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通过沟通改变懦弱性格:

个案:我是一个中学生,性格内向,软弱,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比如,有的同学让我去干某件事情,明明心里非常不情愿,可总是不能拒绝。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和纠纷,明明是对方的错误,我却不能据理力争,而是听凭对方的指责。有的同学打我,我也只能逆来顺受,自己咬破了舌头,也不还手,久之我便成了孤独的人,为了改变我的这种懦弱的性格,我开始学习抽烟,我看到电视上有性格的男人都会抽烟,我想,如果我学会了抽烟,在人们面前表现的很酷,也许同学们就不会欺负我了。可是我错了,我现在烟抽的不少,可是性格依然没有改变。同学们照样瞧不起我。

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可能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度要求孩子听话,对孩子过分严厉或过度保护,久之就形成了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这种性格特点使孩子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自信,导致他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点又会同时在这样的孩子身上出现,比如叛逆、冒险等特性,这就形成了孩子一方面逆来顺受,另一方面又会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比如抽烟。

在对他进行SCL-90测验中我们发现,他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等方面的因子分都偏高,精神病性的因子分也高于国内常摸,说明他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差是导致其吸烟的主要原因。

家庭心理环境不良是导致孩子性格懦弱和吸烟的另外原因。家庭心理环境包括父母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方式,知识性、道德观等。这位孩子的父亲过分严厉,与其母亲的交流方式比较粗暴,导致孩子对父亲很恐惧,从来不敢在父亲面前说个“不”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特点。因此,一个融洽亲密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特征,减少孩子吸烟的关键因素。

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心理指导:

一、父亲充当主角进行心理训练:找一张桌子,让父亲坐在对面,让孩子数落出父亲的错误,并大胆的喊出来,也许刚开始说不出,也喊不出来,但是没有关系,只要坚持训练,很快会有收获。关键是父亲一定要有耐心,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二、学校和家长应该多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根据自己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心理抚慰和鼓励,改变孩子懦弱的性格特点和抽烟的不良习惯。

三、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增强家庭凝聚力,父母之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争吵,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环境。

二、2003年,当非典已经被控制学校解禁后的小王却发现自己反而变得更加痛苦,不知为什么,她每天常常感到自己忐忑不安、心烦意乱,而且常担心自己的家人出门会出事,仅管她知道家人都已是成年人,能够照顾自己,也不一定会真的出事,但就是无法缓解自己这种“没必要的担心”,总要亲眼看到家人才放心,可只要家人离开她的视野,就开始不由自主的担心,一想这些便感到心慌、烦躁不安,甚至无法专心上课听讲,原本优异的成绩迅速下滑自己对自己反复的调节仍无效后,终于走入了心理诊室。

[心理医生点评]:

像小王上述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便是一个较典型的焦虑性神经症的表现,焦虑

广泛性焦虑症与惊恐发作两种类型,

或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症,如有时一种无原因的无明确内容的提心吊胆的惶恐不安或常担心一些可能发生于他自身或新友的不幸事件,如担心子女出门会发生车祸等,以致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紧张不安、心悸、气短、头昏、多汗、面部发红、恶心、

尿频等,且易惊吓、注意力难以不集中、失眠、易激怒等,所谓惊恐发作则主要表现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的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同时感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或步态不稳、震颤、头脚步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这种发作历时较短,常5-20分钟左右即自行缓解,但多在不久后突然再发,由于强烈的恐惧感以致在日常生活、出行等情况中带来诸多不变。

由于焦虑症的合并其他症状,且对日常生活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故应尽早就诊由医生做出诊断及相应治疗,切莫讳疾忌医,以到病程迁延,使自己经历更多的痛苦。

睡眠时间短

三、患者男,61岁,主诉睡眠时间短。

患者5年前出现失眠,并伴有明显情绪低落,被诊断为"抑郁症",经系统治疗后情绪、精力等好转,但睡眠时间无法恢复正常。近3年每天睡眠时间一般在3~4小时,曾服用几乎所有镇静催眠药,并多次接受中医治疗,但睡眠时间并未明显延长。

患者体健,觉醒后并无睡眠不足感觉。白天情绪稳定,无明显困倦、疲乏。其祖母97岁去世,生前睡眠时间较短;父亲现年91岁,每天睡眠时间也多短于5小时。

评析:睡眠时间个体差异

该患者虽有睡眠时间短的主诉,但不完全满足失眠的诊断要件。

对主诉失眠的患者,医师详细询问睡眠时间长短,更要注意问诊患者在睡眠结束后是否感到清醒、疲劳解除,白天的情绪及工作生活状态如何等。患者无明显睡眠不足感觉,日间状态无明显异常或痛苦,则不宜诊断失眠,不宜处方镇静催眠药,应通过睡眠卫生知识教育来消除患者的顾虑。

对婚姻不满引发失眠

患者女,41岁,失眠病史2年余。2年前,患者可能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发病,但工作问题解决后,失眠现象未消失。病情严重时,患者白天心情烦躁,情绪低落,易紧张、忧虑。为帮助患者入睡,家人在晚间尽可能保持安静。患者因在卧室反而不易入睡,故近1年常独自在沙发上睡眠。

患者称其失眠与配偶有一定关联,配偶不在家时其睡眠情况较好。通过进一步晤谈,医师了解到患者在婚后不久就开始对婚姻不满,又无法决定离婚,心态矛盾。

长期心理冲突

该患者失眠的起因有工作压力这一"偶然"因素,但更与其关于婚姻关系的长期心理冲突有关。失眠带来的获益(如以失眠为理由不与配偶同床并获得关怀)也是她失眠持续的原因。

治疗应以心理行为治疗为主,帮助患者面对而非回避内心冲突,了解内心真正需求,还可以请其配偶、子女参与家庭治疗。

同时,因患者在严重失眠时有较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应注意防治抑郁、焦虑障碍。

四、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的总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的总人数的64.4%。不良的心理状况,不仅会导致大学生自身身心疾病、神经症及精神病的发生,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造成大学生身心疾病、神经症及精神病产生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帮助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呢?

