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宋的灭亡

北宋的灭亡

北宋的灭亡
北宋的灭亡

论北宋王朝的灭亡

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开创基业,到宋徽宗、宋钦宗1127年被金俘虏,北宋亡。历经太祖(在位16年)、太宗(在位21年)、真宗(在位25年)、仁宗(在位41年)、英宗(在位4年)、神宗(在位18年)、哲宗(在位15年)、徽宗(在位25年)、钦宗(在位2年)9个朝代167年。纵观北宋王朝,据李华瑞编著的《宋史论集》记载:在政治体制上,宋太祖君臣集团从开业之初就进一步的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并巧妙的分散宰相之权,而后又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科举考试、官员选拔以及监察制度,杜绝了封建王朝屡见不鲜的宦祸、藩镇之祸、权臣谋逆之祸、流贼覆国之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明的时代。政治开明、言论宽松,是那个时代的大趋势,在开明环境下,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名人与故事。有太祖、太宗、真宗时代能带兵打仗抗辽英雄的杨业、杨延昭父子;也有神宗时期大学者、改革家王安时;文学方面有仁宗时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集团;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有仁宗时代的沈括、毕生。经济上,更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商业社会,其多种经济模式均在世界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用现在最时髦的一句话说,可以说北宋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军事上,北宋由于先后不断的与辽、西夏和国内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应该说还是自始至终的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的。至于此,那么为什么北宋在金的军事打击下就突然灭亡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认为是宋徽宗在位的25年,昏庸无能,并重用蔡京等一帮奸臣、小人所致。笔者认为这都不是最致命的,其根本点只有三条,供大家探讨:

国库从充足到空虚(钱袋子问题)

北宋政府的钱袋子问题是怎样的呢,我们先算一下经济账。据包伟民、吴铮强著的《宋朝简史》记载,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由各种税收(土地税、人头税、商税、关税、矿业税、城郭之税)和各种垄断经营收入(食盐垄断经营收入、茶叶的垄断经营收入、酒类的垄断经营收入、买断经营各种海外进口的香料、犀象等名贵产品)组成。此外还通过通货膨胀、出卖官爵和僧尼度牒获得一部分财政收入。可见财政总收入不能说不丰厚,有数据为证,北宋中后期的货币性财政收入都在6000万缗(货币单位)以上,约为唐代最高数的6倍半。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主要用于皇室、官僚机构与军队,还有一部分是各项工程营造方面的费用(各地的农田建设、修筑城池、造桥铺路、河防工程等等)。

北宋皇室、外戚、功臣以及官吏、军队的开支情况,文献中并没有具体记载,笔者不能瞎猜。但北宋王朝对外戚及子孙、功臣及子孙、官吏、及士人太好、恩赏及俸禄太厚确实不争的事实。据据梅毅著《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讲:宋朝帝王比较厚道,从来不想怎么消肿机构,到宋真宗咸平年间,已经有具体数字,冗官僚多达19.5万余人,官僚多,政府开支就大,还有那些黄族、外戚、功臣等等的后代,在皇恩下,一大群人生下来就有级别,有级别就有俸禄开支。

北宋还供养着一直越来越庞大的军队,还冗官兵。宋太祖时,精练禁军,为宋朝军队精锐,人数20万不到,宋太宗时,禁军已有35万,宋真宗时数目又达43万,到宋仁宗时数目达83万。供养着如此越来越庞大的官僚与军队,,再加上宋朝皇帝格外大方,开远不节流,到英宗时代,财政支出已经大于总收入,国库已从宋太宗时代的金锦山积变成空空如也,北宋皇帝及其智囊也深知这一点,这才有了宋神宗及其以后时代的变法,但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几起几落,改革的不彻底,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国库空了,皇帝口袋里没钱了,干事情难了,自然而然说话也变得没有底气了,但他的臣民手中还有钱,他还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政策和手段生变出钱来,所以说国库空了并不可怕,对宋王朝统治根基的冲击并不是致命的,只是相对的消弱了一下皇权而已。

二、

从冗官兵、冗官僚到军队腐败、官僚腐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北宋王朝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又是如何呢?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北宋王朝冗官兵、冗官僚,再加上北宋皇帝封赏大方,俸禄丰厚,而这些拥有丰厚俸禄的官僚、官兵又如何呢?

