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药理学电子课件(最新版)

兽医药理学电子课件(最新版)

兽医药理学电子课件(最新版)
兽医药理学电子课件(最新版)

兽医药理学(最新版)

一、药物的概念

1.药物(Drug):

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The word drug is derived from the old French “drogue”, which meant herb (草药)。

从理论上讲,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器官功能及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此外,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毒物(Poison):是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药物超过一定计量也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药物与毒物间仅存在剂量的差别,没有绝对的界限,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也可成为毒物。

在我国,鱼药、蜂药、蚕药均列入兽药的管理。

2.分类

1)天然药物如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

动物如鸡内金(健脾消食、消积化石)、蜈蚣(熄风镇痉)、牛黄(清热解毒,开窍豁痰,熄风定惊)、蝎子(熄风镇痉)、鹿

矿物:石膏(清肺热、泻胃火,除烦止渴:用于高热、口渴、烦躁,肺热咳喘及胃火引起的头痛、牙痛)、芒硝、NaCl、

2)合成药物

此类药物结构复杂,除少数品种如乙醇、乙醛等采用化学名称做药品外,多数不能从其药物知其化学组成。

3)生物技术药物

即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产生的药物,如酶制剂、生长激素、疫苗等

上述药物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Dosage form,简称剂型),如粉、片、注射剂

剂型是一个集合名词,其中任何一个具体品种,则称为制剂(Preparation)。

剂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药物的有效性首先是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但仅有药理作用而无合理的剂型,势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先进而合理的剂型利于药物的贮存、余数和使用,而且能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发挥最大疗效。

A desire to medicine is, perhaps, the great feature which distinguishes people from other animal(William osler,1841~ 1919)

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其内容主要是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作用和应用范围,此外,还有药物的来源或性状、化学结构、制剂、用法和用量等。

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本门课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习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和掌握各类药物的基本作用规律,分析每类药物的共性和特点;对重点药物药全面掌握其作用、作用原理及应用,并与其他药物进行比较、鉴别;掌握常用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三、药理学的发展史

药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应从德国R. Buchheim (1820-1879)算起,他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传统药理学包括:

1)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2)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

3)化学治疗学(Chemical therapy) 研究药物如何应用于防病、治病

4)毒理学(Toxicology)

研究药物或其它有毒物质对机体的中毒机理,预防和解毒措施,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生理科学范畴。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

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向是分工愈来愈专业化,但同时又强调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和促进。

近年来,出现了生化药理学(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化学药理学(Chemical pharmacology)、分子药理学(Molecular pharmacology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免疫药理学(Immunopharmacology)、心血管药理学(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等。

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on)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忠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它是将动力学(kinetics)原理应用于药物(pharmacon)的意思,即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要补充说明的是,“药物代谢动力学”所述的“代谢”二字是广义性的,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与排泄,并非狭义地指药物在体内代谢(生物转化)的动力学。

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二词往往互相通用,但严格来说,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一般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始初作用,后者主要指药物所引起的机体功能的改变。

第一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并掌握相应的概念。

1.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2.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了解构效关系。

3.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细胞大分子间的初始反应。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如下:

功能性药物功能提高→兴奋stimulation,(exicitation):机体活动增强功能降低→抑制depression, (inhibition):机体活动减弱

化疗药物:辅助作用

课本上列举有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血压升高以及咖啡因兴奋大脑皮层、心脏功能加强,但对血管表现为扩张、松弛作用等的例子,同学课后可自己阅读理解。

(二)作用的方式

1.作用范围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吸收进入血液前在用药局部的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on action) 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

作用General action, 或systemic action

由于机体各部位受神经体液联系的,因而药物的局部作用往往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传递产生全身性影响。2.作用顺序

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 即药物接触器官的原发性作用,又称原发作用, primary action。由于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和相互联系,在药物的直接作用下对某一器官的影响,必然产生对其他有关器官的相应反应,而呈现药物的间接作用。

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 通过直接作用的结果,产生的继发性作用,又称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

(三) 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

药物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选择性高,针对性强,效果好,相反亦然。

但药物选择性低,应用范围广,如消毒药。

多数情况下,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与药物作用特异性(Specificity)之间密切相关,如PG G+,但某些特异性与选择性并不统一,如阿托品阻断M胆碱受体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但由于M受体分布广泛,所以该药对腺体、内脏、血管、心脏、神经系统等有多种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这就是构效关系。

产生的原因:

1、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可选择性分布于靶组织,如碘在甲状腺的分布

2、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代谢速率不同,酶分布、活性

3、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同组织中的多少和类型差异。

(四)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

1)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中医→治本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中医→治标治标治本→标本兼治

2.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

其他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称为。

1)副作用(Side effect) 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由于治疗目的不同,副作用又可以成为治疗作用。

如阿托品作麻醉前给药,主要目的是一直腺体分泌和减轻对心脏的抑制,其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便成副作用;另一方面,利用阿托品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时,又可出现腺体分泌减少引起的口腔干燥的副作用。

又如麻黄碱在解除支气管哮喘时,也兴奋CNS,引起失眠。

副作用特点是:一般可以预见,但很难避免。

2)毒性反应(Toxic effect)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称为。

A: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用药后立即发生的。多由用药剂量过大引起,表现为心血管、呼吸功能损害。B: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见于长期用药后蓄积产生的,表现为肝、肾、骨髓损害。

