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敦煌学笔记整理

敦煌学笔记整理

敦煌学笔记整理
敦煌学笔记整理

敦煌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第一节敦煌学的基本概念

①音译词少数民族语言

②敦,大。煌,盛。

1. 敦煌学的崛起1900年,以敦煌藏经洞17窟的发现为契机

2. 敦煌学的提出陈寅恪1930年最先提出为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首次“遗书”

江亮夫1983年《敦煌学之文书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石窟艺术、剪辑及周围的历史遗迹

3. 敦煌学定义及其基本研究领域

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

所研究的课题上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4个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还包括敦煌一带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第二节敦煌文献的数量和收藏

1. 文学分藏于世界上十余个国家

①英国藏品由斯坦因由1907、1914两次从莫高窟劫来,总数约13300件左右,包括12种文字。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

②法国伯希和1908年劫来巴黎国家图书馆约6000件

③俄罗斯奥登堡1914年劫来约19000件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约350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④日本1912年大谷光瑞探险队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633件

⑤中国藏品主要为劫余部分国家图书馆馆藏约16000件

中国收藏敦煌卷式文书总计约19000件,有吐蕃文9648页

⑥美国不少于25件

⑦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图书馆收藏16件

⑧德国3件

2. 其它相关研究资料

①吐鲁番文书总计约42400件,另有碑帖276块

②塔里木盆地文书约6300件左右

③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所出简纸文书约89129余枚、件

第二章中国历史上的敦煌

第一节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代敦煌的开拓

一、史前时期的敦煌

汉武帝统一河西之前,河西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带。

二、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汉使节的身份率团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为了将匈奴彻底击溃)。

三、汉代对敦煌、河西的开拓经营

1. 郡县设置设置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统治匈奴,通西域

2. 主要经营措施①移民实边、增加人口②积极在河西、敦煌地区实行屯田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的历史状况和军事建制

①公元227年??慈出任敦煌太守

②西晋在河西设凉州刺史部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归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五个政权统辖

③442年,归属北魏统辖

④孝昌元年(525),北魏派元荣任瓜州刺史,在其治理敦煌的近20年中,团结豪强大家、发展当地经济、并大修佛窟

⑤北周时,仍设瓜州,任命于义继任瓜州刺史,大兴修窟造像

第二节佛教活动的兴盛

早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经由西域传入祖国内地,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前64年)佛教传入中国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佛教以译经与讲经为主,同时石窟

寺的开拓也兴盛起来。

被称为“敦煌菩萨”的竺法护,自晋武帝时游历西域诸国,之后的鸠摩罗什和昙无亦是著名译经大师。

河西地区现存石窟寺之多,许多始建于十六国时期,莫高窟就是在十六国时期建造的。公元366年

第三节莫高窟的早期建造

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可分为建筑、雕塑和壁画三方面

石窟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僧房、庙塔和佛殿

北魏、西魏的彩塑和绘画代表早期敦煌的最高成就,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有佛、菩萨像。佛像一般都有侍从菩萨,形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北周时增加了佛弟子,除少量纯装饰的题材外,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型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股市(九色鹿)、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人药叉等形象。

249窟西魏天官伎乐285窟菩萨群像西魏

据段文杰先生研究,早期塑造大多造型朴拙,色彩淳厚,人物比例适度,面相丰圆略长。北魏晚期人物造像面貌清瘦,眉目开朗、北周则出现了面短而艳的风格,人物高鼻深目,具有西域民族某些特征

绘画技法上,十六国及北魏前期躲采用凹凸晕染法并多使用土红地色,北魏晚期突破了土红地色所形成的浓重淳厚的基调,形成明朗的中国风格

第四节隋唐时期的敦煌

一、敦煌艺术的辉煌成就

隋朝一佛二菩萨立像成为洞窟的主体,并继承了北周的群像形式,形成三至七身为一铺的结合

隋代的敦煌艺术发展史上体现变革精神的活跃时期,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唐代敦煌彩塑艺术集中体现了大唐帝国空前的繁荣与昌盛,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