据梅毅著《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讲:北宋历史上已正直著称的名臣,也都是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主。寇准在家,天天在庭院燃巨烛,耀如白昼,“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吕蒙正,是酷嗜鸡舌烫的大美食家,每餐必喝此汤,吕家厨房一天要宰成百上千之鸡,才能供吕宰相一家人一汤之用;宋祁大文士,天天体验美好生活,夜夜拥歌妓饮美酒,无日不

醉;。。。。。。上述例子,举的都是些世人眼中的好人,有德有功的大臣,可以想见,其他做文官人的腐败好日子。

至于北宋禁军,虽人数不断增加,但战斗力始终在下降,据梅毅著《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讲:至宋仁宗时,那些昔日随太祖、太宗、真宗打天下的昔日英雄们,早已老死、病死,此时京城禁军,鲜衣骏马,只知领取俸禄,连出操等简单操练都少有,更别提演练什么战法啦。这样的军队即使对兵法研究再透彻又有何用(据张少渝著的《兵家法思想通论》记载:宋仁宗时为打败西夏军队,提倡武学,下诏编写《武经总要》,当时士大夫人人言兵。)!怎能歼灭凶猛的西夏骑兵呢!和西夏议和、赔钱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任何统治者利益集团的智商都不低。北宋皇帝及其智囊也深知富国强兵这一点,这才有了宋神宗及其以后时代的变法(据张少渝著的《兵家法思想通论》记载:宋神宗时,采用王安时等人富国强兵的改革政策,国家校订《武经七书》,确定了《孙子兵法》等书为兵学之经典,兵学取得了同儒学一样的正统官学地位,搞的当时的军事大国辽国也很自危。),但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几起几落,改革的不彻底,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军队腐败与战斗力下降问题。

北宋王朝从冗兵、冗官僚到军队腐败、官僚腐败,说明他们的干部团队在一步一步地向整体素质低下,精神涣散,缺乏凝聚力转变,到宋徽宗、宋钦宗时已经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整体战斗力问题。这也是北宋君臣为什么不能力阻大金国军队直接长驱直入攻下京都汴梁的一个原因。

干部腐败了、素质低下了,国家的整体战斗力也下降了,是不是就能由此导致北宋王朝直接灭亡呢,笔者认为不是,因为,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是那个世界,那个时代的要求。北宋的干部腐败了,大辽国、西夏的干部同样也腐败,腐败是那个时代的共性。腐败直接后果是导致北宋、辽等国家的整体战斗力下降,并导致他们在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金的军事打击下就会即刻土崩瓦解。所以说,当腐败已成为共性问题的时候,强大的军事打击才是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下面要说的枪杆子问题。

三、

军队无创新,心里底线低下,遇强敌金则怯战(枪杆子问题)

历数北宋所经历的大的战争,从宋太祖君臣集团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一统江山之战,到宋太宗时期灭北汉与两次伐辽,到宋真宗时期檀州之盟,到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对西夏的多次战争,再到宋徽宗时期对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军的平灭之战。历经百战,可以说北宋历史是一步战争史,但他所经历的战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始终未有歼灭大的强敌如辽国、西夏等敌国主力部队的勇气与胆识,这不能说北宋君臣的无能,是由当时北宋王朝的国力决定的,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也深知这一点,当北宋、辽、西夏谁都消灭不了谁的时候,这才有与辽、西夏的议和与赔款。至北宋中期,面对虎狼的辽、西夏骑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君臣,也深知富国强兵的道理,但他们的富国强兵政策(变法)进行的很不彻底,用现在的一句话:“缺乏政治远见”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这一点笔者在前面论述过,也就是说,那些富国强兵的变法政策仅仅是针对辽国、西夏而制定防御政策,井底之蛙,就看那么大的一块天,有点起色,见小利就收,变法几起几落。笔者认为北宋中后期的进行的变法与富国强兵政策自始至终没有超越他们的他们的老祖宗(太祖、太宗、真宗)所定下的框框,北宋王朝中后期心里底线就是建立一个与辽、西夏相抗衡的军队,与辽、西夏成三足鼎立之势,所以在军队的建设问题上始终没有创新,也就是说始终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与辽、西夏相抗衡的骑兵队伍,没创新就意味着没发展,没发展就意味着只能守旧,守是守不住江山社稷的。待后起的金人的军队拿下辽国后。也就彻底击溃了北宋军队的心里防线。大兵压境北宋王朝时,北宋军队溃败如山倒,京都汴梁失陷,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俘虏,直接导致北宋亡。

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灭亡的原因 对导致宋朝319年的兴衰到最后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原因有: 一、统治者的无能。宋徽宗就是一个不学无术,丝毫没有治国之本的野心,只知道贪图享乐。王安石的变法虽然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在制度上的问题,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朝皇帝毫无进取心,也没有高明的国家治理策略和国家发展战略,只求自保,能坐稳朝庭。国家逐渐失去凝聚力,民心、士气逐渐低落。在国防上,朝廷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军事战略作指导。连年战争失利,耗费大量钱财,岁岁进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也大大损耗国家实力。 二、贪官污吏当道。宋朝时期,奸臣、贪官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阴险奸诈、谄上媚下、挑拨离间,有的专权擅国、陷害忠良、投降乞和,有的荒淫奢侈、误国害民。终此整个宋朝,贪官、奸臣不断,奢靡之风盛行。宋仁宗时期宋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最高水品,此后连年下滑,在奸臣贪官把权自重下,宋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过重的徭役赋税。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税收名目最多的朝代之一。正税之外,朝宋地方政府往往以各种方式和名目“增税”,想尽办法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各地增税的形式不一,各地方政府的法外加税更是多不胜举!几乎无事不税、无物不税。在宋朝,由于中央榨取地方太过,促成地方再去压榨民间,各地方设臵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花样之繁、负担之重,在中国历史上位列前茅。同时,不严谨的财政

