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窦娥冤教学案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窦娥冤教学案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窦娥冤教学案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窦娥冤教学案

窦娥冤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劳动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他著有杂剧六十余部,现仅存十八部,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窦娥冤》是其杂剧代表作,另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他于195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知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关汉卿借鉴“东海孝妇”的故事框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

[知常识]

元杂剧

元杂剧作为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1.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

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1)末、旦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2)净

俗称“大花脸”,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

(3)丑

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1)唱

唱,即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中,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2)科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3)白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杳.无音信(yǎo)

(2)古陌.荒阡.(mò)(qiān) (3)嫡.亲(dí) (4)

隅.头(yú) (5)田畴.(chóu) (6)

罪愆.(qiān) (7)恓.惶(xī) (8)

鳏.寡孤独(guān) (9)绣闼.(tà) (10)

刽.子手(guì) (11)尸骸.(hái) (12)

忤.逆(wǔ) (13)前合后偃(yǎn)

(14)??(zhèng chuài ) (15)浣.纱(huàn) (16)

祗.候(zhī) (17)桃杌.(wù)

2.多音字

(1)因词而异

①禁????? 禁.

禁.

②应????? 应.验应.届 ③咽????? 咽.喉

吞咽.

呜咽. ④解?????

押解.解.

放解.

⑤落?????

落.地丢三落.

四落.枕大大落落.. ⑥叨????? 叨.叨令叨.

扰叨.

咕 ⑦撇????? 撇.

下撇.

嘴 ⑧累????? 连累.累.

赘劳累.

(2)一言辨异

⑨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

(mái)头工作。 ⑩王老大悄悄.(qiāo)把十元钱放在孩子床头,悄.

(qiǎo)然离开了家。 二、写准字形

1.????? xián 衔冤街道

2.????? 造孽分蘖

3.?

???? 嗟冤磋商蹉跎 4.????? 错勘不堪湛蓝 5.????? 绵延棉衣锦绣

6.????? 盗跖潭柘寺开拓

7.?

???? 前合后偃堰塘揠苗助长 8.????? 亲眷誊写 三、用准词语

1.词语辨析

(1)分辨·分辩

2.成语积累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为推进中国养老事业,关爱老年弱势群体,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在京成立,并启

动健康养老进社区援助行动,帮扶空巢、鳏寡孤独

....和贫困老年群体。( )

答案:√“鳏寡孤独”泛指丧失或缺乏劳动能力而生活没有依靠的人。

(2)这几天感冒了,小王坐在教室里听课只能吞声忍气

....,因为一咳嗽就会影响同学们的听讲。( )

答案:ד吞声忍气”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3)不要看人家都说好,就来个顺水推舟

....。( )

答案:√“顺水推舟”指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4)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输很慢,亲人离家便杳无音信

....,十天半月甚至一年两年才能传回消息。( )

答案:×前后矛盾,“杳无音信”指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

(5)他们两人从小一块长大,然后同时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如今成了举案齐眉

....的好兄弟。( )

答案:ד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6)全球财富分配报告指出,澳大利亚最富裕的10%群体身家不断增加,而贫困一族穿的衣服

却一贫如洗

....。( )

答案:ד一贫如洗”形容贫穷得什么也没有,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不能用于“衣服”。

(7)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希望反对派议员回心转意

....,支持通过政改方案,实现2017年“一人一票”选特首。( )

答案:√“回心转意”指改变态度,放弃原先的成见或主张。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主旨

《窦娥冤》通过描写普通青年女子窦娥的不幸遭遇和她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热情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反抗精神和坚强性格。

一、阅读课文“楔子”部分,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剧本一开始就写了蔡婆婆的内心独白,其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提示:(1)交代了蔡婆婆的祖籍、家庭状况、窦天章借钱的事实及不能偿还的原因以及蔡婆婆想让窦天章之女做自己的儿媳等。(2)交代主要人物窦娥的由来,暗示其身世的悲惨,揭示了悲剧的根源之一——高利贷。

2.窦天章的内心独白交代了哪些内容?剧本借窦天章之口再叙身世有什么作用?

