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稀疏矩阵运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稀疏矩阵运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稀疏矩阵运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稀疏矩阵运算器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开课学期:2017-2018学年第2学期

班级:

指导老师:

实验题目:稀疏矩阵运算器

学号:

姓名:

上机时间:

【实验目的】深入研究数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技术,熟悉广义表存储结构的特性。

【需要分析】稀疏矩阵是指那些多数元素为零的矩阵。利用“稀疏”特点进行存储和计算可以大大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实现一个能进行稀疏矩阵基本运算的运算器。要求以带“行逻辑链接信息”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稀疏矩阵,实现两矩阵的相加、相减、相乘等运算。输入以三元组表示,输出以通常的阵列形式列出。

【软件平台】

Windows 2000,Visual C++6.0或WINTC

【概要设计】

ADT Array {

数据对象:

D = {aij | 0≤i≤b1-1, 0 ≤j≤b2-1}

数据关系:

R = { ROW, COL }

ROW = {| 0≤i≤b1-2, 0≤j≤b2-1}

COL = {| 0≤i≤b1-1, 0≤j≤b2-2}

基本操作:

CreateSMatrix(&M); //操作结果:创建稀疏矩阵M.

Print SMatrix(M);

//初始化条件: 稀疏矩阵M存在.

//操作结果:输出稀疏矩阵M.

AddSMatrix(M,N,&Q);

//初始化条件: 稀疏矩阵M与N的行数和列数对应相等.

//操作结果:求稀疏矩阵的和Q=M+N.

SubSMatrix(M,N,&Q);

//初始化条件: 稀疏矩阵M与N的行数和列数对应相等.

//操作结果:求稀疏矩阵的差Q=M-N.

MultSMatrix(M,N,&Q);

//初始化条件: 稀疏矩阵M的列数等于N的行数.

//操作结果:求稀疏矩阵的乘积Q=M*N.

} ADT Array

【主程序模块】:

void main()

{

初始化;

do{

接受命令;

处理命令;

}while(命令!=“退出”);

}

【功能模块调用关系图】

【详细设计】

typedef struct{

int row; //行数

int col; //列数

int v; //非零元素值

}triplenode;

typedef struct{

triplenode data[maxsize+1]; //非零元三元组

int rowtab[maxrow+1]; //各行第一个非零元的位置表

int mu,nu,tu;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rtripletable;

void creat(rtripletable &A) //创建稀疏矩阵

void print(rtripletable A) //输出稀疏矩阵

int add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矩阵相加

int sub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稀疏矩阵相减

void mult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rtripletable &Q) //稀疏矩阵相乘

【调试分析】

1、由于开始对顺序存储的知识还不熟识,在三元组的存储和运用会导致算法低效。

2、做到存储的时候,开始时不知道怎样存储三元组,和不知如何去运用它的行数,

列数,非零元素。

3、在使用选择和循环时,有时因为自己的粗心,把循环的条件弄错了。

4、做本程序用到了数组的知识,有时一有不懂的东西又只能打开书来看。

5、开始时没有把矩阵的加法和减法的情况考虑全面,导致输出的时候会出现简单的错

误。

【用户手册】

1、本程序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me下的Microsofe VC++ 6.0,执行文件为:

xishujuzhen.cpp。

2、进入演示程序后即显示文本方式的用户界面:

3、进入界面后,只要选择数字命令按“回车键”就行。

4、接受其他命令后即执行相应的操作和相应的结果。

完整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define maxrow 10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1

typedef struct{

int row; //行数

int col; //列数

int v; //非零元素值

}triplenode;

typedef struct{

triplenode data[maxsize+1]; //非零元三元组

int rowtab[maxrow+1];

//各行第一个非零元的位置表

int mu,nu,tu;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rtripletable;

void creat(rtripletable &A) //创建稀疏矩阵

{

int k=1,sum=1,loop,p,t;

int num[maxrow+1];

cout<<"请输入矩阵的行数和列数:"<

cout<<"行数:";cin>>A.mu;

cout<<"列数:";cin>>A.nu;

cout<<"非零元素个数:";cin>>A.tu;

cout<<"请按行,列和值的形式输入该矩阵的非零元.并以全零为结束标记!"<

{

cin>>A.data[loop].row>>A.data[loop].col>>A.data[loop].v;

//输入三元组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值

}

for(p=1;p<=A.mu;p++) num[p]=0;

//A三元组每一列的非零元素个数

for(t=1;t<=A.tu;t++) ++num[A.data[t].row];

//求A中每一列含非零元个数

A.rowtab[1]=1;

//求第p列中第一个非零元在A.data中的序号

for(t=2;t<=A.mu;t++) A.rowtab[t]=A.rowtab[t-1]+num[t-1]; return;

}

void print(rtripletable A) //输出稀疏矩阵

{

int result[maxrow+1][maxrow+1];

//定义一个二维数组

int loop1,loop2;

for(loop1=1;loop1<=A.mu;loop1++)

for(loop2=1;loop2<=A.nu;loop2++)

result[loop1][loop2]=0; //初始化为0

for(loop1=1;loop1<=A.tu;loop1++)

result[A.data[loop1].row][A.data[loop1].col]=A.data[loop1].v; for(loop1=1;loop1<=A.mu;loop1++)

