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大纲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大纲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大纲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大纲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点,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法与相关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

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内容特点不同的解决民事纠纷方式的区别点)民事诉讼的特征(公权性强制性程序性)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广义的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上的效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与民法等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与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关系)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并能具体举例说明。

考试内容:

第一节基本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含义内容法院对诉讼权利平等的保障)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对等原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调解应当自愿调解应当合法贯彻调解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辩论原则(含义内容对辩论权行使的保障)处分原则(含义内容法院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保障)检察监督原则(含义检察监督

的对象、方式)支持起诉原则(含义支持起诉的条件)

第二节基本制度

合议制度(合议的概念与内容合议制度的适用范围合议制在不同审判程序中的运用)回避制度(回避的含义回避的适用范围回避适用的具体情形回避的法律后果)公开审判制度(内容公开审判的范围与例外公开审判与开庭审理的关系)两审终审制度(内容两审终审之例外)

第三章主管与管辖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概念、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的概念。

理解:确定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具体内容、不同类别管辖之问的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类管辖适用的条件。

考试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主管

民事诉讼主管概述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法院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

第二节管辖概述

管辖的概念管辖恒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管辖恒定的有关司法解释)专门法院的管辖

第三节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的概念与依据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四节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的概念与依据一般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规定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特殊地域管辖(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对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特殊地域管辖的相关司法解释)专属管辖共同管辖、选择管辖与合并管辖协议管辖(概念条件)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管辖问题

第五节裁定管辖

移送管辖(移送管辖的概念适用移送管辖的条件)指定管辖(指定管辖的概念适用指定管辖的情形)管辖权转移(管辖权转移的概念管辖权转移的适用管辖权转移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第六节管辖权异议

管辖权异议的概念管辖权异议的条件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第四章诉

基本要求:

了解:诉的概念与特征、反诉的特征。

理解:诉的要素、诉的种类、诉的合并与分离。

熟悉并能够运用:划分诉的种类的标准、反诉的条件,并能够结合实际确定反诉的构成。

考试内容:

第一节诉的概念与特征

诉的概念诉的特征

第二节诉的要素

当事人诉讼标的(概念诉讼标的与诉讼标的物的区别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诉的理由

第三节诉的分类

确认之诉(内容特点)给付之诉(内容特点)变更之诉(内容特特点)

第四节反诉

反诉的概念反诉的特征(反诉是独立的诉讼请求反诉与本诉之间有一定的牵连关系反诉提出的目的是吞并、抵销本诉)反诉与反驳的区别反诉的条件(由本诉的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出反诉应当在本诉的进行中提出反诉应当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受诉法院对反诉具有管辖权反诉与本诉必须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反诉的审理

第五节诉的合并与分离

诉的合并诉的分离

第五章当事人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诉讼各类当事人的概念、特点。

理解:司法解释中对当事人地位确定的相关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类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结合实践确定不同的民事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

考试内容:

第一节当事人概述

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之间的关系)当事人适格(含义当事人适格的标准当事人适格与诉讼权利能力的关系当事人适格与新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第二节原告与被告

原告与被告的概念原告和被告地位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原告与被告诉讼地位的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有关原告与被告地位的确定)

第三节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共同诉讼人的概念必要共同诉讼(共同诉讼人诉讼地位的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关于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地位的确定的规定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法院对必要共同诉讼的审理和裁判)普通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普通共同诉讼的构成要件普通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诉讼的共同诉讼适用)

第四节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表人概述(代表人诉讼的概念诉讼代表人的概念)诉讼代表人(诉讼代表人的产生诉讼代表人的权限诉讼代表人的更换)代表人诉讼的种类(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程序(公告登记裁判的效力)

第五节第三人

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含义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有独立请求权第三入与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原告的区别)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含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被告的区别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如何确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地位的规定)

第六章诉讼代理人

基本要求:

了解:诉讼代理人的概念与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理解:诉讼代理人的诉讼代理权的取得、诉讼代理权的权限范围、诉讼代理权消灭的情况。

熟悉并能够运用: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第一节诉讼代理人概述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第二节法定诉讼代理人

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概念法定诉讼代理人的范围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法定诉讼代理权的消灭

第三节委托诉讼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委托诉讼代理权的产生委托诉讼代理权的消灭

第七章民事证据

基本要求:

了解:民事证据的概念与特征、证据保全的概念与适用的条件。

理解: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证据、理论上对证据进行划分的标准。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种证据的特点,结合实践情况判断某一材料属于何种证据。

