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体验的几何、物质和时间维度

空间体验的几何、物质和时间维度

空间体验的几何、物质和时间维度
空间体验的几何、物质和时间维度

空间体验的几何、物质和时间维度

1 现代人的空间概念

1996年的一天,建筑师尼奥?迈克拉夫林尝试这样说服他的业主:放弃对工程图纸的绘制,而直接在现场决定建造。取得了相互理解之后,他们一起在工程和施工人员的配合下,用胶合板,玻璃,木材,镀锌铁板等材料完成了位于英国北安普敦郡一个水塘边上的摄影家工作室。这个只有30㎡的建筑以它的浪漫色彩和原始气息吸引了专业界的注意,很快被建筑期刊介绍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这个小工程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它跳过了施工图纸这一正常设计过程所必须经过的程序,打破了利用几何学模拟空间的惯例,或者说,这个小房子诞生的条件依据,并不是几何和数字的理性化表征,而是建造者对于现场和材料的直觉经验。

迈克拉夫林也许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建筑师,更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无数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正是这样建设的。但是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地区背景和高度职业化的行业背景下,这样的行为却不啻是一次有意义地尝试。同时,这个简单的跳跃打开了一条逆向的认识通道:空间可以凭借物质直觉创造,而不一定需要理性的测算。或者退一步讲,建筑的充分条件不仅仅是建立在几何——理性模式上的空间,还可以是物质——体验模式上的空间。

在较为普遍的说法中,空间被视为建筑的灵魂,“建筑是关于空间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然而,“空间”一词,所表义的与其说是一个客体对象,倒不如说它是一个轮廓并不清晰的观念,正如其自身,以不存在昭示存在。在近代的空间认识中,主要存在着实体论、属性论和关系论三种观念上的争论:实体论认为,空间是独立于物之外的绝对存在;属性论则认为,物质先于空间,空间依附物质存在;关系论的经验来源是:人的处所经验反映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现代人把纯粹空间想象成纯几何的广延:连续、无限伸展、三维、均匀、各向同性和可度量性,空间被认为是一种绝对存在,先于物质,是物质存在的绝对背景。这种观念,明显受到欧几里德几何学概念和笛卡儿坐标系概念的影响,“是近代自然数学化、空间几何化运动的产物”[1]。不难看出,现代人的空间概念基本上属于实体论,这种空间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常识的一部分。尽管现代科学诸如相对论、非欧空间等已经对空间概念有了全新的阐释,但现代人这种实体论空间概念并没有因此改变——因为它用于解释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已经足够。

正因如此,这种把“空间”当作是三度维向下可以利用的几何“实体”,或可以利用的容积的观念成为关于建筑空间的最普遍的认识。这种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时代,老子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正是这种写照。对于欧洲建筑来说,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欧几里得时代。实际上,人们对于欧式几何概念的接受程度早已经超越了其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界限,几何学已不不仅仅一门技术和方法,而是一种构成世界的结构。

2 现代建筑运动与几何空间

尽管建筑活动意味着创造空间,但强调空间的重要性并对此形成共识却是在现代建筑运动之后,而在此之前,对空间鲜有论述,甚至于“在18世纪之前,就没有在建筑论文中用到空

间这个词”[2]。这至少说明,在古典建筑时代,空间尚未获得主角地位,建造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获得“空”的空间,倒不如说是为了获得所建造的实体,空间是建筑的额外的产品,是建筑物的附属物。

空间的命运直到现代建筑的兴起方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空间对于几何学的依赖增强了,后者开始浸入它的血液,成为它的骨骼结构。

在新的工业技术支持下,现代建筑的先驱们很快发现:在最终摒弃掉那些繁琐的装饰后,建筑以更加纯粹更加清晰的点、线、面呈现。早在欧洲现代运动初期,新艺术运动先驱凡·德·维尔德(Van De Velde)就意识到各种建筑艺术走向抽象化的内在趋势,他不无激动地写道:“线条承载了它的创作者的力量于能量”[3]。在《走向新建筑中》,柯布西埃不无激动地强调“体块、表面、平面”和“工程师的美学”。他公开赞扬几何的艺术,“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师使用几何形体,用几何学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简直就是良好的艺术”。不仅如此,柯布西埃还把人的起居行为状态进行几何量化,创立了他著名的比例系统——模数制。模数制的出现意味着,在人体尺度和工业技术之间,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产之间,架设了一座衔接的桥梁,而产品美学就是这座桥梁的支撑点。至为关键的是,这种模数制跟工业技术甚至经济学之间完美的契合,使得这个机制成为一种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人的行为可以用几何学来预测和衡量,人、工业生产、经济学被数字和几何表述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下,模数和社会联系了起来,而这种社会性使得几何空间以一幅“人道”的面目出现并获得其自身的合法性。

几何学的侵犯范围甚广,即使在当时的艺术界,几何学也受到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热情推崇。至上主义的创始人马列维奇说:“不以对外部世界的描写,而用平面几何说明感情的至高无上”[4]。20世纪初期的艺术创作尤其是那些玻璃和金属的雕塑作品无疑对建筑大有影响,“不容质疑,二十年代中以钢和玻璃的建筑物,都从这些艺术流派中得到了灵感,这些建筑曾被当时的欧洲先锋建筑师们大为赞赏”[5]。不善言辞的德国人密斯秉承了德意志的精密制造传统和严谨的理性思维习惯,倔强地将这种几何美学当成他终生追求的永恒之美,并终于在范思沃斯住宅中达到了几何建筑学的最高峰。在这个玻璃房子里,严格的几何网格和精密的转角控制着这个方体,而物质消失于材料的透明和均一性当中,成为密斯名句“几乎无物”的颂歌,它与其说是别墅倒不如说是一件表现几何空间的机械装置。尽管这个冷酷的纯粹几何构造物曾受到过强烈的置疑[6],但是工业的浪潮依然势不可挡,很快,以点、线、面及体块的组合为特征的“国际式”遍及全球,几何性的匀质空间将建筑的物质属性连同人的对世界的感知一并抹去。

