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赫章县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卷

贵州省赫章县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卷

贵州省赫章县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 (2016高一上·临汾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在全世界上映后迅速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引发了人们探讨科幻电影乃至理论物理学的热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说,《星际穿越》上映后,就连在扑克牌桌旁边玩牌的陌生人都会过去找他询问有关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观众对于其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学的疑问显然远选超过了对电影自身剧情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可能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基本忠实地展现宇宙中各种奇妙的天体现象的电影,想要理解这部电影需要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与好莱坞经常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不同,在《星际穿越》中,最后是几位理论物理学家抵救了全人类。其实,电影中运用的主要的情节与场景,例如地球上发生了无法挽救的灾难而人类必须移民外星,驾驶飞船穿越虫洞、进入黑洞、探索地外行星,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改变这些桥段在之前的很多科幻电影中早都被运用过多次,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星际穿越》成为一部让所有人都开始讨论理论物理的电影呢?这就必须提到为这部电影设置物理学背景、使电影中几乎所有场景都有物理学的支持、使情节合乎科学原理的人——加州理工学院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科幻作品中常有“软科幻”和“硬科幻”之分,“软科幻”通常涉及的科学理论比较少,只是需要设置一个幻想的场景即可,而“硬科幻”则更需要有实在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并且让科学理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说,《星际穿越》因为有了来自各个领域专家的支持,硬到不能再硬。据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基回忆,索恩为了设置电影中的科学场景,在加州理工学院召集过一些科学家进行研讨,与会者包括物理学家、太空生物学家、行星学家和心理学家。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科学家的参与,才让《星际穿越》在物理学的约束之下不仅视觉效果惊人,描述宇宙中各种极端罕见的场景也更为准确。

“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早已被大众熟知,并且进入了流行文化,《星际穿越》利用电影手法,希望尽量真实地展现这些场景。因此,电影中既包含了切实的科学发现和成熟的科学理论,也有基于目前理论所做的合理猜想和推测。《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科幻电影,即使抽取出其中的科幻内容,仍然可以形成独立的、完整的故事;与此不同的是,导演诺兰希望《星际穿越》的故事可以自然地从科学理论中浮现出来,这使《星际穿越》完全无法与宇宙学理论和各种天体分隔开。为此,索恩还特地写了一本书《〈星际穿越〉中的科学》,讲述电影中的各种场景以及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

(节选《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

下列有关《星际穿越》成为“现象级”电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可能算得上是世界J:第一部基本忠实地展现宇宙中各种奇妙的天体现象的电影。

B . 人们发现,观众对于《星际穿越》中涉友的有关物理学的疑问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电影剧情本身的关注。

C . 《星际穿越》引发了一场观影热潮,人们开始探讨科幻电影,为了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人们甚至专门去学习理论物理学。

D . 《虽际穿越》这部电影上映后,就连在扑克牌桌旁边玩牌的人都开始向有关专家请教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

(2)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星际穿越》上映掀起的热潮,使得“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进入了流行文化,进而被大众熟知。

B . 科幻电影可以分为“软科幻”和“硬科幻”,其中科幻场景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即为“硬科幻”。

C . 《星际穿越》既包含了切实的科学发现和成熟的科学理论,也有基于剧情需要所做的大胆猜想和推测。

D . 《星际穿越》中拯救全人类的是儿位理论物理学家,而非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塑造的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星际穿越》中“移民外觅,驾驶飞船穿越虫洞、探索地外行虽”等桥段,观众在之前的科幻电影中早已见过,并无太多新奇之处。

B . 《星际穿越》视觉效果惊人,描述宇宙中各种极端罕见的场景更为准确,这与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C . 有了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撰写的《〈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作为支撑,使《虽际穿越》这部电影蕴含大量科学理论成为可能。

D . 相对于《星际穿越》而言,《员球大战》《阿凡达》等影片涉及科学理论较少,即使脱离科幻内容仍可形成独立完整的故事。

2. (12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埃博拉病毒为何难“破”

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引起全球关注。但其实,人类早在1976年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过去了,科学家为何仍未研发出针对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难在哪里?

