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传史第四章

新传史第四章

新传史第四章
新传史第四章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套

一.选择

⒈已知最早的海外华文报刊,是于1854年美国基督教会在旧金山创办的(B)。

A.《东涯新录》

B.《金山日新录》

C.《旧金山唐人新闻纸》

D. 《益友新报》

⒉19世纪70年代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这次的华文报刊大多诞生在(D)。

A.美国、加拿大

B.加拿大、英国

C.加拿大、南洋

D. 美国、南洋

⒊19世纪在美国出版时间最长的华文报纸是(A)。

A. 《唐番公报》

B.《文兴报》

C.《华人记录》

D.《华美新报》

⒋于1883年创刊,并在孙中山的影响下,一度倾向革命,成为兴中会的言论机关,被简称为“隆记报”的是(B)。

A.《华夏报》

B.《檀山新报》

C.《丽记报》

D.《华美新报》

⒌1866年1月在伦敦创办的,欧洲最早的华文月刊报纸是(C)。

A.《日新报》

B.《华字新报》

C.《飞龙报篇》

D.《东华新报》

6. 1899年10月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创办,为保皇派在加拿大的言论机关的是(A)。

A.《日新报》

B.《华字新报》

C.《飞龙报篇》

D.《东华新报》

7.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是(C)。

A. 《商报》

B. 《海外杂志》

C.《中国日报》

D. 《清议报》

8. 陈少白创办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我国最早的乡报(C)。

A.《开智录》

B.《清议报》

C.《海外杂志》

D. 《中国日报》

9. 下列哪项不是郑贯公创办的报刊?(D)

A.《世界公益报》

B. 《广东日报》

C.《有所谓报》

D.《民报》

10.发刊词由孙中山署名,刊登在第一号的首页,第一次用文字全面的诠释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的报纸是(A)?

A. 《民报》

B. 《中国日报》

C. .《世界公益报》

D. 《海外杂志》

二.填空

⒈《东涯新录》是由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的中国留美学生_________担任华文编辑。

⒉为人们所认同,被誉为“南洋第一报”的,是1881年12月在新加坡创刊的_____________.

⒊原任职于香港《中外新报》,后主持《叻报》笔政40年,以“醒噩生”为笔名,文笔流畅,理论新颖,有南洋第一报人之称的是____________。

⒋在马来西亚出版的华文报刊,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_______,是马来半岛重要的中文报纸。

⒌自1898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保皇派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在日本出版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⒍《清议报》开办了中文报刊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____________.

⒎__________是在大火焚毁《清议报》后,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型杂志的模式创办起来的。

⒏从《新民丛报》创刊号起,梁启超连载其代表作_________,直至1906年刊完,系统阐述了中国如要富强、推行民族主义、抵御外族必须从新民开始的思想。9. 以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__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__阶段。

10. 《有所谓报》较之《广东日报》、《世界公益报》言论_______________(保守/激烈)。

答案:1.李根 2.《叻报》 3.叶季允 4.《槟城新报》 5.《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6. “国闻短评”7.《新民丛报》8.《新民说》9.兴中会同盟会10.激烈

三.判断

⒈东南亚是华侨聚居地,因此近代最早的华文报纸在那里出现。()

⒉《金山日新录》完全具备现代报纸的各种特征,其版式与近代西方报刊无异。()

⒊《沙架免度新录》是首次由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但不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

⒋中国境内出现的一批影响较大的中文报刊,为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样板。()

⒌《叻报》是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出现较早、寿命最长的华文日报。()

⒍《益友新报》是菲律宾最早出版的华文报纸。()

7.《时务报》较之《清议报》在编辑水平上有明显的提高。()

⒏《新民丛报》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均为“中国报界前此未有”()

9. 1903年以前,《新民丛报》在梁启超的主持下盛极一时,梁启超被誉为“舆论界的骄子”,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10.1903年底,梁启超赴美洲游历考察以后,思想发生变化,公开宣布不再谈革命,在读者中的威信江河日下。()

答案:对对错对对错错对对对

四.名词解释

⒈《清议报》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旬刊。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2月23日创办于日本横滨。主编为梁启超。设论说、名家著述、

文苑、外论汇译、纪事、群报撷华等栏目。梁启超任主编。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面抨击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一面颂扬光绪皇帝。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影响尤为广远。因火灾于1901年12月21日停刊。共出100期。其后横滨新民社曾汇出《清议报全编》26卷,内容多有增删,编次也有变动。

1901年12月20日,著名的海外华报《清议报》在第100期特大号上发表了梁启超的《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翌日,报馆即被大火焚毁,被迫停刊。《清议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机关报,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刊。从创刊起,大力鼓吹"尊皇斥后"、爱国救亡、伸张民权等。

⒉《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在1900年,创刊于香港,该报的创刊是由孙中山在日本积极筹划的,派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中国日报》言辞激烈,鼓吹革命,曾因主张革命与其他报刊论战,该报从创刊]到停刊几经搬迁,人员迭经变化,最终于1913年停刊。它创刊的意义: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同盟会的宣传机关和起义联络机关。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后被多家报馆继承。其主要宣传内容与特点: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除了出版日报以外,还出版旬报,刊登译稿和长篇论说,利用广东民间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裁讽刺清政府的昏庸。旬报停刊之后,其专栏“杂俎”移入日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⒊《民报》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因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 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⒋《京话日报》

《京话日报》是辛亥革命以前北京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白话报。以往研究已充分肯定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但并未注意到《京话日报》在甲辰(1904)年创办初期曾面临贩卖机器乃至倒闭的窘境,亦未考辨《京话日报》的销售从两千份到七千份、再到逾万份的发展过程。它这是一份以市民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时事性政治报刊。有关反帝爱国思想、揭露社会阴暗及反映民众疾苦的宣传,为北京销路最大、影响最广、声誉最隆的一份报纸。

《京话日报》:背景:清廷宣布举办“新政”后,各地改良派报刊迅速涌起,《京华日报》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个。

1904年彭翼仲在北京创办的,他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1906年南昌教案发生后该报发表文章揭露事实真相,激发了读者对帝的

仇恨,又因连续揭露清廷的腐朽罪恶,于1906年被查封,创办人彭翼仲背叛流放新疆10年1913年彭回到京城后复刊,因触怒袁世凯被停刊,袁死后再度复刊直至1922年。

