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对低碳经济的研究

国外对低碳经济的研究

国外对低碳经济的研究
国外对低碳经济的研究

国外对低碳消费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消费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新兴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国外低碳消费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重点介绍低碳消费与资源环境关系、低碳消费模式和低碳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以期能为国内低碳消费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低碳消费;能源与环境;消费模式;消费行为

一、引言

16世纪,西欧各国的市场经济开始发展,促使整个社会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至19世纪中期工业化完成。近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主导方式,工业文明消费模式也随之而产生。工业文明消费模式是一种“线性”消费,经济系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随之就将用过的物品当作废物而抛弃,其基本特征是: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从而给自然界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史无前例的污染,使地球的支撑生命的能力严重削弱。

出于对人口持续增长、能源供给危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关注,国外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对人类低碳消费研究的兴趣。特别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促使国外学者们对能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如何鼓励人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果早期的低碳消费研究大部分受高油价和对能源安全的关心驱动,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相关研究则更多地受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纵览国外学者关于低碳消费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如下主题。

二、对低碳消费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

英国经济学家Barbara Ward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ene Dubos的《只有一个地球》(1972),从评述传统工业文明消费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出发,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美国环保主义理论家Bill Mckiben的《自然的终结》(1989),介绍了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而产生的诸多后果,并进一步指出:“环境问题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物理的或者化学的问题,而是人口和经济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消费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主要聚焦于食品消费、能源消费和水资源消费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多数的环境破坏包括气候变暖都可以追溯到消费者的直接行为,如垃圾处理和汽车的使用;或他们的间接行为,如生产的产品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es W E.,1995;Daly H.,1996;Duchin F.,1998)。2000年以后,对人们消费与温室效应关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Weber(2000)用评估模型分别分析了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家消费者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Kim(2002)对1985-1995年韩国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化对CO2与SO2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居民生活的直接能源消费和居民对强排放消费品的需求程度的影响。以上的文献一方面反映出人类消费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资源环境对人类消费的约束和反馈作用。2003年,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忧虑,英国政府发布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为人类消费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考量角度,使“碳排放量”与所有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开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利用“碳足迹”来研究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Druckman and Jackson,2009)。事实上,经济发展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对消费品需求的迅速扩大是加重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原因。因此,低碳消费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更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意义。

三、对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

随着自然资源大量耗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势头不断蔓延,国外学者开始提出要在自然资源约束下谋求新的消费模式的设想。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首次定义可持续消费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显然,可持续消费模式正是一种低碳消费模式。2000年以后,对于“可持续消费”的进一步研究,引出“弱可持续消费”和“强可持续消费”两种消费模式。消费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消费的资源消耗量降低,即碳排放量的下降,国际上许多学者将这种单纯的效率改进称为“弱可持续消费”(Spangenberg,2002;Princen,2003;Fuchs,2005)。然而,消费效率的提高以及表面上的绿色消费偏好仍会助长消费量的反弹。因此,仅仅提高消费效率还远不够,改变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模式,降低消费的总物质规模和碳排放才是实现可持续消费充要条件。兼顾效率提高,但以消费模式生态化转型为重心的消费则被称为“强可持续消费”。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从其他角度展开有关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对于反映消费模式重要特征和内容的消费结构,Mikael和Hmo(2000)研究认为,环境的长期预防法则包括生产和消费模式的长期结构变动。Gert(2000)认为在生产和消费的生态现代化中要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导向型结构。Carmen(2003)从消费者个人因素和关联因素两方面分析,认为过度消费是工业化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必须转向生态化的消费结构。还有学者研究了消费者具体的低碳消费方式,如循环利用、购买高能效电器、废弃物处理和绿色交通运输方式(Geller,2002)。此外,就可持续和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研究而言,Hensen和Schrader(1997)、Heiskanen和Pantzer(1997)、Burgess(2003)分别从消费伦理、进化论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定性的研究了传统消费模式转型的主要障碍因素。

四、对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

如何减少人们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消费模式一直以来是低碳消费研究的重点。虽然人们对低碳消费重视的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供应安全逐渐转移到如今的气候环境影响,但所有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使人们从高碳消费行为转变为低碳消费行为。