现代建筑运动开启了一个理性与几何走向鼎盛,而物质和时间[7]走向消亡的年代。

3 物质的声音

亚里士多德曾反驳其师柏拉图:“让我们来说明……那种同物质分离的虚空是不存在的”。[8]如果把它翻译成建筑语言,那就是:空间离不开其物质属性,绝对的、匀质的、无特性的空间不可能存在于生活中。海德格尔也说:“我们日常所穿越的空间是由位置所设置的,其本质植根于建筑物这种物中”[9]。建筑的物质材料是决定空间特征和气质的重要因素,物质美感同样决定空间的质量。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阐释并没有被广泛接受,而柏拉图——欧几里得的空间观念倒似乎更容易深入人心。现代人在经过后来的笛卡儿坐标系和现代物理学的锤炼之后,几何学已不仅仅是一种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而更成为了一种认识哲学。这种空间哲学的致命弱点就是将几何空间作为构成世界的基础,空间先于物质,而几何构成空间。亚里士多德的声音被淹没了。

然而,抵制几何学的声音虽然很弱,但始终存在。即使是在现代建筑运动山雨欲来之时,其开路先锋,视“装饰为罪恶”的路斯仍然说:“如果我想要木嵌板或护壁板达到某个高度,我就站在那儿,把手举个高度,让木匠用铅笔划个记号。然后我后退几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打量一下,尽我所能来想象完成后的效果。这才是决定护壁和窗子宽度的唯一富有人性的方式”。[10]

即使在现代建筑运动如火如荼的50年代,也仍然有不甘随波逐流的特立独行者,不顾潮流,另辟蹊径。他们不满足于理性与几何对于建筑的专政,试图建立起一种直观的经验模式,借以打开生活世界的大门。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依靠直觉贴近事物,就意味着首先要排除各种预设概念的干扰。对于建筑的体验来讲,几何空间是抽象的、精确的、被衡量过的空间,是对于生活世界的抽象,而不是生活世界本身。人生存于世,生活世界才是他的“此在”之所在。1952年,智利建筑师克鲁兹、诗人艾欧米和其他志同道合者一起组织了一个艺术家团体,之后的数十年里,他们在集体购买的一块丘陵上,利用木材、粗炼金属、手工制砖块和帆布等当地廉价材料建起了一座公社式的“开放之城”(The Open City),里面有三十多座建筑,并形成一总分散的布局。整个建筑散发着材料发自其物质本原的原始气息,它显示出一种蛮不讲理的但却又是泰然自在的姿态,以一种物的沉默昭示自身的存在。几何空间的边缘变得模糊了,失去了理性的清晰度。

60年代,青年建筑师史密特(Clarence Schmidt),在纽约州的Woodstock用零碎的木料、旧窗户、破镜子、铝板、脚踏车轮、涂过焦油的木料和和枯死的树枝建起了一个缺乏理性秩序的物质世界,他也为此被封得“草根运动模范”的称号。

不过这些运动毫无声势,影响甚微。真正第一个对此有所自觉的“大人物”应该算是路易斯?康了。

建筑材料的物质属性对于康来说极其重要,他尝试寻找建筑形式和材料特性之间的平衡点——“序”,“序”是协调物质与人类精神要求的一种关系,它使物质在满足理性形式的同时却不迷失自身,“序”是物质的一种特别存在形式。

康也许意识到现代建筑那种匀质的、抹去物质特性的空间缺少了什么,他教导学生说:“如果你忠实于材料,并知道它究竟怎么样,你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就是美的。千万别把材料用到次要用途上,不然它就会让别人来忠实使用它”。

“砖,你想成为什么?”康大声叩问物质的存在。

4 静谧与光明:时间化的空间

如果把时间当成客观存在之物,则任何存在之物都沐浴在时间的河流中,建筑也不例外。但

是建筑和时间的关系却常常被遮蔽在建筑的恒持性当中,建筑所表现出的永恒的姿态、坚固的形象、稳定的处所使人难以觉察到其在小尺度时间范围内的变化,正因此,建筑经常被认为是独立于时间之外永恒之物,它的纪念性似乎是天生的。

建筑的历史性很好地说明了它在时间轴线上的变迁,一座建筑的历史就是这种变迁记录。建筑在时间的刻度上消耗自身又创造自身——今天的帕提农决非是昨天的帕提农——建筑空间因此具有时间属性。

时间和空间一样也是观念之物。时间经验起源于人对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感知,或者说,时间是经验主体对存在于世界的感知。在海德格尔看来,正是时间构成了一般存在的意义所在,而我们询问存在,就是要询问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询问时间的本质。

对于建筑来讲,大尺度的时间感觉是容易被觉察的:我们在面对老房子时总会幽然生出思古之情(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帕提农)。然而对于生活在万千琐碎中的人来说,关键是如何建立起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体验,如何捕捉空间中的瞬间,如何感知时空之中人之“此在”的那一刻,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的关照。

康曾经说:“材料是一种消耗的光”,当自然光照射在材料上时,其表面会呈现出光影明暗不间断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物质表现出在时间轴线上最细微的即刻存在。这样,空间的时间属性就展露出来(有趣的是,光与影恰好可以在汉语字面上为理解为“光阴”)。康强调,这种光必须是随时间变化的自然光,“我们是由光所生育。通过光我们感觉到季节变化。只是由于光的指引我们得以知悉这个世界。由此得出这么个想法:物质是消耗了的光。对我而言自然光是唯一的光……自然光是唯一使建筑成为艺术的光。”而“人工光线是一种单一纤弱静态的光照时刻,是夜间的光照,与日间及季节的魅力在创造气愤上的微妙之处无法相比”。

