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4讲 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第24讲 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第24讲 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第24讲 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时授课教案

/ 学年第期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

教学方式与程序:

使用教具:

课后作业:

课后记录:

年月日

第24讲预应力混凝土概述

§1. 预应力砼的基本原理

1. 普通钢筋砼的不足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很差,使得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存在几个不足:

①. 普通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等构件通常带裂缝工作;当砼开裂时,受拉钢筋应力约20N/mm2;

②.为保证结构正常使用要求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必须限制裂缝宽度W max≤[W],受拉钢筋的应力一般约200N/mm2;因此不能发挥高强钢筋的强度;

③.普通砼构件自重大、抗裂差、变形大,不适于潮湿、腐蚀环境,也不适于大跨度、重荷载结构;

思考:能否借助混凝土较高的抗压能力来弥补其抗拉能力的不足?

2. 预应力砼基本原理

预先在混凝土受拉区施加永久性预压应力,使其减小或抵消荷载引起的拉应力,将构件受到的拉应力控制在较小范围,甚至处于受压状态,即可控制构件裂缝宽度,甚至可以使构件不产生裂缝。这种施加了预压应力的砼就是预应力砼。

§2. 预应力砼的分类

1.按裂缝控制等级分类:

全预应力混凝土

部份预应力混凝土

①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允许截面上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的构件,称为全预应力混凝土,属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②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的构件,则称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属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2.按预应力钢筋与砼有无粘结分类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指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是将预应力钢筋的外表面涂以沥清、油脂或其他润滑防锈材料,以减小摩擦力并防锈蚀,并用塑料套管或以纸带、塑料带包裹,以防止施工中碰坏涂层,并使之与周围混凝土隔离,而在张拉时可沿纵向发生相对

滑移的后张预应力钢筋。

从90年代开始,无粘结束技术已在我国的某些桥梁工程中得到应用,目前最大跨度可达到20m。

3.按施加预应力的工艺分类先张法

后张法

①先张法

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称为先张法。

主要工艺过程:穿钢筋→张拉钢→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切断钢筋

②后张法

先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在构件上直接张拉预应力钢筋,这种施工方法称为后张法。主要工艺过程:

浇筑混凝土构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并进行养护→穿预应力钢筋→张拉钢筋并用锚具锚固→往孔道内压力灌浆。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比较:

(1)张拉顺序

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

后张法——先浇注混凝土,后张拉钢筋;

(2)工艺过程

先张法——穿钢筋→拉钢筋→浇混凝土→养护至75%→断钢筋;

后张法——留孔道→浇混凝土→养护至75%→穿钢筋→拉钢筋

→锚钢筋→压力灌浆。

(3)预压应力的传递

先张法——传递主要靠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因此,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切断钢筋;

后张法——主要通过工作锚具传递,因此,张拉钢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

(4)优点

先张法——工序简单,不需要永久性锚具,批量生产中、小型构件,效率高,成本低,质量易保证;

后张法——可直接在构件上布置及张拉各种形状的预应力钢筋,无需台座,可在预制厂生产,也可在施工现场生产。

(5)缺点

先张法——需要台座或大型钢模(一次性投资大);曲线布筋困难;不适合现场

施工;

后张法——生产周期较长,需大量永久性锚具,钢材消耗多,成本较高;工序多,操作复杂,造价高于先张法。

(6)适用的构件

先张法——适于工厂化生产,适宜长线法生产中、小型构件;

后张法——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3. 预应力砼对材料的要求

1. 砼:

①高强;

②快硬、早强;

③收缩、徐变小;

④均匀性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混凝土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

采用碳素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作为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板不低于C30,梁及其他构件不低于C40。

2. 预应力钢筋:

高强度;一定的塑性;高弹性模量;低松弛;

①消除应力钢丝;

②钢绞线;

③热处理钢筋;

④无粘结预应力筋;

⑤预应力螺纹钢筋

⑥冷轧带肋钢筋;(多用于空心板)

⑦冷拔钢丝;冷拉Ⅳ级钢筋;(目前已很少用)

§4 预应力砼的特点

1.优点

①抗裂性、抗渗好,提高耐久性;

②提高刚度,减小变形,适用于大跨度、重荷载结构;

③合理利用高强材料性能,减小自重,节约材料;

④提高结构的抗疲劳能力;

⑤可提高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

2. 缺点

①设计复杂;

②施工复杂,技术要求高;(需特种施工)

