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k一体化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详]

35k一体化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详]

35k一体化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详]
35k一体化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详]

附件二(3) 35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2012年版)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物资采购标准(35kV变电站电源系统卷电源系统册)

35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

通用技术规范

(编号:1109003-0035-00)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二年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35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系统采购标准

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 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

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7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8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 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1 总则

1.1 引言

1.1.1 本通用技术规范提出了对35kV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本通用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投标人应具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具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1.1.4 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应具有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在国家或电力工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DL/T860一致性测试。

1.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与本通用技术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列出。如果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必须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写明为“无差异”。

1.1.6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7本技术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通用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2 供方职责

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1.2.3 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1.2.4 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它资料。

1.2.5 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2.6 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2.7 如标准、规范与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有明显的冲突,则供方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和解决办法告知需方,并经需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2.8 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供方有责任接受需方的选择。

1.2.9 现场服务。

2 技术规范要求

2.1 使用环境条件

2.1.1 设备储存环境温度:-25---+70℃

2.1.2 设备工作环境温度:-5---+45℃

2.1.3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2.1.4 相对湿度:5%---95%

2.1.5 抗振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2 额定输出参数

2.2.1 交流额定电压:AC380V ,AC220V

2.2.2 直流额定电压:DC220V 或DC110V

2.2.3 通信电源额定电压:DC48V

2.2.4 逆变电源额定电压:AC220V

2.2.5 蓄电池单体额定电压:12V/2V

2.3 引用标准

表1中所列标准和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中引用而构成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的基本条文。在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表1 通用技术规范(范本)引用标准

2.4 系统构成

一体化电源系统应能够为全站交、直流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电源,包括:380V/220V交流电源、DC220V或DC110V直流电源和DC48V通信用直流电源。

一体化电源系统主要由ATS、充电单元、逆变电源、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及各类监控管理模块组成。通信电源不单独设置蓄电池及充电装置,使用DC/DC电源模块直接挂于直流母线。逆变电源直流输入侧直接接入直流母线对重要负荷(如:计算机监控、事故照明设备等)供电。

一体化电源系统采用分层分布架构,各功能测控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各功能测控模块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应采用DL/T860标准建模并接入信息一体化平台。实行一体化电源各子单元分散测控和集中管理,实现对一体化电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

一体化电源系统监控软件应集成到信息一体化平台中,不独立设置一体化电源监控工作站。

一体化电源系统主接线可参考附录A,附图1和附图2。

一体化电源系统监控配置可参考附录B,附图1。

2.5 系统功能

2.5.1 ATS

应配置交流进线监控模块,能监测进线回路和交流母线的电压、电流、断路器运行状态等信息,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切功能。

备用电源自动投切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保证主电源进线断路器断开后,交流母线无电压,且备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才投入备用电源;

2)自动投入模块应延时动作,并只动作一次;

3)当交流母线故障时,自动投入模块不应动作;

4)手动断开主电源时,不启功自动投入模块;

5)主电源恢复供电后,切换回路应由人工复归;

6)自动投入模块动作后,应发告警信号。

应提供断路器就地控制按钮、信号灯等二次元件,并应设置就地/远方控制转换开关。

交流监控模块能接收电流互感器的信号,且具有测量母线电压的功能,相关信息量的转换应在交流监控模块内部完成。

交流监控模块应能综合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数据,对整个ATS实施控制和管理,并具有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交流监控模块故障不能影响本系统其它监控管理模块运行。

应配置交流馈线监测模块,能监测馈线回路单相电流及馈线断路器位置和报警接点信息。

并具有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2.5.2 充电单元

充电单元应具备按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进行均充、浮充电自动转换和控制功能,防止蓄电池欠充电或过充电影响蓄电池寿命。

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20% In~130%In(In-额定电流,A,下同)。

恒压运行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0~100%In。

充电单元电压调整范围为90%~125%直流标称电压。

充电单元应具有根据蓄电池温度对充电电压进行自动补偿的功能,补偿系数为-3~-5mV/℃/节,基准补偿温度为25℃。

充电单元应集成功率因数校正功能,提高充电效率和电网电能质量。

1)充电模块

每个充电模块内部应具有独立监控功能,能不依赖充电监控模块独立工作。正常工作时,充电模块应与充电监控模块通信,接受充电监控模块的指令。当充电监控模块故障或退出工作时,充电模块应能自主均流,可靠运行。

多个充电模块并列运行时,应具有良好均流性能。

充电模块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短路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恢复输出。

充电模块应具有带电插拔功能,且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充电模块应具有软启动、软停止功能,防止电压波动冲击。

充电模块应具有输出过电压、输出欠电压、过流、输出端短路、过温等保护功能,还应具有输入交流电源过电压、输入交流电源欠电压、输入交流电源缺相报警等报警功能。当充电模块主要功率器件温度超过75 5℃时,能自行关机并报警。

充电模块冷却方式为自冷或智能风冷,优先使用自冷方式。在正常运行时,采用自冷式充电模块的充电设备噪声应不大于50dB,智能风冷式充电模块的噪声平均值应不大于55dB。

2)充电监控模块

充电监控模块是对充电单元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核心部分,应能综合分析充电单元各种数据和信息,对整个充电单元实施控制和管理。

充电单元应配置一套充电监控模块。

充电监控模块应能适应充电单元各种运行方式,并具有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充电监控模块应能显示充电单元两路交流输入电压、各充电模块输出电压、电流、母线电压、母线电流、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电流、蓄电池组温度、当前故障和历史故障等信息。

充电监控模块应具有故障告警功能,告警信息包括:交流输入电源过压、欠压、缺相;直流母线过压、欠压;蓄电池组过、欠压;蓄电池单体过压、欠压;充电模块故障和充电监控模块自身故障等。

3)直流馈线监测模块

直流馈线监测模块应具有的主要功能:在线监测直流系统对地绝缘状况(包括直流母线和各馈线支路绝缘状况),当直流系统出现绝缘降低或接地故障时,能自动检测出故障支路,能监测母线正对地、母线负对地电压,能检测出每个支路的正极对地电阻和负极对地电阻。

直流母线及支路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报警值可由直流馈线监测模块设置,报警值宜设置为7k(DC110电压等级)、25k(DC220V电压等级),母线对地电压检测误差≤±2%,支路电阻检测误差≤±10%。

直流馈线监测模块不应对直流电源系统注入交流信号。

直流馈线监测模块应能监测馈线断路器位置和报警接点信息。

直流馈线监测模块应具有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2.5.3 逆变电源

逆变电源应具有防止过负荷及外部短路的保护功能。

逆变电源交流电源输入回路中应有涌流抑制和隔离措施。

逆变电源的所有元件的功率均应满足长期额定输出的要求。

逆变电源旁路电源需经隔离变压器进行隔离。

应配置逆变电源监控模块,并具有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逆变电源监控模块运行和故障信息至少包括:

运行信息:

1)输入电压、输入电流;

2)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

3)旁路交流电压;

4)逆变电源运行状态指示;

5)旁路开关位置指示;

6)负载百分比;

故障信息:

1)输入电压过、欠报警;

2)输出电压过、欠报警;

3)旁路交流电压过、欠报警;

4)逆变器故障报警;

5)逆变电源装置过载或出口短路关机报警;

2.5.4 通信电源

应配置通信电源监控模块,并具有LED液晶汉显人机对话界面和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通信电源监控模块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通信电源监控模块应能完成对系统的参数设置、工作状态监测及信息查询等功能。

通信电源监控模块故障不影响通信模块的正常工作。

具有历史告警信息记录存储功能,并保证掉电后不会丢失。

应配置通信电源馈线监测模块,能监测馈线回路电流及馈线断路器位置和报警接点信息。

并具有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2.5.5 蓄电池组

蓄电池应配置一套蓄电池监测模块。

蓄电池监测模块应具备的主要功能:监测蓄电池单体电压;监测蓄电池组电压;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动态监测。