答:

提示:(1)交代了主要人物窦娥的不幸:三岁亡母,七岁成了童养媳。(2)渲染了一种浓厚的悲剧气氛,奠定了全剧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做了铺垫;还交代了窦天章进京赶考,为第四折为女儿平反埋下了伏笔。

二、阅读课文“第一折”,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3.“亏了

..。”

..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这等烦恼..一个张老

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提示:“亏了”“张老”,可以看出蔡婆婆态度的变化,此时她内心已经答应嫁给张驴儿之父。她的“烦恼”一半是难为情,一半是故作姿态,以便劝说窦娥。

4.[寄生草]一节,用了三个“愁则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提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结构上说,用三个“愁则愁”来细化前面的“细细愁”,从内容上说层次分明,节奏上顿挫起伏,颇有民歌风味。

分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主要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等。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等;描写手法主要指肖像、心理、环境、行动、语言等手法。另外表现手法还包括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铺垫等写作手法。

分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点出是什么表现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要从内容和形式(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请完成【课下能力提升】第7题5.从[赚煞]的唱词看,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提示:窦娥头脑清醒,洞察问题深刻,表现了她明于义理,坚持操守的美好品德和不屈从于胁迫,勇于抗争的精神。

三、阅读课文“第二折”,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6.本部分是剧情的发展,请你阅读文本,完善下面的表格。

提示:(1)蔡婆婆生病想吃羊肚汤;(2)桃杌昏聩至极胡乱断案。

7.“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第二折窦娥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楚州太守桃杌在一出场时的一段独白透露出什么信息?这一段在剧中有何作用?

答:

提示:这一段在元杂剧中是插科打诨的套语,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闲笔。这是作者有意为之:(1)从侧面写出了当时官吏的受贿现象,以旁敲侧击的手法来揭露官员的贪污腐化,表露出当时社会的冰山一角,也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中这种现象的愤恨之情。(2)为窦娥的蒙冤加上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剧情自然地发展下去。

四、阅读课文“第三折”,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8.三桩誓愿是本折的重点,请你阅读文本并完善下面的表格。

惩治邪恶。

9.窦娥是被当时昏聩的官吏屈判的,为何要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日月鬼神呢?

答:

提示: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迫害,而且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应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每每以青天自称。

窦娥起初也受到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逐渐觉醒过来,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面目。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得以横行,善良的人横遭杀戮。表现出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

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反映出?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折射出?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五、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0.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提示:

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说这表现了封建迷信思想,你是否同意?对这种超现实情节的安排,你是如何看待的?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答案:(观点1)宣扬封建迷信思想。窦娥把惩治邪恶的希望寄托在“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两种灾害性天气上。换句话说,关汉卿把惩治人间邪恶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界的更大的邪恶上,而不是寄托在正义和公理上。这种以恶抗恶的思想,体现了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观点2)浪漫主义手法。这样安排情节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神人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

乎情理,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观点3)这一超现实的情节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她发下三愿,为的是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治腐败、人民蒙受冤屈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

运用想象,充满浪漫色彩

[课内·回扣]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第三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课外·拓展]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对记忆中或眼前的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运用想象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利用事物间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2.根据情节创设意境,丰富作品内容;

3.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迁移·运用]

圆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圆想象成一个物体,写一个200字的小片段。

答:

写作示例:向日葵

看到圆,我便想起了那面向太阳的植物——向日葵。一个圆圆的面庞,再戴上一顶镶着花边的翠绿的帽子,整日充满着希望与欣喜,这就是向日葵。

我爱向日葵那丰满的、如太阳一样圆的脸。在厚厚的淡绿色的脸蛋上,被纵横交错地隔成了许多小槽。一个个小槽,便都是一个个生命,一个个小小“太阳”的温床。在这温暖的母体的摇篮里,茁壮成长着它的孩子——葵花籽。当把它们播种在春天的大地上时,它们也会带着母亲的希望,生成一个个新的圆圆的面庞,也永远面向着太阳。

