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3.9.1《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3.9.1《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3.9.1《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3.9.1《税收及其种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3.9.1《税收及其种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请看教材80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请大家阅读教材80页内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农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80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思考。

教师活动: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请大家看教材82页,增值税计算题,并回答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服装厂应缴纳的增值税=15000×17%-1445=1105元;或者=(15000-8500)×17%=1105元。织布厂缴纳的增值税由产品使用者――服装厂直接负担。由此可见,增值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产品销售价-原材料价)为征税对象的,它的直接负担者是下一环节的购买者。如织布厂的布的增值税由服装厂负担,服装厂的服装的增值税由百货商场负担。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82-83页“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这一特点从教材83页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上可以看出。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8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8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学生活动:计算。应税所得额:4000元;不超过500元部分:25元;500――xx元部分:150元;xx――4000元部分:300元;累计所得税:475元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税收的特点和种类,重点介绍乐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方法。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意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这表明()

A.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国家和政府是赋税制度的产物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答案:D

[例2]国家决定, xx年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在于()

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 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

C.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解除国家计划对农业发展的束缚答案:C

[例3]某机械厂从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价格30万元,加工成机器后售价45万元。这批机器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A.5.1万元 B.7.65万元 C.2.55万元 D.无法计算

答案:C

[例4]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

答案 A

★课余作业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3.9.2《依法纳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走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生活场景:体育场看比赛,在超市购买物品,乘坐公共汽车购票,

师我想,这样的消费行为我们都有过。这当中无论是超市,还是电影院、银行,经营

师看上面的画面,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税收离我们并不遥远,经常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税发生着联系,我们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我们都是实际上的负税人。为什么这么说呢?生活中有企图不交税的行为吗?依法纳税对公民来说

推进新课

师上周末,我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其中一双皮鞋160元,一副眼镜90元,一套茶具260元,总共510

生86.7元,计算方法是510×17

师这86.7元是谁直

师那这86.7

师对,也就是说这个增值税是我付的,超市缴纳的。因此我是负税人,超市是纳税人。

师国家的税收是从纳税人那里征收的,但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也就是说不一定是负税人。那么什么叫纳税人?什么叫负税人?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请大

生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

生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例如个人所得税

生这种情况很多。例如老师您在超市买东西时,超市是纳税人,超市把税款转嫁到您

师哈哈。老师想光荣地纳一次税还不成,原来只是负税人。你说这种情况很常见,你

生可以。例如企业要交增值税,企业虽然是纳税人,但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

师我想我和大家都明白了。所以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

师(过渡)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我们每个人与税收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这样说,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因此,自觉纳税,诚信纳税是每一个

师受利益的驱使,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种种违反税法的现象,拒不履行自己的义务。请大家看这段材料。

不畅,产品积压十分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王某经过冥思苦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作集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流动资金。后经举报,检察院一举破案,王某被提起公诉。

师王某虽没有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但他的行为已经违反税法。那么,这是哪种违反

生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的方式不缴纳应税的行为。材料中的王某就是用了欺骗、隐瞒的方式偷税的。偷税的手段很多,例如,伪造、涂改、销毁账

师好,我们再看看下一则材料。

迟不交,税务工作人员多次催缴,刘某却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仍以无钱为由拒不缴纳税款。

司法机关对刘某依法拘留。拘留期间,该厂缴清了全部税款和罚款。

生这是欠税。即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

师对,在这里我给大家补充一点税法知识。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1~15天,但超过530天,但超过7天还未缴纳税款,就属于欠税行为。我们再看第三个案例,分析下面这种行为属于违反税法的什么行为。

5家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相互勾结,在短短的4个月内,开出227份,总金额1.92亿元的空头发票和45份假已税证明。国家根据有关税收政策,返还退税款1 218万多元。此案已告破。

生这是骗税行为。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例如企业和个人通过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

师你分析得很全。在我国,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往往是骗税者与税务部门内部掌握一定权力的人相互勾结而共同犯罪,骗税数额一般都很大。对此,国家采取更为严厉的打击措施。

师经济生活中,还有一种违反税法的行为,那就是抗税。这也是一种性质相当恶劣的违法行为。请大家看第四则案例,然后,我们再探究抗税的含义和特征表现。

1997年至xx年,该厂应缴税715万元,但他拖拖拉拉地只缴纳了16万元。xx年6月,税务机关在催缴未果之后,依法将该厂库存款扣押。陈某不仅不配合税务工作,反而带人阻拦,煽动不明真相的职工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xx年10月,当地人民法院以抗税罪处以陈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以罚金50万元。

生这是典型的抗税行为。即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为达到不缴税的目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像材料中的威胁、围攻、殴打税务人员都是

师偷税、骗税、欠税、抗税是违反税法的常见现象。为维护纳税秩序,保证国家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对纳税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必须给予相应的经济制裁和其他法律制裁。

着经常性的“零距离”接触。但是我们中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因此有人认为,纳税与中学

生1 这种说法不对,不能把有没有经济收入作为是否纳税的标准,应把纳税看成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每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虽然我们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目前不一定是直接纳税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碰到与税收直接关联的事而成为直接纳税人。例如:车、船使用税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并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为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据我所知,这个车包括自行车,我们中学生拥有自行车,每年应缴纳2~4元的自行车税。因此,不能说中学

生2 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中学生却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在前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增值税的知识,当我们购买物品或者从事其他消费时,都间接地纳税了。生产经营者把

生3 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中学生也是公民,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经济收入,还不

具备纳税人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纳税无关。其一,我们现在不是纳税人,但将来会成为纳税人。因此应从现在就要培养“纳税人”的意识,以便将来成了纳税人之后,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其二,中学生作为公民,有义务关注国家的税收征管和使用。因此,我们虽没有经

师非常好,你从“公民”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很有见地,我们就把这个讨论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堂作业,请大家从“纳税人、负税人、公民”这三个角度进行分

延伸新课

参考答案:(1

(2

(3

师(小结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纳税人与负税人,剖析了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种种表现。其实,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学习这些知识,其落脚点就在于培养我们的“纳税”意识。那些违反税法的种种行为,都与纳税意识淡薄有关。剖析这些现象,增强纳税光荣的观念,就是要增强自己对国家税务工作的监督意识,培养我们关注国家税收的主人翁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为一点蝇头小利不向店主索要发票,这就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损害了主人翁形象,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能做的做起,关注税收,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目的要求:(1

(2

(3

研究提示:(1

(2

(3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纳税人与负税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B.

C.负税人就是纳税人

D.

2.少报应税项目的行为属于(

A.骗税

B.欠税

C.偷税

D.

3.广东普宁市沙镇一些不法分子采用伪造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大肆骗取国家出口退税,造成国家税收流失3 000多万元,类似的现象在广东许多地方都存在,这表明()

A.偷税、漏税现象仍然存在

B.

C.抗税行为仍然存在

D.

在市场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顾客问能否优惠一点,售货员回答说:不要发票就优惠你一个税钱。据此完成4~5

4.发票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法凭证,是计算国家税收的依据。商家不开发票

A.

B.

C.

D.

5.材料启示我们(

A.

B.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

C.

D.

6.我们中学生应主动树立“纳税人”意识。下列说法能正确体现“纳税人”意识的是()

①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国家主人翁地位的表现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力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7.财政部长金人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当前各种形式的偷税、骗税、欠税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税收征管,加大打击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的力度,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国家为什么要加强税收征管,加大打击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的力度?

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A 5.D 6.A

二、7.(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财政收入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税收也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

(2)偷税、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干扰了税收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影响国家职能的充分发挥;它破坏了公平竞争机制,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