居喝酒、纵歌,故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整体特征是崇尚自然、纵情任性,其轻时傲世的怪诞行为多为当时礼法所不容。而在这个以文相聚的“竹林七贤”则是以嵇康为精神领袖。 一.嵇康的任性与旷达 嵇康出生时期,活跃于思想领域的是以何晏等士人为代表的崇尚玄风的名士。 嵇康一直在追求一种宁静、恬淡、安闲自适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不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缥缈,而是怡然自得、悠闲雅心,如山间的风行者一样的轻捷、自在。这是当时的玄学思想在文人思想中的体现,也是崇尚玄学的思潮对世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选择这样一种人生的理想境界,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的定夺。嵇康在《卜疑》中提到二十八种处世态度,大致包括

为入世,“将近伊挚而友上父”,“进趋世利,苟容偷合”等;游戏人间,“傲倪滑嵇,狭智仁术”;出世,“苦身竭力,剪除荆棘,山居谷饮,倚岩而息”或“外化其形,内隐其情,屈身隐时,陆沉无名,虽在人间,实处冥冥”等。这二十八中态度,几乎包括了士人出仕处世就可能有的各种方式。而他最后选择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变不为利,仕不为禄,鉴于古今,涤情荡欲”。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准则,并不是现实的生活方式。他此时对“返归自然”已有了明确清晰的目标。虽身处人间,尽管俗世纷扰,依然能够超凡脱俗、安恬闲适、淡泊如画,这就是他一生所追求的自然、旷达的生活态度。 《世说新语·容止》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由心生,隐者心中自有着一种阔达、旷远,于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单著的风姿浑然天成,无需矫饰。 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他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诗气峻辞请,立意高远;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他精通音律,是著名的理论家与演奏家,他的《琴赋》、《声无哀乐论》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临死前的一曲《广陵散》,奏出的是悲愤,也是从容与慷慨,是令后人仰视的凄历傲骨。《声无哀乐论》阐述的是自然与回归,这些思想与道家玄思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当时的玄学思想以及作者的老庄思想在文本中的反映。先秦时道家就有“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

王戎的典故故事大全

王戎的典故故事大全 古代有七位名士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名竹林七贤。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王戎的典故故事,希望你喜欢。 中国古代出了不少神童,而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小便极其机灵,是一个早慧的神童,极具观察力且年纪小小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年幼时看到老虎也丝毫不露惧色。 据悉,在王戎小的时候,魏明帝在宣武场大老虎的牙齿和爪子砍下来,举办人和老虎之间互相搏斗的表演,任凭路过的行人观看,凡是路过的人无不心惊胆战。当年的王戎年仅七岁,也跑去观看。老虎趁间隙抓着栏杆,把头攀在栏杆上面仰天长啸,十分凶狠地对着围观的行人怒吼,声音响彻云霄。围观的行人中,小孩子纷纷受到惊吓而放声啼哭,而大人也无一不恐惧得连连后退,甚至大惊失色向后跌倒在地,屁滚尿流地逃离宣武场。 而此时的王戎,直愣愣地站在关老虎的栏杆旁边,十分平静地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一丝恐惧之意,而是继续看着老虎的反应,听它的嘶吼。王戎定是认为因为老虎被关在笼子中,又失去爪牙,并不能对围观群众造成伤害,只不过徒有威风气势罢了,从吼声和身形上勾起大家对它的恐惧感,其实它并不会做什么。因此大家只是被自己对百

