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

陈涉世家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加点的“之”字:3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 (2)怅恨久之。__________(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4

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_______,“鸿鹄”比喻________。陈涉的“鸿鹄之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3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4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4)卜者知其指意。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

A.发闾左/戍渔阳/900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 2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固以怪之矣

C.祭以尉首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填空:

(1)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等人绝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陈胜等人对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他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概括)四字短语。

桃花源记

二、阅读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俨然:属:阡陌:垂髫: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3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4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2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文,完成4~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4

(1)一百许里:(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4)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2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6.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为具言所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2

(1),视觉上的对偶句

(2),听觉上的对偶句

(二)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加点的字。4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泠泠作响()经纶世务者( ) 12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2

13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2

_

14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_

《捕蛇者说》

阅读语段(一)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一、解释下列字词 4

9、已()10、赋()11、当()12、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13、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答下列问题 3

16、文段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文段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态度如何?

阅读文段三

④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蹩。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⑤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答下列问题

13、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悲惨是充满同情的,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这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熙熙而乐”。用自己的话说说,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就你的认识谈谈怎样才能使《捕蛇者说》的现象不再重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通过合理想象,承接第④段内容续写百字左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理解正确的项(多项选择)()

A 这句话是设问句,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B 这句话是反问句,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C 这句话的正面意思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应该是相同的。

D 这一问引出下文关于“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的描写。

阅读《岳阳楼记》的最后一段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异二者之为()是进亦忧,退亦忧()微斯人,吾谁与归?()不以物喜()予曾求古仁人中心()

2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3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退”照应上文的,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 做朝官或赴外任官都忧国忧民。

B 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 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

D 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4 “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

5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 指出古仁人没有乐的时候。

B 借写古仁人之心抒写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抱负。

C 指出古仁人之心与“以物喜,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不同。

D 表达了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情怀。

6 翻译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对这段话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 记叙、议论

B 描写、议论

C 描写、抒情

D 抒情、议论

8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

9划出朗读节奏(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根据你的理解与积累,请举出一些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1 古往今来,一些名楼往往成为诗人作家吟咏称颂的对象,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除了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你还读过哪些诗人作家写的楼的作品?请写出有关作家作品及主要诗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陈涉世家》参考答案

一、jia3 chuo4 chang4 zeng1 jie1 hu2 lǔfen4hui4 zhe2 shu4 peng1 jian4 gou1 chi1 wu4 tan3 qi2 xun4 zhi4 cuo2 zhe4 qiao2 fu2 ji4 zhang3

二、1.考虑 2.爱戴 3.处处 4.同样 5.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6.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7.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8.法:名词作状语,按法律9.书:名词作动词,写10.狐:名词作状语,学狐狸的声音

三、“之”:1、到2、助词,不译3、助词,“的”4、代词,指项燕5、到

“而”:1、表修饰2、表顺承3、表转折4、表顺承“乃”1、才2、于是3、是

四、答案:1古:爱戴今:怜悯

2、古:到处今:副词,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 古:集会议事今: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或从事该种工作的人员。

4、古:逃亡今:死亡

5、古:暗地里今:中间或一定的时间或空间。

五1.起义的准备发动的过程起义进攻的路线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六、(一)1.(1)到(2)凑足音节,无意义(3)的 2.曾经停止一旦你,人称代词 3.反衬了陈涉年轻时就胸怀大志。 4.见识短浅的人;有远大志向的人。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5.鸿鹄之志

(二)1.(1) 、谪;谪戍,强迫去守边。(2)唱、倡;倡导(3)以、已;已经(4)指、旨;意旨,意图。 2.C 3.略 4.D 5.(1)失期,法皆斩(2)天下苦秦久矣(3)①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②故作神秘,动摇人心,完成起义的舆论准备(4)①鱼腹置书②篝火狐鸣(5)写起义的背景(……法皆斩∥……) ;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吴广以为然∥……);威众之策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一、1.(1)huò(2)yǎn(3)qiānmò(4)jīn(5)yì(6)yì(7)tiáo(8)jì(9)bìn

2.A.咸全、都 B.要同“邀”邀请 C.缘沿着 D.寻不久 E.规计划 F.遂于是,就

3.A.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B.妻子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像这样这样

E.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F.鲜美(指色彩)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浓

4.(1)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2)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3)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二、(一)1.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请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惋:惊讶、惊奇

2.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3.(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咸来问讯(4)先世避秦时乱(5)与外人间隔4.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5.C

6.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朱元思书》答案

一、1.B(xuān)2.D动词作名词,奔马3.略

二(一)4.(1)左右,不定数。(2)跟随。(3)树枝。(4)如同。

5.BC

7.(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9.富春江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清急富春江两岸群山

(二)10真,实在接连不断形容水声的清越筹划,治理11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12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13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

15 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阳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

方的特点来谈。)

《捕蛇者说》练习部分内容参考答案

语段一:15、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16、从蛇的外形、毒性和医疗作用三个方面来写永州之蛇的“异”。