康通过一句颇耐琢磨的“静谧与光明”来说明那不可言说的存在感受:“静谧并不是十分十分安静”,“静谧是不可度量事物之所在”,是“存在的愿望,被表达的愿望”。而海德格尔说:“我们用“此在”这个名称来指这个存在者,并不是表达它所是什么,而是表达存在。”让我们不妨再把“静谧与光明”与海德格尔的下面这句话作一番比较:“当我们……沉思人和空间的关系,这当儿,就有一道光线落到作为位置而存在并且被我们称为建筑物的那些物的本质上去了。”[11]

静谧与光明,抹平了那个人与周围世界对立的缝隙,而以一种境界去替代那个人与周围世界的媒介物——空间。人在此境界中思考与存在,于无声处倾听世界,感受时空中的他之“此在”。康,这位深受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影响的建筑诗哲对这句话并没有更多的解释,或许,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建筑学术语上一次绝好的转换。

5 结语

“空间”是现代建筑学话语中出场频率最高的词语。对于空间进行考察,就有必要对其词义之下所遮盖的具体经验模式进行考察,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完成“空间”从名词到副词/动词转换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与空间的经验模式,还有利于我们摆脱语言困扰,避免人云也云。在当代流行话语中,许多时髦的词汇都和空间体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安腾忠雄的“光”,从中不难领略到康“静谧与光明”的境界;比如赫尔佐

格的“表皮”,从中可以感受到材料所散发出的那来自其物质本原的光辉。这些当代的优秀作品,多少体现了创作者对于空间经验模式上的不同取向和把握。看清楚这些认识,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把握“空间”了。

--------------------------------------------------------------------------------

作者:佚名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不连续时空观的探讨及发展 翟帅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爱因斯坦的四维连续时空,而本文的工作是以圈量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描述时空特点的完善的理论。为什么时空总是和热力学产生那么多深刻的联系呢,因为能量是时空产生的原因,而热即是能量的一种。 关键词:不连续时空能量芝诺悖论圈量子理论 、、目前时空的理论 1、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四维的弯曲连续时空, 在这个时空,没有直线。引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毋庸置疑,这是天才的理论,它极其深刻的说明了引力和电磁力,使人类向大统一场迈了一大步。可以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模型比做一种流体,这样就直观的体现了爱因斯坦时空的特点,大质量的物体会引起超流体的局部变形,变形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每次新的理论的产生,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而是将原来的理论发扬光大。 2、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最恢弘的战斗发生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之间,广义相对论在大的空间尺度、大的质量环境下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而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为了使这两个理论统一,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弦组成,吸引了大批物理学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弦理论预言的大量新的基本粒子和各种力并没有被观测到。 3、混沌分形理论

有人把混沌论、量子论、相对论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学说,混沌论产生于非线性空气动力学,后来发展到宇宙学领域,它认为空间是破碎的,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时空,甚至无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分维数的不断迭代产生拉压,折叠,扭曲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它指出了时空的不连续特性,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本源。 4、圈量子理论 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在那些经过实验检测的结论上,利用自创的数学语言,几位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时空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是由极小的圈组成,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自旋网络,也就是说时空很像一堆泡沫。圈量子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检验,发现广义相对论在某种上和圈量子理论很相似,此外,圈量子理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的一些现象。 、、这些理论的纰漏 1、无法解决的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假设开始时乌龟位于前方的100米远处,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移动了1米,而阿基里斯再前进1米时,乌龟前进了1厘米,如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尽管有些人号称用无穷积分可以解这个悖论,但事实上积分学本身就避开了这个悖论的逻辑,这个悖论在连续时空的前提下是无解的。 2、狭义相对论前提没有明确 狭义相对论的假设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我们知道如果火车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那么它只是在做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可以看做静止,因此在飞驰的火车和静止的火车上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影响火车内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不在于

时间维度表的创建说明

时间维度表的创建 时间维度是数据仓库最常用的维度,时间维度表创建可以用下面的代码。 方法一:使用临时表 /*起始年后的152 年365*151 +37 = 55152 / /*先建好临时表以用作主键编号*/ select top 55152 identity(int,1,1) as iid into #tmp from sysobjects a,sysobjects b,sysobjects c /*写好数据select into 时间维度表*/ select iid as 时间主键, 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时间, year(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年份, month(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月份, day(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日期, datepart(quarter,(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季度, datepart(weekday,(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星期, day(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月的第几天, datepart(week,(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年的第几周into tj_web_time_dimension from #tmp

/*设置主键*/ alter table tj_web_time_dimension add constraint addPrimarykey primary key(时间主键) 方法二:使用循环 CREATE TABLE [dbo].[tj_web_time_dimension]( [时间主键] [int] IDENTITY(1,1) NOT NULL PRIMARY KEY CLUSTERED , [时间] [datetime] NULL, [年份] [int] NULL, [月份] [int] NULL, [日期] [int] NULL, [季度] [int] NULL, [星期] [int] NULL, [月的第几天] [int] NULL, [年的第几周] [int] NULL, ) declare @beginDate datetime, @endDate datetime, @tempdate datetime set @beginDate = '2000-1-1' set @endDate = '2010-1-1' set @tempDate = @beginDate while @tempDate <= @endDate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doczj.com/doc/b17560333.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维度空间