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心理咨询案例,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为此,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专家。

【案例一】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

来访者档案:收藏心理咨询师站!

李明,女,20岁,大学2002级学生;来自外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

来访者自述:高中阶段,我住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成绩优异,比较听家长的话,亲戚们也就特别宠爱我。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进入大学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感到十分困惑,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呢?

[心理专家分析]

这是典型的大学生友谊受挫,从而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常见的表现有,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不正常心理状态。

从高中到大学,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生理和社会方面的急剧变化,使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迅速、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

咨询过程

“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特别是表现在爱好、兴趣、生活习惯等方面,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这是很正常的。”倾听了李明的烦恼后,心理咨询教师的一番轻言细语,让她烦躁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有人说,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你觉得你有很宽阔的胸怀吗?”老师的话让李明陷入了沉思。

“我们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学会接纳别人,悦纳自己;要敢于付出,不计回报。”老师继续开导说:“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感觉到自己多了很多的朋友,多了很多的快乐,少了很多的烦恼。”

李明认真地聆听。

“我所说的用宽阔的胸怀来面对别人,不是要我们忍气吞声,不是任其发展,而是要善意地指出别人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老师进一步解释道。

【案例二】做情绪的主人

来访者档案:

进飞,男,21岁,大三学生,家庭困难来

访者自述:我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原来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两天就过去了,可这次已持续了两周多了。我特别难受,也很郁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情绪很低落,不想见任何人,寝室里同学的说笑声音也令我烦躁不已。我想每天快乐地生活,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可是我做不到,完了!完了!老师,您帮帮我吧!

心理专家分析:

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个体需要和愿望时,而产生的消极、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困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负性情绪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常常体验到的负性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耻辱、内疚、悔恨、愤怒、悲观等,负性情绪会使人陷入一种继发性的焦虑之中。

咨询过程

第一次与心理咨询教师交谈时,进飞的表情十分凝重,眉宇紧锁,气氛沉闷。

咨询教师首先对他进行放松练习,让他反复深呼吸,慢慢吐气。在此过程中,咨询教师尽量和他保持一致的肢体语言,语调温柔缓慢。进飞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脸上的肌肉逐渐舒展。

随着他情绪的放松,经过后来几次治疗,他更愿意透露自己的心迹了。进飞说,虽然当了班干部,却没得到系上的重视;申请的贫困补助未被批准,和系上关系僵,不太受老师喜欢。

“每个人都是多种行为风格的综合体,优缺点也是一体的两面。只有正确地了解自我,才能自我接纳,正确认知自我价值,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这才是成功的秘诀。”咨询教师鼓励道。

进飞的情绪有些好转。咨询教师建议他,要试图改变你对老师的判断,正确认知每个相处情景,认知老师处理事情的背景和角度。同时,鼓励他建立积极主动和老师交往的方式,找机会与老师沟通,开诚布公地谈出自己的想法。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生活中常会有不快乐、情绪不好的时候,怎样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商数,创造快乐的生活,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咨询教师的一番开导,令进飞释然。

【案例三】走出自卑的泥潭

来访者档案:

晓玉,女,20岁,大二学生,父母均为农民,家境贫困

来访者自述:一直以来,由于家庭贫困,我常担心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没什么优点,不讨别人喜欢。总不相信别人,不愿理会别人,对人冷漠、缺乏热情。总之,我感到大学生活非常灰暗,没有任何快乐,多次想退学。几天来,连续几天晚上做相同的噩梦,梦见父亲去世了,我从梦中哭醒,连续几天都很伤心,情绪很低落,无法学习。

[心理专家分析]

这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混乱案例。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意识,它包含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等几个方面。当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评价,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时,则会出现自我意识混乱。

青年期是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学习如何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发展任务,直接关系到青年能否建立健全人格。

咨询过程

从晓玉的自述中,咨询教师分析她是由于家庭贫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自己觉得很无助,因而产生自卑心理;由自卑心理又引发出许多不合理的观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更加孤独,陷入了一个自卑、孤独、抑郁的沼泽中而不能自拔。

“梦见自己还健在的亲人去世,这的确让人伤感,我能体会你这种深切的痛楚。”咨询教师首先表达了同感与理解,以获取她的信任与支持。

接着,咨询教师没有刻意去解释她的梦境,而是采取了质疑式的提问对晓玉进行疏导:“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同学、老师都瞧不起你呢?”

“你认为他们怎样做才是瞧得起你呢?”“你是否采用了那些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呢?”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非得要获得所有人的喜欢吗?”

