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天然气名词解释

石油天然气名词解释

石油天然气名词解释
石油天然气名词解释

1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来源于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基本保持了原始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油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化合物。2石油的馏分组成:利用石油中各种化合物沸点不同的特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组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用每一个温度范围内的蒸馏出的馏分的重量或体积的百分含量来表示石油的组成,称为石油的馏分组成。

3石油的组分组成:石油中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能力,根据这一特性,可以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4重油是指在原始油层温度下,粘度为(100-10000)*10-3的石油,或在标准条件下密度为0.934-1.00的石油。

5沥青砂是指在原始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00的石油,或在标准条件下密度大于1的石油。6荧光性: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除轻汽油和石蜡外,无论其本身或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照射下,其中的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电子,随后放出可见光,这种低能量的可见光称为荧光。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能产生荧光的这种特性,被称作石油的荧光性。

7当偏振光通过天然石油时,石油能使其振动面旋转一个角度,石油的这种特性称为旋光性。8固体沥青:在热力、氧化、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下,石油发生物理分异、化学风化及变质等次生变化的产物,包括地蜡、地沥青、石沥青等,又叫石油固态衍生物。

9广义上的油田水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狭义上的油田水)和非油层水。10气藏气是圈闭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单独天然气聚集,及纯气藏中的气体,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

11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他的成因分布上均与石油关系密切。

12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13沉积有机质:是指被保存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一切有机质。他们由生物遗体及生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随无机质一起沉积之后,被直接保存下来或者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又叫地质有机质。

14干酪根是指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常用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5门限温度: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的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的界限称为门限温度。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

16低熟油: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在低温下形成的非常规石油

17油型气:腐泥型沉积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后所形成的天然气,它包括伴随生油过程形成的湿气,以及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和液态烃裂解形成的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18煤型气:由各种产出状态的腐殖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19有效烃源岩:既有油气生成,又有油气排出,能提供商业性油气聚集的岩石

20在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同岩性-岩相特征的若干烃源岩层与其间非烃源岩层的组合,称为烃源岩层系。

21油源对比:依靠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确定石油和烃源岩间成因联系的工作。

22生油窗:干酪根中的大量化学键开始断裂,形成大量的烃类分子,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为有机质演化的成熟阶段。

23温度-时间指数:是指地质时期内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在不同的埋藏时间-温度条件下的成熟度。

24氯仿沥青“A”:沉积物中可溶于氯仿的有机质的总称。

25生物气:在成岩作用或有机质演化早期阶段,沉积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

26储集层: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石

27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岩层。

28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体积之比

29有效孔隙度:岩样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联通孔隙体积与岩样总体积之比

30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时所测得的渗透率。

31有效渗透率:即相渗透率,是指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32排替压力:岩样中非润相流体排驱润湿相流体所需的最小压力。

33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34岩石孔隙结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

35物性封闭:是指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管压力封堵油气,又称毛管力封闭

36烃浓度封闭: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的地层称为盖层,以较高的烃浓度阻滞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

37静岩压力:由上覆沉积物或上覆岩层的重量所引起的压力,也称上覆岩层压力

38地层压力:地下渗透性地层中所含流体承受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

39静水压力:由静水重量所造成的压力

40二次运移的疏导体系:是指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路径网及其相关围岩,包括联通砂体、断层、不整合及其组合。

41欠压实:泥质岩类在压实过程中,由于压实流体排出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孔隙体积不能随上覆负荷增加而减小,导致孔隙流体承受了部分上覆沉积负荷,出现孔隙流体压力高于其相应的静水压力的现象称欠压实现象。

42压实流盆地:油气由盆地中心向盆地四周运移

43重力流盆地:油气由盆地四周向盆地中心运移

44圈闭:地下能够捕获分散烃类形成油气聚集的地质体。

45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46原生油气藏:油气由分散状态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第一次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的油气藏。

47次生油气藏:原生油藏遭破坏后油气再次运移重新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48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为气态的烃类,采到地面后因温度压力降低而凝结为液态烃,这种气藏称为凝析气藏。

49深盆气藏:发育在构造下倾方向或下部层位的致密储层中气水关系倒置的非常规天然气聚集。

50煤层气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含有商业开发价值煤层气的煤岩体。

51天然气水合物:在特定的低温高压条件下,甲烷等气体分子天然的被封闭在水分子扩大晶格中,形成似冰状的固态水合物。

52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沉积盆地内由封闭层分割的异常压力单元。

53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后,开始向外溢出的点

54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的面积

55闭合高度:从圈闭中储集层最高点溢出点的海拔高差,为该圈闭的闭合高度

56含油气高度:油藏中油水界面至含油气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也叫油气柱高度

57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也称外含油边界。

58含水边界:油水界面与储集层底面的交线,也称内含油边界。

59充满系数:含油高度与圈闭的闭合高度之间的比值

60油气聚集:油气在圈闭中排开孔隙水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可分为浮力-水动力机制和渗透力-扩散力机制