考试内容:

第一节民事证据概述

民事证据的概念民事证据的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第二节民事证据的种类

书证(书证的概念与特征书证的分类书证的提出书证的效力)物证(物证的概念与特征物证的提出物证的效力)视听资料(视听资料的概念与特征视听资料的效力)证人证言(证人证言的概念与特征证人资格证人证言的提出证人证言的效力)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的概念与特征当事人陈述的效力)鉴定结论(鉴定结论的概念与特征鉴定结论的提出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鉴定结论的效力)勘验笔录(勘验笔录的概念与特征勘验笔录的形成勘验笔录的效力)

第三节民事证据的分类

本证与反证(划分的意义划分的标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划分的意义划分的标准)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划分的意义划分的标准)

第四节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意义证据保全的条件证据保全的程序证据保全的方法

第八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基本要求:

了解:证据对象的概念与范围、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理解:司法解释对证据交换的规定,质证的程序、证明责任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司法解释对举证时限的规定、证明责任的分配,结合实践情况运用证明责任制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的概念证明对象的范围免予证明的事实(诉讼上承认的事实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推定出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第二节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概述(证明责任的含义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证明责任的分配(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承担的有关规定)证明责任的倒置(证明责任倒置的概念证明责任倒置的具体情形)

第三节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的概念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高度盖然性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区别)

第四节证明程序

举证时限的概念司法解释对举证时限的规定举证时限的适用证据交换的概念证据交换的期间和时间人民法院收集调查证据质证认证(概念要求方法注意事项)

第九章期间、送达

基本要求:

了解:期间的概念、期间的种类、期间的耽误和延展及送达方式。

理解:期问的意义与送达的效力。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要的诉讼期间。

考试内容:

第一节期间

期间的概念(期间期限期日)期间的种类(法定期间指定期间)期间的计算期间的耽误和延展

第二节送达

送达的概念送达的特征送达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送达的效力

第十章法院调解

基本要求:

了解:法院调解的概念

理解:法院调解应当遵循的原则和为什么某些案件不需要制作调解书。

熟悉并能够运用:司法解释中关于调解的规定、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及其效力。

考试内容:

第一节法院调解概述

法院调解的概念与性质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诉讼中和解的区别

第二节法院调解的原则

当事人自愿原则合法原则

第三节法院调解的程序

调解的开始调解的进行调解结束

第四节调解书及其效力

调解协议与调解书(调解协议的概念调解书的概念调解书的制作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调解书的送达)调解的法律效力

第十一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基本要求:

了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概念与意义、财产保全的措施。

理解:诉前保全、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条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考试内容:

第一节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的概念与意义财产保全的种类(诉前保全诉讼保全)财产保全的范围、措施财产保全的程序(财产保全的申请及担保

财产保全的裁定及措施的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解除)

第二节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的概念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先予执行的条件先予执行的裁定与执行先予执行裁定的最终处理

第十二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基本要求:

了解: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对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

理解: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

熟悉并能够运用:拘传与拘留

的适用。

考试内容:

第一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

第二节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

第三节对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

对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对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

第十三章普通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普通程序的概念、开庭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

理解:起诉的条件、各种不予受理情形的规定、撤诉与缺席判决的条件、诉

讼中止和终结的法定事由及法律效果。

熟悉并能够运用:起诉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容、撤诉制度、缺席判决制度以及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制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

普通程序的概念普通程序的特征

第二节普通程序的基本阶段

起诉(起诉的条件起诉的方式起诉状的内容起诉状的制作)受理(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受理的法律效果一事不再理原则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的处理关于受理问题的主要司法解释)审理前的准备(送达起诉状副本和提出答辩状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及合议庭组成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证据交换当事人的追加)开庭审理(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审结期限)

第三节撤诉和缺席判决

撤诉(申请撤诉申请撤诉的条件按撤诉处理撤诉的法律后果)缺席判决(缺席判决的情形缺席判决的法律后果)

第四节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延期审理(延期审理的适用)诉讼中止(诉讼中止的适用诉讼中止的后果)诉讼终结(诉讼终结的适用诉讼终结的后果)

第十四章简易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简易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简易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调解、简易程序的判决。

理解: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简易程序的特殊规定。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和司法解释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简易程序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简易程序的概念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简易程序的司法解释

第二节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

起诉与答辩(起诉的方式起诉内容与起诉状的送达被告的答辩)审理前准备(举证期限的特点对适用简易程序异议的处理)开庭审理(简易程序中的调解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告知法庭调查与辩论庭审笔录)宣判(当庭宣判定期宣判)判决(判决的送达判决书的简化)

