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简单地说,地震就是地球表层-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分成很多小块,小块间相互运动就产生地震。小块运动,一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引力不同,造成内部岩浆运动,进而影响地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震;另一种是人为造成地壳运动,称为人工地震。

2.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准确地预测地震。原因: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表面以下10-1000公里处,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够探测到地球表面以下这么深处地壳运动变化情况。

有时候有人传言,说某时某地会发生地震,我们可以笨脑子想一想:专家都无从预知,民间百姓又何以知道呢?

3.什么是地震谣传?

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4.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①如果传闻中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讲得非常具体,甚至对发震的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等,一定是谣传。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

“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5.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6.地震需要防范吗?

应该防范。因为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年都有上千次地震发生,只是我们未必感知,或者知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必须加强防范。这就如同我们需要防范交通事故一样,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交通事故。

凤阳是一个丘陵地区,地势平坦,无高山险泊,即使发生较大地震,只要我们避震方法得当,处置得力,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的情况。更何况破坏性地震在我国还是很少的,建国以来主要也只有三次,即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

防范必须得当,千万不能过头。这就如同我们为了防范交通事故,平时连路都不敢上是没有必要的。在凤阳地区,家庭和个人防范要抓住两点:一是要有防范意识,遇事不要慌张;二是要懂得一点避震的基本常识。

7.防范地震我们要做些什么?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2020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20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地震常识 (一)单选题 1.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三个圈层。A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2.地震是地球的()运动的结果。D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3.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对人员伤亡来说,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 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4.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次左右。C 1

A、10000 B、5000 C、1000 D.20000 5.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6.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等。B A.城市下地震 B.直下型地震 C.直上型地震 D.破坏性地震 7.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 8.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级只有()个。A A.1 B.2 C.6 D.很多 2

9.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倍。C A.10 B.20 C.32 D.5 10.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D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C.停电、断水 D.火灾 11.地震灾害有()特点。D A.持续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与破坏严重性 12.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类型。A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13.强震指的是()C A. 8.0级及其以上地震 B. 7.0级及其以上地震 3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 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 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 答:甘肃省临泽县。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 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 答:1988年。 9.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 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 (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3. 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14. 什么是地震对策?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65267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导读:本文是关于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二、灾害来临时如何应对 1、台风避险自救提示 (1)留意气象台的台风预警消息,避免外出,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2)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它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3)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船出海;(4)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凭借的人员要及时撤离;(5)如果一定要出行,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2、地震自救逃生要点 (1)突发地震,如果在室内,要及时躲到两面随重墙之间,如厨房、厕所等狭小空间,千万不能在窗户、阳台附近停留,不能使用电梯;(2)如果在公共场所,应躲到离自己最近而且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绝对不能停留在高楼下、狭窄的胡同等危险地方;(3)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要

等到地震停止再移出室外或者等待救援;(4)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应先清除压在身体腹部以上的物体,保持呼吸畅通,并利用身边的金属、石块等硬物敲击向外界求援。 3、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1)居住在山洪易发区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警惕;(2)在山区丘陵环境下被洪水围困时,要固守在高地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3)当被洪水困于低洼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信工具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4、高层建筑火灾 (1)不要乘坐普通电梯,要走消防通道逃生。 遇到高层建筑火灾,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设施逃生,比如乘坐消防电梯,或通过室内防烟楼梯、普通楼梯进行逃生。不能乘坐普通电梯。(2)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向 当着火点在本楼层时,仍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撤离,若着火点位于上层,要向楼下逃去;若着火点位于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顶平台逃生;若向楼顶平台逃生时发现被火、烟追赶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锁时,要果断地改变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安全通道逃生。逃生时要用浸湿的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含答案)

庆阳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50分) 1、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 A、每年5月12日 B、每年7月28日 C、每年12月4日; 2、临震预报是指对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日 B、3个月 C、2年 3、世界上第一台地震监测仪器是由发明的。 A、张衡 B、李善邦 C、古登堡 4、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 A、横波(S波) B、纵波(P波) C、面波 5、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称为。 A、中源地震 B、浅源地震 C、深源地震 6、地震三要素是。 A、震中位臵、烈度、震级 B、震源、震中位臵、震级 C、发震时间、震中位臵、震级 7、天然地震是的结果。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8、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9、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 A、中国地震局 B、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府 C、地震预报专家 10、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和管理的第一个地震台是。 A、南京水晶台地震台 B、上海徐家汇地震台 C、北京鹫峰地震台 11、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是。

