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学法指导:

1.以提问导读,以图像导思(图示法),以个案导学(练习法),列表比较分析(比较法),运用左、右手定则判断,使学生学会从静态图中予以动态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课前要求同学们务必做到: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各种气象报告及台风相关消息。

八、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与台风、寒潮相关的资料;收集1~2条天气谚语)[新课导入]

师:回家的路被一朵一朵晶莹的花朵团团围住不经意间北方的冰雪飘着飘着就闯进南方那一座座温暖的城市是谁改变了大地这五十年不遇的天灾千千万万的游子飘在归乡的旅途化作一只只断线的风筝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大部分尤其是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这场极端灾害性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强度大。全国先后有20个省区不同程度受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电力、交通运输设施带来极大破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总体强度为50年一遇。

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一课时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板书)一、锋与天气

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

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老师提问)

师: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能与地面垂直吗?

生:不能。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与地面能平行吗?

生:不能。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为什么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

生: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所以在交界面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

师:很好。谁来回答一下,什么是锋?

生: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师:很好。锋面与地面相交的这条独一无二的线,叫做锋线。(以两张纸做示范)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有什么不同呢?

生:暖气团的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冷气团的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

师:正确。那么一上一下不同性质的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生:不会。

师: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锋面附近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天气呢?

(动画演示)锋面附近天气

生:(合作探究)锋面附近会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师:你看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还是在暖气团一侧?

生: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师:要特别注意: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只出现在锋面附近。

(动画演示)冷、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师: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冷暖锋面是怎么形成的呢?甲、乙两图中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其结果如何?

生:甲图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乙图冷空气被迫后退,说明暖空气强大,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

生:都有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

师: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会形成云雨天气。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说到底,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师:冷暖锋面的坡度及符号有何不同?锋线凸出方向有何特点?

生:(合作探究)冷锋面的坡度较大,符号是三角形;暖锋面的坡度较小,符号是半圆。冷暖锋的锋线凸出方向都与锋面移动方向一致。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冷暖锋的形态和符号不同,产生降水的区域也不同。那么,当一冷锋或暖锋经过我们这里时,我们将感受到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呢?

(板书)1.冷锋与天气

(动画演示)冷锋动态移动过程

(投影文本)

1.设甲、乙、丙为三个城市,此时,三个城市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2.设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

生:(合作探究回答)

1.甲、乙、丙三个城市分别是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甲城市还在暖气团的控制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正好移动到乙城市区域,乙城市应该是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压也有所升高;丙城市则是冷锋过境之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的暖气团,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2.如果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以下天气变化过程:在甲时刻,该城市在暖气团的控制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在乙时刻,冷锋正好移动到该城市区域,该城市应该是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压也有所升高;在丙时刻,冷锋已经移出该城市,该城市原来的暖气团被冷气团替代,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师:(动画演示)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板书)2.暖锋与天气

(投影文本)

1.设甲、乙、丙为三个城市,此时,三个城市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2.设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

生:(合作探究回答)

1.若甲、乙、丙为三个城市,此时,三个城市的天气分别是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甲城市正处在冷气团的控制之下,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乙城市暖锋正在过境,由于暖锋移动的速度较慢,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已经移出丙城市,丙城市此时正受暖气团的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2.若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以下的天气变化过程:在甲时刻,该城市在冷气团的控制下,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在乙时刻,暖锋正好移动到该城市区域,该城市应该是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在丙时刻,暖锋已经移出该城市,该城市原来的冷气团被暖气团替代,此时正受暖气团的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投影表格)

师:锋面一定能带来降水吗?

生:不一定。

师: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就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小结)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如: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冷锋,以及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暖锋,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又会形成什么样的锋呢?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呢?

生:(合作探讨)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时候,会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就会在一个地区停留或来回摆动,会给当地带来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板书)3.准静止锋与天气

师:我国在哪几个地区哪几个季节会受到哪几个准静止锋的影响?