并应具有对蓄电池组温度进行实时测量功能。

并具有与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功能。

2.5.6 监控功能

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监控功能应集成在信息一体化平台中实现。主界面应显示一体化电源系统的主接线图,实时显示一体化电源各功能单元的运行工况和信息。一体化电源各功能单元均有独立的子界面,子界面能以模拟图等方式显示。

系统应具有事件记录功能,应至少包含以下事件信息:

1)ATS

交流输入电源故障记录,包括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故障类型,如:过压、欠压、缺相、三相不平衡和失压等;

ATS进线及重要馈线回路断路器、分段断路器的位置信息;

备自投动作记录,投切原因,如:遥控投切、手动投切、交流故障投切等;

交流监控模块故障信息;

2)充电单元

充电单元交流进线断路器动作信息;

交流输入电源故障信息;

充电单元输出断路器位置、脱扣(或熔断器熔断)信息;

蓄电池组进线断路器位置、脱扣(或熔断器熔断)信息;

直流母线电压异常信息;

充电单元均、浮充电压信息;

充电模块故障记录;

各充电模块输出电压、电流信息;

馈线断路器位置、脱扣(或熔断器熔断)信息;

直流母线和馈线支路绝缘状况信息;

充电监控模块故障记录;

3)逆变电源

逆变电源屏内交流输入断路器位置、脱扣(或熔断器熔断)信息;

交流输入电源故障信息;

直流输入电源故障信息;

逆变电源输出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

直流输入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

母线电压异常记录;

馈线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

逆变电源运行模式信息,如:旁路输出、交流输入逆变输出、直流输入逆变输出;

逆变电源故障记录,包含故障类型;

逆变电源监控模块故障记录;

4)通信电源

48V电源异常记录;

通信模块故障记录;

通信电源监控模块故障记录;

各通信模块输出电压、电流信息;

馈线断路器位置、脱扣信息;

5)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电压信息;

蓄电池单体电压信息;

蓄电池监测模块运行状况信息;

蓄电池监测模块故障记录;

蓄电池组温度信息;

2.6 性能指标

2.6.1 ATS

1)基本参数

额定电压:380/220V

相数:三相五线(A、B、C、N、PE)

频率:50Hz

供电应为双电源方式并采取防雷措施,采用ATS模块实现两路进线电源自动投切,可手动、自动切换并相互闭锁,0.4kV主接线为单母线接线。

电源进出线断路器应采用交流专用断路器。所有馈线断路器的过流跳闸报警接点均引至端子排,馈出断路器应有信号灯指示通断状态。

交流母线电压异常、各交流电源的工作/故障报警等信号,应引至端子排上。

主母线和分支母线应由螺栓连接的高导电率并包有绝缘套的铜排制成,符合规定的载流量。

导线截面应满足设计容量要求,相色区分导线相序,端子头标号醒目永久。

ATS的监测仪表应设数字式仪表(精度0.5级),测量显示电源进线三相电流和电源进线电压,由切换开关来转换测量三相相电压。

在交流屏上应装设三相四线全电子多功能电度表2块(精度0.5级,表计厂家应与变电站内计量表计型号一致),测量交流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

全部单元应能承受设计规定的额定短路电流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力而不损坏。

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合闸(接通)位置信号灯和按钮应为红色,跳闸(断开)位置信号灯和按钮应为绿色。

控制回路与接点之间的绝缘等级应不低于600V。

低压元器件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元器件布局合理,便于维修。

2)ATS模块(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额定电压:380V

额定电流: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明确

相数:三相

额定频率:50Hz

额定短时热稳定耐受电流(有效值):6~10kA

额定短时热稳定耐受电流持续时间:2sec

操作机构形式:电动/手动

操作电源:DC110V或DC220V

控制电源:DC110V或DC220V

机械寿命不小于10000次

a)采用自动切换断路器作为本工程重要负载的电源进线断路器,有关参数详见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正常时两路进线电源接到ATS模块,再经过ATS模块连接到负载母线,ATS模块可按一定的条件(可选择延时切换,且时间可调)自动切换两路进线电源,以快速,可靠,安全地供给负载。

b)要求ATS具有三个位置:正常侧电源合、备用侧电源合、双分(中间位置)。

要求ATS有两种操作模式:

CCT模式,即“断前合”的闭过渡切换,指的是先合上备用侧电源,再断开原供电侧电源,操作时可不间断地对负载供电。

OTT模式,即“合前断”的开过渡切换,指的是先断开原供电侧电源,再合上备用侧电源,操作时会瞬间中断对负载供电。

c)要求ATS面板至少应具有如下设备:

正常电源接受指示灯和紧急电源接受指示灯;

切换开关连接到正常侧指示灯和切换开关连接到紧急侧指示灯;

切换控制开关;

引擎控制开关;

同期失败指示灯;

切换开关闭锁指示灯和按钮;

报警复位按钮;

d)要求ATS全部采用OTT模式切换。正常时两侧电源都应送上,正常侧断路器闭合。

3)断路器

额定电压:380V 或220V

额定工作电流:10~400A

额定频率:50Hz

额定开断电流:≥10kA

应选用优质高分断直流断路器,并考虑上下级配合,提供电流-时间动作特性曲线报告,应满足3~4级级差配合,各断路器应配备跳闸报警接点。

绝缘水平:1分钟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2.5kV

带辅助接点、报警接点。

断路器应为模块化结构设计、安装方便,并可在不拆卸塑壳断路器外壳的情况下加装各种附件(如分励脱扣器、辅助接点、报警接点)而无需改变断路器结构和开关柜结构,同时面板、附件为标准化设计。

当采用固定抽出式安装时,其二次回路亦应具有插接式整体连接装置。

4)温升

符合IEC947-1有关温升的规定。

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端子不大于70K

母线固定连接处(铜-铜)不大于50K

操作手柄,金属的不大于15K,绝缘材料的不大于25K

可接触的外壳和覆板,金属的表面不大于30K,绝缘的表面不大于40K。

2.6.2 充电单元

1)基本参数

交流输入额定电压:三相四线380V

交流电源频率:50Hz

直流输出额定电压:110V/220V

功率因数:≥0.93

稳流精度:≤±1%

稳压精度:≤±0.5%

纹波系数:≤0.5%

效率:≥90%

噪声:<55dB(距离装置1m处)。

2)充电模块

交流输入额定电压:380V+15%

交流输入额定频率:50Hz

直流额定输出电压:110V/ 220V

额定输出电流:20A(110V直流电源)/ 10A(220V直流电源)

稳流精度:≤±1%

稳压精度:≤±0.5%

纹波系数:≤0.5%

效率:≥90%

软起动时间:2-10s

充电模块并联工作时输出电流不均衡度<±5%

3)性能要求

充电单元系统接线:单母线接线。

充电模块数量: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明确。

充电单元应配备:充电监控模块、110V充电模块(110V直流电源)/ 220V充电模块(220V 直流电源)、雷击浪涌吸收器、仪表、电压电流采集模块、直流馈线监测模块等。

应具备C级防雷保护功能并带有防雷装置故障遥信报警信号。

充电单元系统断路器应选用优质高分断直流断路器,并考虑上下级配合,提供电流-时间动作特性曲线报告,应满足3~4级级差配合,各断路器应配备跳闸报警接点。

蓄电池和直流母线联络等重要位置的熔断器、断路器应装有辅助接点,并引自端子排。

馈线断路器应有信号灯指示通断状态。

直流主母线及接头,应能满足长期通过电流的要求,母线应选用阻燃绝缘铜母线。

汇流排和主电路导线的相序和颜色应符合IEC标准。充电单元应配置斩波调压与硅链调压互为备用的电压自动调节装置,正常运行时斩波调压器工作,硅链调压器热备用,斩波调压器容量必须能通过最大负荷电流,并能承受要求的冲击电流。当斩波调压器故障后自动无间断切换到硅链调压器工作,并且硅链调压器应带有自动/手动切换调节功能。斩波调压器应具备可靠的防短路保护功能,噪声应不大于55dB,硅链调压器应具备可靠的防开路保护功能。斩波调压器、硅链调压器应有独立的运行状态遥信接点信号输出。

