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底数幂的除法》评课稿

《同底数幂的除法》评课稿

《同底数幂的除法》评课稿
《同底数幂的除法》评课稿

《同底数幂的除法》评课稿

今天黄老师、黎老师共同展示了同一节课,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上很有创新意识,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水平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两位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并且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恰当,把重点难点讲解得很透彻。

2、充分体现概念的生成过程。在教学负整数指数和零指数幂的规定时,二位老师没有直接把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和零指数幂的规定直接地表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复习原有的知识—同底数幂的乘法已经生活中的实例自然表现,使知识点的探究水到渠成。

3、充分使用类比的方法,突出重点。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实行对比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把同底数幂的除法和乘法类比着学习,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她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教学方法,轻轻松松就突破了难点。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理应都以定论的形式表现,而是理应给学生提供实行探索性的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加以适当的点拨。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行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但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升。

5、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练习。两位老师的练习都实行两分层次设计。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能够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升。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通过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

6、小建议:

(1)对学生今后的小组探究活动,还要进一步增强训练、指导,在小组活动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活动中要增强巡视和指导,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发挥课堂探究的最大效益。(2)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 2.内容解析 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是本章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两种:①度量法;②叠合法.其中,叠合法是重要的方法.叠合时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保证了可比性;对于角的移动,具有角的位置改变了,但角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性质.度量法中量角器起到了一个移角的作用,其实质是将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两角的大小是本节知识产生、发展的起点,不论是图形还是数量关系(教材图4.3—6),除角的大小关系外,自然会产生角的和差问题,再将角的和差问题特殊化,自然又会产生等分问题. 与线段的比较、和差、中点一样,对于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也是“数”“形”地说明它的意义的.其认知思维过程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数”与“形”结合.把几何意义与度数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这是几何学习的特点之一,也是学习几何必须建立的一种思想意识.二是类比学习。按知识内容,线段的比较、和差、中点与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是类比性知识;按叙述方式,均采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的对象;按学习过程,都特别注重从“有形”到“无形”(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抽象过程,同时也重视相反的化“无形”为“有形”(符号→文字→图形)的训练过程。类比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既能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在类比中加深理解,也体现了教材内容编排同类知识的同构现象,同时,也明确了研究一类问题的“基本套路”。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学习过程中的类比思想.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综合描述。 (2)经历类比线段的大小、和差、中点学习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角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目标解析 (1)能从图形和数量关系两个角度认识角的大小,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从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认识角的和差与角平分线,知道两个角的和差,仍然是一个角,知道角的和差或等分的度数,就是它们度数的和差或等分.能结合角的大小、和差、角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三、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两根不同颜色的卡纸条(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校园情景图。 师:瞧!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在开心的做早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活动探究 1、自学例1 (1)找出图上的角并指给同桌看。 (2)告诉同桌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的实物图。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初一数学】同底数幂的除法 知识讲解

责编:赵炜 【学习目标】 1. 会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进行计算. 2. 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3.掌握科学记数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m n m n a a a -÷=(a ≠0,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n >) 要点诠释:(1)同底数幂乘法与同底数幂的除法是互逆运算. (2)被除式、除式的底数相同,被除式的指数大于除式指数,0不能作除式. (3)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除时,也具有这一性质. (4)底数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要点二、零指数幂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01a =(a ≠0) 要点诠释:底数a 不能为0,00无意义.任何一个常数都可以看作与字母0次方的积.因此常数项也叫0次单项式. 要点三、负整数指数幂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 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 次幂的倒数,即1 n n a a -= (a ≠0,n 是正整数). 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后,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以前所学的幂的运算性质仍然成立. m n m n a a a +=(m 、n 为整数,0a ≠); () m m m ab a b =(m 为整数,0a ≠,0b ≠) () n m mn a a =(m 、n 为整数,0a ≠). 要点诠释:()0n a a -≠是n a 的倒数,a 可以是不等于0的数,也可以是不等