……

这些问题触动了晓玉,她沉思了,无法作答。

这正是心理咨询教师所期望的:对她原本的观念形成冲突,从而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逐渐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产生动摇;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她的思维方向,使其重新认识自我,通过激励促其健康成长,达到治疗的目的。

【案例四】笑意写在脸上

来访者档案:

小毕,男,21岁,大三学生,来自农村

来访者自述:一年前,酒后与女友发生性关系。酒醒后,我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可理喻,

感到对不起女友,深感自责。我真希望她提出分手,但她却对我更好了。后来,我们时有口角发生,总让她伤心落泪,我便更觉得对不起她,一直都有负罪感。当时临近期末考试,心绪极差,无心学习,担心考不好,睡不着觉。后来发展到长期无法入睡,曾服药,但效果不好。

[心理专家分析]

这是典型的大学生性心理偏离案例。大学生处在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伴随着残存的幼稚性和抗诱惑力弱的特点,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成熟期的低龄化,不少大学生已有性经历。与此同时,大学生性心理也出现了偏离率问题,这会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咨询过程

“我为什么偏偏会这样呢?我为什么要这样惩罚自己呢?”坐在咨询教师面前,小毕不止一次地诘问自己,显得十分紧张焦虑、不安和苦恼。

对此,咨询老师不断积极回应,以表示对他的理解和鼓励,也使他能够更加充分地宣泄内心的烦恼,并与他一起分析讨论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让他看清实质问题是性的问题。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内心冲突的根源,让他从心理上接纳自己。

接下来,咨询老师对他进行了放松训练。让他躺在长沙发上,然后拉上窗帘,关上灯,用暗示语告诉他已渐渐入睡。几分钟后,小毕果然睡着了,老师没有叫醒他,目的是通过此证明他的睡眠状况并非他所言的那么糟,同时也让他对自己有信心……8分钟过去了,老师叫醒他,非常肯定地说:“你睡着了,而且质量还不错。”他高兴极了。

经过几次咨询治疗后,小毕告诉了老师一件事:前几天,女友主动提出了性交要求,我坐在沙发上没有表态,她就靠在沙发上,枕着我的胳膊睡了一夜。

咨询老师充分肯定了小毕的自我成长:“发现没有,你长大了,已经有了更加有效的能力和方法来处理这种事情。以前你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方法,只能凭当时的能力和冲动,其实经历就是一种积累。”

“我也觉得自己比以前成熟多了。”小毕开始肯定自己。

老师抓住时机和他讨论女性恋爱心理,让他了解女性心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与女友的关系,对她更负责,更爱她、体贴她。

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小毕一脸的青春笑容如秋日中爽朗的阳光。他和女友一起来到咨询室,向老师真诚地表示感谢。(文中被访者姓名均为化名)

心理咨询三大原则

有不少大学生由于担心个人隐私被人知晓,或者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受到嘲笑和谴责,所以当心理出现困惑甚至危机时,却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对此,西南石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朱跃琼副教授介绍说,同学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因为专业心理咨询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1.保密原则:无论你说什么,咨询员都会保密,绝不会由第二人知道。所以你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无条件关注原则:无论你说什么,咨询员都不会以道德的观念去评判事情的对错,你所做的一切都有理由;

3.助人自助的原则:咨询员的咨询过程不是替你出主意,想办法的过程,而是帮助你自己想清楚,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你自己的心理能够得到成长。因此,咨询是“授人以渔”,不是“授人以鱼”。

五、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结构中,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特别是后进生,由于他们在集体或家庭中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对立心理、放纵心理、胆怯心理、疑惧心理、自弃心理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后进生的心理,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一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课堂上少发言,一旦被叫起来,就紧张得全身发抖;独立性发展缓慢,与大人交谈时,畏畏缩缩,需催促鼓励才开口,这种儿童被称为“怯懦胆小”的人。由于胆怯,他们对生活、学习缺乏自信心,能力低,少朋友,孤僻寂寞。

一、探讨胆怯儿童的心理成因,综合分析,是以下几个原因:

1、经常受别人嘲笑,得不到他人信任的儿童,会逐渐丧失自信心,变得迟钝、自卑。比如一个人刚开始学唱歌时,如果多次受到别人的取笑、否定;“怎么老跑调?”、“五音不全,真难听!”那么这人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唱歌失去兴趣,对音乐产生胆怯,不敢唱歌,进而影响到其它方面的信心。

老师要改变这种学生的心态,首先要重新点燃其信心的火焰,为他营造信任的氛围。根据他们的特长创造锻炼的机会,如唱歌跳舞、朗读、运动等,一旦有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让其局促不安的情绪逐渐消失,增添自信和勇气。当然,要完全恢复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坚持不懈地给予耐心引导。

2、家长教育不当。有的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过度。发现问题,动辄打骂,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父母离异或早丧,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爱;还有的父母经常搓麻将,跳舞或工作过忙,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们放荡不羁,形成了不良的心理。

因此,家长应改变严厉的教育方式,还给孩子一个自由、舒畅的空间。教育孩子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心服口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外活动,或一家人聚在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让彼此达到心的交流。只有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敢于表现自我、有健康心态的儿童。

3、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教师受“晕轮效应”的影响,往往看优等生是“一俊遮百丑”,看后进生是“一无是处”。有的教师采取强制要求,伤害学生自尊,并采取训斥、留堂、强制检讨等损伤学生自尊的手段;有的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些做法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情绪。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上打架斗殴,盗窃抢劫,金钱至上,贪赃枉法等不良现象以及影视、书刊中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心理得不到正常发展,逐渐形成心理障碍。

二、解除后进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

后进生大多是非智力因素所造成,况且,小学阶段的后进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可塑性大。因此,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征的措施加以转化。

