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敏感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星敏感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星敏感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星敏感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星敏感器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 引言

星敏感器是以恒星为参照系,以星空为工作对象的高精度空间姿态测量装置,通过探测天球上不同位置的恒星并进行解算,为卫星、洲际战略导弹、宇航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提供准确的空间方位和基准,并且与惯性陀螺一样都具有自主导航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星敏感器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已历经半个多世纪,随着新材料,新器件的出现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精度提高,功耗减小,成本降低,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的新型星敏感器不断推出。因此,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国外星敏感器的信息,有利于国内有关姿态测量控制技术的发展。

1 星敏感器研究现状

1.1 应用于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星敏感器

星敏感器空间适用性好,且成本较高,因此传统上多用于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定姿。

1.1.1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星敏感器

电荷耦合器件(CCD)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耐冲击,可靠性高,像元尺寸及位置固定,对磁场不敏感,适合空间应用需要,自70年代中期美国率先研发出基于CCD的星敏感器后,一直作为主流的图像传感器应用于星敏感器。

(1)德国Jena-Optronik 的ASTRO 系列

该公司的第一款星敏感器是ASTRO 1,1984 年研制,1989年应用于MIR(和平)空间站上。其后的ASTRO 5是全自主星敏感器,重量轻、功耗小、价格便宜,但横滚轴精度较差,需要两枚同时工作以提高精度。ASTRO 10 为分体式结构,电子模块与光敏模块分离,主要应用于近地轨道的各类卫星(SAR-Lupe,TerraSAR,DARPA’s Orbital Express,我国的HJ-1 与FY-3等)。ASTRO 10 集高精度低功耗低重量低成本等优点于一身,是全自主式星敏感器。主要特点是:内置星表,无须先验知识定姿,遮光罩的遮光角可以自定。自主温控或者由飞行器控制。电子模块和敏感器头部相互独立,依靠电缆连接,便于在飞行器上的安装与调整。电子接口可选。可靠性高,在轨寿命长,抗辐射性能好。ASTRO 15 (图1)是Jena-Optronik目前最先进的自主式星敏感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耐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被波音公司选定为Boeing 702 platform卫星的标准配置。同ASTRO 10相比,ASTRO 15 尺寸重量增大,视场基本不变,观星能力增强,单星精度提高,定姿时间缩短。

图1ASTRO 15 星敏感器

(2)法国SODERN的星敏感器

SED12 是SODERN 公司第一款CCD 星敏感器,自1989年在苏联GRANAT上使用以来10年无故障,三倍于设计寿命。1997 年开始研制的SED 16于2001 年5 月随SPOT5 卫星首飞成功,SED16 可用于地球观察、科学探测、深空探测、地球同步轨道、ISS cargo 等多种任务,现在大量被客户采购。

SED26(图2)是SED16的ITAR (国际军品贸易条例)的自由版本。同样是多用途、全自主,可提供三轴姿态和载体运动角速度的星敏感器。

图2SED26 星敏感器(无遮光罩)

最新的SED36 是专门为Pléiades 卫星提供高姿态精度的星敏感器,设计源自SED26,使用同样的子部件,优化了热-机械设计,对光学畸变进行了精确的校正,升级了星表,增加了导航星数目。一体结构改为分体结构,以增强散热。

(3)美国Lockheed Martin 的AST-301[1]

AST-301(图3)作为主要的姿态传感器应用在JPL 2003 年1 月发射的空间红外望远镜装置(SIRTF)上。为实现SIRTF 的要求,使用两个冗余AST-301自主式星敏感器。可以 2 Hz 的频率输出姿态四元数,X/Y,Z 轴精度分别达到0.18/0.18 arcsec, 5.1arcsec,优于AST-201星敏感器5.5倍。

图3AST-301 星敏感器

AST-301使用ACT星表,71,830颗导航星,星图的质心算法提高到1/50像素的水平,并优化姿态估算。使用自主式延时积分(TDI)完成X轴向的图像移动补偿,防止由于飞行器的运动造成的精度降低。Y轴向使用图像移动调节(IMA)处理图像拖尾,使合成图像信噪比最大,这样可以在0.42 °/s的速度下做到精确跟踪。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条件下,全天任何地方 3 s 内成功获得姿态的概率为99.98%。

(4)其他基于CCD 传感器的星敏感器

除上面介绍的以外,丹麦技术大学(DTU),意大利伽利略,美国Ball,英国萨里(SSTL),俄国空间研究院等机构在星敏感器研发领域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这里不作详细描述,仅将各个型号的CCD星敏感器的主要参数列表如下:

