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理工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库

河南理工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库

河南理工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库
河南理工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库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

1 遥感:即遥远感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门技术。具体讲,是在高空和外层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等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互相关系的一门现代运用技术科学。

5色温:用嘴接近回头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是的黑体辐射温度。

6大气窗口:电磁波有些波段通过大气层时减弱较少,透过率较高,这些电磁波段被称为大气窗口。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发射波普是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11.地物波普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包括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二.简答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凡是吸收热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它的热发射能力也强。凡是吸收热辐射能力弱的物体他们的热发射能力也弱

(1)普朗克定律:(2)斯忒藩-波耳兹曼定律:(3)基尔霍夫定律:

(4)瑞利-琴斯定律:5)维恩位移定律: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电磁波包含了从波长最短的r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段,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遥感中所用的为从紫外线到微波波段,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波段、微波波段。

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a.温度和波长

b.2897.8um 利用波长乘温度=2897.8

4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壤的光谱特性曲线与一下因素有关,即土壤类别、含水量、有几只含量、砂等含量有关。土壤的反射波普特性曲线比较平滑,因此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植物均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普特性,特征是:可见光附近有反射率为10%-20%(绿光)的一个波峰,两侧蓝红各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叶绿素的影响造成的,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挂光反射作用强。近红外波段0.8到1.0微米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1.1微米附近有一个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性。

水的反射主要为蓝绿光波段,其他吸收率很强,特别在近红外、中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吸收带,反射率几乎为0,以此在遥感中常用近红外波段确定水体的位置和轮廓,再次波段的黑白正偏上,水体为黑色,与周围植物和土壤形成明显反差,很容易识别判读。但当水中很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

5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

6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答: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

原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大气层,大气辐射.反射共同影响衰减强度,剩余部分才为透射部分,不同电磁波衰减程度不一样,透过率高的对遥感有利。

7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答:(1)太阳穿过大气照到目标并被反射到传感器的辐射照度(2)太阳辐射未穿过大气被大气散射折射到传感器(3)视场外物体的辐射能量通过大气到达传感器(4)市场外物体发射的能量照到目标物体并被目标物体反射到传感器。

第二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遥感中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3卫星轨道参数:确定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和形状的参数。有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角距,赤道倾角,卫星轨道长半轴,卫星轨道偏心率,卫星过近地点时刻组成。

4升交点赤经:卫星轨道升交点与春分点间的角距。升交点即卫星由南向北运动时与地球赤道面的交点。

5 卫星姿态角:当地垂线与飞行器轴线的夹角。以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的方向为z轴,卫星姿态角有三种: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为滚动: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为俯仰;绕z轴旋转的为偏航。

6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7LandSat:美国发射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共发射七颗这系列卫星。

8 SPOT: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研制的主要用于地球资源遥感,五颗。

9卫星运行周期:卫星绕地球一圈所需的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问答题:

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有什么好处?

答:(1)近圆形轨道:使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避免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衔接现象。

(2)近极地轨道: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3)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是卫星上的太阳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4)可重复轨道:有利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文化动态监测。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变为化学能或电磁能

红外扫描仪:利用红外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对物面扫描成像的一种。

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线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推扫式成像仪: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成像光谱仪:在特定的光谱域以高分辨率同时获得连续的地位光谱图像

瞬时视场:形成单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MSS:成像板上排列有24+2各玻璃纤维单元,每列有6个纤维单元,每个探测器的视场为86urad,每个像元的地面分辨率为79x79m,扫描一次每个弊端获得6条扫描线图像,其地面范围为474x185KM

TM:是相对MSS的改进,一个高级的所波段扫描仪共有探测器100个,分7个波段,一次扫描成像为地面的480x185km

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

SAR :

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于地物额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但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CCD: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火电激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是序输出信号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天象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面内发射一束脉冲,地物发射的微波脉冲,有天线收集后,被接收机接收,回拨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吃了,在阴极射线管上形成一条相应于辐照内各种地物反射特性的图像线

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称之为全景畸变。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的那个复数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

1、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种?

答:1有无主动发射电磁波:主动,被动。2成像与否:成像,非成像

3利用的电磁波段:光学和微波4按基本结构原理:摄影类型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传感器雷达成像类型传感器非图像类型传感器

4、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提高侧视雷达的何种分辨率?答:方位分辨率

5、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速度与航高之比为一常数

2、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

答:1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由小变大。2造成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位点重影现象3高差产生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影像差位移的方向相反,位移量不同4不同设站对同一地区获取的雷达图像也能构成立体影像。

3、物面扫描的成像仪为何会产生全景畸变?