{

cout<<"|";

for(loop2=1;loop2<=A.nu;loop2++)

cout<

//输出所做运算的结果

cout<<"|"<

}

}

int add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矩阵相加

{

if(M.mu!=N.mu) //行数相等才能相加

cout<<"出错";

rtripletable Q;Q.mu=M.mu;Q.nu=N.nu;

int p,q,k;

p=1;q=1;k=1;

while(p<=M.tu&&q<=N.tu) //两个稀疏矩阵存在

{

if(M.data[p].row==N.data[q].row)

//两个稀疏矩阵的行数相等

{

if(M.data[p].col==N.data[q].col)

//两个稀疏矩阵的列数相等

{

if(M.data[p].v+N.data[q].v!=0)

//两个稀疏矩阵相加的结果不为0

{

Q.data[k].row=M.data[p].row;

Q.data[k].col=M.data[p].col;

Q.data[k].v=M.data[p].v+N.data[q].v;++k;

}

++q;++p;

}

else if(M.data[p].col

//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列数{

Q.data[k]=M.data[p];

//把M中的所有信息都赋给Q

++p;++k;

}

else

//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大于第二个稀疏矩阵的列数{

Q.data[k]=N.data[q];++q;++k;

}

}

else if(M.data[p].row

//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

Q.data[k]=M.data[p];++p;++k;

}

else

//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

Q.data[k]=N.data[q];++q;++k;

}

}

while(p<=M.tu) //只有M并且符合条件

{

Q.data[k]=M.data[p];++p;++k;

}

while(q<=N.tu) //只有N并且符合条件

{

Q.data[k]=N.data[q];

++q;++k;

}

Q.tu=k-1;

cout<<"加法结果为:"<

print(Q); //调用print()

return OK;

}

int sub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稀疏矩阵相减

{

if(M.mu!=N.mu) //行数相等才能相加

cout<<"出错";

rtripletable Q;

Q.mu=M.mu;

Q.nu=N.nu;

int p,q,k;

p=1;q=1;k=1;

while(p<=M.tu&&q<=N.tu) //两个稀疏矩阵存在{

if(M.data[p].row==N.data[q].row)

//两个稀疏矩阵的行数相等

{

if(M.data[p].col==N.data[q].col)

//两个稀疏矩阵的列数相等

{

if(M.data[p].v-N.data[q].v!=0)

//两个稀疏矩阵相减的结果不为0

{Q.data[k].row=M.data[p].row;

Q.data[k].col=M.data[p].col;

Q.data[k].v=M.data[p].v-N.data[q].v;

++k;

}

++q;++p;

}

if(M.data[p].col

//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的列数{

Q.data[k]=M.data[p];

++p;++k;

}

if(M.data[p].col>N.data[q].col)

//第一个稀疏矩阵列数大于第二个稀疏矩阵的列{

Q.data[k].row=N.data[q].row;

Q.data[k].col=N.data[q].col;

Q.data[k].v=-N.data[q].v;

++q;++k;

}

}

if(M.data[p].row

//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小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

{

Q.data[k]=M.data[p];

++p;++k;

}

if(M.data[p].row>N.data[q].row)

//第一个稀疏矩阵行列数大于第二个稀疏矩阵行数

{

Q.data[k].row=N.data[q].row;

Q.data[k].col=N.data[q].col;

Q.data[k].v=-N.data[q].v;++q;++k;

}

}

while(p<=M.tu) //只有M并且符合条件

{

Q.data[k]=M.data[p];++p;++k;

}

while(q<=N.tu) //只有N并且符合条件

{

Q.data[k].row=N.data[q].row;

Q.data[k].col=N.data[q].col;

Q.data[k].v=-N.data[q].v;

++q;++k;

}

Q.tu=k-1;

cout<<"减法结果为:"<

print(Q); //调用print()

return OK;

}

void multsmatrix(rtripletable M, rtripletable N, rtripletable &Q) //稀疏矩阵相乘{

int arow,brow;

int p,q,tp,t;

int ccol;

int ctemp[maxrow+1]; //定义累加器

if(M.nu!=N.mu)return;

Q.mu=M.mu;Q.nu=N.nu;Q.tu=0; //Q初始化

if(M.tu*N.tu!=0){ //Q是非零矩阵

for(arow=1;arow<=M.mu;arow++)

//处理M的每一行

{

for(p=1;p<=Q.nu;p++) //处理M的每一列

ctemp[p]=0; //当前行各元素累加器清零

Q.rowtab[arow]=Q.tu+1;

if(arow

else tp=M.tu+1;

for(p=M.rowtab[arow];p

//对当前行中每一个非零元

{

brow=M.data[p].col; //找到对应元N中的行号

if(brow

else t=N.tu+1;

for(q=N.rowtab[brow];q

{

ccol=N.data[q].col; //乘积元素在Q中列数

ctemp[ccol]+=M.data[p].v*N.data[q].v;

}

} //求得Q中第crow(=arow)行的非零元

for(ccol=1;ccol<=Q.nu;ccol++)

//压缩存储该行非零元

{

if(ctemp[ccol])

{

if(++Q.tu>maxsize)return ;

Q.data[Q.tu].row=arow; //行数

Q.data[Q.tu].col=ccol; //列数

Q.data[Q.tu].v=ctemp[ccol];

//累加非零元素值

}

}

}

}

cout<<"乘法结果为:"<

print(Q); //调用print()

}

void main()