A、城市 B、地震危险区 C、广大农村 12、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 A、迅速跳出窗外 B、迅速从楼梯跑到楼外 C、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13、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14、一个地震发生,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A、震源深度 B、震中矩 C、震级 15、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 A、塌陷地震 B、火山地震 C、人工地震 16、由地下核爆炸或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是。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17、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 A、地光 B、地动 C、地声 18、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上课。 A、室内 B、家里 C、室外 19、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A、应该 B、迅速 C、不要 20、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不动 21、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楼房边 B、开阔地 C、徒坡下 22、在户外避震,,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A、不要乱跑 B、赶快跑 C、可以不跑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1.地震时,人们往往先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A)的到达警告人们尽快做出防备。A.纵波B.横波C.面波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 选择(B)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A.玻璃B.结实C.塑料3.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A.站立B.蹲下C.快跑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A.头部B.腹部C.胸部0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注 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C)。A.楼房B.房屋C.悬挂物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A.堡坎下B.开阔 地C.广告牌下7.当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B)捂住口鼻,逆风匍 匐逃离火场。A.布B.湿毛巾C.纸8.地震发生后,应当(C)。A.传播谣言B.听信谣言C.从不同媒介了解地震的情况 9.地震发生时,以下那种手段能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发生(A)。A.切断电源、燃气源、火源B.切断水源C.关好门窗10.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要保护的身体部位是(A)。A.头部B.胸部C.双手11.地 震时人会站立不稳,此时应该(B)。A.使劲跑B.蹲在地上C.叫喊1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当(A)。A.走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13.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C)。A.跳楼B.躲在窗下C. 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 室等小开间内14.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 在各自的(B)。A.窗户边B.课桌下或桌旁C.过道上10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 安全的地方是(C)。A.床下B.桌子底下C.窗子边16.乘坐正在行 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B)。A.跳车B.要降低重心,躲 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17.户外避震时,下列哪个方法是错误的?(C)A.远离高大建筑B.避开吊灯、广告牌等悬挂物C.尽快跑回屋内18.室内避震时,下列哪个方法是错误的?(C)A.立即躲到桌子下B.立即关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地震基本知识 一、地球内部构造及板块运动 1、地球内部构造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图1-1),分为三层: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图1-1地球内部的构造 2、地球的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板块的成因、运动、演化、物质组成、构造组合、分布和互相关系以及地球动力学等问题的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图1-2地球板块分布示意图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解为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重力均衡地位于塑性软流圈之上,并在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动,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离散,或相互汇聚,或相互平移,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 二、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1、地震的成因 在地壳岩石下面,为厚度不等的软流层,由于软流层的运动而带动地壳的板块运动,板块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的岩石产生错动或断裂,引起地面强烈振动,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 2、 地震的分类 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⑴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图1-3 ⑵ 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而引起的。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⑶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⑷ 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图1-3 图1-4 火山地震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 随着地震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上升,应对地震灾害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防震减灾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防震减灾知识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错) 正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 3、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对) 4、《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8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错) 正确:《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11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 5、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对) 6、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防御为主,预防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错) 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8、防震减灾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震情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对) 9、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妨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有制止和举报的权利,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 10、《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错) 正确: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和施工的监督管理。(错) 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等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和施工的监督管理。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 13、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的。(对) 14、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的。(错)

最新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最新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地震自救防震减灾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 )。 A、全国抗灾救灾日 B、中国赈灾日 C、全国灾害日 D、防灾减灾日 2、2010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 )。 A、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B、城市化与灾害 C、减灾从社区做起 D、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3、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分为( )社会安全事件。 A、自然灾害、人为事故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C、地震灾难、人为火灾、交通事故 D、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卫生事故 4、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 )蓝色标志。 A、红色、橙色、黄色 B、黑色、红色、黄色 C、红色、白色、黄色 D、黑色、橙色、白色 5、地震时应根据居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避震方式,居住在高层楼房的居民遇到地震突发事件时应选择正确的方式避震。请问:以下三种方式哪种是不安全的?() A、迅速乘电梯撤离 B、先迅速躲进小开间房间 C、先就地躲避在床、桌等坚固物体下 6、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8、地震发生了,你在户外避震,以下那种方法是不合适的?()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抱住电线杆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9、在操场或室外应该怎样避震?请问:以下方式哪种是不正确的?() A、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B、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1.地震时,人们往往先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A)的到达警告人们尽快做出防备。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B)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A.玻璃 B.结实 C.塑料 3.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快跑 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 A.头部 B.腹部