表1 基于CCD的星敏感器性能参数列表

Company Star sensor Mass

/kg

Power

/W

Accuracy

(arcsec) 1σ P/Y,R

Update rate

/Hz

FOV

/(°)

Sensitivity

/Mv

Slew Rate

/(°)s-1

Germany ASTRO5 1.5 5 5,40 2~10 14.9×14.9 6.0 0.7(10Hz) Jena-Optronik ASTRO10 3.1 <14.5 2,15 8 17.6×13.5 6.0 0.6~1.0 ASTRO15 6.0 <24 1,10 4 13.3×13.3 6.5 0.3~2.0 France SED16/26 3.3 8.5 3,15(3σ,LFE)1~10 17×17 <10 SODERN SED36 3.7 8.4 1,6(3σ,LFE)<8 <10 Denmark DTU ASC[2] 1.2 8 1,8 1 22×16 1.2 USA Ball CT-601 7.8 8~12 3 10 8×8 1.0~6.0 0.3~1.5 HAST[3]0.2(<1(°)/s) 2 8.8×8.8 5.5 0~4 USA HDOS HD1003[4] 3.9 10 2,40 10 8×8 6.5

Lockheed

Martin

AST-301 7.1 18 0.18,5.1(pair) 2 5×5 0.42 Italy Galileo A-STR 3.0 13.5 9,95(3σ, 0.5(°)/s)10 16.4×16.4 1.5~5.5 0.5~2.0 U.K. SSTL Altair-HB 1.8 2.8 15,50 1 15.7×10.5 6.0 0.5 Denmark

Terma

HE-5AS 3.0 7 1,5 <4 22×22 6.2 0.5~2.0 Russia SRI of

RAS

BOKZ-MF 1.8 8 5,12 1 2.0

1.1.2 基于CMOS APS 的星敏感器

有源型CMOS图像传感器,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JPL 研发的一种

CMOS图像传感器。与CCD 星敏感器相比,APS 星敏感器具有明显的不同,

主要表现为:较宽的视场(20°×20°)。大的视场有更多的较亮的导航星,星敏感器

星等阈值可以降低、光学部分的重量减轻、导航星表的容量减少。采用CMOS图

像传感器。CMOS 图像传感器把光敏阵列、驱动和控制电路、模拟信号处理电

路、存储器、A/D 转换器、全数字接口电路等完全集成在一起,实现单芯片数

字成像系统,并且是单电压电源供电,它具有极低的功耗、数据可重复性读出方

式,减少了系统噪声[5]。APS图像传感器具随机窗口读取能力,这种能力简化了

接口,使系统小型化。单片ASIC(特殊用途集成电路)集成了星敏感器所有功能,

芯片集成了I2C 总线接口、快速的像心提取逻辑、微处理器(8051)、存储器等

等,使星敏感器的体积减小、功耗降低。APS 星敏感器硬件系统得以简化,避

免了电荷转移效率的限制,具有更好的抗辐射能力。由于像元结构集成了多个功

能晶体管的原因,CMOS图像传感器暗电流,固定模式噪声和响应不均匀性较

高,并且较低的填充率直接影响亚像元插分精度。以图4所示AeroAstro

Miniature Star Tracker(MST)为例,使用Fillfactory 的STAR1000 CMOS 图像

传感器,尺寸很小,重300 g,功耗 2 W,成本很低,但精度稍差,为70 arcsec(3σ)。

为研制更小型、更低功耗的星敏感器,国际上的主要星敏感器供应商都在积极研

究基于CMOS 图像传感器的星敏感器及其相关技术,并已取得实用化成果。表

2 为各种APS 星敏感器的性能比较。

表2 几种APS星敏感器的性能

Company Star sensor Mass

/kg

Power

/W

Accuracy

(arcsec) 1σ P/Y,R

Update rate

/Hz

FOV

/(°)

Sensitivity

/Mv

Slew Rate

/(°)s-1

Jena-Optronik ASTRO APS 1.8 6 2,15 10 20(cone) 5.8 0.3~5 SODERN HYDRO 2.2 12 1.4,9.8(1.0(°)/s) 1~30 <10 JPL MAST[6]0.042 0.069 7.5,50 20×20 5.4

Galileo Avionica AA-STR 1.425 4~7 12,100(2σ)10 20(cone) 5.4 <4 ESA ASC0SS 0.31 2.4 30,10 20×20 5.0 AeroAstro MST 0.3 2 70(3σ) 1 30(cone) 4 <10