{

char choice;

rtripletable A,B,Q;

cout<<"-------------------------------------------------- \n"; cout<<"|*****欢迎使用稀疏矩阵运算器******| \n"; cout<<"|=============================|\n";

cout<<"\n | A、输入矩阵1 | \n"; cout<<"\n | B、输入矩阵2 | \n"; cout<<"\n | C、矩阵相加| \n"; cout<<"\n | D、矩阵相减| \n"; cout<<"\n | E、矩阵相乘| \n";

cout<<"\n | F、退出本系统| \n";

cout<<"\n|-----------------------------------------------| \n";

cout<<"请选择所需要的操作功能(A,B,C,D,E,F):"; do{

cin>>choice;

switch(choice){

case'A':creat(A);break;

case'B':creat(B);break;

case'C':addsmatrix(A,B);break;

case'D':subsmatrix(A,B);break;

case'E':multsmatrix(A,B,Q);break;

case'F':exit(0);

}cout<<"请选择所需要的操作功能(A,B,C,D,E,F):"; }while(1);

}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题目:汇编计算器 班级: 13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概要设计 (3) 2.1 系统总体分析 (3)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3) 3、详细设计 (4) 3.1 主模块及子模块概述 (4) 3.2各模块详运算 (4) 4、程序调试 (7) 4.1 运行界面分析 (7) 算法分析 (7) 4.2 调试过程与分析 (9) 5、心得体会 (11) 5.1 设计体会 (11) 5.2 系统改进 (11) 附录: (11)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一次程序设计方法及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际程序的开发及调试,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达到能独立阅读、设计编写和调试具有一定规模的汇编程序的水平。 2、概要设计 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能实现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功能的整数计算器程序。程序能实现键盘十进制运算表达式的输入和显示(例如输入:“1+2*(3-4)”),按“=”后输出十进制表示的运算结果。 2.1 系统总体分析 在8086的操作环境下,该计算器分成输入,数据存储,运算功能,输出几个大模块,实现了使用者使用该计算器时输入一个算式,能让系统进行计算。此计算器的实现功能是基本的数学的四则运算,结果范围在0~65535。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此流程图简要的表现出了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一些功能的大概算法,同时也是我编写的一个总体的框架。 程序流程图说明:通过流程图,可以看出程序运行时,首先输出提示语气,当用户输入后,程序根据所输入内容进行判断,通过判断的结果来决定调用哪个功能模块,首要先要要判断的是否为0-9,“+”“-”“*”“/”这些字符,若不是就会报错,实则根据运算符号调用其功能模块完成运算。最后将运算的结果显示在主频幕上,返回主程序,使用户可以重新输入。

C++课程设计报告--小型特殊计算器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教师:

课程设计名称:小型特殊计算器 1.设计内容: 实现一个特殊的计算器,可以实现复数、有理数、矩阵和集合的特殊计算。程序可以实现复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可以实现矩阵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也可以实现集合的求交集、并集、子集的运算。 2.设计目的与要求: 2.1设计目的 达到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基本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问题。 2.2设计要求 要求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C++的编程思想来完成系统的设计; 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类层次; 在系统的设计中,至少要用到面向对象的一种机制。 3.系统分析与设计 3.1主要知识点 运算符重载增加了C++语言的可扩充性。运算符的重载实际上就是一种函数调用的形式,可以用成员函数重载运算符,就是将运算符重载定义为一个类的成员函数的形式;也可以用友元函数重载。用友元重载运算符的友元函数是独立于类以外的一般函数。 3.2关键技术 程序中每一种数据类型用一个类来实现,共设计了4个类。复数类complex,矩阵类matrix,有理数类rational以及集合类set。每一种类都定义了相应的运算符重载函数。具体定义如下所示: (1)类complex 类complex中,成员变量image表示虚部,real表示实部。成员函数print()用来显示数据。运算符重载函数都是用友元函数来实现的。分别重载+、-、*、/运算符。 (2)类matrix 类matrix中,成员变量elems用来存放矩阵的所有元素,rows表示矩阵的行,cols表示矩阵的列。成员函数SetElems()用来给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赋值,Disp()用来显示矩阵中的所有元素。其它友元函数分别重载+、-、*、/运算符。 (3)类rational 类rational中,有两个成员变量:denominator用来表示有理数的分母,numerator表示有理数的分子。有理数成员函数print()用来显示有理数,optimization()用来优化有理数函数。友元函数real()用来将有理数转换为实数,其它友元函数分别重载+、-、*、/运算符。 (4)类set

稀疏矩阵的计算概论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稀疏矩阵的十字链表存储表示 typedef struct OLNode { int i,j; // 该非零元的行和列下标 ElemType e; // 非零元素值 struct OLNode *right,*down; // 该非零元所在行表和列表的后继链域}OLNode, *OLink; typedef struct// 行和列链表头指针向量基址,由CreatSMatrix_OL()分配{ OLink *rhead, *chead; int mu, nu, tu; // 稀疏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CrossList; // 初始化M(CrossList类型的变量必须初始化,否则创建、复制矩阵将出错) int InitSMatrix(CrossList *M) { (*M).rhead=(*M).chead=NULL; (*M).mu=(*M).nu=(*M).tu=0; return 1; } // 销毁稀疏矩阵M int DestroySMatrix(CrossList *M) { int i; OLNode *p,*q; for(i=1;i<=(*M).mu;i++) // 按行释放结点 { p=*((*M).rhead+i); while(p) { q=p; p=p->right; free(q); } } free((*M).rhead); free((*M).chead); (*M).rhead=(*M).chead=NULL; (*M).mu=(*M).nu=(*M).tu=0; return 1; }