③工序多,工期长;

④需张拉设备和大量锚具;

注意:预应力混凝土不能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除抗剪扭能力有一定提高外)也就是说,当截面和材料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能力相同。

§5. 锚具和夹具简介

1. 锚具:构件的一部分,永久性固定预应力钢筋,不能重复使用;

2. 夹具:临时固定预应力钢筋,可重复使用。习惯也称锚具;

3. 分类(按工作原理):摩阻式

承压式

4. 常用锚具:

螺丝端杆锚具(单根粗钢筋)

钢质锥形锚具(多根高强钢丝)

钢丝镦头锚具(如DM5A-42)

JM型夹片式锚具(如JM12-4;JM12-5)

群锚体系(如XM15-12;QM15-19;OVM15-19;)

§6. 预应力施工机具设备

张拉设备、镦头设备、刻痕压波设备、预应力钢筋连接器、冷拉设备、测力设备、制孔设备、灌浆设备

入侵检测技术 课后答案

精品文档 . 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河南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2014-2015第二学年) 论文题目: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5.7.3

1引言 1 2入侵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演化 1 3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3 3.1以Denning模型为代表的IDS早期技术 3 3.2中期:统计学理论和专家系统相结合 4 3.3基于网络的NIDS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4 4结语 5 参考文献 6

摘要: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使用者也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大量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本文先介绍入侵行为的概念和演化,然后按时间顺序,沿着技术发展的脉络,回顾了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文章以历史和实践的观点,透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历史 1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发现保护资源和数据的安全,让他免受来自恶意入侵者的威胁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提到网络安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防火墙,防火墙作为一种静态的访问控制类安全产品通常使用包过滤的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隔离。适当配置的防火墙虽然可以将非预期的访问请求屏蔽在外,但不能检查出经过他的合法流量中是否包含着恶意的入侵代码。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入侵检测系统(IDS)应运而生。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将电子数据处理、安全审计、模式匹配及统计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被检测系统的审计数据或直接从网络捕获数据,发现违背安全策略或危及系统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本文主要讨论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这个概念出自James P.Anderson在1972年的一项报告,随后的30多年中,概念本身几乎没有改变。 2入侵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演化 从最早期的计算机安全开始,人们就密切关注恶意使用者破坏保护机制的可能性。早期系统多为多用户批处理系统。这个时期,主要的威胁来自系统的合法使用者,他们企图得到未经授权的材料。到了20世纪70年代,分时系统和其他的多用户系统已成气候,Willis H Ware 主持的计算机安全防御科学特别工作 小组提供了一项报告,为处理多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篇报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70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进行构建多级安全体系的系统研究。 1980年4月,詹姆斯·安德森(James P.Anderson)为美国空军做的题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的技术报告,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并首先为入侵和入侵检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架构,这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他在论文中给出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方面的概念: 威胁(Threat)可能存在有预谋的、未经认可的尝试: ①存取数据; ②操控数据; ③使系统不可靠或无法使用。 危险(Risk)意外的和不可预知的数据暴露,或者,由于硬件故障、软件设计的不完整和不正确所造成的违反操作完整性的问题。 脆弱性(Vulnerability)已知的或可疑的硬件或软件设计中的缺陷;使系统暴露的操作;意外暴露自己信息的操作。攻击(Attack)实施威胁的明确的表达或行为。 渗透/入侵(Penetration)一个成功的攻击;(未经认可的)获得对文件和程序的使用,或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 威胁概念中的③包括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盗用计算资源也属于这个类别之内。 一般来说,外部入侵者的首要工作是进入系统。所外人,也可能是合法用户,但违规使用了未经授权的资源。另一方面,除了拒绝服务攻击外,多数攻击都需要入侵者取得用户身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网络计算已经相当普遍,渗透和入侵也更广泛。但许多厂商和系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孟令权李红梅黑龙江省计算中心 摘要 本文概要介绍了当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论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及 分类,并分析了其检测方法和不足之处.最后描述了它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IDS公司和产品。 关键词 入侵检测;网络;安全;IDS 1 引言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有:入侵——非法用户的违规行为;滥用——用户的违规行为。 2 入侵检测的概念 入侵检测(I n t r u s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I D ) ,顾名思义,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 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 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 ) 。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I D S ) 依照信息来源收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主机(H o s t-Based IDS ) 的和基于网络(Netwo r k-BasedIDS ) ;另外按其分析方法可分为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AD ) 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 ,M D ) 。 3 .1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早期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其检测的目标主要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检测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发现可疑事件。检测系统可以运行在被检测的主机或单独的主机上。 其优点是:确定攻击是否成功;监测特定主机系统活动,较适合有加密和网络交换器的环境,不需要另外添加设备。 其缺点:可能因操作系统平台提供的日志信息格式不同,必须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安装不同类型的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分析时可能会曾加该台主机的系统资源负荷.影响被监测主机的效能,甚至成为入侵者利用的工具而使被监测的主机负荷过重而死机。 3 .2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入侵检测是通过分析主机之间网线上传输的信息来工作的。它通常利用一个工作在“混杂模式”(PromiscuousMode) 下的网卡来实时监视并分析通过网络的数据流。它的分析模块通常使用模式匹配、统计分析等技术来识别攻击行为。 其优点是:成本低;可以检测到主机型检测系统检测不到的攻击行为;入侵者消除入侵证据困难;不影响操作系统的性能;架构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简单。 其缺点是:如果网络流速高时可能会丢失许多封包,容易让入侵者有机可乘;无法检测加密的封包对干直接对主机的入侵无法检测出。 3 .3混和入侵检测系统 主机型和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混和入侵检测系统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许多机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都同时采用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两种入侵检测系统,因为这两种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互补,两种技术结合。能大幅度提升网络和系统面对攻击和错误使用时的抵抗力,使安全实施更加有效。 3 . 4 误用检测