1.2 应用于科学实验气球的星敏感器

作为星敏感器的一种,星相机常用于科学试验气球的精确定位。通常,实验气球工作的40 km 海拔处仍有较为明亮的天空背景。因此,气球用星相机要成

为自主式姿态敏感器,就要解决白天观星的问题[7]。Balloon-borne Large-Aperture

Submillimeter Telescope(BLAST)的空中精确定位就使用了一对冗余的星相机

ISC 和OSC。其白天观星是通过选用大口径长焦距的镜头以及适当波长的红光

滤光片,配合 4 英尺长的遮光罩解决的,冗余星相机保证了太阳在任何方向都

可观星。2005 年,BLAST 在瑞典基律纳成功飞行 4 天,证实了在典型的白天

条件下,ISC 可提供绝对精度<5″, 输出频率 1 Hz 的实时定位。

High Energy Replicated Optics (HERO)[8]实验也使用了星相机进行定位。

“HERO”的星相机如图 5 所示。2001 23 May 16:30 UT 进行升空实验,观测

巨蟹座区域,理论计算的星等灵敏度为9.7 Mv,实际识别11 星,巨蟹座所

有亮于8 等的和一半8~8.5 等的星在白天被识别。

1.3 应用于射电望远镜的星敏感器

ST 星跟踪器安装在INAF-IRA(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学院的射电天文学院)位于意大利Bologna 的32 m 射电望远镜上。用于射电望远镜高频率观测的高

精度定位。其光学系统使用Maksutov-Cassegrain 折反望远镜,18 cm 的孔径,

f/10,因为在地面使用,所以ST 的焦距与孔径设计的很大。有利于白日观星和

暗星探测,并提高了分辨率。因为可观星数足够多,射电望远镜转向速度很低,

所以视场仅为19.5 ′×19.5 ′。

图5“HERO”的星相机

对于暗星的观测,ST 可以靠增加积分时间实现,如Mv<12,10s 的曝光时间,则S/N>20。ST 在白天观星,通过附加两片截止在红外的高通滤光片实现。图6 给出使用IR PRO 809 滤光片在白天对金星的观测结果(July, 25, 15:00 UT Venus Mv=-3.6)。

图6使用I R PRO 809 对金星的观测

1.4 应用于导弹等军事领域的星敏感器

SED20 星跟踪器是SODERN 公司专门为法国M51 弹道导弹(计划于2010 年取代M4)设计的,SED20 的研发在2005 年底已经完成。

图7SED20 星跟踪器

2006 年3 月,美国Microcosm 公司宣布可在海平面白天观测7.1 等恒星的DayStar 系统研制成功。实验表明午后太阳位于天顶时,DayStar 系统仍能探测到7.1 等星。Microcosm 公司称即使在天空有薄云的情况下DayStar 系统仍能可靠工作,比DayStar 系统体积更小、性能类似的星敏感器系统将在飞机导航系统上得到应用,与惯导系统进行组合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参数。

图 8 DayStar 星敏感器系统结构

2 星敏感器工作原理 2.1 星敏感器基本模型 (1)测量模型

星敏感器属于天体敏感器的一种,它可通过光电和射电方式被动的去探测自

然天体的方位信息。星敏感器的测量模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星光焦平面坐标测量模型、方向矢量测量模型、星光角度坐标测量模型和惯性姿态测量模型。 下面介绍一种最常用的星光方向矢量测量模型,它是由 Shueter 提出来的 QUEST 测量模型[9,10]:

_

m P P S C V S =+=+

其中,m P ,表示单位矢量测量值;

P ,表示恒星的射线方向在载体坐标系的投影矢量。

123011x x y y z P P P P P P P q P P f ??????

????

??===????????????

??????

式中,q

x P ,y P 为恒定星体的位置在 CCD 平面上的投影,也就是星像坐标中心; 0f 为星敏感器相机的焦距[11],在光学系统领域中,焦距应该为恒值,即0z P f =。S 是测量误差,可近似为高斯分布,所以测量误差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31

233[]0[]()

T T S E S R E SS I PP σ???=??==-?? 其中,2

σ 表示星敏感器噪声方差;C 表示星敏感器的方向余弦矩阵;V -

表示星光方向矢量在惯性系中投影的单位矢量。 (2)姿态动力学模型

星体姿态动力学微分方程[12-16]如下所示:

.11()1

J J J T T T V

ωωωτ--?=-?+???=-+?

