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下京津冀机场群格局_郝媛

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下京津冀机场群格局_郝媛

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下京津冀机场群格局_郝媛
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下京津冀机场群格局_郝媛

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下京津冀机场群格局

郝媛 全波

【摘要】京津冀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机场群,支撑京、津“双城”定位和区域协同。当前京津冀机场群格局不支撑城市群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航空资源和需求分布极度不均衡和首都机场门户枢纽功能相对较弱。结合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机场群发展经验,应对未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要求和航空需求的增长趋势,判断北京新机场建设对京津冀主要机场发展态势的影响,并从区域协同和提升国际门户功能两个角度研究未来京津冀机场群格局。最后,强调对京津石机场发展进行主动调控,实现四个主要机场的差异化发展,并强化提升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关键词】机场群;主动调控;差异化发展;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现状京津冀机场群呈现首都机场单极集聚格局,首都机场能力饱和、服务水平下降,天津、石家庄机场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新机场的建成对未来京津冀机场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引起业界的多种估计。一方面,未来京津冀航空市场是否会形成以北京双机场为核心的新一轮集聚态势;另一方面,新机场建成之前被认为是天津、石家庄机场发展的宝贵“窗口期”,而新机场建成之后津、石两机场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未来的京津冀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这对构建与京津冀城镇空间和功能布局相匹配的京津冀机场群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以上背景,本文重点研究未来京津冀机场群格局如何支撑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1当前机场群格局不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

1.1首都机场单极集聚的航空发展格局

京津冀航空资源呈现首都机场单核集聚格局。京津冀人均航次(航空客运量/常住人口)0.88次/人,略高于长三角0.78次/人、珠三角(不含港澳)0.76次/人[1,2],但从三大城市群主要城市的人均航次来看,津、石两市的人均航次远低于三大城市群的其它核心城市。津、石机场的航空需求份额低。2014年,首都机场占京津冀客流总量的78.6%,天津滨海机场占11%,河北省机场仅占5%,而长三角的沪、苏、浙航空客流比例约为61:15:24。

天津机场货运受首都机场影响明显。2014年首都机场货邮吞吐量179.98万吨,居全国第2位,天津机场货邮吞吐量23.3万吨,全国第13位。首都机场货运航班频次高达 165 班次/周,且拥有日韩、美洲、欧洲等完善的航线网络;天津机场货运航班频次仅为首都机场的1/2,且主要以日韩、欧洲航线为主,缺乏美洲航线。天津约有70%的货物流入北京或经北京中转,1/3的货邮吞吐量由大韩航空运往仁川机场中转。

注:数据根据参考文献[1]、[2]整理得到。

图1 三大城市群主要城市人均航次与人均GDP的关系

1.2首都机场国际枢纽功能有待提升

首都机场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仍有待提高,中转组织功能亟待培育。2010年首都机场中转比重是7%,与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中转比重20-30%差距显著。2014年,首尔仁川机场中转比重为16%(2014年仁川机场的国际客运市场中我国旅客比重达23.9%),货运中转比重约45%,对我国航空客货产生明显分流。

首都机场的地面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和对区域服务的便利性远不如希思罗、史基辅、法兰克福等国际枢纽机场。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偏离区域内主要城镇联系走廊,当前主要通过高速公路实现对外联系,与区域城际铁路网络衔接十分不便,对冀中地区广大的航空需求市场服务效率较低。

2世界级城市群要求与之匹配的机场群

2.1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需要就近服务自身的国际枢纽机场

世界级城市群均拥有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机场群。航空门户是城市群开放度的重要指标,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航空门户枢纽功能突出,通常拥有2~3个大型机场,且均有一个主要负责国际航班的机场,如表1所示的伦敦和纽约大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一般都有就近服务自身的枢纽机场,一般距市中心30公里左右。世界前二十大机场(按旅客吞吐量排名)与核心城市的距离为20公里左右,中国客流吞吐量在1000万以上的机场与城市的距离也基本不超过30公里。纽约与费城相距130公里,纽约周边20公里半径内有三个规模相当大的国际机场,但费城仍然有自己的国际机场,且客流量和国际航线数量都很高。对于两市共用机场,如达拉斯-沃思堡国际机场是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和沃思堡共同所有的民用机场,全美第4大机场,2014年旅客吞吐量6352万人次,但距离达拉斯和沃思堡两市均不超过30km。