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20世纪20年代。Ramsey(1928)首先提出了家庭最优消费选择模型。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凸现,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纳入著名的家庭最优消费选择模型(Foster,1973;Becker,1982;Selden and Song,1994;Stokey,1998),即把污染存量或流量作为自变量进入代表性消费者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由于人们的低碳消费行为除经济因素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很多非理性因素,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作用过程也非常复杂。因此,关于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分析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这股热潮在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成果。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内部(态度、价值、习惯和个人规范)和外部(经济和规则激励,制度限制和社会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如Stern (2000)认为个人价值、生态世界观、对价值对象的负面后果、对减少威胁的感知能力和亲环境的个人规范等五种因素决定人们的亲环境行为。由于个体处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因此外部因素对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消费者获得的信息表明他是低碳消费者,他将会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来继续他的行为方式(Katzev et al.,1981)。在对118名意识到节约用电是公民责任的高用电群体的研究中,那些知道他们的态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差距的消费者比控制组更多地减少用电(Kantola et al.,1984)。Synodinos等(1990)分析表明,通过增加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会促使消费者对亲环境行为产生更积极的态度。

五、结束语

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低碳消费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

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结合的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和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后代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低碳消费实现的关键在于消费者从高碳消费行为转变为低碳消费行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人们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和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的严峻问题,因此国内有关低碳消费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对国外低碳消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有关的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美)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著;国外公害资料编译组译.只有一个地球[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美)比尔·麦克基本著;孙晓春,马树林译.自然的终结[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1低碳经济概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2009年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

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2002年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2012年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2021年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国家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将以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实质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湖北而言意义重大,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 ___、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重要途径。本报告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占有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和最新动向、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抢占发展先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核心是技术创新、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主要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二是环境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明显;三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贫困人口和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仅靠传统方式是难以奏效,必须有新的技术和新的革命,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xx年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 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如英国提出,到2050年将二氧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旅游管理 分析扬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彭莉莉 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加剧,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必将影响今后旅游业增长的发展方式。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扬州市必须走低碳旅游发展之路。本文在对扬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发展低碳旅游的策略。 一、低碳旅游的发展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出现了“低碳经济”这个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1965年——2008年世界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前十名排名,我国是排放量第三的国家。中国决定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低碳经济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低碳旅游随之而诞生,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业提供环保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破坏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低碳旅游是一个新的理念,它的内涵还在不断的丰富,它是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理念上发展起来的更深层含义的环保旅游。是将旅游的发展、

低碳理念、生态旅游充分整合,以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生态保护为重要标志。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开发形式。它必将成为以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二、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 2012年,扬州市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3638.49万人次,增长12.7%;实现旅游总收入435.23亿元,增长17.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572.47万人次,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392.50亿元,增长18.9%;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6.02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5.59亿美元,增长6.8%。全市星级饭店65家,各类旅行社126个。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创建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这种旅游发展形式,对扬州市乃至全国旅游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扬州旅游的低碳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从1999年生态旅游主题年之后,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了行业和市场的共识。如2014年4月扬州烟花旅游节推出的低碳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成为扬城旅游节的一大亮点。“骑上公共自行车逛古城,太有味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衷的感叹!五一小长假每天租车量在2000人次左右,在方便游客和市民、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倡导绿色低碳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扬州市低碳旅游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低碳旅游转型政策还不够完善,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占了统治地位,技术含量比较低,国外的许多先进的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碳排放量;二是低碳旅游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发挥旅游企业在低碳旅游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低碳旅游意识薄弱,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三、扬州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趋势的影响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受到极大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和研究课替代的经济能源。我国由于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政策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低碳经济必要性问题建议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给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人民的出行、工作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各大中小学校更是停止了上课,人们在积极应对雾霾灾害的同时更是展开了对这种极端天气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把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引入人们的脑海,唤醒了广大群众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和必要性 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要求的压力 国际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共识“: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以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有的国家甚至为保护“碳技术”设起了“碳关税”。而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对能源消耗特别大。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雅致与误解,使得我国在进出贸易中常常处于不利的位置。更何况,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国必须要团结一致,采取切实有效的强有力措施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以此保证全球气候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我国作为第三大经济体,应该以一种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处理全球气候治理问题,更要积极的参与到这中间来。 2. 我国的能源需求现状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我国传统的发展道路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但传统的高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与世界整体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在发展的需求。 其次,我国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发展低碳经济时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结构调整尚需时日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粗放型产业结构正在向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化,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全面优化尚需时日。中国现有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依然落后,这导致了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率很高,再加上有些地区仍旧有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周期延长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变革.doc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的一种经济的发展趋势,它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具备着一种改变社会经济状态的重要意义。在这种背景下,各个企业如何管理与发展自己的经济模式和方向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管理;改革探析 在新的经济模式下,企业的发展与管理的方向也在不断的向绿色发展迈进,这一发展思路的不断深化,有利于企业促进自己的竞争力提升。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企业在这个大环境中应该何去何从,是我们应该尤其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内涵,来提出一些有利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是从英国传播到我国的,它是首先在英国传播,然后再在我国正式提出。它是我国发展合作委员会所提出的,与传统经济相比较,低碳经济将会面临一个新的趋势和被对待方式,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对于解决资源能源等问题,都有更新的积极作用,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低碳经济