1904年8月16日,《京话日报》在北京创刊。创办人彭翼仲。每日出铅印、小张。它这是一份以市民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时事性政治报刊。有关反帝爱国思想、揭露社会阴暗及反映民众疾苦的宣传,为北京销路最大、影响最广、声誉最隆的一份报纸。

⒌《时报》

《时报》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全国性日报之一,也是旧上海与《申报》、《新闻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三大报纸之一。1904年6月12日由狄楚青(狄葆贤)

创办于上海。罗普(孝高)任总主笔,历届主编为陈冷、雷奋、包天笑、戈公振等。每日刊行对开2张,1907年2月起增至3张。因经费困难,于1939年9月1日停刊。

最初的《时报》是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主持的保皇会在国内的机关报。《时报》的名称就是梁启超所命名,其发刊词和长达25条的发刊条例也出自梁的手笔。保皇会曾经拨款7万元作为办报经费,以后每年都有拨款,前后累计达20万元之多。

《时报》创办初期,辟有“论说”、“中外新闻”、“译丛”、“小说”等栏目,除少量创作外,大量译载西方文学作品。基本用白话。其中,爱情题材的《空谷兰》、探案题材的《火里罪人》曾传诵一时。它刊载的一些世界名著,如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大师J.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刊于1905年12月)、V.雨果的《悲惨世界》(译名《逃犯》,刊于1907年8月)、W.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刊于1910年4月),均为中国国内较早的白话译本。

在报刊业务改革上,《时报》独树一帜。配合新闻,专门辟设“时评”栏,每日数篇,短小灵活,驰骋自如。版式、版面也有创新和特点,《时报》打破成例,首创对开报纸、分为4个版、两面印刷的版式;版面编排实行分栏设目,采用1—6号字体,区别正文、标题和消息的轻重缓急。它的这些创新,后来为《申报》、《新闻报》(中国)等大型报纸仿效。

民国初年,《时报》又开辟《教育》、《实业》、《妇女》、《儿童》、《图画》、《文艺》等周刊,也为许多报纸所仿行。

1908年以后,与康、梁关系疏远,与江浙立宪派关系密切。民国初年,代表进步党的利益,一度维护袁世凯的统治。1914年起,因袁世凯排斥进步党,报纸即转为反袁,并抵制洪宪帝制。以后,此报政治色彩逐渐淡薄。1925年由黄承恩(伯惠)接办后,着重刊登体育新闻和社会新闻,以消遣娱乐性内容吸引读者。

五.简答

⒈《叻报》的创办背景是什么?

答:19世纪中期以后,新加坡的华人社会逐渐发展,人口增长很快,华商的地位不断提高,华文教育也有很大进步,从而为报纸的创办与出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新加坡逐渐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转口贸易港,中西交往日益频繁,新加坡华商亟欲了解与商业有关的各方面的知识与信息,以便有效的从事经济、贸易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叻报》应运而生。

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的作用?

答:在宣传民主革命方面做了大量宣传,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⒊《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主要围绕哪些问题展开?

答: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第二,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⒋《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答:这场论战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而且还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保皇派的人转变了立场,纷纷退出保皇会而加入同盟会。此外这场论战也促进了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⒌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其目的完全是为了钳制日益发展的新闻事业及其宣传报道活动,执法者仍然是满脑子“人治观念”的封建旧官吏,因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以当权者的意志为依归,并不依法办事。第二,无法取信于民,缺乏执法体制上的保证。号令不行,形同虚设。第三,无权制裁在华外报,清王朝制定和颁行的新闻法规在这些地区内不起作用。

六.论述

⒈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①办报的主角已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②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不断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③办报的地区有所扩大,维新时期办报活动局限于沿海和内地少数大中城市。这一时期办报活动转向海外,并且内地的边疆和从未办报的地区也都办起了革命报刊。

④读者面扩大,维新报刊的主要对象是政府管理、士绅和上层知识分子,但是这一时期随主要以中等社会和知识分子,但不少报刊把读者对象扩大到手工业者、部分市民等。文字也更加通俗易懂。

⒉比较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同出一源,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因此,他们的办报主张不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在具体表述方面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内涵,因而更加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取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主流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明确地处革命办报的主张。改良派曾经提出过报纸是“国之利器”,办报“有益于国事”等思想。但是革命派报人认为,改良派指的“国”是大清国,他们要监督的政府是大清国政府,但是这正是革命党要推翻的。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认为报纸反映民意,影响舆论,指导舆论。这个与改良派当中谭嗣同提到的“报纸带民立言,成为民口、民史”相似,并且具有比较明显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意识。这与梁启超的“健全舆论的主张“也比较契合。认为报馆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

⒊梁启超较为系统的新闻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是报纸的功能,他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二是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三是健全舆论的主张,他在一些文章中系统阐述了什么叫舆论、舆论的形成、舆论的力量、舆论的种类、舆论与报纸的关系以及报刊怎样才能造成健全舆论等问题。四是他根据自己的办报经验,提出办刊宣传有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

第二套

一.选择

⒈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刊物是(D)?

A.《国民报》

B.《译书汇编》

C.《清议报》

D.《开智录》

⒉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近代报刊的发展步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第(B)次国人办报高潮。

A.一

B.二

C.三

D.四

⒊彭翼仲,名诒孙,一生所办三家报纸,最有影响力的是(C)。

A.《启蒙画报》

B.《中华报》

C.《京话日报》

D.《东方杂志》

⒋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是(B)。

A. 《启蒙画报》

B.《东方杂志》

C. 《京话日报》

D. 《中华报》

⒌注重经营管理,实行报纸企业化,成为全国第一家突破10万份以上的报纸的报纸是(A)。

A.《新闻报》

B.《申报》

C.《中外日报》

D. 《时报》

6. 下列哪份报纸是戊戌政变后以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D)。

A.《新闻报》

B.《中外日报》

C.《申报》

D.《时报》

7.以下哪份报刊是梁启超在日本组建的政闻社的机关报(A)。

A.《政论》

B.《新闻报》

C.《时报》

D. 《申报》

8.1905年后,国内革命派报刊活动的两大基地是(C)。

A.北京、上海

B. 北京、武汉

C.上海、武汉

D.武汉、广州

9. 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D)。

A. 《楚报》

B.《民呼日报》

C.《民吁日报》

D. 《神州日报》

10. 于右任创办的“竖三民”不包括哪份报刊(A)?

