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9)07-0044-04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李 宏 梁献超 刘艳阳

〔摘 要〕 针对城市内涝、雨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分析了美国利用雨水营造雨水景观的成功案例如“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园林景观的手段和材料加强城市雨水蓄滞能力,提高雨水下渗量的景观途径,并分析了具体办法。

〔关键词〕 雨水利用;雨水花园;绿色街道;雨水景观;景观途径〔中图分类号〕 P42616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李 宏(1971—),女,汉族,山东东营人,金陵科技学院园艺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梁献超(1972—),男,汉族,安徽安庆人,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刘艳阳(1979—)男,汉族,江苏盱眙人,南京市景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

〔基金项目〕 2008年度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08KJD220001)。〔收稿日期〕 2008-10-25〔修回日期〕 2008-12-13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尽管对城市防洪减灾的投入持续增加,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所造成的损失却与日俱增。原因在于随着城市扩大,地表覆盖面积增加,建筑、道路、硬质铺装等不透水面积的增加造成了透水面积的缩小,在同样降雨量的条件下,地表径流加大,加重了城市泄洪负担,增加了发生内涝的因素。由于降雨不能有效下渗,城区地下水补给减少,不仅加剧了地面沉降和排涝困难,也造成了大城市内涝的不断发生。对于雨水的排放,目前最典型的工程方法就是将雨水直接引入混凝土排水管道。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城市

内涝,另一方面则有大量雨水通过排水系统白白排

进江、河、湖泊,这又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同时,由于雨水不能有效下渗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地的保水性能降低,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环境,使得生物多样性消失,最终会导致土壤贫瘠化、沙漠化。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洪水也一样。它既是一种造成灾害的自然现象,又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所不可少的生态过程。只是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其灾害性的一面。在谋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尽量减少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而又尽力保持其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所能发挥的洗涤净化环境、补充地下水、维持湖沼、改良土壤等重要而有益的作用,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为此,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关于

 总第168期

城市问题2009年第7期 

“雨水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起步较早,已有30来年的历史,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控制和渗透技术及配套的法规体系,成为国际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1]。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最初较多关注雨洪中的污染物含量及水质管理,近年来则拓展到流域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2]。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雨水利用情况多为修建蓄水池,由于成本较高,应用并不很普遍。

二 美国的“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

近年来,美国景观设计师们在雨水收集和利用过程中,积极探索使雨水有效下渗、补充地下水位的途径,并且利用雨水打造出独特的雨水景观、营造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引起了景观设计界的关注。最为典型的是“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

1.雨水花园

在像波特兰、西雅图这样雨量充沛的城市,设计师们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的排水功能。屋顶、停车场等公共环境中的雨水没有直接排入混凝土的城市排水管道,而是通过“雨水花园”收集到称为“生态池”的专门排水系统中,经过一系列生态净化过程,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植被、滋润土壤或补充地下水[3]。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雨水花园”位于波特兰,该项目由迈耶?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将东方银行大厦俄勒冈州会议中心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屋顶面积约2.2万平方米)[4],通过落水管输送到雨水花园,使大量降雨渗入地面。在景观造型方面,运用了叠水的手法,将一条石砌的水池用玄武岩堰分隔成若干的浅滩及一定落差的小瀑布,彼此串联在一起,雨水从一个水池到下一个水池蜿蜒流过,减缓了暴雨下泻的速度,也使雨水有足够的时间下渗。雨水量大时,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水口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池中铺筑青灰色石板和五彩缤纷的卵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与粗犷的玄武岩营造了一种自然、质朴的氛围。池边种植了多种植物,可以有效吸收、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植物根系可以固定水中的碎石、沙土,防止长期雨水冲刷对池底的破坏作用。这些摇曳多姿的各种类型的植物,使雨水景观更加生动、自然,充满生命力。作为一个场地的雨水管理工程,这是一个值得广为研究和传播的典范(图1)

图1

2.绿色街道

一项同样能够减轻市政排水压力、利用雨水打造雨水景观的举措是“绿色街道”。“绿色街道”是指利用渗透池、雨水花园以及街道和人行道之间的浅沟收集雨水。波特兰已将这种功能性的“绿色街道”作为城市正在实施的示范项目。“绿色街道”设在城市肌理的隐蔽处或缝隙处,如停车场、林荫大道、学校周围或住区的停车位,雨水经由“绿色街道”,最后注入种有一系列植被的洼地,雨水在这里经植物净化渗入到土壤中。雨水量大时,多余的雨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这些“绿色街道”一般无须维护,只需要每年进行例行清污和植被修剪,同时检测土壤质量,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换土(“绿色街道”的雨水多来自停车场、道路等,由于汽车尾气、油污等,雨水中会有重金属等污染物)。东北锡斯基尤绿色街道被认为是波特兰市最好的绿色街道雨洪改造工程实例之一。其于2003年秋天建成,既遵循了可持续的雨洪管理原理,又充分展现了简单、节约成本以及创新地设计解决方案的价值,获