第1章-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概述(3)

第5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判断题 (×)1.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项目经理部在投标前负责编制的。 ( √ )2.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为中标后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提供依据。 ( √ )3.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为编制投标文件提供资料和战略指导。 (×)4.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5.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等,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6.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从突出“组织”的角度出发,重点编好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技术组织措施三大内容。 (√)7.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整个工程施工全局的关键。 (√)8.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着重研究的内容是:确定施工起点流向,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确定流水施工组织,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适用的施工机械。 ( √ )9.施工方案选择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

(×)10.施工起点流向是指拟建工程在平面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开展的方向。 ( × )11.任何工程施工都必须遵循“四先四后”的原则。(×)12.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建造过程,有着不同的施工顺序;同一类型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只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施工顺序。(×)13.确定施工顺序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先设备后土建”的原则。 (√)14.确定施工顺序应符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施工质量、安全施工的要求,还必须考虑选用的施工方法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15.室外装饰工程施工顺序可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施工顺序。 ( √ )16.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般可划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围护工程、装饰工程四个施工阶段。 (×)17.主体结构工程中间验收必须在装修后进行。 ( √ ) 18.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施工中,当设备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桩基础埋置深度时,应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案。(√)19.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中,吊装顺序取决于吊装方法。 ( × ) 20.施工方案的关键内容是施工顺序的确定。 ( √ ) 21.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是制定施工方案的关键。

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编制原则 1.1.1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及技术条款要求。 2、国家及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3、本工程招标现场踏勘资料及其它材料。 4、本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现有的综合施工能力。 1.1.2 编制指导思想 淮北大堤涡下段加固工程范围为涡河口以下淮河左堤(老元塘~下草湾),工程等级为I等I级,涉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淮上区、五河县和明光市。加固长度约98km,主要工程内容为堤身加培、填塘、防渗、护坡、穿堤建筑物加固等。基于本工程的重要性,我单位以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抢抓工期尽早发挥效益作为出发点,编制投标文件时着重于下面几点: 1、响应招标文件,满足业主对本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 2、抓住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和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技术的关键问题。 3、优化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合理利用施工资源,强化施工管理,确保整个工程“保 质、安全、快速、文明”施工。 4、在科学可行的技术基础上,深化细化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中尽可 能保持高生产效率。 5、在施工组织中,结合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进行施工布置和临时设施规划,树立本工程良 好的总体施工形象。 1.1.3 编制内容 我单位认真研究了本招标工程的全部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及技术条款的要求,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分别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机械、试验设备、劳动力数量和人员配备,质保体系和措施,安全体系和措施、文明施工措施,环保施工及施工组织机构等作详细说明。 1.1.4 施工总体目标 我公司属水利水电总承包一级施工企业。若我单位中标,将按照“加强管理,精心施工,创优良工程,树文明形象,拓一方市场”的公司经营方针进行施工。我公司将响应招标文件全部条款,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达到以下目标:

入侵检测技术-课后答案

. . .页脚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建筑施工组织教案

建筑施工组织教案 课题第一章建筑施工组织概述 第一节建设项目及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第二节建筑产品及施工特点 课时2课时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目标使同学学习之后了解建设项目的组成、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各自特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建设项目的组成 难点:建设程序阶段的划分 教学方法直接讲述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教学用具传统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 针对我国目前的基本建设项目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基本项目的组成有那些,然后请同学们针对自己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解发表看法,结合同学们所说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引出我们本节课的讲课内容。 新课讲授 第一章建筑施工组织概述 第一节建设项目及工程建设基本程序(1学时) 一、建设项目的概念: 二、建设项目的分类: 1、单项工程 2、单位工程 3、分部工程 4、分项工程 三、工程建设程序的概念: 四、工程建设程序阶段的划分 1、工程建设前期阶段 2、工程建设准备阶段 3、工程建设实施阶段 4、工程竣工与保修阶段 5、终结阶段 第二节建筑产品及施工特点(1学时) 一、建筑产品的概念: 二、建筑产品的特点 1、固定性 2、多样性 3、体形庞大 三、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 1、流动性 2、单件性

3、地区性 4、生产周期长 5、露天作业多 6、高空作业多 7、生产组织协作综合复杂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对建筑产品有了基本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要认真复习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学习以后各章打好基础。此外重点为建设项目的分类和基本建设程序部分的知识希望同学课后加强复习巩固。 课后作业 1、工程建设、工程建设程序的概念。 2、试述建筑产品的特点及建筑施工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主板副板 一.建设项目的概念 二.建设项目的分类 三.建设项目的程序划分 四.建筑产品的特点及施工特点 五.总结 导入新课 示例, 概念讲解 其它板书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企业或者个人来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且重要的问题呈现在面前,很多非法分子或者合法用户的不当使用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破坏,针对这些行为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制止或者预防,入侵检测技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文章主要简综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检测方法。 标签: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误用检测;异常检测 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数据的安全问题随之出现,传统的防火墙技术虽然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但是由于其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很多外部访问不经过防火墙;来自计算机数据库内部的威胁等,防火墙就无能为力了,它并不能对已经进入计算机系统或者来自计算机数据库内部威胁进行检测;访问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权限来防止越权行为,但是很难保证具有高级权限的用户对系统所做的破坏行为,也无法阻止低权限用户非法活动高级权限对系统所进行的破坏;漏洞扫描系统是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用户提供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以便用户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它虽然可以发现系统和网络漏洞,但无法对系统进行实时扫描,入侵检系统可以进行实时扫描。 发现入侵行为就是入侵检测。它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系统的核心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从其中看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动作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目的是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以便发现各种攻击操作、攻击结果或者攻击动态。进行入侵检测的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构成了入侵检测系统,它能执行所有的入侵检测任务和功能,监视或阻止入侵或者企图控制系统或者网络资源的行为,它可以实时检测入侵者和入侵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最大化的保证系统安全。通过对系统各个环节来收集和分析信息,发现入侵活动的特征、对检测到的行为自动作出响应、记录并报告检测过程及结果是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的四个部分。 入侵检测系统从系统结构看,至少包括信息源、分析引擎和响应三个功能模块。信息源的功能是分析引擎提供原始数据今夕入侵分析,信息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入侵检测的效果,要使检测网络系统软件具有完整性,必须使IDS 软件自己有很强的坚固性;分析引擎的功能是执行入侵或者异常行为检测;分析引擎的结果提交给响应模块后,响应模块采取必要和适当的措施,阻止入侵行为或回复受损害的系统。分析引擎包括完整性分析、模式匹配和统计分析。响应可分为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主动响应就是系统自动或者以用户设置的方式阻断攻击过程或以其他方式来阻断攻击过程;被动响应是系统只报告和记录发生的事件。响应包括简单报警、切断连接、封锁用户、改变文件属性,最大的反应就是

国际商务沟通整理

题型:判断题(10*2) 选择题(多选)(10*2) 填空题(5*2) 简答题(3*10) 案例分析题(20) 要点: 第一章沟通概述 1.商务沟通:指在商务组织为了顺利地经营并取得经营的成功,将有关商务经营的各种信息发送给商务组织内外的既定对象,并寻求反馈以求得商务组织内外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2.沟通的分类: ①浅层沟通和深层沟通:根据沟通时信息涉及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程度深浅.可以把沟通分为两种:浅层沟通和深层沟通。 ②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根据沟通时是否出现信息反馈.可以把沟通分为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 ③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在正式组织中,成员间所进行的沟通,可因其途径的差异.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类。 ④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根据信息载体的异同,管理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⑤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团队沟通、组织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管理沟通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团队沟通、组织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等不同类