实现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的基本运算实验报告

实现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的基本运算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实现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的基本运算二实验要求: (1)生成如下两个稀疏矩阵的三元组 a 和 b;(上机实验指导 P92 )(2)输出 a 转置矩阵的三元组; (3)输出a + b 的三元组; (4)输出 a * b 的三元组; 三实验内容: 稀疏矩阵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SparseMatrix { 数据对象:D={aij| i = 1,2,3,….,m; j =1,2,3,……,n; ai,j∈ElemSet,m和n分别称为矩阵的行数和列数} 数据关系: R={ Row , Col } Row ={ | 1≤i≤m , 1≤j ≤n-1} Col ={| 1≤i≤m-1,1≤j ≤n} 基本操作:

CreateSMatrix(&M) 操作结果:创建稀疏矩阵 M PrintSMatrix(M)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打印矩阵M DestroySMatrix(&M)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矩阵M CopySMatrix(M, &T)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复制矩阵M到T AddSMatrix(M, N, &Q)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N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求矩阵的和Q=M+N SubSMatrix(M, N, &Q)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N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求矩阵的差Q=M-N TransposeSMatrix(M, & T)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求矩阵M的转置T MultSMatrix(M, N, &Q)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计算机科学与专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成绩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成绩单

————————————————————————————————作者:————————————————————————————————日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成绩单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指导教师: 姓名性别学号班级 综合成绩成绩等级 程序运行情况 (占总成绩20%) □能正确运行□基本能正确运行□能运行但结果不完善 (20分)(15分)(10分) 程序功能的完善 程度 (占总成绩10%)□完善□基本完善□不完善(10分)(8分)(5分) 程序结构的合理 性 (占总成绩10%)□合理□基本合理□不太合理(10分)(8分)(5分) 对问题的答辩情况 (占总成绩40%)□概念正确有创新□能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基本能正确回答(40分)(35分)(30分) □部分问题回答概念不清晰 (20分) 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独立工作能力(占总成绩10%)□工作态度认真能独立完成任务□工作态度认真但独立性较差(10分)(8分) □工作态度基本认真但缺乏独立性 (5分) 设计报告的规范 性 (占总成绩10%)□符合规范□基本符合规范□规范性较差(10分)(8分)(5分) 优秀:90分~100分良好:80分~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分~59分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专业: 班级:级班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网上选课系统 一、实验目的 利用一种DBMS作为设计工具,理解并应用课程中关于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能按照设计流程完成完整的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同时能够应用各个阶段的典型工具 二、设备与环境 (1) 硬件设备:PC机一台 (2) 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等。 三、实验内容 完整实践应用数据库设计的工程过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 (1)需求分析:选定一个应用,对所设计的数据库系统有一定的调研分析,其结果应该以 简单的需求分析说明书\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2级数据流即可)表示; (2)概念分析:使用E-R图作为描述工具.描述出局部和全局的E-R图; (3)逻辑设计:将E-R图转化为相应的关系模式,并根据范式理论进行优化分析,关系模 式不少于3个; (4)物理设计:根据需要设计必要的索引等结构; (5)实施:以某种DBMS为工具创建出完整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要表现出的知识点包括 ①登录控制 (标准登录或混合登录) ②数据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自定义完整性(包括触发器) ③设置用户,并相应设计用户的权限和角色(用户设计至少3个,有不同的权限) ④以游标或存储过程完成相关操作至少2个,以文件方式保存 (6)以上内容,请详细描述,并有必要抓图.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不断提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期间有许多公共选修课,以往的选修课方法是课堂报名或者纸上填写方式报名,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是造成选课的盲目性,而且学生选过课程后不好在更改查看,一方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浪费时间以及在认为统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差错的情况。这给广大的老师和学生带来诸多的不便,管理起来也相当困难。使用网上选课系统可以提前进行网上选课,并且选课以后学生还可以在查看和更改,随意选择各个老师的课程,老师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鉴于

MATLAB数值计算功能(向量、矩阵、数组、稀疏矩阵)

数值计算功能 向量及其运算 1、向量生成 (1)、直接输入 向量元素用“[]”括起来,用空格或逗号生成行向量,用分号生成列向量 a1=[11141718] a2=[11,14,17,18] a2=[11;14;17;18] %列向量 用“’”可以进行向量转置 a1=[11 14 1718] a4=a1'??%a1行向量,a4列向量 也可以用组合方法: A=[1 2 3]; B=[7 8 9]; C=[A 4ones(1,2)B] (2)、等差元素向量生成 冒号生成法:Vec=Vec0:n:Vecn,其中Vec表示生成的向量,Vec0表示第一个元素,n表示步长,Vecn表示最后一个元素 使用linespace函数:Vec=linespace(Vec0,n,Vecn),其中Vec表示生成的向量,Vec0表示第一个元素,n表示生成向量元素个数(默认n=100),Vecn表示最后一个元素 vec1=10:5:50 vec2=50:-5:10 vec3=linspace(10,50,6) 2、向量的基本运算 (1)、向量与数的四则运算 向量中每个元素与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除法运算时,向量只能作为被除数,数只能作为除数)vec1=linspace(10,50,6) vec1+100 vec2=logspace(0,10,6)??%对数等分向量 vec2/100 (2)、向量与向量之间的加减运算 向量中的每个元素与另一个向量中相对应的元素的加减运算 vec1=linspace(10,50,6) vec2=logspace(0,2,6) vec3=vec1+vec2 (3)、点积、叉积和混合机 点积:dot函数,注意向量维数的一致性 x1=[11 22 33 44] x2=[1 2 3 4]