答: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扫描影像产生畸变,称为全景畸变。

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总在焦面上,物距随扫描角变化而变化。

4、TM专题制图仪与MSS多光谱扫描仪有何不同?

答:TM是MSS的改进,增加了一个扫描改正器,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真度,更高的辐射准确度和分辨率,同时扫描行垂直于飞行轨道,往返双向的对地面扫描

5、SPOT卫星上的HRV推扫式扫描仪与TM专题制图仪有何不同?

答:HRV推扫式扫描仪是对像面扫描成像,TM是多光谱扫描仪对物面扫描成像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一)

8 BSQ:按波段记载数据文件。

9 BIL:一种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与BSQ相反。

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答:光学影像:可以看成是一个二维的连续光密度通过率函数,相片上的密度随xy变化而变化,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密度函数非负且有限。数字影像:是一个二维的离散光密度函数,数字影像处理要比光学影像简捷快速,而且可以完成一些光学处理方法所无法完成的各种特殊处理,成本低,具有普遍性。

1、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

答:把一个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变成一个离散的光密度函数,进行图像数字化,包括图像采样,(空间坐标数字化)灰度级量化过程处理(灰度数字化)。

2、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答:空间域图像以空间坐标xy的函数,频率域是以坐标Vx,Vy的函数,用F(Vx,Vy)表示。

图像从空间域变为频率域是采用傅立叶变换,反之采用逆变换。

3、如何实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间的相互转换?

答:采用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

4、你所知道的遥感图像的存贮格式有哪些?

答:LTWG(BSQ,BIL),另外TIFF,BMP

5、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答:1图像文件管理2图像处理3图像校正4多影像处理5图像信息获取6图像分类7遥感专题图的制作8与GIS系统的接口

第四章遥感图像几何处理(二)

1构像方程:地物点在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

2通用构像方程:在地面坐标系与传感器坐标系之间建立的转换关系

3几何变形: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4几何校正: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

5粗加工处理:也叫粗纠正,仅做系统误差改正。

6精加工处理:指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副符合某种地图投影后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过程。

7多项式纠正: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把多项式作为遥感图像的图像坐标与地面坐标之间的数学模型。

8直接法纠正:从原始图形阵列出发,亦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求其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

9间接法纠正:亦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亦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反求其原始图像坐标中的位置。

10灰度重采样:当输出图像阵列中的任一像素在颜色图像中投影点的坐标值不为整数时,原始图像整理中该非整数点位并无现成的亮点存在,于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吧该点位周围邻近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的亮度贡献累积起来,构成该点位的新亮度值的过程。

11图像配准: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点,采用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划到统一的坐标系中。

12图像镶嵌: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的区域的图像。

13.变形误差:

静态误差:在成像过程中,传感器相对于地球表面呈静止状态时所具有的各种变形误差。

动态误差: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地球旋转等因素所造成的图像变形误差。

内部误差:传感器自身的性能技术指标便宜标称数值所造成的

外部误差:在传感器自身处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由传感器以外的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

问答题:

1、叙述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和双三次卷积重采样原理和优缺点。

.答:1最邻近像元采样法取距离被采样点最近的已知像元素的N亮度In作为采样亮度。

优点:简单,辐射保真度较好缺点:造成像点在一个像素范围内的位移,几何精度较其他两种方法差

2双线性内插法:

优点:计算简单,具有一定的亮度采样精度缺点:图像模糊3双三次卷积采样:用一个三维采样函数来近似表达辛克函数

优点:精度高缺点:计算量大

2、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

答:图像间的匹配(相对配准)即以多源图像中的一幅图像为参考图像,其他图像与之配准,其坐标是任一的

绝对配准即选择某个地图坐标系,将多源图像变换到这个地图坐标系以后来实现

坐标系的统一。

3、两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关键问题?简述数字镶嵌的过程。

答:第一如何在几何上将多幅不同的图像连接在一起第二如何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色调相近,没有明显接缝。过程:1图像几何纠正2镶嵌边搜索3亮度和反差调整4边界线平滑

4、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答:原理: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利用已知点地面控制点求解多项式系数。把遥感图像的变形看作是平移缩放旋转仿射弯曲以及更高层次的基本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用一个多项式来描述图像相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

当选用一次项纠正时,可以纠正图像因平移旋转比例尺和估射变形等引起的线性变形:当选用二次时,则在改正依次向各种变形的基础上改正三次非线性变形而三次项纠正则改正更高次的非线性变形

步骤:(1)利用已知点求解多项式系数。

(2)遥感图像的纠正变换:纠正后数字图像的边界范围的确定和坐标纠正(3)数字图像亮度值的重采样

5、多项式拟合法纠正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

误差?

