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

第5课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

第5课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
第5课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能力培养

(1)剖析大化改新和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培养把握内外因素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起因的能力。

(2)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简况,锻炼整理资料、归纳史实的文字处理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大化改新是日本有识之士推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推动了日本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改革求新的历史启示。

(2)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与阿拉伯民族的兴盛。历史史实说明统一与团结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出现:伊斯兰教的兴起顺应了阿拉伯民族的要求,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民族的振兴,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教学难点

如何阐明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动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术公元645年6月12日,日本发生一次宫廷政变的故事。

二、授新课

(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

1、请问日本与哪些国家最近

(日本是紧靠东亚大陆的岛国,它同大路上的中国和朝鲜半岛距离最近,交往相对比较方便。)

2、你认为有哪些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

内因: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作用

3、大化改新是参照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而实施改革的。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是什么?(隋唐,,日本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等传入日本)

4、大化改新的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5、时间:645年

6、改革内容:(1)在政治上: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中央设立祭祀的神祗官和总理政务的太政官,下辖处理日常具体事务的八个省,另有专职监察官纪的弹正台。③地方置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中央政府掌控各级官吏任免权。

(2)在经济上:很多贵族的土地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7、改革的意义:(1)为日本社会经济地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2)为后人留下了改革求新的历史启示。

8、日本大化改新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要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勇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

9、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唐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系统、日本大化改新后的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系统,讨论问题。

二、西亚:伊斯兰教的兴起

1、学生看书P25—26完成下列问题:

原因:①内部环境:新旧社会交替社会矛盾尖锐②外部环境:外族长期侵扰社会秩序动荡

时间:6世纪

地点: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教义:信仰真主安拉为宇宙唯一真神。

2、你知道哪些有关伊斯兰教的知识?请说一说。

三、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1、概括阿拉伯帝国兴衰的过程:

基本统一(7世纪初)------对外扩张(7世纪30年代开始)-------地跨欧亚非三洲(8—9世纪中叶)--------衰亡(9世纪中叶)--------1258年被蒙古骑兵所灭

2、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1)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娥扩张而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课堂小结