第十五章第二审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上诉的提起、上诉的撤回、上诉审理的范围、上诉审理的方式、上诉的裁判。

理解: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上诉撤回的效果、上诉审理方式的特点、上诉裁判的几种情形及效果。

熟悉并能够运用:关于上诉的条件、上诉审理的方式、上诉的裁判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第二审程序概述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上诉的提起(提起上诉的条件提起上诉的程序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的确定)上诉的受理(诉讼文书的接收与送达诉讼案卷和证据的报送)上诉的撤回(上诉撤回的条件上诉撤回的效果)

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

二审法院对上诉的审理范围上诉审对案件审理的方式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地点第二审法院在第二审程序审理中的调解

第四节上诉案件的裁判

在第二审程序中对上诉案件的不同裁判(对第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的裁判对第一审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的裁定)第二审裁判的效力第二审法院的审理期限

第十六章特别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各类适用特别程序的案件的审理程序。

理解:特别程序的特点以及各类案件审理程序的特点。

熟悉并能够运用:特别程序的法律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特别程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特别程序的特点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

选民资格案件的起诉与受理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第三节宣告公民失踪案件

宣告公民失踪的条件审理程序

第四节宣告公民死亡案件

申请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案件的审理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宣告死亡判决的撤销

第五节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案件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条件审理程序原判决的撤销

第六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认定财产无主的条件审理程序

第十七章审判监督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基于审判监督权提起的再审、再审申请制度、抗诉制度、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再审提起与当事人申请、检察院抗诉的关系,申请再审和抗诉的理由。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再审提起的规定以及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考试内容:

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

第二节基于审判监督权的再审

提起再审的程序(本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提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对案件再审的程序(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程序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和指令再审的程序)

第三节基于检察监督权的抗诉和再审

抗诉的事实和理由抗诉的程序(抗诉的提出抗诉的方式)对抗诉案件的再审(接受抗诉及对案件再审时的法院的审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

第四节基于当事人诉权的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的条件(申请再审的主体必须合法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时效申请再审必须符合法定的事实和理由)申请再审的事由申请再审的方式和程序

第五节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原审程序进行审理再审程序的具体规定

第十八章督促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督促程序的概念、适用的范围,支付令的概念、内容、条件,对支付令的异议。

理解:督促程序的意义、督促程序的特点。

熟悉并能够运用:关于适用督促程序和支付令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督促程序概述

督促程序的概念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督促程序的特点

第二节支付令的申请和审查

支付令的概念、内容和效力支付令的申请,对支付令申请的审查和处理(对申请形式上的审查对申请内容上的审查)支付令的发出

第三节对支付令的异议

异议的提出(异议期限异议提出的形式异议的有效与无效)异议成立的法律后果(终

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第十九章公示催告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公示催告程序申请的提起和受理、公示催告程序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理解: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和公示催告程序案件的裁判及效果。

熟悉并能够运用: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和公示催告程序案件的审判程序。

考试内容:

第一节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

第二节公示催告申请的提起和受理

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公示催告申请的受理

第三节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

止付与公告(停止支付公告)申报权利除权判决(除权判决的概念作出除权判决的条件除权判决的公告与效力)对利害关系人权利的救济

第二十章民事裁判

基本要求:

了解:裁判的种类、判决的概念、判决的内容、判决的效力、裁定的概念以及适用对象、决定的适用对象。

理解:判决与决定的差异、判决对人的约束力、判决对事的确定力。

熟悉并能够运用:判决效力的有关法律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民事裁判的概念

民事裁判的概念广义的民事裁判狭义的民事裁判

第二节判决

民事判决的概念民事判决的内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诉讼费用的分担)民事判决的法律效力(对人的拘束力对事的确定力执行力)民事判决书的制作

第三节裁定

民事裁定的概念(概念裁定与判决的区别)裁定的内容民事裁定的效力

第四节决定

民事决定的概念民事决定的内容民事决定的效力

第二十一章执行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执行的意义、执行程序的特点、执行的原则、执行的一般规定、执行的开始、执行措施、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

理解:执行与审判的关系、申请执行与移送执行的关系、执行和解与诉讼调解的区别、执行担保与执行和解的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种执行措施及实施程序、执行异议的程序及处理、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执行程序概述

