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法律术语翻译参考

美国法律术语翻译参考

美国法律术语翻译参考
美国法律术语翻译参考

美国法律术语翻译参考

二、在不会造成歧解得情况下,译文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例如套用国内法律术语),例如statutes and laws只译作“法律”,而不就是“成文法与惯例法”,也并不逐字逐句直译,例如 application for a Court order (“application”)中括号内得文字,又如对法律条文得引用(50 U、S、C、§ 1803(g)译成《美国法典》第几章第几节第几条对普通读者毫无意义,反而不方便有兴趣得读者查阅有关法律条文、专业人员引用),同理1806(k)连用时不处理为第1806条第11款,甚至保留(a)等美式序号而不就是处理为汉语序号(比如说第一款)。

三、美国法律术语并没有完整而权威得译文,为此,译者将可能存在不同译法得术语汇编如下,不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附原文,以便阅读与检索。需要加以注释才能防止歧解得术语,包括表面上可能就是普通语言实际上却就是术语得措辞,如“美国人”(a United States person);未在此处汇报得部分专有名词与术语在第一次出现会附上原文(包括绝大多数人名)。容易望文生义或错误理解但不影响专业人员得术语不进行通俗处理,也不加解释,如“救济”(relief,不处理为比如说“赔偿”,司法救济在国内已就是通用术语)。

adversary proceeding 对质式诉讼;在大多数普通法国家中,双方当事人在这种诉讼中承担发现并展示证据得主要责任,独立得法官不调查事实(参见《朗文法律词典》第六版)

adversary hearing 对质听证会,指双方当事人出庭辩论

affirm 维持(原判决或裁定、原命令、原指示)

affirmation 不以宣誓方式表述得确认(证词);on oath or affirmation以宣誓或郑重保证得方式

affidavit 誓书;在公证人或其她获得授权得官员面前宣誓,从而提供得书面证词

a foreign power:外国势力(通译就就是外国),在《对外情报侦察法》中具有特定含义:外国政府;外国政府得外交官、其她代表或雇员;主要不由美国人构成得某个外国得一部分;外国政府公开承认受其指导与控制得某个实体;参与国际恐怖主义或为此而准备得活动得团体。

amici curiae(amicus curiae) 法庭之友;自愿向法庭就其审判得案件提供信息得非诉讼当事人

appeal 上诉

appear 出庭

application 申请;应用

arguendo 为了方便辩论起见

attorney 律师;若系美国司法部工作人员译作“检察官”;Legislative Attorney译作“国会律师”

a United States person美国人,根据《对外情报侦察法》,其定义为美国公民,可以合法常住美国得外国人,大量成员为美国公民或可以合法常住美国得外国人得非法人团体,美国法人。

authorization 授权;reauthorization;再授权;涉及美国政府预算时,其意义近于拨款

brief 申述,书面提交法院阐明一方提出得事实与法律论点得简报

cause of action 案由(提起诉讼得理由),以任何理由起诉

challenge 质疑(性质上就就是我国法律制度中得上诉或申诉)

claim 主张(涉及权利得要求,新华社目前将涉及主权得主张一般译作“声索”)

clerk 文书处(机构);法官秘书

Court of Review复审庭

crossreferencing 前后参照;即援引先前得案例

defense 辩解(辩护理由)

deny 驳回;否决;注意:dismiss一般也译作驳回或否决,两者同时出现则其中之一译作否决。

directive 指示

disclosure 披露;指有关情况得公开,包括政府掌握得信息向法院通报、政府内部涉密与涉及个人隐私得信息得扩散、政府要求比如说银行或电信公司向其公开客户信息得情况;法院或政府向国会提供相关文件;Prohibition on Disclosure即禁止相关信息得披露(公开或扩散)。

docket 案卷

en banc 全体法官(参与得审理)

Executive Branch 行政分支,其实就就是以总统为首脑得政府,相对国会与法院而言

Ex Parte 单方面;指无需知会另一方当事人得活动

hearing:预审;rehearing:复审;注意:两者均为美国法庭审判用语

minimization procedures 起码程序(字面含义:最低限度得程序);旨在尽可能减少截获、保留与传播得信息;单用minimization时大致译作“尽可能减少”或“最低限度”。

motion 诉求(在美国法律中,motion特指与法院得命令或裁决有关得application,后者在本文中译作“申请”);motion to suppress:查禁诉求(指不得公开或在诉讼中使用截获信息得诉求;suppress单独使用时亦作查封);discovery motion,知情诉求(要求了解情况得诉求;discovery单独使用时亦作告知)。

multipoint or roving wiretaps 多点或漫游窃听

national security letter 国家安全函,美国联邦调查局所使用得一种行政传票,要求受令实体提供有关个人得信息与数据,使用这种传票不需要probable cause(释义见下文)或司法监督,据说中央情报局与国防部等机构也使用这种传票;national security letter authorities一般译为“国家安全函签发权”。

nonpliance 不服从行为(不服从法院令或法律)

nondisclosure 保密(指不得泄露有关情况);nondisclosure order,保密令

nonfrivolous 重要(得)

opinion 判决陈述;在memorandum opinion and order(意见与命令备忘录)中译作“意见”;在美国其本意就是法院或有判决权得机构对其结论(判决或裁定)陈述法律理由与原则得那部分文字;单独使用时也译作“意见”或“意见书”。

order 法院令,法庭令;命令

particularity 特殊性

party 当事人,诉讼中得一方,在这里就就是美国政府或其监视对象

pen registers 电信记录仪;直译为“笔式记录仪(器)”。据维基百科,它最初指得就是在纸带上记录电报信号得设备(1840年),后来广泛用于记录脉冲电信号;在美国执法界,它指得就是记录在特定电话线上得所有呼叫号码得电子设备,但现在指功能类似得任何设备或程序,包括监视因特网通信得程序。在这部法律中得定义见18 U、S、C、§ 3127。