答:当选用一次项纠正时,可以纠正图像因平移旋转比例尺和估射变形等引起的线性变形:当选用二次时,则在改正依次向各种变形的基础上改正三次非线性变形而三次项纠正则改正更高次的非线性变形

6、配准的过程:①在多源图像上确定分布均匀,足够数量的图像同名点。

②通过所选择的图像同名点解算几何变换的多项式系数,通过纠正变换

完成一幅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几何配准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三)

1 辐射误差:传感器接受的电磁波能量与目标本身辐射的能量之差

2辐射定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准辐射值

3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

4图像增强:为了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消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5图像直方图:反映一副图像中灰度级与其出现概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6 假彩色合成:通过映射变换函数将一幅自然彩色图像或多光谱图像或超光谱图像变换成新的三基色分量,彩色合成使增强图像中各目标呈现出与原图像中不同的彩色。

7密度分割:将原始图像灰度值分成等间隔的离散灰度级

8真彩色合成: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图像合成真彩色影像的彩色增强技术

9伪彩色图像:把黑白图像的各不同灰度级按照线性或非线性的映射变换函数变换成不同的彩色,得到一幅彩色图像。

10图像平滑: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

11图像锐化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反差

12边缘检测:原始图像消退,边缘突出

13低通滤波:是用滤波方法将频率域中一定范围的高频成分滤掉,而保留低频成分达到平滑图像的目的

14高通滤波:保留高频成分滤掉低频成分,加强图像中的边缘和灰度变化突出部分,以达到图像锐化的目的

15图像融合:将多源体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产新的图像过程

16直方图正态化:将随机分布的原图像直方图修改成高斯分布的直方图

17线性拉伸:按比例拉伸原始图像灰度等级范围

18直方图均衡:将随机分布的图像修改成均匀分布的值方图

19邻域法处理:利用图像点及其淋浴若干像素的灰度值来代替点的灰度值,对亮度突变的点产生平滑效果

20彩色变换:彩色不同描述模式间的转换。

21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可使植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

22梯度图像:密度分割后,需要知道输出直方图的范围和密度分割层数,建立阶梯状查找表,使得输出的每一个层有相同的输入灰度级。对每一层赋予新的灰度值或颜色,就可以的到一幅密度分割图像,即阶梯图像。

23、辐射校正: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

24、增强:空间域处理:直接对图像进行各种运算已得到需要的增强效果。

频率域处理:先将空间域图像变换成频率域图像,然后在频率域中对图像的频谱进行处理,已达到增强图像的目的。

问答题:

1、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答:消除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

辐射必须考虑大气影响,大气对阳光和来自目标的辐射产生的吸收和散射。

2、两幅图像运算或融合的基本前提是什么?答:是实现了空间配准

3、以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

案。与真彩色合成图像相比,假彩色合成图像在地物识别上有何优越性?

4、图像融合的三个层次指什么?图像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答:像素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所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强图像中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

特征机,能一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

决策级,允许来自多源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的利用。

方法:加权融合,基于HIS变换,主分量变换,比值变换,乘法变换,小波变换。

5、叙述对ETM影像分辨率为30米的5、4、3波段与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影像进行

融合处理的“基于HIS变换”的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答:过程:1待融合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并将多光谱图像重采样与全色

分辨率相同。2将多光谱图像变换到HIS空间。3对全色图像I’和HIS空间中的亮度分量I进行直方图匹配,4用全色图像I’代替HIS空间分量,5将I’HS逆变换到RGB空间的到融合图像。

原理:把图像的亮度色调饱和度分开,图像融合只在亮度通道上进行,图像色调饱和度不变。

6、如何评价遥感图像融合的效果?