得2007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 LA )年度综合设计荣誉奖项(图2-3)

3.“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的启示

在自然循环过程中,雨水除了直接蒸发以及流入河流之外,还有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源的一部分,这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水循环模式。因此,景观设计师应当尽量寻找收集地表水并使其有效渗入土壤的各种方法和途径。“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景观设计的途径:加强城市对雨水的蓄滞能力,“留住”雨水,提高雨水的下渗能力,并利用园林景观的手段和材料,为上述过程的发生营造符合生态原则的且有一定视觉美感的场所。 三

 雨水利用的景观途径

1.转变传统的排水概念,实行就地滞洪蓄水

目前,中国城市中的地下排水管网均是以尽快汇集并排除地面径流为目标,这就更加速了水向城市各条河道的汇集,使河道洪峰流量迅速形成,对低洼地带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往往形成洪涝灾害。此时应因地制宜,引导雨水汇入城市公园的湖泊湿地之中,经生态净化后渗入地下,补充城市地下水。在城市广场、居民小区等场地应规划设计一定量的地上或地下“滞留池、蓄水池”设施,收集的雨水经沉淀过滤等生态净化措施后,可用于清洁、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或补充城市地下水。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相衔接的问题。

2.改变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增加城市蓄水能力

(1)适时适地建立“雨水花园”

在城市的建成区或老城区要重新规划设计新的“滞留池、蓄水池”比较困难,可在建筑、道路、广场周围适时地“见缝插绿”。这些绿地除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休憩、娱乐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外,也是具有收集净化雨水、有效补充地下水位功能的“雨水花园”。城市中这种不计其数的小型“雨水花园”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抬高道路标高,降低绿地标高

在现行的城市道路系统中,路面标高大都低于旁边的绿化带或绿地。在这种情况下,雨水会很快从绿地流向路面,沿路面流向道路的排水系统。一方面雨水白白流走,另一方面从绿地流下来的泥水污染了路面,淤塞了下水道及河床,而植物只能依靠自来水浇灌生长。公园、小区中的情况也大多如此。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考虑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抬高路面标高,降低绿化带和绿地标高,将花坛(池)、草坪、树木置于路面标高以下20-50厘米左右,且在大片绿地中设置一定的坑洼地。硬地表面的雨水流入绿地或坑洼地中并下渗,可以帮助植物生长,提高地下水位。也可借鉴“绿色街道”的做法,在降低绿地标高的同时,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开挖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浅沟,使沟中的雨水最后注入种有一系列植被的洼地,并在这里经植物净化渗入到土壤中。

(3)减少硬地,增加绿地

应减少城市和城市广场中的不必要的硬地,增加绿地,以减少地表径流,加强城市的蓄水能力。在城市绿地中应以乔灌草组成的群落为主,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的植物环境是由乔灌草形成的生态群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的水循环。然而,现在的城

市绿地中过多的人工草坪根系较浅,雨季不能吸收大量的降水,平时还要人工浇灌,浪费珍贵的水资源。

(4)建造生态型驳岸

现有的城市水体和水景工程等大多采用渠化、硬化的驳岸形式,水底也都采用不透水材料,这种做法不仅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也不利于形成健康稳定的水系生态系统。应对其进行“软化”和“绿化”,建立有利护岸、保持水土、防止地表径流和污染的生态型驳岸。

(5)营建绿色屋顶

适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应全部建成绿色屋顶,充分利用绿地滞蓄雨水的作用。一方面可延缓径流的产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环境的作用。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并经过滤后引入地面蓄水池,构造水景观。

3.更新市政设施材料,提高雨水下渗能力

混凝土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道路和停车场成为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雨水很难渗入地下,也就无从补给地下水。大量的排水管道也都是混凝土材料,再一次阻断了雨水的下渗渠道。因此,用透水型材料取代原有的不透水型材料,包括在园林中大量应用嵌草铺装,对提高雨水下渗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德国与日本等国,透水型铺装已获得广泛应用,形成了生产、施工和维护的一系列配套体系。在大面积的停车场、广场和人行道上广泛应用透水型铺装具有重要的意义。