1、倾注爱心,消除后进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心理

后进生由于得不到家长、教师及同学的重视,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他人怀有戒心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厌弃自己,甚至“迫害”、抛弃自己,存在较重的自卑感、孤独感,对教师和同学感情冷淡,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对抗的态度。其实,他们内心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希望得到重视。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加倍的爱,用自己满腔的师爱去熔化后进生心头的冰块,温暖他们的心。爱,应该成为教育后进生的主旋律。教师则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多给他们一点关心、信任、尊重、帮助,用热情关

怀作为打开后进生心扉的钥匙,建立起心灵的通道,使他们亲身体会教师的善意,相信老师的真心,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教师要经常找后进生谈心,告诉他们:“一切从零开始,既往不咎,老师看重你今后的实际表现。”这样,就能消除后进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心理,引起态度的转变,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扬长避短,让“闪光点”燃烧,培养自信心

那些常受到冷遇的后进生通常是缺点的一面暴露得多,优点往往被太多的缺点掩盖了。但只要仔细寻找,是可以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或…“闪光点”的。作为教师,就要认真挖掘,及时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发扬其闪光之处,给他们更多的表扬、赞许、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让它燃烧起来。提问时,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从而使之振奋精神,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这学期,我接到了一个后进生——小杰,小杰是我班上有名的后进生,他自制力差,学习懒惰,纪律松散,爱搞恶作剧,经常打架闹事。为了更好地了解他的情况,我对他进行了家访,得知他父母离异,跟奶奶生活,奶奶管不住地。从以前教他的老师那儿,我得知劳动很积极。为此,我抓住他“爱劳动”这一闪光点,利用学校校风校容评比这一时机,任命他为班清洁队的队长,由他负责班清洁管理工作。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先是一愣,然后又连问我两次:“老师,你是说让我当劳动委员?”他的表情吃惊中带有喜悦,我饱含深情地说:“老师相信你能行。”他听后非常感动,表示要为班争光,那几天,他每天起早摸黑,组织学生搞清洁,劲头十足。在他的努力下,我班终于在校校风校容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小杰的功劳是最大的。事后,我开了一次班会,在会上还特别表扬了小杰同学,并提议全体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为班所作出的努力,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重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平时,我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把劳动的劲头用于学习,并指定同学帮助他,我也经常辅导他,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小杰终于进步了。

后进生的长处和闪光点需要教师站在高处及时地去发现,准确地捕捉,予以强化,随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后进生认识自己,增强信心。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让它燃烧起来,他们消极的一面就能得到控制,心理病灶也可以慢慢消除。

三、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引起后进生内心的震动

后进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它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不大奏效。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内心或情绪的波动,给予启发诱导,往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转化的转折点,这就是教育的契机。教师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便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以前教的一个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上一个同学的30元钱不翼而飞,一个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受到了同学们的猜疑和嘲讽,他委屈、不安。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在同学中深入细致地调查,得出这次确实不是其所偷。真相大白后,我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信任同学,不能胡乱猜疑;另一方面,找这个学生谈心,肯定他的进步,同时指出:一个人不良行为会造成影响,并鼓励他以实际行动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件事,该学生心里受到极大的震动和教育,汲取了教训,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后来,各方面都有了进步,成了老师的小助手。

四、因势利导,对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

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本身就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解脱。所以,教师对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消除困扰,消除心理障碍。我班的小涵,由于身体有疾,在班上常被同学耻笑。她学习不认真,对班上的活动不关心,孤僻少语,行为异常,与同学的关系非常紧张。针对她的情况,我进行了仔细的了解,通过分析,我认为小涵在学习、行为、人际关系上产生的问题,都是由于她的生理缺陷导致的严重心理障碍,从而丧失了自信心引起的。因此,我经常找她谈心,指导她用自我分心的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消除她的心理负担。同时,要求班上的同学友好待她,学习上关心她、帮

助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小涵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学习有了进步,行为和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当然,后进生心理障碍的矫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对后进生要多跟踪,多疏导,把握儿童的心理,对症下药,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来访者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并希望如有可能一定前来咨询。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 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博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分折诊断:从柳某的来信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 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谈到不愉快的经历,柳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故意当我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我、孤立我。这

使我委曲极了,难过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我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我也觉得她讨厌我。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心理医生以关切的耐心的态度听完了她的述说,时间已过了两个多小时,只得约定改日再谈……

第二次会见时,心理医生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

①你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

②父母对你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你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的羞耻心,这对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

③少儿时,你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

④在与同学相处中感到“好心未得好报”,反被误解,恶意相待,于是委屈、怨恨、愤激;又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对那位同学的压抑的敌意和回避反应导致你产生了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敌意、回避发展为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戒备心和回避反应);另一方面,自责、自怨加重了你性格中的羞耻心和胆怯。所以,人际矛盾这桩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你对人恐怖的直接的、现实的诱因。

⑤正值青春期的你,一方面有着正常的与异性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你已经内化了的有关两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有意无意地使你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而,你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冲突之中。而害伯、羞于见男生这种病态反而减轻了你的这种冲突。从心理学上讲,体的“症状”是内心冲突的“改头换面”。

⑥当你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批评、督促自已该怎样怎样,控制自己不要怎样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再加之你愈感到“不自然”、“狼狈”、“难堪”,头脑中就愈多地出现“想象观念”。这进一步导致了你的自我感觉恶化。如此恶性循环,“症状”便日益严重了。你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回避同性,害怕男生外,还那么怕上课的老师的缘故。

在心理医生分析的过程中,她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心理医生的看法。

接着,心理医生给她提出了一些建议:

1设身处地地站在那位被你帮助而又对你不友好的同学的角度想一想,理解并宽容她。

同时检查自己是否存在过敏、多疑等不利于交往的心理。以此,逐渐解除压抑的敌意。

2正确认识两性间的正常交往,认识青春期渴望接近异性很正常,摒弃旧的道德意识,尊重自己的正当意愿。

3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生了解一下她们对你在与人交往中的反应,如脸红、发抖、目光恍忽等“不自然”状态是否确实。目的是让她通过调查,克服“想象观众”的作用。对此条建议,起初她感到很为难。但经心理医生讲解了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原则,她勉强答应试一试。

一周后,柳某再次前来,这次是敲门听见“请进”的声音才进来的,显然没有了前次的那种慌张神色。她有些兴奋地告诉心理医生,那天咨询后,有了克服自己心理障碍的信心;对障碍的原因又进行了思考,心理明朗了许多,好像“拨开了迷雾”;这几天对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了反思,和同寝室同学接近了些。关键是,她鼓足勇气找了两闰女同学述说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感觉和痛苦后,一位同学说她“是有些腼腆”,但认为这是她的性格表现,并不以为然;另一位同学说根本没觉察到也有什么“脸红”、“发抖”之类的“不自然”表现,非常奇怪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感觉”。两位同学的评价开始动摇了

柳某的“想象观众”观念,认为“可能我在她们面前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自然,那么狼狈”。但她仍然坚信男生、老师看出了自己的毛博 讨厌自己。

对于她的思考、领悟以及行为上的进步,心理医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对障碍原因进一步讨论和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作出必要的指导后,心理医生为柳某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①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

②分别调查两位老师和两位男生对你的评价,证实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

③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在想象中将最想见又最怕见的人(如某位男

生),想回避又回避不了的人(如任课老师)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

④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与人接触、交谈的作业。

⑤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交

往观。

为了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进行反馈调节,心理医生又约见了柳某几次。从反馈中了解到,通过注意观察别人和写观察日记,发现“别人各做各的事,各忙各的,并不特别关注我,也不在意我的行为。”在对男生和老师的调查中,她意外地获知:由于自己成绩不错,听课时埋头笔记,老师说她“很有发展潜力”,辅导员对她争取入党给予了热情鼓励。男生对她的评价是“文静、端庄、矜持,只是觉得像一位“骄傲的公主”,但并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常,更不讨厌她。这些评价证实了她自己过去“想象观念”的错误性,使她信心大增。再加之改变了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坚持了想象放松训练,执行了逐步与人交往的任务。

总结:对社交恐惧症的治疗应以心理咨询为主,并辅以心理治疗,如转移疗法,满灌疗法,尤其是系统脱敏疗法。

社交恐惧症之所以是后天形成的,也就在于社交能力不是与生惧来的。一方面固然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社交技巧,以扩大社交面,一方面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发展,才可能进行人际交往。因此,社交恐怖实际上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难以避免的。不过,还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不健全才导致了习惯性的社交恐怖,从而形成社交恐怖症,影响着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增强自信、参加集体活动是战胜社交恐怖的关键。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

心理咨询技术经典案例

案例一 求助者,女性,24岁,高中学历,现在一房产公司作销售员。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访谈片断,请据此回答问题。 心理咨询师:你遇到什么困扰了,愿意跟我谈谈吗?你不必有什么顾虑,我们今天的谈话你的经理是不会知道的! 求助者:最近三个星期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感觉很压抑,不愿与同事交往,上班时对来看楼的顾客也不如以前热情了,不想吃饭,晚上躺下 后总是胡思乱想睡不着,现在真是难受死了。 心理咨询师:看得出来现在你的情绪很低落。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求助者:(沉默),最近我们售楼处来了两位新同事,每当面对新同事的时候我总感觉特别自卑。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感觉很自卑,你能举例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自卑吗?求助者:(一愣)我出生在外地的一个小县城,而我的新同事是北京本地人,我很羡慕她们,同时我也感到很自卑。 心理咨询师:还有呢? 求助者:我已经20多岁了,还没有男朋友,她们不仅每天有人送鲜花,我的男同事们也经常给她俩献殷勤。每当看到这些,表面上我都装得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我特自卑。 心理咨询师:还有哪些让你自卑的? 求助者:(想了想,摇摇头)好像就这些。 心理咨询师:噢,你说新同事是北京人面自己是外地人,新同事有人送花、献

殷勤而自己还没有男朋友,因此你感到很自卑,心情低落、压抑, 自己的生活、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了影响,是这样吗? 求助者:嗯。我总觉得很不公下,为什么他们出身那么好,而我,什么都没有……心理咨询师:其实我家也是农村的,刚工作的时候也很自卑,总觉得不会有女孩子看上自己。 单选:1、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做了()。 (A)介绍咨询的性质(B)介绍保密性原则 (C)介绍心理咨询师责任(D)介绍求助者权利 多选: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有()。 (A)间接询问(B)开放提问(C)直接逼问(D)封闭提问 多选: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A)参与性概述(B)面质(C)自我开放(D)解释 多选:4、心理咨询师住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A)自我开放(B)指导(C)面质(D)具体化 多选:5、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表达出的态度有()。 (A)完全接纳(B)一视同仁(C)通情达理(D)积极关注 单选:6、求助者的沉默最不可能是()。 (A)思考型(B)反抗型 (C)内向型(D)怀疑型 单选:7、心理咨询师不可接受的求助动机是()。 (A)请心理咨询师协助自己成长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强迫症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强迫症) 案例五:(2011.5.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你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单选:41、该求助者出现的症状是( D )。

