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

弟子规

姚迪斌

第一课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

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之心。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二课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

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

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三课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教学内容: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教学过程:

提问:

1、我們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夏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開電風扇、開冷氣」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用電毯、電熱器」

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 凉的意思省:察看、检查(内省)。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

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四课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教学内容: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教学过程: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苟:如果、假使

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雖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意妄為讓父母擔心,不止是不孝的行為,更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提问:如果已經做了錯事,該如何補救呢?

(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学生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

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五课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教学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复习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讲解内容:

(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

父母親所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力準備,父母親討厭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孔夫子曾說過:「人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所以對父母親我們要盡力侍奉。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提问:

1、大家知不知道父母親喜歡吃些什麼?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嗜好?

2.父母親最喜歡我們做些什麼事?

3.父母親最不喜歡吃的是什麼?最不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4.父母親最不希望我們做的是什麼事?

5.我們要怎樣去體貼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

师:请学生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举例说明:某个学生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础。父母关心儿女的身体健康,胜过关心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拿自己身体当回事。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也不要期望他能爱惜别人。自爱是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懂得克己自爱的人,就会懂得如何爱惜他人,如何爱护家人,如何处身立世,如何修身养性;相反不懂得自重、自爱的人,就是一个德行有亏之人,这样,只会连累自己父母长辈跟着蒙羞。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遵守孝道的基础。

家庭作业:背诵这段文字。

课后小结:做事应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要好好读书,遵守孝道。

第六课

教学目的:懂得勸諫別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則並取得別人的信任,勸諫別人才有效用。

教学内容: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教学过程:

(一)親有過、諫使更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父母親改正。

(二) 怡吾色、柔吾聲

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起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怡悅,話語要柔順平和。

(三) 諫不入、悅復諫

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就要等到父母親高興時再勸諫。

(四)號泣隨、撻無怨

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遭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举例说明:

1.李世民軍營夜哭:

唐太宗年輕時候隨父親李淵南征北討,一次戰役中父親因戰爭失利決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勸諫父親軍隊不可後退,否則士兵會四處逃散,敵軍也會乘機攻擊。李淵不採納兒子的建議,當天晚上李世民在軍營外面大哭,李淵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後一次的勸諫,並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淵終於接受兒子的進諫,停止撤軍的行動。

2.魏徵勸諫:

唐太宗在位期間廣納諫言,政績顯赫,史稱「貞觀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諫臣就是魏徵,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鷂鷹藏在懷中,魏徵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由此可見魏徵行不言之諫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徵去逝後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3、拓展:勸諫長輩、親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包括我們的存心(真心為他好)、時機(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態度(和顏悅色)及耐性(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最重要的是勸諫別人前一定要以身作則並取得別人的信任,勸諫別人才有效用。

4、提问:你身邊是否有親人或朋友平常的言行不好,你想要勸諫他,是什麼事?你要如何勸諫他呢?

课后小结:勸諫長輩、親人或朋友一定要有智慧,要以身作則並取得別人的信任,勸諫別人才有效用。

家庭作业:背诵这段文字。

第七课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教学内容:《弟子规》的2、3段

教学过程:

(一)提问: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

(二)讲解:

1、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清:(电脑里没这个字) 凉的意思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小朋友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

(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教育小朋友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2、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苟:如果、假使

1)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3、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苟:(同上)

1)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

2)小朋友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

3)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4)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三)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四)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八课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教学过程:

一、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二、讲解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

2、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

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互动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

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

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如;某个小朋友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三、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四、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九课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内容: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教学过程:

一、提问内容:背上节课学的内容。

二、讲解内容: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1、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

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

2、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你的家长会为你感到自豪吗?

3、朗读课文: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三、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四、作业: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第十课

教学目的:教育小朋友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培养小朋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家庭作业,询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每个家庭的家教。

让小朋友举手回答。进一步了解家长是否给予了配合?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程度如何?