生:初夏时,冷暖气团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阴雨天气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俗称“梅雨”。

师: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叫江淮准静止锋。冬季在云贵高原上还有一个昆明准静止锋,这是由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削弱了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气团的势力,盘踞在云贵高原上的暖气团与之势力相当,这两个冷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昆明准静止锋,冬季的昆明、贵阳也是阴雨连绵。

师:我们知道暖锋的天气多是连续性降水,而准静止锋也会带来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那么这两个锋的区别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投影)列表比较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区别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它们的成因不同,形成的天气也不同。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练习:

(投影表格)

1.填表

2.民间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3.说出下列天气现象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1)北方冬春季沙尘暴;(2)寒潮天气;(3)贵阳冬半年阴雨连绵的天气;(4)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参考答案:1.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与暖锋活动有关,“一场秋雨一场寒”与冷暖活动有关。

3.(1)冷锋;(2)冷锋;(3)昆明准静止锋;(4)江淮准静止锋。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锋与天气的判断——P45活动阅读《水浒传》片段

探究内容:阅读《水浒传》片段,判断描述中的天气与锋的关系。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分别探究P45~46活动中的五个问题的结论。

探究结果:

(1)这段话是描写冷锋天气的。

(2)“是日……铁甲如冰”,描述的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团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

(3)“次日……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后为雪。

(4)“那雪……没过马膝”,从叙述语气上看,降雪过程已经停止,由此推断此时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5)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很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风”“大雪”为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 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 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 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 越小越偏东)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总结1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高中地理必修一总结2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系统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 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

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感谢您的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概况: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公转运动: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 ②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命的大气;③液态水。 4、★太阳辐射: 光、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②磁暴:扰乱地球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极光;④引发自然灾害。 6、★A自转: 1)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2)速度:①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②角速度:15°/h ③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南、北两极点 3)方向:自西向东。①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②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B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4)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5)二分二至的判断: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时,夏至; ②地轴南极倾向太阳时,冬至。 7、★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相切,经过圆心) 2)时差:24时区;国际日界线;时差的算法(例如下:)。 +8-(+9)=-1 → 北京比东京晚(少) 1小时 +9-(-5)=+14 → 东京比纽约早(多)14小时 3)地转偏向力:①南半球(左手):向左;②北半球(右手):向右;③赤道:无偏转 8、★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23°26′→决定着回归线的纬度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N 0° S ①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赤道:昼夜差距最小,12-12= 0; ——永远为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 两极:昼夜差距最大,24- 0=24。 ——极昼时,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极夜时,夜长24小时,昼长0小时。 冬至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练习题1

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1) 1.下列有关锋面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又叫锋区 B、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 C、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暖锋形成 2.我国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有() A.夏季午后的雷雨 B.冬季爆发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暴 C.南部沿海地区吓秋季节的台风 D.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的梅雨 3.每年春末夏初中国雨带的推移过程实质上属于() A.冷风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下面四副图中,A、B、C、D四地纬度大致相同,此时图示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 5.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是由() A.暖锋造成的 B.准静止锋造成的 C.快行冷锋造成的 D.慢行冷锋造成的 6.下面四副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答案: 1.A 2.B 3.B 4.B 5.B 6.C

第2套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a、b、c三地气压相比较() A.Pa>Pb>Pc B.PaPc>Pa D.Pb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作业要求:以高中地理教材某一册书为例,梳理该册书中的核心概念,并绘制概念框架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势向四周传播。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全球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广义上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聚落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 火山 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河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因 类型 分布规律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合理利用水资源 运动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高一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版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具、资料 电脑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放最近三日学生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选择我国受冷锋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引出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板书:一、锋面与天气 画图并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①雨区的位置?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让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和密度。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 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 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①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②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③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④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教师讲述:生活当中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补充锋面示意图,形成对比的两幅冷、暖锋示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在锋面之上做上升运动,当暖气团的水汽充足时,锋面下面常有阴雨天气。②锋前、锋后的概念及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差异(暖锋锋前降水,冷锋锋后降水)。③冷暖锋的符号。 过渡: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单元大气环境 第五节常见天气系统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近地面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是指对天气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流场、气压场、温度场和湿度场上的特定系统,或特定天气现象。常见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等 气团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并具有一定垂直稳定度的大团空气。 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千米,垂直高度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按气团的热力性质不同,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所以当冷气团移动时,就会形成冷气团主动楔入暖气团下面而构成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