执行和执行程序执行的原则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执行机构执行根据执行管辖当事人对执行行为的异议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的异议委托执行执行和解执行担保执行承担参与分配执行回转)

第二节执行开始

申请执行移送执行

第三节执行措施

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执行人的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办理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及迟延履行金报告财产限制出

境征信系统记录不履行义务信息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

第四节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

执行中止执行终结

第二十二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涉外民事诉讼的概念、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涉外民事诉讼中关于期间、财产保全和送达的特殊规定、一般司法协助和特殊司法协助(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理解: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特殊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涉外民事诉讼管辖和特殊司法协助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原则司法豁免原则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的原则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原则)

第二节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种类(牵连管辖协议管辖应诉管辖专属管辖)

第三节涉外民事诉讼中的期间、财产保全与送达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期间涉外财产保全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送达

第四节司法协助

司法协助的概念一般司法协助(一般司法协助的条件)对外国法院裁判的承认与执行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第二十三章仲裁与仲裁法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仲裁的特点、仲裁法的调整对象。

理解:仲裁与司法的关系、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有什么优势。

熟悉并能够运用:仲裁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仲裁概述

仲裁的特点(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快捷性经济性独立性)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

第二节仲裁法概述

仲裁法的特点仲裁范围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基本制度)

第二十四章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基本要求:

了解:仲裁机构和仲裁协会的性质、设立条件、组成。

理解:仲裁委员会与仲裁协会的关系、仲裁法与仲裁规则的区别与联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仲裁规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仲裁

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有必要的财产有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聘任的仲裁员)

第二节仲裁协会

仲裁协会的设立仲裁协会的职责

第三节仲裁规则

仲裁规则的概念仲裁规则的制定仲裁规则的主要内容仲裁规则的作用

第二十五章仲裁协议

基本要求:

了解:仲裁协议的概念、类型和内容。

理解:仲裁协议的作用、仲裁协议与合同的关系。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关于仲裁协议效力的规定,学会如何订立仲裁协议,能够认定仲裁协议的有效、无效和失效。

考试内容:

第一节仲裁协议概述

仲裁协议的概念仲裁协议的类型(仲裁条款仲裁协议书其他有关书面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的形式

第二节仲裁协议的内容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仲裁事项的明确性)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第三节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对法院的法律效力对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机构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第四节仲裁协议的无效与失效

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定情形仲裁协议的失效

第二十六章仲裁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仲裁程序中的当事人、代理人、启动程序、保全程序、仲裁组织、仲裁庭处理案件的方式、仲裁时效。

理解:仲裁当事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主要区别、通常程序与简易程序的主要区别。

熟悉并能够运用:仲裁程序的全过程,能够适用仲裁程序的各种主要规定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试内容:

第一节仲裁当事人与代理人

仲裁当事人仲裁代理人

第二节申请与受理

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条件申请仲裁的方式)审查与受理(对仲裁申请的审查审查后的处理对仲裁申请受理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仲裁中的保全

仲裁财产保全的概念和条件仲裁财产保全的程序申请人的责任仲裁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条件证据保全程序

第四节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合议仲裁庭独任仲裁庭)仲裁庭的组成程序(约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确定仲裁员)仲裁员的回避与更换(仲裁员的回避仲裁员因其他原因的更换)

第五节仲裁审理

仲裁审理的方式(开庭审理书面审理)开庭审理程序(开庭进行仲裁审理仲裁庭通常进行调查的顺序庭审辩论)仲裁审理中的几个特殊问题开庭笔录

第六节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仲裁和解仲裁调解仲裁裁决[仲裁裁决作出的方式仲裁裁决的种类(先行裁决最终裁决缺席裁决合意裁决)仲裁裁决书仲裁裁决书的纠正仲裁裁决的效力]

第七节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的特点(仲裁庭的组成方式简便审理方式灵活各种期限的规定相对较短在简易程序中未作规定的事项应适用仲裁规则的相关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争议标的金额在规定数额以下案情简单经双方当事人默示或者书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理

第八节仲裁时效

仲裁时效的概念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

第二十七章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基本要求:

了解:撤销仲裁裁决的概念、条件和申请理由。

理解:撤销仲裁裁决的制度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的有关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概念和特征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概念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特征

第二节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和理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

第三节法院对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处理及其法律后果

撤销仲裁裁决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第二十八章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基本要求:

了解:仲裁裁决的执行机构和方法、仲裁裁决执行程序的中止、终结和恢复。

理解:仲裁裁决执行和不予执行的制度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相关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仲裁裁决的执行