C.胸部 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C)。 A.楼房 B.房屋 C.悬挂物 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 B.开阔地 C.广告牌下 7.当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B)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A.布 B.湿毛巾 C.纸 8.地震发生后,应当(C)。 A.传播谣言 B.听信谣言

C.从不同媒介了解地震的情况 9.地震发生时,以下那种手段能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发生(A)。 A.切断电源、燃气源、火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10.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要保护的身体部位是(A)。 A.头部 B.胸部 C.双手 11.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此时应该(B)。 A.使劲跑 B.蹲在地上 C.叫喊 1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当(A)。 A.走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13.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C)。

A.跳楼 B.躲在窗下 C.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14.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B)。 A.窗户边 B.课桌下或桌旁 C.过道上 1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是(C)。 A.床下 B.桌子底下 C.窗子边 16.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B)。 A.跳车 B.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简单地说,地震就是地球表层-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分成很多小块,小块间相互运动就产生地震。小块运动,一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引力不同,造成内部岩浆运动,进而影响地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震;另一种是人为造成地壳运动,称为人工地震。 2.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准确地预测地震。原因: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表面以下10-1000公里处,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够探测到地球表面以下这么深处地壳运动变化情况。 有时候有人传言,说某时某地会发生地震,我们可以笨脑子想一想:专家都无从预知,民间百姓又何以知道呢? 3.什么是地震谣传? 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4.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①如果传闻中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讲得非常具体,甚至对发震的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等,一定是谣传。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1.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正确答案:正确 2.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正确答案:正确 3.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正确答案:正确 4.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快速沿逆风方向跑离 正确答案:正确 5.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正确答案:错误 6.流感早期服用感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可以减轻症状。 正确答案:正确 7.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正确答案:正确 8.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正确答案:错误 9.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季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 正确答案:正确 1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 11.艾滋病病毒很脆弱,它在外界环境中很快死亡,常用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灵、酒精等都可以将它杀灭。 正确答案:正确 12.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13.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正确答案:正确

14.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正确答案:正确 15.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正确答案:正确 1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正确答案:正确 17.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正确答案:正确 18.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19.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在鸡、鸭、鹅等禽类之间传播,不会感染人类。正确答案:错误 20.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正确答案:正确 21.大规模的滑坡有可能掩埋村镇、摧毁厂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正确答案:正确 22.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正确答案:正确 23.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正确答案:错误 24.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正确答案:错误 25.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正确答案:正确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宣传单 一、公众防震知识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2、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3)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二、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卫东区行知小学

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单选题- 2.0 分 ) 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D、火灾 C、停电、断水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2、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单选题- 2.0 分)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3、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 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单选 题-2.0 分) 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D、95% C、 90% A、 75% B、 85% 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单选题- 2.0 分)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B、跳楼 A、安全通道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5、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单选题- 2.0 分 ) 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D、内部 C、地幔 B、地壳 6、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 单 选题 - 2.0 分 )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 贸然外逃;( 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 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 藏室及墙角躲避; (4) 要关闭电源、 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 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 也不要乘电梯。( 6)地 震后迅速撤离。 A、( 1)( 2)( 3)( 4)( 5) C、( 1)( 2)( 3)( 4) B、( 2)( 3)( 4)( 5)( 6) D、( 1)( 2)( 3)( 4)( 5)( 6) 7、地震灾害有()特点。 ( 单选题- 2.0 分) 地震灾害有()特点。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A、突发性 8、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 泡。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 单选题- 2.0 分) 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 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C、地象 D、地下流体 B、气象 A、水文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1.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正确答案:正确 2.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正确答案:正确 3.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正确答案:正确 4.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快速沿逆风方向跑离 正确答案:正确 5.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正确答案:错误 6.流感早期服用感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可以减轻症状。 正确答案:正确 7.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正确答案:正确 8.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正确答案:错误 9.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季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 正确答案:正确 1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 11.艾滋病病毒很脆弱,它在外界环境中很快死亡,常用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灵、酒精等都可以将它杀灭。 正确答案:正确 12.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13.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正确答案:正确