表1 伦敦和纽约世界级城市群主要机场功能及运输量

城市群 大型机场 功能定位 2013年旅客吞吐

量(万人次)

世界排

伦敦城市群 伦敦希斯罗机场 英国第一大机场 7240(2014) 3 伦敦盖特威克机场 英国第二大机场 3810(2014) 37

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

以国内航线及去往欧洲各国的航班

为主

1800

曼彻斯特机场 英国第三大机场 2212

纽约城市群 纽约肯尼迪机场 纽约最主要国际机场 5042 19 纽约纽瓦克机场 美国第10大繁忙机场 3502 40 纽约拉瓜拉迪亚机场 国内航班和加拿大航班为主 2672 59 波士顿洛根机场 美国20个最繁忙机场之一 3024 54 巴尔的摩马歇尔机场 美国第24繁忙机场 2250 69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 美联航公司的主要枢纽 2180 73 华盛顿里根机场 以国内航线为主 2039 78

注:该表数据根据参考文献[2]和各机场官网整理

2.2明确的分工是机场群协调发展的前提

区域多机场系统、“一市多场”是应对城市群地区航空需求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为了促进城市和机场的协调发展和机场群的规模效应,通常需要政府联同民航局、航空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机场分工进行主动干预[3,4]。大伦敦地区5个机场中,英国机场管理集团(BAA)负责运营或管理其中的4个,并按照通航区域划分各机场功能,实现各机场的高度专业化和差异发展。大纽约地区按照航空公司划分机场功能,其中,纽约肯尼迪机场是最主要的联外机场,是捷蓝航空、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的枢纽机场;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主要由美联航运营;而拉瓜拉迪亚机场的航班不可以飞行2400公里以上航线。

2.3大型机场布局引导城市群交通网络优化和潜力节点区位提升

大型机场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交通网络构建中的重要枢纽。一方面,大型枢纽机场所在的区域,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商业区位和潜在的经济增长中心。世界上的大型机场相继发展临空经济,使机场周边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核心乃至全球经济产业链的重要节点。例如,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和史基辅机场区域成为全球总部经济的集聚区,机场区域成为全球重要战略控制点[5],而迪士尼等大型设施的选址布局也将靠近大型机场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另一方面,国际上枢纽机场逐渐承担了世界级大城市群地区区域交通网络中的组织中心功能。欧洲国家的大型枢纽机场如史基辅机场、法兰克福机场已经成为全国乃至欧洲铁路网络中的组织枢纽,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及其他多个机场均接入欧洲高铁网 [6]。

3 支撑世界级城市群的京津冀机场群格局

3.1城市群发展促使航空需求增长和重分布

京津冀城市群的航空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京津冀人均乘机次数从2000年的0.25次/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0.88次/人?年,2000~2014年,天津、石家庄航空客运量增速均高于三大城市群主要机场的客流增速[2],然而,与航空大国相比我国航空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年人均乘机次数仅约为美国的1/17,年航空客、货周转量分别约为美国的1/5和1/4;2010年我国人均快件量仅为1.75件,远低于美国的26件,日本的25件[7]。在全球航空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客、货航空需求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据民航部门预测,京津冀区域2020年航空客、货需求量约1.9亿人次、578万吨,2040年分别达到2.85亿人次、885万吨[9]。

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将为天津航空市场带来新的需求。首先,自贸区的设立将有助于提升天津机场对国内和国际旅客的吸引力。据统计,2012年杰布阿里自由区为迪拜机场贡献了24%的吞吐量[8]。第二,自贸区将促进航空物流的发展,例如,上海设立自贸区后,东方航空旗下东航物流公司正在积极申请成为上海政府跨境电子商务的挂牌试点单位。

京津冀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围绕北京功能疏解、产业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将突出强调三地的错位发展,转变“以北京为中心放射式”的组织体系,形成“京津石三中心”格局 [9]。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指标是拥有多中心的国际门户体系。对于京津冀机场群,一方面要求应形成以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为主体、以若干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基地为支撑的相对均衡的区域航空枢纽布局;同时,又要强化首都机场和北京新机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功能。

3.2北京新机场不能替代天津滨海机场功能

北京新机场备受瞩目,然而新机场建成之后,滨海机场仍是服务天津本地客流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最便捷的机场。