17、原因是当其租入

18、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表达出赋敛之毒比蛇之毒还要厉害。

语段二:11、所谓的“利”是用蒋氏祖父和父亲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12、表达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心和同情。

语段三:13、核心的一句话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5、原因是苛政猛于虎也!(或者: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16、(答案略)17、(答案略)

岳阳楼记参考答案:

1.C

2.A.取胜好,美B.散尽放晴C.全一片D.到穷尽

3.B

4.C

5.(1)③④②①(2)略

二、阅读测试题。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 B D

阅读《岳阳楼记》最后一段

1 或许这样没有因为探求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A

4 以物喜,以己悲

5 B

6 ○1没有这样的人,我追随投奔谁呢?○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7 D 这样的人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 而乐

9孟了,屈原,杜甫

10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崔颢《黄鹤楼》

《醉翁亭记》答案

积累实词2.并解释出来。(记述)(离开)(跟随)

3.解释加点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1)A. (断)B(极)(2)A.(乱七八糟)B(纷纷)

4.解释词语的古今义.

古义今义

A.四时之景不同季节时间

B.云归而岩穴暝聚集回家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随介词,表时间或处所

D.非丝非竹管弦乐器丝绸,竹子

5.成语积累解释在文中和今天的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今天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的热闹情景。

水落石出:水位下降了,石头露出来了。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弯转。形容山势曲折。

虚词积累:

1.“之”的用法和意义。A.指醉翁亭 B. 指山水之乐C.动词,到 D. 助词2.“而”字的用法A.并列 B 转接C. 顺接 D. 修饰

3.”于”的用法和意义A. 从 B. 在C. 对 D. 到

阅读理解一、二自然段

1.作者用对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了两副对比鲜明的画面。分别是早晨和傍晚(时间)的景。

2.原因饮少则醉,而年有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原文)

3.“乐亦无穷”在本段中指的是山水之乐,原因是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4.文章主旨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通过记亭子,写山水,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三.四自然段

1.顺序由外而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陶醉,表面是酒醉,而为滁州百姓的幸福生活而乐才是实质。

3.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三种。太守自有他的快乐,与民同乐,醉心山水。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5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 B 7B 8 C 9 C

10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生活安宁和平,满足的乐;“欣然起行”是贬谪生活中暂时的身心解脱的乐。

11觥筹交错

12.醉翁之意不在酒13.这六个字是“_翼然临于泉上”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古诗词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古诗词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雪歌】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陈涉世家》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 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 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 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 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 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峨山县化念中学潘亚男一、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二、教材分析: 全书设有主题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略有文采的简短的主题词,激发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课文四至五篇,可根据教学实际自主确定精读、略读的篇目和比例;另有一至两篇“诵读欣赏”课文,由学生在大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古诗文需要全部背诵),以丰富语文积累,以读导写,设计开放性作文题,让学生自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编写“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各三则,分别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是富有创意的新设计,是探索综合性、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尝试,旨在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提高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 1 / 4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诲(huì)篷隙(pénɡ)萧索(xiāo)祭祀(sì) B. 装弶(jànɡ)惘然(wǎnɡ)秕谷(bǐ)髀间(bì) C. 伶仃(dīnɡ)愕然(è) 嗤笑(cī)瑟索(sè) D. 寒噤(jìn) 深黛(dài) 潺潺(chán) 恣睢(z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 C. 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 ....,我们受益不浅.” D. 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 情趣使然。 A. ④⑤②①③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④②⑤ 4.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你的文章我已经看过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了。 C. 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 D. 营业员说:“你好意思,你太胖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5.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颈联.尾联和颔联.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 大行当. D.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豹子头” 林冲就是其中之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 八道?” B. 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 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 以“全民健身,享受快乐”为主题的首届“万人赛艇”活动在小镇广场举行,吸引了 众多市民参与。 D.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 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D.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而且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陈涉世家》知识归纳练习 注音 夏(jiǎ)辍(chu?)垄(lǒng)怅恨(chàng)鸿鹄(h?ng hú)闾(lǘ)当行(dāng háng)戍(sh ù)渔阳屯(tún)度(du?)以数谏(shu? 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行卜(bǔ)帛(b?)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令(jiàn)祠(cí)篝火(gōu)忿(fan)恚(huì)笞(chī)毋(wú)藉第令(jia)宁有种乎(nìng)袒(t ǎn)为坛而盟(w?i)蕲(qí)铚(zhì)酂(cu?) 柘(zha)谯(qiáo)身被(pī)会(huì)六七百乘(sha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 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谪”通“谪”)意思是“被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意思是“倡导” (3)固以怪之。(“以”通“已”)意思是“已经”(4)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意思是“穿”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1.【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借给 6.【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果真。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9.【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0【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1【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1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13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 3、词类活用 (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4、一词多义: 会会天大雨: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 上使外将兵:率领 次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书乃丹书帛: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数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充当 为坛而盟:筑 项燕为楚将:是 士卒多为佣者:替、给 5、解释下列各句并补充省略的成分。 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汇总 《画山绣水》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对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我的教学设想是“避免面面俱到,力求突破一点”。俄国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要素。 因此,任何文学作品所传递给读者的美的感受,都离不开语言的推敲锤炼。本单元说明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对精彩段落和篇章的背诵,来深入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学会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而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干瘪、随意,空洞无物,是阻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篇优美的散文,尽显出语言优美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优美语言的品读,也是希望让学生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效尝试。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 风景如画——朱德 请用精炼的语言为黄山这座自然文化遗产写一段颁奖词。 《登黄山偶感》