14.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正确答案:正确 15.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正确答案:正确 1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正确答案:正确 17.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正确答案:正确 18.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19.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在鸡、鸭、鹅等禽类之间传播,不会感染人类。正确答案:错误 20.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正确答案:正确 21.大规模的滑坡有可能掩埋村镇、摧毁厂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正确答案:正确 22.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正确答案:正确 23.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正确答案:错误 24.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正确答案:错误 25.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正确答案:正确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组建于_ C、2001年4月_____。 2、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类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_ A、原生灾害_____。 3、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_ B、次生灾害_____。 4、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 C、诱发灾害 5、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使整个城市的建(构)筑物破坏,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唐山地区的建设A、没有考虑抗震 6、1960年,摩洛哥艾加迪尔的一个旅馆,在5.8级地震的袭击下成为一堆瓦砾,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它B、建在活断层上 7、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造成多栋建筑倾倒、下陷,其原因是它C、位于软弱地基上 8、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4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_ C、建于软弱地基上_____。 9、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C、越小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公布的时间是_ A、1997年12月29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的施行时间是_ B、1998年3月1日 12、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A、救助______相结合”。 13、《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施行的时间是A、1998年12月17日______。 14、《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施行的时间是C、1994年1月10日 15、《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1995年2月11日 16、1974年4月22日,江苏省溧阳县发生5.6级地震,全县倒塌和毁坏房屋7.9万间。在震后恢复重建中,不少房屋重建或修复时,未考虑B、抗震设防______。5年后的1979年7月9日,在原地又发生一次6级地震,使34多万间房屋倒塌和毁坏,特别是上次地震破坏的房屋,原样修复,这次又遭破坏。 17、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市发生A、7.8级______地震。 18、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南投县发生_ B、7.6级_____地震。19、我国地震专家认为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震时_ B、就近躲避_____。 2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A、地震应急______、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2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C、10年___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2年_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___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24、临震预报是指对_10日__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25、世界上第一台地震监测仪器是由A、张衡______发明的。 26、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_ B、纵波_____。 27、地壳的平均厚度是A、30-40公里______。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掌握防震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所以掌握一些防震知识,提高避险能力,是对自身的一大保护。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一)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二)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三)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顾睡床。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 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大震的预警现象和预警时间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地光明亮而恐怖。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地声强烈而怪异。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滚滚,尘雾弥漫。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避震要点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doc

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单选题?2.0分) 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牛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D、火灾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3、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单选题-2.0分) 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D、95%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o B、跳楼 A、安全通道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C、90% A、75% B、 85% B、不相信、不传播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D、相信并随意传播C、停电、断水A、毒气污染B、交通瘫痪 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A、外部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护。(1)在家屮耍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⑷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

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6)地震后迅速撤离。 A、(1) (2) (3) (4) (5) 地震灾害有()特点。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8、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11指的是()异常。(单选题?2.0分)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指的是() 异常。 C、地象 D、地下流体B、气象A、水文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B、 突发性和纵横性A、突发性C、(1) (2) (3) (4) B、(2) (3) (4) (5) (6) D、(1) (2) (3) (4) (5) (6) D、内部C、地幔B、地壳 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 C、是指10日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 B、26 按地震成因划分,冃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耍属于()类型。 A、构造地震

【精品】2020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共80题)

1.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2.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有的惊叫、惊慌、烦燥;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3.地震之前哪些飞行动物有异常反应? 答:鸽、观赏鸟类、家禽、雉等均有异常反应。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巢(窝架等)、不进食、鸡活动频繁、乱闹、乱叫、像有黄鼠狼侵扰一样;鸟类则撞笼、改变栖息方式、或呆滞无神。

4.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5.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6.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7.什么是地震对策? 答: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 8.我国2006-2020年的保障措施是?

答:1)、加强法制建设。2)、健全防震减灾管理体制。3)、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4)、提高科技支撑能力。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9.全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由谁提出,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0.抗震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生命线系统防灾措施、生产(科研、教学)系统防灾措施、防止地震直接灾害措施、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措施、防止地震人为灾害措施、避震疏散、震前应急准备、震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 11.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 答: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