在我国的引入,让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大,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具备消耗能量低、污染力小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经济来说,它对环境的危害没有那么大,对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缓解作用,对于全球变暖、灾害增多等问题,都有一定的解决作用。低碳经济具有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创新清洁能源工具,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人类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国家要付诸一定的行动以及有效措施,各个企业和每个公民都应尽到相应的义务。对于企业发展的整体利益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有着深刻的积极影响。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低碳经济具有改善企业环境的积极影响。再者,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有一定的丰富作用,其中包含三个方面,推崇创新的管理理念、以员工为主的管理理念、低碳经济的运营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转型。举个例子说,在这种经济模式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会选择产业转型、或者是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向,以及对产业上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升级。提出与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心地带的经济的发展,并且有效地结合了东部的资源优势与西部的能源优势。除此之外,在这种经济模式的影响下,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经营的每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升级,例如营销、生产、财务等方面。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的措施 1.企业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低碳经济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6-2022年中国低碳经济行业现状调研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8668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b1225514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低碳经济行业现状调研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8668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NengYuanKuangChan/80/DiTanJingJiShiChangJingZhengYuFaZhanQuShi.ht 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节能提高能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切实推进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7个试点省市累计成交量二氧化碳约1568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5.7亿元。2014年,我国碳强度下降超额完成4%的年度计划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4.8%,取得"十二五"以来最好的成绩,这与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2014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即: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网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9月19日发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首个国家专项规划。规划要求,到20 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部完成。其中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经济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兴起,尤其对即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中国来说,低碳旅游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它能否打败“腐败奢华游”,从时尚旅游概念变身为主流的旅游方式有待时间的考验。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必要性;可行性。 1.低碳的涵义 1.1概念“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低碳生活的逐步认识与追求,低碳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必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低碳旅游的现状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

公需科目低碳经济多选题

22.(2分)针对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承担温室气体排放重要责任的原因有 A.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B.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C.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 D. 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23.(2分)在世界范围来看,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有 A. 天然气替代煤炭 B. 煤炭替代石油 C. 发展核电 D. 发展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24.(2分)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主要调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A. 完善了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 B. 全面落实了污染者责任 C. 强化了法律责任 D. 健全了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25.(2分)根据罗斯托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下列阶段中完成工业化必须经历的过程有 A. 成熟阶段 B. 起飞准备阶段 C. 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阶段 D.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26.(2分)碳税的主要特点有 A. 促进低碳技术使用 B. 管理成本高 C. 财政收入可观 D. 税率稳定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27.(2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很难将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原因有 A. 高能耗产业比服务业具有更高的利润 B. 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而处于竞争劣势