执行仲裁裁决的概念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当事人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申请执行执行)

第二节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理由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撤销仲裁裁决的区别(提出请求的当事人不同提出请求的期限不同管辖法院不同法定理由不同法律程序不同)

新民事诉讼法

新民事诉讼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

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摘要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民事诉讼 一、生活中的民事纠纷 什么是民事纠纷? 二、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 1、调解 2、仲裁 3、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的特征 1、公权性 2、强制性 3、程序性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事诉讼立法的历史 古代:《周礼·秋官·大司寇》记载“听讼折狱” 近代:沈家本《大清民诉律》(草案未颁行) 现代:1991.4.9《民事诉讼法》第一部颁行,以及 相关司法解释: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民诉意见》沈家本 沈家本,字子淳,别号寄簃,清代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光绪九年(1883年)考中进士,历任天津知府、山西按察使、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1902年清政府被迫变法修律,派沈家本、伍廷芳任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亲往欧洲各国或派人东渡日本,进行考察,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修订《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商法《钦定大清商律》,以及民律草案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近代化的法律。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1、民诉法是基本法 ----非香港基本法 2、民诉法是部门法 ----不隶属于民法 3、民诉法是程序法 ----和刑诉、行政诉有区别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1、对人的效力—以在我国法院起诉为准 2、对事的效力—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及人身案件、非讼案件等 3、空间的效力—我国领域内 4、时间的效力—1991.4.9至今 四、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 6、检察监督原则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于2012年8月31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与2015年2月4日起施行。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 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 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 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 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 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条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 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 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重点法条:执行

民事诉讼法重点法条:执行 重点法条 第二百一十八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X围。 人民法院决定冻结、划拨存款,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二十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第二百二十一条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 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 第二百二十四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采取前款措施,由院长签发搜查令。 第二百二十六条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执行员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 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执行员应当将强制执行情况记入笔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 强制迁出房屋被搬出的财物,由人民法院派人运至指定处所,交给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因拒绝接收而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百二十九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民法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讲的是民事纠纷提请法院解决的途径以及诉讼的各种程序和步骤,条件证据等 第一讲民法 教学要求: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民法的意义,理解民法的调整对象, 把握民法的基本原则。掌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应 用;掌握所有权、人身权、继承权、诉讼时效的概念及其应用。增强法律意识, 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正确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所有权、人身权、继承权、诉讼时效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 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主体 1、民事主体的概念 2、自然人的概念 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4、自然人的民事欣慰能力 5、监护制度 6、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 三、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概述 2、物权和所有权 3、人身权 4、继承权 四、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 2、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3、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4、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五、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概念 2、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第二讲民事诉讼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掌握管辖的法律规定;了解诉讼费的法

律规定;理解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理解证据的法律规定;运用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民事诉讼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管辖和据的法律规定; 一、诉讼法概述 1、民事诉讼的概念 2、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2、法院调解原则 3、辩论原则 4、处分原则 三、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1、合议制和独任制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与不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 四、管辖 1、管辖的概念 2、级别管辖 3、地域管辖 五、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1、当事人 当事人的概念、当事人的称谓、当事人的权利 2、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种类、权利 六、讼费 1、诉讼费的概念 2、诉讼费的交纳标准 3、诉讼费的预交 4、诉讼费的负担 5、诉讼费的缓、减、免 七、证据 1、证据的概念 2、证据的种类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编号:08211009 总学时:72 学分:4 适用专业:法学 先选课程:民商法学 一、课程简介 民事诉讼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 在现代法治社会,程序法已经不再仅仅是实体法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程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民事诉讼法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不仅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手段,而且成为承载现代程序法治理念的重要阵地。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知识对于保护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对于完善民事审判和相关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了解外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制度,培养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4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及效力范围。 【教学重点】 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 【教学难点】 民事诉讼 【布置作业】 1.什么是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与其他解决纠纷机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是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民事诉讼的目的各是什么?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8学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诉讼法律事实及其基本的表现形式,促使学生能够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理解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流程。 【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诉讼法律事实及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当事人、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完整版)