petition 申诉

petition review pool 申诉复审组(《对外情报侦察法》法庭术语,指有权重审特定案件得法官)

physical search 实地搜查

physical surveillance 实际监视

pleading 诉状(包括起诉状、答辩状,与我们得概念不完全相同)

plenary review 合议重审,即de novo,其实就就是重审:在美国法律制度中指上级法院独立审案,不必考虑先前得判决;在中国法律制度中,合议只就是为了防止个人审理案件可能出现得错误。

plurality decision 多数裁决(在判决书或裁定书中得多数法官得意见)

private right 私权;private right of action 私人诉权。

proceeding 诉讼(泛指或涉及原告与被告双方或一方);审理(从法院角度而言得工作)

production 出示(证据;如向政府提供相关档案、记录、文件)

property or premises 房地产;前者指房屋及其周边得土地(属于同一业主),后者也就是,两者得区别一般说来在于前者强调得就是住所,后者强调得就是经营或办公场所;前者得外延更大,如50 U、S、C、§ 1824(c)中得表述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each of the premises of property to be searched所示。property亦译作财产(如在the residences, offices, or personal property of United States persons 得表述中)。

probable cause 令人信服得理由,充分得理由;虽然现在有“高度或然”得说法可能就就是从probable 衍生出来得,但它尚不能算就是标准术语,而且不如直接说成就是“可能性极大”(“高度或然”本身就就是畸形汉语);全篇未统一。

proposed applications初步申请(可以理解为经办人员提出得申请,而最终申请[final applications]就是比如说由司法部长签发申请,其中提出政府得最终要求)

proposed orders 拟制命令(可以理解为代法庭草拟得命令,法庭可能在完全认可得情况下照样发出法院令,在部分认可得情况下修改后发出相应得法院令,在不同意得情况下仅仅将其归档)

physical intrusion 实际干扰,干扰在这里指身体接触(如搜身)与闯入对象居住或办公场所(有类于抄家)。

relief 救济,即依法纠正或得到补偿

remand 发回重申(修改);上级法院推翻下级法院判决、裁定、命令后得一种处置方式

reproduce 再现;涉及实地搜查得术语,未查到权威诠释,从逻辑上推断,对信息、材料或房屋(information, material, or property,50 U、S、C、§ 1824)得再现就就是复制,只不过在汉语中“复制”房屋(房地产)会引起歧解(令人首先想到得就是仿造,实际上很可能就是用制图或照相得方式“复制”,甚至用得就是文字),在英语中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统一为“再现”。

response 回应(此处就是一种用于复审得法律文书)

return 回复(法律术语,报告得一种形式)

reverse 推翻(判决、命令等)

statement 诉状(在法律文件中,否则,通译为陈述或声明)

submission 文档,根据“程序规则”第七条,包括申请、证明、申诉、诉求或其它文件;无歧义或者不与并列时亦译作“文件”

subpoena 传票

subpoena duces tecum 传召令;译注:法院用于传召某人携带指定文件出庭作证得命令

Sunset Provision 日落条款;译注:在规定日期自动失效得条款

surreply 再回复,如一方提出诉求,另一方回复,诉求方回应,此时法庭可能允许另一方提出再回复。

tangible things,有形事物,直译也可以就是“实物”,在这里有其特定含义,指文件、记录、档案、账册与凭证,因此,笼统译为“账簿”。

trap and trace devices 捕获与跟踪装置(电信设备,因此,捕获与跟踪得就是电子信号)

wall:直译为“墙”,指有意隔离正常得刑事侦查与针对外国得情报工作得法律

warrant 令状;搜查证、逮捕证等,法院命令得一种,在这里包括准许监听得法院命令;warrantless,无令状得(地);有时直接译作搜查令。

writ of certiorari 复审令(用于上级法院调取下级法院得案卷);单用certiorari时,直接译作上诉,因为在中国绝大部分上诉案件得审理也就是对案卷得审理。

the Chief Justice 首席法官(可以理解为美国最高法院院长)

Presiding Judge 庭长

特别说明:

In re Sealed Case 即In re Sealed Case, 310 F、3d 717 (2002)或In re: Sealed Case No、 02001,即美国《对外情报侦察法》复审庭因政府上诉而审理《对外情报侦察法》法庭得2002年5月17日判决(2002年11月18日裁定)得案件称谓(后面得数字就是序号),在国会研究署报告中大致处理为“在这个上诉案件中”并附上原文。这份报告还谈到得In re All Matters Submitted to 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实际上就就是《对外情报侦察法》法庭得2002年5月17日判决,当然可以直译为“兹就向《对外情报侦察法》法庭提出得所有问题作复”,但显然不如处理为《对外情报侦察法》法庭得2002年5月17日判决并附上原文合适:一般专业人员不必为仅出现一次得术语伤脑筋,需要进一步研究得专业人员不难从所附原文上搜寻到更多资料。

USA PATRIOT Act:“美国爱国者法”(俗称,正式名称就是the United and Strengthening America by Providing Appropriate Tools Required to Intercept and Obstruct Terrorism Act,“通过提供防止与阻止恐怖主义所需得合适手段而团结与增强美国法”),其实应该译作“美国爱国法”,但只能从众了。注意:第10756号公共法律就是其同义词。

Intelligence Reform and Terrorism Prevention Act 《情报改革与预防恐怖主义法》

USA PATRIOT Improvement and Reauthorization Act of 2005 《2005年美国爱国者法完善与再授权法》,即第109177号公共法律