数学里面的维数指一个系统的变量的个数,如果一个系统被n个变量确定,则称这个系统为n维的,楼上所说的概念是几何学上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比较小的概念。 这是现代高等数学研究的方向之一,最原始、最基本的的空间是一维空间,如数轴上的点;二维空间,如平面内的点;三维空间,如具有长宽高三度的空间物体;数学中的多维空间从研究多维向量开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数学分支,研究生才学的哟 关于高维度的定义,完全取决于你想加入什么维度,并不神秘。比如根据狭义相对论,总能量是静止质量的贡献+动量的贡献,那么动量当中包含了XYZT这四个维度,第五个维度就可以定义为静止质量或者称谓惯性质量或者称谓引力质量,因为广义相对论证明了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当你加入了超对称,又有新的维度,都是类似的方法加进来的。 爱舍尔的那些画,更多的理解应该是在于多维向两维平面的映射,就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了。它是把三维映射到两维的平面图像上,这个一般人不会做,但是你考虑把两维映射到一维平面,比如说,你从一张纸的侧面去看,它就是一条线,降低了一个维度。如果够NB,可以把四维映射到三维,需要一些想象力,你可以去掉时间那一个维度,那就像是空中跳跃时候,一格一格都存下来的幻影然后叠加起来;你也可以去掉一个空间的维度,保留其他两个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这想象力需要的多一些,就像你停留在一个位置,但是别的东西都在刷刷的动。 我老师正在做的一个课题,关于超弦理论的,这个理认为世界是11维。 矢量有几个分量啊?每个分量当然是一个维度了。当然,物理当中也教了,分量不止是可以XYZ的分,也可以是角度那么的分,总之能分成三个,那就是三维。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课后答案 (陈志泊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数据仓库的概念与体系结构 1.数据仓库就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2.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的数据,它为访问数据仓库提供了一个信息目录,根据元数据用途的不同可将数据仓库的元数据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两类。 3.数据处理通常分成两大类:联机事务处理OLTP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 4.多维分析是指对以“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数据(多维数据集)采取切片(Slice)、切块(dice)、钻取(Drill-down 和Roll-up 等)和旋转(pivot)等各种分析动作,以求剖析数据,使用户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而深入理解多维数据集中的信息。 5. ROLAP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OLAP实现,而MOLAP是基于多维数据结构组织的OLAP实现。 6.数据仓库按照其开发过程,其关键环节包括数据抽取、数据存储与管理和数据表现等。 7.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两层架构、独立型数据集市、依赖型数据集市和操作型数据存储、逻辑型数据集市和实时数据仓库。 8.操作型数据存储实际上是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可更新的、当前值的(但是可“挥发”的)、企业级的、详细的数据库,也叫运营数据存储。 9.“实时数据仓库”意味着源数据系统、决策支持服务和数据仓库之间以一个接近实时的速度交换数据和业务规则。 10.从应用的角度看,数据仓库的发展演变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以报表为主、以分析为主、以预测模型为主、以营运导向为主、以实时数据仓库和自动决策为主。 11.什么是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数据仓库就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通常用于辅助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的特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面向主题。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是面向事务处理任务,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主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领域,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业务系统或外部档案数据相关。(2)集成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作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必须消除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事业单位一致的全局信息。也就是说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应使用一致的命名规则、格式、编码结构和相关特性来定义。(3)相对稳定的。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实时更新,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单位决策分析之用,对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和加载,一旦某个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作为数据档案长期保存,几乎不再做修改和删除操作,也就是说针对数据仓库,通常有大量的查询操作及少量定期的加载(或刷新)操作。(4)反映历史变化。操作型数据库(OLTP)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较久远的历史数据,因此总是包括一个时间维,以便可以研究趋势和变化。数据仓库系统通常记录了一个单位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启用数据仓库系统的时点)到目前的所有时期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单位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12. 简述数据仓库4种体系结构的异同点及其适用性。 答:(1)两层架构(Generic Two-Level Architecture)。 (2)独立型数据集市(Independent Data Mart)。 (3)依赖型数据集市和操作型数据存储(Dependent Data Mart and Operational Data Store)。 (4)逻辑型数据集市和实时数据仓库(Logical Data Mart and Real-Time Data Warehouse)。 13. 答: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包括数据抽取、存储管理、数据表现和方法论等方面。在数据抽取方面,未来的技术发展将集中在系统集成化方面。它将互连、转换、复制、调度、监控纳入标准化的统一管理,以适应数据仓库本身或数据源可能的变化,使系统更便于管理和维护。在数据管理方面,未来的发展将使数据库厂商明确推出数据仓库引擎,作为数据仓库服务器产品与数据库服务器并驾齐驱。在这一方面,带有决策支持扩展的并行关系数据库将最具发展潜力。在数据表现方面,数理统计的算法和功能将普遍集成到联机分析产品中,并与Internet/Web 技术紧密结合。按行业应用特征细化的数据仓库用户前端软件将成为产品作为数据仓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数据仓库实现过程的方法论将更加普及,将成为数据库设计的一个明确分支,成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必备。 14. 答: (1)IBM 公司提供了一套基于可视化数据仓库的商业智能(BI)解决方案,包括:Visual Warehouse

时间与空间维度

B 时间与空间维度 任何文化体系总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人群所创造的。任何文化系统或特质,都不能没有时空参照系。我国古人,春秋时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时空?也就是?宇宙?——?上下四方渭之宇,古往今来渭之宙?。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密切联系的四维座标系考察文化系统间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P250) 所谓文化的时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持续性、阶段性来说的。文化的时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在量上的累积和延续;(2)文化在质上的变异与区分,(3)文化特质在流传过程中的暂时性或长久性。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文化体系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复兴、重构、再生的过程即是量上的累积(连续性)和质上的变异(阶段性)之矛盾的统一过程;也就是旧特质的衰退与新特质的增加的过程,其间亦不乏由量到质的转化、飞跃,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例如,从人类科技史上看,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展示了无数的运动过程。从文化特质的绵延与变异来看,有的易于变迁,如服装款式,劳动工具;有的则难于变迁,如宗教信仰,哲学理论。 文化层 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创造、生命、未来、生活等所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了不同文化风格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类型。因此,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诸如文化层等历史文化的凝固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于1904年在柏林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学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交并演讲的论文题目就是《埃塞俄比亚文化圈及文化层》,后来,文化圈与文化层一道在文化界广泛流传开来。什么叫文化层呢?所谓的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文化层是文化累积的结果,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切开文化历史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层被一层层地覆盖在地下,成为历史的积淀。反映着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P113) 所以,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文化层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比较、研究、鉴别各个民族文化嗣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间维度即历时维度 (1)原始时代(人类过着与动物相去不远的生活,一切生活来源皆仰自然赐予)农业时代(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建筑房屋等) 工业时代文化(科技发明史)(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P79)