数据结构稀疏矩阵基本运算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数据结构 题目:稀疏矩阵4 三元组单链表结构体(行数、列数、头) 矩阵运算重载运算符优 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时间:2010年1月17日——2010年5月XX日 成绩: 指导教师:楼建华

一、题目 二、概要设计 1.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int row,col;//行,列 datatype v;//非0数值 }Node; typedef struct{ Node data[max];//稀疏矩阵 int m,n,t;//m 行,n 列,t 非0数个数 … … 2.基本操作 ⑴istream& operator >>(istream& input,Matrix *A)//输入 ⑵ostream& operator <<(ostream& output,Matrix *A){//输出 ⑶Matrix operator ~(Matrix a,Matrix b)//转置 ⑷Matrix operator +(Matrix a,Matrix b)//加法 ⑸Matrix operator -(Matrix a,Matrix b)//减法 ⑹Matrix operator *(Matrix a,Matrix b)//乘法 ⑺Matrix operator !(Matrix a,Matrix b)//求逆 三、详细设计 (1)存储要点 position[col]=position[col-1]+num[col-1]; 三元组表(row ,col ,v) 稀疏矩阵((行数m ,列数n ,非零元素个数t ),三元组,...,三元组) 1 2 3 4 max-1

单片机计算器的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1) 1.1设计任务 (2) 1.2性能指标 (2) 二、设计方案 (2) 3 3 4 5 5 6 6 7 7 20 20 20 20 21 参考文献 (21) 附录1、系统硬件电路图 (22) 附录2、硬件实物图 (23) 附录3、器件清单 (24)

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1.1设计任务 自制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复位电路,采用外部小键盘输入数据,能够实现加法、乘法及一个科学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四位一体的数码管上。 要求用Protel 画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要求以最少组件,实现系统设计所要 显 位 监测模块采用二极管和扬声器(实验室用二极管代替)组成电路。 键盘电路采用4*4矩阵键盘电路。 显示模块采用4枚共阳极数码管和74ls273锁存芯片构成等器件构成。 整个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P0用于显示输出; P1用于键扫描输入; P2用于数码管位选控制; P3用于键盘扩展(部分运算符输入);

三.系统硬件设计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就是支持主芯片正常工作的最小电路部分,包括主控芯片、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主控芯片选取STC89C52RC芯片,因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及稳定性,价格便宜应用方便。 扩展键:“log”,“ln”,“x^2”“小数点”,“开方” 共计25个按键,采用4*4矩阵键盘,键盘的行和列之间都有公共端相连,四行和四列的8个公共端分别接P1.0~P1.7,这样扫描P1口就可以完成对矩阵键盘的扫描,通过对16个按键进行编码,从而得到键盘的口地址,对比P1口德扫描结果和各按键的地址,我们就可以得到是哪个键按下,从而完成键盘的功能。 以下为键盘接口电路的硬件电路图

C++ 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课程名称:堆栈计算器 系别:计算机 年级专业: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1150303040 姓名:蔡新云 任课教师:林励成绩: 2013 年 6 月13 日

引言 堆栈计算器 简介: 计算带括号的数学算式,可以判断优先级,错误判断等功能。友好的操作界面,美观的视觉效果。 截图 界面: 计算演示: 结果:

错误判断: 数据结构:应用了栈,做数值缓存,应用了递归处理括号内算式。其他知识:mfc界面设计;c++类的封装(.h与.cpp分离)。 编译环境:使用了vs2012,通过修改vs2010也可以打开。

程序简单流程图: (注:eval 的代码在下面。。。) 功能实现原理与代码: //栈的实现 //初始化 stack::stack(int len) { lengh=len; date=new double[len]; date[0]=0; top=0; } stack::stack() { date=new double[100]; MFC 文本框 按钮事件 = 事件 Cal.eval() 调用函数eval(),返回结果到文本框 当 =事件 发生 从文本框取出表达式到eval ()函数

date[0]=0; top=0; } //判断为空 bool stack::is_empty() { if(top==0)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进栈 void stack::push(double number) { date[top++]=number; } //出栈 double stack::pop() { if(!is_empty()) return date[--top]; } //calculator类(核心代码) 初始化 calculator::calculator() { error="null"; } 是否为数字 bool calculator::is_num(char num) { if(num<='9' && num>='0'||num=='.') { return true; }

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C课程设计修订稿

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C课程设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 C++课程设计 题目科学计算器 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1103 指导教师李军 姓名刘明 学号 2012年6月27日

摘要 计算器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之上的。硬件方面,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庞大的只能在实验室里供研究使用的计算机到如今能适应不同环境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到每秒几百亿次;处理器从焊有上百万个电子管的大的惊人的电子板到只有指甲大小的集成电路;现在计算机在硬件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每三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的惊人速度。软件方面,也已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发展到现如今的第四代语言——非结构化、面向对象、可视化的语言。 在这个计算器里面,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四则运算以及更高功能的科学计算,它的外观简洁美观,使人们能快捷简单的操作。能准确的得到计算结果,大大减少了数字计算所需要的时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此系统在Windows 7环境下,使用VC++ 进行编写。 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和单目运算功能,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对数,开方,阶乘,倒数,进制转换等运算。可对其输入任意操作数,包括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并且包含清除,退格功能等。我们所做的计算器其功能较Windows 7下的计算器还是很不够多,没有其菜单的实现功能项,没有其小巧的标准计算器。 关键词:计算器;运算;VC++等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系 计应0701班 指导老师:刘其昌 设计人员:陈秀桃 设计日期:2009年11月10日——2009年12月20日 计算器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 .. (2)

1.1 开发环 境 ..................................................................... . (2) 1.2 基本功能介 绍 ..................................................................... ......... 2 第二章系统设 计 ..................................................................... (3) 2.1 系统流程 图 ..................................................................... . (3) 2.2 系统功能框 图 ..................................................................... (3) 2.3 需求分 析 ..................................................................... ................ 4 第三章软件设 计 ..................................................................... (5) 3.1 界面设 计 ..................................................................... . (5) 3.2 代码设 计 .....................................................................