综合第2课和第5课,引导学生对亚洲文明古国的基本特点作一总体的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课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能力培养: 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想品德教育: 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重点:基督教。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讲授新课】 (一)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 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 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800年,机会终于来了。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了查理曼帝国,查理则成了“查理大帝”。这样,查理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欧洲,教权与王权结成了联盟。查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下令全国人民信仰基督教,违者一律杀死,从而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查理不仅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恢复和发展西欧的文化教育。他为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家的人才,积极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带头学文化。查理的文化教育政策对提高日耳曼人文化和恢复古典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3.西欧封建社会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文章摘要:季风是广大地区范围内近地面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它在东亚及南亚地区最为盛行.并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这两种季风各具特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不妨加以对比一下,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共1页) 文章关键词:季风气候风向东亚形成南亚对比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学生理解 文章快照:、西伯制亚 低压,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产生了太平洋向亚欧大陆运莉的气流,在摩擦、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夏季风。2、南亚季且的形成既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南亚地区1O月到坎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与东亚季风成目相同,印由亚欧太陆与太平洋之间热,性质差异形成的。6月至9月的西南季风则是由气压带风带移动所致,6到9月正是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的气压带与风带向北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凤带越过寿道,在地转偏向作用下向右俯转,形成了南亚地区的西南风,即西南季风。二、特点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特点上有相似之赴.即东亚的r 土季风和南亚的东北季风都来自干亚醢_陆.既干又斗。东亚的夏季及南亚的西南季风又都来自海洋,所毗既温暖又湿润.不同的是前者来自干太平洋.而后者来源印度洋。三、分布比较东亚季风分布范围鞍广,包括中国、俄罗斯东都、蒙古、日本半岛及朝鲜半岛。南亚季风分布地区略小,包括南亚半岛、中南半岛及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四、对天气影响比较亚洲东部天气的变化与季风密切相关.井形成了一些寅害性的天气.如:冬季的寒潮、霜冻、大风等,夏季的洪涝灾害。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盛行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一般出现非常干旱的天气.致使河流中断,生活用水困难。西南季风的强弱、到来的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也台使南亚出现旱涝灾害.如95年夏季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灾害,造成众多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就是由于强动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潮湿空气降雨所致。五、比较后取得的教学效果1、避免学生产生同是季风成固相同的错误认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提出过这样相似的问题。2、当讲授南亚气候时.对东亚季风扣南亚季风进行全面的比较。一方面把新教材联系起来进一步系统化,有利于南亚季风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复习了旧知识东亚季风.起到对旧知识进一步巩固的作用。(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师范学校邮政编码:277300)种是类发晨切靳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这些具有遗传性的悻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熹型、鼻型、胜型、血型、骨骷等。早在类发晨的韧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巳形成.这种差尉是由于人粪吝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J 罱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固此.地球上的类可分为三个主要种:自种、黄种、黑种三个人种。那幺,印度人属哪一种呢?关于这一问题.学生经常提出质疑。下面就从人类发展初期所形成的共同体质特点加以认识。首先.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凡肤色表现黝黑。从这一表象看.锟多认为印度是黑种人。拣而划分种的外表特征睬肤色、头发形状、面部荨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髂。骨骼不同,种不同。以头颅骨为列.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彤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迫近似方形的为黑种。而印-18·●毛恒禄度的头颅骨罔边近似椭圆形。从这一主要区舟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自种。其次.从印度原居地看.印度原是居住在里海和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夸4O00多年前迁往夸日的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一30~之闻,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皮肤变得黝黑。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类迁秽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争日印度太部分是白种.只有印度南部分布着少量黑种。可见.认识人种.既要看外表特征.更要看内在特证及原居地。不菲我们将告简单地从外表肤色说印度是黑种人。同样.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虽然肤色较黑,却都是自种。■{作者单位:甘肃省甘答一中74l加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第 4 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Ⅰ、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面貌;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提供地图、图像、历史典籍记载、当代历史研究成果,引导同学们进行史料研习,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史料实证素养。Ⅱ、重点和难点:阿拉伯帝国和古代日本Ⅲ、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史料研习Ⅳ、课时:1 课时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呈现亚洲地图,同学们阅读地图对于西亚、南亚、东亚有一个大致了解。教师讲一个《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引导同学们进入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并提出问题:大家还知道阿拉伯在文化上的其他成就吗? 二、合作探究,史料研习 (一)阿拉伯帝国【小组活动一】阿拉伯帝国的概况教师要求: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教科书内容,探讨并总结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的概况,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负责做记录,讨论时间为5 分钟,讨论结束后,举荐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活动用表 小组活动二】 结合图文材料. 合作探究: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小组活动三】 学生分组研读: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教师点拨: 1.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3. 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4. 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 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课后活动: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牧民族能够战胜具有千年历史的拜占庭帝国,并在16 世纪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三)南亚的国家引导同学们对于古代印度有初步的时空了解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和所提供的史料,帮助同学们了解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基本情况。 【小组活动四】教师要求: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交材内容以及印发的相关史料,探讨并总结德里苏丹国在政治、文化这两个方面所呈现的特征,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负责做记录,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举荐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活动用表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主备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课前教学准备: 地图册本课相关的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地图册、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 四、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者、内容、意义? 2、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作用? 3、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哪一年?伊斯兰教的圣地? 4、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何时建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希腊、罗马历史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说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呢?,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的? 自学指导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谁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时间?其中最强大的是? 2、经过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什么制度?谁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思考题: ①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什么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 ②西欧的封建社会等级贵族制有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③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3、罗马教廷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特点? 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引导) 后教(引导、讨论、更正) 1、日耳曼人;5世纪;法兰克王国 2、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农民) 思考题:①土地②没有 ③A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附庸的关系。C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 3、罗马教廷的特点:(1)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使教权凌驾于

第5课中古欧洲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学习目标:1.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 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四)系统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主要国家日本、印度 考点一自然条件 1 地形 东亚:①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和山地,东部多平原和丘陵。 ②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最大的半岛是朝鲜半岛。) 东南亚: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布布地形格局,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②马来群岛:山岭多,地形崎岖,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南亚: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注: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大陆伸进印度洋的部分叫印度半岛 2气候 东亚: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是水稻种植的优势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常年高温,每年分旱雨两季。南亚: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 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3.河流(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大) 东亚: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长江黄河 东南亚:最长的河且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湄公河;湄南河、红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级入海口)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形成恒河三角洲。 考点二农业 分布及优势(气候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大) 东亚西部为畜牧业东部种植水稻及小麦 南亚: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土地肥沃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长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有肥沃的黑土、光照充足、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稠密的河网提供运输条件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气候湿润、排水好