管理制度,也让许多地方官员趁机贪污腐化,鱼肉百姓。 四、军队建设缺陷。由于“重文轻武”的指导思想,武将、士兵虽然待遇很好,但没有明确的军功奖励,士兵、武将几乎没有升迁的希望,军队地位下降。由于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没有严格、系统的作战训练,没有协同作战的意识,军队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士兵素质差,单兵作战能力低下。多数士兵参军是为了谋生,灾民、流民、甚至市井流氓无赖充斥其间,还有很多冒名吃空饷的。在一个缺少严格军事训练、军队纪律的环境下,禁军的士气不高,实际战斗力很低。 五、高度中央集权制。高度集中的建立集权的中央统一控制军权导致了一些问题不能灵活变通。下达命令变得迟钝,这就不像唐军制,虽然唐朝灭亡,但是没有出现地方乱成一锅粥的地步,所以一个军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调度问题。还有就是北宋因为敌强大而盲目的扩充军队,财政却无法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兵因吃不饱而从商,造成军队没有战斗力。最后还因为横征暴敛而起义,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想不灭亡都有点困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有答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 知识整理 1.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阿保机B.阿骨打 C.元昊D.赵构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历史教案)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历史 教案)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

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根据学生的不

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中世纪温暖期时宋朝为何出现了严寒? 一、南宋宝佑五年的年底不太寻常在快要迎来春节的某个日子,临安市民们惊异的发现,西湖,竟然封冻了。那一天,是宝佑五年十二月戊子,公元1258 年1 月13 日。江南锦绣之地的西湖,居然因为一次结冰而被载入史册——某个不知名的史官在《宋史全文》卷三五里,写下了这样四个字:“西湖冰合”。对于现代人,见过类似场景的人也不多。近几年,哪怕只是结上薄薄的一层冰都能登上当地的报导成为大新闻,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冷如08 年南方冰雪灾害之时,西湖也只是在局部结了较厚的冰,仍保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据说1930 年、1977 年都能够在湖上溜冰,但也未听闻达到“冰合”的程度。2016 年初,北极点短暂突破零度引起的余波横扫中国大地,一波强烈的史诗级寒潮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但即便如此,西湖也只是结了一点点冰,聊表一下对于“史诗级寒潮”的微小“敬意。 二、长期以来,对古代气候的追踪只能在史书里寻觅刀笔之吏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样的记录如果不是湮灭于战火与动荡,就是仅有只言片语,而且都是感性描述和物候记录,科学意义有限。幸运的是,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到重建古气候的工作上去。当代的地球科学

工作者,已经可以综合运用石笋、树木年轮、冰芯、黄土沉积物、深海沉积物、深湖沉积物等生物和地质记录来恢复古代的气候规律。2013 年,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出具的气候报告AR5 里,便首次加入了人类历史尺度的古气温重建,同时公布的还有相关的数值模拟。更为贴心的是,他们专门区分了不同的大洲。10 世纪,欧洲气候非常温暖;亚洲气候也较温暖。11 世纪,欧洲气候略有降温,但也算暖;亚洲气候同样降温,变得偏凉;12 世纪,欧洲气候先大幅降温,中后叶快速升温;亚洲气候早期中幅降温,中后叶中大幅升温。13 世纪,欧洲和亚洲都在降温,而且都在中叶发生过显著的降温事件:大约就是13 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个时候。14 世纪,欧洲缓慢升温,亚洲快速升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史书中的描述与整体重建的古气候可能有冲突,这是因为气候快速变化的时期,上下波动也会十分剧烈,而史书的感性描述无法剔除剧烈波动的影响。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据只是“亚洲”这个地理区域的整体性,在局部可以出现细节的波动甚至不同。受采样地区和数据的影响。所以,本问题前半句描述不成立——欧洲和亚洲在10 至14 世纪的温度趋势,其实是一样的,并不存在欧洲在10-14 世纪温暖,亚洲在12-15 世纪降温——而且哪有这么比的……欧洲在12-15 世纪还不也是总体降 温趋势,只是细节不同而已。但是,为什么13 世纪中叶开