61构造油气藏: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者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油气的聚集,称为构造圈闭油气藏。

62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构造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63断层油气藏: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64岩体刺穿油气藏:若上倾岩体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导致储集层连续性遭到破坏,上倾方向被侵入掩体封闭形成岩体刺穿圈闭。其中油气聚集形成岩体刺穿油气藏

65裂缝性油气藏: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或溶洞的油气藏。

66地层油气藏:因储集层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不整合面有关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形成地层油气藏。

67油气田:一定面积内,受单一局部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所有油气藏的总和。

68油气聚集带:同一、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69含油气区: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位,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的沉积凹陷。

70含油气盆地: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71含油气系统:盆地中一个自然的烃类流体系统,其中包括一套有效的烃源岩、与该烃源岩有关的油气及油气藏形成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及作用。

72油气资源:地壳或地表天然生成的,在目前或将来经济上值得开采、而技术上又能够开采的油气总和。

73油气储量:已被验证了的经济资源为油气储量。

74区域勘探:指从盆地的石油地质调查开始到优选出有利含油气区带的全过程。

75圈闭预探:从圈闭准备开始到圈闭钻探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过程。

76油气藏评价勘探:从圈闭预探获得工业性油气流开始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

77滚动勘探开发: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油气田,预探获油气流后,短时期难以完成评价勘探,为了少打评价井,尽快投入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实行勘探开发循序渐进、交叉进行、边勘探边开发的工作方法。

78石油储量:石油资源中已被证实的、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石油资源量。

【石油工程、钻井液】名词解释

钻头 钻头主要分为:刮刀钻头;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硬质合金钻头;特种钻头等。衡量钻头的主要指标是:钻头进尺和机械钻速。 钻机八大件 钻机八大件是指:井架、天车、游动滑车、大钩、水龙头、绞车、转盘、泥浆泵。 钻柱组成及其作用 钻柱通常的组成部分有:钻头、钻铤、钻杆、稳定器、专用接头及方钻杆。钻柱的基本作用是:(1)起下钻头;(2)施加钻压;(3)传递动力;(4)输送钻井液;(5)进行特殊作业:挤水泥、处理井下事故等。 钻井液的性能及作用 钻井液的性能主要有:(1)密度;(2)粘度;(3)屈服值;(4)静切力;(5)失水量;(6)泥饼厚度;(7)含砂量;(8)酸碱度;(9)固相、油水含量。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其主作用是:1)携带、悬浮岩屑;2)冷却、润滑钻头和钻具;3)清洗、冲刷井底,利于钻井;4)利用钻井液液柱压力,防止井喷;5)保护井壁,防止井壁垮塌;6)为井下动力钻具传递动力。 常用的钻井液净化设备 常用的钻井液净化设备:(1)振动筛,作用是清除大于筛孔尺寸的砂粒; (2)旋流分离器,作用是清除小于振动筛筛孔尺寸的颗粒;(3)螺杆式离心分离机,作用是回收重晶石,分离粘土颗粒;(4)筛筒式离心分离机,作用是回收重晶石。 钻井中钻井液的循环程序 钻井液罐经泵→地面管汇→立管→水龙带、水龙头→钻柱内→钻头→钻柱外环形空间→井口、泥浆(钻井液)槽→钻井液净化设备→钻井液罐。 钻开油气层过程中,钻井液对油气层的损害 主要有以下几种损害:(1)固相颗粒及泥饼堵塞油气通道;(2)滤失液使地层中粘土膨胀而堵塞地层孔隙;(3)钻井液滤液中离子与地层离子作用产生沉淀堵塞通道;(4)产生水锁效应,增加油气流动阻力。 预测和监测地层压力的方法 (1)钻井前,采用地震法;(2)钻井中,采用机械钻速法,d、dc指数法,