USA PATRIOT Act Additional Reauthorizing Amendments Act of 2006

《2006年美国爱国者法另行再授权修改条款法》,即第109178号公共法律

House Permanent Select mittee on Intelligence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

Senate Select mittee on Intelligence 参议院特别情报委员会

the Security and Emergency Planning Staff 美国司法部安全与应急规划厅

Inspector General 监察长

Assistant Special Agent in Charge 助理特工主管,译注:联邦调查局内指地区或部门级得负责人

Criminal Division 刑事司

U、S、 Attorney’s office或Offi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ttorneys 美国检察官办公室(注意:它们就是一系列机构,分布在比如说各州)

Executive Assistant Director for National Security 国家安全常务局长助理

Principal Deputy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国家情报首席副总监

U、S、C、《美国法典》

简介:《美国法典》2006年版共50编(title),实际上只有49编(第34编“海军”已被取消),每编对应于一个主题,只有23编就是positive (statutory) law(其文本成为legal evidence of the law),其中不包括第50编“战争与国防”(其文本只能作为prima facie evidence of the law;《对外情报侦察法》就是其中第36章得标题)。中国法律得排序自然无法与美国法律对应,但国内缺乏权威翻译,局面混乱。如人们相对熟悉得有关贸易得“超级301条款”(Super 301,实际上就是《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得Section 302)就就是例子:即便按国内法律得排序惯例与标准,“条”、“款”不能并举(因为“条”之下才就是“款”)。因此,以下提供美国法律序号得中英文对照文本,旨在至少保证这套资料中得译名实现统一。此外,美国法律得序号会夹杂字母与数字,如果译出时则取上一个序号,如Section 501 (f)译作第501(f)节,不就是第501节第f(6)条(原文严格排序也未必就是“条”);在引用得情况下一律使用原文,如50 U、S、C、§ 1821(4)。

注意:在《美国法典》系统之外,也会用到title(编),如《对外情报侦察法》也被称为第95511号公共法律第一编;甚至可能将section称为title,如在“对《对外情报侦察法》得修改”一文中。为了全篇统一,类似于the new Title VI of FISA译为“新得《对外情报侦察法》第六编”,在“pursuant to this title (Sec、 305 of FISA)”这样得情形中还就是译为“根据此编”。特此说明。

title编

subtitle 分编(一作子编)

chapter 章

subchapter 分章

section 节

subsection 分节

part 部分

subpart 子部分

paragraph段

subparagraph 分段

clause 条

subclause 款

引文中部分缩略词得含义(扩充知识):

Cir、巡回法院

cert、 denied 驳回复审令申请(certiorari就是上级法院为了复审下级法院得判决而发出得调取案卷令状)。

cert、 denied sub nom驳回复审令申请,但以(后面提到得)另一个案件得名义。

法律英语翻译

Legal English (revised version for the students) Ch.1 The Main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一、法律英语的英译: David Mellinkoff(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教授):《The Language of the Law》1963 1.legal English---Lawful English Legal parlance(说法、用语)/legal lingo(行话、隐语)/legal jargon(行话、黑话)/legalese( 法律八股文)/language of jurisprudence(法理语言) 2. the English Language of the Law or shortened as “the language of the law” 3. 法律英语与法学英语 二、法律英语的范围: 是否凡是涉及法律的英语(词汇、表达方法、句子结构……)都是法律英语? 英美法学界所公认的法律英语主要是指普通法国家(common-law countries)的法律人所用的习惯语言(customary language),包括某些词汇、短语,或具有特色的一些表达方法(mode of expressions)。 三、法律英语的主要特点: I. precise or exact (准确) 正常情况下,起草法律文件时,用词造句务必十分精准(with great exactness),因为一旦笔者的思想、观点、企图落实成文字,即成为法庭判断是非的重要依据,因为按严格解释原则(principle of strict construction)或唯名论原则(principle of nominalism),尽管实践中还存在推测意图原则(principle of presumed intent),但其不占主导地位,书面文字仍然是法官解释法律文件的唯一依据。 实务中鉴于对法律文件中文字的理解不一,也是常有纠纷出现: e.g. The Charter required that directors “shall be elected on a vote of the stockholders representing not less than two-thirds of outstanding capital st ock of the corporation.” 甲方理解成:被选上董事的人需三分之二的股东投票赞成(a candidate to be elected needs the votes of two-thirds of the stockholders ) 乙方则认为:选董事时须有三分之二的股东出席(two-thirds of the stockholders must be present at the meeting at which the election is held) What’s the judge’s opinion? e.g. 一个阿肯色州的美国人临终前写了一个遗嘱,遗嘱写道: The remainder of the testator’s property should be “divided equally between all of our nephews and nieces on my wife’s side and my niece.” 问题出在对“between”一词的理解上。立遗嘱人妻子一边的外甥和外甥女加在一起共有22个。这句话是指立遗嘱人的遗产的一半归其妻子方的22个外甥和外甥女,另一半归其本人一方的外甥女?还是指将遗产在双方的外甥外甥女中平均分配呢? 为达准确之目的,常使用下列招法: 1. 使用专门术语(下文有述) 2. 重复使用具有绝对含义的词汇,如all , none, perpetuity, never, unavoidable; 3. 使用具有绝对限制含义的短语:

