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学院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经济学

学生姓名肖婷

学号20082510

指导教师王晓东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摘要:我国的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状的研究,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带来的经济制约问题,以及借鉴国外经验,对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制约经济;国外经验;共同发展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Abstract: China's econom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existing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the economic problems restricted, and the experience abroad,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mon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trict economy; Foreign experience; Common development

一、前言-----------------------------------------------------------------------------------1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理论概述

(一)、经济发展的理论概述-----------------------------------------------------2 (二)、环境保护的理论概述-----------------------------------------------------2 三、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保护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3 (二)、环境保护现状--------------------------------------------------------------3 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制约-----------------------------------------4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7 五、我国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一)、国外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均衡的经验-------10 (二)、我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途径-------------------------------11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环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丰厚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进行的活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这种作用与副作用的存在,导致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破坏,而环境保护必然制约经济发展。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战略,以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在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在于谋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经济政策制度,特别是“波特假说”提出的严格环境保护能够引起企业创新从而“抵消成本”,这样能使厂商产生净收益,不会造成成本增加,使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有优势,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可以说,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乎都是聚焦于两者辩证统一关系的探讨:一方面,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经济的发展要受到环境、资源的影响,同时环境保护也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如果是掠夺资源式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如果是一味的进行环境保护,致使经济停滞不前,也会引起社会经济的退步;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一定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受自然禀赋的高低的直接影响;同时如果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并将经济成果对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物质支持,又可以促进生态平衡。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所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均衡的本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论概述

(一)、经济发展的理论概述

1、经济发展的具体含义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同一个概念,主要强调储蓄增长与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后来,发展经济学家引进了柯林·克拉克的理论观点,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内容是结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发展不单纯是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还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的范畴比经济增长更宽泛,涉及的内容超过了经济增长。

2、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

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主要包括: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一个国家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具体来说,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或者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其实就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产业结构高度化其实就是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

(3)、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环境保护的理论概述

1、环境保护的具体含义

环境保护主要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手段,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就是要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环境更好的为经济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底动力。

2、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主要任务之一。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1)、防治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有赖于工业生产活动的支持。工业生产产生的三废、粉尘、噪声等污染;农业生产产生的化学物

质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等,就是环境保护需要防治的污染。

(2)、防治由于开发和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水利工程、铁路、机场等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破坏等。

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保护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越来越显著,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1978年-200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近10%,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增速,综合国力大大的增强。自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GDP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年度最高最低的增长幅度仅差1.1%,CPI 平均上涨2.1%。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2010美元,一跃成为了本地经济乃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底动力。

(二)、环境保护现状

1、资源环境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石油,天然气,铜,铝等消耗量急速增长。这样的消耗速度,使国内的资源迅速耗尽。从消费总量来看,2010年,我国的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石油达到57%,铜达到70%,铝达到80%。照这个速度,我国已不可能依靠国内资源支撑今后发展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伴随着深重的资源环境矛盾。

2、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状况。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大江大河污染愈加严重,赤潮等频繁发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植被面积迅速减少,土地沙化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锐减,当代人已过早的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大气环境。另外,我国总体水量虽然达2.8几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过度开发利用,已超过国际警戒线。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制约

既要生存又要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能否兼顾?传统观念认为,要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破坏,要环境保护必然制约经济发展。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者之间至少在短期内是存在着矛盾的。我们必须在如何将资源分配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这个问题上做出抉择,多分配资源给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必然会减少对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要发展经济,必然会造成自然环境被破坏,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生态环境被污染。而要保护环境,则必然要减慢经济发展的速度,要限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制约经济的发展。

1、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社会发展的必然引起经济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间,走的是一条高消耗,低技术,高污染,低质量的发展道路。虽然,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条道路已经陷入了一条死胡同,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毁灭性影响。