4.利用水之美,配合植物等景观素材,营造雨水利用的生态型景观场所

水是自然界最活跃、最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景观要素,雨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水景资源。我们应充分了解水的形式和流动特点,借鉴东西方水景理念,与石材、植物等造景材料相结合,创造富有特色又具有雨水净化功能的雨水景观。雨水景观的创造,还要特别考虑植物材料的应用。植物材料是园林景观特有的设计要素,植物本身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再加上春花秋实等季相变化,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泉。雨水景观中的植物材料除了考虑造型和季相变化外,更多的要考虑植物在固定泥沙和净化水体等方面的作用。

四 结语

雨水利用是一项典型的生态保护技术,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雨水收集利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变“排”为“蓄”,并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利用雨水之美打造创新的雨水景观,营造健康的、宜人的城市生活空间。

【Abstract】 Against t o urban waterl ogging,rain water wastage and decrease of gr ound water level,etc.this article an2 alyzes t w o successful cases in rain water use in America,such as “Rain Garden”and“Green Street”p r ojects and s o on.It then puts f or ward ways of p r omoting the capability of urban rain water st oring and infiltrating by using garden landscape and material suing.

【Key words】 rain water utilizati on;rain garden;green street;rain water landscape;landscape way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许珊.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解决景观用水问题.中国园

林,2007(2):54-56

[2] 宋云,俞孔坚.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景观规划途径———以

威海市为例.城市问题,2007(8):64-70

[3] 威廉?汤普森.利用雨水打造创新的水体景观.城市环境设

计,2008(1):10-11

[4] 曾忠忠.城市湿地的设计与分析———以波特兰雨水花园与成

都活水公园为例.城市环境设计,2008(1):83-86

(责任编辑:李小敏)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海绵城市经典案例-当雨水流过城市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集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渗滤池、低洼绿地、梯田、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 渗滤池:结合池塘、洼地设置渗滤池,池塘与洼地维持少量水位,除有集水功能外还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放的水域还能提供亲水及视觉美化的效果。 花畦:池底覆以土壤并种植吸附污染物的湿生植物,具有调节与改善水质的功能。

植草沟:用植被覆盖的集水、排水渠,主要用于疏散暴雨径流以及移除污染物,提升水质,保留乡土植被维护景观品质,提供生物栖息的空间,且植草沟设置及维持保养的费用低于传统的地下管线。 渗滤沟:渗滤沟是利用卵石、碎石等空隙为雨水提供滞蓄空间的方法,在地面设卵石沟或卵石槽导引地表径流至卵石间的孔隙。 渗透性铺装:采用渗透性地面铺装是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有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的优点。

雨水收集系统 绿地生态水渠 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道路渗滤沟

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收集和利用。 根据具体位置及路幅宽度不同,渗滤沟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主园路渗滤沟:路幅宽6m,行人较多,雨水稍有污染,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 ②硬质广场路面: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广场中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 ③3m宽园路:渗水砖路面+渗滤沟+穿孔集水管; ④山体渗滤沟:内侧做渗滤沟,隔一定距离结合地形设置渗滤池或贮水池; ⑤木栈道:栈道下方设置低洼绿地; ⑥停车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结合植草砖停车区,尽可能让雨水下渗,此处雨水污染较大,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 雨水净化系统 土壤渗滤净化 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人工湿地净化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水资源紧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总体来说: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一方面为了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缓解这两大矛盾,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雨水利用技术分为:收集、净化、储存、供水与利用四个方面。 1.雨水收集 ①平时做好屋顶和房檐雨水槽、雨落管和雨水储存罐等维护工作,以保证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质,并且应尽量扩大集雨面积。 ②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并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的雨水。 ③摒弃初期污染雨水(屋顶等集雨面积上堆放物和附着物会污染雨水,尤其在干旱期过后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为非饮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须排走不能收集)。 ④雨量大时排放多余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⑤从公路和轻轨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类、垃圾、烟灰、金属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过滤处理,并只能限于冲洗厕所。 2.雨水净化 ①雨水水质分析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因此,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虑的污染指标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②针对用水要求进行处理 通常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类,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依据不同的用水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净化。 ③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与人体接触的用水) 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对采用药剂可能产生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④净化方法 生物法:人工湿地法、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浅谈城市的雨水处理方法