稀疏矩阵的运算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稀疏矩阵的运算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10-**班 学号: 201030****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2011年 12 月 28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 11 月 8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目录 1 问题描述 (1) 2 需求分析 (1) 3 总体设计 (2) 3.1 Matrix结构的定义 (2) 3.2 系统流程图 (3) 4 详细设计 (4) 4.1 “菜单”界面 (4) 4.2 建立矩阵 (4) 4.3 显示矩阵 (6) 4.4 矩阵的转置 (7) 4.5 矩阵的加法运算 (8) 4.6 矩阵的减法运算 (9) 4.7 矩阵的乘法运算 (9) 5 程序运行 (11) 5.1 输入矩阵 (11) 5.2 矩阵转置 (11) 5.3 矩阵加法 (12) 5.4 矩阵减法 (12) 5.5 矩阵乘法 (12) 5.6 退出及错误提示 (13) 6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1 问题描述 (1)题目内容:设计稀疏矩阵运算系统实现两个稀疏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以 及转置操作。 (2)基本要求: ①存储结构选择三元组存储方式; ②实现一个稀疏矩阵的转置运算; ③实现两个稀疏矩阵的加法运算; ④实现两个稀疏矩阵的减法运算; ⑤实现两个稀疏矩阵的乘法运算。 (3)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了解稀疏矩阵的一些基本运算操作,并通过 相关的程序代码实现。 2 需求分析 经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认为稀疏矩阵运算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1)建立矩阵:只有先建立了矩阵,才能够对矩阵进行运算操作,包括建立矩阵 A和矩阵B; (2)转置运算操作:对矩阵A或者矩阵B进行转置运算,输出相应的转置矩阵; (3)四则运算操作:该步骤由两个矩阵同时参与,对其进行加法运算(A+B)、减 法运算(A-B)以及乘法运算(A*B和B*A); (4)退出:当做完矩阵的运算操作之后,就可以点击它退出该界面。 在这次设计中用到了一些变量和函数,例如:void Display(Matrix M);int Max(int i,int j);Matrix Zero(Matrix M)等,下面会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数据结构实验4-2

实验2稀疏矩阵的表示和转置 实验人:学号:时间:2019.4.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稀疏矩阵的三元组顺序表存储结构 2.掌握稀疏矩阵的转置算法。 二、实验内容 采用三元组表存储表示,求稀疏矩阵M的转置矩阵T。(算法5.1) 三、实验步骤: 1.构建稀疏矩阵M。 2.求稀疏矩阵M的转置矩阵T。 3.输出稀疏矩阵M和稀疏矩阵T。 四、算法说明 1.首先应输入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个数。 2.其次输入你所构建的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顺序表存储表示,并判别给出的两个矩 阵的行、列数进行稀疏矩阵的转置时要做到,将每个三元组的i,j相互调换;并且重排三元组之间的次序便可实现矩阵的转置。 3.主函数设置循环和选择语句进行运算循环和选择,进行稀疏矩阵的转置。 五、测试结果

六、分析与探讨 这次实验是稀疏矩阵的表示和转置编写的程序题,但是有关稀疏矩阵的写法在我平时上课时我就感觉有点难消化,以及对于矩阵的相关知识和三元组表的相关知识方面已经有些遗忘了。所以在编写实验内容之前我把数据结构书上有关稀疏矩阵的内容反反复复又看了两遍,了解了三元组顺序表、行逻辑链接的顺序表以及十字表的方法。在这次程序编写中我用到了三元组顺序表的方法。首先,根据实验内容采用三元组表存储表示,求稀疏矩阵M的转置矩阵T所围绕的程序算法5.1进行编程以及调试;其次,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意义的分析;最后,根据实验步骤对主函数main 进行编写,将项目设计的算法思想,基本算法,主函数调用一一呈现出来。主函数中主要包含构建稀疏矩阵M,输出构建稀疏矩阵M以及转置矩阵T三个部分。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总是在编写程序中发生一些很小的错误,比如对元素缺少定义、缺个分号以及大小写方面。在编写的时候总会很粗心,有时会很没耐性,但都被我一一克服了,同时还有认真仔细,尽量保证不出现错误,看到自己的代码错误少了,也会更有信心和动力。最后,编程时要注意要有条理,这样有利于修改错误,减少时间的花费。 七、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不 少于30%。 #include #define MAXSIZE 5 #define MAXMN 200 #define OK 1 typedef struct { int i,j; //该非零元的行下标和列下标 int e; }Triple; typedef struct { Triple data[MAXSIZE+1]; //非零元三元组表,data[0]未用 int mu,nu,tu;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个数 }TSMatrix; //行逻辑连接的顺序表 int FastTransposeSMatrix(TSMatrix M,TSMatrix &T)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高级语言程序(JAVA)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名称:商学系专业班级:营销*** 学生姓名:墨璇 墨兰学号: ********** ********** 指导教师:王芬教师职称:讲师 2014年06月26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程序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设计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课程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开发工具与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发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开发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程序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课程设计感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附录(程序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B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