C:少数药物还可产生特殊毒性(三致作用),即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等。

D:部分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也能产生毒性,如氯霉素→造血抑制氨基糖苷→肾毒性,耳毒性

3)变态反应(Allergy) 又称过敏反应,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药物→机体→异物→半抗原,与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进而引起体液性或细胞性免疫反应。

致敏原:药物本身、药物的代谢产物、制剂中的杂质或辅料

耐受性:应用超过中毒剂量的药物也不出现毒性反应

个体差异: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感受性往往存在差异,称为。

(4)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成年草食动物→胃肠内菌群→长期使用四环素→菌群平衡遭破坏→导致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繁殖→引起中毒性肠炎或全身性感染,此种继发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仍有困倦的现象;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乃至半年内都难以恢复(药源性疾病)当然,部分药物也可对机体产生有利的后遗效应,如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itc effect, PAE)、抗生素后白细胞促进效应(Postantibiotic leucocyte enhancement effect,PALE)可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6)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rebound, 反跳) 突然停药原有的疾病加剧(人)。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称为(Structure-response relationship)

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光学异构体的存在,而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多数左旋体有药理活性,而右旋体无作用。目前,绝大多数药物为混旋体(消旋体)。

20世纪30年代磺胺药发现后,开始定性认识药物的构效关系;

60年代出现定量的构效关系(QSAR)研究,即运用数学方法计算一系列类似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找出最佳化合物应具备的化学结构,从而设计新药的分子结构。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分子空间构象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运用分子形状分析、距离几何、比较

分子力场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分子三维结构与受体作用的相互关系,进而应用受体的结构信息,知道药物设计趋向合理。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新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药物的作用,知道临床合理用药,而且在定向设计药物的结构,研制开发新药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dose-respon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例。

剂量反应曲线(dose-response curve)药理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做图得量效曲线。(见图)

①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Cmin) 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又称阈剂量(threshold dose)。

②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 dose): ED50

③极量(Maximal dose):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

④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 ):出现中毒的最低剂量

⑤致死量(lethal dose):引起死亡的量

⑥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半数动物死亡的量

1.量效曲线

2.量反应和质反应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药理效应以数或量表示如心率、血压、体温。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all-or-non-response)药理效应用有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3 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药物LD50和ED50的比值,比值越大越安全,与其LD50的大小成正比,与ED50成反比。

但该指数不够准确,有人提出以LD5和ED95的比值作为安全范围来评价药物安全性比治疗指数更好。(见图)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mechanisms of action)或称药物作用原理(principle of action)是研究药物作用的道理,即药理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1.受体(receptor)概念

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与之结合的生物大分子,称作。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叫配体(ligand)

配体内源性:神经递质、激素、活性肽、抗原、抗体、代谢物外源性:药物、毒物

受体大分子大多存在于膜结构上,并镶嵌在双层脂质膜结构中,少数受体存在于细胞内。受体具有与配体结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进而推测受体内存在配体结合部位和效应部位。

受体的性质:a 饱和性(saturability) 受体数量一定

b 特异性(specificity) 配体在结构上与受体是互补的

c 可逆性(reversibility) 二者结合后,应以非代谢方式解离,解离得到的配体不是其代谢产物,而应是配体

原形本身,与酶-底物相互作用方式有本质区别。

d 灵敏性(sensitivity) 课本无此项。

〔R〕+ 〔L〕≒〔RL〕→ 效应

〔E〕+ 〔S〕≒〔ES〕≒〔ES〕’ → E + 代谢物质

e 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课本无此项。

2、受体类型

(1)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ing receptor)

α,β, D ,5-HT, M, 阿片, 嘌呤, PG 等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

(2)含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 channel receptors ,receptors containing ion channel)

N, GABA 受体等属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receptor)

胰岛素(insulin)、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等受体属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4)细胞内受体(cellular receptor)

甾体激素、vitamin A, D、甲状腺激素等受体属细胞内受体。

受体的命名最初采用与之结合的递质或激素来命名,如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后来又使用不同的药物研究不同组织或部位的受体,根据其亲和力效应的不同而命名该受体。

3、受体的功能及作用方式

功能:受体在介导药物效应中主要起传递信息作用。方式主要有脱敏和增敏两类:

1)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受体长期反复与激动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减少或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如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产生的耐受性。

2)向上调节(up-regulation): 受体增敏(receptor hypersitization)受体长期反复与拮抗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增

加或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如长期应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的反跳现象(rebound)。

4、受体学说

(1)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by Clark,1926)

该理论认为:药物作用强度与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物浓度与效应服从质量作用定律;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取决于受体周围的药物浓度、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受体总数;被占领的受体数目增多时, 药物效应增强, 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 药物效应达Emax.