A.《民报》

B.《民呼日报》

C.《民吁日报》

D.《民立报》

二.填空

⒈在《民报》的创刊号上,孙中山亲自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_____________ 主义_____________ 主义______________主义,后被简

称为“三民主义”。

⒉章太炎在《国民报》第4期上发表的_______________,驳斥了梁启超“保皇扶满”的言论,是革命派从正面批驳保皇派的第一篇文章。

⒊于1901年末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的____________,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中的新兴力量。

⒋《重庆日报》的发行人_____________在狱中被乱刀砍死,成为清末报纸发行人被公开杀戮的第一人。

⒌创刊于1905年,武汉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份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是_____________.

⒍于1911年在武汉创刊的,注意向新军士兵和下级士官宣传,维护他们的利益,在新军中宣传革命思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

⒎在新疆,革命派主办的_____________用汉、满、蒙、维四种文字出版,是我国最早的用少数民族的文字出版的报刊。

⒏清末最早由官方创办的报纸,是江南制造局出版的_____________和上海道台用公款创办的___________。

9. 1896年的出版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最早以官方的名义编发的报刊。

10.1902年出版的____________是近代新式官报的代表,它的创刊标志着中国官报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答案:1.民族民权民生 2.《正仇满论》 3.清末新政(慈禧新政) 4.卞小吾5.《楚报》 6.《大江报》7.《伊犁白话报》8.《西国近事汇编》《新报》9.《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10.《北洋官报》

三.判断

⒈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重要的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联络,都是在该报馆进行的。()

⒉《游学编译》、《湖北学生界》、《直说》等这一时期的报纸一开始没有立即宣传排满革命,而是从爱国爱乡的热情出发,这种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并不可取。()

⒊《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新民丛报》的获胜告终。()

⒋《新民丛报》、《民报》等报刊,其影响远远超过早期的海外华文报刊。()

⒌立宪派报刊的言论走向,与当时清廷对立宪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⒍1896年的出版的《官书局报》和《官书局汇报》具有自采新闻、言论评说、代表政府发布命令和文告,已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官报。()

7.1907年10月12日创办的《政治官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由中枢部门直接创办的新式的政府机关报。()

⒏正式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官报的诞生,是从《内阁官报》开始的,尽管这份官报的寿命极短。()

9. 《大清报律》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出版法()

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不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成熟。()

答案:对错错对对错对对对错

四.名词解释

⒈“苏报案”

答:《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⒉章太炎

答:章太炎,名炳麟,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期间,参加强学会,先后担任过《时务报》、《经世报》等多家报刊的撰述和主笔。1900年,他剪辫以示与清朝的决裂,在《中国日报》、《国民报》上发表反满文章,反对康、梁的保皇主张。1902年,从日本回国之后任教爱国学社,为《苏报》撰稿,为《革命军》作序,在轰动海内外的“苏报案”中北部。成了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年刑满出狱,被同盟会派专人接至东京,任《民报》主编,在《民报》主编中主持工作时间最长,着重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是《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充沛的反满激情。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证今,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他“文必古法”,好用朴拙的句式和古字、奇字、僻字,所著文章常难于通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读者范围。文章内容也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⒊于右任

答:于右任早年中过举人,1906年赴日考察新闻业,期间拜谒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回到上海,开始其板报生涯。1907年4月,他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诞生,该报意在激发民族意识,再造神州这就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报纸。该报只办了八十天报馆就被焚毁了,后有他人接

办,又被袁世凯收买。1909-1910年间,于右任相继在上海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个均以“民”字开头的的报纸,三个报纸一脉相承,民国后被称为“竖三民”。《民呼日报》创刊于1909年5月,取意人民的呼声,为民请命,于右任自任社长。版面分为言论、记事和丛录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是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揭露腐败官僚的罪行,该报只办了92天即被查封。《民吁日报》在1909年10月办起来,该报创刊不久连续发表报道,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而进一步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这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传统清政府和上海租界查封该报,这张报纸存货48天。1910年10月,《民立报》诞生,该报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因此资金比较充足。主要宣传内容仍然是三民主义,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但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言辞日益激烈。另外,该报还更加重视国际新闻和驻外采访,漫画和图片也极有特色。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廷封锁消息,而《民立报》及时进行报道并发表评论,还刊发了孙中山给军政府的电报。袁世凯的独裁者及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该报于1913年9月自动停刊,于右任也网名日本。

⒋郑贯公

答: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曾收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与同学组织开智社,出版《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旋经孙中山介绍,进入《中国日报》任记者,其文常常阐发新颖思想,受到读者欢迎,名声渐起。又因与陈少白不和,于1903年脱离《中国日报》。从此到1906年去世之前,先后在香港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纸。《有所谓》在郑贯公主持下,大力宣传反美拒约,庄谐并重,雅俗共赏,办得有声有色,成为当时港粤报纸当中读者最广泛,发行数量最高的一家。他以报纸为“笔枪”,对列强和清政府大加挞伐,所写文章深刻犀利,深得爱国人士的普遍尊重,26岁突然去世,港粤各界2000多人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⒌严复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己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著已为数不少,

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

五.简答

⒈《中国日报》的创刊有何意义?

答:中国日报在1900年,创刊于香港,该报的创刊是由孙中山在日本积极筹划的,派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中国日报》言辞激烈,鼓吹革命,曾因主张革命与其他报刊论战,该报从创刊]到停刊几经搬迁,人员迭经变化,最终于1913年停刊。它创刊的意义: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同盟会的宣传机关和起义联络机关。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后被多家报馆继承。

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主要有哪几点?

答:第一,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第二,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第三,党报要重视舆论的制造。第四,党报重视民意,党报应该反应人民意愿,代表平民利益,是“社会公器”和“国民代表”。

⒊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报刊的形式,开始由书册式逐步向单张印刷的近代西方报纸靠近,一些报纸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开始发行“号外”。第二,在版面的安排上,开始打破“首论说、次上谕或宫门抄,次为各省各埠要闻,此为本埠新闻”的框框。新闻专电开始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编辑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第三,重视报刊评论的写作“编者按”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期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第四,新闻的质量开始提升,由于通讯设备和印刷技术的改进,加上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多变,新闻报道的数量大大增加,报道的面也相应扩大,题材也日益增多。第五,新闻摄影图片开始被广泛应用。第六,报纸文艺副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⒋“清末新政”后十年中国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商业报纸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较有规模、注重经营、比较成型的商业报纸,如《申报》、《新闻报》。二,涌现了一批以西方新闻业为榜样,既重视经营也重视社会效益的民办报纸,如《中外日报》、《京话日报》。三,支持维新变法的一些知识分子借“新政”开张、“言禁”稍弛的机会重新恢复了办报活动,如《大公报》、《东方杂志》。四,革命派在国内的办报活动开始展露头脚。五,立宪派报刊有了较大发展。六,新式官报开始兴起,并逐步取代了旧式的官报,成为政府的喉舌。