国际上大多数大型机场均以本地客流为主要服务对象。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可谓是空铁联运的经典案例,空铁联运带来100~300公里范围内远途客流的快速增长,在进出机场交通方式中长途及高速列车比例由1999年的9%提升到2004年的18%,但航空客流中50公里半径内客源占40%,100公里半径内客源占60% [6]。长三角的苏南硕放机场为无锡、苏州两市共用机场,距离两市分别为15公里、25公里,虽然无锡到达虹桥机场十分便捷且时间仅需30分钟(约100公里),但苏南硕放机场仍然呈现客流快速增长态势,无锡和苏州本地客流需

求支撑了苏南硕放机场的发展。

即使未来京津冀城际轨道网络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区与北京新机场的联系仍需要较长时间,超出商务旅客承受能力。从天津中心城或滨海新区出发,选择轨道交通方式去新机场,至少需要提前2.5‐3小时,选择小汽车方式提前时间更多。而滨海机场与天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距离分别为14公里、31公里,到天津滨海机场的时间提前量则相对小得多。

表2 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到达北京新机场的时间提前量

到新机场时间 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时间+城际购票候车时间

+城际时间+办理乘机手续时间) 小汽车方式(城市交通时间+高速公路时间+办理乘机手续时间)

天津中心城 30分+30分+28分(115公里)+60分=148分30分+90分+60分=180分

滨海新区 30分+30分+38分(165公里)+60分=158分20分+120分+60分=200分

天津作为京津冀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提升航空门户功能。机场国际门户功能的强弱与机场群管理模式、机场到核心城市的距离、区域内国际航空需求总量及分布等因素有关。天津与北京距离130公里,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双城”之一、国家中心城市,天津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在京津冀国际航空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4京津冀机场群的发展策略

4.1京津冀机场群分工面临调控机遇

首都机场面临饱和,北京新机场启用前天津、石家庄机场将迎来航线网络完善和航空需求发展的机遇期,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将促成客流在区域中的重分布。

多机场系统中当首位机场饱和时其他机场获得快速发展机会。比较典型的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与盖特威克机场[10]。希斯罗机场目前有2条跑道,盖特威克机场有1条跑道,各自提出扩建需求。2010年以来希思罗机场已经接近运力极限,2014年航班起落架次470695架次,仅比上年增长0.2%,在航空公司采用大型飞机执飞的情况下,客流吞吐量达到7340万人次,比上年客流增长了110万人次;而盖特威克机场2014年吞吐量3810万人次,比上年客流增长了270万人次。

当前首都机场每天约有400个航班时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与此同时,天津机场客流的绝对增量在2013年以后已基本接近首都机场客流绝对增量。天津、石家庄机场通过空铁联运、设置异地航站楼、低成本航空票价优惠等策略加强对区域客流的吸引,石家庄正定机场2014年空铁联运客流约占机场航空客流总量的4%,其中北京客源占4成[11]。

图2 北京首都机场和天津滨海机场客流增长情况对比

新机场建成初期,将会促成京津冀地区客流的重分布,待各机场分工逐渐明确后,京津冀航空市场将进入趋于稳定的协调发展期。长三角地区各机场运输需求受浦东机场的影响就是经历了一个从需求重分布到逐渐稳定的过程。浦东机场1999年9月通航,通过政府、航空公司、机场等多方面对航线、航班的协调,浦东机场航线网络和需求快速形成规模。浦东机场通航后到2003年间,虹桥机场、南京机场、杭州机场客流增速均呈下降态势,但2004年以后,浦东机场客流增长速度基本与区域其他机场客流增速趋于一致。

注: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2]

图3 浦东机场对长三角其他主要机场的影响

4.2对京津冀机场群分工进行主动调控

世界级大城市群形成分工合理的机场群大多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主动调控的目标,一是体现区域协同,促进机场群对京津冀相对均衡的服务和对潜力地区的带动,避免航空资源在北京双机场继续过度集聚局面;二是提升强化,集中打造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体现大国门户功能的国际机场门户。2015年初民航局发布的《关于印发京津冀机场航线航班网络优化实施办法的通知》[12],是政府对京津冀航空资源实施主动调控采取实质性动作的标志。新机场建成后,服务腹地与石家庄机场、天津机场腹地均有重叠,因此,新机场建成后对津、石机场的政策扶持必须持续,才能保证津、石机场在区域中的竞争力不被过分削弱。