1.1大气环境污染

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主要污染物。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几乎所有城市都存在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1985-1989年间我国民用生活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消烟除尘率从55%,上升到70%,但全国城市空气非常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平均值高达432μg/m3。数据表明,我国城市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恶化趋势有所减缓,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有部分城市污染较严重。在338个被统计的城市中,33.1%的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6.9%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城市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我国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TSP),60%的城市TSP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8.4%的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氮氧化物污染较重的基本上都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 199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857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占1460万吨,生活来源的排放量397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159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953万吨,

生活烟尘排放量20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175万吨。

1.2、水土流失严重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中,水土流失是最为严重的。而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1.3、水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环境的恶化,增加人们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来看,水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地下水位下降,赤潮频繁发生等,这引起国家、人民的重视。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南北分配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存在干旱缺水的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也愈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发展。

2、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济发展初期,环境问题并不严重,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了。

2.1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引起环境污染。在我国经济发展之初,政府走的是一条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我国并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性,开始发展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工业。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的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河流与湖泊,特别是全国各地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其次,造成环境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是相互伴随着的。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由于城区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里收入较高的人大量迁往周围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但是农村地区,却有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剧增,城市中的生活废水、排放垃圾的增加,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2.2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包括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环境问题与人口息息相关,如果人口数量超出环境承载力就会给环境造成破坏,人类的生活也受环境恶化的影响。人们为了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环境。

此外,人口的增长也破坏水资源,造成水污染,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引起水污染;生活垃圾与生活废水的也十分严重,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差。

2.3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从生产企业看,在生产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更注重追求利润,获得收益,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使得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国居民缺乏环保意识,缺少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现在“白色污染”情况严重,一次性泡沫快餐具和我们平时用的塑料袋等都是白色污染物,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在各种公共场合都能看见,这不仅给市容市貌造成影响,还给环境带来污染。这都与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有关系。

2、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

(1)、环境保护的成本问题

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是环境保护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指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消耗。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污染的治理就需要人类付出费用,即支付环境成本。污染程度的不同,环境成本也会有所不同。污染程度越严重,环境成本也就会越大。为预防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而投入的费用就可以看成是环境保护措施的投入,也是环境保护成本的内容之一。

从历史经验来看,许多发达国家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道路: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也致使英国最先发生工业污染。英国的泰吾士河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双重污染,经历了150年才终于恢复原貌。以日本为例,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破坏,为治理环境,日本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我国,上海的苏州河,六十年代河水水质变差,八十年代鱼虾绝迹,最终成了一条黑水臭河,花费几百个亿去治理才得以恢复。另外,珠江的水污染治理已经花了400亿元,“十一五”计划投入2000个亿。由此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成本巨大。

(2)、环境保护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近些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了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不得不对开发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限制。这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延缓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或阻碍了经济发展活动的进展。

另外,环境保护问题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发展,这一影响和限制可以用绿色贸易壁垒来说明。我国近75%的商品销往北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但这些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制定了十分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制度,对我国各产业尤其是污染密集度相对较高的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

从长期发展来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客观上说,它们两者之间是彼此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外,环境保护并不是只是单纯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我们不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使经济停滞不前,相反的,我们更需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技术的不断革新,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由此看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完全可以并行的。

1、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起促进作用

1.1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保护环境

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地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经济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护环境主要是包括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利益。所以,发展经济必须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普遍存在。在城市,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大量尾气排放,大量高楼的修建,导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农村,大量的

树木砍伐,化肥等农药化学品的使用,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模式违背了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1.2、发展经济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使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必然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带来的后果,抗洪救灾只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早已远远超出牺牲环境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要遵守自然规律。

2、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2.1、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资源和条件。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必须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能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当代人的生存质量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权利,实现代际公平。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环境,不能牺牲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环境保护能够优化经济发展

对经济发展进行限制来进行环境保护,看起来似乎是对经济发展的无情,实际上是治疗传统发展方式弊病的苦口良药。在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环境保护能优化经济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为什么环境保护能优化经济发展呢?主要是因为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它要求经济发展走低排放,最好是零排放的发展道路。尽量循环利用再生资

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在客观是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从而优化经济发展。