其中,J 代表星体的惯量矩阵;τ 表示时间常数;V 表示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

2.2 星敏感器测姿原理

CCD 星敏感器主要由外围电路部分,信号检测部分,模拟信号处理部分,数

据采集存储部分、数据处理部分以及对外接口部分组成[17]。信号检测模块包括遮光罩、光学 系统、CCD 探头线路、CCD 光电转换器和光学镜头等几个部分,被捕获到的星体经过光学镜头进行成像,然后由 CCD 组件把星体的光能量转换为模拟电信号,把此电信号再进行处理后,送入数据采集存储部分再进行模数转换与数据采集处理。当 CCD 摄像头捕获到的星图按数字的方式存储于内存中时,数据处理模块便会对已经数字化后的星图进行星点提取和星点坐标计算以及星图识别处理,并将星体所形成的像点与导航星库进行匹配,经分析可得到与像点相互对应的星体在天球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18],最后由此指向完成载体姿态最终的确定。

其具体工作原理[17]如下,首先星敏感器将捕获到的星图与导航星基准库进行比对,而后利用识别技术得出星图中的恒星体在天球坐标系下的坐标:

123cos cos sin cos sin l V l l αδαδδ-????

????

==????????????

天球系下恒星体的坐标投影到像空间系为:

111213

3132332122233132331]T

a l

b l

c l x f

a l

b l

c l a l b l c l y f a l b l c l W x y f -

?++=-?++?

?++?=-?++?

??=??

星敏感器的敏感光轴在天球坐标系下的坐标(,)αδ为:

13

313tan ()

sin ()b a a c δ--?=??

?=-?

其中,f 表示星敏感器的相机主距;,αδ 表示天球的赤经,纬经;l 表示加

速度计到原点的距离;,,a b c 表示载体坐标系。 2.3 星敏感器测量精度

由于单星测量精度能够彻底影响光轴的指向精度、姿态角的测量精度以及系统噪声等,所以单星测量精度是星敏感器整体精度的基石也是其关键所在。这里用星等来表征星体的亮度,星等数值越小表示该星体越亮,同时也越容易被观测到。实际能够用到的星体的星等在 0~7 范围内,且前一星等的平均亮度是后一星等的2.51 倍。星等的精度主要受宇宙背景辐射、杂散光、星敏感器自身精度等误差源的影响,这些误差会造成丢星现象,使星图失真。为了得到尽可能真实的星图,就需要把这些误差对星等的影响都考虑成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来继续分析。星图中星体的灰度强弱受星体的星等大小和星敏感器的曝光时间长短的影响较大,且星等数值越高,灰度值越大。由于计算机灰度级有限,只有 256 个灰度级,所以星体灰度的考虑范围在 0~255 之间,星等与灰度的关系可如下表示:

max

255

2.51m m g -=

其中:m 为星体的星等;max m 为星敏感器能够敏感到星等的最大值,它是星敏感器的主要指标之一;g 为星图中星体的灰度。当观测的星体星等超过此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由于成像灰度大小随曝光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所以在上式的基础上,引入曝光时间来继续考虑,又因为不同星敏感器的曝光时间不同,所以可以用能表征不同星敏感器的曝光系数H 来表示灰度与曝光时间的关系即:

0g Hg =

其中,0g 为考虑曝光时间的灰度值。

一般把星目标当作理想的点光源,当它的辐射能量在满足一个聚焦平面时,在正常情况下星点的像则会充满一个像元空间,又因为单个 CCD 像元的角分辨率主要影响着它的指向精度,所以可以定义一个像元的角分辨率[19]为:

FOV

CCD

k N θ=

其中,FOV θ 表示 FOV 的角度;CCD N 表示一行或一列像元的数目。

普通情况下,星点目标总会聚集于一小块圆形的连续像元区域里,而焦平面上的星象能量分布取决于星敏感器中的光学系统,所以可以用光学系统的点扩散函数来表示此番能量分布,进而可以把它近似成二维高斯分布函数来表达,而且在仅仅 33? 的像元区域内就聚集了 80% 的主能量:

2

22(-x-x )()1

(,)exp 2i i y y x y μδ??--=

? ???

其中:2δ 为方差,根据 δ 的取值不同,星体能量的分布也就会有所不同。星

敏感器的曝光时间长短与成像灰度值大小可成正比,所以时间也会与方差成正比,且满足:

(1)

0.72

H δ-=+

在 δ 取 0.7 时,星等值 5.3的星体所成的像的中心大概能达到 255 个灰度;当星等高于 5.3 时,灰度则会溢出,可以通过调整曝光系数 H 的大小来控制灰度的溢出。其次,当 CCD 星敏感器工作时很容易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如:大气折射、杂散光、星云和星团等,其中受杂散光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它在夜晚工作时,杂散光较弱,对星体成像影响较小,但在白天运行时,杂散光就会比较强,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星体质心的提取精度。在星图中这种影响主要的体现就是高亮度,使一些星等数较高的星体不易被识别。