试论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与翻译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4年第4期(总第101期)  试论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与翻译 陈文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 收稿时间:2003212223 作者简介:陈文玲(1976-),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教师,助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法律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摘要: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因为翻译法律术语时,译者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法律翻译要求 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和法律功能的对等,另一方面,翻译中又经常没有确切对等词,面对的是接近对等、部分对等和不对等这几种情况。本文探讨了法律术语英译中时这种不完全对等的现象,并提出了翻译法律术语的一些方法:使用功能对等词、扩充词义、释义、使用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译借或创造新词等。关键词:法律翻译;法律术语;不完全对等;确切对等词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4)0420098204一 文本(special 2purpose texts )时的种种困难,其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障碍是术语的翻译。法律文本属于特定目的文本,因此,对法律文本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解决术语的翻译问题。 法律术语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行业语。行业语是供某种行业专门使用的词语。例如,语言学中的“m orpheme (词素)”,“langue (语言)”,“parole (言语)”等;电子计算机行业中的“m ouse (鼠标)”,“bus (总线)”,“mem ory (内存)”等。行业语是各行业为适应本行业的需要而长期使用的特殊词语。法律专业和其它行业一样,也有自己专门使用的行业词语,例如:“specific performance (强制执行)”,“contempt of court (藐视法庭)”,“power of attorney (委托书)”等。我们把这种具有法律专业特色的行业词语称为法律术语,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中的重要词汇成员。(孙懿华、周广然,1997:59-60) 在讨论英汉法律术语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法律翻译进行分类。从法律效应来看,法律翻译可以分成两类:权威性翻译(authoritative translation )和非权威性翻译(non 2authoritative translation )。权威性翻译指的是该翻译由一国的立法机关通过并生效的法律译本,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条文,其本身就是一部法律。这类译本在国际条约和具有多种官方语言的国家的立法中比较常见,联合国宪章、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多语立法等都属于此类。非权威性翻译不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是为了交流和对外宣传等所作的翻译。虽然它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法律效应。比如在涉外案件中,法官和律师除了熟悉本国法律外,也必 须了解外国的有关法律规定,这时,他们就要参考相关的法 律译本。 权威性翻译对术语翻译质量的要求比非权威性翻译要高。因为权威性翻译要求法律翻译者使译文和原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保证它们一致的理解和运用(Sarcevic ,1997)。所以,权威性法律翻译不仅要求语言功能上的对等,还要求法律功能上的对等。法律功能对等就是源语和译入语在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是相同的。这样,译入语才能准确地表达原语的真正涵义,才能尽可能减少译文意思的丢失。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没有人能用另一种语言完完全全地转达一篇文本中的观念思想,因为在几百年以来的法律、政治和文学上的使用中,词和结构总是带着文化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是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传递的(Joseph ,1995)。译者把源语文化翻译到译入语文化时发现有些领域很好地对应,有些却不对应,这意味着源语文化中有些因素在译入语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对这些因素的语言表达在译入语中是‘空缺(gap )’或‘空白(void )’的。(Ivir ,1998)没有确切对等词(exact equivalents )或者说不对等(non 2equivalence )的现象在英汉法律术语的翻译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法律术语通常指某个国家法律制度中特有的事物、关系、行为和程序,每个法律制度是不同习俗、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原则的产物,有它自己的法律事实,因此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不同法律制度的大部分法律术语在概念上是不一致的。另外,所有法律制度都包含了一些术语,这部分术语在别的法律制度或法系中没有对应词。(Sarcevic ,1997)例如,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属于不同法系,在 8 9

几个法律术语的翻译

几个法律术语的翻译 挑选法院“Forum shopping”是英美法上的一个术语,系指利用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积极 冲突,从众多有管辖权的法院中选择一个最能满足自己诉讼请求的法院去起诉的行为。对于“Forum shopping”,我国学者中有“挑选法院”、“选购法院”、“择地行诉”和“竞择法院”等不同译法。对其具体含义,我国学者的普遍理解是“当事人选择于己有利的法院起诉,从而使对方蒙受不利”。当事人在不同国家(法域)提起诉讼,由于各国(法域)政治、文化、经济、法律传统方面的差异,冲突规范存在差别,其指引的实体法会有所不同,各国(法域)法院对于同一涉外民商事案件,就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决,因此,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总是希望选择一个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法院进行诉讼,当事人这种选择法院的行为与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买卖时挑选物品极为相似,故称之为“挑选法院”更为恰当。 1.contract,现在多译为"合同",我以为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一律译为"合同"是不妥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看见"合同"一词就想到一个书面的、写成一条一条的文件,可是contract一词的含义范围却要广泛得多。contract不限于书面的文件,口头上也可订contract,打电话也可以订contract,甚至于不说话也能订contract,例如在报摊上付钱买份晚报或买票搭乘公共汽车。contract就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只有较重要的contract 才采取书面形式。所以一般的、泛指的contract应当译"契约",例如law of contract应当译"契约法",较重要的、书面的contract才译"合同",例如contra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可以译"国际售货合同". 2.intellectual property,不知道当初为何译成"知识产权",以后竟然以讹传讹广泛沿用至今,而且订入法律,实在可叹!这个词组不论按字面上译、按含义译都不能译"知识产权".intellectual一词根本没有"知识"的意思,它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名词intellectual指"知识分子",但是在intellectual property词组中intellectual显然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何况"知识分子"与"知识"并不能划等号,即使退一万步对号入座地硬译,也只能译"知识分子产权"而不能译"知识产权".当然,译"知识分子产权"也是错的。从含义上看,何谓intellectual property?它是指对于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产品或智力成果的权利,主要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所以应该译为"智力产权".我们的前辈严复曾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们今天对待译名何等需要那样的认真精神啊!译名宜慎重,不要随便译,使用现有的译名也该慎重,尤其不要随便跟着别人使用、传播错误的译名,应该抵制错误的译名! 3.joint venture.这个术语译时要当心。因为按其原来的意思,是指短期的临时性的合伙,可是现在又常用来表示"合资企业、合营企业".所以翻译时要依据上下文及其他情况来判定该译"短期合伙"还是译"合营企业". 4.jurisdiction.除了管辖、管辖权、审判权、审判机构等释义外,还有一个释义,即"法域"或"法律管辖区域",意思是自有一套法律制度的区域。一个国家可能是一个法域,如法国,也可能有许多法域,如美国的50个州每个州都是一个法域。"一国两制",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两个法域".