2.3、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

2.3.1、促进经济健康稳定高效增长。

社会生产的必要和基础条件是自然资源。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的重要环节,妥善解决环境保护这一问题,既可以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能够给我国经济健康稳定高速增长带来动力。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我国从“先污染,后治理”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到现在的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生产新模式,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自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不仅在经济方面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也减缓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另外,将保护环境纳入经济发展的体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来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比如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还能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例如:环保项目和各类环保政策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废水、废气、废渣的利用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达标污水污物的外排可以减少自然水体的污染治理成本等。

2.3.2、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我国国情来看,要进行环境保护,应该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行循环经济发展入手,同时,环境保护还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务则必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与目标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是转变经济方式中的关键步骤。

首先,环境保护这一任务要求加快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扩大再生产方式来看,则是由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从速度和效益来看,则是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投入产出来看,应实现“低投入、低产出→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高产出”转变。

其次,环境保护这一任务要求经济发展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目标是追求国民总产值的增长。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

导致环境保护被忽视,加剧生态条件恶化与环境质量下降,最终结果只能是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也难以维持。因此,经济发展不但要有经济目标,还要有环境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等综合目标。要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只有把环境质量纳入到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中。

再者,环境保护这一任务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我国的资源发展战略,应是经济系统最优利用和最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资源,应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实现生态经济平衡发展,在自然资源稳定持续供给的基础发展建立经济社会,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并使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得到协调。

2.3. 3、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环境保护要求经济发展必须将环境承载力作为基础条件要求经济发展走低排放最好是平排放的道路,因此环境保护能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无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给了经济行为主体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条款,能够促进他们进行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并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比方说,农业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对空气、水源、土壤的破坏污染,林地面积得到扩大,气候条件和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得以改善,农产品种类得到丰富,农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增加,这就是优化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

另外,环境保护还能激励人们发展环保产业、绿色产业,获得更多的新的经济效益,从而创造更为环保的经济发展环境,也就是说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资金及更好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的质量也能得到提高,增强国家经济竞争能力。

2.3. 4、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其实就是一个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培育生态文明的过程。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就不应该无节制地去开发、利用和索取大自然的资源;而应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科学地改造和利用大自然,坚持环境保护,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变传统的依赖大自然、向大自然无限索取的观点,合理开发和利用大自然资源,使人类生存发展能永续利用环境资源,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我国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

(一)、国外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均衡的经验

1、日本

二战后,日本集中力量,着重发展化学工业。在各地都建立工厂、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等。由于日本对环境缺乏有效的管理,伴随着经济起飞,日本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差,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最著名的环境污染是日本的濑户内海成为著名的死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好在日本人的醒悟速度跟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快,迅速建立起了环境保护法案,注重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积极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并建立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政企民三轮驱动的垃圾回收系统。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包括: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意见表达能保障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二、环境治理对环境与经济协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市场机制手段解决环保问题,发达国家的环境战略提倡市场机制。四、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

2、德国

同日本一样,德国在二战后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德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最典型的是德国的煤炭基地和工业区鲁尔区的情况,污染十分严重。在70年代,德国当时正在大力发展核能工业,极大的威胁了德国人民的生存环境,至此德国政府的环保意识开始觉醒。

德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的启示:一、环境保护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支持。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搞好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

(二)、我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均衡的途径

发达国家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及环境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我国也要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

1、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环境的保护,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发

展经济,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种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正确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而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而且健康的生活环境。但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又是相互制约的,环境问题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变得日益严重,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环境的和谐,反过来环境的恶化又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如果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其次,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就从我们周围的切身体验来说,它不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由于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许多人患上了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疾病,掠夺了不少人的生命,因此,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把保护环境提到首要的位置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确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确立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能从多方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起促进作用,集中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确立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为经济发展提供要素资源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奠定了各种特有经济发展模式,他们依附于自然禀赋而形成,如石油经济、煤炭经济、海洋经济等;随着各种要素资源稀缺性的变化,各种资源的市场价值也有所改变,从而使经济发展的市场配置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要素稀缺性引致的市场配置的比例,确立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二是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环境保护是构成经济发展相伴随的产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环境保护过程是一个自然禀赋稀缺性调整的过程,是要素资源市场价值重估的过程,由此新的要素资源需求得以开拓;因为环境保护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的过程,是一个投资环境保护的市场回报过程,从而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以科技创新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类历史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促进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严重污染和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且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剩余存储量及开采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