多维数据库维度层次的理解

多维数据库维度层次的理解 多维度数据库是按照多维数据模型的思想来建立的。而一个多维数据模型是由多个维度和实事组成。维度是多维数据模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要进行多维分析、编写高效准确的MDX 查询,首先要对维及其维度的概念分层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维是描述事实的角度,也即观察数据的角度。一个多维数据模型通常都包含多个维度。比如:描述企业的销售信息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就可能要用到客户维度、时间维度、产品维度、仓库维度等。在多维数据库中,维度表的来源通常都是关系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表,如上面提到的客户维度就来自关系数据库中的客户表,产品维度就来自关系数据库中的产品表等等。而这些维度表除了与事实表相关联的键属性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数据表属性。在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中,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表之间的关系。而在多维数据库中,应该把思维改进一下,应该理解和注意维度属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维度中每个属性之间的关系。而维度属性之间的关系就引出了本文的中心——维度层次。 还是上面那个企业销售的例子,对于客户维度,除了键属性外,可能还会有客户的名字属性,所在国家,所在城市以及省,性别,教育情况,职业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属性的值,可以发现:城市是属于某个省的,而省又是属于某个国家的,所以在这些属性的值中就表现了一种层次关系。分析这个层次结构如下图: 图一:客户维度属性层次分析图 上图中左边是客户维度表中国家属性,城市属性和省属性所组成的层次表示,右边就是这几个属性的值之间的关系。在SSAS中,图中左边的部分表示一个层次,这个层次由四个级别组成,这四个级别分别是:国家,省,城市和客户。在这个层次中国家是粒度最大的级别,客户是粒度最小的级别。在进行多维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在这个层次的不同级别上进行综合或分析,上卷或下钻。 维度中的层次关系有的时候是隐含的,由数据的意义表示。所以维度层次有的时候可以自动生成,但更多的时候是人为定义的。对维进行概念分层使得我们可以在任意的抽象级别分析数据。 在SSAS中有一些与层次相关的函数,要利用好这些函数,其前提就是要理解维度的层次结构。这些函数我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

四大维度之时间维度

四大维度之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是非常重要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之一。从时间维度看问题意味着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要动态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时间维度代表的是一种历史,代表的是一种过程。宏观的时间概念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规范的表述和高频词有:历史与现状、传统与现代等。时间的维度和视角是申论命题和答题中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角度和视角,时间的概念和线索是申论材料中一定会遇到的。如2008年浙江省申论考试的第(一)题要求概述资料2-3提供的主要信息。其中,资料2说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省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省,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外出打工,90年代外出经商办厂,21世纪初走出国门去投资创业;资料3说浙江2005年GDP怎么样,2006年工业总产值怎么样,2005年文化发展怎么样,2006年城乡收入差异怎么样。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上两个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很简单,一句话,就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大家怎么才能一下子就概括出这句话呢?脑子里面必须装着思维,有了清晰的思维,概括题就是非常容易的。 微观的时间概念就是某一件事和工作进行的不同过程,即事前、事中、事后。如截断矛盾链条,可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管理。事前管理主要包括危机监测、预防和准备。危机事前管理的核心是借助舆情监测机制侦测危机讯号,未雨绸缪,做好预警、防范和准备工作,为政府主动公关奠定基础。事中管理主要指危机爆发后的应对管理。事后管理包括危机平息后的总结和恢复管理。再如“××国土资源所从土地信访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入手总结出一些规律性,找出对应的办法,做好土地信访工作。” 四大维度之空间维度 四方上下。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学空间等等,都属空间的范畴。从申论的角度来说,空间即方位和区域。空间的维度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的空间,就是事物的不同的地点、位置、方位,比如说经常用到的规范表达有:本地、外地;国内、国外;民族、世界等。做申论题目,你会发现几乎每套申论真题里面都会有不同地区的案例和经验,几乎每一套申论题目里面都会有一两个国外的案例。把握物理空间,可以拓宽思维的视野,看得广,看得远。 二是思维的空间。申论考试经常用到的思维是内因和外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就是本,外因就是

数据库维度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多维数据集: 多维数据集是联机分析处理(OLAP)中的主要对象,是一项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快速访问的技术。多维数据集是一个数据集合,通常从数据仓库的子集构造,并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维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 2.xx(dimension): 是多维数据集的结构性特性。它们是事实数据表中用来描述数据的分类的有组织层次结构(级别)。这些分类和级别描述了一些相似的成员集合,用户将基于这些成员集合进行分析。 3.度量值: 在多维数据集中,度量值是一组值,这些值基于多维数据集的事实数据表中的一列,而且通常为数字。此外,度量值是所分析的多维数据集的中心值。 即,度量值是最终用户浏览多维数据集时重点查看的数字数据。您所选择的度量值取决于最终用户所请求的信息类型。一些常见的度量值有sales、cost、expenditures和productioncount等。 4.元数据: 不同OLAP组件中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的结构模型。元数据描述OLTP数据库中的表、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的多维数据集这类对象,还记录哪些应用程序引用不同的记录块。 5.级别: 级别是维度层次结构的一个元素。级别描述了数据的层次结构,从数据的最高(汇总程度最大)级别直到最低(最详细)级别。 6.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使您得以定义包含分组和预测规则的模型,以便应用于关系数据库或多维OLAP数据集中的数据。之后,这些预测模型便可用于自动执行复杂的数据分析,以找出帮助识别新机会并选择有获胜把握的机会的趋势。 7.多维OLAP(MOLAP): MOLAP存储模式使得分区的聚合和其源数据的复本以多维结构存储在分析服务器计算机上。根据分区聚合的百分比和设计,MOLAP存储模式为达到最快查询响应时间提供了潜在可能性。总而言之,MOLAP更加适合于频繁使用的多维数据集中的分区和对快速查询响应的需要。 8.关系OLAP(ROLAP): ROLAP存储模式使得分区的聚合存储在关系数据库的表(在分区数据源中指定)中。但是,可为分区数据使用ROLAP存储模式,而不在关系数据库中创建聚合。 9.混合OLAP(HOLAP): HOLAP存储模式结合了MOLAP和ROLAP二者的特性。 10.粒度: 数据汇总的层次或xx。 11.聚合|聚集: 聚合是预先计算好的数据汇总,由于在问题提出之前已经准备了答案,聚合可以改进查询响应时间。 12.切块: 由多个维的多个成员限定的分区数据,称为一个切块。 13.切片(slice): 由一个维的一个成员限定的分区数据,称为一个切片。