(2)速率学说(rate theory) 药物的生物效应应取决于药物,受体结合与解离速率。

(3)二态模型学说(two-model theory)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1. 对酶的作用

2. 影响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3. 影响核酸代谢affecting nucleotide acid metabolism

4. 影响神经递质或体内自体活性物质

5.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过程

6. 影响免疫机能生理物质转运

7.理化条件的改变

第二节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动学

【目的要求】

1.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有关消除概念及细胞膜两侧pH对药物吸收和分布的影响。

2.熟悉药物消除动力学、时量曲线及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

3.掌握药代动力学基本参数的药理学意义。了解房室模型及意义。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中的跨膜转运有多种形式,但多数药物是以简单扩散的物理机制转运,扩散速度除取决于膜的性质、面积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外,还与药物的性质有关。分子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药物的解离度也因其pKa(酸性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及所在溶液的pH不同而不同。非解离型(分子态)药物可以自由通过生物膜,离子型(解离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

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态多,易通过生物膜;弱碱性药物则相反。由于膜两侧pH不同,当分布达平衡时膜两侧的药量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一)生物膜的结构

即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统称,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构成:液态镶嵌模型见图P14上端

表在性蛋白(外在性蛋白):吞噬、胞饮作用

内在性蛋白:贯穿生物膜→组成生物膜受体、酶、载体和离子通道等

生物膜可迅速局部移动,是一种可塑性的液态结构,可改变相邻蛋白的相对几何形状,形成通道内的屏障。

(二)药物转运方式及分子机制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高→低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又名被动扩散

特点: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没有饱和现象。其扩散速率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和药物脂溶性。

原因:只有非解离型并且具有脂溶性的药物才易通过生物膜。大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转运。

(2) 滤过(filtration)

利用膜两侧存在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而水能携带直径小于膜孔的溶质向膜低压处流动。例如:肾小球膜的滤过蛋白大分子物质。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特点:载体介导的逆浓度或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是直接耗能的转运过程。

竞争性抑制是其转运特征饱和性→竞争性

为某些非脂溶性的大分子或大离子的转运。

3.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与2相同:同样是由载体介导、饱和、竞争

与2不同: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如B12的吸收

4.胞饮/吞噬作用(pinocytosis/phagocytosis)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主动变型,摄入,排出

适应药物:大分子量(> 900)的药物进入细胞或穿过组织屏障。如脂溶性维生素

5.离子对转运(ion pair transport)

部分高度解离的化合物可与体内某些内源性化合物结合→中性离子化合物→亲脂性又具有水溶性→被动扩散而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进入机体→药物→机体→变化过程分为: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该过程在药动学上称为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把生物转化和排泄称为消除(elimination)。

(一)吸收(absorption) 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内服给药

吸收前从剂型中释放出来是其限速步骤。

影响因素:①排空率②pH ③胃肠内容物的充盈度④药物相互作用⑤首过效应

首过效应:内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可被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首过效应(first pass elimination),又称首过消除。除静注和静脉滴注外,其它过程均存在吸收过程。

不同途径给药吸收快慢顺序:

腹腔注射>吸入> 舌下(硝酸甘油片治疗心绞痛)> 直肠>肌注>皮下> 口服> 皮肤

不同药物的首过效应强度不同。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与实际给药量的相对量和速度,称生物利用度。

内服优点:方便经济、相对安全、无感染发生

缺点:药物易受胃肠内容物影响而延缓或减少吸收,有的可能发生首过效应,使生物利用度下降,有的根本不吸收,重症不适合。

2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而完全,生效迅速

缺点:部分药物有刺激性、有一定危险性、工作量大

3.呼吸道给药缺点对呼吸道黏膜有一定刺激性

4.皮肤给药浇淋剂(pour-on)

优点:用药方便缺点:生物利用度低,相应制剂少

(二)分布(distribution) 是指药物从全身血循环系统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取决于四个因素:

①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包括分子大小、脂溶性、pKa等);

②血液和组织间的浓度梯度

③组织的血流量

④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

分布相关因素:

1.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进入体内后,不论是在血中还是在器官中,都有两种形式:即游离型(free)和结合型(binding)

结合药不能通过生物膜,只有游离药物才能向组织分布发挥药理活性;结合型药物不能被转运并失去药理活性,但它是药物储存的形式。其次,在血浆中还可与球蛋白和酸性糖蛋白结合。

2. 组织屏障是体内器官的一种选择性转运功能。如血脑屏障(blood-brain)、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还有血眼屏障。

血眼屏障是血与视网膜、血与房水、血与玻璃体屏障的总称,它的存在可使药物在眼内的浓度受到影响。(三)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转化的目的: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又称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多种药物代谢酶(尤其肝药酶)作用下,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主要分分成两相:

Ⅰ:包括氧化(oxidation)、还原(reduction)、水解(hydrolysis)

目的(作用):在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或暴露出极性基团。

Ⅱ:结合(conjugation)。鸡药物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化合物如葡糖醛酸、醋酸、碳酸等的结合。

目的(作用):生成易溶于水且极性高的代谢物排出体外,此步称为解毒作用(detoxication)。

三个概念:灭活、前药、生物解毒作用。P18中段

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肝脏,排泄主要在肾脏。

灭活(inactivation):Ⅰ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大多数药理活性降低或消失,称为。

部分药物经Ⅰ相反应后生成活性产物,其无活性的母体药称为前药(prodrug),或作用加强,称之为代谢活化(activation)。

还有少数Ⅰ相反应后,可生成高度反应性的中间体,使毒性增强,甚至产生“三致”和细胞坏死等作用,称为生物毒性作用(biotoxication)。

酶的诱导(enzyme induction):兴奋肝微粒体酶,促其合成或活性增强。课本

酶的抑制(enzyme inhibition):抑制肝微粒体酶,使合成减少或活性降低。

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简称肝药酶。肝药酶具有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诱导和抑制的特点。