(A)反复检查(B)反复洗手 (C)反复计数(D)反复思考 多选:42、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包括( AC )。 (A)自我要求严格(B)父亲去世 (C)个性追求完美(D)母亲生病 多选:43、对该求助者可以排除( ABD )。 (A)焦虑性神经症(B)抑郁性神经症 (C)强迫性神经症(D)恐怖性神经症 多选:44、对该求助者较为恰当的咨询方法包括( AC ).(A)认知疗法(B)系统脱敏法 (C)厌恶疗法(D)阳性强化法 多选:45、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应该包括( ABD )。 (A)完全接纳(B)热情 (C)实话实说(D)平等 单选:46、在本案例中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其基础是( A )。 (A)咨询态度(B)咨询理论 (C)咨询方法(D)咨询技能 单选:47、在本案例中,恰当的咨询阶段划分是( B )。 (A)初诊-诊断-制定目标-咨询 (B)诊断-咨询-巩固 (C)诊断-制定方案-咨询-评估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要点概要

个案的撰写 一、个案的一般格式 1、标题 2、摘要 3、文章正文:引文,说明报告个案的意义及目的 4、参考文献、作者姓名、日期 二、个案正文 1、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及婚姻状况、经济情况 2、个人成长史:主要发育阶段的躯体、心理、行为、社会角色发展。按照发育的时间顺序,描述对来访者有意义的重要关系、父母或有影响的人的主要特征、重大生活事件、特殊的生活环境等对心理发展有意义的细节来写。个体成长中的四大发展系列:躯体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行为发展。 (1个体发展方面:出生时的健康状况、言语、行为发育情况,学校的主要表现、担任角色、与教师同学的关系、获得的荣誉与惩罚。青春期生理、心理、行为发展,与同性与异性的关系。 (以上内容以客观纪实的方式描写,不发表个人意见 (2成长的环境方面:家庭环境 社区环境 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

(3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绪发展:对自身的环境的知觉评价、对重要的关系的知觉的评价、对成长中特定事件及环境的知觉与评价、一般生活态度、心境及情绪特点、认知方式。 以上是当事人对这些事的感受与评价。 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价值取向、兴趣、志向、自我意识水平、个性特征、能力特征、智力特征发展不平衡也可能带来心理上的问题。身体发育水平。身体发育情况、外貌、特征、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水平、有无残疾。 社会行为发展:个体从自然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角色、社会成就、社会关系及支持系统、家庭及个人社会地位、学业与职业功能、自我照顾能力、人际关系、社会行为 (3精神状态的描述 (4躯体状态:主观感受、可观察到的身体表现 医学检查结果: (5心理测验结果:一般测验结果:人格、智力、临床精神功能评定。特殊心理测验:特殊能力、发展性心理评估 3、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按时间顺序对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及演变过程进行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主观体验、事件对来访者的影响、来访者的应对方式及后果、来求助的主要原因。 4、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发现: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来访方式、外表、姿态、表情、语音及语调 一般印象:主要观察到的特征,咨询师的最初知觉的描述。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报告.doc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xxx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xxxxxxxxxxxxxxxxx 所在单位: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小红(化名),女,15岁,初三的一名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阶段,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进入初中后,其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她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

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进入初中后,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思路

案例分析论述题: 理论部分: (一)摄入性谈话中要注意些什么?3P13 ①态度保持中立; ②提问中避免失误; ③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④不能用指责或批评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⑤在谈话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⑥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求助者误解 (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3P11 ①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②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③避免多重(连珠炮)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④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⑤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⑥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三)摄入性谈话中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3P12 ①适合求助者的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②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③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④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重要意义 ⑤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⑥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⑦会谈法的有效性 (四)摄入性谈话中,怎样选择切入点?3P4 ①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②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③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④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咨询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五)选择心理测验的原则?3P14 ①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就应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 ②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选择人格问卷,探索人格因素 ③为了寻找早期原因,选用病因性探索量表(如SCL-90) ④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 (六)判断来访者问题是否心理咨询范畴?3P25 ①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②典型症状:如有幻觉,抑郁、躁狂、焦虑、恐惧、疑病等 ③自知力:“自知”是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已的心理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心理正常的人(包括神经症)都有自知力,而心理不正常的人(精神病性患者)则没有自知力 ④求医行为:心理正常的人(包括神经症)都会表现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心理不正常的人(精神病性患者)则很少主动求医 (七)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3P75 ①急于下结论 ②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 析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 案例一:赵某,女,45岁。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她觉得这位主管的女儿和自己差不多大,又在国外读书,因此才会对自己那么好,所以也就没有在意。可终于有一天,这位主管试图拥抱她,被她借机逃走了。她十分喜欢现在的工作,不但工资待遇高,与同事的关系也很融洽,而且这家单位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不太愿意离开;但她又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主管,而且新的单位离家太远,每天要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路上。现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分析:吴某的问题属于多重趋避冲突。由于认为上司对自己有非份的企图,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而面对去与留两种选择,每一种都存在不同的利弊,因此而产生了动机冲突,不知该如何抉择。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 文章题目: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某学院某某某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诸多压力,而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该生从小成绩优异,由于高考失利考入普通专科学校。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敏感、内向、自尊心强,不太喜欢交际,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从病程标准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是由就业受挫引起的焦虑,属于心理咨询范围。主要是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目标,树立自信心,增强人际