浅谈城市的雨水处理方法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同时水资源的污染也很严重。雨水作为一种可以被利用的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以减轻水资源缺乏的现象。文章简单分析了雨水处理的几种工艺。 关键词雨水处理;水资源;雨水利用 一、雨水处理的重要性 雨水是水资源循环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将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中使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表水泥混凝土的覆盖率很高,遭遇短时高强度的暴雨时排水不及时容易形成城市内涝显现。如果能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大大缓解内涝现象。所以说雨水处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雨水处理的现状 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在雨水处理上开展时间比较早,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雨水收集管网对雨水进行收集,然后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使雨水水质达到一定的使用标准,作为城市杂用水水源。国内对于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的比较晚,雨水主要用于绿化灌溉,用途单一,没有高效的利用雨水资源。 三、雨水处理常用的方法 由于雨水在初期径流时污染严重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质,但经过管道中的径流后期的雨水具有含氧量高、硬度低、杂质少的特点,不需要经过很繁琐的水处理工艺就能达到一定的使用标准。具体的工艺根据具体城市雨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进行选择使用。常见的方法有。 (一)混凝工艺 混凝一般被认为是水中胶体物质脱稳的过程。通过投加混凝剂,经过不同的混凝机理使杂质形成絮状体,失去胶体物资的稳定性达到去除雨水中杂质的目的。目前给水中常见的混凝剂有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等无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等有机混凝剂。根据雨水水质分析选择合适性能的混凝剂。混凝工艺最重要的是最佳投药量的确定。确定最佳投药量既可以使混凝达到最佳效果又可以减少絮凝剂的浪费减少运行费用。目前常见的最佳混凝剂投药量的确定方法是现场试验确定。我国在新型絮凝池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各种絮凝池的种类也比较多。但是因为雨水的特性,处理雨水时不需要使用过为复杂的设备。传统的絮凝池如隔板絮凝池就能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隔板絮凝池采用的原理是利用水利搅拌达到混凝剂和处理的雨水的充分混合。消耗很少的能量是一种比较节能的设备。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对处理的雨水量有要求,太小的雨水量隔板之间的间距比较小施工不方便。还是要根据具体处理雨水的情况选择絮凝设备。 (二)沉淀工艺

雨水回用计算书案例

南京诚园(南区) 雨水综合利用方案说明 南京吉佳新材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8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提倡水的循环利用、雨水与中水处理回用,使水环境系统的综合效率达到最优,降低能耗,做到无废无污染,建成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城市的扩张,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从面导致雨水大量流失,需加大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资金;同时,由于减少了雨水的地下渗入量,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述基础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了各种相关和配套规定和标准,倡导和激励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摘要:在分析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技术;前景;建议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由于这些气候要素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降水条件。例如,在大都市中,几乎所有气候要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地表上的辐射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以及机动车辆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吧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引起机械湍流,同时城市作为热源可导致热湍流。城市上空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工排水系统的完善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滞水迅速排泄,导致局部蒸发量大为减少,市区内的绝对湿度下降。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流域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植被减少或破坏,城市发展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大量排放、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进而导致雨水流失量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足10%。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技术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中屋面的面积占去了整个城市硬质表面的30%左右,采用屋面可以吸收汇集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减缓雨水排放,

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

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 第一条为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洪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四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管理工作。 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日常监管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城市节约用水行 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条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节水设施的重 要内容之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 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有特殊污染源的医院、化工、制药、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召开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 第七条符合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主城四区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 简介: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辟新的水资源渠道,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雨水、给水管网相结合,可以减小雨水和给水管网的管径、降低管网投资,同时可改善城市微观环境。雨水利用措施和设备经过实践开发已经达到实用化,为今后大规模利用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保证。 关键字:水资源,城市雨水利用,透水,径流系数 一、水资源及雨水利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在时间上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丰水枯水不规则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1]。

因而,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造成城市水资源不足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少。二是水源水质日趋恶化,不能满足水体正常循环使用的功能要求,大大减少了有效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城市中的一部分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破坏了天然水体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被污染,流经42个大中城市的44条河流中大约有93%被污染。 河北省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m3,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年用水量已经高达220亿m3,但可利用量仅为170亿m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流程 各个国家的雨水利用技术发展的程度因重视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对于雨水的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收集、处理和供应。