[课内·提炼]

在元代杂剧家中,关汉卿因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而影响深远。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与其天赋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与他对戏剧的热爱有密切关系。据明代臧晋叔说,关汉卿“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恐怕关汉卿对戏剧的由衷热爱是他能取得如此成就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课外·延伸]

1.热爱的奇迹

美国西部电器公司希望著名的梅奥教授能使下属的一家工厂里的女工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这些工人从事的非常单调的电磁铁绕线圈的工作,梅奥提出下午让工人们有10分钟的喝咖啡的休息时间,结果产量立刻增长。这时,梅奥进一步在上午也给工人10分钟喝咖啡的休息时间,生产再次增长。

但是,梅奥没有就此罢手,他开始宣布取消了下午的休息时间,产量仍在增长;接着他又取消了上午的喝咖啡时间,但是产量继续增长着,工人们没有抱怨和怠工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这项工作的确是单调枯燥的。当有了休息后,工人们都喜欢这一段轻松愉快的时间,他们互相说笑着,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当听到梅奥向她们解释了她们在参与一个实验。她们就感到自

己正在一个有意义的程序中工作,有光荣的参与感。不知不觉中她们热爱上了这项工作,热爱上了这个集体。

于是这推动了工业心理学一个新的探索:热爱或兴趣似乎比休息、增加报酬等更能提高人们的生产力。热爱让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而精神都住在一个自由、美丽的天堂里。热爱应该成为我们的生存内容之一。

2.古稀老人9年骑遍中国100多个城市

在苏州市姑苏区庆祝第28个老年节文艺演出会上,古稀老人戈桂元经过层层筛选投票,荣获“姑苏夕阳旅游达人”称号。今年已经70岁的戈桂元老人,退休后用9年时间通过骑行的方式,走遍中国100多个城市。

戈桂元家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密密麻麻地标记着老人走过的地方。老人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以苏州为出发点,向西北深入新疆,西南到达西藏日喀则,最北到达黑龙江漠河。

每次出行前,他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规划细致周密的旅行路线图,这让他的旅行更加舒心。老人偏爱骑自行车旅行,他说,“骑行让人有充分的时间近距离接触一个城市的人文地貌和风俗民情。”有时,他住着几十块钱一晚的招待所,吃着几块钱的街边小吃,品尝出的却是地道的当地风味。

3.名言警句

(1)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2)热爱祖国的人绝不会憎恨人类。——丘吉尔

(3)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4)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5)缺乏对事业的热爱,才华也是无用的。——尼柯拉耶维奇

(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7)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8)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运用·点拨]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热爱的种子,有了合适的温度、水分与空气,总会生根发芽开花,最终吐露芬芳。热爱凝结了人生中的万千情节,比如热爱文字,你就会为写出最美最真的文章而去努力;热爱摄影,你就会用心去捕捉生活中值得留住与宣扬的东西。由于热爱,美国的工人由抱怨和怠工变得喜欢同样的工作;由于热爱,古稀老人戈桂元9年骑自行车游遍中国100多个城市。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占有备位“总统”的战略优势,但她的言行一再前合后偃

....,不仅失去了主导局面的先机,还沦为各方都不讨好的境地。

②近日《寂寞空庭春欲晚》片方曝光了一组剧照,琳琅康熙二人你侬我侬,举案齐眉

....,尽显甜蜜。

③从个税简单的定义上看,个税无疑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应当交纳的税,是以个体

为主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的家庭收入水平却出现了良莠不齐

....的情况。

④现在的公安队伍也是鱼目混珠

....,既有秉公执法的英雄人物,也有执法犯法的败类分子。

⑤洪都拉斯军事政变发生至今已一个月,虽然国际社会全力斡旋并积极干预,但是目前冲突

双方仍未达成任何和解协议,洪政治局势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

⑥兴化市区一处正在施工的路段因施工不慎突然发生煤气管道爆裂事故,兴化警方火速出

击,仅用15分钟便化险为夷

....。

A.②③④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解析:选B ①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此处用来描写言行,属用错对象。③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此处应用“参差不齐”(形容不整齐或水平不一)。④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此处应用“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夹缝中展开的美学大辩论,朱光潜当然只能以当时社会所要求和规定的“话语”,通过写“检讨书”对自己不惜责骂乃至丑化。