首先要从埃博拉病毒说起。这种病毒很难对付,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相关实验必须在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中才能进行,而具备这样条件的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有限。

其次,埃博拉虽然是一种致命病毒,但客观地看这种病毒其实很少见,它的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所言,“由于史上埃博拉病例出现不多,此前医学界并未像研发艾滋病疫苗一样存在迫切压力。”

而且埃博拉疫情的暴发时间不规律,不像某些病毒性传染病有特定的季节性,因此也就无法预知和防范。这就导致研究人员测试新疗法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此次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暴发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截至目前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总计1000多例,这与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相比,规模要小得多。而此前许多年,埃博拉在西非地区基本上只是零星感染。

此外,缺乏经济效益也是针对埃博拉的特效药物或疫苗迟迟无法研制出来的原因之一。埃博拉药物或疫苗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其销量却很有限,肯定没有私人企业愿意投资。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家本·诺伊曼就说,“做埃博拉这种研发,对于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来说,从经济角度看都是不可行的,因为企业要考虑到经济利益”。

目前,主要是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政府在资助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而发达国家政府资助相关研究并非因为这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往往是出于防范生化袭击的考虑,其成果也很难扩散到企业。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研发一直进展很慢。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就曾表示,至少一年内不会出现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疗法和疫苗。直到这次西非暴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相关的研发才开始加速前进。盘点全球,目前正在研发的少数几种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但尚无一种完成严格的临床试验。据媒体报道,美国陆军资助研发的一种埃博拉药物已经在猴子身上显示出理想效果。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传染病专家弗雷德·海登谨慎评价说:“这种药物应该能行,因为动物模型(显示有效),但是,

除非在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否则谁也不知道。”至于疫苗,美国政府资助研发的一种疫苗虽然已经在灵长类动物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但人体注射后效果如何、安全剂量是多少尚不可知。加拿大一家公司与美国政府签署了1.4亿美元的合同研发埃博拉疫苗。但早前,他们在健康人身上进行接种试验时,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叫停,理由是还需提供更多疫苗安全信息。眼下,医务人员面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能做的就是:减轻高热、呕吐、腹泻等各种症状,保证患者不脱水。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高,但如果感觉不适时及时寻求医疗救治,有些患者仍有机会康复。那么这些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的药物或疫苗,在当前西非疫情大暴发之际能先行使用吗?对此科学家分歧严重。

病毒发现者之一,现供职于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彼得·皮奥特认为,鉴于这次西非疫情史无前例,应该认真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也有很多专家表示,使用任何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测试证实安全性的疗法或疫苗,都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而且很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世卫组织发言人哈特尔也说,目前阶段,世卫暂无计划要推动在西非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4年8月5日)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埃博拉病毒难“破”原因的一项是()

A . 埃博拉病毒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但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提供这样条件的实验室明显不足。

B . 埃博拉病毒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更不用说研究了。

C . 埃博拉不是季节性暴发病毒,研究者无法准确预知和防范,导致测试新疗法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D . 正在研发的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且只有有限的几种,还尚无一种完成严格的临床试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与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相比,虽然西非三国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总计已经1000多例,但规模仍然显得小得多。

B . 这次西非暴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使得相关有效疗法和疫苗研发开始加速,这使得一年内攻克这一难题成为可能。

C . 由美国陆军资助研发的埃博拉药物虽然在猴子身上实验效果理想,但在人体之中临床试验效果如何仍有待验证。

D . 虽然彼得·皮奥特提议应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很多专家认为,盲目使用,不仅不符合伦理道德还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经济利益考虑,任何一家私人医药公司要研发需要巨额资金而销量有限的埃博拉药物或疫苗都是不可行的。

B . 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资助埃博拉病毒研究的初衷并非是要治愈这种传染病,往往是出于防范生化袭击的考虑。