碧辉煌,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李泽厚《美的历程》

“维摩诘”由六朝“清嬴示病之容”,变而为健壮的老头,且题材和主题本身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残酷悲惨的场景图画终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净土变”,那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衣襟飘飘的舞蹈美替代了动作强烈的运动美,丰满圆润的女使代替了瘦削超脱的士大夫,绚烂华丽代替了粗犷狂放。

如果说北魏壁画是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神的恩宠,那么在隋唐则是以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

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的,决定它们的归根结底仍是现实生活,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统一王朝。

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有所变化,于是对于佛国的向往和宗教的要求便有变化。精神统治不再需要用吓人的残酷苦难,而以表面诱人的幸福生活更为容易进行麻痹。

第五届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

一、吐蕃对敦煌及河陇地区的占领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为吐蕃占领

二、军政建置及有关经济政治状况

①统治形式的变化:设置一套完整的宜蕃宜汉的制度

②田赋制度的变化:均田制→记口受田制

③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第六节归义军时期的敦煌

张议潮起义,848年发动起义,861年收复河西,故地重归唐王朝

851年11月,唐于沙州建立归义军。

张氏归义军(848~907)张议潮、张维深、张维鼎、张承奉

手宝甲戌年(914年)曹议军取代张承奉

曹氏归义军(914~1036)曹议军、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

156窟,晚唐张议潮出行图(在横幅长卷式壁画上)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

第七节元明清时的敦煌

1. 西夏政权对敦煌、河西的占领

景佑三年(1036),元昊带兵占领…统治瓜洲、河西长达190年,是敦煌建郡以来被少数民族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2. 西夏时期敦煌的社会经济状况

结束政权林立、战争不断的局面,提供安定的政治环境

农业:①迁徙人口,增加劳动力②农田水利的兴盛③耕地的开垦与先进农业工具的使用

畜牧业

3. 蒙元时期

经济措施:①甘肃行省及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

②劳动力资源的补充和增加

③兴修水利,发展屯田

随着南宋建都杭州,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敦煌逐渐失去了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逐渐走向衰落

4. 夏元时期敦煌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①商业(丝绸、瓷器、茶叶、牲畜和毛皮)与内地交流形式主要有贡赐贸易及民间贸易等②手工业

5. 明代的敦煌

1524年,关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大漠。1539年,二闭嘉峪

关,从此瓜、沙二州旷无建置近二百年。

明代有国的14~17世纪是敦煌历史上的全面衰落时期

6. 清代敦煌移民垦荒,开设沙州

7. 敦煌和莫高窟艺术的衰落

1227年,蒙古占领沙州后,在莫高窟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西藏式密教艺术,元代的密宗壁画,既有西夏传下来的汉密系统,又有风格迥异的金刚藏密画派作品

元代以后,莫高窟的营建就逐渐告停

密教: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中国。

第三章敦煌藏经洞的原状、封闭原因及被发现

一、藏经洞的发现

王道士其人号圆箓

1900年发现藏经洞延栋叶昌炽端方汪栗庵

开凿在鸣沙山东崖上的莫高窟,窟室大体可分为三层

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

叶昌炽收藏《水月观音像》

苏子培旧藏道经写卷、佛经写卷

端方旧藏《观音菩萨像》(北宋开宝八年)

陆季良旧藏《药师琉璃光如来像》绢本

三、敦煌宝藏的命运

1907年3月英国斯坦因

1908年2月法国伯希和选择标准时背面有非汉文的卷子,带有写经题记的卷记,估计未入佛藏的卷子和非佛教的典籍

与文书

1911~1912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

1914~1915年俄国奥登堡考察队

1914年斯坦因再次到敦煌

1923年~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华尔纳来到敦煌

四、藏经洞的封闭原因

①废弃说斯坦因根据他在洞中收藏一些包裹皮中发现的一批相当数量的汉文碎纸片、带有木轴的残经尾、木轴、丝带、布包皮、丝织片做的还原物、绢画残片、画幡木网架等等,认为这些东西是从敦煌寺院中搜集来的“神圣废弃物”,藏经洞就是堆放它们的处所,他还根据所见写本和绢画题记最晚者为十世纪末的情况,推测洞窟的封闭是在十一世纪初叶(不可靠)方广昌博士也主张“废弃说”

