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讲解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讲解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讲解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讲解

地理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文件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

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

(影响气

候)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

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

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

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

成因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

西伯利

亚、蒙古

西北

寒冷

干燥

副热带太

平洋

东南

温暖湿

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

亚、蒙古

东北

低温

干燥

赤道附近

印度洋

西南

温暖湿

冷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所以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暖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其中水汽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暖锋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互相争执不下,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也会给锋面所在地带来较长时间的,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气旋

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由四周向中心辐射,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气旋的垂直气流是上升的,多阴雨天气。夏秋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气旋的一种。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人

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当某地被低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当某地被高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晴朗天气。

反气旋

反气旋是占有三维空间的大尺度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区气流自中心向外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天气图中,反气旋是等压线呈闭合、气压值自中心向外递减的高压区,故又称高压。反气旋的范围在地面天气图中,以最外一条闭合等压线代表。它的水平范围比气旋大得多,发展强盛时,常常可与整个大陆或海洋相比拟,小的反气旋只有数百公里。反气旋的强度用中心气压值来表示。中心气压值愈高,则反气旋的势力愈强。地面反气旋中心气压值,一般为1020~1030百帕,最强的反气旋中心气压值可达1080百帕。反气旋的强度随时间不断地变化。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逐渐升高时,称反气旋“加强”;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时,称反气旋“减弱”。反气旋按热力状况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按其地理位置分为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

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下而上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就是在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天气特征

气旋过境,低压控制,天气阴雨,台风灾害;狂风暴雨,热带气旋。反气旋过境,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冬季寒潮夏季伏旱。

世界洋流分布简图

气候成因与特征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锚式问题: 播放【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视频,提问:“为什么有人说上方谷的这场火引来了这场雨?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用这一知识来解决我们这一问题。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链式问题:请大家看教材43页内容和图2.21思考一下问题。 1)什么是低气压、高气压? 2)什么是低压槽、高压脊? 3)什么是槽线、脊线? 4)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是什么? 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低气压。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高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脊线;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槽线。 区别: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合作探究: 气旋与天气

大气环流的理论模型

由抽象到具体 ——大气环流像数学公式一样来推论大气环流部分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一直以来。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其实学习这部分有几个必备的背景知识必须要牢固掌握: 1.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主要把握在不同的地点对风向的影响); 2.热力环流(主要把握其核心,即地表温度对热力环流的影响);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在掌握以上两个知识点的情况下,整个部分其实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首先是一个完全抽象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有三个假设条件: ①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其目的是保证风向不受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外因素的影响;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其目的是保证赤道地球温度最高,形成上升气流; ③地球表面介质均一。其目的是保证气温完全的由赤道向两级递减。 在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的条件下于是有了下面一个理论模型——单圈环流: 当第一个假设条件我们剔除掉,即我们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只剩下后两个假设条件时,就出现了下面的三圈环流:

当假设条件的第二个也被剔除掉,即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移动的,那么赤道地球就不能够保证它的温度一定是最高的了,高温带应该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对应的南北移动。于是赤道低压带也会相应的南北移动,进而整个气压带风带也会南北移动。于是有了下面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当三个假设条件都完全不满足的时候,即第三个假设条件也被剔除掉的时候,也就是有了海陆差异的影响,根据海陆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于是有了海洋和陆地相对气温的变化,先是冬季和夏季的海陆气压差异: 7月全球气压分布: 在海陆差异最大的亚洲东部地球于是形成了最典型的7月海陆热力环流模式:

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练习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练习题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3~4题。 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6.关于图中三圈环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读右图,回答7~11题。 7.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 ) A.白天的海风目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8.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 A.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B.③表示西风带 C.乙地多锋面气旋活动 D.③表示东南信风带 9.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 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10.若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一般情况下 ( ) A.甲处以晴天为主 B.甲处气温比丁地低 C.甲处气温比丙地高 D.甲处的气温较乙地低11.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侧视图,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a处为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 12.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 D.高空中形成信风带 1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内容是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主要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这一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特点,并且结合实例,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说明了气旋和反气旋所造成的天气,以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3、课时安排 本节课是一个课时,主要解释了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其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并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讲解了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指出他们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 2、能够在图中找出高压和低压,并能画出高压脊和低压槽; 3、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画出示意图,判断出气旋和反气旋; 4、明确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原因; 5、描述台风和寒潮对我国天气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够运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2、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分析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 3、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4、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气旋和反气旋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区分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确定其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 2、绘制简易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 难点 1、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 2、探究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气旋与反气旋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常见的气流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本课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知识,高压脊、低压槽及锋面气旋在本课暂不作补充。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主要形式──气旋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初建轮廓。 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基本探究。 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四、【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与绘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课 (1)、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水平运动着的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 若三个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都考虑,风向斜穿等压线。 (3)【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三段,思考: 1.什么是气旋? 2.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 (2分钟时间) 并在黑板上给出气压分布图。让学生动手绘制出各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 3、画出以下各点的风向: (板书)