C . 研究发现,虽然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但患者只要被及时救治,就一定有机会康复,重显生机和活力。

D . 虽然西非埃博拉疫情严重,但世卫组织仍没有将在此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列入计划。

3. (15分) (2019高三下·石家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河坊

俞平伯

①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白老头儿舍不得杭州,却说“一半勾留为此湖”;可见西湖在古代诗人心中,至多也只沾了半面光。那一半儿呢?谁知道是什么!这更使我胆大,毅然于西湖以外,另写一题曰“清河坊”。

②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味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

③我们试想:若没有飘零的游子,则西风下的黄叶,原不妨由它们哗哗自己去响着。若没有憔悴的女儿,则枯干了的红莲花瓣,何必常夹在诗集中呢?人万一没有悲欢离合,月即使有阴晴圆缺,又何为呢?怀中不曾收得美人的倩影,则入画的湖山,其黯淡又将如何呢?……一言蔽之,人对于万有的趣味,都从人间趣味的本身投射出来的。这基本趣味假如消失了,则大地河山及它所有的因果都落于渺茫了。

④离题已远,快回来吧!这儿名说是谈清河坊,实则包括北自羊坝头,南至清河坊这一条长街。中间的段落各有专名,不烦枚举。看官如住过杭州的,看到这儿早已恍然;若没到过,多说也还是不懂。杭州的热闹市街不止一条,何以独取清河坊呢?我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

⑤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我所经历的江南内地,都有这种可爱的空气。我在伦敦纽约虽住得不久,却已嗅得欧美名都的忙空气;若以彼例此,则藐乎小矣。杭州清河坊的闹热,无事忙耳。他们越忙,我越觉得他们是真闲散。忙且如此,不忙可知——非闲散而何?

⑥我与妻,还有娴小姐同走这条街的次数最多,她们常因配置些零星而去,我则瞎跑而已。若今天买的东西少,时候又早,天气又好,往往雇车到旗下营去,从繁热的人笑里,闲看湖滨的暮霭与斜阳。“微阳已是无多恋,更苦遥青着意遮。”我时时看见这诗句自己的影子。

⑦清河坊中,小孩子的油酥饺是佩弦①以诗作保证的,我所以时常去买来吃。叫她们吃,她们以在路上吃为不雅而不吃,常被我一个人吃完了。油酥饺冰冷的,您想不得味吧。然而我竟常买来吃,且一顿便吃完了。您不以为诧异吗?不知佩弦读至此如何想?他不会得说:“这是我一首诗的力啊!”

⑧在这狭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可是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的,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明日的人儿等着哩,今日的你怎能不去!

⑨话说回来,干脆了当!若我们未曾在那边徘徊,未曾在那边笑语;或者即有徘徊笑语的微痕而不曾想到去珍惜它们,则莫说区区清河坊,即十百倍的胜迹亦久不在话下了。我爱诵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

(有删改)

【注】①佩弦,朱自清的字。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①段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照应了开头“而街市是最亲切的”,引出作者写杭州不写西湖而要写“清河坊”的缘由。

B . 文章第③段作者运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意在说明景由情生、境因情起,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C . 文章第⑦段中我去吃小孩子的油酥饺是因朱自清以诗为荐,油酥饺虽冰冷不得味,我却因是朋友的力推而时常买来作为分享。

D . 本文语言具有时代特色,兼有“诗家语”,但以意役辞,繁简得当,并不觉雕琢与涂饰,显示出语言的厚度与张力。

(2)杭州热闹街市不止一条。作者独写“清河坊”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因为清河坊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徘徊与笑语,让我怀念。

