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8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8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8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的故事8

我的探索和追求

徐杰

矗立在学校门口的金钥匙雕塑,那高高的台阶、厚厚的书本、展翅的鸽子,二十多年来一直鼓励着我勤奋、拼搏,激励着我矢志不渝从事着教育工作。

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在他们的眼里,大自然是一个充满无数问号、绚丽多姿、变幻无穷的世界。鸡蛋里怎么孵出小鸡?石头里为什么有花纹?空中哪来那么多雨水?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如果到月球上,我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不言而语,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应该成为学生眼中的“万能博士”。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提出一个奇离古怪的问题,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读书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啊!于是,我便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科学伴我成长》、《少年科学画报》、《课堂内外》等科普读物……到外地出差,逛书店是我最大的爱好,每次外出回家,包里鼓鼓囊囊的都是些自己和孩子们喜欢的书刊。到小学毕业,最多的同学先后阅读了近百万字的科普读物,这是孩子们终身有益的本钱。

然而,我也深知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未必就是一名好老师。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光通晓本学科的本体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具备扎实的条件性知识以及广博的人文背景性知识。于是,每逢假期抑或夜晚,当别人闲情漫步于街头小巷,或信步走进餐馆享用美餐时,我就荡漾在书的海洋,寒来暑往,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佐滕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梅里尔·哈明的《教学的革命》以及《现代教学论》等中外教育教学名著,浏览了众多的学科专业书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心壑洞明,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读书,让我更深地理解并掌握教育最核心的内涵。

如果把教师的知识结构看作是一个水桶的话,那么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人文背景的通体性知识仅是水桶的三块桶板而已,最重要的实践性知识才是“箍桶”的“铁条”。有了这个“铁条”,教师的专业结构之桶,才能真正盛得了“教育之水”。于是,对课堂教学有了我自己的思考: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心中要牢牢记住教学目标,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课堂上所有一切的预设、生成、对话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努力。课堂上教师要敏锐判断、把握生成的资源,要放大这些能更好地为达成教学目标的细节,这样的课才有品位和嚼头。教学设计并不是每一句教学语言都设计好,而要版块式。对于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我更加强调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前的单独个体活动,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机会都均等的,那些弱势的学生也许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真正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就有了更多的先学生单独完成后再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教育导刊》、《科普研究》、《中小学教材教法》、《福建教育》等全国性刊物发表了我100多篇的教育教学论文,另有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评比中一等奖,主持并承担的课题研究成果也获得省课题成果一等奖,还分别出版了个人科普专著《科学伴我成长》(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和教学专著《点亮孩子的科学心灯》(江苏教育出版社)……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一生豁达的人生体验,也是我的人生态度。记得有一次,通过选拔赛我入选代表南通市参加省优质课评比,别人要求我写出最详尽的教学设计,规范每一句教学语言,参赛时严格执行。而我始终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流程。而且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灵动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而非一味的执行教案。后来,我还是带着版块式的教学设计参加比赛,如愿以偿得了省一等奖。我也不盲目迷信权威。有一次,一位美国的科学教育专家来华讲学。活动间隙,我把自己听报告时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同美国专家进行了交流,对所提的一些观点结合我们中国的特有文化加以解读。结果让这位专家大吃一惊,因为我所表达的观点与美国教材中的观点如出一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我以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生活方式,前行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知识型职工标兵、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也接踵而来。

虽然身在喧嚣、浮华的尘世,而我的内心却能感受超尘绝俗的教育真趣,我将继续前行在这幸福的道路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