城市公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城市公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摘要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而与水密切相关的园林行业,更应该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实现城市公园的雨水利用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论文主体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城市公园要素作为切入点,逐个分析实现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途径与措施,并分析了可行的雨水利用设施,为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雨水利用提出了基本的思路。以期为园林行业从业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城市公园的工程建设、植物养护和后期管理等都是耗水量较大的方面,节水意识淡薄,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够重视,都将导致大量的优质水资源的浪费。首先,很多公园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很好的节水意识,无论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是在缺水的城市,设计都一味的强调“大气”,我们可以在很多公园内看到大草坪、大色块、大水景、大广场等耗水严重的景观,如大连市一度风靡的大草坪和模纹绿化就是很好的例证;为了能够保证这些景观的效果,付出的代价除了大量的人工,还有就是大量水资源的消耗。其次,在植物的使用上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重人工、轻自然的现象随处可见,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忽视了植物的地域性特征,过分的注重新奇,导致了很多城市公园出现了既耗水又没有很好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忽视了节水耐旱性植物的作用。另外,公园后期管理上,灌溉设施不合理、设备漏水严重、人工养护缺乏节水意识等问题随处可见。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如今雨水利用的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只需要合理的运用,城市公园内完全可以通过雨水利用来解决公园内部大部分的用水,并实现雨水利用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可以说本文的探究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对城市雨水生态利用展开研究,但是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雨水利用研究与规划滞后。近年来,虽然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开始重视对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但总体看,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还显得薄弱,滞后于城镇建设与发展。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很大程度上要从基础设施上,确切地说,要从排水设施(污染源头控制、收集、利用和输送等)建设着手,即在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加以妥善解决。 (2)缺乏配套技术与管理。由于人手与研究上的不足,我国目前在城镇雨水的利用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领域还没有成实用的技术体系及相应的设计规范,也缺乏配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 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1、雨水收集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成熟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利用。 1.1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城市道路路面、广场和停车场等都是良好的雨水收集面。雨水自然产生径流,只要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用于城市清洁、绿地灌溉、维持城市水景等。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可以采取分路段于绿地下修建蓄水池的工程模式,见图1。 由于人行便道面积小,分散性强,可以采用在人行便道上铺设可渗透路面砖的工程模式,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可渗透路面砖的强度应大于30MPa,渗水能力保证在1mm/s 的降雨情况下随降随渗。典型地面铺设见图2。

可渗透路面砖是由特殊级配的骨科、胶凝材料、水及增强剂拌制成混合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其中含有很大比例的连通孔隙,滤层原料为粗沙,用来过滤下渗的雨水,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区雨洪控制和利用,碎石层可起到短时贮存雨水的作用,主要为防止由于雨水在土壤中下渗不及而产生积水的现象。 1.2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模式 将屋顶雨水收集并储存于地下或地面的蓄水池,经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浇花、冲洗厕所或者洗衣等。该设备安装和使用都很方便,在德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屋顶雨水的收集利用要比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复杂得多,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系统、贮存系统、回用系统等等。图3为典型的屋顶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2)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与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与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与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就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与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与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与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与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饮水、卫生、养畜等使用。

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节能

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近十年来,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和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可实现目标有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前应用范围有:分散住宅的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对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有利于构筑和完善该技术体系,尽快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1 雨水集蓄利用 1.1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利用屋顶做集雨面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可产生节约饮用水,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 该系统又可分为单体建筑物分散式系统和建筑群集中式系统。由雨水汇集区、输水管系、截污装置、储存、净化和配水等几部分组成。有时还设渗透设施与贮水池溢流管相连,使超过储存容量的部分溢流雨水渗透。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德国已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一些专业公司开发出成套设备和产品。德国Ludwigshafen已经运行十年的公共汽车洗车工程利用1000m2屋面雨水作为主要的冲洗水源;法兰克福Possmann苹果轧汁厂将绿色屋面雨水作为冷却循环水源等,是屋面雨水用于工业项目的成功范例。