B . 清河坊十分喧阗,嗅到闲散中的忙空气,让我觉得内心非常充实。

C . 因它竟铺石板不修马路,我认它为杭州街,让我沉醉在它的古补之风中。

D . 因为江南的雨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洗刷个干净,让我热爱。

(3)文章第⑨段,作者引用其父亲的诗句“只缘曾系乌篷艇,野水无情亦耐看”意味悠长,请结合全文简析诗句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 (19.0分)(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鸿雪因缘图记》序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图记》者,兵部侍郎江南河道总督长白麟公之所作也。自髫发之岁,至四十岁,为图八十,是为第一卷;自四十至五十,为图复八十,为第二卷。其第一卷,阮相国、祁尚书序之矣。道光辛丑秋,自珍游淮,以内阁后进礼谒公浦上,睟乎其容,慰劳有加,使自珍缀言于第二卷之简端。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

古今名臣硕辅所遇之世不齐,为承平之臣易乎?为优劳况瘁、盘根错节、立奇功、勘大变之臣易乎?则必曰为承平者易矣。虽然,固有辨。今使所遇而永承平无事也,起家功名,致身华贵,一切勿问,固不得预于贤大夫之数。其人固良易贤矣,不甘以科名华贵竟矣,不过博览书史,周知掌故,上足以备人主燕闲之顾问,宦辙所至,宏奖士类,进其春华秋实之士而奋舞之,其人虽贤,诚无甚难及者。若乃内韫含韬略,外示纾余,蓄孟门、积石于方寸,可以谈笑生风雷,而汪洋澹涵,冲乎夷易,使人不见驶疾惊骇之迹,猝有事变,投袂而起,若劲弩激箭之发,若储之数十年于其怀抱间者。之人也,盖于天下可以常、可以变之全局大势,烂熟于胸中,而不可方物以逶迤于承平华贵者也,斯岂寻常意计所能以臆轩轾者?今我麟公,殆其人哉,殆其人哉。

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回翔之态。公弱冠通籍于全盛之朝,家世翔华,山川清晏,宜其然也。然而微窥公行部所及,山川形势,人民谣俗,古迹今状,皆备载之,弗为无本之说,与不急之言,而又问

民生之疾苦,讨军实之有无,天下形势,半在于是。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

事记云尔。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勘大变之臣易乎勘:平定

B . 殆其人哉殆:赞赏

C . 侈门内之祥和侈:显扬

D . 与不急之言急:紧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龚自珍是作为后进内阁的官员拜见麟公的,麟公和蔼可亲,给了他很多安慰和鼓励,且让龚自珍为他的第二卷画作序。

B . 作者认为,天下太平时的臣子好当,但是他们也容易滋生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一生平庸,无所作为。

C . 作者认为,麟公是太平时代的官员,却不是只知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不能用寻常的意想和估计去推测他的为人。

D . 《鸿雪因缘图记》内容丰富,有人间亲情,有家族情况,也涉及人民困苦的生活,军备虚实,以及天下的形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

②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

(4)作者分析了哪三类“承平之臣”,请利用文中词语进行简要概括。

5. (9.0分) (2018高一上·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物都破坏的现实。

B . 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

C . 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浓,景象更觉怅然。

D . 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 .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感情激昂。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 (6分)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而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求?业洲前途在哪里?习近平主席在新一届博鳌论坛中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给出答复:“我们要‘________’,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2)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引用。

(3)《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 (9分) (2017高二下·绍兴期末) 下面语段划线处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连“坐”字的意义,古代和现代也不完全一样①:古代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② ,”坐行就是膝行③(蒲服即匍匐)④;要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语言的演变》)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8. (6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出它的下联。

①上联:扫千年旧习

②上联:祖国江山好

9. (5分)请在最后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宜人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

所以,……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 (60分) (2019高一下·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叫“滑坡式许愿”,指每一次诚心许愿的标准都越来越低。比如小时候许愿长大后要做科学家,纠结到时候是读清华还是北大;到高一时,定位考一所“211”高校;到高三时,也许一部分人的目标变成了上一所普通院校;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最后只希望自己的生活别太倒霉就行。

上述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4-1、

4-2、

4-3、

4-4、

5-1、

5-2、

6-1、

6-2、

6-3、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1、

8-1、

9-1、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