需求。所以,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均衡,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以开发环保型的新型能源。目前,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研究方面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所以我国政府必须在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研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重点是要激励国内的科技研究及创新,增强自主研发的能力。

4、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有效保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都得到了积极的建立健全,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并且大力惩处污染环境者,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节能减排。所以,我国要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国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严格进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的准入标准,建立对违规者的惩处措施,协调好经济发展、环境资源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促进环境生态系统的恢复,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进程。

5、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要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及法律制度的约束,必须调动全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加快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进步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使企业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对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将节能增效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共赢”;其次,加强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可以通过科普宣传及展览、讲座、警示教育等形式,增强群众的环境危机意识,加强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废旧资源回收及减排废物垃圾的工作。同时要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杜绝超前消费、挥霍消费。

论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势不两立抑或比翼双飞? ——论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作者:武林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日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她在为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过程中,也遭受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反作用力。如何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使其共生,是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课题,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所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的课题,对我国而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生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将是荒漠。”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精辟地揭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要生存,社会

要发展,就要发展生产力。而生产的实质是人类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物质,创造财富。当这种索取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超过了自然资源的极限,就会引起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无节制地索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出现的过程中,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反作用日益突出,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等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又是统一的整体。所谓统一, 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与发展,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离开环境资源,人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是环境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失去了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保护得好,环境资源的利用就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优美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源,是一种社会经济产业。人类社会随着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环境产业必然会兴起并向纵深发展,人们的消费由解决温饱问题到物质满足进而追求环境舒适,一股绿色消费的浪潮正席卷而来,环境文明已成为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消费的新追求,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不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是可以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

论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今年备受关注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上周发布,2015年以7%的经济增速稳稳开局,中国经济依然势头强劲。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国民财富这块蛋糕做的越来越大,分配也正趋于公平化。然而,正当我们为这些发展欢欣鼓舞的时候,却忽视我们身边的环境正不断遭到破坏。 为了GDP,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GDP数值的增加, 发展不可持续的经济。他们不惜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这无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毁灭性破坏。要知道环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环境,那么也就没有了未来。 在中国,每天由于经济建设有80个自然村消失,大气污染,水 污染,土壤污染,光学污染等等污染正一步一步腐蚀中国的生态环境,每年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不久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百万拍出纪录片《穹顶之下》,讲述当代中国的雾霾问题,震惊全国人民。 而这仅仅是众多污染当中的一个而已,在这个纪录片中,我们直面社会真实问题,21世纪以来雾霾造成的人口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急剧 上升,国民幸福感下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环境污染现象。是时候该反思了。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作后盾,任何经济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环境是人们得以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我们不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