答:融合评价方法分为两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以目视判读为主,目视判读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图像融合前后对比做出定性评价。缺点是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定量评价从融合图像的信息量和分类精度两方面进行,可以弥补定性评价的不足。第五章遥感图像判读

1遥感判读:对遥感图像上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读,最后提取感兴趣的信息。2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在微波区还有偏振特征。

3判读标志:各种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形式。

4几何分辨率:假定像元的宽度为a,地物宽度在3a或至少2倍更a时,能被分辨出来,这个大小叫几何分辨率;

5辐射分辨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

6光谱分辨率: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确切说是光谱探测能力。

7波谱响应曲线:用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表示的曲线

8地物光谱特征: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

9地物空间特征:景物的各种几何形态

10地物时间特征:对同一地区的时间特征表现在同一地区景物在不同时间地面覆盖类型不同景观不同,地面景观发生很大变化

11空间分辨率: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的地面场元的宽度。

12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影像的时间间隔。

13目视判读:

14自动判读:

15遥感图像自动判译专家系统:

16、光谱特性曲线:用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表示。

问答题:

1、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微波波

段有偏振特征)

2、叙述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相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

答:光谱特性曲线:用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表示。波谱响应曲线:用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表示的曲线。原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可以通过测量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值得到地物波普响应曲线。而且地物的光谱响应曲线与光谱特性曲线变换趋势是一致的。地物在多个波段图像上有特的这种波普响应就是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判读标志。不同地物波普的响应曲线是不同的,光谱的判读标志就不同。

3、为什么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

答:多光谱相片显示景物的光谱特征比单波普强得多,它能显示出景物在不同波普反射率的变化。

4、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光谱特征:光谱特性曲线,波普响应曲

线:空间特征:形状大小图形阴影位置纹理类型:时间特征在图像上表现为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变化)

5、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

答:各种地物具有不同的景物特征及判读标志,即各种地物在图像上有各自的表现形式。

各种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曲线光谱响应曲线,空间特征,地物覆盖类型随时间变化。通过他们的不同表现形式识别地物。

第六章遥感图像自动分类

1模式识别:一个模式识别系统对识别的模式作一系列的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与模式字典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比较。若和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吻合或比较吻合,则我们就可以得出分类结果这一过程。

2统计模式识别:对模式的统计分类方法,即把模式类看成是用某个随机向量实现的集合3遥感图像自动分类: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通过模式识别理论,利用计算机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自动分成若干种地物类别的方法。

4光谱特征向量: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观测量将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5特征空间: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度分布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

6特征变换:将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通过某种变换,产生n(小于m)个新的特征。

7特征选择:即在所有的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用来分类的特征影像的过程。

8判别函数:描述某一未知类别的像元模式属于某个类别的情况的函数

9判别边界:应用判别函数(或边界函数)鉴别图象像元的类别归属

10监督法分类:通过所选择代表各类别的已知样本(训练区)的像元光谱特征,事先取得各类别的参数,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规则,从而进行分类。

基本思想:地物类别与特征空间中的区域相联系;类别划分就相当于用合适的边界对特征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判断像素的类型实际上是看其所对应的特征矢量落入特征空间的哪个区域。

11非监督法分类: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上地物的光谱特征分布规律进行自然“聚类”。分类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区分,但并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分类结束后,利用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等方法确定类别属性

12贝叶斯判别规则:以错分概率或风险概率最小为准则的判别规则

13训练样区:图像上那些已知其类别属性,可以用来统计类别参数的区域。

14混淆矩阵:用表格的方式检核分类精度的样区内所有像元,统计分类图中的类别与实际类别之间的混淆程度

15、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不同类别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模式;相同类别的事物模式相同或相近。

16特征(Feature)在多波段图像中,每个波段可看作一个变量,称为特征变量。

17、判别规则、对像元模式所属类别进行判断的依据。对某一未知类别的像元模式计算出在各个不同类别的判别函数中的值后,就可用判别规则来判定其所属类别。

问答题:

1、什么叫特征空间?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有哪些特性?

答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波段图像的密度分布不同的子空间。

特征:1不同地物由于光谱特征不同,将分布在特征空间的不同位置。2同类地物

的各取样点在光谱各种空间中的特征点将不可能值表现为同一点,而是形成一个相

对聚集的点集群,不同类地物的点集群在特征空间内一般是相互分离的。3地物在

特征空间的聚类通常用特征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

2、为什么要进行特征选择?列举特征选择的方法。

答:一方面能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另一方面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方法:距离测量散布矩阵测度

3、叙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是否对分类过程施加先验知识)

非监督分类: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上地物的光谱特征分布规律进行自然“聚类”。分类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区分,但并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分类结束后,利用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等方法确定类别属性。监督分类相反。

4如何评价分类精度?

