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 1 )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 2 )内容: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 3 )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天工开物》

( 1 )作者:宋应星。

( 2 )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 3 )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

( 1 )作者: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 2 )内容: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3 )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知识点2 明长城和北京城

4.明长城

( 1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 2 )概况: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 3 )历史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 4 )作用:既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又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5.北京城

( 1 )营建: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 2 )布局: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北京城的核心。

( 3 )建筑: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知识点3 小说和艺术

6.小说

7.书画:明朝时期,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8.戏剧: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科技名著

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医学家应将其记录在( D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2.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本书的作者是( C )

A.李时珍

B.毕昇

C.宋应星

D.徐光启

知识点2 明长城和北京城

3.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B.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南扰而建

C.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D.以城墙为主体,多用砖石砌成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6年郭沫若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 1 )材料一是什么朝代哪一城市的平面图?

明朝北京城的平面图。

( 2 )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作品是一部怎样的巨著?

李时珍。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知识点3 小说和艺术

5.“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故事情节均出自某一名著。该名著的作者是( C )

A.吴承恩

B.汤显祖

C.施耐庵

D.罗贯中

6.《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 标题 )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里面提及了我国戏曲史上的两部杰作。其中《牡丹亭》的内容是( D )

A.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斗争

B.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C.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D.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课后巩固提升

1.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应收录于( D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根据下列第①组两部著作的关系,能使第②组成立的一项是( D )

①《伤寒杂病论》和《千金方》

②《齐民要术》和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几何原本》

D.《农政全书》

3.从秦朝到明朝再到现在,万里长城历经几千年,至今屹立于中国大地。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的歌词中有一句“万里长城永不倒”,这句话比喻( C )

A.长城形制结构合理,工程坚固不倒

B.历代君主常年据兵驻扎长城,比喻兵强不倒

C.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比喻中华民族不倒

D.长城沿线因贸易兴起了许多的城镇,比喻交往贸易不能断

4.下列对中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秦朝修筑的②保护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安定③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④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均取材于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这部古典名著是

( A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6.《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下列故事情节出自该著作的是 ( B )

A.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B.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C.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D.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7.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下列文学形式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 B )

①诗②词③小说④曲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8.根据提示写出内容。

( 1 )明朝中后期,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并定名为《几何原本》。

( 2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

( 3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平定祸乱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

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中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做了系统的总结,被誉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1 )材料一中的“书”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因为书中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材料二北京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明朝与北京城齐名的伟大建筑是长城,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2 )修建北京城,迁都北京的明朝皇帝是谁?北京城中最雄伟壮丽的建筑是什么?

明成祖( 朱棣 )。紫禁城( 故宫 ) 。

( 3 )请写出明长城的起止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你知道为什么吗?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原因:长城的积极效应和雄伟景观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万众一心的精神象征。

( 4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积极保护、继承,发扬光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