⒌《中国日报》早期的宣传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答:其主要宣传内容与特点: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除了出版日报以外,还出版旬报,刊登译稿和长篇论说,利用广东民间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裁讽刺清政府的昏庸。旬报停刊之后,其专栏“杂俎”移入日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六.论述

⒈清政府制定了那些新闻法规?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

i、法规:自1906年——1911年,清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者与新闻事业有关系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例》《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与新闻事业相关的法律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刑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等。

ii、特点:

①资本主义形式,封建主义内容。

②难以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

③无权制裁在华外报,染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⒉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经过。

答:

I、章太炎:名炳麟,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期间,参加强学会,先后担任过《时务报》、《经世报》等多家报刊的撰述和主笔。1900年,他剪辫以示与清朝的决裂,在《中国日报》、《国民报》上发表反满文章,反对康、梁的保皇主张。1902年,从日本回国之后任教爱国学社,为《苏报》撰稿,为《革命军》作序,在轰动海内外的“苏报案”中北部。成了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年刑满出狱,被同盟会派专人接至东京,任《民报》主编,在《民报》主编中主持工作时间最长,着重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是《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充沛的反满激情。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证今,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他“文必古法”,好用朴拙的句式和古字、奇字、僻字,所著文章常难于通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读者范围。文章内容也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II、郑贯公: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曾收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与同学组织开智社,出版《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旋经孙中山介绍,进入《中国日报》任记者,其文常常阐发新颖思想,受到读者欢迎,名声渐起。又因与陈少白不和,于1903年脱离《中国日报》。从此到1906年去世之前,先后在香港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纸。《有所谓》在郑贯公主持下,大力宣传反美拒约,庄谐并重,雅俗共赏,办得有声有色,成为当时港粤报纸当中读者最广泛,发行数量最高的一家。他以报纸为“笔枪”,对列强和清政府大加挞伐,所写文章深刻犀利,深得爱国人士的普遍尊重,26岁突然去世,港粤各界2000多人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III、于右任于右任早年中过举人,1906年赴日考察新闻业,期间拜谒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回到上海,开始其板报生涯。1907年4月,他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诞生,该报意在激发民族意识,再造神州这就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报纸。该报只办了八十天报馆就被焚毁了,后有他人接办,又被袁世凯收买。1909-1910年间,于右任相继在上海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个均以“民”字开头的的报纸,三个报纸一脉相承,民国后被称为“竖三民”。《民呼日报》创刊于1909年5月,取意人民的呼声,为

民请命,于右任自任社长。版面分为言论、记事和丛录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是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揭露腐败官僚的罪行,该报只办了92天即被查封。《民吁日报》在1909年10月办起来,该报创刊不久连续发表报道,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而进一步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这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传统清政府和上海租界查封该报,这张报纸存货48天。1910年10月,《民立报》诞生,该报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因此资金比较充足。主要宣传内容仍然是三民主义,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但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言辞日益激烈。另外,该报还更加重视国际新闻和驻外采访,漫画和图片也极有特色。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廷封锁消息,而《民立报》及时进行报道并发表评论,还刊发了孙中山给军政府的电报。袁世凯的独裁者及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该报于1913年9月自动停刊,于右任也网名日本。

⒊.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影响如何?

答:

i、起因、经过、结果:《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之一。1896年创刊于上海,创办者为胡璋,趣味低级,因为经营不善,于1900年前后出售给陈范,从此具有了进步的革命倾向。1903年,章世钊担任主笔,其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的程度,1903年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苏报》大力推荐。同年6月29日,《苏》于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了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恐慌,清政府请求上海租界逮捕《苏》人员。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世钊逃走,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苏》被查封,章太炎和邹容先后被判入狱,史称“苏报案”。

ii、影响:这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从不允许有任何“犯上作乱”的言论出现。他们大兴文字之狱,动辄加害敢于说话的文人,此举尤以明、清两朝为甚。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以后,封建统治者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尽控制、压制之能事,“苏报案”的出现正是广大民众和进步文人同封建统治者冲突、较量的一个突出事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狱实施于报界最早、最为典型的案件。自“苏报案”以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多次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可是涉及报界的文字狱却依然绵绵不绝,甚至不断推陈出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即使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后,知识界仍然无法摆脱种种精神枷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都会掉落下来,把人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从批《武训传》、反“胡风集团”,到“反右运动”,哪一项不和报刊有关、哪一次不让办报人无限惶恐、无比颤栗?而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月,这种文字狱的深度、广度和烈度,更是创历史之最、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新传史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选择 1.1967年5月14日为了加强对小包的控制中共中央发布了__________ A 关于进行革命群众组织的报刊宣传的意见 B 下报需要检查制度 C 小报必须登记 D 小报不得出版 2.从196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广播开播时_________ A 首先播放住院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B 手写播放毛泽东的思想 C 首先波毛泽东的讲话 D首先播放毛泽东语录 3.重要的新闻刊物_______在文化大革命中停刊。 A 新闻采访 B 新闻业务 C新闻写作 D 新闻专访 4.1974年1月11日四人帮在报刊上一首导演了_________的宣传。 A 小报的泛滥 B 风庆轮事件 C 排除异己 D 报刊为政治服务 5.1976年1月4日光明时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梁效的文章____________宣称人和修正注意头子档案篡改毛主席既定的方针。 A按主义的思想办 B 按主席的提示办C 按毛主席舆论办 D 永远安毛主席既定的方针办 6.1967年1月3日中共中央___________指出省政府报纸可以停办闹革命,但不应停办代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 A 关于报纸问题的通知 B 关于出版问题的通知 C 关于发行问题的通知 D关于转载问题的通知 7. 1968年9月1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以两报一看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__________ A新闻好死也得改进进行到底 B报新闻展现的大革命问题进行到底 C 新闻工作者的教育进行到底 D 新闻出版的把关严守到底 8. 陈伯达疆新闻界说成是反革命独立的王国,新华社的广大干部被蔑视为________ A 华而不实的花瓶 B 名不副实的新闻人 C 一筐蓝西红柿 D一代臭山药 9.人民报社被称为______《红旗》杂志的干部应该用铁扫除去。 A 好吃懒做 B无所事事 C一群笨蛋 D 一股邪气 10.政党内地媒体报道就问的热潮,香港的报纸________开辟了,北望神州中积累的中国新闻版专门报道文化大革命中所发生的事情。 A 工商日报 B 大公报 C 明报 D 香港时报, 答案:(1)A(2)A(3)B(4)B(5)D(6)A(7)B(8)C(9)D(10)C 二.填空 1 1966年5月中国哪个中央在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的_______即五一六通知这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

