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案例_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经典案例_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作者:佚名 学院:张伯理著《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4月,张锡暇著《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查阅数:1 ]
(案例名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案例适用)=经济全球化
(案例来源)=张伯理著《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4月,张锡暇著《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案例内容)=
全球化这个名词最早在1985年开始使用,西方一位名叫T.莱维的学者在其题为“市场的全球化”文章中用“全球化”这个词来形容过去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就是“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所谓经济全球化,一般来说,是指生产资料和商品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资源在全世界优化配置的这样一种现象、过程和发展趋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的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是什么?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的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指,在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的推动下,随着生产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分工向着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加深的过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便宜的资源。例如,一家中国公司不会只使用本国的生产资源,而是中国的工资水平低就用中国的劳动力,美国的资本便宜就用美国的资本。中东的石油便宜全世界都用中东的石油,资源配置不再受国界的限制。
生产全球化,以跨国公司全球性生产为载体。通过跨国公司把世界各国的生产连在一起。目前,(截止2001年)全球跨国公司有6.3万多家,年销售总额14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0%。它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5%,形成了发达国家之间广泛的水平分工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广泛的垂直分工,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跨国公司还控制了全球贸易的2/3和对外直接投资的70%以上,在世界上最大100个经济实体中,51个已不是国家而是跨国公司,即形成生产国际化的局面。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通过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扩大货物和服务的贸易,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货物和服务市场的趋势。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国际贸易。全球贸易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1949—1999年的50年间,世界贸易额年均增

长6%,而世界生产总产值年均增长3.8%。出口已成为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许多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世界出口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从70年代14%上升到目前24%,世界各国每年有近1/4的国内生产总值不经过贸易就无法实现。国际经济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促进贸易全球化的有序发展。
第三,经济全球化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奉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使资本在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世界各类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总规模约35万亿美元。短期资本总额7万亿美元。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5万亿美元。各国对国外资本的依赖程度增加,出现投资全球化。从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年增长率为11.8%,超过了7%的贸易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投资比例从1985年的17%上升到目前的40%。国际投资自由逐渐成为各国政府认可和推行的重要政策。国际金融组织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金融全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经济全球化是消费的全球化,不仅在本国市场上购买消费品,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消费品。美国人的衣食住行和各种耐用消费品现在基本上都全球化了,实际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只消费本国的产品。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全球化是美国化,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事实上,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首先,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是人们的收入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收入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基本的生活需要就都满足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服务和奢侈品的消费需求的增加。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有能力生产各种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大量的R&D(研究开发),波音飞机的每一种新机型、福特推出每一种新款汽车都需要大量的R&D。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而研究开发有很强的规模经济,也就是固定成本越来越大。所以,在开发出新产品后,如果小批量生产的话,就不能弥补大量的前期研究费用,是一定会亏本的。只有大规模生产才有足够的收入补偿研究开发费用,而国内市场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是远远

不够的,大规模生产必须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只有预期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足够多的市场份额之后,企业才愿意研究开发新产品。所以,由于生产的固定成本增加,就必须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了一个全球市场,也就产生了消费的全球化,企业也拼命地向全球扩展,国内的社会分工也就发展为国际分工,这是全球化内在的经济原因。因此,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其次,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为全球化创造了政治条件。如果冷战没有结束的话,经济上肯定有这种要求,但政治上却不可能。
最后,信息产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网络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全球性的商业操作成为可能。
概括地讲,全球化的出现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的结果。
3.经济全球的的好处
美国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时候,一些利益集团反对,认为自由贸易区会引起资本外逃,使美国工人受到外国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但是美国的经济学家都一致认为自由贸易是双赢的安排,应该搞自由贸易区。简单的讲,全球化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是贸易所得。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贸易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使投入多样化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贸易能够加强竞争,降低商品的价格,还能够使消费者消费到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比如桑塔纳汽车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有几年时间连颜色都不用变,仍然供不应求,但是后来本田雅廓、通用别克进来之后,桑塔纳就不得不推出了新车型,否则它就没有市场了。更重要的是,有的产品原来国内不生产,有需求但无供给,进口商品后消费者能够消费到以前得不到的商品,效用也提高了。
其次是国际贸易投资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美国的麦当老、肯德鸡进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餐饮业也开始有快餐了,服务也好了。而且这种技术外溢和技术让转是不同的,是不需要支付成本,也无法阻挡的。一些乡镇企业家就经常出国找“点子”,以得到开发新产品的启发。尤其是现在的知识创新有很强的外部性,只要科学家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产业的科学家都要往硅谷跑,就是因为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能够很多启发。如果没有开放交流的话,就不能获得这些收益。
(案例评析)=
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总体来讲,中国参与全球化处于相对有

利的地位。
1、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第一、中国已具有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经济实力。第二、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78年的第32位,到目前上升到第6位,贸易依存度从78年的10%增加到现在的37%。第三、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第四、中国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参与全球化,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需要考虑新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第一,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难以销除。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是中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第二,我国目前处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进程的二元经济状态,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还没有完成。第三,我国在知识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科技教育水平比较低,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很弱,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大约只占10%。第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难以避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各种游戏规则将构成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
3、中国对全球化的选择是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总原则:主动参与、趋利避害。我国在已经成为WTO成员后,应以开拓全球市场为目标,采取多边、区域和双边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中国能否抓住全球化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主动权。加入WTO是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决策。一个国家要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取决于它如何学会参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要从研究、承认、遵守、利用、参与,逐步过渡到修改和制定游戏规则,必须学会在变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充分获取、放大和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正效应。所以,200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全球化是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动力,是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大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大竞争,主流是好的,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
(案例讨论)=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2、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3、中国以什么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案例分类)=经济学
(案例编者)=李继樊
(案例审查)=周道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