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 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又称为民事争议、民事冲突。 特点: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内容是对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 内容A、关于事实主张,法院能够调查认定的事实只能是当事人在诉讼中明确加以主张并予以争执的事实; B、关于自认事实,只要自认就排除法院的认定,法院不仅没有必要审查其真实性,而且也不允许作出与此相反的事实认定; C、认定所争事实需要的证据资料,必须是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特点:①诉讼当事人化。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主导 ②程序公正。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加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 ③当事人有主动权。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地权利。 ④法官中立。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旨在揭示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分为: (一)程序的内在价值(目的性价值) 指民事诉讼程序自身所具有的满足程序主体需要的独立价值。内在价值的实现可以排斥法官的恣意,保障人的尊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确立理性而为公民所信赖的司法权威。 程序自由价值主要指程序价值主体能够合乎目的的支配民事诉讼程序,自由的选择,判断和接受民事诉讼程序。 公正价值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参与、程序公开、程序维持等。 效益价值包括效益和效率价值。等 (二)程序的外在价值(工具性价值) 外在价值是人们用来评价和判断民事诉讼程序在保护民事权利、维护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集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供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执行 一、管辖 1、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2、专利纠纷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第二十条的规定,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案情繁简、诉讼标的金额大小、在当地的影响等情况,对本辖区内一审案件的级别管辖提出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4、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5、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6、被告一方被注销城镇户口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确定管辖;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7、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 没有经常居住地,户籍迁出不足一年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一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8、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9、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0、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1、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2、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3、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4、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5、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 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16、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7、对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 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18、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9、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代办托运或按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以货物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 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第一讲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1、私力救济机制:私人调解、和解; 2、社会救济机制:人民调解(可诉可确)仲裁(或裁或审); 3、公力救济:诉讼(强制执行力保障)。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效力 1、从法律体系角度划分,属于基本法; 2、从调整的社会关系角度划分,属于部门法; 3、从内容的角度划分,属于程序法; 4、从公私法角度划分,属于公法。 三、诉讼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诉讼标的是法院的裁判对象,即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诉讼请求(主张)和诉讼标的物(具体对象)相区别。 四、诉的种类(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 1、确认之诉 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包括积极的确认之诉和消极的确认之诉。 2、给付之诉 给付财物之诉和给付行为之诉(积极给付之诉或消极给付之诉)。 3、变更之诉(形成之诉) 原告要求变更或消灭其与被告之间一定的法律关系的诉讼(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 五、反诉(构成要件,与反驳的区别) 1、构成要件 (1)主体:反诉的原告是本诉的被告,反诉的被告是本诉的原告。 (2)目的在于抵消或者吞并本诉原告的全部或者部分诉讼请求。 (3)独立性:本诉的撤回不影响反诉的效力。 (4)程序同一:程序必须属于同一种类。 (5)管辖同一:反诉应当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6)牵连关系: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 第二讲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与对等,同等相区别)

二、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1、同等原则(常态) 2、对等原则(报复) 三、辩论原则 1、辩论原则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全过程,但不适用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 2、辩论权专属于当事人 3、包括口头辩论和书面辩论 四、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相区分) 1、处分原则在诉讼程序、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均可适用 2、处分权专属于当事人 3、当事人可以做出实体性和程序性处分 4、处分必须依法处分,诚信处分 五、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 六、民事检察监督原则(公对公) 七、支持起诉原则(与公益诉讼没有关系) 第三讲民事诉讼基本制度(贯穿始终) 一、合议制度(合议制+独任制) 1、独任制的适用范围 (1)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的简单民事案件 (2)部分特别程序案件: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非重大、疑难的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的案件,实现担保物权的案件 (3)公示催告程序的公示催告阶段 (4)督促程序 二、回避制度(适用对象,方式,法定事由,决定权,法律效力) 三、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为原则,一审终审是例外) 实行一审终审的特殊情形: 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所作出的判决、裁定 2、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 3、确认婚姻效力的案件 4、一审以诉讼调解方式结案的:民事调解书自签收之日起生效,不得上诉 5、大多数裁定 6、小额诉讼程序

新民事诉讼法全文(修改处清晰标注).