(注意课堂纪律,有时小朋友会很活跃。要给予正确帮助。同时老师每天要做记录,观察小朋友都有那些变化?个别家庭的孩子要给予足够的关爱,注意个性培养。

二、讲解内容: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缺少方法。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

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就对你们好。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

(完整)一年级经典诵读安排计划.doc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 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认识,就是继承和发扬 我们祖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有 效途径。《弟子规》是一部浓缩的教育史,集中国文化之大成。我们 常常为语文教学的单薄而苦思,寻求更好的办法让学生的知识与见识 厚重起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一个文化人,而今学校开展 以《弟子规》为载体的校本课研,也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 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为孩子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他们的知识底蕴厚重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益。 二、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组织学生熟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医生记忆力 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 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

力。 四、诵读计划 三月:阅读《孔子讲学》——《陶母封鲊》 诵读内容: 第一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二周: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第三周: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第四周: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四月:阅读《司马光改错》——《晏婴的车 夫》诵读内容: 第一周: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赠我,孝方贤。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诗歌诵读》教案 活动一: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小学生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及内容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生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及内容三年级 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篇目及内容 三年级 (上学期)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必读书目: 《鲁滨孙飘流记》(英国)笛福 泛读书目: 1、《寄小读者》冰心 2、《小兵张嘎》——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吴光耀 3、《皮皮鲁传》《鲁西西传》郑渊洁 选读书目: 1、《高士其科普童话》高士其 2、注音版《史记》 3、《马戏团的动物明星》沈石溪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 5、《中国兔子德国草》周锐、周双宁 必背古诗词: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巨量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案

课题预备课课型预备课教学目标明确必读书目及经典诵读内容,读书方法指导。 教学重点明确必读书目及经典诵读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媒体应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与心得 一、导入。 二、明确内容。 1. 必读书目。 (1)《晨读对韵》 (2)《百家姓》 2. 推荐书目。 3. 经典诵读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科学的读书方法。 1. 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坚持阅读。 2.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 3. 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小结下课。

课题 1. 单人旁和双人旁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点,写好含有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写好含有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字。 媒体应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与心得 一、导入。 二、新授。 1. 教学单人旁的写法。 单人旁是由“人”字变化而来,由撇和垂露竖组成,多出 现在字的左侧。书写要点: (1)单人旁较窄,姿态宜收敛。 (2)撇画斜直,不宜过长。 (3)竖画为垂露竖,起笔多在撇画中间。 2.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3. 教学例字:信、伯。 (1)教师重点讲解示范“信”的写法。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 学生自学。 (1)对照单人旁,讨论双人旁的特点。 (2)参照一点通,练习书写例字:徒。 (3)教师巡视。 三、碑帖欣赏。 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课题 3. 正确的书写姿势课型 教学目标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教学重点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教学难点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媒体应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与心得 一、检查: 二、讲授新课: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 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 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 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 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 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 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 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 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 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 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 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板书设计: 3. 正确的书写姿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课题经典诵读第1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 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故事导入 二、介绍《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 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1.字正腔圆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2.手舞足蹈读节奏 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 3.借助资料知其意

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晃脑出感情 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一)字正腔圆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一、二组)拍手拍手(三四组)踏脚踏脚/ 拍手拍手踏脚踏脚)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道德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道德经》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47-49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 1)无为而无不为。 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四年级经典诵读《道德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道德经》 教学内容:第50-52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50-52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一年级经典诵读资料全集

一年级 经 典 书 目 汇 编 八里总小 2012.春编

目录 一、古文 1、《三字经》 2、《弟子规》 二、古诗 1、《江南》 2、《敕勒歌》 3、《古朗月行》 4、《悯农》(一) 5、《悯农》(二) 6、《劝学》 7、《夜宿山寺》 8、《相思》 9、《春晓》 10、《小池》 11、《春日》 12、《元日》 13、《忆江南》 14、《游子吟》 15、《咏鹅》 16、《赠汪伦》 17、《绝句》 18、《山行》 19、《所见》 20、《村居》 三、推荐书目 1、神话故事 2、成语故事 3、寓言故事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2011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1)交流。(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 增广贤文(节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 二、新授 1、师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读一遍 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5、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6、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7、分排比赛读。 8、男、女生比赛读。 9、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 三、搜集有关王勃和王昌龄的古诗。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唐诗》等四个单元。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唐诗 1、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一年级经典诵读