逆时针(辐合) 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气旋的风向。 【思考】 对于北半球的气旋而言,四周气流流向中心,那么中心气流又如何变化呢?(多媒体动画演示) 【板书】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上升 (4)【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四段,思考: 1.什么是反气旋? 2.反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 (2分钟时间) 顺时针(辐散) 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反气旋的风向。 【思考】 对于北半球的反气旋而言,中心气流流向四周,那么中心气流又如何变化呢?(多媒体动画演示) 【板书】北半球反气旋呈顺时针辐散下沉 (转承)刚刚我们所涉及到的均是以北半球而言,那么南半球的状况又如何呢?【活动】 让学生自己探究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情况 南半球 注:(让学生上讲台上来绘制南半球的气旋语反气旋的情况,教师作简单讲解)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试题

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 一、单选题 1.(2018·江苏)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2.(2018·江苏)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 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3.(2018·卷Ⅲ)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 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2018·北京)图4为北年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小题。 (1)据图推断( ) A. 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 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

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锋面的定义(板书)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2.冷锋(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图2.19“冷锋与天气”,注意观察冷锋的表示方法。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太阳辐射作用 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大气不仅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地球给予大气的其它类型能量,同时大气本身也向外放射辐射。然而这种吸收和放射的差额在大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沿纬圈平均在35°S—35°N之间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即净得能量区。由35°S向南和由35°N向北是辐射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这样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辐射梯度,并以中纬度地区净辐射梯度最大。净辐射梯度分布引起了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热量收支不平衡,使大气中出现了有效位能,形成了向极的温度梯度。大气是低粘性、可压缩流体,温度和气压的改变可能引起膨胀或收缩。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见图4·31。环流使高低纬度间不同温度的空气得以交换,并把低纬度的净收入热量向高纬度输送,以补偿高纬热量的净支出,从而维持了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二)地球自转作用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可见,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纬向风带的出现,阻挡着经向气流的逾越,引起某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合和一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散,使一些地区的高压带和另一些地区的低压带得以形成和维持。结果,全球气压水平分布在热力和动力因子作用下,呈现出规则的纬向气压带,而且高低气压带交互排列(图4.34)。而气压带的生成和维持又是经圈环流形成的必需条件。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三)地表性质作用 地球表面有广阔的海洋、大片的陆地,陆地上又有高山峻岭、低地平原、广大沙漠以及极地冷源,因此是一个性质不均匀的复杂的下垫面。从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来说,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冷热源分布和山脉的机械阻滞作用,都是重要的热力和动力因素。 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有很大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相对热源,海洋上成为相对冷源;冬季,陆地成为相对冷源,海洋却成为相对热源。这种冷热源分布直接影响到海陆间的气压分布,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高压和低压。同时,冬夏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的气压梯度驱动着海陆间的大气流动,这种随季节而转换的环流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北半球陆地辽阔,海陆东西相间分布,在冬季,大陆是冷源,纬向西风气流流经大陆时,气流温度逐渐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doc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 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 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 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 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 4. 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练习(精华版)含答案