设备应满足IEC61000-4关于电磁兼容、抗干扰的要求。

2.6.3 逆变电源

1)基本参数

逆变电源输入:

交流输入电压:单相220V±10%或三相380V±15%

交流输入频率:50HZ±5%

直流输入(110V直流电源系统): 99~143V

直流输入(220V直流电源系统):198~286V

直流母线反灌纹波电压系数:≤0.5%。

逆变电源输出

稳压精度:

稳态:不大于±3%

动态:动态过程中,负荷以0%~100%变化,其偏差值小于±5%,恢复时间小于20ms 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3%

效率:≥80%(交流输入逆变输出)

≥85%(直流输入逆变输出)

输出波形:正弦波

输出频率精度:50HZ±0.5%

同步范围:50HZ±2%

同步速度:≤1Hz/s

总谐波含量:≤3%

负载功率因数范围:0.9(超前),-0.7(滞后)

单机无故障时间(MTBF):>50000h

交流供电与直流供电之间的切换时间:0ms

过载能力:125%额定值时可维持10min,150%额定值时可维持1min。

逆变电源供电范围:信息一体化平台设备、火灾报警系统、调度通信设备、图像监视、事故照明等。

每台逆变电源采用两路站用交流输入、一路直流输入,两台逆变电源的直流输入采用不同直流母线输入,不自带蓄电池,直流输入采用站内直流电源母线。

2)逆变电源组成

全站配置两台逆变电源,容量及馈线回路见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配置馈线监测模块,装设交

流输入电压表、直流输入电压表、交流输出电压表、输出电流表及频率表。表计应为数字式仪表,仪表精度0.2级,电流表精度0.5级。

逆变电源应由输入、输出隔离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静态开关、手动维修旁路断路器、馈线断路器以及本系统所有设备间联接电缆等组成。

逆变电源应包括本机监控模块、本机诊断模块以及与监控系统通信接口,调试、监视和维修专用通信口等。逆变电源监控模块应具与监控系统进行通信接口。逆变电源柜应有交、直流输入断路器,交流回路,直流回路,逆变电源馈线输出回路应配置断路器,并配置标识牌。

单机采用工频逆变电源装置,输入及输出应有工频隔离变压器。逆变电源装置的所有部件的功率均应满足长期额定输出的要求。

3)逆变电源运行方式

主从运行方式(详见附录D,附图1)

正常情况下由逆变电源装置主机输出,当主机故障时,由从机输出。

分列运行方式(详见附录D,附图2)

两台逆变电源装置输出交流母线为单母线分段,设置母联断路器,母联断路器为手动切换。

4 )逆变电源工作方式

逆变电源正常工作方式:逆变电源由220/380V交流电源经整流器、逆变器向负荷供电,当交流电源失电或逆变电源整流器故障时则由站用直流电源回路经逆变器向负荷供电。当逆变器故障或过负荷或无输出时,由静态开关(自动)切换到旁路供电。

5)性能要求

a) 整流器

整流器的容量应能满足逆变器长期满负荷供电的要求。

整流器的交流电源输入回路应设置空气断路器。

整流器应有涌流抑制功能。

整流器的容量应按带逆变器静态负荷来选择。

b) 逆变器

逆变器的输入来自经过整流器整流后的直流电源和所用直流电源。旁路交流电源正常时,逆变器输出频率保持与旁路交流电源同步,若旁路交流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偏差超过逆变器容差允许值时,同步回路应自动关断,逆变器则按其内部基准频率运行,直至旁路交流电源恢复至逆变器容差允许范围内时再与其保持同步。

额定功率因数下,负载在0~100%范围内按±20%增/减时,逆变电源稳态输出电压不应超过±3%。逆变器在功率因数0.7~0.9运行时,最大冲击负荷为额定值的1.5倍时,应能承受60s。

逆变器应具有过流保护特性。逆变电源的过电流保护应能保证在负荷发生短路或电流超过允许的极限值时及时动作,使其免受浪涌电流的损伤。

c) 静态开关

静态开关的切换时间特性

切换时间:≤4ms

切换方式:自动

当逆变电源逆变器故障或输入交、直流电源失去时,能将负载无间断地切换至旁路交流电源。在旁路运行方式下,逆变电源装置应设计为易于维护和拆装,且对负载的供电不中断。

逆变电源过载时,静态开关应能按2.4.3.1中过载能力的规定自动将电源切换至由旁路交流电源供电。当负载由逆变器切换到旁路时,旁路电压必须正常;由旁路切换至逆变器时,不应有相位的突变。

任何条件导致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异常,如:逆变电源故障、馈出支路短路等,若旁路电压正常,应立即切换到旁路供电。

d) 手动旁路断路器

“正常”位置时负荷应接至逆变器,“旁路”位置时负荷应接至交流电源。切换时负载供电不能中断。

手动旁路断路器应能将负荷由逆变器输出切换至旁路交流电源供电,在旁路侧应加隔离变压器。当负荷由旁路交流供电时,应允许对整流器、逆变器和静态开关进行检修和维护。

2.6.4 通信电源

通信电源应具有输出短路延时保护功能,且延时时间可调,并保证任一馈线短路或过载时由馈线断路器可靠动作切除故障,避免因一路馈线短路引起通信电源迅速过流保护造成所有负荷停电问题。DC/DC通信模块柜应配置电压表、电流表。表计应为数字式仪表,仪表精度0.1级。

1 )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输入电压:110VDC(110V直流电源)/ 220VDC(220V直流电源)

额定输出电流:见专用技术规范(范本)

额定输出电压:48V

效率:≥85%

稳压精度:≤0.6%

动态电压瞬变范围:<±5%

瞬变响应恢复时间:≦200us

温度系数:≤0.02%/℃

浪涌电流:<150%

纹波电压峰-峰值不超过200mV

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30000 小时。

2)性能要求

应具有监控功能,且能不依赖监控模块独立工作,应配备液晶汉显人机界面。正常工作时,应与监控模块通信,接收和执行监控模块的指令。

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短路排除后自动恢复输出。

应采用PWM调制制式,模块工作频率20~300kHz。

应具有以下保护报警功能:过温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欠压报警、过压报警等。

48V应采用正极接地、负极加防雷模块方式,防雷等级不低于D级。

48V模块应支持带电热插拔,不影响通信电源工作。

3)馈线要求

a)母线输入电压-48V,正极接地。

b)输入及支路输出采用高分断直流断路器,具备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c)输入侧应提供电压显示表计。

d)应具备保护接地线端子和直流电源工作接地线端子。

e)应具备任意一路直流空气断路器断开的声光告警装置。

f)应将告警信号接入监控模块。

g)应具备直流输入过压、欠压、熔断器熔断声光告警。

h)各级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应有合理级差配合,下级故障不应扩大至上级。馈线输出应采用端子排方式。

2.6.5 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数:1组。

蓄电池型式:阀控式密封铅酸免维护蓄电池。

蓄电池组容量:具体见专用条款部分。

a) 2V单体蓄电池

蓄电池单体额定电压:2V

蓄电池单体浮充电电压:2.23-2.27V

蓄电池单体均衡充电电压:2.30-2.40V

蓄电池单体放电终止电压:1.8V

b) 12V单体蓄电池

蓄电池单体额定电压:12V

蓄电池单体浮充电电压:13.38-13.42V

蓄电池单体均衡充电电压:13.80-14.40V

蓄电池单体放电终止电压:10.8V

环境温度在-10~+45℃条件下,蓄电池性能指标应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蓄电池在环境温度20~25℃条件下,浮充运行寿命应不低于10年。