单星测量误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主要有 A/D 转换器引入的量化误差、光学镜头像差、CCD 自身噪的声、细分算法误差、光学镜头畸变以及电子线路噪声等引起的误差。对于一个明确系统的星敏感器而言,想要提升它自身测量精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来实现:多星的统计和多帧的统计以及超高精度的亚像元内插细分方法。前两种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排除自身随机误差从而来加强测量精度的稳定性能,最后一种是扩大星点位置测量精度的极限,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的一种手段。 3 星敏感器的发展趋势

根据现在的发展情况,星敏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向:目前的星敏感器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位置和姿态测量部件,普遍具备解决无先验信息的“太空迷失” 问题的能力。可完成星图识别、星图匹配和姿态计算,直接输出姿态角数据。未来无陀螺的制导系统取代惯性制导系统和星惯组合制导系统成为必然趋势。 低功耗,小尺寸,低成本,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高度集成。现在的 CMOS APS 星敏感器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微型化,功耗与成本也很低,但精度有待提高。分体式模块化的设计,多敏感头组合的冗余设计也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目前星敏感器信息处理系统存在着星图捕获时间长、内部星表存储量大等固有缺点,因此,快速捕获,星表压缩,算法的改进成为星敏感器信息处理系统的挖潜对象。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制一种能够在大动态范围内正常工作的星敏感器及其信息处理系统,是弹道导弹 INS/CNS/GPS 组合导航系统的迫切需要。

随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以及新型光学系统的出现和成熟,新型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和 APS 的发展与应用是星敏感器技术中最活跃的两个热点。性能和需求是相辅相成的,性能的提高,价格的降低,星敏感器的应用领域必然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1] ROELOF W H, V AN Bezooijen. SIRTF autonomous star tracker[C]//Proceedings of SPIE, 2003, 4850:

108-121.

[2] EISENMAN A R, LIEBE C C, JφRGENSEN J L. Astrono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ering Model

φrsted Advanced Stellar Compa ss[C]//Proceedings of SPIE, 1996, 2810: 252-262.

[3] DAN Michaels, JAMES Speed. New Ball Aerospace star tracker achieves high tracking accuracy for a

moving star field[C]//Proceedings of SPIE, 2004, 5430: 43-52.

[4] LAWRENCE W. HDOS HD-1003 star tracker[C]//Proceedings of SPIE,1995, 2466: 93-95.

[5] SCHMIDT U. Autonomous Star Tracker Based on Active Pixel Sensors.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ce Optics, ESA SP-554, Toulouse, France, 2004: 355-358.

[6] CARL Christian Liebe, LEON Alkalai, GEORGE Domingo. MicroAPS based star

tracker[C]//Aerospa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IEEE2002: 5-2285_5-2299.

[7] Alexander C D. Design of a Day/Night Star Camera System[C]//Proceedings of SPIE, 1999, 3779: 47-54.

[8] KURT L D, BRIAN D R. Daytime aspect camera for balloon altitudes[J]. Optical Engineering, 2002, 41(10):

2641-2651.

[9] 王庆有. CCD 应用技术.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10] 张林等. TDI—CCD 光靶弹着点坐标测量误差分析[J]. 弹道学报,2008(4):31~35B.Sungkoo.

[11] 杨小会. 基于天文信息的卫星自主导航[D].西北工业大学.2006.

[12] 章仁为. 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

[13] 王岩. 卫星智能自主控制系统的研究[M]. 西北工业大学,2004.

[14] 李钧,秦永元,顾冬晴. 无陀螺下基于UKF 滤波器的星体角速率估计[J]. 弹箭与指导学报,2005.

[15] 黄圳珪.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J]. 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 1997.

[16] 肖业伦. 航天器飞行动力学原理[J]. 宇航出版社1995.

[17] 刘真.基于天文导航的无人机定位方法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52~55.

[18] Read Eisenman A. Liebe. C.C. The advancing state-of-the-art in second generation star trackers[J].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1998.

[19] 李平. 星敏感器测角精度改进的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31~35.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激光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激光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激光作为新能源代表,在许多领域都有更广泛应用。本文从激光在当今社会的地位谈起,接着介绍激光在几大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又分析了激光器以及全球激光产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激光;激光产业;发展趋势 1.激光在当今社会的地位 激光器的发明是20世纪中能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相提并论的重大科技成就。自诞生到现在得到了迅速发展,激光光源的出现是人工制造光源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我国激光技术在起步阶段就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当时国际水平接近。一项创新性技术能够如此迅速地赶上世界先进行列,这在我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并不多见。能够将物理设想、技术方案顺利地转化成实际激光器件,主要得力于长春光机所多年来在技术光学、精密机械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坚实基础。一项新技术的开发,没有足够技术支撑很难形成气候]1[。 2.激光的应用现状 2.1激光在自然科学研究上应用 2.1.1非线性光学反应 在熟悉的反射、折射、吸收等光现象中,反射光、折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这类现象称为线性光学现象。如果强度除了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外,还与入射光强调成二次方、三次方乃至更高的方次,这就属非线性光学效应。这些效应只有在入射光足够大时才表现出来。 高功率激光器问世后,人们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观察到非线性光学现象,如频率变换,拉曼频移,自聚焦,布布里渊散射]2[等。 2.1.2用激光固定原子 气态原子、分子处于永不停息运动中(速度接近340 m/s),且不断与其它原子,