②避难说

伯希和根据洞中无西夏文书,而藏、汉文本及绢画、壁衣、佛像、石碑杂沓堆置,因而认为是1035西夏入侵敦煌时为避外寇而仓皇封闭的(不可靠)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探险的正式考古报告《西域考古图记》所记录的情形,应是讨论藏经洞封闭原因的出发点。

“废弃说”难以为人接受的原因之一,是藏经洞作为这样一种??????

③伊斯兰宗教的入侵

第四章敦煌遗书的内容与学术价值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的总数大约为五万卷(号),其中,时代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卷子是前秦甘露元年(359),最晚的是北宋景德三年(1006)

1.宗教文献

敦煌是我国中古时期西北地区的佛教圣地

(1)一些已经被历代大藏所收录的佛经,由于其抄写年代较早,可用来对传世本的佛经进行校勘

(2)一些未被历代大藏所收的经卷,不仅可以补充宋以来各版大藏经的不足,还为佛教的经典和佛教是的研究打开了门户

(3)中国僧人的疏释类著作,真实反映了中国佛教的特点,是研究中国佛教各宗各派的主要资料

(4)有关早期禅宗历史以及禅宗北宗情况的资料,对于禅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5)寺院文书。包括寺院财产数目,僧尼名籍,法事记录以及施物疏等集中反映了敦煌地区的佛教活动。

敦煌艺术中的道教经卷约有500号左右,主要是初唐至盛唐的写本,其中包括老子《道德经》及其不同注本,所出道教经卷有两个特点:一是纸质优良,多用染黄,而且墨色字迹都很好;第二,许多卷子的背面又写了佛经,这些佛经书写的时代绝大部分是吐蕃和归义军统治敦煌的时期

2.儒家经典

总数达百卷以上,其中,又以《尚书》《论语》《诗经》为主

3.史记与地志

①现存史书的残卷、校勘如裴姻《史记集解》

②未收入历代史书目录《开天辟地以来帝王纪》

③早已亡佚的的史书如孔衍《春秋后语》邓粲《晋纪》

④地方史资料

⑤唐代的地方志

4.公私文书

上行文书

官府文书表:上于天子之书

官府文书状:上于近臣之书

法制档案启、箴:上于太子之书

牒:九品官员上行之书

往来公文表状牒辞:普通人(庶人)上行之书

私人文书

各种符籍

下行文书:

制、敕、册:天子下行之书

令:皇太子下行之书

(教)放:公主、亲王下行之书

符:尚书省下达州,州下达县,县下达乡

5.文化教育资料

主要包括各种童蒙课本、书仪及字书等,此外,书法、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归属这一类中

①敦煌的童蒙读物多为唐五代民间流行的一些识字课本,按性质可大致分为四类:

A. 单纯供识字用的,其特点是文字互不连贯,有的是按声韵编排,有的是以字义编排《俗务要名林》

B. 一些语句连贯、押韵,并表明一定意义的识字课本,如《千字文》

C. 姓氏识字课本,伯希和《姓氏书》2995

D. 对学生进行修身处事等道德伦理教育的课本,如《太公家教》

②书仪,就是书信的程式和范本,供人模仿和套用,大致分为三种:

A. 朋友书仪,即友人往来书信的范本

B. 吉凶书仪,即一般来往和婚礼庆贺、丧礼吊唁的书信范本,为唐代书仪的主要形式。杜有晋《吉凶书仪》等

C. 公文往来而用的枯燥的套话,如《新集杂别纸》

6.科技资料

主要有医药、天文历法、算学、雕版印刷、建筑等

①医学类的写本至少在60卷以上,加上佛经等卷中的医药内容,则有近百卷,大致分为医经、针灸、本草、医方四类,如斯5614《五脏论》等,为医史的研究、中古药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②天文历法写卷,共有四十余件,主要是历日和星图,为我国天文学和天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对于研