强化首都机场和北京新机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应当具备与大国首都相匹配的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参与世界航空体系竞争。首都机场和北京新机场在满足北京及区域不断增长的航空客货运需求的基础上,应

当着力提升双机场参与世界航空竞争的能力,增强我国航空公司在跨国联盟中的战略地位。首都机场仍是服务北京客流最便捷的机场,未来应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主要使命,重点完善洲际航线网络,打造国际中转枢纽。北京新机场在服务北京的基础上,拓展区域服务功能,形成区域门户型机场和国内中转枢纽。

支撑天津对外开放,提升滨海机场国际门户功能。拓展天津滨海机场国际国内航空枢纽功能,协同构筑以京津为核心的特大城市地区三大门户机场格局,共同提升区域航空国际竞争力[13]。打造天津机场成为区域枢纽机场,面向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机场。做强天津机场航空货运枢纽功能,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石家庄正定机场低成本航空和货运优势,发展成为京津冀南部的枢纽机场,华北地区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

4.3 强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强化机场集疏运网络建设,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以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为契机,将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纳入区域城际铁路网络,实现“空铁联运”[9,13,14]。北京新机场拥有服务京津冀区域的区位优势,应实现与京津冀区域内所有设区城市的城际铁路通达;首都机场、天津机场应实现与城际铁路的连通,实现首都机场对北京市域北部及承德方向、天津机场对京津走廊及环渤海方向腹地的快捷通达;进一步优化石家庄机场与京广高铁以及规划的京石城际铁路的便捷衔接。

5 结语

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支撑京、津双城定位,要求提升首都机场、新机场、天津机场国际国内航空枢纽功能,协同构筑以京津为核心的特大城市地区三大门户机场格局。城市群核心城市一般都应有就近服务自身的枢纽机场,北京新机场不能替代天津滨海机场作为天津对外联系枢纽的功能,天津机场的国际枢纽功能需要提升。同时,支撑京津冀由“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组织格局向“京津石三中心”组织格局的转变,需提升石家庄机场功能并打造其成为京津冀南部的枢纽机场。

世界级大城市群形成分工明确、规模效应突出的机场群大多是政府干预的结果,京津冀机场群也应实施主动调控。京津冀主要机场还应强化机场地面综合交通枢纽,并成为区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织节点。重点完善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与城际铁路网络的衔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地区数据[EB/OL]. [2015-04-20]. https://www.doczj.com/doc/b18737047.html,/.

[2]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 从统计看民航2014[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14年11月.

Development Planning Division,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Statistical Data on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2014[M]. Beijing: China Aviation Press. 2014.11.

[3]王铁钢,杨屹,张晓妍,王建宙,国际化城市多机场系统及其对北京新机场的启示[J]. 中国民用航空,2010.3,vol.111,p42-44

Multi-airport system i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its revelations for Beijing’s new airport. Aviation, Mar 2010(V ol.111),p42-44

[4]刘旭龙. 京津冀区域机场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年5月.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al airport system[M].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Economics, Hebei University. May, 2014

[5] 曹允春. 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CAO Yun-chun. Airport Economy: New Growth Pole in Era of Speed Economic[M].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9.

[6]秦灿灿,徐循初. 法兰克福机场的空铁联运[J]. 交通与运输,2005(12). p46-49.

Qin Cancan, Xu Xunchu. On Air-Rail Inter-modality in Frankfurt Airport[J]. Traffic &Transportation. 2005(12). p46-49.

[7] 戈锐,范幸丽,张玮。我国航空货运市场发展趋势探析[J]. 综合运输, 2014.4,pp37-41.

Ge Rui, Fan Xingli, Zhangwei. Research on Prospects of Air cargo Market of China[J]. Integrated Transporation. 2014(4), pp37-41.

[8]中国民航报.观察:自由贸易区将为上海带来新的民航机会[EB/OL]. [2013-09-04]. https://www.doczj.com/doc/b18737047.html,/newsshow.aspx?idnews=230386.

[9]全波,李鑫,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R],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Quan Bo, Li Xin. Traffic Integration Planning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ity-Cluster[R]. Beijing: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10]民航资源网.希思罗客流增速不敌盖特威克[EB/OL]. [2015-01-06]. https://www.doczj.com/doc/b18737047.html,/2015/0116/9212.html.