蓄电池组按规定的试验方法,10h率容量应在第一次充放电循环时不低于0.95C10,三次循环应达到1C10。

供方应提供蓄电池接线板及抗振型安装支架。

蓄电池间接线板、终端接头应选择导电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具有防腐蚀措施。蓄电池槽、盖、安全阀、极柱封口剂等材料应具有阻燃性。

蓄电池必须采用全密封防泄漏结构,外壳无异常变形、裂纹及污迹,上盖及端子无损伤,正常工作时无酸雾溢出。

蓄电池极性正确,正负极性及端子应有明显标志。极板厚度应与使用寿命相适应。

同一组蓄电池中任意两个蓄电池的开路电压差,对于2V单体蓄电池不应超过30mV。

两个蓄电池之间连接条的压降,3I10时不超过8mV。

电池组间互连接线应绝缘,终端电池应提供外接铜芯电缆至直流柜的接线板。

蓄电池以30I10的电流放电1min,极柱不应熔断,其外观不得出现异常。

蓄电池封置90天后,其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5%。

蓄电池的密封反应效率不低于95%。

蓄电池需具有较强的耐过充能力。以0.3I10电流连续充电16h后,外观应无明显变形及渗液。蓄电池自放电率每月不大于4%。

蓄电池在-30℃和65℃时封口剂应无裂纹和溢流。

制造厂提供的蓄电池内阻值,应与实际测试的蓄电池内阻值一致。

蓄电池组应考虑装设蓄电池在线监测模块、温度变送器的位置。

每节蓄电池应有编号。

蓄电池组按规定的事故放电电流放电1h后,叠加规定的冲击电流,进行10次冲击放电。冲击放电时间为500ms,两次之间间隔时间为2s,在10次冲击放电的时间内,直流(动力)母线上的电压不得低于直流标称电压的90%。

2.7 其它要求

2.7.1 屏体要求

屏内的所安装的元器件应有型式试验报告和合格证,宜采用标准化元件和组件。装置结构模式由插件组成插箱或屏柜。插件、插箱的外形尺寸应符合 GB3047 的规定。装置中的插件应牢固、可靠,可更换。屏体及包括所有安装在屏上的插件、插箱及单个组件应满足防震要求。插件、插箱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所有元件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便于运行、调试、维修和拆装,并留有足够的空间。对装置中带有调整定值的插件,调整机构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锁紧设施。

屏内部配线的导线截面应能满足相应断路器额定电流要求。导线应无划痕和损伤。卖方应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卖方应对所供设备的内部配线、设备的特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全面负责。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应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

所有端子应采用优质可靠的接线端子,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并应至少留有 20%的备用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接线。

屏体下方应设有接地铜排和端子。接地铜排的规格应满足其相关标准要求,接地端子为压接型。屏间铜排应方便互连。屏柜玻璃门框要有良好接地。

屏体防护等级 IP30 级,选用高强度钢组合结构,并充分考虑散热的要求。屏柜应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的屏蔽功能。屏体尺寸:见专用技术规范。

屏体应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应提供必要设施,以保证能够正确起吊、运输、存放和安装设备,且应提供地脚螺栓孔。

所有屏面应清洁,进行喷塑处理,以防止在运输、仓储和运行中的腐蚀和锈蚀。屏与屏的内外应清洁,应无灰尘、划痕及油污等。

对于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才能运行更换的部件和插件,应有特殊的符号标出。

2.7.2 端子排布置

柜内设备的安排及端子排的布置,应保证各套装置的独立性,在一套装置检修时不影响其他任何一套装置的正常运行。

2.7.3 蓄电池柜

蓄电池柜要能足够承受蓄电池组重量,在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蓄电池组应有抗震加固措施,并满足GB50260中的有关规定。蓄电池与支架之间要有绝缘垫。蓄电池之间间距左右不小于15mm,蓄电池端部与上层隔板间距不小于100mm,蓄电池柜应有明显的接地标识。

3 试验

一体化电源系统中所用元件均应按各自的产品标准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和现场交接试验。

型式试验应由国家认定的试验站进行,投标时应有合格的型式试验报告供招标方查阅。

每台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试验,并应具有出厂试验合格证书。

招标方对投标方提供的全部或部分产品,进行现场验收试验。招标方在现场验收试验期间,破损零件的更换和试验材料以及试验费用等由投标方提供。验收试验项目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出厂试验项目进行。

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各主要部件应进行材料试验,以确认部件和材料是否有缺陷,并应检查部件的设计和结构是否满足本规范书要求。

一体化电源系统应在工厂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设备功能的完好性、适应性和满足本规范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 包装和运输

产品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应及时包装,否则应得到完善的保护,并符合铁路、公路和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并应标明招标方的订货号和发货号。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使内部结构相互位置不变,紧固件不松动。

运输时产品的所有组件、部件及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不丢失、不损坏、不受潮和不腐蚀。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完整无缺。

5 铭牌和标志

一体化电源系统每面屏柜均应设置铭牌,GB7251-2006标准中第8.1条a~e项及m项的内容应在铭牌上给出,铭牌应布置于屏柜后面底部位置。文字符号用耐擦的颜料丝印,所有文字符号应与接线图上的文字符号一致。

6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工厂(现场)验收

6.1 技术服务

6.1.1 概述

6.1.1.1 卖方应指定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买方的工作,对合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现场试验等进行技术指导。买方应为卖方的现场派出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条件。

6.1.1.2 买卖双方应该根据施工的进展通过协商决定卖方现场派出人员的专业、人员数量、服务持续时间、以及到达和离开工地的日期。

6.1.2 任务和责任

6.1.2.1 卖方指定的现场派出人员,应在合同范围内与买方充分合作与协商。双方的现场代表,未经双方授权,无权变更和修改合同。

6.1.2.2 卖方现场派出人员应按合同规定完成有关设备的技术服务,指导、监督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试验。

6.1.2.3 卖方现场派出人员有义务协助买方在现场对运行和维护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6.1.2.4 卖方现场派出人员应满足买方对安装、调试工作提出的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6.1.3质保期

6.1.3.1卖方应提供3年的质保期。

6.2 设计联络会

6.2.1 为协调设计及其它方面的接口工作,根据需要买方与卖方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在签约后的30天内,卖方应向买方建议设计联络会方案。

6.2.2设计联络会内容:

1)确定布置尺寸以及其它附属设备的布置;

2)复核并确认设备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3)检查质量保证程序及质控措施;

4)确定土建要求/运输尺寸和质量,以及工程设计的各种接口的资料要求;

5)讨论交货程序;

6)讨论监造、工厂试验及检验问题;

7)讨论调试及验收试验;

8)买卖双方提出的其它内容。

6.2.3 双方应作好各次联络会议纪要,包括讨论的项目、内容和结论,经双方代表签字生效。会议纪要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6.3 工厂检验和监造

6.3.1 买方有权派遣其检验人员到卖方及其分包商的车间场所,对合同设备的加工制造进行检验和监造。

6.3.2监造人员参加工厂试验,包括会签任何试验结果,既不免除卖方按合同规定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代替合同设备到达买方后的检验。

6.3.3监造人员有权前往卖方和(或)其分包商生产现场,观察和了解该合同设备工厂试验的情况及其运输包装的情况时,若发现任一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或包装不满足要求,监造人员有权发表意见,卖方应认真考虑其意见,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合同设备的质量。