冷锋天气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取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一系列冷锋过境形成的。 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 暖锋天气 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天气,过境后,冷气团的位置被暖气团取代,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声暖”就是系列暖锋过境形成的。 准静止锋

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幅度很小,我们将这类锋面称为准静止锋。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最主要的是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 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江淮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黄梅时节家家雨”就是对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昆明准静止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土壤

第二节土壤 学习目标: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2.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重难点)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3.野外观察内容: (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比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的剖面构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1.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2.利用与保护 (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2)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 (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土 提示:(1)×我们在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属于耕作土壤。 (2)×一些土壤是用土壤的颜色来命名的;但黄土高原的土壤不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3)√耕作土壤主要分为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不存在表层的有机层。 (4)×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而不是成土母质。 (5)D[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练习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A.都形成连续性降水 B.降水都降在锋前 C.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D.都属于气候系统 2.关于暖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B.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C.暖锋过境时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D.锋面从高纬方向移来 3.下图所示四幅冷、暖锋示意图中,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 4.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5.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中心为高气压 B.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 C.其中心有上升气流 D.地面气流呈辐散状 6.下列属于南半球反气旋的是 7.影响我国夏秋季东南沿海灾害性天气成因的是 A.气旋B.反气旋C.锋面气旋D.冷锋 8.能正确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A.副极地低压B.反气旋C.气旋D.赤道低压 9.下列关于气旋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气候系统 B.同一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方向相同 C.我国冬、夏季受反气旋影响的天气特点相同 D.温带多雨带气旋活动频繁,多气旋雨 10.北京冬季盛行偏北风的原因 A.气旋西部B.气旋东部C.反气旋西部D.反气旋东部 二、双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11——13题

11.北京处在①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 A.天气晴朗温暖B.气压高C.天气阴D.气压低 12.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如果有大风天气出现,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B.冷气团移动速度很快 C.暖气团含有大量水汽D.冷气团携带有大量沙尘 13.北京处在④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冷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B.暖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 C.冷空气已经变性,气温开始回升D.天气已转阴,出现降水迹象 14.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旋涡有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15.读下面所示图形中,能带来阴雨天气的是 三、综合题 16.下图中锋面移动是30 km/小时,城市目前是14时,说明: (1)该锋是锋,判断依据是方向移动。 (2)锋面什么时间将会移到城市上空,未来48小时内,该城市的天气将怎样变化? (3)某医院救治的128例脑溢血患者中,有116例是锋面过境时发生的。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婴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在锋面过境时发病率很高,为什么? 。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地理组郑海森 ?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解读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1

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 活动(P4) 1.(1)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内; (3)九在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相同,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偏心率较小; (4)与其它行星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是太阳系颗普通的行星;2.(P5) (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远日行星质量与体积较大;(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与体积等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性; 第二节活动(P9) 1.(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物生量少; (3)问题(1)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光合作用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速度慢,生物量相对较少; 由上可知:太阳辐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对地理环境的反映。 (4)略 P11活动题: (1)1985年到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约以11年为周期的波动变化,1989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大值,1996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小值;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以约11年为周期波动变化,数量差异明显;黑子数的最大值有明显差异; (3)由上分析,可知:太阳黑子活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11年; 第三节P15活动 1.略 2.略 3.(1)恒星的位置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移动极缓慢。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时,照相机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其结果是恒星产生了视运动。 (2)地球公转时,远点附近时速度较慢,近日点附近时速度较快。当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走完公转轨道的一半所化时间较长,所以日数较多;同理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日数少几日;P17读图思考: 1.中时区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