生理学重点笔记92900

1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现已扩展到泛指体内细胞核分支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核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P4 3内环境的稳态具有什么生理意义?机体如何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在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乃至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必需,也是兴奋性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生物电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及互相协调来完成。 4刺激:是指细胞所处的环境因素的变化,任何能量形式的理化因素的改变都可能构成对细胞的刺激。刺激量包括三个参数,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5兴奋性:组织细胞具有的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 6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即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 7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即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的方向变化,其绝对值大于RP的绝对值。 8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阈电位 9局部电位:给予细胞膜一定的去极化刺激时,会引起部分钠通道的激活和内向离子电流,使膜在电紧张电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极化,但此时如果外向K电流仍然大于Na内向电流,膜电位又复极到静息电位水平,如此形成的膜电位称之为局部电位。 10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一可传播的膜电位迅速波动。 11复极化:质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12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3简述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 ①,膜外K浓度与膜内K浓度的差值决定Ek,因而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会显著影响静息电位。②,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可影响静息电位的大小,如果膜对K的通透性相对增大,静息电位也就增大。③,钠-钾汞活动的水平对静息电位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4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①动作电位一经出现,其幅度就达到一定的数值,不因刺激的增强而随之增大,动作电位的这一特性称为全或无②动作电位的另一特性就是可传播性。③动作电位的脉冲性,即动作电位有不应期,不能总和。 15常见的物质跨膜转运有以下几种形式: 单纯扩散,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的过程。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并不消耗能量。是被动扩散。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顺着电化学梯度跨膜移动的现象,并不消耗能量。课分为两种类型:①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指由载体蛋白携带,通过其构型改变实现跨膜物质转运。其特点是物质与载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②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指由通道蛋白组成跨膜水相通道,介导离子顺浓度/电位梯度迅速跨膜移动。其结构功能状态可随细胞内外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具有开

方剂学笔记总结(精心整理)

方剂学笔记 第一单元概述 常用治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方剂的组方原则 1.君药 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居方中之首 2.臣药 ①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②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 ①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 药味的增减使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组成药物相同,用量不相同时,药物在方中的药力和地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方剂的功用和主治。 3.剂型更变的变化 同一方剂其剂型不同,功效亦有所差异。 第二单元解表剂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而有表证者。 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若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3.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宜。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过多,易耗伤气津,甚或

亡阴亡阳。 4.药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既助出汗,又防复感。 一、辛温解表 ①桂枝汤(5味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②九味羌活汤(9味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一两半,细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两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③小青龙汤(8味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 ①银翘散(10味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组成】连翘、银花各一两,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六钱,竹叶、芥穗各四钱,淡豆豉、生甘草各五钱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生理学框架笔记-重点记忆

