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十一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宏观经济模型,增进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要求: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能用此模型解释国民经济过热、萧条、滞胀等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总需求曲线、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教学难点: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课时:6课时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是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它不仅指整个社会对物品和劳务需求的愿望,而且指该社会对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

2、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产出(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它一般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关,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称为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导出

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的图形。总需求曲线可由下述方法导出:从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出发,寻求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1、利率效应与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1)利率效应。在IS─LM模型中,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唯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但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却要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要影响LM曲线。这是因为,LM 曲线中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如果以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M/P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变动时,实际货

币供给量就会发生变动。实际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引起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就会影响总需求变动,这一过程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利率效应。即

P↓→M/P↑→M/P>L→i↓→I↑→AD↑

2)实际货币余额效应(通过C影响总需求)。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上升时,以实物形态衡量的手持货币,也即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减少消费,并导致总需求减少;反之也然。

这种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进而带动总需求增加的原理被称为实际货币余额效应(real money balance effect)。简称实际货币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或称庇古财富效应。

例题: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S(y)=I(r)(1)

M/P=L1(Y)+L2(r)。(2)假定S(Y)=0.1Y-80,I(r)=720-2000r,M=500,M/P=0.2Y-4000r。把上述给定数值代入(1),(2)得:

0.1Y-80=720-2000r (3)

500/P=0.2Y-4000r (4)

把(3)和(4)联立,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Y):

Y=4000+1250/P (5)(5)式即为总需求曲线的公式,它反映了国民收入(Y)与物价水平(P)反方向变化关系,这说明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值。

2、作图法

也可以用图说明如何从IS─LM模型图中得出总需求曲线:

LM0

LM1

0 1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经济解释是,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货币市场出现超额货币需求,从而使利率提高。伴随着利率的提高,投资支出下降,进而导致产出下降。相反,较低的价格水平使货币市场出现超额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下降。伴随着利率的下降,投资支出提高,进而导致产出提高。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总需求曲线是由IS-LM模型决定的,所以,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也就决定了总需求曲线的位置,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也会改变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当物价水平不变时,仍有许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可以用把这些因素总结如下表:

2、财政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财政政策的变动会改变IS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的变动会改变LM曲线的位置,因此,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决定与变动就要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下面再分别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如何决定总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的。

财政政策并不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从而也就不影响LM曲线的位置。但财政政策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从而也就要影响IS曲线的位置。这样,财政政策就通过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如下图。

i

i

i

3、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从而也就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但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从而也就要影响LM曲线的位置。这样,货币政策就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以扩张货币政策为例。如下图。

应该指出的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与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同比例的。由于实际货币供给量度取决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所以,如果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的增加是同比例的,那么,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就不会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图6-5(b)中,在AD1的K点上,价格水平P1,P1>P0,所以K点时的实际货币供给量与AD0上E0点的实际货币供给量是相同的。

第二节总供给函数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函数

1、总供给

——是指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社会全体生产者愿意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2、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总供给和总就业量间的关系。

y=f(N,K)

其中,N—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此式表明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一般认为资本存量是由以前各年的投资决定的,因此假定资本存量是外生变量。则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取决于就业量N。

3、潜在的就业量与潜在的产量

(1)潜在的就业量或充分就业的量:一个社会在现有的条件下所有愿意

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含义:一是充分就业量是一个外生变量,不取决于产量、投资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二是一个社会的潜在的就业量不是固定的,随人口的增长而稳定增长。

(2)潜在的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f **K N Y

二、劳动市场

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时劳动的均衡价格和均衡的就业量。

劳动市场的两点说明:

一是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 水平,从而使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的状态在宏观经济学中称为充分就业的状态; 二是资本存量不变。

N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

1 、假设前提

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下降,反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资提高。

3、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d

图1 图2

P

P

P1

假定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分别为P0和W0,相应地,均衡的实际工资为(W/P)f,按照“古典”经济理论的说法,此时均衡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N f。将N f代入生产函数,在(1)图中就可得到产出量Y f,这一产量正是前面所说的充分就业产量。由于产量度Y f对应于价格水平P0从而在(4)图中可以得到点J(Y f,P f)。

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下降到P1,在货币工资可变的假定下,货币工资将不能维持在原来的W0水平上,因为在货币工资为W0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实际工资提高。这将导致对劳动的过剩供给,而可变的货币工资因劳动的过剩供给将会下降。因为工人们为了得到工作而互相竞争。于是,在(3)图中,货币工资曲线将从W0下降到W1。为了使得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货币工资的这种下降同价格水平的下降是成比例的。因此,以前存在的实际工资(W/P)f得以维持不变。在这一实际工资的基础上,就业量仍等于N f,从而Y仍等于Y f,在图6-8中的(4)图,可得到点K(Y f,P1)。