宋朝就是一个穷得只剩钱的贫困朝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宋朝就是一个穷得只剩钱的贫困朝代 导语:在宋以前,其他朝代至少在建国初期几十年内朝廷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贵族,大部分分给军人,而军人以作战来为国家效 在宋以前,其他朝代至少在建国初期几十年内朝廷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贵族,大部分分给军人,而军人以作战来为国家效力,但宋朝建国之时朝廷手中几乎没有土地可分,所以他无法建立起土地基础上的秦汉农兵与随唐府兵制度,虽然禁军作为一个常备军的确在初期比民兵与府兵更有战斗力,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会老的,而民兵与府兵服了役就可以回乡村,由他们的儿子继续当兵,反正土地是他们的军饷, 但禁军不行,由于宋朝没有土地资源可分,所以禁军老了只能去作厢军,但厢军也要花钱,于是北宋军队越来越多,但打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禁军拿得是死工资,钱花了就没了,人死了就没钱了,而一旦作战逃跑,朝廷无法有效制裁它,不象民兵与府兵,可以收回土地,如此北宋朝廷就不得不想法筹集更多的钱(包括粮食、布匹等)来维持一只庞大但无效的军队。 这才是北宋表面上很富但却年年钱不够花的原因,其实在封建时代,无法欧洲领主还是日本大名都是通过土地来控制军队的,只有威尼斯等商人共和国才招雇佣兵,但欧洲雇佣不是常备武装,打完仗就解散了,所以北宋军队为了维持它就花掉了政府的全部开支,最终不是军队作战不力灭亡的,而是财政压倒了北宋王朝。 常言道无恒产者无恒心,宋代只能以金钱布娟来笼络军队,而士兵们地位低下,又朝不保夕,拿到钱自然只想着先花掉,于是北宋军队聚焦的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商业繁华。这就如同现在的城市,有些国有 生活常识分享

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而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朝文化繁荣程度古代第一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虽然活字印刷技术在宋代并没有大量应用,但它的发明是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分不开的,文化繁荣带来大量的印刷需求,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文化繁荣,那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下面这些数字也许能说明问题,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以一两银子=1000文钱换算,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来说是超过了唐朝社会。上述三个客观因素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尚武的盛唐,而出现在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的“积弱”宋朝。

北宋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北宋是个比较奇怪的国家,国力很强盛,但在对外战争中却总是失败。首先北宋对辽大战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其次对西夏打仗也没占着什么便宜,最后对金就不用说了,起初联合金打败辽国后反过来让金给灭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排除国力太弱的原因。北宋当时在整个世界范围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用现在的话说GDP当时占全世界的80%。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口100多万,不管是手工业农业还是商业,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就拿当时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伦敦来说,人口也就10多万,根本就没法和北宋比。北宋财政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那个年代国力强盛的经典代表。 有人说国力强盛不代表军队就厉害,军队太弱了才让别国给灭了。北宋当时军队有100多万大兵,每年大概政府拿出四五千万贯的钱来养军队,这军队在那个时候可不算弱。 是金国太强么?也不是,金国当时是什么状态?刚刚从半奴隶社会半封建社会走出来的混杂的状态,国内实力和国外势力也不是多强,除了军队的实力还可以以外,剩下的经济实力当时并不强,可是竟然最后能把当时世界上国力鼎盛的北宋给灭了? 主要的原因是北宋军队不专业,甚至都称不上是正规的军队,看过水浒的朋友都知道北宋末年军队在高俅手里掌控,高俅当时的职位是太尉,太尉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或者国防部长,能调动全国的军队。高俅是什么人?水浒里的描述也没埋汰他,他确实是踢球很好才被宋徽宗选上的,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球星。就这样一个踢球的掌管了军队大权,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高俅征兵的条件是每个人必须要有手艺,不管是什么手艺有手艺就能招进军队了。他要有手艺的干什么?让人帮他干活挣钱。比如会吹笛子的派他去婚丧嫁娶的干活。你说这军队弄成这样,哪有时间搞军事,甚至有的人上了战场连马都不会骑。这个严重到什么程度,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军队不会一个人掌控啊,怎么也得有指挥的人啊。北宋当时是谁在指挥呢?据说当时西路军统帅指挥最强大的是童贯。还是个太监,这多有意思,只要是宋徽宗看对眼的,他就给官做。这个太监野心也不小,当时他代表北宋出使大辽国,他到大连传了一圈发现大辽国官吏非常腐败,民不聊生,他就琢磨了,现在天下鼎足三分京辽北宋,回来他就给皇上说,咱们应该跟金国联合,大金国兵强马壮,咱们联合起来把辽给灭了,灭了以后,一分多好啊。皇后竟然就同意了他的主张。 北宋被灭的其次原因就是战略上的错误,博弈论里有个重要的术语叫纳什均衡,应该是两个弱者联合起来对付强的才能保你的安全,要是和更强的联手对付弱的把他灭掉了下一个牺牲的就是你,那个时候辽和北宋是弱国。跟金联合牺牲的就是自己啊,其实这种战略不仅是中国古代有,放眼当今世界也是如此。美国是头号强国我们也知道美国重回亚洲的战略思维就是克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和俄罗斯利益上虽然有摩擦,但大体上我们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也能部分地抵制美国的全球战略,他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抵触。两个相对美国来说比较弱的力量联合起来对强者来说就是侵害。从古到今这是一个规律。就这样,公元1125年北宋联合金灭了辽,1127年北宋被金灭了。 北宋被灭的最大原因就是皇帝不任用专业武将,为什么北宋不重用能征善战的人呢反而重用比如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等很多文人呢。这得往前追溯到大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怎么上台的?赵匡胤本来是武将,发起陈桥兵变黄袍加了身做了皇帝,也就是造反了,最后得了大宋天下,所以他最害怕的就是武将造反,他上台了以后采用交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下面将领的指挥权,把武将指挥权都给收回来了,交给了那些文官指挥,不擅长军队的人指挥他就不害怕有人造反了。再来说北宋末年的糊涂皇帝宋徽宗,有一次辽国入侵,北宋败了后人家要赔款,有手下给宋徽宗建议追加军费训练军队跟辽国打。结果宋徽宗竟然说训练军队得要1000万,但是辽国只要500万,咱把钱借给他们就行了,还训练军队干什么呢?你听这帐算的能把人气死。将来保不齐他还打你怎么办?有人说宋徽宗也是个大人才啊,确实,宋徽宗他是一个大艺术家,他的书法画画都非常的巧妙,当时非常闻名。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2016部编版)教案:8金与南宋的对峙