交往的能力。经过4周治疗,咨询效果较好。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申某,男,23岁,大学在读生。身高约1.72米,体态偏瘦,无重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出生于普通家庭,父母感情一般,个性都很好强,从小对她要求严格,尤其是学习方面,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偶有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平时父母总是教育她要考上名牌大学,说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太紧张,只考上一所普通专科学校,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为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敏感、内向、自尊心强,不太喜欢交际,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最近一个月,焦虑、烦躁、食欲下降、经常失眠、做噩梦、情绪低落,不想与人交流,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觉得自己很没用,内心很痛苦,很想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个人陈述:毕业前2个月的一天,我第一次在一场大型的招聘会上递交了几十份个人简历,全都是往大企业、大公司投的。招聘单位说:过一个星期会通知面试,当时自己心里还挺兴奋的,心想总会有一两家大公司录用我。过了2天,有一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我把面试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考虑了一遍,面试当天我还精心打扮了一番;面试时,心里还是挺紧张,以至于说话有点发抖。面试结束后,他们告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简答

1. 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整理 精神状态 生理状态 社会功能状态 10.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 11. 如何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程序和依据) (1)根据既往病史或体检结果,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自知力程度,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精神病 性问题 (3)根据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症性问题 (4-1 )如果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根据神经症简(4-2 )如果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常形的,分析求助者的 易评定法,判断求助者是否可以确诊为神经症情绪是否泛化 (5-1)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以及不同种类神经症的(5-2)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心理、生理 判断要点,确定神经症的类型,形成初步判断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程度 (6-1)与具有类似症状的其他类型神经症相鉴别(6-2)形成初步诊断 12. 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对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 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和总分等方面 13. 求助者心理冲突的特点,心理冲突及其类型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常形:有重要事件,有道德色彩 变形: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不符合,无重要事、无道德色彩 14. 简述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情况 工作方面: 人际交往方面: 15. 按照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几类? 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成长发育、情绪反应、社会适应、人际关系、躯体疾病、其他 16.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病因 (1)生理原因:性别,年龄,有无躯体疾病,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关系 (2)社会原因:家庭教育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人际关系不良,人际交往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成长中的错误观念,对现实问题存在错误认知, 情绪因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存在不良人格特点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 策略和技巧、存在不良归因

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

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来访者主要信息: 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之类的话。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座位离得很近,这使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在受好友的影响,这个包袱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来者不知该如何扔掉这个包袱。另外,来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上台讲演易脸红,声音颤抖;又如晚上迟睡,第二天早晨总在想:“糟了,今天的学习效率又低了。”他总在担心失眠会影响身体。但是越想越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情绪较低沉,不敢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 一、问题探索阶段 来访者只有一位好友,而且高一后关系开始冷淡,自己学习成绩也大不如前。他敏感的认为好友总是在打击他,但他又很在乎好友,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并且在生活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从以上来访者信息中可以了解到,来访者心理自卑,面对挑战主要采取回避和退缩的态度,对自己不自信,害羞,敏感,焦虑。 来访者主要表现出: 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②除了至亲之外,只有一个好朋友或知心人; ③行为退缩; ④心理自卑; ⑤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⑥过多的忧虑及担心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①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了自己。 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常觉得“我不行”,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学习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③挫折的影响。有的人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二、目标设定阶段 针对来访者,通过以上分析,制定相对应的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的自卑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逐步的改善人际关系。以平常心看待学习,努力了就好。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来访者的自信心,让来访者相信自己。

一个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10-10-15 一、求助者资料 1、求助者资料 (1)人口学资料:常XX,男,22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汉族。 (2)家庭状况:父亲常XX,46岁,高中文化,农民。母亲李XX,48岁,初中文化,农民。父母双双进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学习记录: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拔尖。高中进入县重点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矛,在班内排名中等偏上。 (4)社会交际:仅限于亲戚同学。亲戚节假日偶有走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对学校活动能主动参加。 (5)兴趣爱好:看书,打篮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帅气,性格内向腼腆,是个乖学生,从不惹是生非。小时候性格活泼,爱动爱玩。认为是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变得内向了。 (7)其他特点:想象力、表达力良好。 2 、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是足月顺产生育,自小因长相漂亮,学习成绩好,行为乖巧,常常受人夸奖,有一定优越感。在学校遵纪守规,认真响应教师指导,是名好学生。自小学到县重点高中都是是凭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没有让父母操过心,很为此自豪。家庭虽不很富裕,也是衣食无忧。家庭从无任何重大变故,虽说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顾,叔叔婶婶对自己很好,自觉内心没有什么缺失阴影。 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注意力正常,记忆力良好,思维完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脸色赤红,低头不敢看咨询师,明显紧张)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 4、身体状况 从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头痛,后来头昏,胃痛。一见人就脸红。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抑郁症)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抑郁症) 案例一(2006.5. 二) 一般资料:某女,55岁,丧偶,病退,在儿子的劝说下前来咨询 案例介绍:35岁丧偶,性格刚强有主见,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成人,那时养成了喝酒的习惯,每天都要喝2两白酒,否则就觉得不舒服,喝醉后心情不好时就回听到别人在窗外议论自己“孤儿寡母”,看到墙壁上有一些狰狞的面孔,边说边哭。40多岁时患慢性肾炎和高血压,常年服药治疗,喝酒量有所减少,但一直未能戒除。近一年来情绪明显低落,不爱看电视也不爱出去串门,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家务也懒得打理,睡眠紊乱,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动作迟缓,做事常发呆,,犹豫不决,想什么事都觉得很困难。上个星期天见到了小孙子,喜出望外,逗孙子玩了会,说话量明显增加,孙子走后又回到了低落状态。最近时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反复提到不想活了。家人很是担心,劝她来看看心理医生,在反复多次劝说下,来进行咨询。 单选:1、求助者“心情不好时就会听到别人在窗外议论自己”,这可能是( A )。 (A)评论性幻听 (B)感觉过敏 (C)猜疑心理 (D)关系妄想

