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又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必将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发展文化产业的总纲领、总思路、总要求。我省作为西部地区文化大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兰州市作为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2016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8月,甘肃省财政厅、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印发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8年6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促进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近几年实际发展情况看,我们围绕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等资源优势,培育特色都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科技、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为引擎,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记忆;大力

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文化;致力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试验区,在中华文明传承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和标杆作用。但是从总体上讲,较之于南方发达地区以及紧临的陕西省,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文化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其前景长期看好,尽管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成长空间极为广阔。为此,提以下建议:一是创新文化与旅游融合模式,释放发展“新动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创新文化和旅游融合模式,将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更大发展,使文化产业在文化资源基础上,有了旅游的优良载体。特别是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做出部署,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全域旅游理念和政策的出台,更让文化产业有了旅游行业发展的有效经验可以吸收借鉴,必将有效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进一步放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新的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以兰州为例,建议在金城关现有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板块、扩大规模,建设金城关博物馆群,充分展示黄河百里文博景观带亮点,变“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为“中国西北游,‘看点’在兰州”。

近年来,兰州市文化旅游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景少馆弱、无景可观、无馆可看”的短板,依然制约着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借助我市坐落于黄河两岸的地理位置优势,根据三县五区的各自特点与历史传承,本着集中便观的原则,分门别类建造承载不同历史内容的博物馆群。除我曾在兰州市人大会上提交的建议案中提到的建造“秦皇古渡历史博物馆”、“青城博物馆群”,以及在黄河两岸分别建造“汉唐遗风历史博物馆”、“宋元人文历史博物馆”、“明清儒雅历史博物馆”和让久拖不决的朝阳山“彩陶山博物馆”尽快建成外,更应该借助现有的金城关古建筑群,建造“民间藏品博物馆”,让民间藏品走出“闺阁”,进入公众视野。金城关历史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征西,唐玄奘西进取经,樊梨花西击扩疆等,都从金城关出进,使金城关历史上的显赫声名和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得以彰显。建成“金城关博物馆群”,不但可以回望华夏历史文明,彰显“文化兰州”美名,更可以让游人在“一水襟天下,万客游开怀”的美妙体验中,流连忘返,改变来兰游人成为“匆匆过客”的尴尬局面。据初步估算,建设博物馆群的目标如果实现,仅此一项,就可让游客在兰州多逗留2至3天,由此带来的吃、住、行、玩、购等方面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

二是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点燃发展“新引擎”。科技对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强力推动和倍增效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文化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创新文化新业态,点燃发展新引擎。在文化领域创新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将有利于各种与网络密切相关的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扩大覆盖受众,并逐步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业态。对于我市来讲,我们已经做了“数字敦煌”等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后,在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同时,更要以“互联网×”的战略思维,释放互联网的科技效能。加快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培育数字文化产业。通过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加大对我省我市文化资源的文字、影像资料整理记录,加快文化内容的数字化转化,做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应用,着力为电影、电视、图书、报刊、艺术创作等提供数字内容服务。利用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消

费手段,积极融入动漫游戏、虚拟仿真等全国和全球生产链,聚焦内容生产,着力打造原创动漫内容、智能终端内容、虚拟仿真内容等文化内容生产供给基地。积极培育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网络文化,催生新兴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使“互联网×”的倍增效应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