型。 3.正式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是指组织中依据规章制度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沟通。 ①照信息流向的不同,正式沟通又可细分为: a.下向沟通:组织成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层层传递,二是越级传递。 b.上向沟通:指组织中信息从较高层次流向较低层次的一种沟通。其有如下目的:传递工作指示;促使员工对工作及其他任务的厂解;向下级提供关于程序与实务的资料;向下级反馈其工作绩效;向职工阐明企业的目标,使职工增强其责任感。 c.横向沟通:指组织中同一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d.斜向沟通:指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运用这两种沟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沟通前.尽可能先得到直接上级的允许.有时是自己的上级。有时是对方的上 级; 2)在沟通后,尽快把沟通结果直接向上级汇报: e.外向沟通。 ②按照沟通形态的不同,正式沟通一般可以分为5种: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论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论

第一章建筑施工组织概述 现代建筑施工的综合特点表现为复杂性,要使施工全过程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施工管理,精心组织施工全过程。施工组织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前就整个施工过程如何进行而作出的全面的计划安排,它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核心作用。 第一节建筑施工组织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施工过程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活动。一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活动,不但包括组织成千上万的各种专业建筑工人和数量众多的各类建筑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投入到工程施工中,而且还包括组织种类繁多的、数以几十吨甚至几百万吨计的建筑材料、制品和构、配件的生产、转运、储存和供应工作,组织施工机具的供应、维修和保养工作,组织施工现场临时供水、供电、供热以及安排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临时建筑物等工作。这些工作的组织协调,对于多快好省地进行工程 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组织是针对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工程建设的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组织、计划一项拟建工程的全部施工,寻求最合理的组织与方法。具体地说,施工组织的任务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各项具体的技术政策,实现工程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对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施工中各施工单位、各工种之间、资源与时间(进度)之间、各项资源之间的合理关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照客观的技术、经济规律,做出 科学、合理地安排,使工程施工取得相对最优的效果。 现阶段建筑施工组织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广泛利用数学方法、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等定 量方法,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手段——电子计算机,配合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工期、成本、质量的控制,以期达到工期短、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目的。 第二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施工程序 施工组织工作必须结合施工的特点,按照施工程序的要求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概述 第一节 1.1 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 首先,我们完全接受业主提出的有关本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各项控制和管理要求,并落实各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与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共同建设好本工程。 通过仔细研究小区给水管网工程施工图及招标文件、分析了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和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后,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确保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全面完成本工程承包范围内全部施工任务。 我们完全接受业主提出的质量控制、施工技术及工期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我公司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组织机构设置时,特别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全过程管理。 我们将严格按照经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组织施工,全过程全方位接受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 第一小节 1.2 编制依据 小区给水管网施工工程招标文件》招标项目编号()、施工图纸、相关施工规范及标准。 第二小节 1.3 工程概况 第三小节 1.3.1 项目名称、位置、质量、工期 项目名称:给水管网施工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设计单位:

招标范围:给水管网。 承包方式: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本招标工程施工图、相关资料及说明,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容和要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由承包人包 材料、包制作、包安装、包工期、包质量、包安全等进行承包;不 允许转包。 建设工期:个日历天 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国家或专业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合格等级,争创优 良样板工程。 资金来源:自筹及集资。 第四小节 1.3.2 技术标准 设计说明 ①本工程生活给水室内、外消火栓及自动喷洒系统水源均来自小区泵房。 ③管道沿地面坡度埋没,管顶埋深不得小于2.0m,管道间净距为400mm。 ④冷水管道与污、雨水及采暖管道交叉处,依实际情况局部上返或下返。 ⑤阀门井参照图集S143/17-7由建设单位以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⑥建筑物入口位置与建筑单体施工图不同时以本图为准。 ⑦生活给水管采用J41-16截止阀,消防系统采用对夹式蝶阀。 ⑧生活给水管及消防管过河处直埋,采用钢套管且做防腐,管顶距河底2.0m。 ⑨管道定位以现总图建筑物为基准。 ⑩当各种管道之间标高发生冲突时可按以下原则处理: ⑴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2)可弯管道让不能弯的管道。(3)压力 管道让自流管道。(4)临时性管道让永久性管道。 . 管道安装:各种管道开槽后,应敷设在原土上,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然