6.3.4若买方不派或未按时派遣监造人员参加上述试验,卖方应在接到买方相关通知后,自行组织检验。

6.3.5为对合同设备进行实地了解,卖方应在本厂内组织一次对买方的培训。

6.3.6监造范围如下:

1) 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外协件、外购件等;

2) 单元组装及试验;

3) 整体组装、试验;

4) 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

5) 包装、装运;

卖方应向监造人员提供下列资料:

1)合同设备的生产进度计划;

2)重要原材料型号、规格、合格证及其物理、化学、电气性能;

3)分包商主要零部件验收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出厂试验报告及合格证、说明书;

4)产品完善和改进的报告;

5)与分包商的技术协议及合同副本;

6.4 工厂(现场)验收

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相关企业标准中关于工厂验收(现场验收)的规范。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一体化电源主接线图

(本参考接线图提供2种接线方式:常规接线方式和接入太阳能或风能接线方式)招标可根据需要在专用技术规范明确。

学习资料整理分享

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青海刚察二期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 项目 交流电源系统 技术规范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部分 1总则 1.1 本规范文件提出了对380/220V交流电源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投标人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具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必须具备国网机构检验合格证书。必须已经生产投运过十套及以上类似或高于本规范要求的设备,并具有在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稳定运行两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投标方应随同投标书提供所要求的资格证明文件及供货记录。 1.4 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应具有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 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对本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如有与本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列出。如果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必须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写明为“无差异”。1.6 本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7 本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8 供方职责。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8.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8.2 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1.8.3 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1.8.4 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他资料。 1.8.5 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8.6 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8.7 如标准、规范与本规范的条文有明显的冲突,则供方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和解决办法告知需方,并经需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8.8 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供方有责任接受需方的选择。 1.8.9 现场服务。 2技术要求 2.1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基本条文。在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表1技术规范引用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复习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复习题 (一)第一章复习题 1.机电一体化包括哪六大共性关键技术?(P1) 2. 机电一体化产品(P1)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P2) 4. 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 。(P2) 5. 接口的三个基本功能?(P3) 6. 接口的作用是将各要素或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交换、放大和()。(P3) (二)第二章复习题 1. 机械移动系统的基本元件?(P9) 2. 建立机械移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P9)已知一个单自由度隔振系统,质量为m ,刚度为k ,粘性阻尼系数为c ,外力为()f t 。绘出系统力学模型,并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P10) 3. 求解图2所示机床进给系统的当量扭转角度θ?(P12-13) 3k 11轴I 轴轴 图2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 4. 为能保证振荡在一定的范围内过渡过程较平稳、过渡过程时间较短,又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一般取 ()。(P25) 5. 刚度、动刚度和静刚度的概念?(P25) 6. 谐振频率的两个表达式?(P25) 7. 间隙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26) 8. 什么是刚性间隙?(P26) 9. 什么是柔性间隙?(P27) 10. 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方式有哪两种?(P29) 11. 比较齿侧间隙的刚性消隙法和柔性消隙法的特点?(P26-P27) 12. 粘性阻尼系数的基本折算方法?(P25) 13. 增大粘性摩擦阻尼可以减小质量大、刚度低的机械系统的振幅并加速振动的()?(P25)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间隙的主要形式及常用的齿轮侧间隙消除法?(P26-P29) (三)第三章复习题 1. 传感器?(P41) 2. 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P43) 3. 什么是传感器的迟滞性?(P43) 4. 什么是重复性?(P43) 5. 常用的直线位移测量传感器有哪些?(P44) 6. 常用角位移测量传感器有哪些?(P44) 7. 什么是电容传感器?(P44) 8.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实现线性输出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为()(P45) 9. 电感式传感器?(P46) 10. 光栅?(P47) 11. 光栅的组成?(P47) 12. 已知光栅条纹密度为250条/mm,该光栅尺的栅距是多少?(P47) 13. 光栅条纹密度一般的衡量单位为()?(P47) 14. 指示光栅和标尺光栅在安装时要注意()?(P48) 15. 光栅尺的栅距是0.01mm,指示光栅和标尺光栅的倾斜角度为0.001弧度,则莫尔条纹的

直流电源技术要求AV

新能源车辆涂装车间项目直流电源技术协议

第一部分总述

1、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连续式 工件全浸后通低电压:0~400V可调。 然后进入高压段0-400V可调。 整流电源应与机运连锁。 2、电源条件 动力电源电压等级:三相五线制AC380V±10% 动力电源频率:50HZ±10% 进出线方式:上进下出。 3、工程内容、方式及交货时间 本技术要求主要针对直流电源系统设备的制作安装要求、技术规格要求、责任范围等进行明确。整个项目包括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指导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生产陪伴和服务等全部内容。 工程主要时间节点: 备注:买方有权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确定最终的装备到场时间,并提前30 天通知买方人。 卖方必须根据买方通知的日期调整制作、安装、调试计划,并保证最终安装、调试计划 的实现。 第二部分技术要求 1.供货范围 1.1 电泳整流电源系统,包括:整流控制柜、整流柜。提供必备的技术资料,包括图纸、程 序、说明书、维护手册等。 1.2 卖方人负责整流电源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等。