分子碰撞,要“捕获”操作它们十分不易。1997年华裔科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朱棣文等人,首次采用激光束将原子数冷却到极低温度,使其速度比通常做热运动时降低,达到“捕获”操作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用六路俩俩成对的正交激光束,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射向同一点,光束始终将原子推向这点,于是约106个原子形成的小区,温度在240 ]3[以下。这样使原子的速度减至10 m/s两级。后来又制成抗重力的光-磁陷阱,使原子在约1s 内从控制区坠落后被捕获。 此项技术在光谱学、原子钟、研究量子效应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2激光测距、激光雷达 利用激光的高亮度和极好的方向性,做成激光测距仪,激光雷达和激光准直仪。激光测距的原理与声波测距原理类似。 激光雷达与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相似,只是激光雷达对准的是运动目标或相对运动目标。利用激光雷达又发展了远距离导弹跟踪和激光制导技术,这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都已投入使用。激光制导导弹,头部有四个排成十字形的激光接收器(四象限探测仪)。四个接收器收到的激光一样多,就按原来方向飞行;有一个接收器接受的激光少了,它就自动调整方向。另一类激光制导是用激光束照射打击目标,经目标反射的激光被导弹上的接收器收到,引导导弹击中目标。 激光准直仪]4[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在矿井坑道的开挖过程中为挖掘机导向。激光准直仪还被用在安装发动机主轴系统等对方向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中。 2.3激光在工业应用 激光加工代表精密加工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加工能力、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目前,激光加工技术在各种仅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工业激光器目前主要包括CO2激光器]5[、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这几种激光器各具优点,如CO2激光器的成本最低,固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好,半导体激光器的出光效率高。 光纤激光器是未来新一代激光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具有常规固体激光器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然而激光器服务的机床企业非常谨慎,终端用户对激光器本身的印象远不及对系统那么深刻。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紫外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其关键技术讲解

紫外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其关键技术 黄川 2120160620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LD泵浦的紫外激光器产生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在全固态紫外激光器中用到的倍频晶体的种类和各自的应用场景;介绍了近年来高功率固体紫外激光器研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最后展望了高功率全固体紫外激光器研制的未来。 关键词: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相位匹配 1、引言 因为紫外激光具有的短波长和高光子的能量特点,所以紫外激光在工业领域内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微加工领域内,相较于红外激光的热熔过程,紫外激光加工时的“冷蚀效应”可以使加工的尺寸更小,达到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另外,紫外激光器在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加工,大气探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般而言,可以将紫外激光器划分为三类:固体紫外激光器,气体紫外激光器,半导体紫外激光器。其中固体紫外激光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激光二极管泵浦全固态激光器。而利用激光二极管抽运的固体UV激光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紫外激光器而言,具有效率高,性能可靠,硬件结构简单的特点,因此应用最为广泛,基于LD抽运的全固态UV激光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实现紫外连续激光输出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晶体材料的非线性效应实现变频的方法来产生。产生全固态紫外激光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对全固体激光器进行3倍频或4倍频来得到紫外激光;另一种方法是先利用倍频技术得到二次谐波,然后再利用和频技术得到紫外激光。相较于前一种方法,后者利用的是二次非线性极化率,其转换效率要高很多。最常见的是通过三倍频和四倍频技术产生355nm和266nm的紫外激光。下文将简单介绍紫外激光产生的非线性原理。 2、非线性频率转换原理 2.1 介质的非线性极化 激光作用在非线性介质上会引起介质的非线性极化,这是激光频率变换的非线性基础。在单色的电磁波作用下,介质的内部原子,离子等不会发生本征能级的跃迁,但是这些离子的电荷分布以及运动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引起光感应的电偶极矩,这个电偶极矩作为新的辐射源辐射电磁波。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述写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对单晶光纤激光器进行了重点描述,因其在激光医疗、激光成像、光电对抗以及人眼安全测照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成为新型固体激光源研究的热点。 一、引言。 激光是20 世纪以来继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半导体激光科学与技术以半导体激光器件为核心,涵盖研究光的受激辐射放大的规律、产生方法、器件技术、调控手段和应用技术,所需知识综合了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半导体电子学、热力学等学科。 半导体激光历经五十余年发展,作为一个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伴随着国际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受益于各类关联技术、材料与工艺等的突破性进步。半导体激光的进步在国际范围内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在基础科学领域不断研究深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而且在应用领域上不断拓展和创新,应用技术和装备层出不穷,应用水平同样取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信息、工业、医疗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 本文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因单晶光纤激光器在激光医疗、激光成像、光电对抗以及人眼安全测照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也将对其做重点描述。 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历程。 1962 年,美国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半导体激光器———GaAs同质结构注入型半导体激光器。由于该结构的激光器受激发射的阈值电流密度非常高,需要5 × 104~1 ×105 A /cm2,因此它只能在液氮制冷下才能以低频脉冲状态工作。从此开始,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与开发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63 年,美国的Kroemer和前苏联科学院的Alferov 提出把一个窄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夹在两个宽带隙半导体之间,构成异质结构,以期在窄带隙半导体中产生高效率的辐射复合。随着异质结材料的生长工艺,如气相外延( VPE) 、液相外延( LPE) 等的发展,1967年,IMB 公司的Woodall 成功地利用LPE 在GaAs上生长了AlGaAs。在1968—1970 年期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Panish,Hayashi 和Sμmski成功研究了AlGaAs /GaAs单异质结激光器,室温阈值电流密度为8.6 × 103 A /cm2,比同质结激光器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半导体激光器的最新进展及应用现状