新传史第六章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套 一.选择 ⒈1915年夏,陈独秀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筹办(D)。 A.《民国日报》 B.《公言报》 C.《少年中国》 D.《青年杂志》 ⒉1916年9月,鼓吹尊空复古的代表人物(A)向北洋军阀政府上书,要求把孔教定位“国教”。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⒊(C)给《新青年》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A.胡适 B.李大钊 C.鲁迅 D. 陈独秀 ⒋(B)在批孔中态度坚决,言辞激烈,被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A.陈独秀 B.吴虞 C.李大钊 D.鲁迅 ⒌(A)首先在《新青年》用白话文写诗,后汇集出版《尝试集》,被称为“白话圣人”。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 吴虞 6. (D)最早最热情的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系统简明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7. (B)与《新青年》相互配合,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A.《申报》 B.《每周评论》 C.《共产党》 D. 《劳动者》 8.天津《大公报》的记者(B)采访了巴黎和会,他的“巴黎来电”一时成为人们争相阅读、关注的内容。 A.邵飘萍 B.胡郑之 C.林少少 D.黄远生 9. (D)报刊把这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第一次称为“五四运动”,赞扬它是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举”。 A.《共产党》 B. 《大公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10. 以下哪份报纸不是在五四运动后创办的学生报刊?(A) A.《新青年》 B.《觉悟》 C.《学生周刊》 D. 《新社会》 二.填空 ⒈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杰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直面现实,提出了开展一个广泛的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政治主张。 ⒉_________________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⒊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带有发刊词性质的_______________一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 ⒋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打出______________的大旗。 ⒌1917年,陈独秀应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到北京出版,并由个人主办发展为拥有一批进步教授学者参与编撰的_____________刊物。 ⒍《新青年》一创刊,就高高的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

最新传承历史文明 弘扬历史文化

传承历史文明弘扬历史文化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河南又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更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有20多个王朝建都或迁都于此,文物丰富。为感悟中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7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郑州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活动。 队员们到达郑州博物馆凭相关证件领取参观券后,在以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主展馆前合影,随后进入馆内参观学习。河南省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的积淀,文化底蕴、艺术内涵很是丰厚。南水北调工程使得一些埋藏地底下已久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它们没有失去光彩,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郑州博物馆的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整体建筑风格取鼎器粗犷与精美相统一的神韵,让人叹为观止。博物馆氛围三层,第一层以夏代藏品为

多,第二层以商代及战国时期藏品居多,第三层有唐代、北魏、北齐藏品。实践队伍成员们一进入博物馆就像进入到了历史的海洋,他们带着惊叹的目光看着展柜里的古藏品,那些陈列的藏品向大家展示着属于它们的历史时代。 此次博物馆之行让大家深深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被古代人的智慧深深地折服,体会到了古代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传统文化的寻根之路仍在前行,我们一定积极学习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陕西省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职业道德 一;判断题(共10分,每题0.05分)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错) 2;服务群众最终要达到的最佳效果是优质服务() 3;职业道德评价中要高度崇尚‘大公无私’坚决反对“先公后私,公私兼顾”(错) 4;司机酒后开车治违反交通规则,但不违反职业道德(错) 5;“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指的是每个劳动者既要主动为他人服务,也能享受他人服务(对)6;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法律总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对) 7;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没有直接的关系(错) 8;‘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高超境界(错) 9;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错) 10;财经纪律是指从业人员在职活动中,与财务接触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11;集体利益强调个人,集体,国家三着利益统筹兼顾(对) 12;‘文明安全’不属于职业道德范畴(错) 13;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勤俭持家,遵守纪律。(对)14;履行职业义务是每个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 15;‘职业幸福’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错) 16;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负相关关系(对) 17;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职业义务,职业权利,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幸福,和职业理想(对) 18;忠于国家是‘天职’也是底线要求(对) 19;职业道德行为评价主要是社会评价,集体评价和自我评价(错) 20:职业道德是与社会职业分工密切联系的,所以各行各业都有适合自身行业特点个职业道德规范(对) 二;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哲学教授 井底之蛙 审题 立意 范文(整理精校版)

哲学教授井底之蛙审题立意范文 作文辅导 1214 15:51 :: 材料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

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v构思提示 v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v教授: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理论要联系实际”;

v青蛙: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v其他动物的议论:“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长处” 万马齐喑离我们有多远 那是一个值得人类喝彩的时代。落后、动乱、冷兵器统治一切的时代,本该是肃杀的黑暗的,却在这样一种黑暗中开出了闪耀千年的思想之花。那是一个属于诸子百家的时代。 中国人觉醒得比世界早,还是充满了斗争的野蛮大地上生长出最原始的哲学花朵,不是一两朵,而是漫山遍野的千万朵。可是有一天,

哲学教授来了,他让所有人闭嘴,他指使秦始皇焚书坑儒。告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怎么,繁盛凋敝于沃土,禁锢生长于盛世。历史上回荡着的,只有这位哲学教授大谈孔孟的声音,他说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他说修生治国齐家平天下。他告诫千万学子道义,他身后的统治者却行暴政,他自诩天朝大国,他身后的国门被坚船利炮轰开。 中国的积贫积弱总是难除的病,并不仅仅因为单一脆弱的小农经济,而是有那么多书生,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既不能投笔从戎,也不能振臂高呼发出中国的声音。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谈家国之论,却无法站在土地上创造进步。思想禁锢保住了皇帝的宝座,丢掉了整个国家。