《金与南宋的对峙》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及金朝变革、金灭辽与北;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教学中可;本课内容与上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学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纳。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 2、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南宋高宗和秦桧的所作所为得出正确的人生观。; 2、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金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金军轻而易举地灭掉北宋,但未能灭掉南宋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如何评价岳飞。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看过最新的《射雕英雄传》吗?郭靖的憨厚,杨康的狡黠是不是依然让你印象深刻。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帅哥的名合起来是“靖康”。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是道长丘处机为让后人铭记“靖康之耻”而起的。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金和宋到底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请看第8课。 【新课讲授】 一、女真族的崛起 1、你能根据材料和画像的服装猜出他们生活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寒,骑马悬崖上下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伏马而渡。——《大金国志》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耶律阿保机 总结:女真人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大金政权的建立: 建立时间:1115年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探究一:金作为一个后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原因:金太祖模仿汉制,改革军政体制,发展生产,势力壮大。 启发:这也说明善于学习,善于改革才能使国家永葆青春活力,再次从历史的角度印证了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正确的。 二、金灭辽及北宋 1、概况: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探究二:据材料分析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材料一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1世纪末,完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代文学 概说 公元1279年,随着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代。 元原是北方的一个蒙古族政权,后来不断壮大,统一了北方,并进而统一了南方,结束了晚唐以来长期几个民族政权同时并立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各族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人)四等,实行民族歧视,蒙古族居于统治地位,汉人则处于社会的底层。又由于元代科举废立无常,特别是元初近半个世纪不设科举,断绝了文人进入上层的道路,使得长期以来处于社会上层的文人,也被打入底层,所以当时有“九儒十丐”之说。文人的这种厄运,却正是元代戏曲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些文人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为了谋生,不得不加入到戏曲创作的行列中去,这无疑提高了戏曲创作队伍的文化水平,使戏曲这种民间文学大放异彩;另一方面,文人为了发泄心中的痛苦,往往借助于戏曲这种形式。正如明人胡侍所说:“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真珠船》)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 第一章杂剧 杂剧主要存在于元代,可以说,它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代的杂剧从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宋金院本等发展而成。它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第一节关汉卿 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奠基人,他生而倜傥,博学能事,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在当时的“玉京书会”及表演场所非常活跃。可惜留下来的生平资料却寥寥无几,由此也可见杂剧作家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据有关资料,关汉卿一生至少写了60余种杂剧,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几种。尽管如此,仅凭这些作品,关汉卿也足以彪炳千秋,流芳百世了。 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其主旨是通过窦娥的受冤,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作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突出这一主题的:一方面强调窦娥的弱小、善良、无过失,另一方面突出各种社会因素对她造成的种种不幸,这两种相反的情况构成了作品的悲剧特征,也构成了窦娥的冤屈。《窦娥冤》实际上也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善与恶的斗争。例如:【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宋建文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疆域虽不及汉、唐,而经济、文化和科技却不逊于汉唐,甚至比汉、唐更为繁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进的王朝却被一个综合实力远不如己的金国所灭,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其中,腐败而亡是其主要原因,同时还与北宋统治者、体制和党争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关键词]北宋;灭亡;腐败 [中图分类号]K24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9)02-0129-02 [收稿日期]2009-03-04 [作者简介]宋建文(1982-),男,山东潍坊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关于北宋灭亡的主要观点 (一)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第一派认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即/唱着老调子亡国0。如鲁迅在其杂文5老调子已经唱完6中曾写到:/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0[1]可见,鲁迅先生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不少人持此观点。 第二派观点则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致,将责任归罪与宋神宗、王安石,即所谓的/唱着新调子亡国0。如:南宋大臣赵鼎曾说:/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之政,以致大祸。0[2]该观点有欠妥之处,因为宋徽宗、蔡京时期的变法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可同日而语。 (二)腐败亡国。现在多数人持此观点,如:著名宋史学者张邦炜认为:/北宋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而亡国0。[3] 显然,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国家机器瘫痪,军队遇敌即溃。这时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金政权挟灭辽之威攻宋,结束了这个腐朽政权的统治。 学术界有关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有不少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北宋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其归罪于某个人或单纯强调某一点。下面将简单谈一下笔者对该问题的看法。 二、对北宋灭亡的看法 (一)腐败因素,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1100年宋徽宗即 位,揭开了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徽宗是个轻佻、放荡之人,他吃喝玩乐有余,而治国之术不足。徽宗时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用奸臣,祸国殃民。宋徽宗是个贪图享乐之人,写诗作画、游山玩水是他的强项。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许多投机分子通过迎合其需要而得到高官厚禄,蔡京的得势便是最好的例子。蔡京是个投机的政客,熙宁时期拥护变法,元 时期又拥护司马 光,绍圣时期再倡新法,可谓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后来受到反变法派攻击而被贬,居杭州期间结交宦官童贯,后因擅长书法得到赵佶的赏识,升任执政。蔡京执政后,打着恢复神宗变法的幌子,打击异己,遍插党羽,聚敛财富、挥霍无度,致使政局黑暗不堪。崇宁元年(1102),蔡京清查向太后当政时上书言事之人,将与自己政见不同的541人列为邪等,分别被贬逐、降官或免官。与自己政见相同的41人列为上等,都升官重用。后又将元 、 元符年间恢复旧法的文彦博、司马光等120人列为元奸党,由宋徽宗御笔书写/奸党0名单,刻石于端礼门外。徽宗、蔡京君臣二人借绍述变法为名,打击异己,聚敛财富,并制造政治迫害,使忠贤正直之士之路堵塞,钻营奸猾之徒之径大开。徽宗时期除了蔡京之外,还有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以及王黼、朱面力,时人称其六人为/六贼0。这六人组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统治集团将北宋推向了亡国之路,可他们却因受徽宗重用一直盘踞在统治集团上层。 2.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政治上徽宗重用奸臣,在生活上则贪图享乐、大兴土木。为了供应宫廷园林的需要,1105年,赵佶让朱面力在苏州设应奉局,专门从东南各地民间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装运到京城,每十船为一纲,称为/花石纲0。朱面力由于得到蔡京、童贯支持,狐假虎威,为霸一方。两浙地区的地方长官多奔走其门下,因此,苏州的应奉局被称为/小朝廷0。他们借搜寻花 129