2.与其他系统关系. 2.1 整流电源与AC380V 系统关系 2.1.1 买方提供1 路三相四线制AC380 V动力电,从变电间接到现场电源柜上口。现场变压器柜、整流柜等排放在现场同一区域内。整流电源柜间的接线和系统的现场接线、调试等均由卖方负责完成。 2.2 整流电源与前处理及电泳程控行车信息连接: 整流电源与前处理及电泳程控行车系统通过电缆进行信息的交换,主要接口信息有: 2.2.1 整流电源输入信号: 1)输送系统运行信号; 2)输送系统故障信号; 3)工件入槽到位信号(升压信号);双路信号接入。 4)有工件信号 5)人工外部急停; 双路信号接入。 6)电泳间门开信号; 2.2.2 整流电源输出信号: 1)电泳整流电源运行信号; 2)电泳整流电源故障信号; 3)输出保护电压确认信号; 4)输出电压确认信号; 2.3整流电源与电泳循环系统关系: 整流电源与电泳循环系统不存在直接的硬件接口,它对循环系统的状态的检测均通过前处理及电泳自行小车系统获得,整流电源系统须在程序中考虑与电泳循环系统之间的互锁,当电泳循环系统未启动时,整流电源不允许启动;当电泳循环系统运行中出现异常时,整流电源启动保护电压。 2.5 整流电源技术要求 2.5.1 接地:所有设备应有明显的接地装置。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李仕章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李仕章 发表时间:2019-07-05T14:49:07.7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李仕章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在自动化水平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存在着较大的应用空间。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变电站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其目的就是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程度。伴随着电力运行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也越快越深入,提升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切换,自动启动,保障用电的安全性,相比较传统变电站的电源系统,该种方法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构成,然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总结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可行性。 关键词:电力;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特点;应用 1.前言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电站运行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建立,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供电的安全性,极大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常规的变电站使用的电源是由直流,交流,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源组成,在自动化水平提升,资源整合等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常规的站用电源无法满足新型变电站的发展需要。而智能一体化电源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2.分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构成 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UPS,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直流电源蓄电池组,监控工作统一完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从设计,生产,到安装,服务都是由同个厂家完成的。相比较常规站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通信电源直接从两段直流母线拉专用馈线到通信电源柜,然后经过DC/DC转化为通信电源,不需要额外配置蓄电池组,将独立的UPS取消,采用逆变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上。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与一体化健康模块完成整合,实现了各个子系统通信的网络化,监控网络借助以太网接口,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通信,通信信息实现共享,系统实现开放。 图一:一体化智能电源系统图 3.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征 3.1设计一体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设计一体化,一体化的特征表现为屏柜的数量极大减少,系统更加紧凑,外观上看更加协调,并且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监控平台上的对所有交直流电源同时完成监控,不同的设备均按照统一规定将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不同厂商提供的设备通信规约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3.2实现网络化监控 实现了网络化的监控。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借助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管理模块健康器全部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约建立起信息化的平台,对于子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监控,保障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结合的有效性,保障了管理整体的高效性。 3.3实现管理集约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实现了管理的集约化。整个电源系统只需要由一组专业人员对于全站的电源进行维护即可,所以人力资源的调配难度系数大大降低,节省了人力成本,同一个厂家提供从设计,到生产,安装,后期服务等的工作,问题解决的效率极大提升,减少了采购,协调沟通所带来的成本。 3.4提升了电源管理水平 相比较传统的变电站的电源管理体系,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对于站内的电源能够实现更加准确,更加快捷,更加及时的管理,结合系统的不同设置的数据完成报警处理,此外还能够对处理的结果进一步判断,结合不同情况采用站用电和电池管理,输出控制等一系列的操纵,将厂家提供的所有的电源进行统一化的设计,生产,安装,更好的解决所有站用电源的问题,节约了采购协调沟通的成本,促进了电力电源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实际应用分析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例如山东某供电公司的220kv智能变电站投入了一套智能一体化的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模式,对于常规的占用电源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配置了一体化的智能监控器,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较传统的占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功能,协调,维护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有机的整合起来,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如下。首先从电源的设计源头出发,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更加节能,更加经济,更加环保,重复配置的情况减少,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维护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保障了良好的经济性,比较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和常规的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 :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引用文件 (1) 3术语与定义 (2) 4使用条件 (4) 5站用电接线 (4) 6站用变压器的选择 (5) 7380V短路电流计算 (8) 8380V低压配电屏的选择 (10) 9站用电系统的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及自动装置 (11) 10站用电设备的布置 (14) 11现场安装要求 (16) 12电缆敷设及防火技术要求 (18) 13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9) 附录A站用电系统原理接线图(规范性附录) (22) 附录B 站用电系统I/O表(规范性附录) (25) 附录C站用电源定值表(规范性附录) (26) 附录D主要站用电负荷特性表(资料性附录) (27) 附录E 500kV 变电站站用变压器负荷计算及容量选择实例(资料性附录) (28) 附录F交流断路器级差配合(资料性附录) (29) 附录G变电站站用电负荷主要设备单、双电源配置表(资料性附录) (30) 附录H 站用电源系统检验要求(资料性附录)........................................................ I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前言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电系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低压交流电源,为规范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的配置、设计、施工、验收,统一建设标准,提高其安全性与可管理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提出、归口及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本规范参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梅成林、陈曦、邓小玉、刘玮、杨忠亮、袁亮荣、徐敏敏、王奕、盛超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佀蜀明,何朝阳,马辉,梁睿,吴东昇,黄志伟。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执行中的问题与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1.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 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 良好的稳定性。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区误差;f、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 性能要求。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

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④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⑤缩小反向死区误差⑥改进支撑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声。 4.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滚珠循环装置有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支承方式 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具有最大刚度的的支承方式是双推-双推式。 5.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按照滚珠循环方式划分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螺 母副中调整间隙和预紧的方法有垫片调整式(调整垫片来改变轴向力)、双螺母调节式(调整螺母来消除间隙或预紧)齿差调节式(左右螺母外端凸缘制成齿数差1的直齿圆柱齿轮),原理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安装方式有单推-单推式(轴向刚度较高、预紧力较大、轴承寿命比双推-双推式低)、双推-双推式(刚度最高、易造成预紧力不对称)、双推-简支式(轴向刚度不太高、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长、适用于中速、精度较高的长丝杠传动系统)、双推-自由式(轴向刚度和承载能力低、多用于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丝杠传动系统),特点分别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是结构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公称直径和基本导出的选择)。 6.直齿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方法有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 法、轴向垫片调整法。要消除齿轮副间隙是因为侧隙会产生齿间冲击,影响传动平稳性、若出现在闭环系统中、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使系统产生低频振荡,常用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

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站用电源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站用电源系统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22T10:35:00.1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作者:段宏宇 [导读] 摘要:变电站是我国电力事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智能变电站是我国近些年较为普及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电站,与以往常规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之前的电源自动化控制管理水平较低、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难度系数较大等多种问题。智能变电站采用交直流一体化的电源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网络通信、监控、系统联动等细节一体化的运作。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吉林延边 133000) 摘要:变电站是我国电力事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智能变电站是我国近些年较为普及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电站,与以往常规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之前的电源自动化控制管理水平较低、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难度系数较大等多种问题。智能变电站采用交直流一体化的电源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网络通信、监控、系统联动等细节一体化的运作。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0引言 随着变电站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智能化试点变电站的投运,相应提高站用电源整体的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现有站用电源在资源整合、自动化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变电站电源系统设计理念,将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逆变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其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通过一体化监控监控单元展示并转换为DL/T860标准模型数据接入自动化系统并上传至远方控制中心。 1常规性变电站的电源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常规性变电站,依旧是我国当前电力事业中最为广泛、普遍设置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对于我国这种地域宽广,技术更新不可能协调一致,所以常规性变电站依旧在我国的变电站运作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规性变电站,它的电源系统通常分为直流系统、交流系统、UPS和通信电源系统等几种不同的类型,站用电源系统主要为变电站内主要设备提供储能、加热、通风、操作电源及站内检修照明电源。在一般的变电站运营模式下,交流系统是变电站的主要能源供应设备。例如具体的电能储蓄、电源操作等工作都需要依赖交流系统来予以完成。这就意味着,交流系统的稳定性能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是否稳定、可靠。电源是整个变电站工作和运行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的变电站,一般采用的是各个电源子系统分开设计、分开管理和使用、分开组屏,不同的电源系统由不同的生产商进行研发、生产、组装以及后期的安装、调试等。这种模式运行下的各种电源子系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①现有变电站站用电源由不同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由变电人员进行运行维护,UPS由自动化人员进行维护,通信电源由通信人员维护,除了人力资源不能总体调配,通信电源、UPS等也没有纳入变电站严格的巡检范围。 ②由不同供应商分别设计各个子系统,资源不能综合考虑,使一次投资显著增加,经济性较差。如:直流系统配置一套电池组,UPS、通信电源系统又各自独立配置一套电池组,这样既浪费设备,又使设备之间难以协调运行。 ③从系统设计角度来讲,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由集中分布式系统向数字化发展。目前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站用电源信息共享平台,站用电源信息也一直作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简单附属信息,因此也难以实现系统管理和信息共享,在相关子系统变化时不能协调整个站用电源以最佳方式运行。 2智能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具体应用 当前所说的智能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的电源系统,主要是与传统常规的电站电源系统相区别的一种电源系统,这种电源系统的忒单就在将原本独立的交流、直流、逆变、通信等多种电源系统进行统一的设计,包括前期的设计研究、监控,具体使用过程中的安装、调试等都通过统一的信息手段进行规划和管理。使得整个电源系统在使用、配合过程中实现信息监控、能够有效的进行联动,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系数、信息科技系数等多方面的系数总和。 智能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1智能电源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源技术系统能够,虽然在全国推广的范围有限,但是在已经使用的电站中,大多数都已经成功运行。在智能电源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改进就是针对直流核心的充电模块的开关技术进行调整和完善,利用移相谐振软开关提高电路的整体效率,在风冷的情形下自冷结合。同时,进一步加强逆变电源的控制作用,使得逆变电源在能够正常工作时进行交流供电,在交流出现断流以后切换为直流逆变。这样整个电源系统的在直流技术、交流技术的切换与正常运作方面经验相对成熟,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风险较小,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2.2电源系统的控制管理更为科学,相关的监控设备和系统设置都采用双重化的模式予以配置,这样在故障出现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并且在一部分装置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装置的继续运行。 2.3整体设计的安全系数相对提高。常规性变电站的一大弊端就是在一个故障出现以后,常常会导致装置的整体运行产生极大的困难,甚至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智能电源系统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很好的调整与改进,将常规变电站中的走线模式予以调整,将交流和直流完全分开的进行隔离和布控,减少由于电流冲撞而引起的多种事故发生。智能电源这种完全采用直流控制电源装置的模式,使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3智能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主要特点 智能站用的一体化电源系统,它的优势和特点主要通过与常规性变电站的对比中得以呈现。 3.1一体化设计 与常规性的变电站相比,一体化设计是智能变电站在整体设计上的一大突破,这种一体性不仅呈现在外观的协调一致上,而且统计的设计安装,减少了组屏数,使整个电源系统更加紧凑和美观。一体化的设计使得整个操作流程更加简单,并且对于后期的维护工作而言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3.2网络化、智能化 智能电源系统的智能性,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与电子信息手段和电子信息设备的结合上,智能电源系统同样有几个子系统组成,但是在每个子系统内部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连接,直接受控于统一的监控系统,这样就使得各个独立分散的子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快