于0的代数式.例如()1 122xy xy -= (0xy ≠),()() 5 5 1a b a b -+=+(0a b +≠). 要点四、科学记数法的一般形式 (1)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n a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 1||10a ≤< (2)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即10n a -?的形式, 其中n 是正整数,1||10a ≤<. 用以上两种形式表示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同底数幂的除法 1、计算: (1)8 3 x x ÷;(2)3 ()a a -÷;(3)5 2 (2)(2)xy xy ÷;(4)53 1133???? -÷- ? ????? . 【思路点拨】利用同底数幂相除的法则计算.(2)、(4)两小题要注意符号. 【答案与解析】 解:(1)83835x x x x -÷==. (2)3312()a a a a --÷=-=-. (3)5252333(2)(2)(2)(2)8xy xy xy xy x y -÷===. (4)5353 2 1111133339 -????????-÷-=-=-= ? ? ? ??????? ??. 【总结升华】(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的关键是看底数是否相同.(2)运算中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高清课堂399108 整式的除法 例1】 2、计算下列各题: (1)5()()x y x y -÷- (2)125(52)(25)a b b a -÷- (3)6462(310)(310)?÷? (4)3324[(2)][(2)]x y y x -÷-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能灵活运用计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而且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教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出各定律和性质并用字母表示公式,使本章学过的内容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整节课主要分为两大板块:1、通过几道计算题的练习,让学生回忆运算定律,采用框架式板书,对整个单元做一个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2、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习题巩固。包括基础题型、经典例题、错例分析。 一、加强基础练习 本节课张老师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通过各种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在练习中张老师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在交流过程中他还要求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注重经典例题分析 在练习中张老师出示了很多学生容易搞混、出错的一些经典例题提高学生对运算定律与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如出示102×99 、 12×125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重点讲解,并注重解法多样化。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得出102×99可以把102拆成100+2再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99拆成100-1;还可以拆成102×100-102再计算。 三、错例分析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简便计算中学生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治病又防

病的目的。课堂上张老师出示12×125,拆成4×8×125,让学生辨析,学生明白了如果将12拆成4×8就改变了原数的大小,应该拆成4+8,然后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1)

初三数学专题训练 1 《同底数幂的除法》当堂训练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计算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a 4÷(-a )2=-a 2 B .a 3÷a 3=0 C .(-a )4÷(-a )2=a 2 D .a 3÷a 4=a 2.下列各式的计算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2x-3)0=1 B . 0=0 C .(a 2-1)0=1 D .(m 2+1)0=1 3.若a 6m ÷a x =22m ,则x 的值是( ) A .4m B .3m C .3 D .2m 4.若(x-5)0=1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5 B .x≤5 C .x≠5 D .x=5 二、填空题: 5.________÷m 2=m 3; (-4)4÷(-4)2=________; a 3·_______·a m+1=a 2m+4; 6.若(-5)3m+9=1,则m 的值是__________. (x -1)0=1成立的条件是____ ____. 7.计算(a-b )4÷(b-a )2=_____ ___. 8.计算a 7÷a 5·a 2=____ ____. 2725÷97×812=__ ______. 三、解答题: 9.计算: A 组:①a 5÷a 2 ②-x 4÷(-x )2 ③(mn )4÷(mn )2 ④(-5x )4÷(-5x )2 B 组:①(-y 2)3÷y 6 ②(ab )3÷(-ab )2 ③a m+n ÷a m-n ④(x -y )7÷(x -y )2·(x -y )2 ⑤(b-a )4÷(a-b )3×(a-b ) ⑥(a 3b 3)2÷(-ab ) ⑦a 4÷a 2+a·a -3a 2a 10.计算:(-2006)0÷(- 12 )3-42 四、探究题 11.已知3m =5,3n =2,求32m-3n+1的值.

《角的比较与运算》示范教学设计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3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大小、角的加与减、角平分线的意义及数量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描述. 2.类比线段的大小、和与差、中点,学习角的比较、角的加与减、角平分线,体会类比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角的加与减、角平分线的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类比的思想. 难点: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的大小、角的和差的关系及角的平分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如图,已知线段AB,CD,你有哪些办法比较它们的长短 (2)画出一个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C B A 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BC、CD的长短.D C

师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用圆规比较AB、BC、CD三条线段长短,并写出结论:AB>AC>BC.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段大小的比较的类比,探究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那么,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引导性材料,使学生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帮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探究新知】 本图片是微课的首页截图,本微课资源讲解了比较角的大小的两种方法,并通过讲解实例与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启发教师教学或学生预习或复习使用.若需使用,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角的比较. 探究一:角的比较 活动1:展示下面角的模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在练习本上画两个角,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交流.