九年级历史: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初中历史标准教材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edification of sentiments, etc.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 实录)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

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思想品德教育:(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规律。(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重点:基督教。 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解析版)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要点学纲 一、阿拉伯 帝国 (一)帝国的形成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3.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扩张。 (二)△政治统治:哈里发→中央官僚机构(各部大臣) (三)经济繁荣:工商业和城市 (四)▲文化繁荣:原因、文化传播贡献 二、奥斯曼 帝国的兴 起 (一)帝国的兴起(13—16世纪) (二)政治统治 1.△最高统治者——苏丹(地位和权力); 2.阶级关系。 (三)▲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进步与阻碍) 三、南亚和 东亚的国 家 (一)南亚国家(参见表1) 1.笈多帝国; 2.△德里苏丹国家。 (二)东亚国家 1.日本:⑴大化改新,⑵镰仓幕府的统治(建立、幕府体制的特点),⑶▲德川幕 府的锁国政策; 2.朝鲜: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⑵△高丽王朝的统治,⑶△朝鲜王朝建立与中朝联 合抗日 3.越南 一、阿拉伯帝国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 扩大。7世纪前期,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他 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3.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 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 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 1.13—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攻灭拜占庭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 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2.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 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3.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但帝国控 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三、南亚和东亚国家 南亚国家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家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知识梳理 5 世纪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但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市民阶级逐渐形成,通过金钱赎买或武力赢得了自治权。后来市民阶级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准备了条件。 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后由于长期的对外征服战争,国力衰落,同时由于外族的入侵,国家四分五裂,在15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重点难点 1.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庭的地位。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2.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本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3.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原因。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四处征讨,穷兵黩武,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再加上外族的不断入侵,使得帝国内忧外患,日益衰落,最后在 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典型例题 例题1: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教会 B.国王 C.大封建主 D.农奴 解析:在中国,封建势力的总代表是皇帝,而西欧则不同。中世纪时,欧洲社会长期动乱,封建君主依靠基督教会的支持来扩大势力,向教会赐赠大量地产,而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从而使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答案:A 例题2.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节次3授课教师闫博博授课班级九(3)班 考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第一单元学习内容的继续,而本节课重难点内容之一的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以及罗马教廷的地位等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以后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世界近现代史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3、记忆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4、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5、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教学 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总课时数1当前课时1 新课导入 日耳曼人在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之后,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哪些重要国家?西欧封建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西欧城市是如何兴起的等等问题,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的?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3、记忆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4、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5、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 师:给同学们4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28——30,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答案。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最强大的国家是什么? 2、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谁?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谁?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师: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检测,比谁的答案正确。 (学生举手回答) 师:给同学们3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28——30,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答案。 5、10世纪时,欧洲开始出现了著名的城市有哪些? 6、城市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原因和方式有哪些? 7、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最典型的是什么? 8、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阶级?它后来进一步分化为哪些? 9、和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师: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检测,比谁的答案正确。

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教案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难点:佛教的兴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本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新课探究】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历史变迁

2.古代印度与今日印度的地理范围对比 (1)图片材料 (2)具体解读:古代印度与今日印度的地理范围不同,古印度还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 3.种姓制度 (1)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 具体解读:这些城市布局整齐,房屋一般是用砖砌成的,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2)种姓制度 ①图片材料 ②具体解读 种姓的划分,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当诸神分割一个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身体的不同部分转化成四种不同身份的人:他的嘴变成了婆罗门,他的双手变成了刹帝利,他的双腿变成了吠舍,他的双脚生出首陀罗。因此,婆罗门为第一等级,其次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这不仅有身体部位之差,而且使用了“变成”和“生出”这两个具有不同意义的词,显然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等级。 (3)种姓制度的实质:种姓制度是等级制度,是雅利安人向奴隶社会过渡过程中形成的。它维护的是奴隶主等统治阶级的利益,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 4.佛教 (1)创始人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历史北师大九上)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及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先后也出现了世界上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性质;了解佛教的创立。 2.知道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其形成的根源,提高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了解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提高对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认识,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体会远古文明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电视剧《西游记》画面,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哪里求取哪个宗教的经典?剧中的如来佛祖是否答应赐给他们经书?佛教是怎么诞生的?其诞生地还有哪些文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讲授新课: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地理环境 (1)多媒体出示《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古代印度》两幅地图,学生读图说出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 师总结: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的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分布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部的是恒河。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之为“身毒”“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 (2)结合地图和教材文字,概括印度文明的兴起和历史演变。教师总结: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大约公元前2019——前16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逐步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 (1)师:(如下图)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 生: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从各种姓权利和地位看,第一二种姓属于统治阶级,第三四种姓属于被统治阶级,首陀罗地位尤其低下。