答:是分类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通常用分类图与标准数据做比较,以正确的百分比表示精度;

评价方法:非位置精度:不考虑位置因素,以一个简单的数值(如面积、像元数等)表示分类精度,所得精度往往偏高。

位置精度:将分类结果与其空间位置做统一检查,目前多采用混淆矩阵方法。

5遥感图像计算机自动分类的精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分类的精度?

答:影响因素:遥感数据制约1、光谱特性:(1)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2)光谱类与信息类不对应2、空间分辨率:混合像元

分类方法制约1、基于像元的分类2、空间、结构信息未充分利用

进一步提高精度的方法:

一、分类前预处理:1大气校正、几何校正2特征选择与变换(PCA,NDVI,…)3空间信息的提取(纹理)

二、分类树与分类层次:一次性分类出现类间混淆而又难解决时,可采取逐次分类的方法。

三、使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如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结合的方法。

四、多种信息复合:遥感信息、非遥感信息复合

五、GIS支持下的分类

6、特征点集群在特征空间中的分布:

理想情况:不同类别地物的集群至少在一个特征子空间中的投影是完全可以相互区分的。典型情况:不同类别地物的集群,在任一子空间中都有相互重叠的现象,但在总的特征空间中是可以完全区分的。

一般情况:无论在总的特征空间中,还是在任一子空间中,不同类别的集群之间总是存在重叠现象。

7、分类过程

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校正、配准)特征选择(提取)分类

后处理和精度评价制作分类专题图

8、最大似然法基本思想:样区内的各类别集群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先验已知,对于样区外的任一未知像元,分别计算它落于各类别区域内的概率,其概率值最大的相应类别就是该像元应属的类别

9、最小距离法基本思想:是计算未知类别的特征矢量X到各类别集群之间的距离,哪类离它最近,X就属于哪类。

10、监督分类法主要步骤:

(1)确定类别数(2)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3)选择训练样区(4)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

(5)根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非训练样区的图像区域进行分类。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A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光学影像 2、数字影像 3、空间域图像 4、 ERDAS 5、红外扫描仪 6、多光谱扫描仪 7、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8、全景畸变 9、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10、方位分辨率 11遥感 12 遥感技术 13 电磁波 14 电磁波谱 15 绝对黑体 16 灰体 17 绝对温度 18 色温 19 大气窗口 20 发射率 二、填空题 8、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方面都 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9、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3、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米

三、简答题 1、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3、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4、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5、多项式拟合法纠正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 6、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7、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8、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9、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10、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四、论述题 1.叙述遥感图像监督法分类的基本原理,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实现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分类,指出每一步的功能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 2、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 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3、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4、太阳同步轨道 三、简答题 略 四、论述题 略

河南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试题

河南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试题

河南理工大学 ManUtd -ManUtd 学年第 ManUtd 学期 《嵌入式系统》试卷(A 卷) 考试方式:ManUtd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ManUtd% 复查总分 总复查人 (本题10分)一、填空 1. 中止异常类型包括____________中止和________中止。 2. Bootloader 的正常工作模式是_____________ 模式。 ARM 微处理器复位后,PC 的地址通常是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9.同CISC相比,下面不属于RISC处理器的特征的是___ A、采用固定长度的指令格式,指令规整、简单、基本寻址方式有2~3种。 B、减少指令数和寻址方式,使控制部件简化,加快执行速度。 C、数据处理指令只对寄存器进行操作,只有加载/存储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同时简化处理器的设计。 D、RISC处理器都采用哈佛结构10.Bootloade程序其中关键的初始化部分使用 的编程语言是_______ A. ARM汇编语言 B. Thumb汇编语言 C. C语言 D. 汇编语言和C语言都可以 11.LDR R2,[R3,#8] 指令的寻址方式是_________. A.立即寻址B.后变址寻址C.前变址寻址D.自动变址寻址 12.下面能产生WR信号的指令是______ A.STR R0,[R1,#4] B.MOV R0,R1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释: 1、电磁波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 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 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 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 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8、光谱反射率 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