B.“库尔德自由之鹰”组织11日宣称制造了10日晚的两起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炸弹袭击。当天,数千人走上伊斯坦布尔街头谴责恐袭行径。

C.今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诡异的光”曾引起网友热议,关于语文阅读是否该有标准答案的讨论不断,这使得很多人都关心语文科目的评阅标准。

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解析:选C A项,中途易辙,首句主语为“大辩论”,第二句主语为“朱光潜”;B项,语序不当,表领属的定语“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应放在“制造了”之后;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决定的”或将“看”改为“由”,并删去句末的“的”。

3.下列对元杂剧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角色名,俗称“大花脸”。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扮演老妇人。

B.“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耍孩儿”“二煞”

等都是曲牌名。

C.科,戏剧里称角色的动作为“科”,又称为“介”;云、道、白,旧戏曲中指用口语而不用唱的方式表达内容的用语。

D.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的“幕”;楔子,放在开头相当于“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解析:选B “正宫”是宫调的一种,表示声音的高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演唱,在元杂剧的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元杂剧的一人主唱也造成了某些弊端,例如由于压抑了旁侧人物,戏剧情境就表现得不够丰满

②一人主唱可以深化主要角色的情感逻辑,也有利于统一,有不少长处

③主唱的内容又常常显得冗长和勉强,主唱的演员也会过于疲累

④由于受讲唱艺术的影响,元杂剧的演唱虽已是代言体,却还是一人主唱的

⑤为此,元杂剧艺术家们已经开始采用一些通融的办法,而后来,这种过于单一的演唱体制仍然成为元杂剧被南戏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A.①③⑤②④ B.②①③⑤④

C.④②①③⑤ D.④⑤②①③

解析:选C 整段文字旨在说明演唱在元杂剧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说到了一人主唱的利与弊。解题时要注意语句中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如①句中的“也”,③句中的“又”等。

二、阅读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长亭送别

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5.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醉”,霜林像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像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

B.“染”,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喜悦。

C.“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大家知道离情难舍,寸阴可贵,作者无端埋怨疏林挂不住残阳,分明是在写情,此时的崔莺莺多么希望能够留住残阳,留住张生。

D.文中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是在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是“除却天边月,无人知”的孤独与寂寞。

解析:选B 不是“喜悦”是“愁苦”。

6.【端正好】这段话作者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答:

答案:描写了一幅深秋、旷远又凄凉的景象,通过这个秋景,我们感受到了莺莺心中那无以言表却又无处不流露的愁苦。

7.[对应链接高考]“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6分)

答:

答案:运用了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我国古代诗人最擅长,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愁之多不言而喻。这种写法从结构上说,承前写分离之痛苦,从内容上说具体、生动、形象。

三、语言运用(14分)

8.网上有很多关于关汉卿的对联,下面是其中三副的上联或下联,请你对出上联或下联。(6分)

(1)上联:

下联:关汉卿著单刀会,文关写武关(关羽)

(2)上联:苏武囚北海,关汉卿

下联:

(3)上联:窦娥冤死,关汉卿何事

下联:

答案:(1)孔尚任作桃花扇,小孔追大孔(孔子)[或:纪连海讲阅微草堂,小纪说老纪(纪昀)]

(2)韩愈书南序,陈师道(南序指《送董生邵南序》)

(3)西湖梦残,余(与)秋雨无关 [或:水浒狂潮,施(是)耐庵妙笔]

9.阅读关汉卿散曲选段,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求句式为单句。(选段中的“我”为关汉卿)(4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答:

答案:关汉卿是一位坚强不屈、誓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充满反抗精神的正直的全能戏剧家。

10.《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4分)

(1)《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2)《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答:

答案:《古名家杂剧》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曲选》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名家杂剧》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曲选》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曲选》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名家杂剧》本的不足之处。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一、学习要点 古代戏曲的特点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 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 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 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 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 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

江河。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 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1季氏将伐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您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她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就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您的话错了,老虎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与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就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她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与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她归服;使她来了之后,就要使她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她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就是在鲁国内部。”

2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就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就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与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

(最实用)窦娥冤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1.了解元杂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 3.注意戏曲曲词的抒情美与音韵美的和谐统一,以及想象夸的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知识。 教学难点: 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人说他:“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飞、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 ○5曲牌名: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象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例如本篇文章里面的赏花时、点绛唇、滚绣球等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罪愆.(qiān)看觑.(qù)提.防(dī)蓦.过隅头(mò)无捱.无靠(ái)孛.老(bó)秀闼.(tà)田畴.(chóu)鳏.寡孤独(guān)燕侣 莺俦.(chóu)浣.纱(huàn)红鸾.天喜(luán)前合后偃.(yǎn)恓.惶(xī) 讼庭 ..(sòng)错勘.(kān)杳.无音信(yǎo)苌.弘化碧(cháng)盗 跖.(zhí)勒.死(lēi)邹衍 ..(zōu yǎn)古陌荒阡.(qiān)亢.旱三年(kàng)缥.缃(piǎo xiāng)亲.家(qìng)当垆.卖酒(lú)刽.子手(guì) 2.词语解释 (1)惫赖:泼赖,凶狠泼辣。 (2)嗟怨:叹息埋怨_ (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4)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5)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一、窦娥冤 1.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 剧的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 戏剧作家。他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齐名,被 称为“元曲四大家”。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为 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文章结构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在 绑赴刑场的路上指斥天地。 第二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 与婆婆诀别。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在 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 3.内容理解 ①窦娥:怨、悲、恨 窦娥的美好品质:善良、孝顺、忠诚 ②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每桩誓愿的目的 是什么?怎么都会一一应验? 为何第一层“怨天”,最后一层又寄“誓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怨天”是激愤的宣泄也是对现实的反抗,

“誓天”是对“理想天”的无奈的依靠。 这组矛盾充分表现了现实社会的极度黑暗,也体现出作者思想的社会局限性。 ③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善良孝顺的品质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语言特点 通俗口语化、俗中见雅(对偶、用典) ⑤社会背景 《窦娥冤》的思想锋芒是指向元代吏治的腐败。 ⑥ CONCLUSION 誓愿顺序誓愿 内容 所用典故誓愿目的 第一桩血溅 白练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让刑场上的 人了解冤 情,清洗冤 屈 第二桩六月 飞雪 飞霜六月 因邹衍 让苍天见证 她的冤情深 重

(手法)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内容)渲染突出窦娥冤情深重,并以发愿的方式指斥封建统治者,表现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结构)为第四折中冤案昭雪作了铺垫;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品味戏曲的语言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三、预习点拨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

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 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有、、、等。《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 ,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 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 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 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窦娥冤

§4.1 窦娥冤 学习目标(各位亲,这一节的内容非常简单,请大家跟上步伐,不掉队!) 1. 了能说出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体会其艺术特色。 2. 熟了解作家作品。 3. 通过窦娥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认识当时阶级尖锐的阶级矛盾。 一、自主学习(A、B层次) 1. 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 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这是关汉卿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窦娥冤》的语言特色。关汉卿杂剧的语言,是在人民大众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地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2. 故事背景: 补充: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3.初知剧情: 《窦娥冤》全剧四折和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节选的是前三折。 4. 注音: 罪愆.()看觑.()提.防()蓦过隅.头()无捱.无靠() 孛.老()秀闼.()田畴.()鳏.寡孤独()燕侣莺俦.() ?? ..()撚.断()浣.纱()红鸾.天喜()前合后偃.() 恓.惶()讼.庭()错勘.()杳.无音信()苌.弘化碧() 盗跖.()勒.死()邹.衍()古陌荒阡.()亢.旱三年() 缥缃 ..()亲.家()当垆.卖酒()刽.子手() 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A、B、C层次) 1.文中《窦娥冤》共三折,概括楔子和每一折的主要内容。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2.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哪些?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主) ②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③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主) 3.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4.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并分析其作用。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贪官污吏草菅人命,这是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3)梳理课文结构 (4)重点阅读课文第三折 一、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