[11]民航资源网. 备战春运正定机场站高铁增班“空铁联运”[EB/OL]. [2014-12-09]. https://www.doczj.com/doc/b18737047.html,/list/301/301213.html

[12]中国民航局. 民航局出台京津冀机场航线航班网络优化实施办法[EB/OL]. [2015-01-12]. https://www.doczj.com/doc/b18737047.html,/A1/201501/t20150112_70959.html

[13]全波,李鑫. 面向京津冀一体化的天津区域交通发展策略研究[J]. 城市规划,2014年第38卷第

8期

Quan Bo, Li Xin. Research on Tran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ianjin in the Contex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al Integration[J].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38 No.8 AUG. 2014, p15-22

[14]张国华,郝媛,周乐. 大型空港枢纽区域集疏运网络优化方法[J]. 城市交通,2010年,第8卷第4期,p33-40.

Zhang Guohua, Hao Yuan, Zhou Le. Regional Service Fun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Planning of Major Hub Airport[J].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2010, vol. 8(4), p33-40.

郝媛,女,博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电子信箱:hao_silvia@https://www.doczj.com/doc/b18737047.html, 全波,男,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前言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

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 年。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 (一)机场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06 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7 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45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按飞行区等级划分,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级机场29 个;按经济地理分布,东部地区41 个、中部地区25个、西

2016年的中国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GDP排行榜

2016年的中国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GDP排行榜 2017-03-11 13:31 来源:霸都雄心 简介(百科) 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承德、沧州共8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三个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其它两个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核心区:北京、天津、保定、廊坊 主要城市夜景图

2016年10个地区GDP排行 GDP排行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GDP总量来说北京第一,天津第二,唐山第三,北京比天津7013.87亿,天津和唐山相加是24191.59亿还需要增加707. 67亿才与北京持平。 北京:24899.26,占比36.16%;天津:17885.39,占比25.97%;唐山:6306.20,占比9.16%。

GDP占比 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总GDP 68857.15亿元,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全国GDP为744127亿元,占比9.2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总GDP6 4034.99亿元,全国GDP为689052亿元,占比9.29%;2016年相对2015年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京津冀人均GDP排行榜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年末中国总人口138271万人,按此计算,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53817元(不包含港澳台)。天津、北京、唐山、廊坊,石家庄,五市人均GDP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其他城市都低于国家平均。保定是人口大市,目前在人均GDP处于最后一位。 京津冀增量排行榜 北京名义增量全国第三1930.66亿,深圳1989.61亿,上海2501.16亿;北京以及天津增量相加名义增量共3277.56亿,占整个城市群的6 7.97%,在三大城市群中这个比值非常高;2016年相比2015年名义增量为55075亿元,小编统计京津冀名义增量为4822.16,占全国的8.7 5%。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2010年08月05日23:0121世纪经济报道【大中小】【打印】共有评 论0条 8月5日,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至今已有一月之余。“京津冀规划编制时间较长,横跨整个‘十一五’,之所以至今没有获批,中央可能有更为慎重的考虑。”该人士说。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工作进展顺利,规划有望在年内出台。京津冀的定位已经突破“中国经济第三极”的概念。“京津冀的定位可以是知识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先行区、现代交通运输设备生产基地和钢铁生产基地。” 国家发改委官员也反复对记者强调:“我们并没有刻意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排名,‘经济第三极’的概念有偏颇。”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河北省的态度是非常积极,而北京和天津则相对较弱。河北省一位官员回忆,近日,他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时发现,某部门办公室张贴着一张“京津一体化发展”地图。 这张地图对他的震动很大,“河北迫切希望融入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更高层面的机构来推动三地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分割”。该官员说。 京津冀新定位 已经提交国务院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三地规划统筹而成。根据本报记者了解,该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对于上述定位,国家发改委方面没有异议,而河北方面并不满意。“河北省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河北有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太阳能、新材料等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张建国说。 产业同构之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中国民用机场分布一览表