大气环流练习 下图为某气压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纬度带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是 A .20°~30°盛行东北风 B .30°~40°盛行上升气流 C .40°~50°盛行西北风 D .50°~60°盛行下沉气流 2.图示季节 A .贵阳空气清凉,冻雨不断 B .杭州春暖花开,雨雾绵绵 C .昆明气温较高,正值雨季 D .北京秋高气爽,红叶满山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 5题。 3.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 A .①、⑤ B .②、⑥ C .④、⑦ D .③、⑥ 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 .低纬信风影响下,低温湿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干燥 C .盛行西风影响下,高温多雨 D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 .①是西南风 B .②是冷性气流 C .①是西北风 D .②是暖性气流 7.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高山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示意某月沿东经1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读图,回答8~9题。 8.该月甲地 A.受低气压控制 B.受东北风影响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9.乙处 A.洋流自西向东流 B.有丰富渔业资源 C.洋流性质是暖流 D.沿岸为雨林景观 右图为“不同地区大气环流状况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右图中①地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 11.图示的四个地点中,按纬度排序从高纬到低纬依次为(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①②④③ 下图是某月局地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2~15题。 12.图示时间可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3.甲地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4.乙地附近的洋流流向和性质表现为 A .向北、暖流 B .向北、寒流 C .向南、暖流 D .向南、寒流 15.图示时间甲地比乙地 A .白昼更长 B .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 .降水量更多 D .月平均气温更高 读“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6~1716.甲地所在纬度约为 A .0° B .30° C .60° D .90° 60°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课堂设计

2.3.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 通过学习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和方法 1.阅读图 2.23,理解低压、高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通过绘制低气压和高气压在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状况,进而分析其在垂直方 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从而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气流运动特征 2.气旋和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 (2)教学难点 南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法、探究式学习、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其中一种——锋面系统。知道锋分为3种类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降水在锋前。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或雾。 承接: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一种天气系统——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新课教学】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 【读图指导】 1、指导学生读图2.21,结合教材找出并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低气压、高气压、高压脊、低压槽

师:这里有几个基本概念,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现在请大家读图2.21,结合教材找出这些概念并加以理解。(2min ) 【讲解】这是某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图,从图中看出等压线是弯曲的,有些地方等压线是闭合的,我们就把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方,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叫做低气压;而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闭合地方叫做高气压;高压脊是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下场区域,低压槽是从低压槽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两个高气压或低气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我们把它称作鞍部气压场,简称鞍。 【温故知新,知识迁移】 2、通过温习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指向,指导学生画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在近地面的运动方向,实现知识迁移。 作图:以北半球为例,画出ABCD四处空气质点的运动方向。 步骤:1、标出两闭合等压线图中心气压的性质 2、画出两图中A 、B 、C 、D 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用虚线箭头) 3、画出两图中A 、B 、C 、D 的近地面风向(用实线箭头) 【指导讲解】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2、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转。如下图: 二、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 承接:低气压和高气压在近地面的气流状况画出来以后,其实我们已经把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给画出来了。那么,什么是气旋?什么是反气旋呢? 1006 1010 1008 C B A D 低 高 1006 1010 1008 A B C D 1006 1010 1008 A B C D 1006 1010 1008 C B A D 低 高

2020年中图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三章课时练7《全球性大气环流》测试卷附解析

2020年中图版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章课时练7《全球性大气环流》测试卷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气温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故称为赤道无风带。读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置相对固定 B.南美大陆分布最广 C.天气状况单一 D.气温年较差大 2.图中K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 A.甲地盛行东北风 B.甲地盛行西南风 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甲、乙两地风力大小相比() A.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 D.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 6.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 A.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 C.受暖流时间长 D.位于山地迎风坡 (2019四川乐山沫若中学上学期入学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完成第7~9题。 7.7月,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导致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 B.洋流流向发生变化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冬冷夏热,夏雨稍多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0~12题。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 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 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 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 4.该时刻甲地吹()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7.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A.A B.B C.C D.D (2020·陕西省高三三模)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湖口水文站位居鄱阳湖与长江交汇之地(如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分布),图乙为某日湖口水文站南北方向风速与该月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的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图丙为湖口水文站多年平均月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回答下面小题。

大气环流试题1

大气环流复习题 1 一、选择题 (2018·江苏卷)公元399 年~412 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 1 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 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 月~5 月 B. 5 月~9 月 C. 9 月~12 月 D. 11 月~次年3 月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 年2 月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月 7 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 月7 日9 时 B. 2 月7 日15 时 C. 2 月7 日17 时 D. 2 月8 日7 时 4.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5.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阿图岛为阿留申群岛最西端的一个岛屿。二战中美国击败日本夺取阿图岛,1943 年6 月7 日,在卡斯科湾建海军航空设施基地,2012 年正式废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影响该岛二战中建机场的区位条件是( ) A. 矿产资源 B. 地形条件 C. 地理位置 D. 气候条件7.美国废弃阿图岛航空军事基地主要与当地环境恶劣、雨雾天多有关。当地风力最大、雨雾天多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沙丁鱼是冷水鱼,最适宜水温范围是 14-20℃。每年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厄加勒斯浅滩与南非德班海域之间来回迁徙,单程约 1000 多 km。下图示意一年中沙丁鱼的一次迁徙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鲁教版