本法条阅读说明:带有“”颜色字体的内容为2012年8月31日新修改的部分(不包括删除部分),带有“”颜色字体的为每一章的题头,标有“”颜色的文字为条文数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十五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人大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概念 民事争议 特点 解决方式 民事诉讼的含义 民事诉讼的必要性 民事诉讼的特色 程序的刚性化 民事诉讼的局限性 事实认定的形式化 成本较高 存在如何诉讼的技术性要求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含义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特性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 民事纠纷解决与ADR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优点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基本类型与具体形式 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 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对接 民事诉讼与主要非讼纠纷解决制度的对接 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的对接 民事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对接 概念 权利保护说 民事诉讼的目的 私法秩序维持说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几种学说 纠纷解决说 程序保障说 目的多元说 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民事诉讼的理念 追求程序正义 追求发现真实 讲究诉讼效率 特别程序 附随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含义 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规范——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争议 1.概念 民事争议,是指涉及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2.特点 (1)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对象是民事实体权利、义务。 (2)当事人之间在实体法律关系上是平等的。 (3)当事人对自己的实体权利有自由处分的权利。 3.解决方式 民事争议可以通过人民调解、仲裁以及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 二、民事诉讼的含义 1.广义上讲,民事诉讼是指国家裁判机关以其强制的方式解决利害关系人之间民事权益争议的程序。在我国是指作为国家裁判机关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范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以及实现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 2.较为狭义上讲,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程序。不包括通过强制方式实现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如民事执行程序。 3.最为狭义上讲,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的程序。不包括人民法院按照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殊程序对非对立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程序,如宣告死亡、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认定财产无主等案件的审理程序。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 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e Law 课程代码:2DA3A0090 学分:3分 总学时:54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先修课程: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体系、结构,了解外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法学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二)理解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制度与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容; (三)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容 第一章概述(2学时)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一、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二、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的意义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 一、司法公正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三、控审分离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第一讲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1、私力救济机制:私人调解、和解; 2、社会救济机制:人民调解(可诉可确)仲裁(或裁或审); 3、公力救济:诉讼(强制执行力保障)。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效力 1、从法律体系角度划分,属于基本法; 2、从调整的社会关系角度划分,属于部门法; 3、从内容的角度划分,属于程序法; 4、从公私法角度划分,属于公法。 三、诉讼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诉讼标的是法院的裁判对象,即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诉讼请求(主张)和诉讼标的物(具体对象)相区别。 四、诉的种类(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 1、确认之诉 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包括积极的确认之

诉和消极的确认之诉。 2、给付之诉 给付财物之诉和给付行为之诉(积极给付之诉或消极给付之诉)。 3、变更之诉(形成之诉) 原告要求变更或消灭其与被告之间一定的法律关系的诉讼(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 五、反诉(构成要件,与反驳的区别) 1、构成要件 (1)主体:反诉的原告是本诉的被告,反诉的被告是本诉的原告。 (2)目的在于抵消或者吞并本诉原告的全部或者部分诉讼请求。 (3)独立性:本诉的撤回不影响反诉的效力。 (4)程序同一:程序必须属于同一种类。 (5)管辖同一:反诉应当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6)牵连关系: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

第二讲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与对等,同等相区别) 二、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1、同等原则(常态) 2、对等原则(报复) 三、辩论原则 1、辩论原则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全过程,但不适用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 2、辩论权专属于当事人 3、包括口头辩论和书面辩论 四、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相区分) 1、处分原则在诉讼程序、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均可适用 2、处分权专属于当事人 3、当事人可以做出实体性和程序性处分 4、处分必须依法处分,诚信处分 五、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 六、民事检察监督原则(公对公) 七、支持起诉原则(与公益诉讼没有关系)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60学时,课堂讲授58学时,期末考试2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民事诉讼法学》是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14门法学核心课程之一,是大学法学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主要制度,并能熟练运用民事诉讼具体程序分析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案例,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民事诉讼法律文化观念,牢固树立民事诉讼法律意识,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三、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3.5学时) 第一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民事诉讼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5学时) 第一节民事诉讼价值 第二节民事诉讼模式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四节诉与诉权 第五节诉讼标的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学时)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平等原则 第三节处分原则 第四节辩论原则 第五节诚实信用原则 第六节法院调解原则 第七节检察监督原则 第八节支持起诉原则 第四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3学时)

第一节基本制度与基本原则区别 第二节合议制度 第三节回避制度 第四节公开审判制度 第五节两审终审制度 第五章法院主管与管辖(5.5学时)第一节民事案件的主管 第二节民事诉讼管辖概述 第三节级别管辖 第四节地域管辖 第五节裁定管辖 第六节管辖权异议 第六章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6学时)第一节当事人概述 第二节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诉讼代表人 第四节第三人 第五节诉讼代理人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3学时)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分类与法定种类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明(2学时) 第一节证明与证明对象 第二节证明责任 第三节证明标准 第九章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3学时)第一节法院调解 第二节法院调解书与诉讼和解 第十章诉讼保障制度(3学时) 第一节期间与期日 第二节送达 第三节保全与先予执行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共552条(1~374条)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共552条(1~374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1月30日 法释〔2015〕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 目录一、管辖二、回避三、诉讼参加人四、证据五、期间和送达六、调解七、保全和先予执行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九、诉讼费用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十一、简易程序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十三、公益诉讼十四、第三人撤销之诉十五、执行异议之诉十六、第二审程序十七、特别程序十八、审判监督程序十九、督促程序二十、公示催告程序二十一、执行程序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二十三、附则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 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 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