新闻传播史

1、新闻史与历史的关系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 2、唐代唐代与地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是进奏院。负责人称邸吏或者进奏官。 3、开元杂报:中国古代报纸。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 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 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 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4、小报:(1)小报在宋朝很风靡。(2)小报的发行人身份特殊(邸吏、使臣、机关内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的“书肆之家”)(3)小报的内容特殊:朝廷中秘而不宣的事情(4)小报在整个宋朝时期始终没有完全禁绝。 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时事政治信息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 5、定本制度:宋代的新闻检查制度,即进奏官们采录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进奏院的监官编好后,送枢密院或当朝宰相审查通过,产生样本即“定本”,然后按审查通过后的“定本”向地方发布消息。 6、宋代邸报传播特点 与唐代的报状不同,首先,它不是进奏官们自行决定,而是由中央部门统一管理和编发;其次,它已从官文中分离,成为传播朝政政事信息的载体,其对象也不限于少数藩镇 长官,而是逐渐扩大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和士大夫阶层;再次,它由不定期改为 定期,信息量在增大、时效性在增强。 7、明朝在中央设有“通政司”,地方政府在京师设有“提塘”。 常识:古希腊时期,古埃及人使用的是莎草纸,欧洲人使用的是羊草纸。 8、世界上第一份手抄官方报纸是《每日记闻》,最早的民间报纸就是新闻信。 现在所知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手抄新闻,就是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罗马民间手抄报:新闻信(newsletter) 《每日记闻》的主要内容:由书记员抄写,分送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实际上是手写公报,时断时续的刊布会议要闻、帝国政事、政府政令、远征军战绩、司法消息、税收情况、宗 教祭祀以及一些社会新闻,如贵族出生于婚丧嫁娶等。 9、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源于15世纪中叶的德国,它的发明者就是西方的毕昇——约翰·古登堡。在整个人类传播史上,古登堡的发明是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块里程碑,标 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印刷术发明的直接作用: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印刷术发明的更深层次的历史意味(1)思维方式的转变(线性主流)(2)思维习惯的转变(群体到个体)。 10、星法院:英国在1570年建立的皇家出版法庭——它是由原枢密院中的司法委员会专门独立出来组成的。 11、科兰特:“科兰特”一词来自荷兰语,所谓的“科兰特”并不是指某一特种报刊的名称,而是指对刊载新闻等印刷物的统称,现在所办的报纸是由荷兰运营商运往英国销售的 报纸。

教授 青蛙 哲学 作文导写

新材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而后按照题目后面的题目做审题立意训练: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自选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题,不要抄袭。 【训练题】 以上题目所给材料列的中心论点,其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含义的两项是:( ) A、只有谦虚好学,多学理论理论知识,才能扩大视野,不做井底之蛙。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以己之长,傲视他人。 C、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 D、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成就事业。 E、实践出真知,理论工作者要虚心听取实践工作者的意见,使自己获得获得真知灼见。 F、只有全面地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片面化、绝对化地看问题就可能招致失败, G、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那就成为空洞无用的教条。 H、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答案】 A、D。 【解题】

出题者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找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而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与出题者观点相同、相似、相关或相辅相成的观点加以证明。 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出题者对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的做法是持批判态度的,对青蛙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给予肯定的。而训练题中的B、C、E、F、G和H选项或批评教授的做法,或肯定青蛙的勇气。因此是符合材料的含义的。 当然,如果材料的观点错误,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与材料相反的观点也能成立。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反中心立意法”来立意。但是A和D选项,所提出的观点既不和反对空洞理论和提倡敢提独特见解的观点相对相反或相辅相成,也不是从某一角度来阐述或引申材料的这些观点,所以是不切题的。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步骤例析 【例一】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原则 面对寓言性这一类材料,我们审题的第要义是解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当然,多角度解读材料,也是考场作文中允许和提倡的。 审题指导 第一步: 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子),这些句子通常都最能体现材料的主旨。如这则材料的关键性句子是: “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第二步: 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如这则材料陈述对象有: 1、教授 2、青蛙 3、动物们 第三步: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如: 1、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 3、动物们反驳教授。 第四步:

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 一.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P69) 1. 在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2. 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外,这些报刊一般是私营性质 3. 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4. 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5. 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6. 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处境十分困难: ①经济困难②政治困难③受到外国殖民势力特别是各地租界当局的限禁 二.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 报刊数量多 2. 办报地区广 3. 报刊种类多 三.报章文体(P80-81 做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1.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创了适合报刊宣传要求的新文体,报章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2. 报章文体的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3. 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 的白话文运动开创了先河 四.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P81-83) 1. 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2. 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3. 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4. 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5. 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6. 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五.《新民丛报》和《民报》的大论战(P94-95) 起因:《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于1905年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 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 经过: 1. 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新民丛报:否认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认为满汉之间无矛盾,主张拥戴光绪帝,推动清廷自上而下的改革 民报:清政府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奉行卖国政策,想要救国需要用武力推翻清政府 2. 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新民丛报:中国革命必须经过专制,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制 民报: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秩序和人民权利均无保证,中国人民完全具备民权立宪的能力,应该实行民主共和国 3.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新民丛报:中国不存在土地贫富不均,没有必要平均地权

小升初作文题型分析

井底之蛙新传 提示:你还熟悉小时候读过的《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吗?当年的那只青蛙安逸地在井底度过了100年,成了百岁老蛙。她的子孙辈们对她都很孝顺,还特地给她举办了隆重的百岁宴席……可是,蛙子蛙孙们越来越觉得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井底之家,实在难以生存,他们中的一位位能人便纷纷跳出井底,离她而去,另谋出路…… 要求:你觉得蛙子蛙孙们离开井底会生活得好吗?请用《井底之蛙新传》为题目,写一篇450字以上的短文,来说明一个明白浅显的道理,让读者受到启示或教育。要求所编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契合人物的身份,并把握好人物的心理。书写规范美观,行文流畅整洁。 --------------------------------------------------------------------- --------------------------------------------------------------------- --------------------------------------------------------------------- -------------------------------------------------------------------- -------------------------------------------------------------------- -------------------------------------------------------------------- -------------------------------------------------------------------- -------------------------------------------------------------------- -------------------------------------------------------------------- 2、同学们,在小学阶段,你和同学之间经历过许多事情,请以“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 --------------------------------------------------------------------- --------------------------------------------------------------------- -------------------------------------------------------------------- -------------------------------------------------------------------- 1

经典模板 (155)《坐井观天》教学参考

《坐井观天》教学参考 教材解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9个生字,字音方面,“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从字形、字义看,“渴、喝”比较容易混淆。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注;“喝水”是一个动作, 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答、话、哪、抬”的构字部件学生都很熟悉,建议联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展开认读、理解。教学“际”字时,可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错”字可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 本课识字教学要紧扣文本。如“沿、际”的学习,理解“井沿、无边无际”时要结合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又如,生词“弄错”共出现3次,学习时可关注小鸟和青蛙争论时的语气。 2. 写字。