法律术语的翻译与法律概念的解释

法律术语的翻译与法律概念的解释 以海上货物留置权的翻译和解释为例; ;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钱钟书先生有过著名的"化"境之说:"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2];。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本人自然是向往这种"最高境界"的,然而,最近研究《海商法》中的海上货物留置权制度时,发现这一制度在适用中产生的种种分歧都可以归咎于术语翻译。于是彻悟:法律术语的翻译是不能追求"化"境的! 究其原因,盖文学作品表现的是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人性的精髓因民族、地域、文化传统所产生的差异也许可以忽略不计,翻译高手能够从语言文字中提炼出人类感觉的共同"精魂","投胎转世"之后,语言习惯的差异便通过翻译家的再创作"化"之而去,出落的是"依然故我"的仙女。然而法律概念是法律制度的载体,翻译往往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用目的体系(本土的)法律术语对译出发体系(比如英美的)法律术语,意味着把不完全相同的两种制度牵强地叠合在一起,即使二者所代表的制度内涵有着共同的"精魂",但细微的差别也可能影响移植制度的功能。当然,如果立法者的本意是要用本土的制度"化"掉本源的制度,着意把出发制度的内涵植入目的制度,又另当别论。但许多情况下并非如此,象《海商法》这样一部强调保持渊源制度完整体系的法律,法律术语之间的差异一旦"化"掉,就无法实现法律规范

的功能和法律移植的目的。[3] 我们不妨剖析一个《海商法》制度"海上货物留置权"为例,分析Possessory;Lien,[4]翻译方法如何给法律概念解释造成困惑,由此看出法律术语翻译方法在以法律移植为主要立法渊源的我国具有怎样特别的意义。这一问题至少在具体学科的比较法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一、海上货物留置权产生背景和由此引出的法律解释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开创了我国将国际公约直接变为国内立法方式上的先例,并且成为我国大陆第一部系统引进英美法制度的立法。这一立法特色对海商法中的概念界定和制度内涵的解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法律结构上看,《海商法》几乎全部是对国际公约或构成国际航运惯例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标准合同形成的。由于公约的逻辑结构十分严密,加之公约渊源于英美法,概念、制度自成体系,与隶属大陆法传统的我国一般民商法体系难以融合,故只能采取整章移植国际公约或国际标准合同的方式,构成我国《海商法》各章的内容。如涉及本文讨论的海上货物留置权的两章内容,分别为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第六章船舶租用合同,第四章是移植《海牙公约》、

民事法庭专用词汇

民事法庭专用词汇 325D 或325(d) : “CPLR 325(d)”的简称, 一项纽约法例, 容许法庭将一事项移转至较低层次的法庭处理。根据CPLR 325(d), 高等法院可将原本索偿较高金额而似乎在二万五千元以下的索赔移交至民事法庭进行审理。一经转移之后, 民事法庭所作之判令便不限于最高二万五千元之范围了。 A action (诉讼) : 透过民事司法程序由一方向作出错误事故或是因保障权利或避免事件出错而向另一方提出诉讼;需要向对抗方或可能成为对抗方送予有关诉讼的资料。 adjournment (延期) : 将一件案件暂时延后至另一指定日期 adjudicate (裁决) : 聆讯及根据法律作出判决 adult (成年人) :十八岁或以上人士 adversary (抗辩人) : 反对者。被告人便是原告人的反对者 affiant (立誓人) : 为口供作出宣誓的人; 宣誓证人 affidavit (誓词) : 经宣誓或确认后所签署的书面声明; 如经宣誓, 则为已经公证 affidavit of service (派送宣誓书) : 书面宣誓书证明法律文件经已送交正确人士或个体 affirmed (证实) : 确认, 同意(例如: 上诉庭确认民事法庭所作判决) allegation (声称事项) : 案中一方对案件所作的坚持, 宣言或声明, 为欲要证明的事予以解释 allege (声称) : 在申辩中确认情况 allocution (陈述) : 由审讯法官以有记录型式正式向与讼人讲解, 以确定双方明白和解声明的条款 amend (修正) : 修改 answer (答辩) : 由被告人在法庭登记及送往原告人的文件, 承认或否认原告人所投诉事项, 并简要陈述为何原告人的要求并非正确, 与及为何被告人不必为原告人所受伤害或损失负责

