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推荐书目

跨文化推荐书目

跨文化推荐书目
跨文化推荐书目

跨文化交际方向推荐书目

胡文仲主编跨文化交际丛书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王克非《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

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

杜学增《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白树勤《英美文化之旅》中国商务出版社

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论文集)

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论文集)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有一、二册2本)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福建人民出版社林大津《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福建人民出版社杜瑞清田德新李本现《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交际“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美)萨莫瓦等著,陈治安导

《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Leger Brosnahan 著毕继万译北京语言

学院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跨文化系列丛书: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人:交际与传播Steve J. Kulich主编

跨文化外语教学张红玲著

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许力生著

与陌生人交际——跨文化交流方法(第四版)William B.Gudykunst & Young

Yun Kim 著Steve Kulich 等导读

跨文化交际读本(第十版)Larry A.Samovar & Richard E.Poter 编颜静兰导

全球化工作环境中的跨文化沟通(第三版)Iris Vamer Linda Beamer 著庄

恩平导读

跨文化交际动力(第五版)Carley H.Dodd 著庄恩平导读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管理Helen Spencer-Oatey 编张红玲导读跨文化间的交流Stella Ting-Toomey 著顾立行迟若冰导读

跨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William B.Gudykunst 编著贾玉新导读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Guo-Ming Chen & William J.Starosta 著林大津尤泽顺

导读

跨文化能力:文化间人际沟通导论(第五版)Myron W.Lustig & Jolene Koester

编著庄恩平导读

跨文化比较研究(1)

社会人类学期末复习试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为了从具体的社区或个案通过田野工作的研究概括与归纳出一般原理与原则.(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从根本上说,这种方法在于力图通过相似现象的比较而求得某种概括.它力求从一大堆变项中抽取出一些公分母.) 游群 游群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政治类型,它是由具有亲属关系的核心家庭构成的30-150个成员的集团,实行外婚制,从事狩猎、采集经济,劳动分工属自然分工。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互惠性交换 互惠性交换是交换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双方互惠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交换的动机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些互惠性交换还是为了在此过程中赢得声誉。 婚姻 婚姻的定义,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而男女两性的结合是最基本的形式。婚姻的真正内核并不只是两性的结合,而是对这种结合的公开认可和批准。 格尔兹 美国解释人类学家的代表人物,全名克利福德·格尔茲,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尼加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等。在这些著作中,最鲜明地体现着解释理论的是《文化的解释》。主要观点:一,“深描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跨文化研究

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 陈东平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文化维度。他的文化维度模型也被研究者 借鉴来研究中国文化。文章以中国文化为视角探讨了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的完善过程,结合中国文化 的实际特点评价了利用文化维度模型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旨在使我国企业正确地认识跨 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寻求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国文化;跨文化;文化维度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志码:A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场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在美国兴起。研究者试图通过文化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管理中组织和个体的行为,寻求个体价值实现和组织目标的交叉点,创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管理模式。跨文化管理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体现了现代管理学的新方向。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跨国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成为企业跨国经营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跨文化管理及其研究也愈发显示出重要性。 在跨文化研究中,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文化维度模型是当今跨文化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化价值观及其对管理的影响。那么,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模型是否能够很好地解读中国文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四维”文化模型及其文化主体意识 1.“四维”文化模型 1967~1973年,霍夫斯泰德先后两次(1967~1971;1971~1973)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万名IBM员工进行文化价值观调查,其目的是想通过对具有相似教育背景、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IBM 员工的调查,从他们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中寻求文化上的原因。在此期间,霍夫斯泰德还以同样的问卷对非IBM的管理学员进行了一次研究。1980~1983年霍夫斯泰德又增加了10个国家和3个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十几年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量问题的因素分析,霍夫斯泰德(1983)总结了四大维度来解释民族文化差异对雇员工作价值观的影响。这四个文化维度分别为: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男性化/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和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它们的含义如下: (1)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是指一个国家的机构或组织内的权力较小的成员期望和接受权力被不平等地分配的事实的程度。可接受的程度越大,表明权力距离越高。反之,则越低。 (2)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社会是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是关注集体的利益。 (3)男性化/女性化。男性化指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自信和获取金钱以及其他物质资料的强调程度;女性化指一个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