单选:2、求助者“看到墙壁上有一些狰狞的面孔”,这可能是( B )。 (A)原始性幻视 (B)想象性幻视 (C)原发性妄想 (D)突发性妄想 单选:3、求助者的求医行为主要表现为( B )。 (A)主动求医 (B)被动求医 (C)家人强迫 (D)医生转介 多选:4、判断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依据不包括( BC )。 (A)存在幻觉 (B)存在妄想 (C)有自知力 (D)被动就医 多选:5、求助者持续表现出的精神症状有( BD )。 (A)情感淡漠 (B)情感低落 (C)意志倒错 (D)意志减退 单选:6 、该案例的临床表现属于( A )。 (A)抑郁发作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与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 一、聆听法: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05年-09年)

案例分析题 05年11月 一般情况:某女,35岁,大专文化,汉族,某中学教师,已婚,经济状况良好。 求助者自述:近3个月来一直处地情绪低落状态,经常感到委屈,有时独自落泪,认为现实是冷酢无情的,觉得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悲观失望,认为夫妻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终日生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吃不下饭,睡眠也很差,入睡困难,经常做恶梦,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对家人发脾气,虽然还能继续教学工作,在学生和同事面前还装作若无其事,但是,工作效率低,备课时经常出现小差错。不想与人多交往,经常找理由不参加同学聚会。多次想来咨询但又担心解决不了问题,在朋友的再三鼓励下,前来就诊。 心理咨询师了解的情况: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24岁时与现在的丈夫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融洽,自己感觉很幸福。3个月前她突然发现丈夫与一年轻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就感觉天要塌下来,非常气愤,悔恨交加,与丈夫大吵了一场,吵闹中把电视机都给砸了。虽然丈夫一直表示悔改,但自己就不能原谅她。曾想到离婚,但顾重重,离婚吧,自己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不离吧,自己又不原再这样生活下去,在这种冲突下,日渐憔悴,情绪论低落,脾气变得暴躁。遇到别人谈论婚姻问题时,就特别敏感、脆弱,后来甚至盾到年轻人谈恋爱都感到受不了。虽然还能坚持工作,但积极主动性较前降低,生活的兴趣也大不如此前。自己也想通过一些途经改变现状,如向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却难以解脱,故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根据以上案例子,请回答以上问题: 一、对该案例子的初步印象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0分) 初步印象:严重心理问题(10分) 理由(20分):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丈夫的外遇使求助者有着痛苦情绪体验如悔恨、恼怒、情绪低落等;(5分)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5分) 3、遭受的刺激强度较大,反应强烈。有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如气愤、争吵,砸电视机;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分) 4、痛苦情绪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5分) 二、请对本案例进行病因分析。(20分) 1、社会原因(5分):丈夫与别的女子有不正当关系(5分); 2、心理原因(15分): ①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情感脆弱)(5分); ②灾难化认知(发现丈夫外遇就觉得天塌了)(5分); ③内心冲突(离婚与不离婚的矛盾冲突)(5分)。 三、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5分) 1、精神状态(10分): ①注意力不集中(2分)②记忆力下降(2分)③情绪急躁,爱发脾气(2分) ④抑郁:对未来悲观失望,提不起精神,工作生活没有意思,落泪(2分) ⑤内心痛苦、后悔(2分)

2020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模拟题

2020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模拟题 案例 形成真动知觉的条件:物体确实以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的移动,而 且该物体的移动速度可以被我们肉眼察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1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另一家公司的一位经理,对方虽然有家庭,但猛 烈地追求她,多次发誓要离婚娶她。求助者不想介入婚外情,多次婉拒。但几年中,对方 痴心不改,也颇另求助者感动。去年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婚外情,求助者主动提出离婚。离 婚后求助者找到那个追求自己的人,想共同组建家庭,但他总是说妻子不同意离婚,一年 多没有实质进展。为此两人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么? 求助者:他以前总在追我,多次发誓要离婚娶我,说实在的,我确实有些感动,但我 不想卷入婚外情,所以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事情发生。去年我丈夫先出轨了,我就离了婚。离婚后我想和他组建家庭,可他总拿妻子不同意离婚应付我,都一年多了,也没有个结果,他过去追我时说的多好听啊,现在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啊!我越想越生气,什么人啊!为这些 事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现在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他过去多次发誓要娶你,可你真的离婚了,他却没能马上 娶你,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实施冲击治疗:刺激强度超过以往,要达到极限,以情绪逆转为标志;逆转后再呈现5~10分钟,直至求助者对刺激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治疗中未出现逆转,原因有二: 一是刺激强度不够,二是不适合此法 案例介绍:求助者工作认真,几年来从未出过差错。一年前其同事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受到了处分,求助者因此受到触动,工作更加认真仔细。给病人服药、打针、输液都要 反复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等。后来逐渐加重,一个病人就要反复检查十多遍,严重时多 达几十次,延长了工作时间,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为此受到病人的指责和护士长的批评。自己也知道检查这么多遍肯定不会出问题了,但就是不放心,还要检查,无法摆脱。求助 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烦躁,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严重影响了日常工 作和生活。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