材料工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铝热焊:焊接时,预先把待焊两工件的端头固定在铸型内,然后把铝粉和氧化铁粉混合物(称铝热剂)放在坩埚内加热,使之发生还原放热反应,成为液态金属(铁)和熔渣(主要为Al2O3),注入铸型。液态金属流入接头空隙,形成焊缝金属,熔渣则浮在表面上。 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成铸件的铸造方法,基本原料:铸造砂,型砂粘结剂,铸型由外砂型和型芯组合而成。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层涂料。涂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的粉状材料和粘结剂。 注射成型:塑料在注塑机加热料筒中塑化后,由柱塞或往复螺杆注射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形成制品的塑料加工方法。此法能加工外形复杂、尺寸精确或带嵌件的制品,生产效率高。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没法恢复。这个压强叫做屈服强度。 退火: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点,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从而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与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Q195:是一种碳素结构钢。屈服强度195MPA。 45:优质碳素结构钢,平均含碳量为0.45% 9CrSi:含碳量为0.9%,铬、硅含量均小于15%的合金工具钢 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纤维板:采用木材加工的废料或植物纤维做原料,经过破碎、浸泡、制浆、成型、干燥和热压等工序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 熔模铸造又称失腊法。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 压力铸造:实质是在高压作用下,使液态或半液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型(压铸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下成型和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液体金属浇入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特点:铸型一般由金属制成,铸件重量和形状都会有所限制。 点焊:是焊件在接头处接触面的个别点上被焊接起来。点焊要求金属要有较好的塑性。碳化焰:在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乙炔过量,火焰中有黑烟。游离的碳会渗入到熔池,增加焊孔的含碳量。如果有过多的氢气进入熔池会产生气孔裂纹。 中性焰:在燃烧过程中,氧量的供给量恰好等于气体完全燃烧的需氧量,燃料后的产物中既没有多余的氧气也没有因缺氧而生成的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的火焰。 脱模斜度:也就是拔模斜度,是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两侧设计的斜度。脱模斜度的取向要根据塑件的内外型尺寸而定。 加强筋: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件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则在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俗称加强肋(在工程上念JIN筋),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榫结合:材料设计成互相扣紧的凹凸,不需要钉子胶水等连接,只需敲打。 胶结合:是木制品常用的一种结合行式,主要用于实木板的拼接及榫头和榫孔的胶合,其特点是制作简便、结构牢固、外形美观,产品形式不受手工工艺的局限。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相?具有同一种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均一物质统称为相。1、相平衡: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气液两相共存,此时气液两相的相对量及浓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此时称为相平衡状态。?3、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种物质达到蒸汽压时的温度称为沸点。、临界压力?4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临界温度?5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6、泡点?指的是一定组成的液体,在恒压下加热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也就是一定 组成的液体在一定压力下与蒸气达到汽液平衡时的温度。 7、露点? 露点指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相同;当水 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 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不同的蒸汽压(即具有不同的挥发度)的特性,加热液体混合物,借助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在精馏塔内进行气液相的传质和传热,使挥发度打的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明显多于液相中的含量,从而达到将该组分从混合液中分离的目的。 17、回流比的定义,对精馏操作的影响?答:精馏操作中,由精馏塔塔顶返回塔内的回流液流量与塔顶产品流量的比值,称为回流比。 增加回流比,对于从塔顶得到产品的精馏塔来说,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却要降低塔的生产能力,增加水、电、汽(热源物质)的消耗,将会造成塔内物料的循环量过大,甚至导致液泛,破坏塔的正常操作,但精馏段轻组分得到提纯,塔底带轻组份较多。回流比过小,则塔板液相减少,气液传质不好,造成塔底重组份带到塔顶,严重时造成塔顶产品质量不合格 、回流的作用?18 从塔内取走热量保证温度分布均匀,维护塔内热量平衡,同时为塔内提供液相充分接触,保证塔内传质传热的进行,更好的进行多次汽化、冷凝。 、回流的方式?19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志组成的,呈液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物。07、03B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碳、氢、氧、氮、硫之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03 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204表示。08、04B 油田水P28: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04 油田矿化度P29:即水中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06、04B 干酪根P45: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03、02、00 成油门限(生油门限,成熟温度,门限温度)P58:有机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界限称为成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为门限深度,又称成熟点。01B、02B、03B、04B、04、08 凝析气P25:在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气体,称为凝析气。03B、01 TTI法P60: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依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为TTI法。03、05 未熟—低熟油P70: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02B 煤成油:P71: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所生成的液态烃类被称为煤成油。02B 煤型气(煤系气)P77:凡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01、01B、00 煤成气P77:是专指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属煤型气一种。 煤层气P77: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生油(气)岩(生油气母岩、烃源岩)P83: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答案上是:指富含有机质并能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04、01B 有机碳P86: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04 有机碳含量(TOC):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 CPI P92:即碳优势指数,表示岩石抽提物中奇偶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可粗略地估计原油成熟度。03B 有机质成熟度P88:表示沉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热演化程度。06、02B、00 油源对比P93: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油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其目的在于追踪油气层中的油气来源。 储集层P101: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和岩层。05 盖层P101: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石层。 有效孔隙度P102: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e 04、07、02 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P104: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06、02、02B、03B、00 绝对渗透率P104: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P104: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04B、02B