人类学入门书目

个初步的人类学书目(入门部分·一) 转引自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b12030502.html,/www/bbs/ 编者按:以下是中国的(中文的)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基本入门读物。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者社会上对人类学民族学感兴趣的朋友,想轮廓性地了解人类学民族学(基本理论、学科框架、研究方法、概要历史),以下是一些最基本的读物或参考书目。这些书目以中国大陆作者所著和来源于中国材料方面的出版物为主,略选少量外国的及港台的。(加 * 号的为推荐) 概论部分: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杨堃著《民族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梁钊韬等编著《中国民族学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美)基辛(Keesing,M.R.) 著;北晨译《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美)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美)墨非(Murbhy,Robert F.) 著,王卓君、吕辿基译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理论与方法: 夏建中编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庄锡昌,孙志民编著《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 著;夏建中译 《社会人类学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田野调查概论: 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 学科史: 王建民等著《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 林耀华、庄孔韶著“中国的民族学:回顾与展望”。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六期。 (美)顾定国(Gregory Eliyu Guldin)著,胡鸿保、周燕译 《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散论(或文集):

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适时适量渗透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知识,恰是调动气氛的良好工具,有助于实施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 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

霍氏跨文化研究理论

霍夫斯戴德的文化价值理论 Geert Hofsted’s Cultural Value Theory (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张晓玲) 摘要:荷兰文化学者吉尔特·霍夫斯戴德教授的跨文化研究理论总结了反映民族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五个独立维度,并且计算出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量值,基本上描绘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而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量的差异性。本文从霍夫斯戴德提出的“洋葱式”文化里论入手来阐述他的文化价值理论,同时强调其理论无论是对于跨文化研究这门学科或是社会实践都有着诸多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霍夫斯戴德文化理论文化差异 Abstract:In the early 1980s, Geert Hofstede analyzed a large data base of employee values scores collected by IBM between 1967 and 1973 covering more than 70 countries. From the initial results, and later additions, Hofstede developed a model that identifies four primary dimensions to assist in differentiating cultures: Power Distance (PDI) , Individualism (IDV), Masculinity (MAS), and Uncertainty Avoidance (UAI)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 LTO).In his opinion, culture is like the layers of an onion around a core that consists of values. This paper briefly explicates the research method, results and limitations of Hofstede’s theory. Key Words: Geert Hofstede,cultural value theory, cultural differences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导致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跨文化研究就是指跨越文化的界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之间进行比较,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交流,从而使得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能得到同等的尊重和理解。与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情况相比,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偏重于语言教学。虽然学者们一再呼吁其他学科的参与,但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发表的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队伍持续扩大,开课的学校逐年增加,但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理论建构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研究范围还需进一步拓宽,特别是研究的模式需要大力改进。演绎性、思辨性的文章居多数,而系统收集数据作出分析研究的文章为数很少,许多文章都沿袭这样的路子:某个观点或理论十一些例证+结论,以大规模抽样调查为基础的文化价值理论框架目前尚不多见。1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astricht)跨文化研究学者吉尔特·霍夫斯戴德(Geert Hofstede)的研究为我们进行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理论框架。 一、霍夫斯戴德的文化理论 霍夫斯戴德把文化比喻成洋葱,有很多层。2最外表的一层称象征物(Symbols),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英雄的性格代表了此文化里大多数人的性格,因此,了解英雄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就了解了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Rituals),礼仪是每种文化里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示方式,如中国文化中,重要会议、就餐时的位置安排等,很有讲究,又比如日本人的鞠躬和进门脱鞋;最里面的一层是价值观(Values),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 二、霍夫斯戴德文化价值理论中表现民族文化差异的五个维度 霍夫斯戴德的跨文化研究理论基于他从1968年至1972年间对IBM公司分布于全球64个国家的子公司中的雇员在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差异方面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项目。这个研究项目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23个国家的学生,19个国家的社会精英,23个国家的商业航空公司飞行员,15个国家的高消费者,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 Abstract: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mportant goal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ur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igh-qual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alent.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English teaching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也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交流不可避免会产生误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涵义 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涵义涉及到文化,交际还有能力等层面,交际和交际能力是其基础。英语中的“交际”,也就是“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意思是“共同”“共享”,信息的交换和传达等。Lusting &Koester( 1996) 认为交际是人们通过符号来创造共享意义的过程。关世杰( 1995) 将交际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根据现代交际学范畴,交际是人们相互沟通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信息传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交流过程。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Hymes 提出,指的是有着具体文化身份的说话者和某一客观存在的言语群体进行恰当交流所必须要掌握的一切知识和技能。文化和交际有所不同,其概念难以界定,早在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第一阶段:1902~1945年 《巫术的一般理论》(1902)马塞尔?莫斯著 1 A General Theory of Magic by Marcel Mauss 《土著如何思考》(1910)吕西安?列维-布留尔著 11 How Natives Think by Lucien Lévy-Bruhl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爱弥尔?涂尔干著 18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by Emile Durkheim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1919)马歇尔?葛兰言著 29 Fe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by Marcel Granet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39 Aro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安达曼岛人》(1922)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著 47 The Andaman Islanders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 《人与文化》(1923)克拉克?威斯勒著 53 Man and Culture by Clark Wissler 《礼物》(1925)马塞尔?莫斯著 61 The Gift by Marcel Mauss 《两性社会学》(1927)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70 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弗朗兹?博厄斯著 79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由于汉英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交际价值。因此,英语教学应加强跨文化意识和交际模式的培养,相应的引入文化教学,使语言知识与语用规则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文化教学 1 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要想有效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明确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交际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必定会影响跨文化交流,用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仅需要单纯的语言能力,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否则,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就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场景不合适或者不得体的语言失误,引起误会。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 对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使中西文化交流和语言交流相辅相成就变得尤为重要。 2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差异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差异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差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 友爱,互相关心,因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同学们: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业务支持,现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及部分电子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进行选择、阅读,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可反馈至(邮箱),我们将不断改进。 书目的选择秉承如下原则:(1)价值导向积极向上;(2)所选书籍应为该领域中公认的经典著作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3)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4)书籍便于查找。 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 2 014年5月1日 电子书: 1、《邓小平时代》 2、《叔本华美学随笔》 3、《技术、医学与伦理学》 4、《疾病改变历史》 5、《科学革命史》 6、《老子的智慧》 7、《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思考》