商务沟通概论

1、对于优秀的商务谈判者善于讲话最重要 口才在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际是成功的前提善于说话的人,可以充分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 10、由于相同背景,相同学历的人易于沟通,因此,一个单位只要招聘相同背景资历的人,就能提 高工作效率。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有相同背景,相同学历的人沟通能力可能不同,他们不能将自 己的观点明确恰当的表达出来,这样双方沟通也会有障碍,而且一个单位具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务,需要不同背景和学历的人,各种人才协同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创造出最高的价值。 11、商务沟通中,听比说更重要,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错误,在商务沟通中听和说同等重要,内容与形式也同等重要,关键是在不同的场合, 侧重点不同,我们要把握好谈判的度。 4、无论是什么时候当非语言的意思与语言意思相矛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相信语言信息(错。是非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是习惯性的和无意识的,无意识性,更具可信性 5、不在乎你说什么,只在乎你怎么说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双方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良好 的沟通内容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客体投其所好,选择一个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开始进行沟通,先让沟通的气氛活跃起来,再一步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沟通双方比较愉快,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6、面谈的时候为了引出更多细节,应该采用封闭式提问(重点考的是什么是封闭式提问)c 封闭式提问一一是指提出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问题,其特点是来访者 可能的回答都包括在问题之中,易于回答,节省时间,但难以得到问句以外更多的信息材料, 且具有较强的暗示性,不利于真实情况的获得。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时,给对 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 开放式提问一一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 7、根据信息接受者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等状况,发送者要因此来调整自己的衣着服饰等,这指的 是沟通要因人而异。 管理沟通因人而异,慎重选择语言文字。 信息发送者要充分考虑接收者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等状况,引入而易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措辞以及服饰表情等,慎重选择语言文字,适用意义准确、对方容易接受的词句;叙事条理清楚、做到言简意赅 8、沟通的主体策略。 1、沟通的四种策略方式 (1 )告知策略 沟通者对内容的控制程度很高,而沟通对象的参与程度很低时采用重在叙述和解释,目的是让沟通对象接受、理解 强调传送沟通者本身的意愿,而忽略对象的反应 当沟通者处于权威的地位,或是对信息处于完全控制地位的状况时 (2 )说服策略

施工组织概论考部分试题及答案

填空: 1.P349 2.双代号网络图的三要素是工作、节点、线路P377 3.网络计划调整与优化的主要内容是工期优化、资源优化、成本优化P432 4.流水施工的特点是连续性和均衡性 5.施工准备工作按拟建工程所处施工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和各施工阶段前的施工准备两种P325 6.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种P335 7.在流水施工参数中,空间参数包括工作面、施工段和施工层P352 8.组织施工的基本方法有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三种P344 9.资源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源有限,工期最短优化另一种是工期固定,资源均衡优化P435 10、同3题 11、网络计划中虚工作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12、对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初始方案进行检查和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总工期是否满足要求)、(各种资源需求量是否均衡、是否能连续施工及工序的合理性等)。

选择题 1、某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楼施工,不应采用--程序(D)。 A、先地下后地上 B、先主体后设备 C、先结构后装饰 D、先设备后土建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象是(B)。 A、建设项目 B、单位工程 C、分部工程 D、分项工程 3、流水施工中,流水节拍是指(B)。 A、两相邻工作队进入流水作业的最小时间 B、某个专业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作业时间 C、某个工作队在施工段上作业时间的总和 D、某个工作队在施工段上的技术间歇时间的总和。 5、有关虚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B)。 A、虚工作只表示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 B、混凝土养护可用虚工作表示 C、只有双代号网络图中,才有虚工作 D、虚工作一般用虚箭线表示 6、某项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C、D,最迟完成时间:C=20天,D=15天,工作持续时间C=7天,D=12天,则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B)。 A、13d B、3d C、8d D、15d 7、施工总平面设计中,首先考虑(C)。 A、仓库的布置 B、加工厂的布置 C、场外运输线路布置 D、场内运输线路布置 8、某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称为(D)。 A、流水节拍 B、流水步距 C、流水时间 D、流水强度 9、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波形线的长度表示(B)。 A、工作的总时差 B、工作的自由时差 C、工作的持续时间 D、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10、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的是(C)。 A、施工进度计划 B、施工平面图 C、施工日志 D、工程概况 11、施工顺序是各施工过程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受两方面的制约,它们是(B)。 A、技术关系和组织关系 B、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C、结构关系和技术关系 D、技术关系和工艺关系。 12、工程流水施工的实质内容是(C)。 A、分工协作 B、大批量生产 C、连续作业 D、搭接适当 13、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如果某项工作拖延的时间超过其自由时差,则(A)。 A、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 B、影响总工期 C、改工作变为关键工作 D、对紧后工作和均无影响