汉英法律翻译实用技巧

汉英法律翻译实用技巧 摘要:由于中英文使用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英文表达习惯的差异,为了实现意义的准确和表达的贴切,在中英文互译时,特别是对语言准确性要求更高而自身又有着特殊行文特点的法律语言中,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显得十分重要而有效。 关键词:法律翻译;技巧;实用 翻译由于其涉及跨语言、文化交流性质,语言学习中被认为是重要而难以掌握的一项技能。法律翻译中,由于法律文本模糊而又精准、简洁而又繁复的语言特征,以及法律语言本身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加之法律翻译常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要求,这使得法律翻译对译文在语言质量要求近乎高,对译者在英语及法律专业知识方面要求也较高。本文拟对法律翻译中实用的一些技巧作一简略介绍,其中有的在一般翻译中也可见到,因其在法律翻译中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也一并列出。 一、增词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时,可能会用不同的词或短语。所以在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就有可能要增加一些词,以便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至于到底应该增加哪种词或多少词,这并没有特别的规律,完全由译者按照原文译文的表达及上下文来确定。例:Subject to Article 5.4(c) below, in the event that a Party fails to make its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 such Party shall be liable to pay simple interest to the Company at a rate equal to [default interest rate] per annum on the unpaid amount from the time due until the time the full outstanding amount including penalty interest is paid to and received by the Company. 参考译文:在遵循以下第5.4(c)条规定的前提下,如果一方未依照本合同的条款全额或部分出资,则该方应就欠缴的出资额按年利率[ ]的单利向合营公司支付罚息,计息期为该笔出资的应缴日期至该笔出资及罚息全额支付,并由合营公司收到之日。 解释:译文中的“计息期”在原文中并没有对应的英文词,但译者在翻译这个句子时,考虑到加上“计息期”这个词会更加通顺、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所以在译文中就加上了“计息期”这个词。 二、省略

几个法律术语的翻译(一)

1.contract,现在多译为“合同”,我以为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一律译为“合同”是不妥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看见“合同”一词就想到一个书面的、写成一条一条的文件,可是contract 一词的含义范围却要广泛得多。contract不限于书面的文件,口头上也可订contract,打电话也可以订contract,甚至于不说话也能订contract,例如在报摊上付钱买份晚报或买票搭乘公共汽车。contract就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只有较重要的contract才采取书面形式。所以一般的、泛指的contract应当译“契约”,例如law of contract应当译“契约法”,较重要的、书面的contract才译“合同”,例如contra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可以译“国际售货合同”。 2.intellectual property,不知道当初为何译成“知识产权”,以后竟然以讹传讹广泛沿用至今,而且订入法律,实在可叹!这个词组不论按字面上译、按含义译都不能译“知识产权”。intellectual一词根本没有“知识”的意思,它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名词intellectual指“知识分子”,但是在intellectual property词组中intellectual 显然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何况“知识分子”与“知识”并不能划等号,即使退一万步对号入座地硬译,也只能译“知识分子产权”而不能译“知识产权”。当然,译“知识分子产权”也是错的。从含义上看,何谓intellectual property?它是指对于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产品或智力成果的权利,主要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所以应该译为“智力产权”。我们的前辈严复曾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们今天对待译名何等需要那样的认真精神啊!译名宜慎重,不要随便译,使用现有的译名也该慎重,尤其不要随便跟着别人使用、传播错误的译名,应该抵制错误的译名! 3.joint venture.这个术语译时要当心。因为按其原来的意思,是指短期的临时性的合伙,可是现在又常用来表示“合资企业、合营企业”。所以翻译时要依据上下文及其他情况来判定该译“短期合伙”还是译“合营企业”。 4.jurisdiction.除了管辖、管辖权、审判权、审判机构等释义外,还有一个释义,即“法域”或“法律管辖区域”,意思是自有一套法律制度的区域。一个国家可能是一个法域,如法国,也可能有许多法域,如美国的50个州每个州都是一个法域。“一国两制”,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两个法域”。 6.remedy,该词在法律文件中常用,它并不是“治疗、疗法、医药”的意思。它是指法律规定的,执行、保护、恢复权利的方法,或补救权利所受侵害的方法,应当译“补救方法”或“补救”。具体地说remedy(补救方法)包括什么内容呢?主要有支付损害赔偿金,另外有强制令(injunction)、依约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的裁定、法院宣告(declaration)等。法律文件中的redress、relief与remedy意思相同,也可译为“补救方法”或“补救”。常常有人将remedy译成“救济方法”,这个译法比较旧,而且容易被误解为灾难的救济,所以不合适。还有人译“赔偿”,这也不妥,因为在remedy中,赔偿固然是常见的办法,但却不是唯一的办法。还有一个常见的提法:exhaustion of local remedies,这是一条原则,意思是在外国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首先应当寻求所在国法律规定的补救方法,只有在使用过所有的所在国补救方法仍无效果时,才能寻求外交保护或提出国际索赔的要求。所以译“充分使用当地补救方法”为宜。有人译“耗尽当地补救方法”,这个“耗尽”是什么意思,恐怕不好懂。

法院实用英语词汇

法院实用英语词汇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联合国国际法院 Jurisdiction审判权司法权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veto power 否决权 Command theory 指挥理论 customary law 习惯法 jus cogens 强行法 adjourn:延期再审 alibi:不在现场证明 appeal:上诉 appear (in court):出庭 bailiff:庭丁,(法庭)警卫 by-law:条例,细则 clause:法律条款 defendant:被告 dismerit(traffic offense point):(交通违规记)缺点 driving under influence:嗑药后驾驶driving while intoxicated (DWI):酒醉后驾驶 evidence:证据 fine:罚锾 first offense:初犯 hear:(法官)审理 hit and run:肇事后逃离现场 illegal parking:违规停车 indict:起诉 jaywalking:违规穿越马路 judge:法官 negligent driving:不小心驾驶 parallel parking:平行停车 perjury:伪证 plead guilty [not guilty]:认罪 [不认罪] preside:(法官)列席 recess:休庭 reckless driving:鲁莽驾驶 ruling:裁决 run the red light:闯红灯 speeding:驾车超速 take an oath:宣誓testify:做证 traffic court:交通法庭 traffic regulations:交通规则 traffic violation:交通违规 民商法学与经济法学专业词汇 按照出资比例:in proportion to one’s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investment 办理注销登记:cancel the registration 被代理人:the principal 被侵权人 the infringed 本人名义:in one’s name 标的subject matter 补偿制度compensation system 不动产登记制Lot and Block System 财产法 property law 财产的添附accretion of property; property accession 财产抵押权 property mortgage 财产继承权:the right of inheritance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property relations hips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财产管理人 property administrator; cu stodian of property 财产混同 confusion; hotchpot 财产留置权 encumbrance 采用书面形式:in writing 仓单 warehouse voucher 草签合同 initial a contract; sign a r eferendum contract; ad referendum con tract 长期合同 long-term contract 偿付能力 solvency capability of reimb ursement 超越代理权:beyond the scope of on e’s power of agency 撤消合同cancellation of contract? 撤销合同 cancel a contract; rescind a contract; avoid a contract 撤销权 right of rescission; right of revocation