28.(2分)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有 A. 环境恶化和气候灾害频发 B. 降水量变化和水资源短缺 C. 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 D. 冰川减少和海平面上升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29.(2分)下列选项中,推动了低碳转型的有 A. 保障能源安全 B. 实现可持续发展 C. 应对金融危机 D. 提升国际竞争力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30.(2分)2009年4月,欧盟通过的《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的核心内容是 A. 将化石能源的使用率降低到20% B. 将能源效率提高20% C. 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 D. 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31.(2分)技术开发与转让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很少提及,这是因为 A. 技术问题谈判本身专业性很强且极其复杂 B. 技术转让可以使发达国家获取丰厚利润而受到发展中国家抵制 C. 技术问题谈判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谈判结果没有强制力#技术转让可以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受到发达国家阻碍 你的答案:A B C得分:2分 32.(2分)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 A.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B.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 阻止中小企业的过多开展 D.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你的答案:A B C D得分:2分 33.(2分)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 A.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B.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1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 区域发展模式与所处发展环境紧密联系。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战后经济恢复,1950至19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急剧扩大,但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能源为新兴主权国家占有,供需矛盾加大。同时对资源掠夺式的破坏性开发造成大量的环境问题。能源的强依赖性促使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核心就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以及环境保护。在此背景下,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研究兴起,在经济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上,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西方世界内得到局部的认同。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可持续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代表的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确立了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化成为学者的关注热点。 2经济地理研究的转向 当前经济地理研究在社会学、生态学影响下,出现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生态转向。19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由标准化、大规模化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向弹性专精化“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转变。以Ron Martin为代表的学者引入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制度厚度等核心概念,研究制度环境与空间经济的关系,制度的路径依赖、技术创新及扩散的“制度空间”等,出现经济地理研究的制度转向。1990年代,经济的快速全球化带来系列的问题,以Crang、Thrift为代表的学者以“嵌入性”视角,关注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空间特性的重要影响,研究微观层面的企业文化地理,中观层面的区域发展中文化因素的路径依赖与根植性,宏观层面的文化与区域发展差异的关系,出现了经济地理研究的文化转向。1990年代早期,有关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劳动空间分工等研究与争论促使经济地理学研究向空间与社会的关系转向,社会经济网络治理研究成为核心,以Amin、Yeung、Dicken为代表的学者对新产业区空间、学习型区域、网络关系及权力、关系的尺度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关系思考,关系视角成为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显著特征。1980年末期至1990年代,自然—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随着人地关系再认识、系统科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伦理研究的兴起,经济地理学研究展现生态转向趋势,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环境伦理、低碳经济成为研究热点。 从区域发展模式来看,不能简单的将低碳经济视为区域碳排放降低,而是区域发展模式的一种全新改变。低碳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要求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核心内容是通过区域学习、区域创新、区域扩散机制,形成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发展模式,由以要素投入型发展向以技术创新型推动发展模式转变。低碳指标与创新指标一起作为衡量区域新型发展模式的核心考核指标,是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 3国外低碳经济研究主要方向 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 国外学者重点研究了在未来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内,开放经济条件下,城市尺度的长期“LCS情景”(low carbon society)发展模型评估预测碳排放[1-4]。在区域尺度低碳社会的方法论研究上,Turnpenny[5]和Turnpenny[6]开发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发展模型,并以英国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应用性探索。他们假设了4种情景,其中3种假定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降低60%碳排放的目标。但是这些模型的主要问题是它们不能反应区域发展动态的变化过程,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工业产出、交通需求等,都假定是不变的。不能实际反应区域发

(发展战略)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状态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著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发展战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上 精品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上 谢军安摘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需要有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循环是平衡的。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普遍上升,威胁人类生存。CO2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20XX~20XX年,“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因此,为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CO2、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应对策略(正文定稿)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应对策略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发展和生存提出挑战,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经济面临发展动力不足,急需转变发展理念,开展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呼之欲出,然而“低碳经济”首次见诸于正式文件是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勺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我国党 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低碳化发展,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要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⑴O 经营管理是在企业内,为使生产、营业、劳动力、财务等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所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之活动。企业应该重视低碳经济时代对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是挑战又是机遇,积极快速地制定在经营管理环节遇到的财务风险、成本管理、绩效评价、营造企业的低碳文化、协同发展、转变营销理念等措施,将有助于企业屹立于低碳经济时代这一大背景下长远发展。 、低碳经济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外延和内涵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减排技术和能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消费、发展观念从根本上发生转变[2]。这是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人类社会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念,这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 寻找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消耗、或者控制化石燃料的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消费观念和方式,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以及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的利用和产出作为低碳经济的基本基础,这是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的有力措施,同时是以实现现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本质在于提升化

中国养老院模式发展概括综述

综述 中国养老院模式发展概括综述 1.研究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老龄化加重,一系列老龄化社会问题凸现。由于我国特殊的生育政策,普通家庭越来越小型化、核心化,已经无力承担养老的重担,因此社会养老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养老方式之一的养老院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院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1]。我们通过对当前我国养老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建立新的社会养老体系,以专业化的方式来缓解当前的养老困境[2]。 在中国,“居家养老”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养老方式,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老人还是子女,传统的养老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居家养老可能并不实际[3]。 中商情报网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27亿[1]。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养老院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分析,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3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4] [5]。巨大的养老需求将日益凸显,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6] [7]。 2.养老院的概述 2.1 养老院的定义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 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敬老院。 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1988年,全国农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个县(县级市)在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办起了敬老院。 2.2 养老院提供的基本服务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