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②③) 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 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③)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⑥)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②)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 波长无关。 问答题: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 又有哪些共性? 电磁波组成: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不同点:频率不同(由低到高)。 共性:a、是横波;b、在真空以光速传播;c、满足f*λ=c E=h*f; d、具有波粒二象性。 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 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 波长是多少? 有关因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辐射面积。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9.66μm 。 3、叙述植物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撰写规范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根据学校相关要求2009年6月修订) 1.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标准装订,装订的顺序如下: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评阅人评语→毕业设计评定书→毕业设计答辩许可证→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2.毕业设计报告(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二)论文摘要 摘要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中外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宜;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三)目录 (四)前言 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结果的讨论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命题:2011级土管系)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 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 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 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 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 考题: 第一二章(A卷) 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2分) A.紫外电磁波(0.01-0.4μm) B.可见光(0.4-0.76μm) C.红外电磁波(0.76-100 0μm) D.微波电磁波(1mm-1m) 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分) 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1分) 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2分) 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 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DLG 数字线划图 DRG 数字栅格图 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 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 B卷 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1分) A 0.50μm B 0.55μm C 0.63μm D 0.72μm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 源和SAR数据源。(3分) 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2分) 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1分) 5.遥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4分) 答:资源调查应用 环境监测评价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全球性宏观研究。

遥感原理试题2答案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绪论 1、遥感的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在地面,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 种传感器获取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 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 遥感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 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3、遥感起源于航空摄影、摄影测量等。 第一章 1、电磁波:通过变化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之间的相 互联系传播的过程。电磁波的特性: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和粒 子性。 2、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最短的是γ 射线。 3、电磁波谱图: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制成的图案。 4、地物的反射率概念: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 化而变化。反射类型:漫反射、镜面反射、方向反射。 5、影响地物反射率的 3 个因素: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入射角的大小,地表颜色与粗糙程度。 附: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a 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B 传感器的观测角和方位角 c 不同的地理位置 d 地物本身的变异 e时间、季节的变化 6、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1.不同地物在不 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2.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不同植物;植 物病虫害 3. 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7、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衡量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照 标准。 8、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灰体发射率小于1)。 9、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a.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b.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绝对黑体表面,单位面积发出的总 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c.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 移动。(维恩位移定律) 10、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航空遥感活动区)、平流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在可见光波段, 引起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散射。在紫外、红外与微波区,引起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吸 收。引起大气吸收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 0.7~1.95)、臭氧( 0.3 以下)、二氧化碳 ( 2.6~2.8)。 11、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长波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 读。 12、三种散射方式: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均匀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3、大气窗口的概念: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衰减程度较小,透过率较高的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课程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一般工作条件下,齿面硬度HB≤350的闭式齿轮传动,通常的主要失效形式为【 B 】A.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疲劳点蚀 C.齿面胶合 D. 齿面塑性变形 2.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 C 】A.包角α太小 B. 初拉力F0太小 C.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 D. 传动过载 3.下列四种型号的滚动轴承,只能承受径向载荷的是【 B 】A.6208 B. N208 C. 3208 D. 5208 4.下列四种螺纹,自锁性能最好的是【 D】A.粗牙普通螺纹 B.细牙普通螺纹 C.梯形螺纹 D.锯齿形螺纹 5.在润滑良好的条件下,为提高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可采用的方法为【 C】A.减小齿面滑动速度υs B. 减少蜗杆头数Z1 C.增加蜗杆头数Z1 D. 增大蜗杆直径系数q 6.在圆柱形螺旋拉伸(压缩)弹簧中,弹簧指数C是指【 D 】A.弹簧外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B.弹簧内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C.弹簧自由高度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D.弹簧中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7.普通平键接联采用两个键时,一般两键间的布置角度为【B 】A.90° B. 120° C.135° D.180° 8.V带在减速传动过程中,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D 】A.V带离开大带轮处 B. V带绕上大带轮处 C. V带离开小带轮处 D. V带绕上小带轮处 9.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D 】A.拉力 B.扭矩 C.压力 D.拉力和扭矩 10.滚子链传动中,链节数应尽量避免采用奇数,这主要是因为采用过渡链节后【D 】A.制造困难 B.要使用较长的销轴 C.不便于装配 D.链板要产生附加的弯曲应力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