《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敖江第二中心小学林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长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 (电脑显示第39

角的比较和运算说课稿

《角的比较和运算》说课稿 勐腊县勐润中学李华明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角的比较与运算,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和教学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请老师们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取到了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试验、观察、交流、比较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总结、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几何识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用新知识建构新体系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对角的大小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美。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理解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依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入手,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问题解决---知识延伸---归纳概念”的模式。

(2)引导学生经历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从而更好的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人初中,还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层次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展开分析 (1)新课导入 问题的引入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复习小学时学习过的角的概念。问题1:角的大小由那些量决定? 问题2:已知两条线段AB和线段CD,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 [活动1]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剪好的角,同伴之间交流。 问题1:请五位同学上来,老师请你们五位站成一排,前后顺序由手中角的大小决定,怎样排呢? 老师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回忆并补充。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到他们的争论的关键: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通过不断提问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对角的比较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回忆角的相关概念、两条线段的比较方法,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作铺垫,明确知识间的联系。 从一个生动的实际问题展开角的大小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着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新知识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 问题的解决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

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底数幂除法

13.2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目的: 1、 能说出同底数幂相除的法则,并正确地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2、 理解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3、 能正确进行有关同底数幂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 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会用之熟练计算; 2、 了解零指数幂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讲解: (一) 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 1、 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 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 推导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33 = 310 (– 2)4·_________________ = (– 2)9 解: 根据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1) 310÷33 = 10773333333333333333333333?????????=??????=??个 个 个 (– 2)9÷(– 2)4=954(2)(2)...(2)(2)(2)(2)(2)(2)(2)32(2)(2)(2)(2) -?-?-=-?-?-?-?-=-=--?-?-?-个 个  观察比较10371033333 -÷== 94594(2)(2)(2)(2)--÷-=-=- 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用字母表示:(0,)m n m n a a a a m n m n -÷=≠>、是正整数且 * 同底数幂相除时,底数不等于零。 * 当m = n 时01(0)m n m n a a a a a -÷===≠ (二) 零指数的意义: 01(0)a a =≠ 二、典例剖析: 例1、计算: (1)x 6÷x 2; (2)(– a )5 ÷a 3 (3)a n+4÷a n+1 (4) (a + 1)3÷(a + 1)2 解:(1)原式 = x6–2 = x4; (2)原式 = – a 5 ÷a 3= – a 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设计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基本知识之后对角的进一步认识,更是对几何图形中相关联的量的认识的加深.本节课重点是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和、差运算;难点是找到图形中角与角的关系.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中几何部分内容,对于几何学生仅限于对图形的简单认识而不能了解图形中潜在的联系,对于简单的几何逻辑推理语言仅仅在线段相关问题中使用过.借助于本节课内容的传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条件与结论对应的概念,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本质. 三、教学策略分析 引课 用肢体语言所能展现的几何图形引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要最终服务于生活. 角的比较 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探知未知的知识,基于学生对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在抛出角的大小比较后,让学生自行寻找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希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基本素养,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 归纳,在学生提出比较的方法之后,要培养学生归纳的习惯.数学的灵感来源于不断地对数学知识的归纳,形成自己的数学触感.归纳能力也是学生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我会多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探知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角的和、差 辨析能力的培养,在一个图形中认识几个角之间内在联系为重点,让学生学会把一个式子转化成为多个同等变形的式子,养成学生对同一公式不同表现形式的掌握,认识复杂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学会发现一个变化的数学问题中不变的量或关系,并能根据这个量或关系解决相应问题. 发展逻辑推理语言,角平分线的定义中除了让学生能够将定义引申为条件与结论的对应,还要简述几何语言,体会数学逻辑连接词的作用,并且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恰当使用这样的连接词,来阐述数学问题的因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 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 (1)重点和难点 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是幂的运算性质之一,是整式除法的基础,一定要打好这个基础. 难点: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法则.教科书中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从计算和这两个具体的同底数的幂的除法,到计算底数具有一般性的,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一般性质.所以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法则是本节的难点. (2)教法建议: 1.教科书中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从计算和这两个具体的同底数的幂的除法,到计算底数具有一般性的,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一般性质.教师讲课时要多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算出结果,接着,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例子,再计算出结果,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同底数的幂的除法法则. 2.性质归纳出后,不要急于讲例题,要对法则做几点说明、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1)要强调底数是不等