1.2 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 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环境新的生态技术,也可作为雨水集蓄利用和渗透的预处理措施。即可用于平屋顶,也可用于坡屋顶。 植物和种植土壤的选择是屋顶绿化的技术关键,防渗漏则是安全保障。植物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筛选本地生的耐旱植物,还应与土壤类型、厚度相适应。上层土壤应选择孔隙率高、密度小、耐冲刷、且适宜植物生长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在德国常用的有火山石、沸石、浮石等,选种的植物多为色彩斑斓的各种矮小草本植物,十分宜人。屋顶绿化系统可个提高雨水水质并使屋面径流系数减小到0.3,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量。该技术在德国和欧洲城市已广泛应用。 1.3 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在新建生活小区、公园或类似的环境条件较好的城市园区,可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达到更显著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减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因这种系统较大,涉及面更宽,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净化、绿地与道路高程、室内外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环节和各种关系。 2 雨水渗透 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的倒灌等多种效益。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 分散式渗透可应用于城区、生活小区、公园、道路和厂区等各种情况下,规模大小因地制宜,设施简单,可减轻对雨水收集、输送系统的压力,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充分利用表层植被和土壤的净化功能减少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但一般渗透速率较慢,而且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或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等条件下应用受到限制。 集中式深井回灌容量大,可直接向地下深层回灌雨水,但对地下水位、雨水水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对用地下水做饮用水源的城市应慎重。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应用

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始终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从传统的简单屋面雨水收集与回用,到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再到城市整体雨水径流消减与洪涝管理,这些都是雨水收集利用的范畴。 三个问题先抛出来: 雨水收集利用产品在哪些场景下发挥作用? 雨水收集技术中又有哪些相对成熟的产品? 建设部海绵城市先进产品目录中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技术与产品你真的 看懂了吗?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概念 雨水收集利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指将雨水作为优质的非传统水源,在降雨径流初期雨水未被过多污染时进行收集,此时雨水容易做净化处理,形成回收利用循环系统。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小区地面雨水收集系统都属于此范畴。 广义的雨水收集利用则将雨水视为区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城市下垫面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强调通过绿色与灰色工程结合手法控制雨水正常的径流、下渗、蓄滞、蒸发过程。广场、道路雨水收集装置及配套雨水花园、景观水体系统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过程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存蓄和利用工作,进而 达到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控制的大目标。 所有基于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都由三个基本组件构成:[收集装置]—[传输装置]—[存蓄装置],在组件基本功能基础之上,这些 装置又会增加雨水初期弃流、渗透、净化、利用等其他复合功能。 如近年流行的雨水渗透排放技术,其主要技术就是在雨水传输装置、存蓄装置中同时增加渗透功能。 【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是雨水从系统外部进入内部的介质。按收集装置安装位置可分为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按管内水流状态可分为重力流和压力流两类。 压力流又可细分为半有压流和虹吸流两类系统。其核心装置是雨水斗。 目前市场较为流行的是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是在设计条件下利用雨水斗至排出管之间的有效位差为动力,使系统内部产生负压的雨水排水系统。 其原理就是依靠特殊的雨水斗的设计,实行汽水分离,从而使雨水立管中为满流状态,当立管中的水达到一定的容量时,虹吸作用就产生了。 在降雨过程中,由于连续不断的虹吸作用,整个系统得以令人惊奇的快速排除屋顶上的雨水。 ▲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形式更加多样,可利用透水铺装,雨水口,线性排水系统等地面设施收集雨水,部分收集装置可以完成初期简单净化。 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更多透水铺装介绍请阅读海绵城市网上期内容。 雨水口指的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在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由进水箅、井身及支管等组成。 线性排水系统属于雨水口一种,具有场地汇水找坡长度小,进水断面大等特点,因而具有更大排水量、不宜堵塞等优点。 【传输装置】 传输装置负责将雨水传送至存蓄装置并连接外部排水系统。 雨水传输过程较长,因此经常在管道等传输装置中增加额外设备,实现雨水净化、渗透等功能。常见的传输附加设备包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渗透渠管、净化处理设备等。 ▲雨水管截污过滤设施