隋唐宋题库

中国古代史试题:隋唐宋部分 一、名词解释: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省六部制,隋唐科举制,《唐律疏议》,甘露之变,输籍定样,魏徵,禅宗,《大唐西域记》,羁縻州,《通典》,折冲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事堂,《唐律疏议》,《姓氏录》,斜封官,节度使,安西四镇,昭武九姓,《通典》,传奇,《大衍历》,周世宗,陈桥兵变,主户客户,青苗法,猛安谋克,头下军州,澶渊之盟,二程,打草谷,更戍法,三冗,庆历新政,元佑更化,哲宗绍述,《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洗冤集录》,鹅湖之会 二、简答题: 1、简述隋统一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简述隋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3、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4、简评武则天。 5、简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6、简述关陇贵族集团。 7、简述唐代官员的入仕途径。 8、简述隋唐五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9、简述周世宗改革。 10、简述宋代商业的发展。 11、简述辽宋关系。 12、简评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 13、唐代府兵制情况怎样,为什么被募兵制代替 三、论述题: 1、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历史意义。 2、试论隋炀帝的功过。 3、试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危害。 4、试论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及其危害。 5、试论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及其影响。 6、试论两税法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7、依据史实,论述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及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8、试论唐宋变革。 9、试论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 10、试析北宋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1、试论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12、试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试述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理学的主要流派。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的史料,A、请指出史料说的是哪一位君主在位时的情况B、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然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唯妇言是用,废黜诸子。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尝令左右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其人所经之处,或受牧宰小物馈遗鹦鹉、麖皮、马鞭之属,上闻而大怒。又诣武库,见署中芜秽不治,于是执武库令及诸受遗者,出开远门外,亲自临决,死者数十人。又往往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议者以此少之。(《隋书》卷2) 4、阅读下面的史料,请指出材料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你认为出现该问题 的原因何在 ?唐贞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阎被发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狈而奔。刺史崔邈为嵩作考词云:“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肃妻既礼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见任。 ?出《朝野佥载》 7、阅读下面的史料,请指出其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国史补》卷下)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全唐诗》卷418元稹《估客乐》) 9. 阅读下面三段史料,然后回答:1、材料一中的“筒”、“菜”,材料二中的“羔儿”,材料 三中的“假”各指何人2、简单说下北宋与南宋灭亡原因的相似之处 材料一: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 材料二: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 材料三:满头青,都是假,这回来,不作耍。 ——[元]佚名《东南纪闻》卷一 12. 阅读下面两段史料,然后回答:1、回答南宋五大名窑的名称2、解释“南定”3、“雨过 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是指何窑出品 材料一: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以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 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金朝灭亡之原因分析