㈠内环境 细胞内液 40% 组织液 15% 体液 血浆 5% 其他 40%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调节 特点:快、短、准确 内分泌(包括神经分泌) 方式旁分泌 (二)生理功能调节体液调节自分泌 特点:慢、长、广泛 参与物质:激素、代谢产物 根本点: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 特点:范围小 自身调节异长自身细节 举例 肾血流在血压正常范围波动内,保持不变 定义:反馈信息促进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 举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动作电位的产生,1,6-双磷酸果糖对6- 磷酸果糖果激酶Ⅰ的作用 (三)反馈系统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 负反馈意义:维持稳态 举例:减压反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决定因素:浓度差和通透性 单纯扩散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 被动转运 举例:O2和CO2 充分抑制 载体中介有饱和性 结构特异性 易化扩散 小分子无饱和性 通道中介相对特异性 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 耗能 特点 原发逆电—化学梯度 一个催化单位加一个调节亚单位的二(一)物质转运钠泵有ATP酶活性 主动转运(最重要)移3个Na+出细胞,移2个K+入细胞 兴奋(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基础 继发:肾小管和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依赖钠泵建立的势能 出胞(耗能):细胞的分泌活动,需Ca2+参与 大分子 入胞(耗能):受体介导入胞模式 终板电位 化学门控通道突触后电位 感受器电位 特殊通道蛋白质(促离子型受体)电压门控通道:神经轴突,骨骼肌和心肌 机械门近代通道 总特点:快,但局限,不是最易见形式 第二信使:cAMP,Ca2+,IP3,DG a亚单位起催化作用 (二)细胞膜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G-GTP未活化 G-GIP活化 特点:慢,但灵敏和作用广泛 过程:配体+受体→G-GTP→AC→cAMP→蛋白激酶A 只有一个跨膜a螺旋 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酪氨酸残基

方剂学笔记完美

第一章解表剂 概说 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

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六、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

里双解。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伤寒论》 方歌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 (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子(媒介物)。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缩效果亦减弱。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 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收缩肌肉的舒张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网较发达,肌肉的缩短: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大,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但易疲劳;肌肉的收缩: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慢肌纤维(ST,或?型)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1肌肉的收缩的形式: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缩短收4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指肌肉收缩所产有氧缩(向心收缩):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肌肉可持续长时间运动。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掌握在体肌肉长度缩一种收缩形式。特点:(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短,(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屈肘、高(运动适应)包括肺通向一致,肌肉做正功。应(运动反应)和适应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拉长收抬腿跑、挥臂扣球)(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2肺换气指肌肉积极收缩(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缩(离心收缩):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气体交换)。(2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为科学地肌肉被)气体运输:气体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在血液中的运输。(肌肉特点:3)内呼吸:指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导。7呼吸的形式:(1: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点远离,)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如跑与阻力方向相反,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肌肉做负功。(支撑悬垂、倒立(2 )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胸式呼吸是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3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等)()等长收缩(静力收缩)研究目的运动。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如仰卧起坐、特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直角支撑(3)混合式呼吸。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学指导。点:骨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2)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是中枢神经系统功。神经调节1()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张力1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与速度的关系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指标之一。(体液调节2短暂、局限。():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2)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之后,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呈反比关系: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生长、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发育、但收缩的动态指标,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持久、缓慢、广泛。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3自身调节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降低、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器官、(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气道是否狭窄、2)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长度与张力关系: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3)肌肉收缩前就加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特点:生的适应性反应。前负荷等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调节幅度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小、不灵活,但有意义。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积。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逐渐兴奋—收)1(肌肉的收缩过程3: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不仅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缩耦联度。(4当初长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最大通气量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是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是检查张力可)5(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继续增加肌肉此后,达到最大;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Ca2+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非周期性的解离曲线可分为三段:(1)氧解离曲线上段: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时相,应以人曲线平坦,此阶段氧分鲜空气量。评价呼吸效率。 压较高。意义:指每分通气量和每为机体摄取足够的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9氧通气当量:氧气提供较大的安全系数。(2)氧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VE/VO2分吸氧量的比值()。是评如两臂前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展此阶段价呼吸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氧分压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便会24体或反弓动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中药及方剂学笔记1