空间的维度

空间的维度 空间的维度是几何维度在建筑空间上的“投影”,其特征应与几何维度的性质相吻合。然而由于建筑学与几何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建筑维度具有其特殊性。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建筑设计师观察和评价建筑物的角度不尽相同。例如,在分析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建筑是经常将建筑中的功能空间做“点”;在分析建筑物的流线时,建筑师一般把所有的空间都简化成"线";在对建筑物进行视线分析时,建筑师通常把所有空间简化成为承影的“面”;在对建筑物的区域进行分析时,建筑师又将所有空间简化为建筑平面中的“面”等等。然而,尽管建筑设计师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建筑所做出的简化方式不同,他们的方法却是正确的,只是反映了建筑空间的不同侧面或不同维度而已。由此可见,笼统的,直接的给空间维度确定一个定义是不科学不可行的。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实际上是'维度空间"插入的做法.这种灰空间是两个功能空间之间增加一个功能维度空间,使得建筑空间更丰富。福冈银行总部大厦为例。该建筑室内的一维门厅与室外的一维通道里面插入了一个二维的灰空间广场,使得本该通过入口这个零维空间连接的室内外二空间变成了由灰空间连接的平行维度空间。这一方面使得建筑的层次更加强烈,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具有使用功能的模糊空间。

在我国的一些民居中也体现了维度空间插入的做法。在入口到真正的院落之间插入了一条长长的通道。将入口外面的街道和里面的院子连接起来。这种做法通过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将内部的“私密空间|”同外部的“公共空间”区分的更加清晰,使得院子的私密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加强。这种通过空间层次进行空间分割的方法相当自然,没有任何防范意识的表露,不会影响户与户之间的交流。与此相比,城市的单元房则通过自我防范意识江内外空间进行分割,这种做法随让也能进行空间划分的公与私,但过于生硬,成为造成城市孤独感的原因你之一。 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的概念。就成为了四维空间。以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为代表的新陈代谢派。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技术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的,自然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他像生物的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城市和建筑中引入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短周期的因素。对应到具体的建筑上典型的案例是日本山梨县文化馆。

时间与空间都是主观存在

时间与空间都是主观存在,宇宙中并不存在一个叫时间或叫空间的绝对实体存在。时间是人的意识为了对看到的像的先后顺序的感觉有一个量度,而给出的定义,时间短,则这种感觉就短,时间长,这种感觉就长;空间是人的意识为了对看到的像的上下左右前后的视野有一个量度,而给出的定义,空间大,则这种视野就广,空间小,则这种视野就窄;本身这两种都是一种感觉,而上下左右前后同样只是人的意识根据自身的站位而定义出来的方位,宇宙中也不存在上下左右前后这么个绝对实体存在。 一切事物都在动,运动,也就是“易”。 空间是三维的就是源于上下左右前后的人的分割而定义出来的三维,时间与空间不分的是由于这两者定义都是源于人的意识。但在完全黑暗的地方,是无法感受到空间的,这是因为没有光就没有了视野,空间的定义失效;同样也是无法感受到时间的,这是由于没有太阳东升西落的参照或墙上时钟的参照,时间的定义也失效。 高速的定义源于物体运动后发出的光映射入人的眼睛组成的像在一个方位到另一个方位变化的频率变化快,就有了速度快的描述,同样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以自己或地球为静止来定义出来的像的变化,要是自己就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上,那看到的物体就是静止的,是自己的状态决定了物体是高速还是静止,而不是运动的物体本身。 时空只是一种定义,一种概念,不是一个实体存在,因此也是没有维度的,这宇宙里只有以太粒子与以太粒子组成的万物的运动。 时空更不会弯曲,因为它只是一种定义,人们看到的弯曲那只是进入眼睛的光组成的像的弯曲,实体是否弯曲无法验证,要验证就要用光,而用光只能得到像,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物理悖论,它源于人的探知宇宙的手段在于五感,五感产生了电神经脉冲才有了实体与万物的感觉。 时空只要被定义了,就可以测量了,因此是有量度的。标准的时间单位是秒,标准的空间单位是米