金属工艺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屈服点----开始出现微量的塑性变形的应力。 抗拉强度----断裂之前所受最大应力。 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塑性指标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来表示。δ、ψ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硬度——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的一个指标。 布氏硬度----HBS(钢球)HBW(合金球)-----数值+字符+直径/载荷/时间 洛氏硬度---- HRA与HRC(金刚石顶角为120°的圆锥体)HRB(钢球) 维氏硬度----HV向对面间为136°的正四棱锥金刚石 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韧性。 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 晶体——指其组成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 晶格——抽象地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空间几何格子,称为晶格。 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单晶体—一块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即原子排列的方向)完全一致,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晶界—一将任何两个晶体学位向不同的晶粒隔开的那个内界面称为晶界。 晶粒—一多晶体材料内部以晶界分开的、晶体学位向相同的晶体称为晶粒。 结晶—一通过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包含晶核的形成与晶核的长大)。 变质处理—一在浇注前,将少量固体材料加入熔融金属液中,促进金属液形核,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的 合金—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 组元—一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相—一在一个合金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并与该系统的其余部分以界面分开。 组织—一金属及其合金内部涉及晶体或晶粒的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情况。 固溶体——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 型的固态金 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 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细小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是,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一α-Fe内固溶有碳所形成的体心立方的固溶体F(或α) 奥氏体—一γ-Fe内固溶有碳所形成的面心立方的固溶体,常用符号A(或γ)

石油化工专用术语汇总(中英)

石油化工专用术语汇总 石油化工专业翻译术语汇总-E&F Ethylene 乙烯 Feed purification unit FPU 进料精制单元 Feeding pump 进料泵 Filler material 焊补材料Factory acceptance test FAT 工厂验收试验 Engineering service ES 工程服务 Erucamide 芥酸酰胺 ethyl benzene/ styrene EB/SM 乙苯/苯乙烯 Fire & gas detection F&GD 火灾气体检测 Fire monitor 消防水炮 Fire Retardant clothes FRC 防火服 Firing/ignition/light off 点火 Fractions /cut 馏分 Functional design specification FDS 功能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专业翻译术语汇总-G/H/I Instrument tapping 仪表接管 In-tank pump 输入泵 Intermediate reboiler 中间再沸器

Intermediate stress relief ISR 中间应力消除Intermittent operation 间歇操作 Isobutene 异丁烯Gasoline treating unit GTU 汽油加氢单元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 GPPS 通用聚苯乙烯 Girth baffle 围堰挡板 Girth plate 圈板 Hexane 己烷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HIPS 耐冲击聚苯乙烯Homoplymer 均聚物 Hydrated Talc Powder DHT-4A 水合滑石粉DHT-4A Impact copolymer ICP 抗冲共聚物 Implosion 暴聚 Incompleted project 未完工程 Industrial water 工业水 Inhibitor 抑制剂/缓蚀剂 Isomers 异构体 石油化工专业翻译术语汇总-J-L Job observation JO 作业观察 Job safety assessment JSA 工作安全评估Ledger 台帐Letter of intent LOI 意向书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第二篇铸造 1、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2、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3、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4、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5、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因不存在液、固并存的凝固区,故断面上外层的固体和内层的液体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中心,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6、糊状凝固: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的温度分布较为平坦,则在凝固的某段时间内,铸件表面并不存在固体层,而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由于这种凝固方式与水泥类似,即先呈糊状而后固化,故称糊状凝固。 7、中间凝固:大多数合金的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方式。 8、收缩: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 9、缩孔: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10、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称为缩松。 11、顺序凝固: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

第三篇金属塑性加工 1、金属塑性加工:利用金属的塑性,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板材、线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法。 2、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3、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品的工艺统称。 4、挤压:坯料在封闭模腔内受三向不均匀压应力作用下,从模具的孔口或缝隙挤出,使之横截面积减小,称为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 5、轧制: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所要求的截面形状并改变其性能的方法。 6、拉拔:坯料在牵引力作用下通过模孔拉出,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截面小、长度增加制品的工艺。 7、塑性变形:当外力增大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后,即使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