君臣佐使组方法则 1 君药: 一、方中君药治疗主证(主病)。 二、君药对其他药物起支配作用。 因此,君药的作用,药力一定要大。 药力判定公式:药力=药性+药量+配伍+剂型(用法)。 1.1量小力大者为君 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方中用牛黄与黄连、黄芩各一两清心火;麝香二钱五分开心窍。药力分析明显看出,一两的牛黄要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药力强。二钱五分的麝香也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山栀、郁金药力强。故此方中应以牛黄为君药,麝香为臣药。同理,犀角地黄汤中君药也只能是一两的犀角而非八两的生地黄。 1.2量大者为君 如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方中柴胡与黄芩单味药力基本相等,而柴胡用量为八两,黄芩只用三两,故而应当以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为君,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为臣。以此原则作为判定标准,炙甘草汤中的君药应当是一斤的生地黄而非三两的炙甘草。 1.3配伍后药力明显加大者为君 如九味羌活汤中,羌活、防风、苍术各用15 g,单从单味药力上看,三药并无明显差别。但羌活一味在方中与散风寒祛湿的细辛、白芷等药的配伍,使其去上焦与肌表风邪之力明显加强,故此方应以羌活为君药。 2 臣药 2.1 辅助君药治疗主证 一、药物都是靠本身的偏性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君药表现得更为明显。但这些偏性又对人 体不利。因此,必须使用一定的药物来纠正君药的偏性,这是从侧面来辅助君药治疗主证。例如,逍遥散中取柴胡舒肝解郁、条达肝气为君,但柴胡的偏性是专于疏泄,而易劫肝血,故方中又配伍白芍药养肝血为臣,来纠正柴胡的偏性。二者相伍针对性地治疗肝郁血虚证。 二、君药在某一方面的功效尚嫌不足,这时就需要臣药来辅助其治疗主证,使君药治疗主证的作用得 以增强,可以理解为“相须为用”。如麻黄汤中三两麻黄开表发汗为君,但其只能开发腠理而不能调和腠理,故而配入二两桂枝透营达卫,这样一来就能切合病机。 2.2 臣药治疗兼证(主要兼证) 如痛泻要方主治痛泻,其主要病机是脾虚,故根据君药的定义,当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为君。但同时还应兼顾肝郁病机,故配以敛阴柔肝止痛的白芍药为臣。 小結:君臣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二方皆以麻黄为君,但麻黄汤中由于臣药桂枝走表,因此麻黄就走表而发汗驱散风寒;相反麻杏石甘汤中由于臣药杏仁入肺,故君药麻黄入肺而止咳平喘的作用更加明显。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 3 佐药 3.1 协助君药和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称为佐助药 如桑菊饮中之芦根、连翘针对风热咳嗽之兼证,进一步起到佐药的协助作用。香苏饮中以陈皮为佐,就是协助臣药香附共奏理气和中之效治疗气滞兼证。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 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 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 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 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 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运动生理学》笔记