湖南医药学院 VB计算器课程设计题目: VB科学计算器 院(系)别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班级本临一班 学号 2015101010121 姓名夏铭锴 指导教师李跃强 二○一六年四月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二、设计原始资料 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设计 四、进程安排 五、主要参考资料 [摘要] 用VB制作这个程序的简单计算器,它包括一个标准的计算器和一个科学计算器。它可以实现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数字的平方、平方根,正弦、余弦、正切,倒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角度、弧度、梯度的转换,以及各进制的相互转换。而且它的功能还有退格,清除当前数据,清除所有数据,复制数据,粘贴数据。 在这个计算器的程序中,我用到了单行选择语句If…Then…Else…, 块语句if…then…end if,If语句的嵌套,多条件选择语句Select Case,而且还用到了按钮、文本框、框架、单选按钮控件,菜单的设计。 在此报告中我重点叙述了计算机的各个功能及用法。特别是进制间的转换和数字与运算符之间的联系。。虽然描述的不太完整,但我会尽力使用系统结构图,划分多个模块,让大家明白我设计的运算器的功能的。 [关键词] Visual Basic;计算器;对象;代码 1

2

3

四、进程安排 (1)创建应用程序的界面。 (2)设置属性。 (3)编写代码。 4

附页: 设计原始资料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删除数字的最后一位If Label3.Caption <> "" Then Label3.Caption = Left(Label3.Caption, Len(Label3.Caption) - 1) Else c = MsgBox("内容已为空!不可删除一位!", 49, "注意!")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0_Click() '输入数字6 Label3.Caption = Label3.Caption + Command10.Captio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1_Click() If Label3.Caption <> "" Then '输入符号* Label1.Caption = Label3.Caption Label2.Caption = Command11.Caption Label3.Caption = "" Else c = MsgBox("请输入数据后输入符号!", 49, "注意!") End If End Sub 5

实现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的基本运算实验分析报告

实现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的基本运算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实现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的基本运算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实现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的基本运算二实验要求: (1)生成如下两个稀疏矩阵的三元组 a 和 b;(上机实验指导 P92 )(2)输出 a 转置矩阵的三元组; (3)输出a + b 的三元组; (4)输出 a * b 的三元组; 三实验内容: 3.1 稀疏矩阵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SparseMatrix { 数据对象:D={aij| i = 1,2,3,….,m; j =1,2,3,……,n; ai,j∈ElemSet,m和n分别称为矩阵的行数和列数 } 数据关系 : R={ Row , Col } Row ={ | 1≤ i≤m , 1≤ j≤ n-1} Col ={| 1≤i≤m-1,1≤j≤n} 基本操作: CreateSMatrix(&M) 操作结果:创建稀疏矩阵M PrintSMatrix(M)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打印矩阵M DestroySMatrix(&M)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矩阵M CopySMatrix(M, &T)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复制矩阵M到T AddSMatrix(M, N, &Q) 初始条件:稀疏矩阵M、N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求矩阵的和Q=M+N SubSMatrix(M, N, &Q) 3

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史婷艳 专业班级自动化1302班学号20134460203 指导老师洪镇南 2017年1 月3日

目录 前言 (2) 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与控制指标 (4) 1.1锅炉汽包水位的特征 (4) 1.2汽包水位动态特性 (4) 1.2.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W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4) 1.2.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D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5) 1.2.3燃料量B扰动下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6) 2. 汽包水位控制方案 (7) 2.1单冲量控制方式 (7) 2.2 双冲量控制方式 (8) 2.3 三冲量控制方式 (9) 3. 三冲量串级PID控制 (11) 3.1 串级PID控制 (11) 3.2 智能整定PID控制 (12) 4 汽包水位模糊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12) 4.1 输入输出变量 (12) 4.2 隶属度函数 (15) 4.3基于MATLAB/Simulink 环境建立的系统仿真分析 (16) 4.3.1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系统模型 (16)

4.3.2 仿真结果分析 (18) 总结与体会 (18) 参考文献 (20) 前言 锅炉是典型的复杂热工系统,目前,中国各种类型的锅炉有几十万台,由于设备分散、管理不善或技术原因,使大多数锅炉难以处于良好工况,增加了锅炉的燃料消耗,降低了效率。同时,锅炉工作过程中各项指标的调节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不稳定性、时滞等特点,所以如何改善对锅炉的控制,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汽包液位是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保证液位在给定范围内,对于高蒸汽品质、减少设备损耗和运行损耗、确保整个网络安全运行具有要意义。 现代锅炉的特点之一就是蒸发量显著提高,汽包容积相对变小,水位变化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汽包满水或者烧成干锅,这都对汽包液位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液分离效果,使汽包出口的饱和蒸汽带水增多,蒸汽带水会使汽轮机产生水冲击,引起轴封破损、叶片断裂等事故。同时会使饱和蒸汽中含盐量增高,降低过热蒸汽品质,增加在过热器管壁和汽轮机叶片上的结垢。水位过低,则可能破坏自然循环锅炉汽水循环系统中某些薄弱环节,以致局部水冷管壁被烧坏,严重时会造成爆炸事故。 目前,对汽包液位位控制大多采用常规PID控制方式,从控制方式来看,它们要么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不能有效的控制锅炉汽包“虚假水位”现象,要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虚假现象”,系统却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大。常用的蒸汽锅炉液位调节系统有三种基本结构:单冲量调节系统结构、双冲量调节系统结构、串级三冲量调节系统结