中国民用机场分布一览表中国民用机场分布一览表2010-10-26 22:14中国民用机场分布一览表交通能源2009-11-16 18:34:17阅读782 2009年2月,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 其中提到:要加强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2008年1月,《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 根据规划,以2006年为基数,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 初步匡算,完成上述规划,需要投资4500亿元的静态投资。 其中,到"十一五"末,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192个左右,新增机场45个左右,建设资金需求约1400亿元。 上述布局规划实施后,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82%、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96%。 全国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主要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地区、交通不便中小城市等均有机场连接。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7个(不含港澳台地区)。 其中,东部地区41个、中部地区25个、西部地区69个、东北地区12个。 全国52%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 服务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61%、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82%。 "东密西疏"格局明显 国家民航局在发布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用"初具规模"来总结当前我国机场建设和发展的现状。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您的得分 93/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精)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 2003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部署安排“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时,把区域规划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珠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五个大的区域规划。由于珠三角只涉及广东一个省,所以珠三角区域规划委托广东省自行编制。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负责组织编制。2004年,国冢发改委先期启动了长三角、京津冀两个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上述两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尚未正式发布,拟先期出台指导性意见口2008年lO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升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津冀地区的指导性意见还未出台。 上述两个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开始着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书面意见。下个月,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可能带队到四川,专门听取四川省的意见。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成渝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最新进展。 l‘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2.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提出与最新进展 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国家之所以将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并列,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舰划,这是因为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区域影响。 我国开发历史最早,开发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有4000年的开发历史。1891年重庆开埠,近代工业开始在长扛沿岸城镇兴起,成渝经济区也就成为西部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成渝经济区一直是国家成为重要的开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

图1-1 代表性城市通达性分析 第一章 区域功能定位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国内外发展的宏观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未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区域整体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体现的市场条件、以人居环境和区域交通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本土研发能力和人才供应为主的创新环境、以及当地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等等,将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是提升该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该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已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将从中日韩三国小范围、低层次起步,逐渐扩大范围并向高层次推进。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 (三)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东部沿海地带构成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核心轴线,在未来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发挥着统领作用。我国北方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地区的经济整体实力相对较弱。都市圈或者说都市经济区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系统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

应在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履行主要支撑区域的功能。 二、规划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首都优势,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内外交流枢纽等功能,具有全国意义和世界影响,但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当缓慢。 表1-1北京技术合同流向情况(2003年) 项数金额(亿元)比重(%) 北京15976 120.0 45.2 天津651 4.0 1.5 河北1156 7.0 2.7 京津冀17783 131.1 49.4 全国32173 265.4 100.0 (二)京津冀都市圈呈现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双核的空间结构形态,处理好北京-天津发展的关系是本次区域规划成败的关键。 图1-2 1984-2003年京津两市工业总产值 (三)向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对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区域统筹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四)人口产业同资源环境分布格局的特点,给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机遇,但统筹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难度依然很大。 (五)在我国大都市区中,产业体系最为完整,但竞争力不强,产业空间合理组织的难度较大。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①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本文回顾了京津冀大城市群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经济联系与利益矛盾。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市和 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已形成的优势。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原则,提出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功能定位。关键词:城市群;定位;协同发展;京津冀 1引言 大城市群,是指以1~2个特大型城市为核心,包 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大城市群往往是一国或一个大区域进入世界的枢纽,是世界进入该区域的门户,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增长极,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大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背景为:在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世界经济的“地点空间”正在被“流的空间”所代替。世界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已经逐步建立在“流”、网络和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也就是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节点,即控制中心。在当今世界,处于世界性“流”的节点上并以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门户城市”,其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地位比相同级别的制造业大城市要重要得多。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具备条件逐步建设成为对东亚、对世界经济有明显影响的全球性城市群。以三大城市群及其所直接影响的经济区域来构建应对全球竞争的国家竞争力,是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规划的重要目标(陆大道,2008)。 上述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 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图1)。在此区域范围内,集中了3000多万城市人口,2013年GDP 总量约4.8万亿元,沿着上述城市的连接线所包围的区域约60000km 2。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京津冀的相互经济联系及发展特点,分析主要核心城市的优势与特点,探讨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标与任务。 2京津冀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发展特点 京、津两市在河北省地理范围之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大直辖市之间及其与直接腹地之间具有多方面的利益联系和利益矛盾,两市一省经济发展也逐步形成自身特点和优势。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认识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途径,有助于制定科学的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规划。2.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经济利益关系及发展中的问题 2.1.1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发展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及影响 河北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规模和国土 收稿日期:2015-02;修订日期:2015-03。 作者简介: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mail:ludd@https://www.doczj.com/doc/b18737047.html, 。 ①本文主要内容来自“关于京津冀大城市群各部分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的建议”咨询报告,报告课题组成员有:陆大道、叶大年、黄荣辉、 郑度、傅伯杰、郭华东、周成虎、樊杰、刘彦随、刘卫东、刘慧、陈明星、 周侃。本文由陆大道执笔。 265-270页 第34卷第3期2015年3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4,No.3Mar.2015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快速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2008年京津冀地区实现GDP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超过9.0%的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66亿美元,吸纳外资占全国的18%。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 当前,中国进入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中关村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及国家颁布实施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将为京津冀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大契机。 (一)中国进入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均GDP3000美元前后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性阶段。此阶段,经济将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也会迅速提高,据估算,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5.68%。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诸如城乡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更加突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尤为明显。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08年东部GDP比东北、中部、西部GDP之和