施工组织概述

第九章施工组织概述 1.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来源有哪些? 答:国家投资,地方投资,银行贷款,国外资金,其它资金来源。 2.施工企业接受任务的方式及肯定任务的方式是什么? 答:施工企业接受任务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上级主管单位统一接受任务,安排计划下达。二是经主管部门同意,自行对外接受任务。三是参加投标,中标而获得任务。施工单位接受任务后是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加以肯定的。 3.施工单位接受任务后应进行什么工作,其内容是什么? 答:施工单位接受任务后应着手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是:技术准备: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图纸及有关资料;补充调查资料;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组织先遣人员进场,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现场准备:开始测出占地范围和征用土地、拆迁房屋、电讯设备等各种障碍物;平整场地、做好施工放样;修建便桥、便道、搭盖工棚,大型临时设施的修建;料场布置、供水、供电设备等的安装;各种施工物资资源的调查与准备;建立工地试验室;施工队伍集结、施工机构设置、进场及开工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4.什么是施工组织调查,进行的阶段及内容是什么? 答:施工组织调查:是为编制施工组织文件所进行的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的活动。为编制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文件所进行的施工组织调查活动是在勘察设计阶段进行的,具有勘察调研的性质。为编制施工阶段施工组织文件所进行的施工组织调查是在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阶段完成的,具有复查和补充的性质。内容包括现场勘察和收集资料。现场勘察:施工现场及沿线的地形地貌;施工现场的地上障碍及地下埋设物;其它必须去现场实地勘察的事项。施工组织设计资料的收集:施工单位和施工组织方式;气象资料;水文地质资料;技术经济情况;运输情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生活供应及其它。 5.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目的及任务是什么? 答:施工组织设计: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后,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等做出的科学而合理的安排。施工组织研究的目的是:从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均衡地施工,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取得时间上消耗少、工期短;质量上精度高、功能好;经济上资金省、成本低。任务:确定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计算工程量、合理部署施工力量、确定劳动力、机械、材料等的需要量和供应方案;确定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机具;安排施工顺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地上的设备停放场、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综述

本文由♀皓月♂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综述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使用者也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摘要:大量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本文先介绍入侵行为的概念和演化,然后按时间顺序,沿着技术发展的脉络,回顾了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文章以历史和实践的观点$透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安全;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历史 1 、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发现保护资源和数据的安全,让他免受来自恶意入侵者的威胁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提到网络安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防火墙,防火墙作为一种静态的访问控制类安全产品通常使用包过滤的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隔离。适当配置的防火墙虽然可以将非预期的访问请求屏蔽在外,但不能检查出经过他的合法流量中是否包含着恶意的入侵代码。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入侵检测系统(IDS)应运而生。 2、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存储的重要信息越来越多,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显得E1益突出,我们需要尽可能找到更好的措施以保护系统免受入侵者的攻击,尽管已有许多防御技术,如防火墙,但它只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防护技术。要求事先设置规则。对于实时攻击或异常行为不能实时反应。无法自动调整策略设置以阻断正在进行的攻击。因而出现了入侵检测系统,它是一种动态的网络安全策略,能够有效地发现入侵行为和合法用户滥用特权的行为,它是P2DR(动态安全模型)的核心部分。 3、入侵检测系统产生及其发展 绝大多数入侵检测系统的处理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规模和高带宽网络的安全防护要求。这就决定了当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在未来信息战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信息战中双方使用的网络进攻手段肯定是储备的、从未出现的新手段。即使检测到攻击,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响应能力和实时性也很有限,不能预防快速脚本攻击,对于此类恶意攻击只能发现和纪录,而不能实时阻止。国内只有少数的网络入侵检测软件,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也是刚刚起步,与外国尚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入侵检测的技术发展上还是存在着以下主要缺陷:(1)网络安全设备的处理速度慢。(2)入侵检测系统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高。(3)入侵检测系统的互动性能差,整个系统的 安全性能低。 4、入侵检测系统的概论 4.1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 4.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两类:异常入侵检测(Anomaly Detection)技术和误用人侵检测(Misuse Detec—tion)技术。 4.2.1 基于统计模型的异常入侵检测 1)基于阈值测量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述教案