8、《教育哲学》 9、《自然科学的哲学》 10、《哈耶克的政治思想》 11、《常识》 12、《道德情操论》 13、《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14、《如何阅读一本书》 15、《温家宝2012年9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16、《阿基米德的浴缸:突破性思考的艺术与逻辑》 17、《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学导论》 18、《创造性破坏》 19、《错误的正确:世界经典趣味博弈》 20、《大学精神档案》 21、《人与国家》 22、《人与世界》

23、《人与自我》 24、《与世界伟人谈心》 25、《中国哲学简史》 26、《佛教常识答问》 27、《改变世界的100大医学发现》 28、《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9、《勾勒姆医生》 30、《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31、《活出意义来》 32、《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方法》 33、《剑桥插图医学史》 34、《健康是什么?》 35、《大学之理念》 36、《敬畏生命》 37、《旧制度与大革命》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 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

作者简介:刘学惠(1956-),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育学收稿日期:2002-07-11 2003年第1期 总第166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 2003,№1Serial №166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 刘学惠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本文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不但有知识的成分,还有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成分;提出了培养上述能力的显性和隐性两种教学路径并考察了若干实践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建构主义,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 Abstract :From the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ontains not only knowledge about existing cul 2tural facts ,but also abilities of interpreting and coping with on 2going intercultural events.T o develop such competence ,it is proposed that an explicit approach and an implicit approach be combined and innovations be made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K 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structivism ,explicit learning and implicit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01-0034-03 1.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近年来在外语教学界倍受关注,然而 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什么是我们所寻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有何种构成要素?它们通过什么途径而获得?从国内现有文献看,认识似乎尚局限在这样的范围,即外语学习者应具有有关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外语教学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的传授或导入。本文尝试用另一种思考角度———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探讨上述问题,意在增进认识和促进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要义是: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主观的;知识不可能由外部传授而获得,人们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仅涉及结构性的知识,而且涉及大量非结构性的知识(Duffy &Jonason ,1991,引自张建伟、陈琦,1996)。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认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和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multi 2dimension 2al )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向度性与“文化”极为宽泛的涵义及表现形式有关。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称。因此,它既是业已存在和经历积淀的,又是尚在发生和流动变化的;它有外显的和可以客观描述的一面,又有隐蔽的和依赖主观解释的一面;它既具有组织的、群体的性质,又无不渗透到每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既表现为高级智力活动的过程与产物,又体现在一般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之中。这些对应的现象即所谓“大写”的文化(C )和“小写”的文化(c )(Brooks ,1960,Allen ,1985,引自Chen ,1999)。在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如果人们只强调文化既有的、外显的、客观的和组织的一面,教学中则倾向于突出跨文化能力中的“知识”向度,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则倾向于传授既有的文化事实,如目的语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习俗、礼仪、禁忌等。这种文化教学从总体上看是直接的、外显的和由外部施加的,甚至是可以独立或相对独立于语言教学的。 令人深思的是,在外语学习者经直接传授获得了有关文化的客观知识后,当他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概括化、刻板化(sterotyped )了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等往往并不能保证他交际的成功。显然,真实的跨文化情境要比这些刻板知识复杂微妙得多。Breen &Candlin (1980)指出,“跨文化交际不仅关系到遵从某种规范,而且也关系到主观解释这些规范本身;它既是遵守规范的活动,又是创造规范的过程” (引自M.Andrews ,1999),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跨文化交际

企业文化人必读书目