武汉大学2009—2010学年上学期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专业: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光的衍射;灰体;大气窗口;瞬时视场;静止轨道; 近地点;辐射分辨率;训练样区;异轨立体;光谱响应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下面哪种传感器的成像几何属于斜距投影? ①画幅式相机②成像光谱仪③侧视雷达④推扫式传感器 2) 大气散射主要是在什么波段? ①紫外线②可见光③红外线④微波 3)同一时期的多光谱图像之间的运算可以消除地形对影像灰度影响的算法是? ①加法②减法③除法④乘法 4)在影像融合过程中,下列哪个处理是必须的? ①影像匹配②影像增强③影像滤波④影像分类 5)监督分类包括? ①最大似然法②ISODATA法③K-均值法④平行管道法 6)下面几种变化中,哪个变换可以提取土壤信息? ①K-L变换②K-T变换③哈达玛变换④NDVI变换 7)ISODATA分类方法中,哪个是类别合并的条件? ①类别数太多②类别中元素太多③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小 ④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大 8)太阳辐射与黑体辐射相似是在下面哪个位置? ①大气下界②大气上界③海平面上空④海洋表面 9)下面哪个卫星传感器影像可以用来进行干涉测量生成DEM? ①LANDSAT 7 ②SPOT4 ③RADARSAT ④MODIS 10)对同一幅图像进行目视判读,判读的准确度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①图像的色彩②图像的光谱分辨率③判读者的经验 ④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黑体辐射的三大特性是什么?简述三大特性给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简述地球资源卫星轨道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作用是什么? 3、简述扫描成像方式的TM图像与推扫式成像方式的HRV图像的主要成像 特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Final Version)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概念 1. 遥感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 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 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 6. 大气窗口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 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13. 辐射分辨率 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14. 传感器 传感器,也叫敏感器或探测器,是收集、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河南理工大学最新统计学试题

河南理工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 出题人:王晖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数据。 3、设总体X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 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Z0.005=2.58) 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年度化增长率为。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中位数为。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7、设总体X~ ) , (2 σ μ N , x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 n s xμ - 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 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 ①、应用统计学②、描述统计学③、推断统计学 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 ①、扩大2倍②、减少到1/3 ③、不变 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 大艇速的均值 的无偏估计值为 ()

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 一、名词解释(15): 1.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3.传感器定标 4.方位分辨力 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三、论述题(40) 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建筑专业毕业设计刘排过1(同名45143)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建筑专业毕业设计刘排过1(同名45143)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是一幢旅馆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 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综合选型、施工、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艺术及经济等。着重解决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建筑物与各种细部构造,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画出建筑施工图。 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估算,确定结构构件尺寸,进行结构计算。结构计算包括荷载计算、变形验算、内力分析及截面设计,并绘制相关的结构施工图。 本工程为旅馆设计,因地处城市中心交通要道,在总体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场地要求、绿化设施、其它功能要求,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设计时采用┛型。 总之,适用、安全、经济、使用方便是本设计的原则,两部分空间合理,连接紧凑,主次分明,使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加以提高。 关键词:抗震采光结构桩基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 scheme of a hotel building it includes two parts-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In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ing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 compressively consider the base averment using faction, structure type, construction building materials equipment architecture economy and architecture economy and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 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 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 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 少?

机器人基础考试试题重点(河南理工大学)

(二)简答题 1.智能机器人的所谓智能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推理判断、记忆 2.机器人分为几类? 答:首先,机器人按应用分类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极限机器人、娱乐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有搬运、焊接、装配、喷漆、检验机器人,主要用于现代化的工厂和柔性加工系统中。 2)极限机器人主要是指用在人们难以进入的核电站、海底、宇宙空间进行作业的机器人,包括建筑、农业机器人。 3)娱乐机器人包括弹奏机器人、舞蹈机器人、玩具机器人等。也有根据环境而改变动作的机器人。 其次,按照控制方式机器人可分为操作机器人、程序机器人、示教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和综合机器人。 3. 机器人由哪几部分组成? 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换系统、人机交换系统和控制系统。 4. 什么是自由度? 答:人们把构建相对于参考系具有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5. 机器人技术参数有哪些?各参数的意义是什么? 答:机器人技术参数有:自由度、精度、工作围、速度、承载能力 1)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轴的数目,不包括手爪(末端操作器)的开合自由度。在三维空间里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和姿态需要六个自由度。但是,工业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根据其用途而设计的,也可能小于六个自由度,也可能大于六个自由度。