金朝灭亡之原因分析 女真族,是自古以来就生活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的少数民族,战国以前称之为肃慎、秦汉魏晋称之为挹娄、南北朝称之为勿吉、隋唐则称之为靺鞨,五代开始称女真族。 辽国时期的女真族并不是统一的民族,同江以南为熟女镇、同江以北为生女真,隶属于生女真的完颜氏是女真族最为强盛的部落。自完颜函普起,经历乌鲁、拓海、绥可等七代的励精图治,完颜部落日益强大,并渐渐统一了女真族民族。与之相比,貌似强大的辽王朝却昏庸无比的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统治下走向没落:政治腐败、朝政混乱、文恬武嬉、军力衰落。在洞悉了辽王朝外强中干的本质后,金世祖骇里钵第二子完颜阿骨打于1114年正式举兵抗辽,在其后的12年里,强大的女真骑兵摧枯拉朽般将老主人辽王朝连根拔起,丢入历史的长河中。随后,女真人并未停歇脚步,继续南下攻打昔日灭辽的盟友——北宋,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北宋王朝的首都——开封陷落在金朝的铁蹄下,金朝军队掳掠北宋徽宗、钦宗二弟以及后妃、宗室大臣3000多人和大量的金银财宝北归,给宋朝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靖康之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立国120年后,迅速被强大的蒙古军队灭亡,其原因十分值得我们去深思。 首先、金朝末期人才的匮乏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金朝建立初年军事人才极为丰富,其上包括金朝前两任皇帝完颜阿骨打和完颜吴乞买(这个人还会单人屠熊、十分了得),其下包括完颜银术可、完颜宗翰、完颜宗弼、完颜娄室、完颜宗干、完颜宗望(斡离不)、完颜昌(挞懒)、完颜阇母、完颜杲(斜也) 、完颜希伊等一大批征战先锋,然而就是这些丰富的军事人才在金朝建立的二十年内迅速消逝、除了自然损失之外,最大的损失原因就是内斗,纵观金朝第三任皇帝金熙宗一朝、女真族的保守派和改革派就为金朝的未来发展方向内斗不断,而事实上,金朝的军队在金熙宗前期鲜有作为。但就在金朝的改革派(以完颜宗弼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岳飞全传中的第一大反派为首)取得胜利之后,完颜宗弼便亟不可待的向南宋王朝发动进攻,以期夺回被保守派送给南宋的黄河以南的土地,但金朝军队的战斗力自完颜吴乞买执政后期便开始衰落,而在金朝女真族第一代将领死伤殆尽的情况下,第二代将领中更缺乏优秀的军事将才,由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21位成年女儿下落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21位成年女儿下落 据统计,“靖康之难”时宋徽宗有成年女儿二十一名,除保福帝姬、仁福帝姬和贤福帝姬三人死于刘家寺,富金帝姬被真珠大王强纳为妾,惠福帝姬被宝山大王强聘为妾外,剩下的十六人中,发配浣衣 院的九人,遣送到各大营寨的六人,云中御寨的一人。 宋徽宗的皇后皇妃五人,其中韦氏发送浣衣院。其余嫔位的三十 一名,其他封号的一百零八人,另有国夫人、郡夫人、夫人封号者 六十七人,皇孙女二十九名,均被像牲畜一样地分配。 宋钦宗一后一妃,朱皇后投水自尽,朱慎妃随至五国城。其他有 封号的姬妾十名,奴婢二十七名,皇子妃三十四名,以及赵氏宗室,徽宗之兄、弟的二十二个女儿,也被牲畜一样地分配。 这些宗室女子,除了沿途被糟蹋或饥寒病痛而死之外,其归宿大 略有四:一是被金人的王子贵胄纳为姬妾,相对来说,这是最佳出处,倘能生得一男半女,或能提高身价,再次过起养尊处优的生活;二是被安置浣衣院,供金人的王公贵族及高级军职人员淫乐;三是 分配给各军寨将领或下级军官;四是出卖给民间妓院。

由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逃脱了靖康之难,并且被拥戴为南宋皇帝,与金国对立,因此,金人对他恨入骨髓,对他的直系亲属惩罚 也最为严厉。赵构的母亲韦贵妃,被俘时已经四十八岁(一说三十 八岁),竟成了金国猛士重点发泄的对象。为了狠狠折磨她,金人 特地把她发送浣衣院,据传,曾创一天接客一百零五人之最高纪录。 赵构元配妻子邢秉懿,被俘时已经怀孕,金人强迫其骑马,结果“以堕马损胎”。被押解到汤阴县时,金军万夫长盖天大王完颜塞里(宗贤)逼淫之,邢秉懿自杀未遂。后被送至浣衣院,也是金人泄 愤的重点对象,十二年后死时才三十四岁。 赵构妾田春罗、姜醉媚,也在浣衣院被折磨致死。他的五个女儿 也被编入浣衣院,下落不明。 《呻吟语》引《燕人麈》之语,说那些被分赏给金兵将帅的妇女,如“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管二十五人的低级军官)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由于一些低级将领自身的原因, 如有的要结婚,有的结婚不久,有的没有自己的营盘住处等,都不 能长期占有分赏的北宋女子,就将她们低价卖掉。“甫出乐户,即登 鬼录”,结果将更为悲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 新人教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01组合列举 知识点1女真族的崛起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________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___,他就是金太祖。 知识点2金灭辽及北宋 3.________年,________被金灭亡,金随后发动对宋的战争;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____灭亡。 知识点3南宋的偏安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__,后来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 5.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_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6.南宋向________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________局面形成。 7.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02辨析改错 8.女真族崛起之时,北宋危机重重。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保机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改正: 【】(2)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淮水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改正: 【】(3)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 改正: 【】(4)宋金和议中,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改正: 03单项选择 知识点1女真族的崛起 9.辽宋时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最终完成统一女真各部大业的杰出首领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匡胤 10.金太祖建立政权后,致力于壮大女真势力,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六国的灭亡,北宋的教训