还高 4.78万亿,人均GDP差距更为明显,2007年我国东部地区为32089.14元/人,东北地区约为东部的67%,中部约为东部的46%,西部约为东部的41%。区域差距拉大引起了一系列的区域矛盾和问题,比如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和压力日益增大;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老化,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沿海地区过度“拥挤”,发达城市在城市转型、产业置换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面临很多空间资源矛盾等。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均衡协调发展,要将深化区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京津冀区域地缘优势独特,辐射三北,连接东西,向南联系着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台。这一地区的发展对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南北部的发展差距,缓解我国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已经出现的“马太效应”,最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北京中关村的建设发展先后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三大动力引擎。就像深圳之于珠三角,上海浦东之于长三角,这三大区域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京津冀区域乃至我国北部地区国际竞争力,而且在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园区。经过

中国民用机场的现状和规划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 年。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 (一)机场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06 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7 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 45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按飞行区等级划分,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级机场29 个;按经济地理分布,东部地区41 个、中部地区25个、西部地区69 个、东北地区12 个;按地区划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 个地区的机场数量分别为12 个、18个、37 个、25 个、31 个和24 个,以每10 万平方公里计,密度分别为1.51 个、1.16 个、4.67 个、2.57 个、1.53 个和0.81 个。 (二)基本评价 1、机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绝大多数机场的建设和发展是以航空运输市场需求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与我国国情国力相适应的机场体系,为促进和引导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若以地面交通100 公里或1.5 小时车程为机场服务半径指标,既有机场可为52%的县级行政单元提供航空服务,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的61%、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82%。 2、机场区域布局与经济地理格局基本适应。机场区域分布的数量规模和密度与我国

公需课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公需课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 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1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 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 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4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5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 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C 首都 D 沿海城市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8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江淮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1+10”城市群,包括合肥市、六安市区、淮南市区、蚌埠市区、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部分)、安庆(部分)等10个省辖市。 甘肃城市群:包括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嘉峪关市、平凉市、庆阳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定西市、陇南市、定西市等城市。

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word版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其对外贸易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供大家参考选择。 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 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群发展历程 繁荣时期——洋务运动:中国1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南部的上海和北部的天津。洋务运动时期天津是北方的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铁路枢纽中心以及金融中心。唐山的重工业也是在这一时期兴起。京津唐老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形成发展。 下坡路时期——建国前后:1949年前,帝国主义经济、军事掠夺以及全国内战的影响对京津地区的工业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滞影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爆发更是使整座城市夷为平地,不仅毁灭了本城市的工业格局,同时对京津地区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再繁荣时期——新的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起初的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石家庄8地市。 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因此该都市圈的区域规划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规划。 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正式出台于七年之后,即2011年。由于河北一共11地市,为了更好的衔接河北规划,新的京津冀规划将涵盖河北省全部。即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石家庄11地市(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二、区域基础 1.两个核心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 借鉴) 1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3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5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6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C 首都 D 沿海城市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7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 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 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 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 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 更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017天津政工继续教育-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 能定位 1.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3.0分) A.核心城市 B.港口城市 C.首都 D.沿海城市 我的答案:A√答对 2.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3.0分) A.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我的答案:C√答对 3.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3.0分)

A.连接 B.网络 C.空间 D.流和流的节点 我的答案:D√答对 4.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3.0分) A.高新技术产业 B.制造业 C.重工业 D.生产服务业 我的答案:D√答对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3.0分) A.制造业基地 B.基础设施 C.加工业基地 D.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我的答案:D√答对 6.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3.0分) A.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我的答案:C√答对 7.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3.0分) A.小型 B.中等 C.大型 D.特大型 我的答案:D√答对 8.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3.0分) A.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沿海平原地区 C.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我的答案:D√答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