雨水利用国外案例

雨水利用国外案例 【篇一:国外案例】 总结 中央走廊的雨水和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项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为发展 共享框架,堆叠功能绿色基础设施(ssgi)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 施的雨水渗透的方法,使蒸发,捕获和再利用雨水来维持或恢复自 然水文。“共享,堆叠功能”是指绿色基础设施的目的是为多个包裹 提供服务(公共的或私人的)和整个设施功能提供额外的设施超越 纯粹的雨水管理。 的ssgi规划项目将有助于城市雨水管理实施过程中重建场景简化。 这项研究将提供技术分析以及解决监管制度框架。目的是告知选择 的雨水最佳管理措施(bmps),方便运输导向发展(tod)的目标。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指导项目并提供结果的反馈。协助技术工作和网站的计划,该项目聘请了srf咨询集团,公司,本 地咨询公司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服务。额外的资金是由密西西比 河流域管理机构提供(mwmo)。 在其早期阶段,项目测试目标完成四场景在中央走廊的两个有代表 性的部位ssgi概念计划。该项目将主要集中在两个先进的网站计划 在包裹的地方重建迫在眉睫。在探索在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ssgi 的潜在利益,所以一个网站是选择在每个城市的boeser网站(又名 绿第四)在明尼阿波利斯第二十九大道站下;和宵禁共享网站西门 站附近的圣保罗。 这项研究仍在进行中,但到2013年底该项目将产生一个报告呼吁 对tod引导合作战略雨水解,中央走廊重建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 为基础的方法。由于该ssgi方法非常规性,该项目仍在通过政策对话。今年年底,它将为其他通道的模型复制的建议和产生一个宣传 手册鼓励网站设计雨水的创造性使用和推广的总体规划的概念。 【篇二:国外“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景观设计与规划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 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 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 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 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城市雨水利用案例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实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车伍,李俊奇) ◆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A 北京某中学运动场雨水利用工程(北京市城市节水办资助项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设计) 该工程于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是北京市第一个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获得市政府专项资金补助,补助资金约占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图1 是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表1列出主要工程量。

可利用雨水量计算: 按年平均降雨量600mm计算, 年均可利用雨水量=降雨量╳汇流面积╳径流系数╳弃流系数╳季节折减系数 =0.6╳17000╳0.8╳0.87╳0.85=6034m3 根据现场条件和投资限制,设计规模适当减小。按单场降雨量20mm设计,即20mm有效降雨量可将贮水池灌满,超过设计负荷的降雨则通过设于运动场环形集水渠上的溢流口排入附近的市政管系。 按每年15场雨估算,则每年可收集雨水约4000 m3,用于冲洗操场和校园绿化。考虑操场冲洗水还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水量相应增加。 B台湾慈济技术学院雨水利用 该项目屋面雨水收集的汇水面积为1200 m2,由于技术学院地址位于山区附近,年平均降雨量2300mm以上,加上收集面积较大,每年可节约自来水达5000 m3以上。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灌溉和冲厕。 储存池容积250 m3,并有相应的管道和处理系统。考虑荷载和地震的影响,楼顶储存池用不锈钢制作,地下水池用钢筋混凝土。 该项目还考虑设计中水与雨水联合运行,提供更多的杂用水,C小学雨水利用工程(北京市城市节水办、西城区教委、西城区科委资助项目,建筑工程学院设计) (1)概况 该学校位于市中心,校园非常拥挤,绿地很少。对这样一个占地很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 LID低影响开发策略讲解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LID低影响开发策略 本文引自《低影响开发:城市地区设计手册》,该书由阿肯色大学社区设计中心编写于2010年,荣获了当年ASLA 沟通交流类杰出奖。 该书构图优美,通俗易懂。清晰绚丽,有趣实用,不仅是那些参与城市房地产开发的人员及机构设计的指导手册,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社会大众,以及中小学可续性课程的读本。 现代城市,雨洪,暨暴雨引发的水害,已经成为冲击城市建设的严重自然灾害。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局限在“管道-水池”传输设施,将雨水通过管道、汇水口、侧石和排水沟进行引导。缺乏弹性及过量荷载的能力,并且加剧了污染物的扩散。

与此相对,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基于生态的雨洪管理方法,倾向于在场地内通过植被处理以软质工程管理雨水。其目标是采用雨水的渗透、过滤、储存和蒸发方法,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平衡,将宝贵的生态效益传递到城市中。

低影响开发具有几大优点:一是增加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二是最大限度地使水渗透,减少径流,达到蓄水泄洪的效果;三是建立起健全的分布式水文网络;四是阻止了水体污染物的传播。下图为低影响开发下社区的发展过程。 低影响开发模式可运用在城市发展的多个领域,包括:建筑、地产、街道和公共空间。 【建筑】

建筑的低影响开发以土壤、植物和水为主要搭建要素,配合雨水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设备,将雨洪灾害转变成为可利用的水,达到景观灌溉、建筑灰水乃至饮用水标准。操作实例见下图。 1 径流收集表面 8 蓄水池或罐溢流管,连接到灌溉系统或补给地下水的渗水沟 2 位于树木附近有叶片滤网的排水沟 9 景观灌溉过滤器 3 有沉积物收集的落水筒连接到地下停水处或直接到蓄水池或罐 10 可选择的沙滤 4 接到蓄水池或罐的管道,典型的为4英寸 11 灌溉和加压泵 5 碎片和沉积物拦截,初次冲刷装置 12 灌溉系统供水管线 6 雨水入口 13 树叶与碎片过滤筐 7 检修和维护通道 14 软管水龙头 15 带有过滤系统的可选择的灰水和饮用水联结