此书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山东师范大学为企业文化专业研究生提供的书目;第二部分是本微信的编者——赵老师为大家推荐阅读的企业文化专业书目。这些书目可供企业文化工作者在学习时参考。 第一部分:山东师范大学为企业文化专业研究生提供的书目 一、基本的管理学著作: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卢大振,《世界管理学名著导读手册》,中国城市出版社。 丹尼尔·A·雷恩,孙健敏等翻译,《管理思想史(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或《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享利·明茨伯格(美),《战略历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企业文化与文化产业著作: 刘光明,《企业文化世界名著导读》,广东经济出版社 苏勇,《中国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中国发展出版社 刘光明,《企业文化》(第五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王璞,《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 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 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中国友谊出版社 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迈克尔·茨维尔,《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华夏出版社 阿伦·肯尼迪,《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 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中信出版社

大学跨文化沟通重点

P4外在文化:外在文化指文化外显的一面,是可以感知、识别的,或可通过文字记载而获得,一切文化现象,即包括文化行为在内的各种文化事、物,都属于外在文化。 P4内在文化:内在文化指文化内隐的面,从文字记载中不能直接感知和识别,包括人们作出决定、完成任务、衡量事物的重要性和把知识概念化的方式以及怎样对于种种限制作出反应。 P4交互性文化:在沟通的平台上,双方都能对彼此言行中的文化暗示做出反应,并且以此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交互性文化。 P6文化:文化是群体成员连贯一致的、后天习得的、群体共享的观念,人们藉此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 文化的三个特点: 1、连贯一致的:每一种文化,不管是,去的还是现在的,都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即文化也是一种完整的宇宙观,如果群体成员从自己狭隘的宇宙观出发,就很有可能看不到在自己“统一的、持久的愿景”中所缺少的东西; 2、后天习得的:文化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掌握的。同样如果要了解其他文化,就要通过学习来掌握,不只是浅尝辄止,而要深入学习,并按其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群体共享的观念:文化是为社会所共享的。社会成员在事物的含义的以及这种含义的归因上达成了共识。社会被共同的价值观所驱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员共享该文化的各种符号、标识。 文化的三个功能: 1、文化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 2、文化决定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对事物的总体评价 3、文化支配行为,人们的行为直接受到价值观的支配,直接来源于对事物价值的判断 P16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系列反应,是一种混乱感、一种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在其它文化中求生的欲望引发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压力。 P18反文化休克:旅居国外的人回到祖国以后,常常会出现一段与在国外相似的调整和适应期,以及伴随而来的一些类似的症状。 P24刻板印象:当我们面对陌生的或者复杂的事物时,我们对其产生的固定的,僵化的印象。P27文化智力:一个人成功地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能力。 P30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问题二P32高语境文化:,有较多的信息量由情景而不是语言方式来进行传达。特点:晦涩的,间接的,暗指的 低语境文化: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来进行传达。特点:明确的,直接的,完全用词语表达 P36 问题三P43语言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文化认知对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必要。 1、语言反映环境,语言可以折射出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用语言描述身边的事物。(如“雪”)同时环境影响词汇的发展; 2、语言体现价值观,在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我们要把异国语言文化中的概念用适合国人价值观排序的方式准确翻译出来。进行思想沟通,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是同等重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 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一) 主要参考书目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 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 业文化网,2004年12月 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 社,2002年9月第一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二)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 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精选公文范文----------------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 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 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 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 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年3月第1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 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三) 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企业