石油化工常用名词解释

石油化工常用名词解释 1 .原油的组成与分类 原油主要由碳、氢两者种元素组成,主要化合物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烃类。非烃类化合物有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少量金属的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和少量金属有机化合物;少量硫、氧、氮和金属等组成的复合有机化合物等。原油按化学组成,分为石蜡基(烷烃 >70% );环烷基(环烷 >60% );中间基(烷、环烷、芳烃含量接近)和沥青基(沥青质 >60% )。原油按硫含量分为低硫原油( <0.5% );含硫原油( 0.5~1 。 5% );高硫原油( 1.5% )。 2 .密度 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的最简单常用的物理指标。天然原油的密度(20 ℃ )大约是 0.7~1 ㎏ /L 。含芳香烃、胶质、沥青质多的石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石油密度居中,含烷烃(石蜡烃)多的石油密度最小。 3 .馏程 馏程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石油产品中可能蒸馏出来的数量和温度的标示。馏程是保证柴油在发动机燃烧室里迅速蒸发气化和燃烧的重要指标。轻柴油全馏范围160~ 365 ℃ ;重柴油用在低速柴油机上,有充足的雾化、蒸发时间,对馏程没严格要求,一般在 250~ 450 ℃ ,当前在中、低速大、中型柴油机上已开始使用混合型燃料油。 4 .粘度 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在同样馏出温度下,以烷烃为主要组份的石油产品粘度低,而粘温性叫好,即粘度指数较高,也就是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含环烷烃(或芳烃)组份较多的油品粘度较高,即粘温性较差;含胶质和芳烃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温性最差,即粘度指数最低。粘度常用运动粘度表示,单位 mm2/ s。重质燃料油粘度大,经预热使运动粘度达到 18~ 20mm 2/ s(40 ℃ ),有利于喷油嘴均匀喷油。 5 .倾点 倾点是石油产品在规定试验仪器和条件下,冷却到液体不流动后缓慢加温到开始流动的最低温度。含蜡较多的石油产品倾点较高,胶质和沥青能降低其倾点。微量的水,会造成低倾点油品的倾点上升。倾点比凝点高1~ 3 ℃ 。 6 .闪点 闪点是在规定的开口杯或闭口杯中,用规定数量的试油加热到它蒸发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中,在空气(大气压 101.3KPa )中的分压达到 666.7Pa 左右的浓度,接触规定的火焰就能发生闪火时试油的最低温度。闪点测定法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一般轻质油多用闭口杯法。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开杯法比闭杯法测定结果高10~ 30 ℃ 。闪点是保证安全的指标,油品预热时温度不许达到闪点,一般不超过闪点的 2/3 。 7 .硫含量 硫含量关系到发动机积炭和腐蚀、磨损及环境污染。海上船舶用混残油型燃料油的硫含量允许到 2% ,但陆上使用控制在 1% 。测硫含量的方法有燃灯法和管式炉法。燃料油用管式炉法。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 二次生烃: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受热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中止(一次生烃作用或初次生烃作用),当受热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适合的热动力条件时,烃源岩有机质再次活化生烃的过程。引起烃源岩二次生烃的因素有多种可能,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沉积盆地后期叠加的热力作用引起的。 门限深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门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成油时期,称为生油窗。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TTI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TTI法。即时间—温度指数,简称TTI值。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沉积有机质或矿物燃料(如原油和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性、基本保存了原始化学组份的碳架特征、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记录了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 有机碳:岩石中与有机质相关的碳,是残留的有机碳,即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通常用区分含量表示。 干酪根:指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沥青质:石油或氯仿沥青“A”中的化合物根据其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各种组分。其中不溶于石油醚的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组分称为沥青质。 氯仿沥青“A”:生油岩未经酸的处理,直接用氯仿抽提所得到的有机质,称为氯仿沥青“A”。 氯仿沥青“B”:有机溶剂抽提后的残渣,经高温热解后再用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氯仿沥青“C”:使用有机溶剂从酸(HCl)处理过的沉积物或岩石中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固态气水合物: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烃分子和一定量的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冻土,极低和深海沉积物分布区。 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气及部分 CO2 和少量 N2。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烃气。油型气:是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 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凝析气,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指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2.工艺过程:机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物理、力学性能 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热处理工艺过程:在热处理车间,对机器零件的半成品通过各种热处理方法,直接改变 它们的材料性质的过程,称为热处理工艺过程。 4.装配工艺过程:将合格的机器零件和外购件,标准件装配成组件,部件和机器的过程, 则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方法逐步改变毛坯的形态,使其成为合格零件所进行的 全部过程。 6.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 领。 7.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8.生产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13年、14年) 9.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4年) 11.基准: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点、 线、面。

12.设计基准:零件工作图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3.工艺基准: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基准。(13年) 14.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的基 准。 15.定位基准:加工中用于定位的基准。(14年) 16.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17.装配基准: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机器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18.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 自由度只需要一个约束点来限制。 19.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 20.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21.定位误差:指由于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 22.基准不重合误差: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所引起的定位误差。 23.基准位置误差:由于工件的定位表面或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制作不准确引起的定位误差。 24.六点定位原理:用六个支承点来分别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从而使工件在空间得到 确定定位的方法。 25.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的定位。(14年)