运动生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及运动反应和适应的过程,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对人体机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人群进行运动时的生理特点,以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治某些治病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目的。生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实验。 英国的生理学家希尔,被称作“运动生理学之父”。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现状1.从整体、器官水平的宏观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的研究。2.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无氧功率的研究是当前各国研究的热门课题: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两者有极大的正相关。而个体乳酸阈训练又是提高极限下强度的最佳手段。3.对研究方法的探讨:自动化分析仪器设备、电镜、核电磁共振、电脑信号处理等。4.提高人体机能辅助方法的研究:运动员抓住一切可能,提供能增进人体机能的物质和手段以提高运动成绩。5.密切联系运动竞赛。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 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两者有极大的正相关。自动气体分析仪的出现,使得在运动实践中用直接法测定最大摄氧量成为现实。也使得最大摄氧量这一指标在运动科研和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目前,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能力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课题。 2.对氧债学说再认识传统氧债理论: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时,由于机体所提供的氧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此时机体要进行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从而形成氧债。在恢复期机体仍然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以氧化乳酸,偿还氧债。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生理学家展开了对氧债、氧亏和无氧阈这三个概念的争论后,引起了更多人对大强度运动后,人体是否缺氧问题的关注和兴趣。认为:人体在从事短时间的大强度力竭性运动后恢复期,血乳酸的浓度是持续升高的而此时的耗氧量却已恢复到安静水平;在从事长时间力竭性运动过程中血乳酸就已经达到峰值,并且在随后的运动过程中渐趋降低,在运动后的恢复期继续降低到安静时的水平,而此时的耗氧量却高于安静时的水平,表现出乳酸和运动后的额外氧耗没有线性关系,从而证明了“氧债”概念不正确,提出了用“运动后过量氧耗概念”。 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人体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逐渐增大,血乳酸的水平会持续升高,当运动强度增至最大摄氧量的60%左右时,血乳酸开始明显升高,这个血乳酸的拐点被称为无氧阈。亚极限负荷运动时,肌肉组织因缺氧导致乳酸的产生是无氧阈理论建立的基础。即认为这个拐点意味着肌肉开始缺氧,由有氧功能向无氧功能过渡。但是有很多证据表明,亚极限负荷运动时,缺氧并不是肌肉产生乳酸的真正原因。乳酸阈(LAT)的概念是根据血乳酸浓度变化和运动强度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当运动强度逐渐加大时,血乳酸的变化出现两个非线性拐点,即2mmol/L和4mmol/L。国内外广泛使用4mmol/L作为乳酸阈值。由于乳酸阈没有考虑运动时乳酸动力学的个体特点,其拐点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根据运动时和运动后血乳酸的动力学特点,求出每个受试者的乳酸阈值,并称此为个体乳酸阈(ILAT)。由于个体乳酸阈的改善依赖于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因此它是极限下强度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践证明,个体乳酸阈训练是提高极限下强度运动能力的最佳手段。目前用个体乳酸阈指导运动训练已成为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于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一种机体的整体机能水平或工作效率降低的生理现象,应同疾病和运动训练中的过度训练相区别。运动性疲劳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由运动员引起的全身多器官和系统机能变化的综合结果。运动性疲劳可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从中枢到骨胳肌细胞再到细胞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或这些过程综合变化,都可造成疲劳。目前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已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向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研究水平也由细胞、亚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深入到生物分子或离子水平。 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1956年harman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称为自由基。研究证明,急性剧烈运动可使体内自由基浓度增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剧烈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加强,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其次是剧烈运动时,乳酸的堆积抑制了清除自由基酶的活性,使自由基的清除率下降;第三是由于运动时体内有些物质可自动氧化而生成自由基。运动引起体内自由基含量增多,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强,而对组织和细胞造成的损伤表现:(1)运动性贫血和血红尿蛋白。剧烈运动时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自由氧化速率加强,从而产生大量自由基,使红细胞脂肪质过氧化,降低了细胞膜的变形能力,脆性加强,导致红细胞溶血,最终发生运动性贫血和血红尿蛋白。(2)造成肌肉疲劳。剧烈运动后,过多自由基可攻击肌纤维膜湖和肌浆网膜,使其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一些离子的运转的紊乱。另外也可使线粒体的呼吸链受到破坏,使ATP的生成发生障碍,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加速疲劳过程的发展。(3)延迟性肌肉酸痛。目前已有证据显示,延迟性肌肉酸痛与自由基损伤有关。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体内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可有效清除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过量地自由基。另外可以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及一些中药也可有效地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 6.运动对骨胳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超过习惯负荷的运动训练或体力劳动能引起骨胳肌延迟性酸痛(Delayed-Onset-Muscular-Soreness,DOMS)、肌肉僵硬、收缩和伸展功能下降及运动成绩降低,因而受到生理学研究人员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组织撕裂、痉挛假说。进一步研究表明,运动后产生肌肉酸痛与肌肉损伤或肌纤维结构的改变有关。有的学者把运动引起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称为运动性肌肉损伤(Exercise Induced Muscle Damage ,EIMD)。尝试用针刺和静力牵张促进超微结构变化的恢复和缓解肌肉酸痛。目前,利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微电极、色谱分析、同位素示踪、核磁共振和多聚酶链是反应技术先进的实验仪器和技术,通过观察大负荷运动后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自由基水平、酶活性、生物膜的机能、亚细胞结构和功能、收缩蛋白的代谢和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变化,分析研究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机能的变化,以及促进骨胳肌的机能恢复的生理机制,将运动对骨骼肌机能影响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 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目前,在肌纤维类型研究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入研究快肌和慢肌纤维德机能和代谢特征,运动对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不同类型肌纤维在运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肌纤维类型这一指标在运动选材中的应用等。 8.运动对心脏影响的研究 1984年心钠素的发现,从分子水平内分泌方面改变了人们对心脏传统的认识,证明心脏不仅是一个循环器官,而且还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