半导体激光器的最新进展及应用现状 发表时间:2018-11-11T11:02:03.8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作者:黄志焕[导读] 摘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的范围已覆盖光电子学的很多方面,半导体激光器已成为光电子学的核心器件之一。 (天津环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00384) 摘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的范围已覆盖光电子学的很多方面,半导体激光器已成为光电子学的核心器件之一。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电光转换效率高、调制速度快、波长范围宽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光互连、光通信、光存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最新进展;应用现状 1半导体激光器研究的意义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是我国光电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重点提出并且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突破的领域。就当前半导体激光器研究的意义来看,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半导体激光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并且呈现出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比如,军师领域的激光雷达、制导以及医疗、通讯、光盘等都开始应用半导体激光器。其涉及领域之广,扩展速度之快,应用价值之强,是被广泛认可的。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因此进行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不短提升半导体激光器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半导体行业半导体器件是电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半导体是人们为了生产生活需要,将两物质按照电学性质进行分类时确定的一个名称。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导电性能全是由其原子结构决定的。以元素半导体硅和锗为例,其原子序列分别是14和32,它们两个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半导体具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而半导体的性质不同于导体和绝缘体,就是因为半导体拥有的载流子数目不同而载流子是能够运动的荷电粒子。电子和空穴都是载流子,它们相互运动即可产生电流。硅和锗是最为典型的元素半导体。 根据构成物质元素的不同,半导体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导体,元素半导体由一种元素构成,化合物半导体由多种元素构成。而根据掺杂类型的不同,半导体可分为本征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如果按照原子结构的排列规则不同,又可分为单晶半导体、多晶半导体和非晶态半导体。半导体行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风险高回报和知识密集等特点。进入2010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201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退还集成电路企业采购设备增值税期末留纸税额》;2012年4月政府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而于2014年,工信部又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近几年,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速度超快,半导体产业逐渐呈现向大陆地区转移的新趋势,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带来设备国产化的发展机遇。而且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半岛体行业的发展,大基金入场将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成熟化发展。半导体具有掺杂特性、热敏性和光敏性三大特点。 3激光器顾名思义,激光器是一种能发射激光的装置。1954年,人们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的原理推广到光频范围;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第一台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制成了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之后,激光器的种类就越来越多。一般而言,按工作介质分类,激光器可分为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染料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4大类。激光器的组成一般由3个重要部分构成,即工作物质、激励抽运系统、谐振腔。其中激光工作物质是一种激光增益的媒介,其原子或分子的能级差决定了激光的波长与频率。激光抽运系统是指为使激光器持续工作给予能量的源头,它实现并维持了工作物质的粒子数反转。光学谐振腔是激光生成的容器,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方式是激光器设计的核心。 4激光器系统功能 4.1逻辑控制 系统通过操作面板实现逻辑控制,主要控制功能有3个。(1)内时钟工作:通过RS-422通信接口,向电源控制单元发射出光指令,工作频率可1-20Hz切换,同时通过LED反馈激光器工作状态。(2)外时钟工作:利用外部开关切换至外时钟,利用DSP外部中断接口检测外时钟。(3)自检功能:通过按压自检开关,触发激光器发射激光。 4.2高精度时序控制 激光器输出能量的大小和稳定性与激光电源的高精度时序是密不可分的,必须确保电源控制系统输出时钟的精度及稳定性。为实现μs级高精度控制逻辑,采用DSP控制芯片内置的PLL模块完成高精度时序控制,锁相环独有的负反馈和倍频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稳定的频率,DSP 输入时钟30MHz,倍频到150MHz,时钟周期可达6.67ns。通过精确的技术方法,按照设计的延时产生所需的各路时钟,可以满足高精度的时序配置要求。 4.3恒流源驱动控制 激光器电源控制系统接收到激光发射的信号后,DSP输出12位数字信号,通过DAC1230芯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模拟参考电压信号。恒流源电路中的采样电阻R将通过泵浦模块的电流转换成相应的电压,经过F放大电路后,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产生功率驱动信号,此信号控制功率管的开关。同时可通过DSP改变参考电压的大小,实现恒流源电流的调节。激光电源控制系统还可通RS-422通信接口,远程设置恒流源的电流和脉宽。 4.4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是影响激光器泵浦模块输出波长和泵浦效率的重要因素,故对泵浦模块进行控温是必不可少的。半导体激光器一般采用半导体热电致冷器进行控温,该制冷器具有无机械运动、无噪声、无污染、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制冷迅速、冷量调节范围宽及冷热转换快等特点。测温元件采用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AD590,特点是工作直流电压较宽,一般为4-30V,输出电流为223μA(-50℃)-423μA(+150℃),灵敏度为1μA/℃。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紫外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其关键技术