类似地,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2,则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就会从W0上升到W2,以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这时就业量仍为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N f,从而相应的产量也就是充分就业下的产量Y f,于是在图(4)中又得到点R(Y f,P2)。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考察低于P1和高于P2的其他所有价格水平的情况。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都会调整到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确定时为止。因此,对任何价格水平,产量都是充分就业的产量。将图4中的各点连接起来,便可得到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Y f上的垂线LAS,这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短期总供给曲线

一、假设前提

1、价格刚性:货币工资只能上涨,不能下跌。

2、货币幻觉:只看到货币的票面价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即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情况下的货币工资下降,但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情况下的价格水平的提高。

假定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分别为P0和W0,相应地,均衡的实际工资为(W/P)0,此时均衡的就业量为N0。将N0代入生产函数,就可得到产出量Y0。

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下降到P1,在工资刚性的假定前提下,货币工资维持在原来的W0水平上。尽管在货币工资为W0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实际工资提高将导致对劳动的过剩供给。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量为市场需求量N1。此时,对应的产量为Y1。

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2,由于货币工资可以上涨,将会从W0上升到W2,以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这时就业量仍为N0,从而相应的产量也就仍等于Y0。

三、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对于总供给,西方学者大都同意存在总供给曲线的说法,但是对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都被认为是极端的情形。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现实的总供给曲线更多地表现为是向

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下面给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这种形状的供给曲线的一种推导,如图所示。

Q 图(a ) 图(b )

从微观经济学中知道,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价格太低,生产就不合算,退出该行业会更好,图(a )以P 0代表这一价格,当价格超过P 0时,价格越高,厂商就会生产得越多,直到达到某个生产能力水平,这是一个典型厂商的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被解释为一个行业中所有单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故总供给曲线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导出,如图(b )所示,图上向右上方倾斜的AS 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它表明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在图中,当价格水平为P 0时,总供给水平为Y 0,当价格水平上升为P 1时,总供给水平增加至Y 1。

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反映了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状况。具体来说,当物品市场上价格上升时,厂商可以为生产要素支付更高的报酬,从而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生产更多的产品。

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

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根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以及其与总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对经济波动做出如下的解释: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变动来看,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态下的均衡水平,如图所示。

P LAS

在图中,Y*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在此点垂直的曲线LAS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S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为E点,即AD与SAS的交点,这时国民收入为OY,价格水平为OP,显而易见,国民收入OY小于充分就业的产量Y*。这意味着国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是,如果政府采取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则AD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在商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经济会移动到新的短期均衡点,比如随着AD曲线的右移会使SAS、LAS、AD三条曲线相交于同一点,即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如果在政府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市场上另有强烈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因素,则AD曲线有可能移动到充分就业的Y*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右方的某一点与SAS曲线相交于E点,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Y,大于OY*点。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繁荣状态。这说明引起国民经济由E点移动到E 点的原因是需求的变动方面。这时市场价格上升到OP点,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出现的状况。总之,经济的总需求的扩张可以使社会就业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提高,但经济扩张一旦超过潜在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则会产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经济滞胀分析

下面考察总供给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不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

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如图所示:

上图中LAS为长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这两条曲线不发生位置的移动。但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可能由于投入的生产要素价格发生变动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比如:农业歉收,外汇市场的波动,石油价格的上涨等。

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价格(或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在同等产量条件下,要求更高的物价水平,或者在同等价格水平下,被迫减少产量。从而SAS曲线向左上方移到SAS,使原先超出潜在国民收入OY* 的产量OY减少至OY。均衡点由E移动至E,市场物价水平由P移动到P。结果是生产降到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价格水平则提高到高于充分就业时的水平,出现“滞胀”。显然,由于影响宏观经济的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使总供给状况恶化,使政府原先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遭到破坏。

三、长期均衡分析

上述的萧条状态、繁荣状态和滞胀状态都被认为是短期存在的状态。根据西方学者解释,在短期内,例如在几个月或在一两年内,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在长期内,一切价格都能自由地涨落,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因而总供给曲线成为垂线。如图所示:图中的LAS0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它和潜在产量线完全重合,当总需求曲线为AD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为Y,价格水平为P。当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曲线从AD向上移动到AD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为Y,价格水平为P,由于Y=Y=Y*,所以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只是提高了价格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或收入。

LAS

Y

因此,主流学派认为总供给——总需求分析可以用来解释萧条状态、繁荣状态和滞胀状态的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也可以用来解释充分就业状态的长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案例:1、石油危机