变电站直流系统技术规范

苍溪供电有限责任公司35kV岐坪变电站 直流系统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质采购标准2009年版.第三批(增补设备卷一/编号:1109001-0066-00),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工程项目名称 苍溪供电公司35kV岐坪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改造工程。 二、供货一览表 三、基本技术条件 1、主要技术参数 交流输入额定电压:三相380V。 交流电源频率:50Hz。 输出额定电压:DC 110V(110V直流电源系统)/ DC 220V(220V 直流电源系统)。 稳流精度:≤±1%。 稳压精度:≤±0.5%。 纹波系数:≤±0.5%。 效率:≥90%。 噪声:<55dB(距离装置1m处)。 2、主要技术性能 直流电源系统接线: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 蓄电池组数:1组。 蓄电池型式: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组容量:100Ah。 蓄电池个数:18只。

蓄电池单体电压:12V。 高频开关电源:1套。 具备防雷及电源保护、高度绝缘防护功能。进线和母线处加装浪涌保护器。 直流电源系统开关应选用优质高分断直流断路器,并考虑上下级配合,提供电流—时间动作特性曲线报告,满足3~4级级差配合,各断路器应配备跳闸报警接点。 蓄电池组等重要位置的熔断器、开关应装有辅助接点,并引自端子排。 直流电源系统应配备:总监控单元、110V高频开关电源模块(110V 直流电源系统)/ 220V高频开关电源模块(220V直流电源系统)、48V 通信电源模块、雷击浪涌吸收器、仪表、电压电流采集装置、绝缘检测装置、蓄电池管理单元等。 馈出开关应有信号灯指示通断状态。 直流主母线及接头,应能满足长期通过电流的要求,母线应选用阻燃绝缘铜母线。 汇流排和主电路导线的相序和颜色应符合IEC标准。 高频模块并联工作时输出电流不均衡度<±5%。 设备应满足IEC 610004关于电磁兼容、抗干扰的要求。 3、110V/220V高频开关电源模块 3.1 主要技术参数 交流输入额定电压:三相380V。 额定输出电压:110V DC(110V直流电源系统)/ 220V DC(220V 直流电源系统)。

智能电网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智能电网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近年来,高中压开关电器、综自系统在电力系统受到高度重视,变电站综合技术与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针对站用电源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创新却相对滞后,传统站用电源设计方案已难以适应新型变电站的发展需要。 本文针对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技术特点,并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1、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变电站站用电源分为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各子系统采用分散设计,独立组屏,设备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调试,供电系统也分配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站用电源的分散设计与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1)站用电源难以实现系统管理 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通信规约一般不兼容,难以实现网络化系统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由于没有统一的监控设备对整个站用电源进行管理,不能实现系统数据共享,无法进行站用电源协调联动、状态检修等深层次开发应用。 2)可靠性受到影响 由于站用电源信息不能网络共享,针对故障或告警信息不具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平台,不同专业的巡检人员分别管理各个电源子系统,难以进行系统分析判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对于涉及需站用电源各子系统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难以统一处理。如:防雷配置,避雷器参数选择,安装位置只有将整个站用电源交直流系统统一考虑才能解决;由于充电模块均流对于直流母线上纹波较敏感,需要对母线所接负荷,如逆变电源等反灌电流进行统一治理等。 3)经济性较差

由不同供应商分别设计各个子系统,资源不能综合考虑,造成配置重复,一次性投资显著增加。如:直流电源,UPS不间断电源、通讯电源分别配置独立的蓄电池,浪费用严重;交流系统配置电源自动切换设备,充电模块前又重复配置,既浪费又使设备之间难于协调运行。 4)长期维护不方便,增加成本 各个供应商由于利益差异使安装、服务协调困难,站用电源一旦出现故障需向多个厂家进行沟通协调,造成沟通困难与效率低下。 现有变电站站用电源分配不同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由变电人员进行运行维护,UPS由自动化人员进行维护,通信电源由通信人员维护。人力资源不能总体调配,通信电源、UPS等也没有纳入变电严格的巡检范围,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2、交直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方案及特点 通过分析与研究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实现:第一、建立站用电源统一网络智能平台;第二、消除站用电源隐患;第三、提高站用电源管理水平;第四、进行深层次开发,提高站用电源安全与智能化水平。 1)交直流一体电源系统的定义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是指:将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逆变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统一设计、监控、生产、调试、服务,通过网络通信、设计优化、系统联动方法,实现站用电源安全化、网络智能化设计,实现站用电源交钥匙工程,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智能站用电源交直流一体化系统包括:智能交流电源子系统、智能直流电源子系统、智能逆变电源子系统、智能通信电源子系统、一体化监控子系统。 2)主要技术特征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并不是对交流、直流电源系统的简单混装,其主要技术特征表现在: (1)网络智能化设计:通过一体化监控器对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逆变 电源、通信电源进行统一监控,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络智 能化。支持61850通讯规约。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5) 4使用条件 (10) 5站用电接线 (11) 6站用变压器的选择 (15) 7380V短路电流计算 (21) 8380V低压配电屏的选择 (24) 9站用电系统的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及自动装置 26 10站用电设备的布置 (38) 11现场安装要求 (42) 12电缆敷设及防火技术要求 (45) 13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49) 附录A站用电系统原理接线图(规范性附录) (55) 附录B 站用电系统I/O表(规范性附录) (60) 附录C站用电源定值表(规范性附录) (61) 附录D主要站用电负荷特性表(资料性附录) (62) 附录 E 500kV 变电站站用变压器负荷计算及容量选择实例(资料性附录) (65) 附录F交流断路器级差配合(资料性附录) (67) 附录G变电站站用电负荷主要设备单、双电源配置表(资料性附录) (68) 附录H 站用电源系统检验要求(资料性附录) ........ I I

前言 变电站站用交流电源电系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低压交流电源,为规范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的配置、设计、施工、验收,统一建设标准,提高其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提出、归口及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本规范参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梅成林、陈曦、邓小玉、刘玮、杨忠亮、袁亮荣、徐敏敏、王奕、盛超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佀蜀明,何朝阳,马辉,梁睿,吴东昇,黄志伟。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I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直流电源技术标准