石油化工(习题答案)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焦炭。原油最主要的元素是碳和氢,其余的是硫、氢、氧和微量元素。 是有种烃类包括烷烃、芳香烃、环烷烃。 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物质。 原油中含硫化合物给石油加工过程以及石油产品质量带来的危害: 1、腐蚀设备;2影响产品质量;3、污染环境;4、在二次加工过程中是催化剂中毒。 F:燃料S:溶剂和化工原料L:润滑剂以及有关产品W-蜡B-沥青C-焦炭 车用汽油的主要性能:1-抗爆性;2-蒸发性;3-安定性;4-腐蚀性 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为辛烷值(ON),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按其RON的大小来划分。柴油抗爆性通常为十六烷值(CN)表示。 柴油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轻柴油按凝点分为10、5、0、-10、-20、-35、-50号7个牌子。重柴油为10、20、30. 馏程:指油品从初镏点到终镏点的温度范围。 10%蒸发温度:温度越低则起动性能越好,但不是越低越好; 50%蒸发温度:越低则加速性能越好,过高会燃烧不完全; 90%蒸发温度:越低润滑性能越好。 润滑油的作用:1-降低摩擦2-减少磨损3-冷却降温4-防止腐蚀。 三大合成材料:1-塑料2-橡胶3-纤维 原油含盐含水的危害:1-增加能量消耗2-干扰蒸馏塔的平稳工作3-腐蚀设备4-影响二次加工原料的质量 精馏过程的实质:就是迫使混合物中的气、液两相在塔中做逆向流动,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在相互接触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转入气相,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热加工工艺:1-减粘裂化2-延迟焦化3-高温裂解 二次加工是为了改善产品质量。 催化裂解的条件下,原料中的各种烃类进行着错综复杂的反应,不仅有大分子裂化成小分子的分解反应,也有小分子生成大分子的缩合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异构化、氢转移、芳构化等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分解反应是最主要的。 石油馏分也进行分解、异构化、氢转移、芳构化等反应。 催化裂解装置一般由1-反应再生系统2-分馏系统3-吸收稳定系统4-再生烟气能量回收系统组成。 再生器的作用是使空气烧去催化剂上面的积炭,是催化剂恢复活性。 分馏系统的作用:冷却油气、提高分离精度、减小分馏系统的压降,提高富气压缩机的入口压力。 吸收稳定系统的作用:利用吸收和精馏的方法将富气和粗汽油分离成干气、液化气和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 催化重整就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其中铂构成脱氢活性中心,促进脱氢、加氢反应:而酸性载体提供酸性中心,促进裂化、异构化等正碳离子反应。 催化重整工艺流程:1-原料处理过程2-重整反应过程3-抽提过程4-分离过程 加氢精制催化剂需要加氢和氢解双功能性。

石油常用名词解释

石油成因的学说 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 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 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 的连通性(渗透性)。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 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 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 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 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 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

(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 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 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 年年产原油192 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 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 亿吨(50 亿桶)的油田。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 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亿桶)的油(气)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万吨(5000 万桶)的油(气)田。 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 有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后两类比较难于发现,勘探难度大,称为隐蔽圈闭油气藏。 岩石分类 岩石分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多数油、气储存于沉积岩中,火成岩及变质岩中也可以储存油、气。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等。地层及其单位 岩石(特别是沉积岩)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现为层状排列的,因而把这些排列在一起的岩石统称为地层。地层的单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时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位和系统。 地层时代划分 地层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与“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则称为“界”,如太古界、……新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相?具有同一种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均一物质统称为相。 2、相平衡: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气液两相共存,此时气液两相的相对量及浓度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此时称为相平衡状态。 3、沸点? 在一定压力下某种物质达到蒸汽压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4、临界压力? 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5、临界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6、泡点? 指的是一定组成的液体,在恒压下加热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也就是一定 组成的液体在一定压力下与蒸气达到汽液平衡时的温度。 7、露点?"| 露点指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8、沸点?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9、压强? 压强就是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比 10、熔点? 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 13、蒸发? 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等。蒸发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蒸发”除了表示一种物理现象外,由其本义通过联想将失踪、出 走等也称为蒸发” 14、精馏的分类? 加压精馏、常压精馏、减压精馏。 15、三清:厂区清洁、厂房清洁、设备清洁