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和工作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就算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又谈何生活水平和品质,又如何达到我们的小康乃至共产社会。 一个政府,尤其是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必须要明白经济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如果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只是物质的丰富附带疾病的多发,那这样的经济是病态的,人是病态的,政府是病态的。环保,不是治理环境,而是爱护环境。最好的环保不是治理,是爱护。 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我们从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中的集中力量去发展,到了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是生态经济的建设更多是在于地方政府,因为中央管的是政策,而具体的执行在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本地的具体企业单位起着监督管理作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驱。 看到2015年我国第一季度GDP的7%的增幅,让我联想到前些年的“保八”之战,现在我们的增速降下来了,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在发展之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爱护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无机非10-2 2010440778 刘堤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与能源的短缺,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的实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争取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经济的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再加上部分地区对自然资源的滥加开采,加剧了能源危机。同时各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当前的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大对各地区,各企业内部的改革以及创新技术的指导。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经济循环的内涵与发优势 1.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观,是一种“资源——产品——再利用”的闭环型非线性经济。改经济模式强调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要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因此,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循环经济的优势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传统经济是以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再生产加工与消费的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 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不断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造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据统计2005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GDP的14.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但却消耗了世界15.8%的淡水资源,26%的钢材,25%的铝和47%的水泥。而只有56%的城市污水和54%的固体污染物得到处理。可见,我国的还是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国家行列。然而,循环经济的实施与发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污染之间的尖锐矛盾。 2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1企业的意识 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企业几乎都不愿意在内部加以改革以及在技术层面上的进一步创新与提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是在特定国情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所作出的现实选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引言: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是人类取得的最重要认知成果,关注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必然选择。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 保护,对人类来说这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的索取,最终会导致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那么,就应 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 1.环境问题恶化与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 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的 结果。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 的必要前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保证。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度 和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提高。但是与经济增长相伴的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程却使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的水资源已亮起了红灯,由于基 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地下水的无节制使用,使得不少地区的江河断流、 湖泊萎缩、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面沉降甚至塌陷。如果不及时节约和控 制利用水资源,未来的水荒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2.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措施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我们工作 实践中绕不过去的发展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者 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 发展。 2.1中国必须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发达国家可以先发展后治理,发展好了谈环保,但中国确实走不了先污染后 治理的道路%理由有三:第一,当中国开始工业化与城市化时,西方发达国家早 已完成原始积累,并通过100多年的不断争夺,划分确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的 国际规则,中国污染成本肯定转不出去.第二,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很不合理, 不可能学习西方,到人均 8000美元以上再谈环保。第三,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 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是与谐文化,我们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我们只能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即绿色平崛起道路。 2.2中国必须致力寻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更加确定与追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比较, 比的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共同富裕,比谁更公平正义,要比人的全面发展和 道德文化力量。第二,应该重新制订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国土整治规划, 应打破行政区划,根据不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总量去制订不同区域的 发展目标,再依此制订不同的考核体系与政策体系。第三,应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其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由主抓企业主抓经济向主抓公共服务过渡,如环境 保护。同时还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与企业的新型关系。第四,要制订一系列经济 环境政策。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适合中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江西师范大学 1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欧圣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目共睹。但也就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家园—环境,却成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大的痛。 现如今,我国经济正在实现飞跃式的发展,然而,各种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等等。城市的上空充满了雾霾,乡下的溪水变成了污水,各种污染性的气体充斥着我们的身体,我们曾经把其称为甘露的雨水变成了具有腐蚀性的酸雨,我们害怕出门,因为污浊的空气已经把我们的对外界的向往冲淡。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会否也会偶尔的羡慕一下古代人的生活,那时的他们,出门永远不需要准备口罩,因为那时的空气中还没有太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性气体,天还是蓝的,空气还是清新的;那时的他们,渴了可以喝河水中那最天然的水,因为那时的河水还没有被注入各种污染物,河水还是清的,水还是甜的;那时的他们,闻着花香,听着鸟语,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又把一切都赠还给了大自然。而现在的我们,从大自然中拿走了那么多,而最终留给大自然的却只是一大堆的生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太多的环境问题,以至于再回头追赶环境问题的时候,我们已无法把生态还原成最初我们印象中的那个样子。 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见,一个好的环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我们只有拥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才能更好的为这个社会服务,为我们的国家尽忠。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也正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我国才能在短短的三十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果实,但又却不得不承受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弊端。因此,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人民有真正的幸福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 目录 总概论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可持续发展理论 (3)城市生态位理论 二、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 (1)整体规划科学 (2)综合效益明显 (3)环保措施有效 (4)生态建设有力 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3.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2)水土资源优势 (3)生态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 (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 (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 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 (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 (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 (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 (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 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2)加大执法力度 (3)强化问责机制 4.倡导生态伦理,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1)树立生态伦理理念 (2)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

(3)建立生态伦理评判体系表格表示;