某些药物能增加肝药酶的活性,增加药物的生物转化,称肝药酶诱导剂,反之则称肝药酶的抑制剂。(四)排泄(excretion)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其次胆道、肠道、唾液腺、乳腺、汗腺、肺等。

兽医药理学

第一章药物与兽医药理学 本章重点: 1.药物的定义及与毒物的区别。 2.药物的分类。 3.兽医药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一、药物、毒物和兽药的定义 药物:指用于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毒物:对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药物超过一定的剂量也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药物和毒物的区别仅在于剂量的差别。药物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都有可能成为毒物。 思考题 1.兽医药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定义: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内容:药效学、药动学 任务: (1)阐明药物的作用、作用机理、适应症和禁忌症。 (2)开发新药和新制剂。 2.药物的分类。 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或微生物发酵产物 合成药物: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 生物技术药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制品

第二章药效学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药效学的概念和内容。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3.不良反应的概念和种类。 4.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概念: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意义:阐明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助于新药设计。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 1. 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2. 药理效应: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 兴奋:功能增强。如咖啡因等。 抑制:功能降低。如巴比妥类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 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不良反应 药物防治疾病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有损害的作用。 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或浓度的增高药理效应也增强,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阈浓度):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动物质反应或50%量反应的剂量或浓度。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4.常用量/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5.最小中毒量: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 6.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7.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试验动物死亡(质反应)的剂量。

四川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专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88612--四川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专科)期末备考题库8861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有关吸收描述错误的为() A.抑制胃排空的药物能加速药物吸收 B.一般药物通过皮下注射比内服吸收更快 C.饲料会影响药物吸收 D.饲料不会影响药物吸收 正确答案:D (2)N2受体兴奋兴奋可引起() A.瞳孔扩大 B.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C.骨骼肌收缩 D.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正确答案:C (3)长期给动物使用广谱抗菌药,容易导致()缺乏而出血。 A.维生素K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E D.维生素A 正确答案:A (4)药物与毒物的区别在于()

A.剂量不等 B.分子结构不同 C.来源不同 D.作用对象不同 正确答案:A (5)扑热息痛是通过减少()的合成起到解热作用的? A.前列腺素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甲状腺素 正确答案:B (6)咖啡因属于() A.脊髓兴奋药 B.平喘药 C.中枢抑制药 D.大脑兴奋药 正确答案:D (7)药物与毒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 A.剂量 B.给药途径 C.剂型 D.理化性质

正确答案:A (8)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 A.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B.预防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正确答案:A (9)副作用是指() A.常量剂量时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B.常量剂量时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C.剂量过大时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D.剂量不大,但疗程过长造成对机体的蓄积毒性 正确答案:A (10)变态反应与以下哪种因素有关() A.药物剂量 B.用药次数 C.用药时间 D.免疫反应 正确答案:D (11)犬由于使用庆大霉素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使用的抢救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动物普通病教学大纲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普通病》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部分 一、课程代码:110331121 二、课程类别:专业课 三、课程性质: 《动物普通病》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四、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畜牧业及其疾病防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动物普通病诊治的理论、观点,系统掌握动物普通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技术,具备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进行诊治的实际技能,从而胜任畜牧兽医工作。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学生应掌握临床常用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动物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常见手术的施行方法和动物常见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临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外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通过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考核和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中技能考核占20% ,课堂提问、出勤、作业和平时测验占20% 。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以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养殖学、营养饲料等先行课程为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中兽医等课程的衔接与协调。 九、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李国江.动物普通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 1、郭定宗.兽医内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倪有煌,李毓义.家畜内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威廉.雷布汉.奶牛疾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主体部分 理论教学: 第一章治疗技术 一、学习目的 了解动物的输液及特殊疗法。掌握几种常用的治疗技术,如投药法、注射法、穿刺法、冲洗法、物理疗法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投药法 (一)灌角及药瓶投药法:包括应用范围、用具、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片剂、丸剂、舔剂投药法:包括应用、用具和方法。 (三)胃管投药法:包括应用用具、方法、胃管插入食道的判断、注意事项及药物误投入肺的表现与抢救措施。 (四)饲料饮水及气雾给药法:包括拌料给药、饮水及气雾给药。 第二节注射法 (一)皮下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肌肉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静脉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腹腔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瓣胃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皱胃注射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乳房注入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穿刺法 (一)瘤胃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马骡盲肠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腹腔穿刺法:包括应用、用具、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案东北农业大学教务处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案 总学时数:90学时 (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2006-2007年第二学期 授课班级:动医本科051-055班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刘芳萍