暨南大学新传史论考研模拟五套卷

目录 Ⅰ模拟五套卷 (2) 暨南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2) 暨南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二 (3) 暨南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三 (4) 暨南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四 (5) 暨南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五 (7) Ⅱ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10) 模拟卷一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10) 模拟卷二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19) 模拟卷三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28) 模拟卷四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37) 模拟卷五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48)

Ⅰ模拟五套卷 暨南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一 专业名称: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专业 考试科目代码与名称:707新闻传播史论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相应答题纸(卷)上,写在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做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 2.公民博客 3.《世界报》 4.“有闻必录” 5.《时报》 二、简答题(任选做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新闻失实的表现及其原因 2.简述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特征。 3.简述章太炎的办报活动。 4.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进。 三、论述题(任选做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网络传播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及其意义。 3.试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在网络传播中面临的冲击。 四、分析题(50分) 请分析和评价下面这段话:“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他们从旧媒介的形态中逐渐产生。当比较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严谨和适应。”(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四)第12课《坐井观天》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四)第12课《坐井观天》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9题;共43分) 1. (5分)看拼音写句子。 cái qī suìde cáo chōng xiǎng chū le hǎo bàn fǎ . ________ 2. (6分)(2019·播州) 写出下列词语中的同音字。 xùn:防________ 谦________ ________兵秣马 xiè:________货松________ 水________不通 xī:________笑________牛________攘攘 3. (4分)看拼音写汉字。 lián fān shān chuǎng rǎng chéng 窗________________开书________掉________进叫________________处 4. (8分)比一比组词。 此________ 些________ 申________ 神________ 5. (3分) (2018四上·抚宁期末) 请把句子中表示“看”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十一假期,爸爸带我观赏了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十分整齐地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仔细端详每个兵马俑,各不相同: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有的环视四周,好似在查看地形,随时准备作战;还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战胜敌人…… 句子中表示“看”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传播史

填空选择 1.1945年八九月间发生的“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发起的一次声势最为浩 大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黄天培自行出版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序幕。 2.国统区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新闻界出现的 一个重要现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储安平出版并主编的《观察》周刊 3.反对“客里空”运动是由《晋绥日报》首先发起的 4.1949年12月5日北京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5.1950年7月《大公报》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社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 6.1949年10月19日,为了方便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院设置了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副署长范长江、萨了空 7.1949年12月17日至26日,新闻总署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报纸经理会议,这 次会议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方针 8.1956年,人民日报进行了一次改革 9.《新民报》总编辑赵超构提出改进报纸工作的三个口号“短些,短些,再短 些;广些,广些,再广些;软些,软些,再软些” 10.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向全世界宣 告了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1.《燕山夜话》是《北京晚报》1961年3月9日在副刊《五色土》上开辟的一 个杂文专栏,由著名报人邓拓执笔 12.1968年9月1日的“两报一刊编辑部”指的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红旗》杂志 13.四人帮中的“梁效”写作组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14.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发表的特色评论员文章《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的文章修改审定的 15.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组理论文章,其中《标准只有一个》 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则真正掀起轩然大波。 16.《深圳特区报》的副总编辑陈锡添在邓小平南行讲话中,记录了邓小平所有 的讲话与细节,随后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纪实》 17.1951年,台湾当局实行“报禁” 18.1988年1月1日,台湾“报禁”正式解除 19.1988年7月12日,91岁高龄的老报人成舍我创刊《台湾立报》 20.自2000年失去“执政权”后,国民党党营报纸出现危机《中央日报》在2006 年6月1日正式停刊 21.1959年查良镛(金庸)、沈宝新创办《明报》 22.香港最早的电视台是民营的“亚洲有限公司”(简称“亚视”),香港第一家 民营的无线电视台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 23.无线与亚视各设有中英文两个台,无线的中文台又称为“翡翠台”,英文台 称为“明珠台”,亚视的中文台也叫“黄金台”,英文台称为“钻石台”24.澳门1933年创办的《大众报》是澳门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 名词解释:

小学作文指导-联想与想象

请以以下两个题目:1. 假如有时间机器 2. 如果克隆了一个我为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作文* 3 、井底之蛙新传提示:你还熟悉小时候读过的《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吗?当年的那只青蛙安逸地在井底度过了100 年,成了百岁老蛙。她的子孙辈们对她都很孝顺,还特地给她举办了隆重的百岁宴席……可是,蛙子蛙孙们越来越觉得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井底之家,实在难以生存,他们中的一位位能人便纷纷跳出井底,离她而去,另谋出路……要求:你觉得蛙子蛙孙们离开井底会生活得好吗?请用《井底之蛙新传》为题目,写一篇450 字以上的短文,来说明一个明白浅显的道理,让读者受到启示或教育。要求所编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契合人物的身份,并把握好人物的心理。书写规范美观,行文流畅整洁。* * 谢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 * 远远了的* * * * * * * * * *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要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联想与想象就是两种主要的手段。* * 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撒盐空中皆可拟”, 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就是联想。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

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不同的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看到“0”,你想到了什么?联想的两个要点: 1 。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力2 。知识的积累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春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并不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这就“接好电路”,也就是要了解并掌握一些联想的方法。但是, 也有这样的情况……I have nothing to say! 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1. 同向联想2. 反向联想3. 多向联想这是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人、事、物。例如:《过万重山漫想》。作者由自己穿过三峡产生联想,想到: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同向联想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作者先由远远的街灯联想的明星,然后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反向联想这是由

传播史

傳播史複習內容 第一章 唐(进奏院状、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报) 进奏院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皇帝的起居活动 2.皇帝的诏旨 3.官吏任免事项 4.臣僚们的奏章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 1.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读者主要为地方的藩镇和诸 道长官。 2.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 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的关 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4.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有些则是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 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相对关注的一部分内容。 *唐代驻首都各地的进奏院发布的,类似于“进奏院报”的一类事物,已经具有 一定的官报的性质。它是一种咋当时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是一种 原始形态的报纸。 开元杂报(713~742 唐玄宗开元年间) 最早有关于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字可之,又字隐之,关东人生活在唐宪到唐僖宗时期间,韩愈的再传弟子)《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度 开元杂报》一文。文章对开元杂报的外观和内容,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对于内 容,文中举例了五项,都是开元十二年至开元二十三年间在长安发生的重大事 件。而这也是唐代人详细记述唐代“开元杂报”情况的唯一的一篇文献。“开元 杂报”的名称只不过是孙樵为了行文的便利,自拟的一个名称,意味开元时期 的“杂报”,是当时“条报朝廷事”的一种载体,没有固定刊期和报头。关于性 质,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接近于“进奏院报”之类的官报。它说明,中国开始 有这种逐日“条报朝廷事”的官报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敦煌进奏院报(1900年在敦煌出土的两张进奏院报的残页) 一份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另一份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由于“开元杂报”已经 无存,“敦煌进奏院报”已经成为我国甚至世界上年份最早的报纸。 特点:1.没有报头、开端和结尾部分还保留官文书的痕迹。 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员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的。 3.所有信息,都是进奏官员自行采集。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 别是发生在他们地区的有关大事。 宋(邸报、定本制、小报) 邸报:唐代的“状报”、“进奏院报”的体制,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 理