兽之王固有的恐惧感所吓倒,而非真正受到老虎的威胁。 这个故事赞扬了王戎小小年纪就才智过人,有过人的理智与清晰的思维,幼年就善于观察推理,不仅仅拘泥于表面,不随大流,具有判断力,能认识到事物本质,不愧被后人称为神童。 王戎的简介王戎,字濬冲,出生于山东东南沿海的临沂,因为自身对于评鉴有着精辟独到的眼光而闻名,早年间承袭父亲贞陵亭侯的爵位,后来被聘作掾属。王戎的仕途过程中,相继就任过吏部侍郎、散骑侍从、河东郡守、荆州刺史多个官职,后来被罢官后,又被调任豫州刺史与建威。 后来王戎参与了讨伐吴国的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因立下军功被升职为安丰县候。这段期间内,他不断在荆州一带笼络名士,颇具成效。后来王戎的官职又持续不断的调换,先是应朝廷之征任侍中,后被调职为光禄勋,而后又成为吏部尚书,直到母亲去世时向朝廷辞官。 司马衷登基后,王戎成为太子的老师,后转至中书令,兼任光禄大夫,随后转任尚书左仆射掌管吏部事务。 到了296年,王戎升职成为司徒,此时他觉得天下即将大乱,便不再参政,专心游山玩水,后由于卷入刑案被罢官,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受任,官至司徒。后来由于晋惠帝被将领张方挟持,王戎便逃命至陕县。 年,王戎逝世,终年72岁,谥号元候。 王戎的性格特点自古以来,中国流传的神童就不少,而王戎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一员,他也是在因为年少时期就才智

01声律启蒙上卷一东(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目录 声律启蒙一东之一 (1) 声律启蒙一东之二 (3) 声律启蒙一东之三 (8)

声律启蒙一东之一 yún duì yǔ,xuě duì fēnɡ云对雨,雪对风 wǎn zhào duì qínɡ kōnɡ晚照对晴空 lái hónɡ duì qù yàn 来鸿对去燕 sù niǎo duì mínɡ chónɡ宿鸟对鸣虫 sān chǐ jiàn,liù jūn ɡōnɡ三尺剑,六钧弓 lǐnɡ běi duì jiānɡ dōnɡ 岭北对江东 rén jiān qīnɡ shǔ diàn 人间清暑殿tiān shànɡ ɡuǎnɡ hán ɡōnɡ 天上广寒宫 liǎnɡ àn xiǎo yān yánɡ liǔ lǜ两岸晓烟杨柳绿 yì yuán chūn yǔ xìnɡ huā hónɡ一园春雨杏花红 liǎnɡ bìn fēnɡ shuānɡ 两鬓风霜 tú cì zǎo xínɡ zhī kè 途次早行之客 yì suō yān yǔ 一蓑烟雨 xī biān wǎn diào zhī wēnɡ 溪边晚钓之翁 【解析】 【词义】 鸿:指大雁;鸿雁,指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 宿鸟:归巢栖息的鸟。 鸣虫:鸣叫发声的昆虫。 三尺剑: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六钧弓:古时三十斤叫「钧」,六钧弓指的是拉力较强的一种弓。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青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晓烟:早上水汽弥漫,如同烟一样。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docx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阮籍 二.阮籍:你看你看阮籍的眼 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 阮籍的故事,很出奇。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说话”。他“说话”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你说怪不怪? 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拆墙办公”,他做得可真绝! 阮籍的“现场办公”与“拆墙办公” 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

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但每次来,媒人都看到阮籍喝得酩酊大醉,一直醉了60天,联姻的事儿也就搁浅了。 一次,阮籍无意中说:我曾去过山东的东平,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司马昭就让阮籍去东平做官。阮籍想:反正东平那地方好玩,去就去,骑着驴就去了。到了东平之后,他发现官衙办公是一人一屋,官员们商量公务时,还得到对方的办公室寒暄半天,很不方便,也影响办公效率。 他立即“现场办公”,下令把墙壁都拆掉。框架结构的房屋,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这样一拆,房屋之间一下子就通透了,敞亮得很,既便于大家沟通,又便于相互监督,官员们不得不认真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这是了不起的改革,采用这种高度透明的办公方式,哪个官员想接受别人的贿赂,已经不太可能了。