2)精度:工业机器人的精度是指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手部实际到达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差异。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重复定位其手部于同一目标位置的能力,可以用标准偏差这个统计量来表示,它是衡量一列误差值的密集度(即重复度)。 3)工作围:是指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达的所有点的集合,也叫工作区域。 4)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表明机器人运动特性的主要指标。 5)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围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承载能力不仅取决于负载的质量,而且还与机器人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为了安全起见,承载能力这一技术指标是指高速运行时的承载能力。通常,承载能力不仅指负载,而且还包括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的质量。 6. 机器人手腕有几种?试述每种手腕结构。 答:机器人的手臂按结构形式分可分为单臂式,双臂式及悬挂式按手臂的运动形式区分,手臂有直线运动的。如手臂的伸缩,升降及横向移动,有回转运动的如手臂的左右回转上下摆动有复合运动如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的组合。2直线运动的组合2回转运动的组合。手臂回转运动机构,实现机器人手臂回转运动的机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叶片是回转缸,齿轮转动机构,链轮传动和连杆机构手臂俯仰运动机构,一般采用活塞油(气)缸与连杆机构联用来实现手臂复合运动机构,多数用于动作程度固定不变的专用机器人。 7. 机器人机座有几种?试述每种机座结构。 答:机器人几座有固定式和行走时2种 1)固定式机器人的级左右直接接地地面基础上,也可以固定在机身上 2)移动式机器人有可分为轮车机器人,有3组轮子组成的轮系四轮机器人三角论系统,全方位移动机器人,2足步行式机器人,履带行走机器人 8. 试述机器人视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答:机器人视觉由视觉传感器摄像机和光源控制计算器和图像处理机组成原理:由视觉传感器讲景物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给图像处理器,同时光源控制器和32 摄像机控制器把把光线,距离颜色光源方向等等参数传递给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对图像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将数据传递给计算机最后由计算器存储和处理。 9. 工业机器人控制方式有几种?

最新《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 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

1.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遥感:在高空或者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面电磁波辐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 和处理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 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如:雷达。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多波段遥感: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间,再细分成若干窄波段,以此来探测目标。 6.遥感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 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 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如:雷达辐射计等)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 感 7.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2.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3.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4.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一、内容:1、0.3~2.5μm(可见光与近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球自身热辐射 可忽略不计。2、2.5~6μm(中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地球自身热辐射均为被动RS辐射源。3、6μm以上(远 红外):以地球自身热辐射为主,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可忽略不计。二、意义:1、可见光和近红外RS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射特性。 2、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信息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也有地球自身热辐射信息。3、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本身的辐射特性。 5.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绝对黑体则是吸收率≡1,反射率≡0,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无关。 6.黑体辐射规律:普 5.图2.11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分析:太阳光谱相当于5800K的黑体辐射;据高分辨率光谱仪观察,太阳光谱连续的光谱线的明亮背景上有许多离散的明暗线,称为弗朗和费吸收线,据此可以探测太阳光球中的元 素及其在太阳大气中的比例;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0.38 ~0.76μ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 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μm左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3.0μm波段,包括近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这一波段区间能量集中,且相对稳定,是被动遥感主要的辐射源;经过大气层的 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衰减最大的区间便是大气分子吸收最强的波段;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6.大气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7.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氮、氧、二氧化碳等分子)。特点: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越弱;影响: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 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问题:多波段遥感中一般不使用蓝紫光的原因?无云的晴天,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朝霞和夕阳为什么都偏橘 红色?蓝紫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红光,红外,微波波长较长,散射强度弱。 8.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光的波长差不多时(即d≈λ)称为米氏散射(烟、尘埃、水滴及气溶胶等)。为何 红外遥感探测时要避免使用云雾天气所成的影像?云雾的粒子大小和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 主要是米氏散射,红外遥感不可穿云透雾 9.无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即d>λ)所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为何云雾呈白色?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尘埃或雾粒,一定范围的长短波都被同样的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的。 问题:1、太阳光为何是可见的?2、蓝色火焰为何比红色火焰高?6、微波为何能穿云透雾? 10.大气窗口:通常将这些吸收率和散射率都很小,而透射率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1.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分析:(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0.38~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 (0.7~0.8 μrn)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l 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