数据结构计算器(包括中缀转换后缀)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计算表达式的值 1.问题描述 对于给定的一个表达式,表达式中可以包括常数、算术运行符(“+”、“-”、“*”、“/”)和括号,编写程序计算表达式的值。 基本要求:从键盘输入一个正确的中缀表达式,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对应的后缀表达式,并计算后缀表达式的值。对于表达式中的简单错误,能够给出提示,并给出错误信息;表达式中可以包括单个字母表示的变量。 测试数据:任意选取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表达式。 提高要求:(1)能够处理多种操作符。 (2)实现包含简单运算的计算器。 (3)实现一个包含简单运算和函数运算的计算器。 2.需求分析 (1)软件的基本功能 本软件实在win32工程下实现的带有界面和图标的功能较为齐全的计算器。 此计算器分三个方面进行计算,分别为数值表达式的计算,字母表达式的计算和函数计算。可由键盘或用鼠标点击按键输入带有数字或字母的中缀表达式,程序可以将输入的带有数字或字母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对应的后缀表达式,并计算只含有数字的后缀表达式的值。本软件支持含小数、多位数等多种操作数的处理,可以计算含加、减、乘、除、百分号、求余、求幂,求阶乘,求三角函数的值等多种运算符和函数的表达式 (2)输入/输出形式 用户可通过打开图标弹出来的计算器界面任意点击操作。对于在输入时发生的简单错误,软件通过弹出对话框给出提示并且在提示错误的同时自动将用户的出错输入略去转化成正确的表达式进行计算,用户也可选择清楚操作然后重新输入a.对于数值和函数表达式软件会输出其表达式的后缀表达式和计算结果并保留六位小数; b.对于字母表达式因字母无法进行数值运算,软件仅输出其后缀表达式的值;清楚按钮可以清楚有已经输入或输出的数据从头计算; 软件窗口可实现最小化。并且输入编辑框可进行修改,复制,粘贴等操作,但后缀表达式和求值结果的编辑框中的内容不可修改,只能执行复制操作。

稀疏矩阵的运算(完美版)

专业课程设计I报告(2011 /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稀疏矩阵的转换 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张鹏宇 班级学号 09003018 指导教师张卫丰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 日期 2012年6月18号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附件: 稀疏矩阵的转换 一、课题内容和要求 1.问题描述 设计程序用十字链表实现稀疏矩阵的加、减、乘、转置。 2.需求分析 (1)设计函数建立稀疏矩阵,初始化值。 (2)设计函数输出稀疏矩阵的值。 (3)构造函数进行两个稀疏矩阵相加,输出最终的稀疏矩阵。 (4)构造函数进行两个稀疏矩阵相减,输出最终的稀疏矩阵。 (5)构造函数进行两个稀疏矩阵的相乘,输出最终的稀疏矩阵。 (6)构造函数进行稀疏矩阵的转置,并输出结果。 (7)退出系统。 二、设计思路分析 (1)设计函数建立稀疏矩阵,初始化值。 (2)设计函数输出稀疏矩阵的值。 (3)构造函数进行两个稀疏矩阵相加,输出最终的稀疏矩阵。 (4)构造函数进行两个稀疏矩阵相减,输出最终的稀疏矩阵。 (5)构造函数进行两个稀疏矩阵的相乘,输出最终的稀疏矩阵。 (6)构造函数进行稀疏矩阵的转置,并输出结果。 (7)退出系统。 三、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功能,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设计。 1.主界面设计 为了实现对稀疏矩阵的多种算法功能的管理,首先设计一个含有多个菜单项的主

控菜单子程序以链接系统的各项子功能,方便用户交互式使用本系统。本系统主控菜单运行界面如图所示。 2.存储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单链表结构存储稀疏矩阵的具体信息。其中:全部结点的信息用头结点为指针数组的单链表存储。 3.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除了要完成稀疏矩阵的初始化功能外还设置了4个子功能菜单。稀疏矩阵的初始化由函数i typedef int ElemType 实现。建立稀疏矩阵用void Creat()实现,依据读入的行数和列数以及非零元素的个数,分别设定每个非零元素的信息。4个子功能的设计描述如下。 (1)稀疏矩阵的加法: 此功能由函数void Xiangjia( )实现,当用户选择该功能,系统即提示用户初始化要进行加法的两个矩阵的信息。然后进行加法,最后输出结果。 (2)稀疏矩阵的乘法: 此功能由函数void Xiangcheng( )实现。当用户选择该功能,系统提示输

java课程设计报告计算器

java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器 1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5) 二、课程设计任务.................................................................................................... .. (2) 2.1、设计任务 (5) 2.2、课程设计要求: (6) 2.3、需求分析 (6) 三、开发工具与平台.................................................................................................... (3) 3.1、开发工具 (7) 3.2、开发平台 (7) 2 2020年4月19日

四、设计思路.................................................................................................... . (4) 4.1、界面设计.................................................................................................... . (4) 4.2.1、逻辑设计 (8) 4.2.2、程序流程图.................................................................................................... . (5) 4.2.3、主要代码展示及说明 (5) 4.3、程序测试 (18) 五、实验小结 (20)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