城市雨水利用浅析

城市雨水利用浅析 发表时间:2017-09-20T15:42:51.7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2期作者:冯梅 [导读]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促进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笔者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分析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绍了几种常用的城市雨水利 用技术,并针对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情况,对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雨水资源利用不仅是开源节流的良策,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区域健康循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资源化;建议 0引言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水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城市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此外对水土 流失、河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雨水利用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就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技术基本内容、和技术种类做归纳性的总结,并针对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今后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1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1.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 美国自1993年以后开始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让洪水迂回滞 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压力。德国具有最先进的,最完整的雨水利用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并做简单的处理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可冲洗厕所和清洁道理,达到回用目的。而丹麦将收集的雨水经过预过滤设备处理后进行储存,再通过简单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涤衣物。同样日本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设施,蓄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草坪,消防和应急用水。而泰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了上千万个2m3的家庭集雨水缸,主要用于村民饮水问题。此外,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等20多个国家,都分别修建了小型水池、水仓等蓄水构筑物,主要用于收集雨水,最终将雨水简单处理后进行农田灌溉[1,2]。 由此可见,上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地表回灌系统,而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冲洗地面、洗涤衣物,以 及回灌补给地下水量。[1,2,3] 1.2我国雨水利用情况 目前我国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主要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而在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应用方 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较为系统的综合利用理论与实例研究[4],雨水利用技术落后,缺乏系统性理论和规范,对所收集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尽管上海、杭州等北方城市已开始实施雨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监测及污染控制工作,但总体上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水平还停留在“控制”这一初级阶段。 2城市雨水利用技术 2.1雨水收集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收集技术主要有三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和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①屋顶雨水收集是将 屋顶雨水收集并储存于地下或地面的蓄水池,经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浇花、冲洗厕所或者洗车等用途。该技术的收集利用要比城市道路雨水回用复杂的多,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系统、贮存系统、回用系统等。②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利用技术是通过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达到城市雨水回用的目的。③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是应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口设在绿地上,集蓄水池池底高程略高于绿地高程且低于周边高程,这样雨水可径流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补充消耗的土壤水分,而多余的雨水自流入蓄水池[5]。 2.2雨水处理 如果收集后的雨水作为生活杂用水,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处理以符合相关水质标准。依据试验研究显示,雨水除了pH值较低以外,初 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雨水水质最大的问题所在。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进行物理处理,而泥砂则可经由沉淀及过滤的处理过程加以去除。 2.3雨水的供应 雨水的使用,在未经过妥善处理前(如消毒等),一般建议用于替代不与人体接触的用水(如卫生用水、浇灌花木等)为主。也可将 所收集下来的雨水,经处理与储存的过程后,用水泵将雨水提升至顶楼的水塔,供厕所的冲洗使用。另外,如与人接触的用水,仍以自来水供应。 3我国城市雨水利用适用技术 3.1雨水生态利用技术 城市雨水生态处理技术依靠土壤、物、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净化雨水,避免了人工处理雨水带来的能源、源消耗,降低了城市发展对 自然系统的破坏,保持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性,构建的生态处理系统创造了良好的城市自然景观。雨水生态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将雨水利用工程同城市已有或改造的水体系统相结合,在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同时处理并利用雨水,从而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3.2雨水径流传输与收集技术 雨水径流传输与收集技术是将来对来自屋顶、道路等的降水径流分别传输、收集,稍加处理或不经处理而直接用于冲洗厕所、浇洒绿 地等。来自屋顶上和较清洁路面上的降水径流除初期受到轻度污染外,后期径流通常水质良好,通过收集经简单处理后便可直接利用。 3.3雨水渗透———涵养地下水技术 地下入渗技术是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或者表层有较浅的不透水层时,挖穿不透水层在透水层开挖入渗沟,沟内铺设带孔的透水管, 周围填装直径8~32mm的砾石,将收集到的屋顶或道路等不透水地面所产的雨水用管道输送到入渗沟内的透水管,沟内充填的砾石和管道有一定的蓄水空间,可存储一部分雨水,并使雨水通过周围的土壤下渗。地下入渗法占地较少,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该技术对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