兽医药理学教案 课程: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 理论教学时数:60学时 适用专业:兽医、药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006-2007度第二学期 授课对象:兽医2005级本科 一、基本教材 兽医药理学21世纪课程教材陈杖榴主编动物医学专业用二、主要参考书 兽医临床药理学冯淇辉等主编 兽医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英文版(第五版) 药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杨宝峰主编兽药手册朱模忠主编 药物代谢动力学冯淇辉等主编 三、主要参考杂志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 畜牧与兽医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养禽与禽病防治 中国奶牛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医科技 中兽医医药杂志 绪论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药物、毒物、药品、制剂、剂型的概念。 2、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兽医药理学绪论1学时 一、药物的概念 (一)药物、药品、毒物的定义 (二)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三)药物的分类 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 (三)兽医药理学的任务 三、兽医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药物的概念,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2、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Ⅳ、采用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本章复习题 1、药物、毒物、药品的定义。 2、药物与药品、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3、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总论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教学方案 Ⅰ、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方式及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主要的不良反应。 2、掌握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剂量的概念、量效曲线。 3、掌握药物作用机制。 Ⅱ、讲授的内容纲要 第一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2学时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 三、药物作用机理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四、总结 Ⅲ、重点与难点 1、药物作用和效应的概念与区别,药物作用的方式及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2、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四、受体的特点及功能、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Ⅳ、采用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Ⅴ、本节复习题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2、药物作用的方式有那些。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第 1题:A1型题(本题1分) 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瞳孔缩小,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 B.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C.瞳孔扩大,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D.瞳孔扩大,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E.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毛果芸香碱直接选择兴奋M胆碱受体,产生与节后胆碱能神经兴奋时相似的效应。对眼部作用明显,无论是局部点眼还是注射,都能使瞳孔缩小,这是兴奋虹膜括约肌上的M胆碱受体,使虹膜括约肌收缩。还具有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的作用。 第 2题:A1型题(本题1分) 可用于蜜蜂螨虫防治的药物是()。 A.辛硫磷 B.溴氰菊酯 C.双甲脒 D.敌敌畏 E.环丙氨嗪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双甲脒为广谱杀虫药,主要为接触毒,兼有胃毒和内吸作用,主要用于杀螨,如疥螨、痒螨、蜂螨等。而辛硫磷为低毒有机磷杀虫剂,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溴氰菊酯主要用于防治牛、羊体外寄生虫病;敌敌畏为有机磷杀虫剂,用于防治棉蚜等农业害虫;环丙氨嗪主要用于控制动物厩舍内蝇蛆的繁殖生长,杀灭粪池内蝇蛆,以保护环境卫生。 第 3题:A1型题(本题1分) 选择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为()。 A.咖啡因 B.士的宁 C.尼可刹米 D.吗啡 E.戊四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咖啡因为大脑兴奋药,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大脑机能,可引起动物觉醒,精神兴奋与运动亢进。而士的宁为脊髓兴奋药,尼可刹米、戊四氮为延髓兴奋药吗

物觉醒,精神兴奋与运动亢进。而士的宁为脊髓兴奋药,尼可刹米、戊四氮为延髓兴奋药,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 第 4题:A1型题(本题1分) 治疗左心衰竭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可首选()。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乙酰唑胺 E.甘露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呋塞米可用于治疗左心衰竭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是因为呋塞米能扩张肺部容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第 5题:A1型题(本题1分) 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 A.充血性心力哀竭 B.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C.心室纤维颤动 D.心包炎 E.二尖瓣重度狭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强心苷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临诊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有洋地黄毒苷、毒毛花苷K和地高辛等。 第 6题:A1型题(本题1分) 糖皮质激素诱发和加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用量不足,无法控制症状而造成 B.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 C.促使许多病原微生物繁殖所致 D.患畜对激素不敏感而未反映出相应的疗效 E.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糖皮质激素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容易诱发和加重感染,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