2、越南战争

本章阅读书目:

1、(美)平迪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3、(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4、高鸿业:《20世纪经济学三大发展》,《理论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6期。

5、《经济学小品和案例》,斯蒂格里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2007年04月20日 一、名词解释题 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指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模型。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D 5.A 6.B 7.D 8.B 9.D 10.B 11.C 12.A 13.C 14.A 15.B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BCD 4.ABCDE 5.AC 6.CE 7.BCDE 8.BD 9.ACE 10.A C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9.√10.√ 五、计算题 1.假定总供给曲线为AS=700,总需求曲线为AD=800-40P。 试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 解:已知:AS=700 AD=800-40P 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 700=800-40P P=2.5

Y=800-40×2.5=700 答:略 2.总供给函数为AS=2 300+400P,总需求函数为AD=2 000+4 500/P。试求: (1)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2)总需求上升10%的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解:已知:AS=2 300+400P,AD=2 000+4 500/P 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 2 300+400P=2 000+4 500/P 4P+3P-45=0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公式 P=3 Y=2300+400×3=3500 Y=2000+4500/3=3500 又已知:总需求上升10% 则:AD=2200+4950/P 2300+400P=2200+4950/P 2300P+400P2=2200P+4950 400P2+100P–4950=0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 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 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 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 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 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 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 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 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 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 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 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 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 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 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练习题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总需求函数表示的是()。 A、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B、总需求量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C、总需求量与投资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D、总需求量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 A、总供给量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B、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C、总供给量与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D、总供给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3、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的产出水平 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价格总水平提高,产出水平增加 4、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那么增加政府购买会使()。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5、在短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潜在产出量。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长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均衡的产出量()潜在产出量。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已知经济中的消费函数C=150+0.5Y,投资函数I=500-1 000r,G=250; Md=(0.5Y-2 000r)P,Ms=1 500。 (1)推导总需求函数,并指出P=1和P=2时总产出水平各为多少? (2)假设G=400,总需求函数如何变化? (3)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s=3 000,对总需求函数有何影响? 8、假设总需求函数为Y=4 500-1 500P。总供给函数为Y=1 500+500P。 (1)求解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如果总供给函数为Y=1 000+500P,则均衡状态如何变化? (3)如果总需求函数变为Y=5 000-1 500P,将如何影响均衡状态? 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一、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宏观生产函数长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总需求函数凯恩斯的AS-AD模型古典的AS-AD模型二、判断题(F,T) 1.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相应移动。() 2.现代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费雪方程推出。() 3.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4.由IS-LM模型推出的总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5.IS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曲线越陡峭。() 6.货币乘数越大,AD曲线越平坦。() 7.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AD倾斜越陡峭。() 8.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AD曲线越平坦。() 9.当IS-LM模型出现古典理论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0.当IS-LM模型出现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1.财政政策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2.货币政策通过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3.当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对应每一价格水平的总需求水平都有提高。() 14.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同比例的移动。() 15.总供给曲线同时反映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状态。() 16.当产出水平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意味着全部可用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17.当劳动的边际产品一定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18.劳动需求曲线由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所决定.的点组成。() 19.根据新古典总供给模型,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既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工作岗位的闲置。() 20.短期总供给曲线即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 21.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均认为就业量决定产量。() 22.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长期而言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23.长期总供给曲线即潜在产量线。() 24.在短期生产函数中,由于时间与其他因素的限制,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均不能改变。() 25.主流学派认为,经济在长期内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必要的。()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由个别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加总而得 B.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均由ISLM模型导出 C.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D.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定稿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 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弓I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 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曰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 (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SAS=f(p) AD=SAS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LAS=Y f AD=LAS= Yf 一、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 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以及其与总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对经济波动做出如下的解释: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变动来看,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态下的均衡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在图中,Y*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在此点垂直的曲线LAS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S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为E点,即AD 与SAS的交点,这时国民收入为OY,价格水平为OP,显而易见,国民收入OY小于充分就业的产量Y*。这意味着国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是,如果政府采取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则AD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在商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经济会移动到新的短期均衡点,比如随着AD 曲线的右移会使SAS、LAS、AD三条曲线相交于同一点,即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如果在政府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市场上另有强烈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因素,则AD曲线有可能移动到充分就业的Y*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右方的某一点与SAS曲线相交于E点,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Y,大于OY*点。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繁荣状态。这说明引起国民经济由E点移动到E'点的原因是需求的变动方面。这时市场价格上升到OP点,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出现的状况。总之,经济的总需求的扩张可以使社会就业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提高,但经济扩张一旦超过潜在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则会产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编辑] 二、经济滞胀分析 下面考察总供给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不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如图6-7所示:

最新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汇总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十一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宏观经济模型,增进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要求: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能用此模型解释国民经济过热、萧条、滞胀等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总需求曲线、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教学难点: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课时:6课时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是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它不仅指整个社会对物品和劳务需求的愿望,而且指该社会对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 2、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产出(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它一般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关,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称为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导出 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的图形。总需求曲线可由下述方法导出:从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出发,寻求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1、利率效应与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1)利率效应。在IS─LM模型中,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唯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但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却要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要影响LM曲线。这是因为,LM 曲线中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如果以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M/P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变动时,实际货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价格变动的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工作刚性 二、单选题 1.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所得税会增加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2. 当总供给线是()时,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 A. 水平的 B. 向右上方倾斜的 C. 垂直的 D. 难以确定 3. 假定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线是垂直的,减税的政策将() 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4. 假定经济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AD与AS相交于AS向右上倾斜的阶段,增加政府支出会() A. 提高产出和价格水平 B. 减少产出并降低价格水平 C. 提高产出和实际工资水平 D. 提高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 5. 价格水平提高,则LM线() A. 右移 B. 左移 C. 不变 D. 不确定 6. 凯恩斯认为,价格水平下降,则消费需求()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7. 扩张总需求政策适用的区域是总供给曲线()阶段 A. 水平 B. 向右上倾斜 C. 垂直 D.“A+B”的情况 8. 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量() A. 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 B. 增加,从而总需求减少 C. 减少,从而总需求增加 D. 减少,从而总需求减少 9. 长期总供给线所代表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是() A.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B. 劳动力得到了绝对充分的使用 C. 经济中的产量已达到生产极限 D. 还有周期性失业存在 10. 实现充分就业之后,若总需求继续增加,会引起() A. 产出增加 B. 通货膨胀 C. 经济萧条 D. 滞胀 11. 若生产中的投入成本迅速提高,会引起() A. 总供给水平降低,可能引发滞胀 B. 总供给水平提高,产出增加 C. 总需求增加,产出增加 D. 总需求减少,产出增加

最新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第六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前两章我们分别对总需求与总供给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第五章中,我们对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成进行了说明,但没有讨论不同条件下总供给曲线形状变化和移动方向。在第四章中,由于将讨论的主题放在乘数原理的阐述上,因此没有进一步对总需求曲线的形成与移动条件开展讨论。因此,本章将重点对总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及其变化进行阐述,并进而对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的结构进行分析。 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假定总供给由生产函数Y=f (K, L) 给定。这样,在短期内,由于生产函数的相对稳定性,要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就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反之就会出现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非自愿性失业。为此,我们把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式写成:Y=C+I+G+X,或C+S+T=C+I+G+(X-M)。这种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假定总供给是一种给定的外生变量。 在本章中,我们放开上述假定,考察总需求曲线的形成及其变动将怎样决定并引起总供给的变动。并且还放开物价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考察以货币表现的名义总需求的变动将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物价指数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为理解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我们首先从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谈起。总需求即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正如第二章中所表述的那样,总需求一般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和国外需求(X)构成。当然,推动总需求的力量除了价格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外,还包括税收、政府购买、以及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总需求总供给利率效应潜在产量 二、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更平缓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3、松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 A. 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 不变 D.难以确定 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时() 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 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水平下降 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5、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 A 工资提高 B 需求 C 技术进步 D价格提高 6、在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 A 供给 B 需求 C 产出 D 以上均正确 7、在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 A 供给 B 需求 C 产出 D 以上均正确 8、总需求曲线是表明(A)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A、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B、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 C、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 D、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减少; 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C、私人投资减少; D、消费支出的减少。 10、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B)。 A、向左平行移动; B、向右平行移动; C、不变; D、向右旋转。 11、当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的总供给曲线是:()。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长期总供给曲线; D、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 1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总供给增加,价格不会有变化。 13、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 A、资源大量闲置; B、资源已被充分利用; C、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D、总供给不会增加。 14、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被称为() A、长期总供给 B、总供给 C、短期总供给 D、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1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决定了:()。 A、均衡的价格与国民收入; B、均衡的利率与投资; C、均衡的利率与国民产出; D、均衡的价格与投资。 16、当总需求曲线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相交时,表明:(). A、经济中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C、总需求不足; D、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17、当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表明:()。 A、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总需求不足; C、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D、实现了充分就业。 1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水平。 A、潜在总供给 B、潜在总需求 C、均衡产出 D、均衡国民收入 19、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减少引起:(). A、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