于零的,这是因为,若为零,则除数为零,除法就没有意义了.(2)本节不讲零指数与负指数的概念,所以性质中必须规定指数都是正整数,并且,要让学生运用时予以注意. 重点、难点分析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都是正整数,且). 2.指数相等的同底数的幂相除,商等于1,即,其中 . 3.同底数幂相除,如果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则出现负指数幂,规定 (其中,为正整数). 4.底数可表示非零数,或字母或单项式、多项式(均不能为零). 5.科学记数法:任何一个数(其中1 ,为整数).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 2.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总结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同底数幂的除法练习题

一、计算题 1.a m+2÷a 3 2.(–x )8÷(–x )3÷(–x )2 3.(x+a )7÷(x+a )5·(x+a )4·(x+a )3 4.(–x 2)3÷(–x3)2·[(–x )3÷(–x )2] 5(x 3y 2)5÷(x 3y 2)3; 6.(x+y)10÷(-x -y)7÷(x+y)2; 7.(a -2b )3·(a -2b )4÷(a -2b ) 6 8.(-x 5)÷(-x )3·(-x ) 9.x ·(-x )2m +1÷(-x 4m -1) 10.82m ×4n ÷2m -n 11.6m ·362m ÷63m -2 12.(a 4·a 3÷a 2)3 13.(-10)2+(-10)0+10-2×(-102) 14.若2x =6,2y =3,求22x -3y 的值. 15.已知272x ÷9x ÷3x =27,求x 的值. 16.如果8=m x ,5=n x ,则n m x 32-= . 17. 解方程:(1)15822=?x ; (2)5)7(7-=x . 18. 已知3,9m n a a ==,求32m n a -的值. 19.已知235,310m n ==,求(1)9m n -;(2)29 m n -. 20.24)() (xy xy ÷; 21.2252)()(ab ab -÷-; 22.24)32()32(y x y x +÷+; 23.347)34()34()34(-÷-÷- 24.3459)(a a a ÷?; 25.347)()()(a a a -?-÷- ; 26. 533248÷?; 27.[]233234)()()()(x x x x -÷-?-÷-. 28.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 27=128,28=256,…,求89的个位数字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角的比较与运算,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和教学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请老师们指正。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习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取到了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还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层次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

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鉴于七年级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积极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和发展,逐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中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一、创设情境、观察操作,引出本节课研究的第一个问题――角的比较.二、问题探究、合作验证,引导学生探索角的运算.三、问题引申,解决问题引

同底数幂的除法(新)

同底数幂的除法 一、学习目的 1、会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进行计算 2、理解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的意义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二、学习要求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能用字母式子和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并能运用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的意义 3、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三、例题分析 第一课时 [例1]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由102×103=105,可得 105÷103=102(即105-3),由24×25=29可得29÷24=25(即29-4),思考当a≠0,m,n都是正整数且m>n时,a m÷a n应等于什么?利用这一结论, 计算:(1)x10÷x5(2) y9÷y (3) (-a5) ÷(-a) (4) (-m5) ÷(-m)2(5)(ab)4÷(ab)2(6) x n+3÷x n+1