龙岩学院10 动医动科 兽医药理学 A卷及答案

2011 —2012 学年第2 学期 生命科学学院院(系)2010 级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班 《兽医药理学》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30分) 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2、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状。 3、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由胆汁排出,进入肠道后经水解,或解离出药物在肠道内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为肝肠循环。肝肠循环的药物往往具有持效时间长的特点。 4、广谱抗菌药:是指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 支原体及某些原虫如阿米巴原虫、球虫等的多数病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药。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交叉耐药性 6、在某一微生物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它抗菌药也产生耐药性,称为交叉耐药性。 6、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7、胎盘屏障:是指胎盘绒毛血流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其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没有明显差 9、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伴随治疗作用的同时,出现与治疗的目的无关或有害的作用。 10、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致死量。 二、填空题(0.5分,共15分) 1、按药物的治疗效果可分为和。 (对症治疗;对因治病;) 2、从药物进入机体至排出体外,包括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3、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______。药物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_______。 (肝脏;肾脏;) 4、复合麻醉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麻醉前给药;基础麻醉;混合麻醉;配合麻醉;) 5、脑水肿时可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降低脑内压。 (甘露醇;山梨醇(或50%葡萄糖);) 6、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体内代谢的作用,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具有明 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用。 (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 7、纠正酸中毒的有效药物是________。 (碳酸氢钠(小苏打);) 8、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______________类和______________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杆菌肽、磷霉素);) 9、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等。 (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任选四个) 1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损害______脑神经、________毒性及对 __________的阻断作用。 (第八对;肾脏;神经肌肉;) 11、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和。 (甲氧苄啶(TMP);二甲氧苄啶(DVD);)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 完整版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 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8、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9、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20、副作用: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1、毒性作用:是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22、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药物和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后作为抗原而引起的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免疫反应,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23、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24、药物的量效关系: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25、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致死量。 26、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物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治疗指数: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28、安全范围ED95~LD5之间的距离或95%有效量~5%致死量 29、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30、受体的功能:与配体结合、传递信息。 31、受体的特性:饱和性、可逆性、特异性、灵敏性、多样性。 32、受体的调节:增敏调节和脱敏调节 33、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效与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药理效应;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定量作用定律;药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药物的被动转运:也叫下山运动。是药物通过细胞膜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包括不具有饱和性、顺浓度差、不需要载体、不耗能。 3、耐受性:指动物长期接触某种药物后,由于自身酶、受体等物质的变化,导致药物的疗效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之为耐受性。 4、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指脑部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由于血脑屏障的结构比较致密,故其通透性较差,一般大分子、脂溶度低、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分子不能通过。 5、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对药物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菌群间相对平衡受到破坏, 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或真菌等大量繁殖,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6、全身麻醉药:指一类能可逆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及反射小时、骨骼肌松弛等,但仍保持延脑生命中枢的功能。 7、受体:指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8、药物作用的二重性: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表现出各种不良反应。 9、表面麻醉:指将药物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纤维麻醉的方法。用于眼、鼻、咽喉、气管、食道、生殖器粘膜浅手术的麻醉。 10、受体激动剂:既与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又具有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能提高受体活性的一类药物称作受体激动剂。 11、后遗效应:在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后遗效应并非都是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有的后遗效应对机体也有益,如抗生素后效应。 1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13、耐药性:细菌长期接触抗菌药后,通过改变自身结构、产生灭活酶等方式,使自身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或完全不敏感,药物药效降低或完全无效的现象称之为耐药性。 1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适当剂量下,药物只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主要的或最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和器官影响很小或几乎无作用。药物的选择性是药物分类及选择用药的基础和依据。 15、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可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B )。 A.普鲁卡因 B.丁卡因 C.氯胺酮 D.琥珀胆碱 2、关于药物的量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 A 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B 药物的效应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 C 药物剂量过低时可能不产生任何药理效应 D 极量对应着药物的最大效应 3、糖皮质激素诱发与加重细菌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激素剂量不足 B. 激素抗菌力下降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39 课程名称:兽医药理学 英文名称:Veternary pharma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0 适用对象: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方向)、动物科学(动物防疫检疫) 考核方式:考试,本课程学生的考核成绩包括期末成绩、期中成绩、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总成绩6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20%;实验成绩占15%,平时成绩(课堂讨论等情况)占5%。 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生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的知识为基础,又为本专业科、外科、产科、传染病等临床课的教学及实践服务,因此,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未来兽医师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为未来的兽医工作者进行临床前的药理实验研究、开发新药及新制剂创造条件。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investigate the rule of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the animal and medicine,it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biochemistry, anatomy,pathology,microbiology etc,also serve for clinical courses such as internal medicine,chirurgery surgery,midwifery, epidemiology etc,so it is a course of bridge,the task of Veterinary pharmascdogy is to educating veterinarians can correctly use medicines,improve the medicine effect ,reduce the kickback,and create qualification for the future veterinarians to undertake pharmarcological research ,new medicine empoldering 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兽医药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 《兽医药理学》主要讲授动物药理学和药理学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动物药理学和药理学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药物和开展和引导动物药理研究的

兽医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兽医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药物的被动转运:也叫下山运动。是药物通过细胞膜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包括不具有饱和性、顺浓度差、不需要载体、不耗能。 3、耐受性:指动物长期接触某种药物后,由于自身酶、受体等物质的变化,导致药物的疗效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之为耐受性。 4、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指脑部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由于血脑屏障的结构比较致密,故其通透性较差,一般大分子、脂溶度低、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分子不能通过。 5、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对药物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菌群间相对平衡受到破坏, 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或真菌等大量繁殖,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6、全身麻醉药:指一类能可逆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及反射小时、骨骼肌松弛等,但仍保持延脑生命中枢的功能。 7、受体:指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8、药物作用的二重性: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表现出各种不良反应。 9、表面麻醉:指将药物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纤维麻醉的方法。用于眼、鼻、咽喉、气管、食道、生殖器粘膜浅手术的麻醉。 10、受体激动剂:既与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又具有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能提高受体活性的一类药物称作受体激动剂。 11、后遗效应:在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后遗效应并非都是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有的后遗效应对机体也有益,如抗生素后效应。 1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13、耐药性:细菌长期接触抗菌药后,通过改变自身结构、产生灭活酶等方式,使自身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或完全不敏感,药物药效降低或完全无效的现象称之为耐药性。 1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适当剂量下,药物只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主要的或最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和器官影响很小或几乎无作用。药物的选择性是药物分类及选择用药的基础和依据。 15、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16、兽药:指临床用于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还包括能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的物质。 二、单项选择题 1、可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B A.普鲁卡因 B.丁卡因 C.氯胺酮 D.琥珀胆碱 2、关于药物的量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A 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B 药物的效应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 C 药物剂量过低时可能不产生任何药理效应 D 极量对应着药物的最大效应 3、糖皮质激素诱发与加重细菌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C