第一章商务沟通概述

(2)沟通的传输噪音 (3)沟通的接收噪音 (4)沟通的系统噪音 每个人都炫耀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讲话的时候,那些专有名词就跑出来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它的专门术语,所以你要与你的客户沟通,或跟其他不懂这一行的人沟通,不要过度地搬弄专门术语。人家不好意思说听不懂,但是你却因此失去了沟通的机会,最后生意也谈不成。这又何必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医生会跟某一个护士说:“给他打一个I V。”这句话很少有病人听得懂。其实就是吊盐水的意思,原文的意思就是点滴,又叫做注射,是从血管注射,这是医学界的术语,医生跟护士这么说,护士当然听得懂。但是病人就可能听不懂了,心里想是不是给自己安乐死呢? “张先生,你这个合约不能够对抗善意的第三人。”这句话是法律上的专门术语,就是当事人两个互相知道,但是上面的条文对其他的人没有约束力,你不能因为你们两个这么说就算数。比如我说这个地方很危险,贴了一个英文布告,这个工厂的员工都懂英文,那么英文布告都看得懂,结果有人不知道,“扑通”掉下去,在法律上面叫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只要你这个布告人家看不懂,就等于没有贴,你们看得懂是你们家的事情,对别人不具法律效力,你一样要赔偿。 如果证券公司跟你说这个股票可以买,最近正好除权,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除权股是什么意思。其实,除权股的意思就是说,股息已经分过了,这样的股票通常比较便宜,逢低把它买进将来有涨价的空间。可是对这种除权股的概念,只有金融界的人士明白。 在沟通的个人障碍里面,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一个人在卖弄他的专业术语的时候肯定会影响沟通的正常效果,因为这会令人产生隔阂感,人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又不好意思问,你最初的目的无法达到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建议在沟通时,遇到专有名词,尽量地将它直白化,采用让人家听得懂的方式进行沟通。(5)沟通的环境噪音 (6)沟通的背景噪音 (7)沟通的数量噪音 信息泛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结果1942年,罗斯福总统在他的档案里面突然间发现一件事情,说:“哎呀,中国在去年四月就通知我们,日本人可能偷袭珍珠港。”第一个知道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的是中国情报部,根据情报日本人可能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一条信息却淹没在了一大堆的档案里面,等到罗斯福在第二年四月看到的时候,珍珠港已经偷袭完了五个月,这就叫做信息泛滥。 自从发明电脑和互联网以后,公司内的信息泛滥成灾,很多人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接收电子邮件,只看和回就几乎花掉两个钟头,一天到晚搞这种事情,真是太浪费时间,也太

启明星辰入侵检测设备配置文档

启明星辰入侵检测设备配置说明 天阗NT600-TC-BRP 第1章设备概述与工作流程介绍 1.1设备概述 入侵检测设备是一个典型的"窥探设备"。它不跨接多个物理网段(通常只有一个监听端口),无须转发任何流量,而只需要在网络上被动的、无声息的收集它所关心的报文即可。对收集来的报文,入侵检测设备提取相应的流量统计特征值,并利用内置的入侵知识库,与这些流量特征进行智能分析比较匹配。根据预设的阀值,匹配耦合度较高的报文流量将被认为是进攻,入侵检测系统将根据相应的配置进行报警或进行有限度的反击。不同于防火墙,IDS入侵检测设备是一个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 典型拓扑:

1.2 IDS工作流程介绍 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信息收集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网络流量的内容、用户连接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2.信号分析对上述收集到的信息,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具体的技术形式如下所述: 1).模式匹配,模式匹配就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网络入侵和系统误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 2).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首先给信息对象(如用户、连接、文件、目录和设备等)创建一个统计描述,统计正常使用时的一些测量属性(如访问次数、操作失败次数和延时等)。测量属性的平均值将被用来与网络、系统的行为进行比较,任何观察值在正常偏差之外时,就认为有入侵发生。 3).完整性分析,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改,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属性,它在发现被更改的、被特络伊化的应用程序方面特别有效。完整性分析利用强有力的加密机制,称为消息摘要函数(例如MD5),能识别及其微小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