提示:由a m-n·a n=a m,可知,a m÷a n=a 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也可以由幂的定义,除法定义得出这一结论, 这就是说,同底数的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说明: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a n=a m-n(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这就是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理解这一性质时,要特别注意底数a是不等于零的,若a为零,则除数为零,除法就没有什 么意义了。 [例2]同底数幂相除,如果被除式的指数等于除式的指数,例如: 45÷45,,a m÷a n=a m-n(a≠0),可以看出,所得的商都等于1,另一方面,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来计算,得45÷45=45-5= 40, ,a m÷a m=a m-m=a0(a≠0)若我们规定 40=1,,当a≠0时,a0=1,那么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就仍可使用,也就是说只要引入一个非零数的0次幂概念后,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的使用范围就扩大了,(即m可以与n相等),由此我们规定: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 都等于1,利用这一性质计算: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x 2+x 5=x 7 B. x 5﹣x 2=3x C. x 2?x 5=x 10 D. x 5÷x 2=x 3 2.计算(﹣2)0+9÷(﹣3)的结果是( ) A. ﹣1 B. ﹣2 C. ﹣3 D. ﹣4 3.已知(2x ﹣3)0=1,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3 2 B. x < 3 2 C. x= 3 2 D. x≠ 3 2 4.下列各式;①(﹣2)0;②﹣22;③(﹣2)3 , 计算结果为负数的个数是( )个. A. 3 B. 2 C. 1 D. 0 5.计算:( 12 )﹣1﹣(π﹣1)0 , 结果正确的是( ) A. 2 B. 1 C. ﹣ 1 2 D. ﹣ 3 2 6.方程(x 2+x ﹣1)x+3=1的所有整数解的个数是(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7.若 a ?1+ b a+b ?1 =k ,则 a ?2+b 2a 2+b ?2 =( ) A. k B. 1 2 k C. k 2 D. 1 2 k 2 8.若a=0.32 , b=﹣3﹣2 , c=(﹣1 3)﹣2 , d=(﹣1 3)0 , 则( ) A. a <b <c <d B. b <a <d <c C. a <d <c <b D. c <a <d <b 二、填空题 9.计算x 6÷(﹣x )4的结果等于________ 10.若a x =2,a y =3,则a 3x ﹣2y =________. 11.若(2x ﹣3)x+5=1,则x 的值为________. 12.若(m ﹣2)0无意义,则代数式(﹣m 2)3的值为________. 13.√x ?1 +(y ﹣2016)2=0,则x ﹣2+y 0=________. 14.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a ▲b= {a b (a >b,a ≠0)a ?b (a ≤b,a ≠0) ;如:2▲3=2﹣3= 1 8 ,4▲2=42=16.照此定义的 运算方式计算[2▲(﹣4)]×[(﹣4)▲(﹣2)]=________. 三、解答题 15.(p ﹣q )4÷(q ﹣p )3?(p ﹣q )2 .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并知道其推导过程,能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会将一个10的负整数指数幂用小数表示. 3.经历同底数幂的探索,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9~11,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 (1)a m ÷b n =a (m-n)(a ≠0,m,n 都是正整数,且m>n). (2)a 0=1,负整数指数幂有:a -n =n a 1(n 是正整数,a ≠0). 自学反馈 1.计算3a a ÷的结果为( B ) A.a B.2a C.3a D.4a 2.计算(b 2)3÷b 2的结果为( D ) A.b 1 B.b 2 C.b 3 D.b 4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2,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我们可以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小于1的数,即将它们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n 是正整数,1≤|a|<10)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1=1×10-2;0.001=1×10-3;0.003 3= 3.3×10-3. 自学反馈 1.(1)0.1=1×10-1;(2)0.01=1×10-2; (3)0.000 01=1×10-5;(4)0.000 000 01=1×10-8; (5)0.000 611=6.11×10-4; (6)-0.001 05=-1.05×10-3; (7)100.00 个n ??=1×10-n . 当绝对值较小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10-n 时,a 的取值一样为1≤︱a ︱<10;n 是正整数,n 等于原数中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前面所有的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0)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0.000 607 5=6.075×10-4; (2)-0.309 90=-3.099×10-1; (3)-0.006 07=-6.07×10-3;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计算: (1)a 7÷a 4; (2)(-x )6÷(-x)3; (3)(xy)4÷(xy); (4)b 2m+2÷b 2. 解:(1)a 3; (2)-x 3; (3)x 3y 3; (4)b 2m . 例2 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3; (2)70×8-2; (3)1.6×10-4. 解:(1)0.001;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 角的比较与运算

七年级数学角的比较与运算 析和教学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请老师们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以及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同时它对学生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取到了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试验、观察、交流、比较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总结、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几何识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用新知识建构新体系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对角的大小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美。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理解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依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入手,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问题解决---知识延伸---归纳概念”的模式。 (2)引导学生经历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从而更好的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人初中,还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层次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展开分析 (1)新课导入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1)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新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角,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画角,比较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学具准备】 剪刀、三角尺、直尺、铅笔、活动角1个、长方形纸1张。 【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思考角的共同之处,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画角,比较角的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几何王国来了一群可爱的三角形娃娃,咦,这个三角形怎么少了一条边,原来是调皮的三角形娃娃把自己的一条边弄丢了,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个图形在几何王国里叫做角。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探寻有关角的秘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角 (1)感知生活中的角:观察美丽的校园主题图,你能找到那些角?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 角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闯第一关: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画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