直流电源技术标准 为了使广大设计工程师和运行人员更好地掌握直流操作电源,我们特编辑一组文章,在本期及下期刊物中陆续登出使大家更好地学习相关标准,了解这一技术的进程。在编辑工作中。引用了《直流电源》杂志的部分文章,该刊主编顾霓鸿先生对我们的编辑工作给予了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一.概述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技术标准(简称企标)是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提高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在对近5年直流电源设备评估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电力行业标准DL/T459—2000《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及相关蓄电池、电磁兼容试验、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预防直流电源系统事故措施、关于加强电力生产技术监督工作意见等文件编制完成的。企标对直流系统设备的技术条件、订货、监造、出厂验收、现场验收、现场安装、试验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规定。 电力行业标准DL/T459-一2000《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是在电力工业部组织的镉镍直流屏联合设计、微机控制直流电源柜设计之后,由于电力电子产品的更新,直流电源装置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变电站无人值守的需要,1999年由电力行业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开关研究所负责起草编制,于2001年1月实施。直流电源系统主要南充电装置(变流器或整流器)、蓄电池、直流馈电三大部分组成。所以该标准是以蓄电池、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变流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电磁兼容试验、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电力工业发展需要而制定。电力行业标准规定了直流电源柜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及贮运条件。 国家标准CB/T19826—2005《电力工程直流电源通用技术条什及安全要求》是由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编制。该标准是以蓄电池、继电器、电磁兼容试验、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继电器行业标准为依据而制定。此标准是属于制造类标准,本应由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津)或全国电力电子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西安)提出并归口,由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或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起草。而现即由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榆验中心负责起草编制。由于标准制定没有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参加,所以造成该标准技术要求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相关专业技术要求。 为宣贯同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系统管理规范,因上述因素,对现实施电力行业标准DL/T459—2000《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及2006年7月将实施国家标准GB/T19826—2005《电力工程直流电源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和《国家电网公司直流电源技术标准》(简称企标)的技术要求做相应比较,大致分以下几部分说明。 二.技术要求比较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单选题试题库

单选题试题库( 200 题) 1. 直流电机的换向极绕组必须与电枢绕组( ) 。 A、串联 B、并联 C、垂直 D、磁通方向相反 2. 通常所说的486、586 微机,其中486、586的含义是( ) A、主存的大小 B、芯片的规格 C、硬盘的容量 D、主频 3. 直流电动机调速所用的斩波器主要起( ) 作用。 A、调电阻 B、调电流 C、调电抗 D、调电压 4. 一般工业控制微机不苛求( ) 。 A、用户界面良好 B、精度高 C、可靠性高 D、实时性 5. ( ) 不属于微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A、智能仪表 B、自动售票 C、机床的生产控制 D、电机的启动、停止控制 6. ( )是指微机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参数进行控制。 A、启动控制 B、顺序控制 C、数值控制 D、参数控制 7. 液压传动中容易控制的是( ) 。 A、压力、方向和流量 B、泄漏、噪声 C、冲击、振动 D、温度 8. 液压传动的调压回路中起主要调压作用的液压元件是( ) 。 A、液压泵 B、换向阀 C、溢流泵 D、节流阀 9. 无刷直流电动机与一般直流电动机最大的优点区别是( ) 。 A、无滑动接触和换向火花,可靠性高以及无噪声 B、调速范围广 C、起动性能好D调速性能好 10. 微机调节机械运动位置属于微机应用中的( ) 。 A、数值计算 B、工业控制 C、事务处理 D、CAD 11. 异步电动机的极数越少,则转速越高,输出转矩( ) 。 A、增大 B、不变 C、越小 D、与转速无关 12. 计算机在电力传动的自动控制,一般分为( )。 A、生产管理级和过程控制级 B、单机控制和多机控制

C、直控级和监控级 D、管理级和监控级 13. 液压泵的吸油高度一般应大于( )mm 。 A、50 B、500 C、30 D、300 14. 微机没有( )的特点。 A、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B、价格便宜C可靠性高D、高速度的运算 15. 电梯轿厢额定载重量为800kg, 一般情况下轿厢可乘( )人应为满载。 A、10 B、5 C、8 D、15 16. 开环自动控制系统在出现偏差时,系统将( ) 。 A、不能消除偏差 B、完全能消除偏差 C、能消除偏差的三分之一 D、能消除偏差的二分之一 17. 关于计算机的特点,( )是论述的错误。 A、运算速度高 B、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C、运算精度高D运行过程不能自动、连续,需人工干预 18. 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个指标( ) 。 A、互不相关 B、相互制约 C、相互补充 D、相互平等 19. 电力场效应管MOSFE是理想的()控制器件。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功率 20. 计算机之所以能实现自动连续运算,是由于采用了( )。 A、布尔逻辑 B、存储程序 C、数字电路 D、集成电路 2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 A、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 B、主机、键盘及显示器 C、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D、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 22. 微机中的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器和( ) 。 A、ROM B RAM C存储器D、运算器 23. 发电机——电动机组调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 )调速自控系统。 A、开环 B、半闭环 C、单闭环 D、全闭环 24. 电力晶体管GTF内部电流是由()形成的。 A、电子 B、空穴 C、电子和空穴 D、有电子但无空穴 25. 微机的核心是( ) 。

一体化电源系统操作说明 最新版本

交流柜智能控制器运行维护、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交流柜巡视内容(正常运行时)按键操作说明查看信息注意事项 本站N0.63 1#交流进线屏、NO.64 2#交流进线屏A TS控制器均采用厦控XKQE型智能控制器。 正常运行时:(自动方式下) 方式一:两个所变均有电,1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段母线,2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二段母线:此时站用变低压侧0381、0382、0383、0384断路器均在合位。此时两个低压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R应均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方式二:1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二段母线:站用变低压侧0381、0383断路器应均在合位,0382、0384断路器均在分位。此时N0.63 1#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NO.64 2#交流进线屏XKQE 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方式三:2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二段母线:站用变低压侧0382、0384断路器应均在合位,0381、0383断路器均在分位。此时N0.63 1#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NO.64 2#交流进线屏XKQE 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电源指示灯”哪个发绿光且无闪烁,就说明哪个电源正常;“闭合指示灯”哪个发绿光且无闪烁,就说明哪个电源投入工作。 交流馈线屏上已合断路器的指示灯应发红光且无闪烁。按键功能说明: 1、“N电源投入按钮”用于 电动投入常用电源(电动方 式下)。 2、“R电源投入按钮”用于电 动投入备用电源(电动方式 下)。 3、“主菜单按钮”用于进入 菜单。 4、“选择按钮”用于子菜单 光标切换。 5、“确定按钮”用于菜单及 设置确定。 6、“返回按钮”用于退出菜 单及设置。 7、密码默认为:8888 (1) 按“主菜单”键进入主菜单 后可以看到有①“供电方式”: 有市电——市电、市电——发电 机两种模式,按确认键进入相应 模式子菜单,里面可以选择手 动、电动、自动三种操作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可以进行自动模 式的一些相应参数设置 ②选择“查询及设置”可以看见 电压校准、初始时间设置、故障 记录查询、故障记录清除、转换 次数查询、转换次数清零、设置 状态查询、出厂状态查询、密码 修改、通讯设置。故障记录; ③选择“恢复出厂状态”,可以 恢复至出厂设置; 1、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N”为常用电 源,“R”为备用电源。 2、一个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可以两个同时 亮,但“闭合指示灯”一个面板上同一时刻只 能有一个灯亮,如同一面板上两个“闭合指示 灯”都亮,就说明XKQE智能控制器已故障, 此时应更换XKQE智能控制器。 3、在进行ATS手动操作时要先在XKQE智能 控制器里设置成手动方式才可进行ATS的手动 操作,ATS的“A”为常用电源,“B”为备用 电源。 特别重要: 1、N0.63 1#交流进线屏的“N”常用电源为“1 号站用变”,“R”备用电源为“2号站用变”。 2、N0.64 2#交流进线屏的“N”常用电源为“2 号站用变”,“R”备用电源为“1号站用变”。 正常运行时,交流进线屏上的电压表显示的电 压应在198V~242V之间。 日期:填写人:审核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