紫外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其 关键技术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紫外激光器研究进展及其关键技术 黄川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LD泵浦的紫外激光器产生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在全固态紫外激光器中用到的倍频晶体的种类和各自的应用场景;介绍了近年来高功率固体紫外激光器研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最后展望了高功率全固体紫外激光器研制的未来。 关键词: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相位匹配 1、引言 因为紫外激光具有的短波长和高光子的能量特点,所以紫外激光在工业领域内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微加工领域内,相较于红外激光的热熔过程,紫外激光加工时的“冷蚀效应”可以使加工的尺寸更小,达到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另外,紫外激光器在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加工,大气探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般而言,可以将紫外激光器划分为三类:固体紫外激光器,气体紫外激光器,半导体紫外激光器。其中固体紫外激光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激光二极管泵浦全固态激光器。而利用激光二极管抽运的固体UV激光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紫外激光器而言,具有效率高,性能可靠,硬件结构简单的特点,因此应用最为广泛,基于LD抽运的全固态UV激光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实现紫外连续激光输出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晶体材料的非线性效应实现变频的方法来产生。产生全固态紫外激光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对全固体激光器进行3倍频或4倍频来得到紫外激光;另一种方法是先利用倍频技术得到二次谐波,然后再利用和频技术得到紫外激光。相较于前一种方法,后者利用的是二次非线性极化率,其转换效率要高很多。最常见的是通过三倍频和四倍频技术产生355nm和266nm 的紫外激光。下文将简单介绍紫外激光产生的非线性原理。 2、非线性频率转换原理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2016年激光现状研究和发展趋势

中国激光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 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68521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bc2570729.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激光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68521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QiTaHangYe/12/JiGuangChan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近十几年以来,经中国政府、技术专家和企业及广大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激光产业已取得了超乎寻常的发展,并且初现中国激光产业的雏形,在国内部分激光产品市场上,中国激光产业又重新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国内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我国激光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激光产业发展50多年来,已初具规模,主要涉及工业、医疗、军事和文化等方面。近年来,国内更是加大了激光产业发展,各个地区在政府的领导和激光企业配合下潜心科研、提升技术、开拓市场,并建设激光产业园,其中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鞍山激光产业园就是近几年建设起来并处于全力发展阶段。 2014 年国内激光企业销售额(限激光业务) 市场容量 激光技术在我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有了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锻炼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以中科院四大光机所及各部委所属研究机构和一批大学为代表,形成了我国激光器系统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力量。如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工大、长春理工、北理工、浙工大、信息产业部11所(北京)、北京光电所、上海光机所、上海激光所、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安徽光机所、北京中科院半导体所、209所。在部分激光器研究开发的核心技术上,形成了5个国家级的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激光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显示,国内激光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北、北京、江苏、上海、深圳等地,已基本形成以上述省市为主体的华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四大激光产业基地,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300家。2014年我国激光产业链产值约为800亿元。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