(完整版)兽医药理学教案

《兽医药理学》理论授课教案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兽医药理学是阐明药物、机体和病原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又是密切结合兽医临应床、指导合理防治畜禽疾病的应用学科,它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兽医药理学以化学、畜禽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禽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畜禽寄生虫和免疫学等为基础,阐明动物机体在药物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以及药物防治畜禽疾病的机理,进而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服务。因此,兽医药理学作为兽医专业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在完成兽医专业的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药物代谢谢动力学(即药物在体内的转动和转化)和药物效应动力学(即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与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运用药物与畜禽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合理、正确地应用药物防治畜禽疾病和促进畜牧生产。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概念和理论知识方面 1、熟练掌握总论部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各论部分抗病原体药、饲料添加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及血液系统、专一性解毒药、影响组织代谢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常用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3、一般了解各系统药中的其它药物。 (二)、操作技能方面 1、熟练掌握药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包括药理实验动物持选择,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及实验数据、资料的整理。 2、根据当今畜禽集约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群体给药方法、技能、注意事项、中毒解救等基本知识。 3、掌握开写处方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动物的各种投药技能。 4、学会常用制剂的调节器制方法及应用技术。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一.名词说明 1.兽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繁育及提高生产效能的 物质。 2.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3.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 剂。 4.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固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5.处方药:凭兽医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未经兽医开具处方,任何人不 得销售、购买和使用处方药。 6.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了个治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 能够自行购买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7.药物排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8.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取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取的药 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逝的现象。9.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

代谢。 10.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1.兴奋药与抑制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 奋药;反之称为抑制药。 12.局部作用:药物作用的部位在用药的局部(如局麻药普鲁卡因)。13.吸取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取入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发挥作用(如全麻 药、降压药)。 14.原发作用(直截了当作用):药物吸取后直截了当到达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 15.继发作用(间接作用):由于药物原发作用的结果,引起产生其它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锐性表现明显的差异, 某一药物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专门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专门弱,甚至对相邻 的细胞也不产生阻碍。 17.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排除发病的缘故,去除疾病的根源。 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原体。 18.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

兽医药理学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动物药理卷一答案 一、单选题(2×10=20分) 1、大剂量输液时,选用的给药途径是( A )。 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肌肉注射D:内服给药 2、下面属于普遍细胞毒作用的药物是( D )。 A:青霉素B:链霉素C:土霉素D:氢氧化钠 3、治疗指数为(D ) A:LD50 / ED50 B:LD50 / ED95 C:LD1 / ED99 D:ED50/ LD50 4、发生过口蹄疫的猪圈不可选用的消毒药物是( B )。 A:氢氧化钠B:来苏儿C:甲醛溶液D:漂白粉 5、青霉素G注射液主要用于以下哪种疾病(B )。 A: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感染B:猪丹毒C:真菌性胃肠炎D:猪瘟 6、下列药物对听神经的毒害作用大的是( B )。 A:青毒素G B:链霉素C:土霉素D:灰黄霉素 7、下列药物中为食品动物禁用药物的是( A )。 A:呋喃唑酮B:青霉素C:环丙沙星D:磺咹嘧啶 8、马杜拉霉素临床主要用于(D )。 A:螨虫感染B:促进生长C:病毒感染D:抗球虫 9、下列药物中可作抗菌增效剂的是(A )。 A:TMP B.:卡那霉素C:土霉素D:吡喹酮 10、治疗仔猪白肌病的是( C )。 A:V A B:V B C:V E D:V K 二、名词解释(4×5=20分)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很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仅对一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不发生作用。 2、细菌的耐药性:细菌与药物反复多次接触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导致药物对该细菌的抗菌效能降低甚至消失。 3、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在此范围内,机体不会发生中毒,而且随剂量的增加,药效也随之增强。 4、局部麻醉药:一种能可逆地阻断柑橘神经末梢或神经干的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组织的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5、联合用药:临床上为了增强药物的效果,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治疗不同症状或并发症,常常在同时或短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三、判断(1×20=20分) 1、以非兽药冒充兽药的属假兽药。(√) 2、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防治作用和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与药物的剂量无关,且不可预知。( √) 4、药物的毒性反应,只有在超过极量时,才会产生。( ×) 5、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少。( √) 6、新洁尔灭与肥皂同用时,防腐消毒作用会增强。( ×) 7、浓度越高,药物的作用越强,故用95%的乙醇消毒,效果更好。(×) 8、发生过猪瘟的圈舍,可选用3-5%的来苏儿进行消毒。( ×) 9、感冒时,兽医常选用抗生素药物,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有效。( ×) 10、青霉素G钠水溶液容易失效,因此临床应现用现配。( √) 11、磺胺类药物首次用加倍量,以后用维持量。( √) 12、强力霉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对鸡支原体感染有效。(√) 13、麦角制剂可用于家畜难产时的催产。(×) 14、阿托品具有抑制腺体分泌、解毒、改善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 15、10%的氯化钠静注后,有促进胃肠蠕动及分泌,增强反刍的作用。(√)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兽医药理学》 (Veternary Pharmacology) 目的与要求: 比较系统地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药物作用特点与应用,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培养初步选药、用药的能力,为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必要的基础。 重点: 兽医药理学总论中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理,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各论中各个系统药物的作用机理,常用药物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总论 1.概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2.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3)药物的作用机制 3.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转运--药物动力学: (1)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的体内过程 (3)药物动力学的概念 4.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药物因素、动物因素、环境因素 各论 一、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1.传出神经药物概述: (1)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 (2)传出神经系统药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2.拟胆碱药 (1)拟胆碱药的分类 (2)氨甲酰胆碱、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特点、应用