事实表设计

事实表中一般要包含2部分:一是由主键和外键所组成的键部分,另一部分是用户希望在数据仓库中所了解的数值指标,这些指标是为每个派生出来的键而定义和计算的,称为事实或指标。由于事实是一种度量,所以事实表中的这种指标往往需要具有数值化和可加性的特征。但是在事实表中,只有那些具有完全可加性的事实才能根据所有的维度进行累加而具有意义。而事实表有一些事实表示的是某种强度,这类事实就不具有完全加法性,而是一种半加法性。例如,账目余款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它可以按照地点和商品等大多数维度进行累加,但是对于时间维度则例外,将一年中每个月的账目余款进行累加是毫无意义的,而决策者则可能需要了解所有地区和所有商品账目余款的累加值。在事实表中还有一些事实是非加法性的,即这些事实具有对事实的描述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要将这些非加法性事实转移到维度表中。 以事实表中度量的可加性情况,可以把事实表及其包含的事实分为4种样式。 1.事务事实 事务事实以企业事件的单一情况为基础,因此通常只包含事实的次数这一种度量条件,应该尽可能以最低级别来表示。比如银行的ATM提款机的提款次数,使用某种服务的次数等。2.快照事实 快照事实以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的特殊状态为基础。也就是只有在某一段时间内才出现的结果。它们也许没有包含所有维的条件,比如不是所有的产品每天都有销售量。 3.线性项目事实 这类事实通常用来储存关于企业经营项目的详细信息。包括表现与企业相关的个别线性项目的所有度量条件,比如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成本和运费等数值数据,也就是关键性能指标。此类事实运用范围很广,比如采购、销售和库存等。 4.事件(状态事实) 这是类特殊的事实,通常只表示事件发生与否和一些非事实本身具备的细节。它所表现的是一个事件发生后的结果变化,并且没有度量数值表示。如哪些产品在促销期间内没有卖出,有还是没有,就是事件或状态事实所表现的结果。 在事实表模型的设计中还需要注意到派生事实。派生事实主要有2种,一种是可以用同一事实表中的其他事实计算得到,例如销售行为中的商品单价可以用商品的销售总金额和销售数量计算得到,对于这些派生事实一般不保留在事实表中;另一种是非加法性事实,例如各种商品的利润率等各种比率。 在事实表模型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事实表中的这些事实特性,通过多次反复来确定。首先,通过调查确定所有可能的基本事实和派生事实;然后,对所有的事实按照功能或某种方式进行排序,以删除重复的事实;接着,确认那些基于不同准则但是有相同性质的派生事实,例如公司门市销售总额与地区销售总额虽由于维度的不同而被定义为不同的事实,但实际计算方法是一样的;最后,再一次确定事实表模型,在确认中要检查所有的计算派生事实的基本事实是否已经包含在模型中,并且与用户取得—致。 在设计事实表时,一定要注意使事实表尽可能地小,因为过于庞大的事实表在表的处理、备份和恢复及用户的查询等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实际设计时,可以利用减少列的数量、降低每一列的大小和把历史数据归档到单独的事实表中等多种方法来降低事实表的大小。另外,在事实表中还要解决好数据的精度和粒度的问题,下面将阐释粒度的设计方法。 =========================== 事实、度量和事实表 确定分析内容的构成:事实及其粒度 事实表是数据库中最大的表,是星形模型结构的核心。事实表包含了基本商业事务的详细信息,是对商务活动进行客户关系、销售趋势和产品趋势等分析的素材。事实表的设计包括对

维度建模

维度建模的基本概念及过程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维度模型中的维度表和事实表这2个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知识;其次,介绍设计维度模型的4个基本步骤;再次,围绕某银行为实现业务价值链数据集成的需要,介绍多维体系结构中的3个关键性概念:数据仓库总线结构、一致性维度、一致性事实。 关键词:维度表;事实表;维度模型设计过程;数据仓库总线结构;一致性维度;一致性事实。 引言: 与流行的说法不同,Ralph Kimball本人并没有定义“维度”和“事实”这样的术语。术语“维度”与“事实”,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在一个由General Mills与Dartmouth大学主持的联合研究计划中提出的。70年代,AC Nielsen和IRI都一致地使用这些术语描述他们的数据发布应用,用现在更为准确的话来说,就是关于零售数据的维度数据集市(Data Mart)。在简明性成为生活方式的潮流之前的长时期内,早期的数据库垄断组织们致力于将这些概念用来简化用做分析的信息。他们意识到,除非数据库做得简单易用,否则没有人会用它。因此,在将可理解性和性能作为最高目标的驱动下,产生了维度模型的构造思想。 1 维度表和事实表 1.1 事实表 事实表是维度模型的基本表,其中如图所示存放有大量的业务性能度量值。力图将从一个业务处理过程得到的度量值数据存放在单个数据集市。由于度量值数据压倒性地成为任何数据集市的最大部分,因此应该避免在企业范围内的不同地方存储其拷贝。用术语“事实”代表一个业务度量值。可以设想一个作为例子的情形:查询某个客户在某个机构下某个产品合约账户的某个币种的某个时点余额,在各维度值(客户、产品合约、账户、机构、币种、日期)的交点处就可以得到一个度量值。维度值的列表给出了事实表的粒度定义,并确定出度量值的取值范围

时间与空间

时间与空间 ——物理与艺术的共同主题 ADV15017陈小华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15级广告系1班) 摘要:时间与空间是物理与艺术的共同主题,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史上都一直在对时间与空间有着穷追不舍的探索,两者看似相互对立却又息息相关。从西方注重视觉感受的绘画到伽利略牛顿的西方科学,我们可以看见绘画和科学研究上不断的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对光线的发现,对宇宙的探索,而宇宙就是时间与空间,我们对宇宙是无穷的探索对时间和空间也是这样。 关键词:时间空间物理艺术探索绘画 物理与艺术就像是硬币的两个面,艺术表现手段是图象和隐喻,物理表现手段是数字和方程,传统上说,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理性,所以,他们在表面上是对立的。但是, 两者均面对同一个自然,均是人类尝试认知真理的手段。我们去追寻物理和艺术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在对宇宙图景认知方式上本质存在的相互关联。科学家就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以人性之浪漫情怀拥抱宇宙之道,艺术家——表现情感真实存在的科学家按宇宙之道表达人性之浪漫情怀,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去看西方的科学和艺术史,也可以看见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与研究。从古希腊到文艺复习绘画家从用一般线条和没有阴影单调色彩到受到光影学透视原理等的影响开始了绘画历史的全新状态,利用光影来描绘出各自逼真的场景。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物理还是艺术上,对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对此也有着做不完的研究与探索,这是一个永恒的研究探索话题。 1.认识与发展 1.1认识 在乔托没有发现透视原理之前,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拉斐尔等古希腊哲学家就已经在对时间,空间,光这三者进行无尽的探索了。在伊特鲁里亚墓室壁画《哀悼的妇女》中,画中的妇女排成队列,一个接一个,被一种不变的力量主宰着向前行进,既有空间上的线性意义,也有时间上的线性意义。后来线性化的时间概念也在希腊古典艺术中得到体现,即使黑暗的中世纪充满的黑暗,却也抵不住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好奇与探索。 1.2发展 乔托发现了透视原理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就绘画而论,我们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马萨乔,是他第一次真正使人物脚踏实地。艺术史上有乔托发现透视原理,在物理史上哥白尼在临终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日心体系。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开拓了人们观察自然的角度和视界,正如乔托的“透视”原则开拓了艺术视野。乔托的眼光超越了平面,哥白尼的心也也飞向了太阳,这已经是人类对时间与空间很大的进步认识了。在这些基础上,后来的物理与艺术都得到许多进步,绘画上阴影和色彩的应用和