井底之蛙新编版作文800字

井底之蛙新编版作文800字 又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又是一束浅浅的阳光,小青蛙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哈——,又是一个美好的一天。 这时,从井口传来了一声鸟鸣,一片绿叶悠悠地落在小青蛙身边,青蛙捡起树叶,对着阳光半眯着眼:“外面的世界真的像小鸟说的那么精彩吗?要不趁着今天的阳光特别好,去看一看吧!”于是,小青蛙下意识地蹲了下去,闭上眼睛,后退猛地一蹬,身体用力向上一跃,趴在井口。青蛙慢慢睁开眼,呵!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空气非常清新。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跳下了井沿。 小青蛙一边跳一边哼着小区,跳着跳着,他看到了一片白桦树林,郁郁葱葱的树叶中若隐若现的传来人类聒杂的交谈声,小青蛙带着满心的好奇,便顺着声音,穿过树丛,在一条枯河边发现了一个红墙绿瓦的房子,来到了房子旁。原来是一家餐厅,“野味餐厅”四个红旗大字立在门面上方。 小青蛙一蹦一跳地进入了餐厅,只见大厅里灯火通明,四周的布置非常豪华,大厅中央一张张圆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人们有的喝酒,有的聊天,有的听音乐,好不休闲。突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小青蛙眼睛一亮:厨房中的,闲人免进。趁人不注意,小青蛙一溜烟儿来到了厨房门口。透过墙角的缝隙,小青蛙往里瞧去。不看当然不知道,一看果然吓一跳:只见厨房墙角一带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笼子,笼子里关着各种动物,有山鸡、穿山甲、小鹿、野兔、獾猪、藏羚羊……等等各种国家级保护动物。那些动物神色慌张,眼睛里充满了恐惧的眼神,或许是闻到了新动物的气味,只见山鸡拼命扑闪着翅膀,随后,穿山甲和野兔也在笼子里不停的扑腾,乱窜,那一声声哀号听得小青蛙直起鸡皮疙瘩。 小青蛙实在忍不住了,偷偷溜进厨房,试图打开铁笼。突然有个厨师大叫道:“青蛙!青蛙!快抓住他!”小青蛙一扭头,正看到一位肥头大耳的厨师朝他扑来……他连忙转身,用尽平生的力气向外逃。“呼哧……呼哧……呼哧……”只听见“扑通”一声,小青蛙跳进了井里! 也许这只青蛙再也不会出来了,从这井里断断续续地传来哀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新传史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套 1 人民日报自1955年1月起,先后在上海,武汉西安广州成都昆明哈尔宾乌鲁木齐南昌等地出版_______ A 航空版 B 邮电版 C 电子版 D 电报版 2 邮发合一制在_________率先实行。 A 光明日报 B 人民日报 C 新民报 D 北京日报 3 1950年 3月29日至 4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主持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提出改进报纸工作主要以________ A加强新闻报道量 B 改善新闻时效性 C 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D 整顿新闻事业 4 新闻工作做了许多的改进以__________ A 为了整顿当时的报刊 B为了提高新闻工作的素质 C 为了健全新闻制度 D 加强新闻工作与社会实际人民群众的联系 5 人民日报还编印出版刊物________作为培养通讯员的园地。 A 人民日报通讯 B 人民日报通讯教育 C 人民通讯教育专栏 D 通讯教育专栏 1 是党的学委出版的是_________ A 新闻报 B 新生活报 C 学报 D 救亡日报 2 属于党的职位创办的报刊__________ A 人人周刊 B生活知识 C文坛月报 D 世界知识 3 属于党的教委创办的是________ A 教育报 B 导报 C 教师生活 D 新生时代 4 属于的工委办的报刊是___________ A 联讯 B 新华月刊 C 学生新闻 D 生活知识 5 国民党中宣部曾明确规定,凡在抗战中出版过的报刊可以________ A 先出版后登记 B 自由出版 C 先登记后出版 D 都不正确 (1)A(2) B (3)C (4) D (5) A(6)A (7)B (8)C (9)D (10) A 二.填空 ⒈_______是建国初期有线广播建设的主要模式。 ⒉党和政府又转而采取__________等措施,对私营报纸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⒊新中国一成立,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即对在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党的新闻事业进行调整与充实,建立一个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公营新闻事业网。 ⒋1950年11月21日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新华社改组为一个集中同一的国家通讯社的任务基本完成。 ⒌1949年9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节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临时宪法性的______________。 ⒍1952年4月1日_________建成,为当时在经济贫空的农村提供一个可以效法的楷模。

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 一.导入 1.>手语操 2.同学们很自信,真的很不错.有一只青蛙它也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很不错.看看大屏幕(出示课件2),就是这只小青蛙,起初觉得自己生活在井里很(快活),可是后来它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渺小)看到这两个词,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 3.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看看吧. 二.读书感悟

(一)青蛙的快乐(出示课件3)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青蛙的快乐生活都来自那些地方呢? 生:井外浅井壁小 井水井泥 快乐生活离不开又浅又小的井呀. 2.小青蛙快乐吗?如何快乐? 尽情.安然.没有谁.独占.极点 3.难怪小青蛙这么快乐,它简直就是井中的大王. 4.谁学着青蛙的样子,尽情的夸耀一番?指名读.指导朗读

5.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试试,好,大家一起来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二)体会大海的辽阔 1.这只青蛙真快乐呀,可为什么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鳖东海的) 2.让我们默读第2自然段. 谁来读读东海之鳖对青蛙说了些什么? 3.听了东海之鳖的介绍,再看看大屏幕(出示课件4-6),你对大海有什么印象?(大.辽阔) 4.这里有一段古文,(出示课件7)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的诵读.先来试着读一读. 5.老师先来读,请大家用斜线画出停顿. 6.再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出示课件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