江泽民 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①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②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乎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 ③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④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⑤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是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⑥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⑦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初三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初三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篇一】初三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

水特别清凉。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流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竹林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冷清没有旁人,(哪有生悲哀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同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做随从跟着来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篇二】初三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jiǎ)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是一篇故事,选自《》。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汝心之固.( ) (2)何苦 ..而不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若孀妻弱子。 5.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用“”(用原文回答)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含有语气。但愚公先斥智叟的“固不可彻”,后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胜利,文中的“”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成功》教案 苏教版

《成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学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乐趣,从而很快的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成功的一件事以及成功的原因。 2、教师由此导入: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介绍作者成功一例) 3、学生畅谈自己成功的一件事。 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学会解读文本,积累生字词语。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1、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值得掌握和借鉴的词语及名言名句。 2、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3、点拨学生思考作者所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3、安排学生结合课文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三、研读课文探究文本 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师借助PPT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深入探究文本内容。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成功离不开天资、勤奋和机遇。(师边讲边写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那么,这三者中哪一样最重要呢?请大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作者对天资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测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测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句.) ①,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③,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⑥,君子好逑。(《关雎》) ⑦,宛在水中央。(《蒹葭》) ⑧,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 (2)默写王之涣的《凉州词》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庭院上空是一架纵横交错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悄.然睁 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xīng忪的叶芽,那些叶芽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 A (乱七八糟,密密麻麻,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yè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B (泻,漏,坠)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而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悄.()然 xīng()忪摇y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 (3)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恰当词语分别是:A ,B 。(2分) (4)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积蓄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生命苏醒的状态。(2分) 3.运用名著阅读获得的知识,完成(l)-(2)题。(4分) (l)《渔夫和他的妻子》是德国民间文学《________》中的一篇,那条具有魔法能力的比目鱼一次又一次地满足了渔夫妻子的愿望:住小别墅,住宫殿,当国王,当皇帝,当教皇。当渔夫妻子提出 ____________的愿望时,比目鱼让她重新住进了原先那个破渔舍。 (2)《水浒传》中写了三位女将:“________”(绰号)扈三娘、“母夜叉”________、“母大虫”顾大嫂。 4.蚌埠是不错的旅游城市,除了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外,民间特色小吃也闻名遐迩。近期,某校七年级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和,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2分) (l)【猜一猜】请你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常见食品)。(2分) ①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涨三次,一股脑儿网上桌。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2)【改一改】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有关传统美食的短文,有一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①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②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③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④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亲人,已成为天下人共同的心愿。 第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陈涉世家》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诫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导语】以下是xx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沁园春——雪 1936年2月7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三、【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沁园春·雪》习题精选 一、基础巩固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2、填空:本文作者为,其中《沁园春》是,《雪》是。 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 ⑵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 ⑶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 ⑷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 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⑹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离骚》 二、能力演练 4、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 5、本词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抒情贯穿本词的始终。 6、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像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词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写出来并说说含义。 8、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歌?请举两三例。 三、拓展延伸 阅读诗文并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请将本词与《沁园春雪》比较,说明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10、前三句点明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11、“看”字统领了哪几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12、“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的“击”“翔”好在哪里?说明理由。 13、本词上下阕最后一句各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佣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第1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征发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驻守戍边的小头目。正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要被斩首。[第一层:写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索)]||陈胜、吴广于是就商量说:“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应当立为国君的人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的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假装自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人首发,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很正确。[第二层:突出一个“谋”字,重点写陈胜对形势的分析。]||于是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情都能成功,并能建立功业。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们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已经认为这事怪异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装作狐狸嗥叫时凄厉的声音(向士兵)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为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恐害怕。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 ,都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陈胜。||(起义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又兴奋)[第三层:写陈胜、吴广在准备起义过程中造舆论,以发动群众。(【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第2段:写陈胜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吴广一向待人很好,士兵中听从他差遣的人很多。(一天)率领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说想要逃跑,来使尉恼怒,使军官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军官果然用竹板子打吴广。军官拔出剑(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剑杀死了那个军官。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召集并号令所属的士兵说:“你们诸位遇上了大雨,都已经误期,误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戍守边塞死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下都说:“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装称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他们)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被杀死的两个)军官的头祭天。陈胜立自己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第一层:写起义的发动、计划十分周密。(抓住时机激将)]||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蕲县攻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了。他们行军中沿途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传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拿锐利的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秦王,诛灭凶残暴虐的秦朝,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做了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涉(的号召)。[第二层:写起义军势如破竹的胜利进军和迅速壮大的形势。] [第3段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语文 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折楼兰。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威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以前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理应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准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