第4讲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误区警示 1.“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二、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受热不均 影响?三圈环流?? ??? ①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 A 为 带 ? ??? ? C 为 带E 为 带G 为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B 为 带D 为 带F 为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方法指导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4

学以致用(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试解释说明大陆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2)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原理,说明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的成因。 考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等压面图的判读 典例导入 1.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完整版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 天气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主讲:班级:高一(2)班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形成示意图,推断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和形成的天气,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巩固热力环流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及特征的比较。

2.教学难点:应用热力环流知识图示讲解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点名学生回答:锋、气旋与反气旋 [过渡]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新课: 一.气压分布状况 1.探究一:阅读第二段并看图回答:什么是高气压什么是低气压图上标了哪些高气压与低气压? [学生] 阅读、看图后举手回答: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是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是低气压;字母H代表的是高气压,字母L代表的是低气压。

[教师] 评价并进一步提示:图上的几条虚线是什么? [学生] 看图并结合第二段齐声回答:高压脊和低压槽 [教师] 由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脊,所以叫“高压脊”;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谷,所以叫“低压槽”。 [小结] 综上所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静态的描述。[过渡] 气旋和反气旋则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流状况而言的。 二.气流状况 2.探究二:阅读最后两段话并回答:什么是气旋什么是反气旋 [学生] 阅读后举手回答: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反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 [教师] 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 在垂直方向上由上升气流连接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教师] 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反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 在垂直方向上由下降气流连接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高一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检测试题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第一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大循环之称的是: A.发生领域最大的海陆间循环 B.发生在人类居住的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 C.每年循环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D.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 读图1,回答2—6题: 2.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则最能代表台风登陆我国 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该图表示低纬度大气环流圈,则④是: A.信风 B.西风 C.东风 D.季风 4.若该图表示我国东部夏季季风环流示意图,则③表示哪个区域大气的热力状况? A.陆地 B.海洋 C.高空 D.以上都不是 5.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则①是:A.风海流 B.上升流 C.暖流 D.寒流6.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目前人类可以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施加一定影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河湖,没有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A.塔里木河B.闽江C.长江D.太湖 8.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9.关于我国河流补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B.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靠雨水 C.长江的补给主要靠湖泊水D.黄河的补给主要靠积雪融水10.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11.下列地理现象中,哪些直接参与海陆水循环过程() A.滚滚长江向东流 B.祁连山地冰川 C.塔里木水的蒸发 D.没有登陆的台风 12.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冰川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大气降水 13.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浅层地下水 B.地下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D.固体冰川 14.、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水进行补给是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入渗和蒸腾 16.水循环的实质是() .水体连续运动的过程 .各种水体的状态变化 .海陆之间的水量交换 .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17。关于水循环的错误说法是() .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数量无限 .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主讲:班级:高一(2)班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形成示意图,推断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和形成的天气,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巩固热力环流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及特征的比较。

2.教学难点:应用热力环流知识图示讲解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点名学生回答:锋、气旋与反气旋 [过渡]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新课: 一.气压分布状况 1.探究一:阅读第二段并看图回答:什么是高气压?什么是低气压?图上标了哪些高气压与低气压? [学生] 阅读、看图后举手回答: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是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是低气压;字母H代表的是高气压,字母L代表的是低气压。 [教师] 评价并进一步提示:图上的几条虚线是什么? [学生] 看图并结合第二段齐声回答:高压脊和低压槽

[教师] 由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脊,所以叫“高压脊”;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谷,所以叫“低压槽”。 [小结] 综上所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静态的描述。[过渡] 气旋和反气旋则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流状况而言的。 二.气流状况 2.探究二:阅读最后两段话并回答:什么是气旋?什么是反气旋? [学生] 阅读后举手回答: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反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 [教师] 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 在垂直方向上由上升气流连接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教师] 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反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 在垂直方向上由下降气流连接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教师] 气旋中心区域为低气压,反气旋中心区域为高气压,则气旋与反气旋区域会形成什么天气?为什么?请根据“热力环流四句话”回答 [学生] 回忆、思考后举手回答:气旋区域易形成阴雨、大风天气;反气旋区域易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