《自我管理表》填报说明

附件二:《自我管理表》填报说明 为全面推动员工个人自我管理工作,规范自我管理考核表的填报,现拟定《<自我管理表>填报说明》,请所有员工严格按如下要求填报本岗位的《自我管理表》。具体如下: 各员工在开展自我管理前,应对本岗位的工作进行深度思考,并与直接上级充分沟通,明确本岗位的工作定位,同时,填报时应尽可能覆盖全面且简明扼要。 1.岗位使命:参照年度总公司经营指导思想及所在部门年度经营管理计划,与上级领导沟通,明确本岗位工作指导思想与工作使命。 2.岗位责任:结合岗位说明书及上级领导要求,明确本岗位职责范围,梳理本岗位各项具体工作职责。 3.工作内容:以岗位责任为指引,结合直接上级的工作内容,实现工作的分解,明确本岗位应负责和执行的具体工作事项。工作内容的填报应首先确定主要工作模块,然后根据工作模块划分填报各模块下的各项具体工作内容。 4.工作目标:工作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明确具体,有明确具体的结果或成果;二是量化阐述,从数量、质量、时间性或成本等角度进行阐述,或是能够通过定性的等级划分进行转化;三是可实现性,既有挑战性又是可实现的。 5.计划完成时间:明确各项工作目标能达成的具体时间,有多个时间节点的工作事项则应明确每个时间节点的计划完成时间。 6.评分标准:结合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明确各项工作的评价维度和评分原则,评价维度主要从时间、数量、质量等角度提出,并在各评价维度提出明确的量化的加减分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①全面综合考虑各项工作的评价维度(包括时间、数量、质量等),设定合理的量化评分机制,使考核人能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②时间评价维度:根据具体工作事项,时间滞后扣分,提前完成可酌情加分; ③数量评价维度:以数量体现工作成果的,应从数量维度进行评分,可从单位时间的产出成果等角度设定具体的量化评分标准; ④质量评价维度:以具体产出体现工作成果的(如方案、策划类工作),应从质量维度进行评分,结合具体工作,从产出成果的执行情况等角度设定具体的量化评分标准。

数据仓库维度模型知识点记录

1.生命周期 a)业务需求定义 i.收集需求 ii.分析业务 iii.数据仓库建立总线矩阵 iv.项目规划 b)维度建模、 i.建模过程 1.标识需要建模的业务过程 2.声明粒度 3.标识和选择维度 4.标识和选择事实 ii.维度表 1.代理键 a)日期维度可以使用20140101这样的智能键,智能键可以用来分区 2.渐变维度 a)SCD1 直接更新 b)SCD2 标记维度的时间作用域,插入新数据,增加新行 c)SCD3 不同的列记录不同时间域的值,增加新列 d)将经常变化属性集合为小维度表 3.退化维度 a)没有对应维度表的非事实属性:类似于订单ID 4.支架维度/引用维度 a)比较类似于雪花模型,例如顾客的生日属性可以链接到日期维度表。 日期维度表就是顾客维度的支架维度 5.多值维度 a)使用桥接表实现 b)事实与维度的多值关系 i.例如订单的为多商户分成,可以通过一个商户分组链接表实现, 订单事实中记录商户分组的ID,分组链接表中分行记录不同商 户的账号ID及其分成 c)维度与维度的多值关系 i.例如用户帐户维度与消费自然人客户维度有多对多关系。因此在 帐户维度表与自然人维度表中加入一个“帐户与客户关系”桥接 表。记录 d)可变层次展示 i.例如职员与职员间隶属关系:可以使用桥接表记录每个职员与其 所有下属之间的隶属距离和其下属的直接上司,就可以层次化的 表示出职员之间关系 6.角色扮演维 a)例如下单日期维度和退款日期维度都是通过视图链接到日期维度表, 这两个维度都是角色扮演维。 7.杂项维度 a)慎用杂项维度

b)将小维度合并组成杂项维度。 iii.事实表 1.事务型事实 2.周期快照事实 3.累计快照事实 4.没有事实的事实 a)例如用户登录行为事实,其只有维度没有度量,那么添加一个值永远 为1的login_cnt字段为度量,方便sum 5.面向状态的事实表 a)例如帐户余额其实对应了一个具体的自然人,在自然人的地理位置变 化后,该自然人维度会有SCD 2的转换,可能代理键从1 – 2.帐户余 额需要做一个SCD 2的转换,将自然人维度引用该为2.其实是为了查 询任意时间点,某个地理位置的帐户余额总和 c)物理设计和ETL开发 i.源数据探查 1.出具数据剖析表来记录字段的类型,数据分布等 ii.子系统 1.提取 a)数据剖析:KETTLE有插件datacleaner实现 i.NULL值判断 ii.字符串匹配 iii.数值分布报表 iv.正则表达式匹配等 b)更改数据捕获系统:KETTLE c)提取系统:KETTLE的INPUT节点的功能 2.清理和一致化:KETTLE已经实现 a)数据清洗 i.转换数据类型 ii.重命令列等 b)数据检验 i.Kettle提供了流读取功能来验证数据是否错误 1.取值范围是否合规 2.关系完整性是否存在 3.是否符合状态机规则(例如没有支付日期时就不应该有支付 状态) 4.一般依赖约束:例如派生列和其父列是否满足约束 c)错误事件模式:KETTLE的错误流节点 i.过程错误:trans step等出错 ii.数据校验错误 iii.过滤器错误 iv.一般步骤错误 v.ETL工具箱中描述的错误事件数据分析表能够起作用 d)审核维度汇编器:KETTLE通过统计节点实现 i.审计事实细节:数据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加载,在那个服务器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