第二单元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六中九年级历史课上册导学案 课题第二单元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主备:_ __ ____ 审核: 【学习目标】 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影响;认识西欧城市的兴起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2.识记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结合“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 3.认识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上承古代希腊、罗马,下传文艺复兴后的近代,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基础达标,应知应会 (一)、复习反馈: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二)、自主学习:(—)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一)法兰克王国 1.兴起: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2.改革:开始: 8世纪前期,任宫相,进行改革。 内容:实行的土地分封,得到的人必须为服兵役。 影响:在内部形成了严格的。 3.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纽带的的关系,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纷纷效仿,,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4.基督教会的地位:西欧最大所有者。西欧封建制度的,在精神领域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兴起: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中心的城市。2. 表现:、法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3.影响: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的斗争。市民阶级和早期的出现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 2.____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3. 世纪时,四处征讨后外患不断。 4. 世纪上半期,被西方征服并统治半个多世纪。 5. 世纪中期,被奴隶制国家所灭。 二、师生互动,交流合作 1、看课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认识。 2、看课本《教皇为皇帝加冕》这幅图和“丕平献土”的故事,想象一下当时在西欧封建社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温故知新): 1欧洲文明的起源与亚洲文明的起源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兴起于海洋旁边,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亚非文明古国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经营为主。这说明了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2板书下列年代,请学生说出古代罗马历史线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发展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教材以查理·马特改革为例,介绍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哪些特点?(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2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于是,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力量得到加强。中国古代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则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 3请学生根据第29页注释、课文、插图谈一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地位如何?产生了哪些影响?(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4教师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以后西欧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也与城市的重新兴起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清线索: 1西欧城市在什么时候重新兴起?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11世纪西欧城市普遍兴起,发展最快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那里既有西罗马帝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基础,又适于同拜占廷帝国以及东方维持政治、经济上的联系,城市容易发展。)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面貌 学习重点:了解中古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学习难点: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文明面貌。 【自主学习课前案】 预习教材,完成学案内容的整理(注意不要照抄教材,语言要简洁,内容要概括), 并在教材标划重点内容及关键词。 一、中古时期的西亚 二、中古时期的东亚 (一)日本: 中央集权体制:背景: 根据预习情况整理本课知识结构(采用大括号形式) 【课堂探究课中案】 一: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文化发展 材料: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1、结合课文P24《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和上面的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举例说明阿拉伯商人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做出的贡献? 二、中国制度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材料一: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材料二:“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 ——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制度文化对高丽国的影响。(6分) ⑵在中古时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辉耀东西。试结合本课所学,举出唐宋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8分)【达标训练课后案】 1、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可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 2、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哪个国家政权与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 A. 阿拉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俄罗斯帝国 4、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与朝鲜先后立国,两国共同的表现有() A.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 实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 建立幕府统治 D. 实行锁国体制,保护国家安全 5、 12世纪的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下列有关幕府表述正确的有() ①幕府体制下天皇只是国家名义上的象征②武士听命于将军 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④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 B. 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C.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D. 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7.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政体的纽带是() A.政治号召 B.宗教信仰 C.个人魅力 D.经济实力 8.小明代表学习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A.古代罗马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阿拉伯 9.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对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C) A.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B.推动了字母文字的向东传播 C.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D.促进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东传 10.宗教在中古时期的国家统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南亚的德里苏丹国家都确立了自己的国教,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它们的共同国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导学案新人教 版 学习目标: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 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5课 教案: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 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具:中古欧洲社会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希腊、罗马历史的主要内容,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由此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一、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可以先利用课本第32页的注释向学生介绍基督教的诞生以及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而且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发生了分化。然后请学生阅读“丕平献土”的小故事并展开讨论:结合“丕平献土”和教材导入框的小故事,谈一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发表各自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说明: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 三、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1、教师首先让学生看地图,对拜占廷帝国的疆域有一个空间概念。然后说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还未能建立一种与古典文明媲美的新文化,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文化,它绚丽多彩,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 2、拜占廷帝国灭亡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以下三点: (1)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 (3)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