竹林七贤之——阮咸

竹林七贤之——阮咸 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 琵琶之父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生于何年卒于何月,历史没有留下考证,这正是:“来得匆匆去也匆匆。”阮咸是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贤之一。性情放达不受拘束,在竹林七贤中排在末第二小。叔侄俩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共同蔑视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持反抗态度,处世旷达不羁。阮籍在做人处事方面已经是豪放不羁,可他这个侄子在这方面有过之而不及,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阮咸从小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叔叔阮籍很喜欢他,他也很崇拜叔叔,时常跟在叔叔屁股后面访友拜客、游山玩水。长大了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在外人看来他们亲密无间的举动不像叔侄而像兄弟,人们就称他俩为“大阮”、“小阮”。 魏晋时期的洛阳,虽经受多次战争的破坏,饱经沧桑,但它地处中原腹地还是比较繁华的,依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阮咸的老家在陈留,即现在的开封附近,但他刚刚懂事起就很向往京城洛阳。因为和阮籍长时间在一起,等他长大了一点,阮籍不但把他带到了洛阳,而且还把他带进了“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里,在阮籍等人的熏陶影响下,阮咸讨厌官场的污浊之气,无事可做时他宁可独自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愿与“庸人”来往,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

说去吧”的超脱于旷达。 阮咸名列竹林七贤,但他的文学作品却没有流传下来,叔叔与嵇康等人都有文章流传于世,而阮咸却没有文章流传于世,是他不钟爱文学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他有多么的叛逆,对礼教多么的蔑视,然而,他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书香世家,又有叔叔、嵇康、山涛等人的渊博学识作交流,不喜读书、不愿意读书那是不可能的。文学作品虽然没有流传于世,但他音乐方面的作品却有传世,阮咸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同一般,他是一位音乐天才,在竹林七贤中,有三位杰出的音乐家——阮咸、嵇康和阮籍。这三位不但精通音律,并且对音乐都有所创新,而阮咸不仅在音乐上的细致入微、精通乐器,还善于制作,他自己就亲手制作了一把琵琶,他制作的琵琶音色纯正,弹奏起来声音清脆明亮、音调抑扬悦耳,优美动听。“琵琶”大约出现在我国秦朝时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琵琶音色优美动听,有如行云流水,泉水叮咚,听起来清耳悦心能陶冶人的性情。阮咸除了演奏和制作,也精于作曲,属于音乐全才。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出自他手。由于他在琵琶上的演奏和制作上的精深造诣,后世把琵琶也就称为“阮咸”了,而“琵琶”这个名字,就让位给了一种来自西域的乐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有非常形象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首诗一世情,一曲琵琶弹尽人间悲欢离合,相逢何必曾相识,春花秋月何时了?流不尽的伤心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竹林七贤”的“竹林”今何在共7页

“竹林七贤”的“竹林”今何在 魏、晋迄今,“竹林七贤”的隐居游会之地究在何处?在历史界、学术界也曾有几种说法。唐、宋之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学术界的看法渐趋一致,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定:该地就在今河南省修武县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百家岩景区一带。 可是,一些游客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就百家岩景区现存的古碑碣、古石刻来看,似乎确实可证“七贤”在此隐居聚会;但如果把百家岩下那片二十多平方米的箭竹林与“七贤”联系起来,就大大地不可思议了。因为那片竹林既小且稀,将这样的“竹林”冠在“七贤”二字之前,也未免有些太牵强了。 是的,这些怀疑并非无稽之谈。眼前这片小竹林的确太小,说它是“七贤”聚会之地,难免令人生疑。但是从古籍记载来看,从民间的口碑相传来看,地处南太行之阳的修武大地,在历史上确曾有过绵亘不断、茂密青翠的大片竹林。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在此吟下“石坛高树映寒藤,闲有沙鸥静有僧。总爱此间竹林好,七贤来了更谁曾”的美妙诗句;清代诗人薛所蕴也在此写下《漫步竹林》一诗:“缓步代严驾,适彼竹林游。林中绿荫浓,林下乱水流。当暑发清籁,爽气似新秋。缅怀七贤侣,托寄何悠悠。典午世多故,冥然忘百忧。”从以上诗句来看,金、元时期,直到清代,云台山下的竹林还是颇具规模的。 一 历史上的修武竹林为何如此广阔茂盛?这与修武的地势与水脉有着密切的关系。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以南太行山与山西省为界,整个