窦娥冤实用导学案学生版

《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版 高二语文备课组:李显清 第一课时 预习案 [预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3.初步感受作者和文章情节。 一、预习内容 1、请阅读关于元杂剧的知识,用笔划出元杂剧的概念、常见结构形式、角色类型、剧本的具体构成等内容: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如第一折中的【赏花时】、第二折的【点绛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4)题目正名: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2、阅读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介绍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通读文章,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或用笔勾画在书上。 二、自我检测 1、根据预习填空 《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_,是_________末_________初大都人, ________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除《窦娥冤》外,其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音 楔子()盗跖()嗟怨()前合后偃()亲眷( ) 斟酌()罪愆()衔冤()湛湛青天()杳( )无音信 浣纱()错勘()亢旱()鳏寡孤独()甘霖( ) 田畴()埋怨()尸骸()哥哥行()古陌( )荒阡( ) 3 、解释加粗字词语: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 ③错勘()贤愚枉()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⑧官吏每()无心正法 ⑨断送()出古陌荒阡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

窦娥冤

导入: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而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另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提示预习: 元杂剧 结构: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楔子(序幕)提问:写了什么内容?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交代情节、介绍人物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剧本构成:唱科白、宫调 以第三折为例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概述情节 标题概括前三折内容(用红楼梦章回体小说标题形式) 以第四折为例:窦娥鬼魂诉冤情,千古奇冤得昭雪 播放视频前3分钟

赏读课文第三折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重点赏析剧本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指天斥地 满腔冤愤向谁诉说?哪些曲子集中体现了窦娥对天地的满腔冤愤? 请生读【滚绣球】(注意情感,再读) 滚绣球一节,那句话最震撼你? 明确: 修辞:呼告、对偶、对比,借代、用典 ——性格:刚烈(弱女子) 如火山爆发、如洪水决堤般的满腔怨愤 (板书:冤————) 齐读前两节 第三折概括为“临刑之前发誓愿,感天动地窦娥冤”,集中在第三个场面,板书“三桩誓愿”中间还写了什么?“诀别婆婆” 理清第三折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指天斥地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诀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三桩誓愿 第三部分——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分窦娥、监斩官、刽子手及科介) 读之前提示情感(可以加上动作) 监斩官说的话有无变化? 态度:答应——不信(呵斥)——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 雪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哪三桩誓愿?能不能调换? (板书:冤————愤) 播放视频 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看待? 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3)及答案

《窦娥冤》导学案(三) 高一语文必修四 学习目标: 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学法指导: 比较阅读 能力提升(D)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 A词牌B宫调C曲目D曲牌 2.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 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三、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作者:————————————————————————————————日期: 2

《窦娥冤》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难点】 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学法指导】 诵读·讨论探究·点拨 【相关链接】 1.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 - 3 - / 20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欲了解关汉卿,必得从他所写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着手。兹录其尾声为代表:“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予我这几般儿的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啊!那其间缠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正是关汉卿生活与性格的真实写照,多才多艺,而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为人豁达开朗,风流倜傥,滑稽多智,热情洋溢而不拘礼法。 2、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 - 4 - / 20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句及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高频 句及翻译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文言文重点文句《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廉颇凭借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6、璧有瑕,请指示王。 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7、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8、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就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1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12、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1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教案(1)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