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五、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原理。 3.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考纲精要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短暂、局限。(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 收缩肌肉的舒张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 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 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 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 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 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 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长度缩 短,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 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 向一致,肌肉做正功。(屈肘、高 抬腿跑、挥臂扣球);(2)拉长收 缩(离心收缩):指肌肉积极收缩 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 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 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 点远离,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 与阻力方向相反,肌肉做负功。(跑 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 等)(3)等长收缩(静力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特 点: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骨 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 功。 5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力 与速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 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 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但收缩 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 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 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2) 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收缩前就加 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前负荷 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 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逐渐 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 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 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肉 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 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 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 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 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ST, 或?型)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 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 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有氧 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可持续长时间运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 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 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 气体交换)。(2)气体运输:气体 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指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呼吸的形式:(1)腹式呼吸是以 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如 支撑悬垂、倒立(2)胸式呼吸是 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 运动。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3) 混合式呼吸。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肺活量: 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 力,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 指标之一。(2)时间肺活量:指在 最大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 呼气。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 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 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 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 否增加等情况。(3)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 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 积。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不仅 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 度。(4)最大通气量:是每分钟所 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检查 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5)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组成:柴胡八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治一切往来寒热,胸满胁痛,心烦喜呕,口苦耳聋,咳渴悸利,半表半里之证。属少阳经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胆府清净,无出无入,经在半表半里,法宜和解。柴胡升阳达表,黄芩退热和阴,半夏祛痰散逆,参、草辅正补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也。 小柴胡汤的病机:它从主治来讲,有四个症是最重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几个症充分体现出邪在少阳特点,胆胃不和的特点。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归纳,往往讲两条,一个是邪聚少阳,一个是胆胃不和。《伤寒论》上讲到小柴胡汤病机时候提到,血弱气尽,腠理开,这主要指的已经有一定正气损伤了。腠理,体表表气不足不能御邪了,邪气因入,因者顺也,那病邪趁势,趁血弱气尽,趁势入里了。与正气相搏,邪正相争居于胁下,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这个部位。那正邪分争,在这个特定部位正邪分争是造成寒热往来这种特殊热型的一个基础。因为在这个地方,那正

气略有损伤,不能够像体表一样的持续抗邪,邪正相争就发热;正气退缩,那就邪正脱离接触,不发热,不能温煦体表,反而畏寒。因此造成发热、畏寒,它是往来交作了,就是往来寒热。所以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邪正相争在半表半里阶段的特殊热型。那由于少阳三焦,手足少阳经气相通,那涉及到半里有热,影响到胆热。所以发生胆热犯胃,胆胃不和,胆胃之气上逆。内热发生可以引起心烦,喜呕是胆胃之气上逆,喜呕、口苦,胆热循经上炎,可以咽干目眩。作为肝胆疏泄之气,经气不利,疏泄受影响,可以默默,神情默默,抑郁不舒,神情默默,胆胃不和那不欲饮食。 所以从小柴胡汤证的主治来看,它反应出来的正邪分争,气机阻滞,胆热上犯,以及胆胃不和。所以从这个表现来归纳它是属于邪聚少阳特殊这个病位,引起脏腑的之间关系,胆胃不和。至于小柴胡汤主治后面,比如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疸;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当然前提是见少阳证。有这种邪聚少阳特点,或者胆胃不和的相应症状,相应证候。这也是小柴胡汤在灵活运用时候,可以使用的证候。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的确还是很好。对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血室是指什么?成无己说的是冲脉,冲为血海,血室他认为是冲脉。张景岳开始他认为是胞宫,现在一般认为是胞宫。所以热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