(3)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的作用特点、应用 3.抗胆碱药 (1)阿托品的作用特点、应用 (2)琥珀酰胆碱、箭毒、泮库溴铵的作用特点、应用4.拟肾上腺素药 (1)肾上腺素的作用与应用 (2)各种拟肾上腺素药物作用及主要应用比较 5.抗肾上腺素药 (1)抗肾上腺素药的分类及作用特点 6.局部麻醉药 (1)局部麻醉的概念、作用原理 (2)普鲁卡因、丁因利和多卡因的作用特点、应用(3)局麻药的各种给药方法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全身麻醉药 (1)定义、分类、作用机理、麻醉分期 (2)吸入麻醉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3)非吸入麻醉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4)复合麻醉的应用 2.镇静药与抗惊厥药 (1)吩噻嗪类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2)苯甲二氮卓类的特点与应用 (3)巴比妥类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4)水合氯醛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5)抗惊厥药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3.镇痛药 (1)定义、作用机理 (2)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与应用 (3)赛拉嗪、赛拉唑作用特点与应用 4.中枢兴奋药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第一章总论 ?掌握内容 一、药动学 二、药效学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四、合理用药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内容: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简称ADME 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 1.简单扩散 大部分药物均通过这种方式转运。药物的解离度与体液的pH对扩散产生明显的影响。酸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在碱性较高的体液中有较高浓度,碱性药物(如利血平、红霉素、土霉素等)则在酸性体液中浓度较高。 2.主动转运 3.易化扩散 4.胞吞和胞饮 5.离子对转运 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概念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药 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它给药方法均有吸收过程。 影响因素:给药途径 剂型 药物的理化性质 动物的种属 给药途径:内服、注射、呼吸道、皮肤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胃肠中的溶解速率影 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溶解的药物和液体剂 型较易吸收。 2)胃肠排空作用:排空速率会影响药物进入小肠的速率。 适当的肠蠕动可促进固体药物制剂的崩 解和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pH值:胃肠液的pH能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酸性药 物在胃中易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收。

4)药物的相互作用 5)首过效应: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总体分布不均匀,但血液中分布均匀。 影响分布的四个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高,非解离型、小分子物质分布广。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的血流量 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体内屏障 三、药物的排泄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b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2秋在职高升专第3学期期末考试题签 23206024 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0题) 1. 剂型 2. 润滑药 3. 止血药 4. 祛痰药 5. 子宫收缩药 6. 解热镇痛抗炎药 7. 抗生素 8. 杀虫药 9. 局部作用: 10. 亚急性毒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 )是我国最早的兽医著作,收载药物( )多种,方400余条。 2.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属于动物生理因素的有( ),( ),( )和( ) 3. 阿托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 )、( )、( )、( )、( )、( )和( )。 4. 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四期的名称是:一期:( )、二期( )、三期( )、四期( )。 5.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选用()和()治疗。其中可用于神经炎的药物是()。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 对于“药物”的较全面的描述是( ) A. 是一种化学物质 B. 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 是用以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E. 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 2. 药物作用是指( ) A.药理效应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 3. 救治过敏性休克首选的药物是( ) .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氧肾上腺素 E.多巴酚丁胺 4. 呼吸抑制作用最弱的镇痛药是( ) A. 吗啡 B.哌替啶 C. 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5. 血浆半衰期最长作用最为持久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毒毛旋花子苷K C.洋地黄毒苷 D.西地兰 E.铃兰毒甙 6. 具有收敛作用的止泻药是( ) A.氢氧化铝 B.次碳酸铋 C.洛哌丁胺 D.地芬诺酯 E.以上都不是 7. N-乙酰半胱氨酸的祛痰作用机制是( ) A.恶心性祛痰作用 B.使痰量逐渐减少,产生化痰作用 C.增强呼吸道纤毛运动,促使痰液排出 D.使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链断裂,降低粘痰粘滞性,易于咳出E.使呼吸道分泌的总蛋白量降低,易咳出 8. 具有对抗醛固酮而引起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乙酰唑胺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1药物与毒物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毒物是指能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剂型与制剂 药物原料经过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某一药物制成的可供临床直接使用的一种剂型称为制剂。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4药物动力学转运方式 分为:简单扩散、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和离子对转运。 5药物动力学吸收 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6药物动力学分布 指药物从血液循环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7药物动力学生物转化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称为生物转化,又称为药物代谢。 8药物动力学排泄

指药物的原形和/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 外的过程。 9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药时曲线下面积、峰浓度与达峰时间)通过曲线可定量地分析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性和特征。 10主要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体消除率、生物利用度。 1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兴奋与抑制。 12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吸收作用或全身作用;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间接 作用或继发作用。 1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指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表现强弱有明 显不同的药物效应。 14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15药物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16构效关系 药物的构效关系指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效应有密切关系。

17量效关系 指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它 可定量地分析和阐明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 18药物的作用机理 19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动物方面、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20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21磺胺类药物的分类、作用机理、抗菌作用 1分类根据内服后的吸收情况,可分为肠道易吸收、肠道难吸 收及外用三类。 2作用机理通过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过程而抑制其生长繁殖。 3抗菌作用属广谱慢作用型抑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 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衣原体和某些原虫也有效。一般均应与 抗菌增效剂(TMP、DVD)合用。 22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抗菌作用与不良反应 1主要包括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达氟沙星、沙拉 沙星、诺氟沙星等。 2作用机理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回旋酶,干扰DNA复 制产生杀菌作用。 3抗菌作用为广谱杀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支原体、某些厌氧菌均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