一年级经典诵读 目录 1.蜻蜓------林良 2.小溪给咱洗脚丫----------孙华文3.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4.海上的风 5.小流星----------樊发稼 6.竹里馆------王维 7.春笋 8.相思------王维 9.小花鼓------------佚名 10.长干行四首(其二)-----崔颢11.捉鱼---------陈清枝 12.小池塘 13.树叶不让说---------薛卫民14.我真希望 15.送上人---刘长卿 16.小蜘蛛-----------金黎 17.秋浦歌(之十五)------李白18.金花银花----------李光迪19.影子----林焕彰 20.草原的早晨 21.春闺思-----张仲素 22.初冬 23.日出-----林焕彰 24.遗爱寺------白居易 25.叽叽喳喳--------------望安26.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27.杏花-----王涯 28.小拇指的愿望-----------徐鲁29.海浪---------蒲华清 30.九九歌-----------民间童谣31.西瓜娃娃-----------常瑞32.捞黑豆---------虞运来 33.祖国 34.夏天是个娃娃---------欧澄裁35.春天来了吗---------常福生36.小纸---船柯蓝 37.猫头鹰---------常福生 38.小猫咪的梦---------冯幽君39.学好样---------陈镒康 40.小柳树-----------艾尼 41.鸟岛---望安 42.月亮---------林菊红 43.影子---林焕影 44.旅行者之歌柯蓝 45.雁---陆龟蒙 46.妈妈的爱---------王清秀47.钓鱼湾---储光羲48.蜂巢---望安 49.江南曲---储光羲50.七的歌---------姚业涌

(完整版)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六)《醉花阴》《声声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醉花阴》《声声慢》 1.小组互助学习运用“学古诗四步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2.小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3.放课件,师诵读诗句。 4.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从中感悟到什么? 5.介绍作者李清照。 6.指导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经典诵读(七)《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1.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3.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你所想像到的画面。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一年级经典诵读汇总

一年级经典目录1.蜻蜓 2.春笋 3.弹钢琴 4.小溪给咱洗脚丫5.沙发 6.好猫?懒猫?7.长颈鹿的脖子8.小弟和小猫9.松塔 10.鼓 11.问答歌 12.小流星 13.筷子 14.小溪 15.野牵牛 16.小池塘 17.大豆荚 18.打开小窗19.什么虫儿空中飞20.刺猬 21.半半歌 22.出 23.小花鼓 24.买鞋 25.粗心的小画家26.水城威尼斯27.鹦鹉 28.捉鱼 29.吹牛皮 30.稻草人 31.虎大王照相32.小蚂蚁背米33.草原的早晨34.钓鱼35.斑马 36.秋天的果园 37.西瓜房 38.树叶不让说 39.萤火虫 40.蝴蝶飞 41.青蛙笑哈哈 42.刺猬学跳水 43.小猫养鱼 44.小蜘蛛 45.小蜗牛 46.青蛙 47.蘑菇 48.谁的耳朵 49.哈哈镜前 50.初冬 51.冰锅盖 52.鞋林 53.知了 54.谁会这样 55.小刺猬买气球56.影子 57.金花银花 58.小小蝴蝶小小花59.跷跷板 60.太阳,你是粉刷匠吗61.全都知道的佐西亚62.丝瓜 63.小熊过桥 64.游地球 65.日出 66.叽叽喳喳 67.羊,羊 68.小拇指的愿望69.奇妙的服装 70.花和蝴蝶

71.星星 72.浪娃娃73.海浪 74.九九歌75.海水 76.西瓜娃娃77.树叶 78.捞黑豆79.小黄狗上课80.鸟岛 81.小鹿乖乖82.冰淇淋午夜饭83.夏天是个娃娃84.太阳公公85.冬天 86.春天 87.春天来了吗88.搔痒痒89.蜂巢 90.蝴蝶飞91.两个名字92.轻轻 93.小螳螂94.小竹笋95.星星和露珠96.小狗汪汪97.小兔医生98.蚕宝宝99.猫头鹰100.小猫咪的梦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 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 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 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 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 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 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 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 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 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 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 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 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 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鹡对(),翠馆对()。

一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仅供参考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一年级上期经典诵读内容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仅供参考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长歌行(北宋)郭茂倩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仅供参考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5.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别东林寺僧(唐)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9.竹里馆

仅供参考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七步诗(魏晋)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3.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仅供参考 1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5.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所见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7.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备课笔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四年级 科目:经典诵读 教师:袁冬平 2016年9月1日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

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古诗词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 吴清凌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 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 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 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成立诗社,学以致用。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2、本学期还将对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配曲唱诗、诗 句接龙、擂台赛)、跳皮筋诵古诗、拍手歌游戏等。 总之,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

四年级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 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1.谈话;2.学生背;3.评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1)交流。(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B有感情地练读。 C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感情诵读,想象当时情景。 D点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读后演示长江流水图。E自由交流“由这一江春水你联想到什么?” 2.感情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诵读体会古诗人的浓情厚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