油田常用名词解释

油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1.储集层: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储存油气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 2.油水同层:在同一油层中油水具存,经测试产油量达到工业标准,产水量以含水率计算大于2%。 3.单砂层:在一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上下被不渗透层分隔,层内岩性较均一,具有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的砂岩层或粉砂岩层。 4.隔层:也称阻渗层,在一定压差范围内能阻止流体在层组间互相渗流的非渗透岩层。 5.夹层:单砂层之间或内部分布不稳定的不渗透或极低渗透的薄层。 6.砂岩体:在各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分布规律,四周被非渗透层包围,互不相通的砂层,简称砂体。 7.有效厚度:在现代开采工艺条件下,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 8.尖灭:岩层厚度逐渐变薄,以至消失 9.油层尖灭:油层厚度变薄直至为零,或引岩性物性变化儿不含油气可统称油层尖灭 10.尖灭区:分布不稳定的差油层中间出现油层厚度为零的地区 11.油层非均质性:由于沉积环境,物质供应,水动力条件,成岩作用等影响使油储层不同部位,在岩性,物性,产状,内部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2.层间非均质性:各油储层之间在岩性,物性,产状,产能等方面的差异 13.有效厚度级差:统计层段内最大油层有效厚度与最小油层有效厚度之比。 14.有效厚度均质系数:统计层段内平均单油层有效厚度与最大单油层有效厚度之比。 15.单层突进系数:统计层段内最高油层渗透率与各油层平均渗透率的比值。其值越大,层间非均质性越强,小于2为均匀型,2-3较均匀型,大于3不均匀。 16.平面非均质性:油层平面上不同部位在岩性,物性,厚度,沉积相,产能等方面的差异 17.层内非均质性:油层内部各段在岩性,物性,层理构造,韵律等方面的差异。 18韵律:在岩体或岩层内部,其组成成分,粒级结构及颜色等在垂相上有规律的重复变化。 19.正韵律:砂体或砂岩层内部在垂相上,岩石颗粒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演变序列 20.底水与边水:在有藏中,整个含油边界范围内的油层底部都有托着油的水;只在有藏边部的油层底部有托着油的水。 21.气顶:在油气藏形成时,由于天然气不能全部溶于石油中,游离气由于重力分异作用而聚集在构造顶部故叫气顶。 22.表内储量:在目前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23.表外储层:在目前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后不能获得经济效益,但当开采技术,原油价格提高后或油田采取加密调整,压裂改造等措施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24.孔隙度:岩样孔隙体积与岩样体积的比值 25.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K=QuL/A(p1-p2) 26.绝对渗透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并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渗虑定律所求得的渗透率 27.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项流体的通过能力为…. 28.含油饱和度:岩样中含油的孔隙体积与总孔隙体积之比 29.水敏性:因与储层不匹配外来流体的进入而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而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0.饱和压力: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压力。 31.原始气油比:在地层原始状态下,单位体积或重量的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 32.地层水总矿化度:单位体积地层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盐类及胶体的总含量 33.油气田开发:通过开发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后,制定油气田开发方针和政策,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按要求进行钻井和地面建设,高效开采地下油气资源 34.弹性驱动:有藏驱油动力主要来源于有藏本身岩层及流体的弹性膨胀力。 35.基础井网:一个开发区采用多套井网开发时,对分布稳定,渗透率高,生产能力强,具有独立开发条件的主力油层,先部署一套较稀的井网。它既能开发主力油层,又能探明其他油层。 36.采油速度:年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肉与肉制品 1.肉:(广义)凡作为人类食物的动物体组织均可称为“肉”。 (狭义)指动物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结缔组织、微量的神经和血管。 2.红肉:牛羊肉、猪肉。白肉:禽肉和兔肉。 3.热鲜肉:刚宰完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肉。 4.冷却肉:冷鲜肉,是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 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 5.冷冻肉:经低温冻结的肉(中心温度≤-18℃)。 6.肉制品:以肉或可食内脏为原料加工制造的产品。 第三章肉的组织结构与化学组成 1.肉畜胴体:主要是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骼组织四大部分构成。(去掉头、尾、脚、内脏) 2.肌内膜: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围绕隔开。 3.肌束:每50-150条肌纤维聚集成束。 4.肌束膜:肌束外包一层结缔组织鞘膜。 5.肌外膜:由许多二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形成了肌肉块,外面包有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 6.肌纤维:肌细胞是一种相当特殊化的细胞,呈长线状,不分支。两端逐渐尖细,因此称为。 7.肌纤维膜:肌纤维本身具有的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具有很好地韧性。 8.肌原纤维:肌细胞独有的细胞器,是肌肉的伸缩装置。 9.肌浆:肌纤维的细胞质,填充于肌原纤维间和核的周围,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 10.肌细胞核 11.结缔组织:将动物体内不同部分联结和固定在一起的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很广,是机体的保护组织,使机体 有一定的韧性和伸缩能力。