地势比山西高原低两三百米,这就使得山西的地表水顺着南太行的千沟万壑流向修武,形成云台山千姿百态的瀑布。云台天瀑为亚洲落差最大的第一高瀑,瀑高314米,而它的源头,却是直通山西的一条山沟。雨涝季节,山洪顺沟而下,就形成了蔚为壮观、声若雷鸣的云台天瀑了。而当山西大旱时,这些山沟形不成山洪,云台天瀑就会水量骤减,甚至断流。 “竹林七贤”长期隐居游历的百家岩景区,其天门谷口自古就有一挂非常著名的大瀑布―天门瀑布,在云台天瀑未被发现之前,它在历史上已是名闻全国的大瀑布了。天门瀑布气势雄伟,声若惊雷,常年奔流,拍石打浪,被古人誉为小龙湫,是古代仅次于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的著名瀑布。它与百家岩半山腰涌出的明月泉水合二为一,顺百家岩天门谷流向山外的吴泽陂,就是古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记载的长泉,是古代卫河的主要支流。明代文人姚椿曾著有长诗《天门瀑布歌》,极言天门瀑布的雄伟气势及丰沛水量。除了云台山、百家岩地区的山泉、瀑布外,地处修武县西北的青龙峡、峰林峡也是泉瀑众多,蔚为壮观。青龙峡之青龙洞有大泉,日夜涌流不息,成为古卫河的源头。 由于山西高原比地处豫北平原的修武县高出两三百米,所以它的地表水在流向修武云台山区时,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瀑布群。而它的地下水也沿着大倾斜的地势,从地下涌向修武,在修武平原上破土而出,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泉水群。历代修武县志记载的修武名泉,有县西部著名的灵泉,此泉在一广达数亩的方池内,有十多个泉头喷出地面,一年四季日夜不息,浇灌了县西部十几万亩良田,又是流经全县的小丹河之重要水源。在小丹河之北,东西一线上,又陆续分布着光河泉、土桥泉、楝树泉、白水泉、

名人与酒的千古传奇故事 (3000字)

名人与酒的千古传奇故事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自从酒浆诞生的时日起,酒中传奇故事便相伴而来了。仪狄酿酒于树洞以及杜康的“以秫制酒”之说,都笼罩了一层神秘色泽。后世酒徒无暇叩问其真伪,只管在美酒中飘飘然去当神仙就是了。也许正是这种百无禁忌的逍遥,与文学这个自由落体有相通之处,使酒本能地与文学发生了关系,因而留下了多少与酒相依的神话故事。 普读晋时张华所著的《博物志》,(古代话本《搜神记》也将其纳入其内),有这样一则令人过目难忘的传奇故事: 古代有个名叫狄希的酿酒人,他酿造出来一种“千日醉”的好酒。一日,一位与其相识名为刘玄石的酒客,慕其佳酿而来饮酒。狄希对玄石说:“酒还没有酿好,饮后怕有不利。”但玄石自封为酒中之圣,对此不以为然;之所以如此,他还没有遇到过能让他酒醉之酿,因而强买此酒定要饮之。狄希只给他倒上了一杯酒,同时警示他说:“只此一杯,可睡千日。你如喜欢它,可以醒后再来。”玄石饮后认为狄希话中有诈,便不快而别。一路上他只是脚下有些踉跄,待回到家中便醉死于地。家中不知其故,便将其哭而葬之。3年后,狄希算计了一下,玄石已然到了再来饮酒之期,怎不见其踪影,便去石家问之。家人回答他说,玄石已故世3年了,早已葬于坟墓之中。狄希大惊,告之此为酒醉之故,并非真正死亡,急令家人掘坟开棺。玄石张目开口,高声喊道:快哉,醉我者美酒矣!掘墓的人皆大笑之,但在笑声中纷纷地———原来是棺中迸发出来的酒气,将众人全部醉倒———他们没有醉倒3年,3个月后才又苏醒过来。记得,笔者读完此篇酒文后,曾忍俊不住并在酒桌上将其当笑话,在友人间广为传播。虽然谁都知道这是虚构出来的酒事神话,但无不为其作者的想象力之丰腴及其艺术夸张之“酷”,而叹为观止。