法律英语翻译

法律英语翻译:法律翻译常用词汇注释(A-Z) A Ab initio Ab initio是拉丁文,其意思是“自开始之时”或“从头开始”,可以直接翻译为“自始”。在法律英语中,ab initio 的使用频率较高,比较常见。如:ab initio mundi(有史以来),void ad initio(自始无效)等。 Accord accord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符合,一致,在法律英语中则表示和解或和解协议,指指债务人和一个债权人达成的、以偿还部分债务免除全部债务责任的协议。如reach an accord达成和解协议,accord and satisfaction和解与清偿等。 Accused 被告Accused通常指刑事案件的被告,民事诉讼的被告称为Defendant;而申索案件中的被索偿的一方称为Respondent(答辩人)。 Acquire acquire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获得,获取,而且通常指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在法律英语中通常指对公司的购买,收购,我们通常所说的M&A,即是acquire的名词acquisition和merger的缩写。如The foreign investor has acquired more than 10 PRC domestic enterprises engaging in related industries within a year. 外国投资者一年内并购中国境内关联行业的企业超过10个。 Acquittal 罪名不成立。刑事案件经审讯后,被告罪名不成立被释放,称为“The accused is acquitted”。Acquittal 是名词。详见民法中和刑法中表达不同意思的“acquit”一文。 Act act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行动,行为,在法律英语中通常理解为作为,与不作为forbear相对应。如: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contained in this Act, the Minister may, 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Commission, direct the Commission to act or forbear from。 Action act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行动,在法律英语中则理解为诉讼,相当于suit或lawsuit,如initiate an action提起诉讼,win an action在诉讼中获胜,defend oneself in an action在诉讼中为自己辩护等。 Adjourn

中国法律体系用语翻译(汉英对照)

中国法律体系用语翻译(汉英对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the socialist system of law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govern the country by law and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刑事诉讼法Criminal Procedure Law 民事诉讼法Civil Procedure Law 行政诉讼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民法通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暂行条例interim Regulations 民族区域自治法Law on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Basic Law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劳动法Labor Law 专利法Patent Law 商标法Trademark Law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Regulations on the 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Copyright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Regula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Regula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Regulations on the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经济合同法Economic Contract Law 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水污染防治法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大气污染防治法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by Solid Waste 矿产资源法Mineral Resource Law 环境影响评价法Law o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义务教育法Compulsory Education Law 高等教育法Higher Education Law 职业教育法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文物保护法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L aw on the Protection of Consu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继承法Succession Law 产品质量法Product Quality Law 反不正当竞争法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海商法Maritime Code 票据法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几个法律术语的翻译(一)

几个法律术语的翻译(一) 1.contract,现在多译为“合同”,我以为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一律译为“合同”是不妥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看见“合同”一词就想到一个书面的、写成一条一条的文件,可是contract一词的含义范围却要广泛得多。contract不限于书面的文件,口头上也可订contract,打电话也可以订contract,甚至于不说话也能订contract,例如在报摊上付钱买份晚报或买票搭乘公共汽车。contract就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只有较重要的contract才采取书面形式。所以一般的、泛指的contract应当译“契约”,例如law of contract应当译“契约法”,较重要的、书面的contract才译“合同”,例如contra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可以译“国际售货合同”。 2.intellectual property,不知道当初为何译成“知识产权”,以后竟然以讹传讹广泛沿用至今,而且订入法律,实在可叹!这个词组不论按字面上译、按含义译都不能译“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一词根本没有“知识”的意思,它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名词intellectual指“知识分子”,但是在intellectual property 词组中intellectual显然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何况“知识分子”与“知识”并不能划等号,即使退一万步对号入座地硬译,也只能译“知识分子产权”而不能译“知识产权”。当然,译“知识分子产权”也是错的。从含义上看,何谓intellectual property?它是指对于智力劳

法律术语的翻译与法律概念的解释――以海上货物留置权的翻译和解释为例

法律术语的翻译与法律概念的解释――以海上货物留置权的 翻译和解释为例 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钱钟书先生有过著名的“化”境之说:“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2] .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本人自然是向往这种“最高境界”的,然而,最近研究《海商法》中的海上货物留置权制度时,发现这一制度在适用中产生的种种分歧都可以归咎于术语翻译。于是彻悟:法律术语的翻译是不能追求“化”境的!究其原因,盖文学作品表现的是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人性的精髓因民族、地域、文化传统所产生的差异也许可以忽略不计,翻译高手能够从语言文字中提炼出人类感觉的共同“精魂”,“投胎转世”之后,语言习惯的差异便通过翻译家的再创作“化”之而去,出落的是“依然故我”的仙女。然而法律概念是法律制度的载体,翻译往往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用目的体系(本土的)法律术语对译出发体系(比如英美的)法律术语,意味着把不完全相同的两种制度牵强地叠合在一起,即使二者所代表的制度内涵有着共同的“精魂”,但细微的差别也可能影响移植制度的功能。当然,如果立法者的本意是要用本土的制度“化”掉本源的制度,着意把出发制度的内涵植入目的制度,又另当别论。但许多情况下并非如此,象《海商法》这样一部强调保持渊源制度完整体系的法律,法律术语之间的差异一旦“化”掉,就无法实现法律规范的功能和法律移植的目的。[3]我们不妨剖析一个《海商法》制度“海上货物留置权”为例,分析Possessory Lien,[4]翻译方法如何给法律概念解释造成困惑,由此看