六国的灭亡,北宋的教训 摘要】本文解读了《六国论》的思想内容,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让读者明 了作者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借古讽今,为北宋敲响警钟。 【关键词】六国灭亡原因北宋教训 《六国论》的作者是苏洵。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虽然和其他七位古文 家相提并论,但他从来不以文学家自居。他不喜欢舞文弄墨、寻章摘句,认为那 纯粹是在词章上耗费精力。他不愿意人家把他与辞赋家司马相如摆在一个台面上,而每每自比是汉代的政治家贾谊。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动态;喜欢研究形势,擅长撰写政论性文章。公元1058年,在名重一时的欧阳修的推荐下,苏洵 把自己写的20多篇论著献给宋仁宗,论述他对北宋当时内政和外交问题的见解、主张。《六国论》就是其中一篇。 《六国论》的写作背景:北宋第一个黄帝赵匡胤是通过军事政变取得政权的,所以他怕别人也通过军事政变这种方式夺取政权,于是,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军权 的措施,以防止武将军权过重,地方武装过强。而限制军权的结果是:军队的战 斗作用大大减弱了,抵御外侮的国防力量减弱了。当东北面的辽和西北面的西夏 形成掎角之势入侵北宋时,北宋采取步步妥协退让,往往屈辱求和的政策,以求 得苟安。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就是有力的明证:每年给辽进贡白银10万两, 丝绢20万匹。北宋这么委曲求全,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怨声载道,还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助长了辽和西夏的嚣张气焰,也刺激了辽和西夏 的胃口,增强了辽和西夏的力量。这样内忧外患,形势令人堪忧。苏洵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于是写了《六国论》,借古讽今,希望北宋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那么,六国是怎么灭亡的呢?苏洵在《六国论》里分析得明明白白。 战国时代是战乱的时代,是群雄争霸的时代。战国七雄包括:秦、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是指除秦之外的其它六个国家。秦国就像现在称王称霸 的美国,看谁不顺眼,看谁不听话,就找个借口攻打谁。六国被秦国各个击破, 逐一吞并。《六国论》的中心内容是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为北宋提供一面历史 的镜子。 文章开宗明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直截了当揭示 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赂秦”。“赂秦”就是贿赂秦国,用割让土地的办法贿赂秦国, 求得一时安宁。苏洵分析“贿赂”的结果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增大了秦国的胃口,助长了秦国扩张侵略的野心,促使自己走向灭亡。那么,六 国之中也有坚守国土,不贿赂秦国的,怎么能一概而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呢?苏洵补充道:“不赂者以赂者丧,盖世强援,不能独完”,归根结底还是“弊在赂秦”。 据苏洵分析,秦国受贿所得土地是打仗所得土地的百倍,而诸侯行贿所失土 地是打仗丢失土地的百倍,所以六国破灭的原因,不在“战”而在“赂”。是从另一 个角度补充和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观点。 接着,作者分别从“赂秦”的国家和“不赂秦”的国家两个角度具体论述六国破 灭的原因。 一、赂秦者灭亡原因 苏洵分析研究:前辈艰难创业,子孙轻易败业,“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今日 割五城,明日割十成,然后得一夕安寝”,割地的目的是苟且偷安,但只能“安”得 一时,不能“安”得一世,割地求安只能无限膨胀具有虎狼之心的秦国的胃口,“奉

【历史】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三摸底考试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该时间也可以也可以表述为() A. 公元前20世纪前期 B. 公元前20世纪后期 C. 公元前21世纪前期 D. 公元前21世纪后期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前70年代属于前期。故答案为C项。ABD项,综上分析可知,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2.拥有姓氏是贵族及其后裔的特权,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都是指贵族成员到春秋战国时期,姓、氏的区别逐渐泯灭,大量的氏转化为百代不变的姓,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姓”称谓的变迁表明 A. 官僚制度逐渐产生 B. 贵族政治开始弱化 C. 世袭制度趋于解体 D. 禅让制度已经消亡 【答案】B 【解析】 春秋以前到战国时,百姓称呼由贵族变为民众,说明贵族政治开始弱化,故B符合题意;官僚制度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传承名号、爵位以及财产,故C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和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中国古代有诗文证史的传统。下列优美诗文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①② D. ②①③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