总概论 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取得了工业文明的伟大胜利,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但人类在创造经济空前大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极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与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生态示范区模式应运而生,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活动,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因此保护好环境,就是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生态示范区很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示范区建设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是探索环境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发生影响,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物质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良好的环境又能更好的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那种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首先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就是主张先污染、后治理,国外许多沉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此路是行不通的;反之,过分强调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拒绝和排斥经济发展,其极端代表就是“经济零增长”理论,这种观点也是不可取的。这两种观点都是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中国生态学家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

4.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告急,而且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这也警示我们保护环境成为我们当前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是比较恶劣的,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基本上是相伴而行的。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草原、森林的退化,同时,我国的乡镇小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气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与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紧缺,许多城市的地下水和城市下游水段不适合饮用,城市中80%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但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地下水遭到过度提取,造成地面沉降。中国的耕地面积严重缺乏,而另一面又围田造路,一面退耕还林,一面又大量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原。华北沙尘暴,西北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非常严重。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 矛盾的体现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时代惯性阶段,经济产值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的,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资源基础削弱,同时高能耗、高排

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也造成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如果要加大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很多地方就需要关停并转很多污染性企业,这将对很多区域的短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把污染性企业转移到经济落后地区,但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依然在污染中国的环境。 二是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近年来,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呈快速上涨态势,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不仅增加了能源安全的风险,也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环境保护两段的利益碰撞。而经济发展落后, 是难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环保项目往往具有资金投入量大技术要求水平高、见效慢、收益不明显等特点。即使有好的环保项目, 也往往因为资金的限制而搁浅。长期以来,中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模式,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以减少处理污染的费用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地方政府也为了政绩或是地方的经济发展对那些污染企业予以放行。看不到环保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效益,使这些污染企业一直存在。 二、政策的负面影响。有些旨在发展经济的产业政策客观上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能源生产补贴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等。环境保护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环保制度的约束机制远强于激励机制, 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 消费者和企业成为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甚至纷纷钻政策空子谋利。现行环保制度使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环保方面发挥作用有限。我国现行环保制度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告急,而且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这也警示我们保护环境成为我们当前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是比较恶劣的,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基本上是相伴而行的。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草原、森林的退化,同时,我国的乡镇小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气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与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紧缺,许多城市的地下水和城市下游水段不适合饮用,城市中80%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但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地下水遭到过度提取,造成地面沉降。中国的耕地面积严重缺乏,而另一面又围田造路,一面退耕还林,一面又大量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原。华北沙尘暴,西北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非常严重。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 矛盾的体现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时代惯性阶段,经济产值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的,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资源基础削弱,同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也造成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如果要加大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很多地方就需要关停并转很多污染性企业,这将对很多区域的短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把污染性企业转移到经济落后地区,但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依然在污染中国的环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赛重点

辩论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何者优先? 正方: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发展 反方:经济发展应优先于环境保护 反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 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 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 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正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 经济发展是指社会能够提供丰裕的商品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 环境保护则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保护生态平衡。经济要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厂房与原材料来保障商品的供应——那便存在一个问题:自然分给人类的土地与原材料是有限 , 经济优先发展就一定会侵占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资源。 二辩手盘问 :请问对方一辩,经济是一时之事,环境是万代之事,哪个重要? 经济发展慢了,人们还可以吃到饭,环境没了,还能生存吗? 反方一辩:不好意思对方辩友, 恐怕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优先权。并不是说 经济优先就不搞环保了, 只是环保处于较次的位置, 跟中国现状一样, 政策虽然说要重视环保, 但一般县区还是经济发展优先的, 也就有资本的大城市才比较重视搞环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正方二辩:请问正方三辩, 如果发展经济优先的话, 很可能造成环境成本大于经 济效益的情况,这样的经济是发展还是倒退? 反方三辩:这种情况确实有存在, 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各个行业情况不同,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按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是负的, 那我们改行环境保护优先,就能转亏为盈?我不这么觉得。 反方四辩补充发言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也离不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的建设、环境的治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经济运行与宏观控制中重视人口因素特别是其质量与素质因素,重视资源生态环境因素,对于不顾外部性问题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制横、抑制。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简单分析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和环境的合法用途”。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分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环境作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一种资源,其具有资源的特性——稀缺性、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其收益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判断环境对经济发展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标准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比较。 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和环境的合法用途”。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据1991年环境报介绍,我国每年因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377亿元,固体废弃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79亿元,农药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17亿元,自然资源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212 亿元,这五笔帐共计是800多亿元。可见,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计划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存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共存的关系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