出法律术语翻译方法在以法律移植为主要立法渊源的我国具有怎样特别的意义。这一问题至少在具体学科的比较法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一、海上货物留置权产生背景和由此引出的法律解释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开创了我国将国际公约直接变为国内立法方式上的先例,并且成为我国大陆第一部系统引进英美法制度的立法。这一立法特色对海商法中的概念界定和制度内涵的解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法律结构上看,《海商法》几乎全部是对国际公约或构成国际航运惯例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标准合同形成的。由于公约的逻辑结构十分严密,加之公约渊源于英美法,概念、制度自成体系,与隶属大陆法传统的我国一般民商法体系难以融合,故只能采取整章移植国际公约或国际标准合同的方式,构成我国《海商法》各章的内容。如涉及本文讨论的海上货物留置权的两章内容,分别为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第六章船舶租用合同,第四章是移植《海牙公约》、《海牙—威斯比公约》及《汉堡规则》的内容,只是根据我国的航运政策进行了取舍,具体规范结构则是翻译原文;第四章中“航次租船合同”一节还参考了国际标准合同如使用率较高的“金康”合同(GENCON);第六章主要是参照几个国际标准合同制定的[5]. 由这种移植方法所形成的我国海商法概念独具特色――公约或标准合同中的概念按照其在本章中的特定含义翻译,《海商法》各章的概念涵义都在本章中加以解释,同一中文法律术语并不要求其涵义在整部法律中是一致的,相应地,同一英文法律术语的多个涵义则在

商用英文术语集锦 Commercial English

Commercial English FOB: free on board 离岸价(不包括运输和保险费)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到岸价 C.F: cost and freight(CFR: 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 L/C: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是银行应进口商的申请开给出口商的一种有条件的承担付款责任的凭证。信用证支付是一种银行信用。 Confirmed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at sight 保兑的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 Letter of credit payable at sight 即期信用证 D/A: 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 承兑交单。即跟单汇票的付款人在承兑汇票以后,便可取得汇票所附的货运单据。按承兑交单条件成交时买方可有种种便利,即在未付款前就可取得提单,获得货物的所有权;对卖方则有很大的风险。 D/P: 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付款交单即跟单汇票的付款人必须先交清票款,才可取得货运单据。按付款交单条件成交时,对出口商较安全。 D/P after sight: 远期付款交单B/L: bill of lading 提货单 Book value 帐面价值Sight draft 即期汇票 Proforma invoice 形式发票The port of destination 目的港 Unloading port 卸货港 A certificate of origin 产地证明 Ex-factory price 出厂价格Export tax and turnover tax出口税和营业额税 The rate of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外汇收益率 The rate of profit or loss 利率或损率 Floating rate 浮动汇率Fixed rate 固定汇率 Exchange rate = conversion rate 兑换率 Buying rate 买进价格Selling rate 卖出价 Offer 报价Quotation = offer sheet 报价单,行情(报告)Counter offer 还盘价Pre-taxed profits 税前收益 Total assets registered 总注册资产Exchange restrictions 外汇限制 Exchange quota 外汇指标Economic indicators 经济指标 In the red =loss-making 亏本,负债In the black =profit-making 盈利 Payment by installments分期付款Pay-off period 偿付期 Grace period 宽限期Compensation trade 补偿贸易 Buy –back 回购贸易Transit trade 转口贸易 Export-oriented economy外向型经济Technology-intensive 技术密集型的 Capital- intensive 资本密集型的Labour- intensive 劳动密集型的 Win the tender 中标Accepted a bid or award a (the) contract项目中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国内生产总值 Oil – for – food programme 石油换食品计划 Counter – purchase 返销Inland revenue 国内税收 The Public Revenue国库收入,财政收入Sales revenue (sales income)销售收入 Inventory levels 库存标准Sales volume 销售量 Market share 市场份额Cost 成本 Bank credit 银行信贷Commercial credit 商业信贷

民事判决书翻译常用词汇归纳

民事判决书翻译常用词汇归纳 泛瑞翻译 (1)管辖(权):jurisdiction 领事裁判权: consular jurisdiction. (准)对人管辖权: (quasic)jurisdiction in personal (准)对物管辖权:(quasic)jurisdiction in rem 属人管辖权:personal jurisdiction 属地管辖权: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 由于各国对管辖权规定的不同,便很容易引起Selection of court 选择法庭的现象。(2)回避:withdrawal (3)当事人:party (4)诉讼代理人:agents ad litem (5)证据:evidence 举证责任—-证明责任burden of proof 取证evidence-finding 举证责任倒置Burden of proof in reverse 书证documentary evidence 物证material evidence (6)视听资料:audio-visual material (7)证人证言:testimony of witnesses

(8)当事人陈述:statements of the parties (9)鉴定结论:expert conclusions (10)勘验笔录:records of inspection (11)诉讼时效:Limitation of action (12)期间:time periods (13)送达:service (14)调解:conciliation (15)财产保全;property preservation (16)先予执行:advance execution (17)强制措施:compulsory measures specific performance 特定履行,强制执行(18)诉讼费用:litigation costs/fees (19)执行措施:execution measur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