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高职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高职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高职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1.1.1.1 高职校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

高职院校需求主要以管理为主,教学资源因学校、科目等有很强专业性,故更多层面围绕安全、管理等放啊面。高职院校功能布局分为分为七大功能分区:一体化教学实训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校园体育活动区、教师生活区、自然景观休闲区和实训中心。

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技术不断革新,现有信息化系统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日常办公、教学、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需求,而智慧校园的建设将给师生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的管理带来便利,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依托高速的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校园应用系统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变得高效简捷。

二、需求及分析

(一)总体需求

以下应学校需求,罗列出的需求系统:

(二)需求分析

为满足高职院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使用需求,建设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的的数字化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提出需求分析如下:1)建立统一信息标准

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

2)构建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集中教学资源管理、校园服务管理、校园社团活动、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3)构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单点登录与单点退出。

4)构建公共数据交换平台

通过中心数据库实现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5)建设学校应用服务平台

包括辅助决策服务平台、协同办公服务平台、教学管理与分析系统、后勤与人事管理系统,基于中心数据库,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数据支持。

6)集成其它各种应用软件

包括一卡通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智阅卷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三、建设意义

(一)促进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数字化智慧校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务管理必要手段。它建立在高速网络平台、分布式计算,WEB、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不容否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方式的深层变革。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教务管理、课程的安排与选修等工作,可以克服目前学分制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使成功地进行弹性

学分制的教学改革成为可能;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校区分散导致的因距离太远而出现的文件传送慢、办公效率低等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部门间协同工作效率;远程教育更是知识经济时代构建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

通过数字化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系列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将发生变革。

(二)加速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是数字化智慧校园的核心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新举措。目前,形成共识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多媒体教学实践,建立学科网站或教学资源库,构建多媒体网络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是将课本知识数字化,也是对课程体系的科学重组和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扩展。利用多媒体网络还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确立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员、学习活动的主持人。各门课程的学习更多地围绕着高水平的问题讨论而展开,与有关的项目和课题(不一定是正规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各种网络资源库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解决各种问题,完成一定的项目,同时利用互联网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广泛的合作探索和讨论交流,并将学校以外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引入到教学中。

(三)学校领导管理、决策数字化

使领导决策实现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结合个人的智力资源和计算机的能力来辅助改进领导决策的质量。为校领导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备选设计,并对各种设计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总体设计说明

(一)设计原则

1)先进性

在技术上将适当超前,建立一个可扩展的平台,以保证前期工程和后续先进技术的衔接,使系统具有先进性。

2)安全、可靠性

在设计上系统应提供多种方式构建一个高可靠性系统,在硬件配置方面应有冗余,软件应有连续无故障运行的能力。

3)模块化和可扩充性

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将是结构化和模块化的,以满足通用性和可替性。同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布式实施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既可将不同厂商的设备产品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又可使系统能在日后得以便捷地扩充,也可集成新增的其它厂家的系统及设备。

4)实用性

系统要考虑技术成本的适用性。应从系统目标和用户需求出发,经过充分论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

5)合理性和经济性

项目实施必须执行相关的国家最新标准,在保证行进性的同时,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各种资源为目标进行工程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和效益,争取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设计所选设备材料要符合各个设备厂商产品技术使用要求。

(二)建设目标

1)基础网络全覆盖

通过校内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专线传输技术,连接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器,真正实现数据云存储及网络全覆盖。

2)统一管理平台

智慧校园统一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构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权限管理和运维管理中心,对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主动运维,对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文化和服务的所有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及分析,为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撑。

3)管理体系

通过从行政管理、资产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务管理四个方面,涵盖办公(OA)管理系统、人事师资管理系统、校园户籍管理系统、教师量化考核管理系统的建设;学生招生、迎新、宿舍、学籍、德育、资助、毕业管理系统的建设;智能排课系统、考务及成绩管理系统建设;校产管理系统以及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