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务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大家好,下面我组要为大家讨论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人类发展经济也是以迅猛的态势向前前进。但是随着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枯竭,在资源有些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必然有着很大的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做出取舍。但是也许人类总是以大自然主宰自居,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好像对环境保护采取很漠视的态度。我们都很清楚自然跟社会一样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和稳定的联系。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下面我就为大家列举几个实例,人类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后果,都是近2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2010年4月24日,本是个晴朗而又明净的春日,但是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瞬间袭击了甘肃民勤县这个沙漠小城,天空霎时一片漆黑,民勤消失了。。。。。。。,请大家仔细看大屏幕,漫无边际的黑色风暴似张牙舞爪的怪兽即刻吞噬了整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的一切,包括光明和蓝天。据媒体报道,当时沙尘暴持续时间为3个小时,瞬间极大风速达28米/秒,最低能见度为0米,气象专家表示,这次强沙尘暴可以用黑风暴来形容。据专家初步统计,这次灾害给民勤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而时隔不久,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流下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

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而初步统计这次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人民币。而下面这个例子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吧,我们每天用的学校自来水出现异味,武汉市长江南的武昌,洪山区的部分居民感觉自来水有异味,因此导致很多市民因担心水的质量问题纷纷购买矿泉水作为生活用水,大家可以看一下大屏幕或许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形。那么,反思一下,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灾害,很简单,显然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惩罚。因此,人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已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实从客观上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所以很多国家都相继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本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还有在近两年来又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在这里上海世博会就充分展示了这一点,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面就给大家举一个环境保护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新西兰,新西兰以环境优美闻名于世,号称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是新西兰人的骄傲,也是新西兰的象征,也正是新西兰政府和民众对保护环境的重视,旅游业已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出口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百分之十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

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

————————————————————————————————作者:————————————————————————————————日期: 2

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 摘要:现在谈经济指标的多,讲环境保护的少,这是环保意识不强的表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意义,对两者关系交互影响分析过程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上述两者之间关系的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保;关系 引言 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保护自然环境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容易忽视从长远利益考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把治理环境污染推给政府,把污染转嫁给社会;同时作为政府的环保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适应新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环保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给环保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经济管理和工业主管部门,在新形势下容易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浪费的现象。特别是目前为抵御世界性金融危机而提出“加大投资,扩大内须”的特殊时期,我们更应确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不良现象,真正做到“扩内须,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近年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水质性缺水和我国北方广泛出现的沙尘暴现象,就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环境破坏的警钟。这种只注重经济发展而放弃环境保护的现象虽是个别现象,但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尽快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提高资源的有效化率,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负荷;第二,有利于政府行使对企业环保工作的监督作用,引导企业走持续发展之路;第三,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竞争力。 一、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怎样正确处理这种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它是由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就是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环境清洁和生态平 衡,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良好的环境是人们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人们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才能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精神旺盛, 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此外,良好的环境会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同时,保护环境不仅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且还要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源泉,它能否得到合理的利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环境保护是社会生产的保证,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人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的,环境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本文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相关的进行,并在结论部分提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共生策略 引言:1.环境内涵及现状 198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说明,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随着全球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技术与制度谁更重要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治污防污的有效技术、环境质量的标准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产权与利益关系,如排污、受污染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环境与生态问题研究中曾有过争论:技术与制度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就会抑制高效率的环保技术的产生,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业治理污染缺乏激励及监管不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率。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从相克到相生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状况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