12.脂肪组织: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或单个或成群地借助疏松结缔组织联在一起,起着保护器官和提供 能量的作用。 13.骨骼组织:由细胞、纤维性成分和基质组成,其基质已被钙化,所以很坚硬,起着支撑机体和保护器官的作用, 同时是钙等矿物质的贮存组织。 14.结合水:指借助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的静电引力而紧密结合在蛋白质分子上的水分子,不易受肌肉蛋白质结构或 电荷变化的影响,甚至在施加严重外力条件下,也不能改变其与蛋白质分子紧密结合的状态。 15.不易流动水:存在于纤丝、肌原纤维及膜之间的水分,易受蛋白质结构和电荷变化的影响。 16.自由水:存在于细胞外间隙中能自由流动的水,仅靠毛细管作用力保持。 17.水分活度: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的蒸汽压之比。 18.离子强度:表示溶液中离子的电性强弱程度,浓度越高,价数越高,则离子强度越大。 19.肌动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的复合物。 20.肌浆蛋白质:存在于肌浆中,能溶于水或低离子强度的中性盐溶液中,是肉中最容易提取的蛋白质,黏度较低, 亦称为可溶性蛋白质。 21.细胞骨架蛋白:起到支撑和稳定肌肉网格结构,维持肌细胞收缩装置的一类蛋白质。 22.肌浆:在肌原纤维细胞中,环绕并渗透到肌原纤维中的液体和悬浮于其中的各种肌浆蛋白、有机物、无机物以 及亚细胞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等。 23.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化合而成。 24.浸出物: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第四章畜禽屠宰与胴体分级分割 屠宰加工:在肉类、工业中,把肉用畜禽经过刺杀、放血和开膛去内脏,最后加工成胴体等一系列处理过程。 第五章肌肉生理变化

加工工艺名词解释、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食品: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名称。 2.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 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 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4.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 5.巴氏杀菌:在100℃以下,气压为62.8MPa,30min的加热环境中、使食品中的酶失活,并破 坏食品中热敏性的微生物和致病菌。 6.商业杀菌:将食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杀死所有致病菌、腐败菌和 绝大部分微生物,使杀菌后的食品符合货架期的要求。 7.D值:某一温度下,每减少90%活菌(或芽孢)所需的时间。 8.Z值:热力致死时间TDT值变化90%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9.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10.活菌残存数曲线:以纵坐标为物料的细胞数或芽孢数的对数值,以横坐标为热处理时间,得 到的一条直线。 11.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将在一定环境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灭所采用的杀菌温度和时间 组合。 12.热力致死时间(TDT):在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 死所需要的时间。 13.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RT):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所需 的时间。 14.酸性食品(Acid food):指天然pH≤4.6的食品。对番茄、梨、菠萝及其汁类,pH<4.7,对 无花果,pH≤4.9,也称为酸性食品。 15.低酸性食品(Low acid food):指最终平衡pH>4.6,aw>0.85的任何食品,包括酸化而降 低pH的低酸性水果、蔬菜制品。 16.非热杀菌:采用非加热的方法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使食品达到特定无菌程度要求 的杀菌技术。 17.超高压杀菌:将100~1000MPa的静态压力施加于食品物料上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起到杀菌、 破坏酶及改善物料结构和特性的作用。 18.脉冲电场灭菌:通过高电压脉冲作用于处于电极间的物料,达到杀灭物料中微生物的一种新 型杀菌技术。 19.食品低温保藏:利用低温技术将食品温度降低并维持食品在低温状态以阻止食品腐败变质, 延长食品保存期。 20.食品干燥: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过程。 21.喷雾干燥:采用雾化器将液料分散为雾滴,并用热空气干燥雾滴而完成脱水干燥过程。 22.食品浓缩:是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的操作过程,也是溶质和溶剂均匀混合液的部分分离过 程。 23.功率穿透深度De:微波功率从材料表面衰减至表面值的1/e时的距离。 24.辐照耐贮杀菌:低剂量(1kGy以下)的辐照能降低食品中腐败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的数量,延 长新鲜食品的后熟期及保藏期。 25.辐照阿氏杀菌:所使用的辐照剂量可以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到零或有限个数。经过这种辐 照处理后,食品在无再污染条件下可在正常条件下达到一定的贮存期。 26.辐射巴氏杀菌:所使用的辐照剂量可以使食品中检测不出特定的无芽袍的致病菌,延长食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