2013民事诉讼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级别管辖 第二节地域管辖 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章审判组织 第四章回避 第五章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当事人

第二节诉讼代理人 第六章证据 第七章期间、送达 第一节期间 第二节送达 第八章调解 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章诉讼费用 第二编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 第三节开庭审理 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 第五节判决和裁定 第十三章简易程序 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

第十五章特别程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 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七章督促程序 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 第三编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一般规定 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 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

第二十四章管辖 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 第二十六章仲裁 第二十七章司法协助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3504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40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法理学、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属法学专业的选修课,适用于法学专业。通过教学,进行刑事诉讼控辩与审判、民事诉讼代理与审判、行政诉讼代理与审判的演练,可有机地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对法律条文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最终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进行刑事诉讼控辩与审判、民事诉讼代理与审判、行政诉讼代理与审判的演练, 全方位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于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有条件的情况下旁听法庭审理,并可与民法相结合开展模拟法庭,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适用于法学专业。 大纲正文 第一部分民事诉讼模拟法庭演练学时:18 本部分的指导和演练要点: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演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民事诉讼原告方在起诉前的主要工作、法院受理后至开庭前原、被告双方的主要工作、法庭调解、第一审简易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二审程序。 重点:民事诉状的撰写、答辩状的撰写、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举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代理词的撰写、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撰写。 难点: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举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 一、庭审前的工作 (一)、原告方在起诉前的工作 1、起诉证据的收集 2、民事诉状的撰写 (二)、原告方在庭审前的主要工作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实践课程 教学对象:民政学院全体学生 学时学分:16周2学分 编写人:全健 编写时间:2008年9月 一、课程说明 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进行法律实践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担当法官、公诉人、原告、被告、代理人、证人、书记员等各种角色去参与预先设计好案件的审理与裁判。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使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接触和处理真实的案件而进一步掌握、理解与运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基本职业技能,加强对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为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二、教学目的要求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法律专业特点,更好地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通过对所选择案件的模拟庭审全过程,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程序,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加深学生对有关程序法的准确理解,锻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通过

“亲身、亲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同时还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成果、法学理论掌握程度,学生反应能力与思辩能力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因此,要求学生先修基础课程主要为: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司法文书写作等课程。同时,还要经过专业见习、法律宣传、专题辩论等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训练。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最终成绩根据学生表现综合评定,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且通过考核,成绩合格,计1学分。不及格学生必须重修。 模拟法庭成绩考核的机构是系模拟法庭领导小组。 模拟法庭最终成绩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分项成绩采用百分制。总成绩由以下四部分合成: 模拟法庭个人总结(20%)、案例分析论文(20%)、法律文书(10%)和庭审实践表现(50%)。 庭审实践表现由模拟法庭评审小组根据学生在模拟法庭开庭时的具体表现评定。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当事人以 及当事人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与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2、民事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事诉讼法包括民事诉讼程序与执行程 序两大部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仅指民事诉讼程序法。(广义:民事审判法+ 强制执行法;狭义:民事审判的程序法+非诉事件法) 3、民事审判法:民事诉讼审判程序法(最狭义)+非诉事件法+人事案件审判程序 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4、民事诉讼法有形式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之别。所谓 形式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是指民事诉讼法典。实质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是 指规范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调整各类民事诉 讼法律关系的多种规则的总称。(注意两者区别) 在我国,实质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主要包括:(1)《民事诉讼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颁布的法律)(2)宪法及其他法律中涉及民事诉讼的相关规范(3)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最 高法最高检的司法解释、最高法的公报) 我国的诉讼程序法主要指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1、现行《民事诉讼法》共284条,分四编。第一编总则共118条,包括11章;第二编审判程序共106条,包括7章;第三编执行程序共35条,包括4章;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共25条,包括5章。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第一,民事冲突。对民事冲突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和法学等多角度展 开。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 学时/学分:68/2 先修课程: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适用专业:法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二)课程的目的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确进行民事诉讼。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一)民事争议 所谓民事争议(也叫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 1.自决与和解 2.仲裁与调解 3.诉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