国学知识竞赛题答案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C ) A、周 B、元 C、商 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B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8、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1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2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A)

国学试题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国学大赛初赛试题 (说明: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魏晋多名士,最著名的是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2、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经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哪部史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A、周B、元C、商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竹林七贤之刘伶

竹林七贤之刘伶:酒海里的一条船 作者:佚名 “一醉三年”夸好酒 坐在一辆鹿拉的车上,提着一壶美酒,车后跟着一个肩扛铁锨的仆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隆重登场了。 炎炎烈日下,构想着鹿车载美酒的画面,我们试图沿着当年刘伶出洛阳南行的土路,去寻找鹿车留下的历史痕迹。在一棵大树下,一位纳凉的老人让我找到一丝寻古探幽的感觉。让我们惊喜的是,他说起刘伶竟然头头是道,刘伶“一醉三年”的故事,尽管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听来却非常有趣。 传说有一天刘伶出洛阳城往南,来到杜康开的酒店门前,只见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当然不服气,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海口。我刘伶喝遍大江南北,也没醉过半天。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所有的酒都喝干。 刘伶憋着气进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来。刘伶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直到三杯酒下肚,刘伶才叹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他果真喝醉了,出店门后一路摇摇晃晃往家走去。 刘伶一到家就醉倒在地,以为自己要死了,但还是难舍美酒,就对老婆交代:“我要是死了,把我埋在酒池里,填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说完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婆只好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三年之后,杜康来找刘伶,对刘伶的老婆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老婆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 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如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说道:“好酒!好酒!” 真实形象与鹿车境界 传说中的刘伶是个潇洒公子,但真实的刘伶形象如何呢?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史书中记载的刘伶形象欠佳,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有一次与人发生冲突,人家举拳就要揍他,他忙说:“我这一身鸡肋,怎能经受住老兄的拳头?”那人笑笑走了。 刘伶坐鹿车不是为了升仙,是为了过得比仙人还潇洒;带着铁锨不是为了干活儿,是为了醉死后仆人能随时挖坑把他埋了。对刘伶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酒,酒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写《酒德颂》的“笔杆子”。 据说在佛家眼里,羊拉车、鹿拉车和牛拉车代表大、中、小三种境界。在小境界里的人最多,因为牛车太普遍了。大境界则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只有晋武帝才能享受这种“专利”。 晋武帝灭东吴一统中国后,就把他气吞山河的气概转到了后宫。他听说南朝女子格外娇艳,就下一道令征选了五千吴国美女。晋武帝一看个个如花似玉,不

鹤立鸡群的故事

鹤立鸡群的故事 篇一:鹤立鸡群的故事 鹤立鸡群的故事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宫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情,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篇二:鹤立鸡群成语故事 1、咄咄逼人——东晋文学家顾恺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在,三人高兴抽签玩文字游戏,就?危?字他们说道:?矛头淅

米剑头炊?、?百岁老翁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部下参军咄咄逼人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望梅止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难兄难弟—东汉的时候,有个叫陈寔(shí)的人,办事公正,乡中邻里遇到什么纠纷,自己解决不了时,就请他裁决。只要经过裁决的问题,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纠纷双方也都很服气。因此,陈寔在家乡具有很高的威望。 陈寔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陈元方,小的叫陈季方。兄弟二人受到父亲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尚。 陈元方的儿子叫陈长文,陈季方的儿子叫陈孝先。有一天,长文和孝先在一起谈论父辈的人品修养谁高谁低,他们都极自豪地夸耀各自父亲的功德品行,觉得自己的父亲的品德是最好的,因此争论得不可开交。 这两个孩子争论不出结果,便一起去找爷爷陈寔评理。陈寔听了两个孙子的争论,哈哈大笑。他觉得他的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都是品学兼优的贤人,于是就感叹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元方实在是好啊,好到很难让他弟弟去效法学习他;季方也好得很啊,好到很难让他哥哥去效法学习他。 后来,这句感叹的话被人们紧缩成?难兄难弟?的成语,意思是说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1(整理精校版)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1 作文辅导 0523 0902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1 一。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一)人物事略 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