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 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 和原则,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 文。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 经日益显著。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 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 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跨文化沟通复习

《跨文化沟通》考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外在文化 2.内在文化 3.交易性文化 4.文化 5.高语境文化 6.低语境文化 7.个人主义 8.集体主义 9.权力距离 10.不确定性规避 11.不确定性容忍 12.男性化 13.女性化 14.副语言 15.空间语言 二、论述题及简答题考点 1.文化的三个特点(连贯一致、后天习得、群体共享)及三个功能(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政治因素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P4~8 2.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P19~20 3.语言反映环境P28~29 4.语言体现价值观P29 5.如何选择正确的语言(语言因素、商业因素、、适当的流利程度)P32~35 6.五个范畴(结合小结P72~73、P91重点复习) 7.副语言P120~121 8.在面对面沟通中的非言语行为习惯(七个方面,重点看“口头沟通中的话语权”、“空间语言”、“沉默”三个部分,注意区分不同文化差异的行为习惯P121~137) 9.如何表达尊重:权势地位、服饰作为权威的象征P140~142 10.绩效奖励P150~152 11.界定问题并解决问题(注意高低语境文化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方面的差异阐述)P176~177 12.冲突管理(注意高低语境文化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方面的的不同理解以及低语境文化对冲突管理方法的排次)P177~180 13.冲突沟通的策略(五点)P180~182 14.谈判要素(四个方面)P190~199 15.谈判的阶段划分(四个阶段)P200~205 《跨文化沟通》论述题及简答题语言归纳 1.文化的三个特点(连贯一致、后天习得、群体共享)及三个功能(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P4~8 文化的三个特点:

人类学民族学经典书目

书目 1.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 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506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2.[英]马凌诺夫斯基著; 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3.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 瞿明安主编,《现代民族学》(下卷:第一册,第47章文化解释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891/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5.费孝通著:《江村经济》,北京:三联出版社/1985.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5.2/584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6.马歇尔·萨林斯著,张宏明译《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露丝·本尼迪克特著,黄道琳译《菊与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综合阅览室 K313.03/5273-1 归 还参考外借资料 8.[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努尔人:对尼罗河畔……》华夏出版社2002. 9.[英] 贝特森《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展开的民族志实验》(1936) 10.[美] 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1977)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Q98/50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1.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C912.4/7120 12.[美] 克利福德,[美]马库斯编《写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18/42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3.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A124/8405-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4.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B933/252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5.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I246.5/4992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0225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7.王铭铭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6月上海图书馆综合 1

浅谈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12030502.html, 浅谈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 作者:李泉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1期 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其最早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而后在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跨文化交际学所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单独这一门学科的研究,还涉及到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传播学等多个当代社会科学学科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国际交往及全球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既是帮助不同国家人们冲破文化冲突进行友好交际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汉语在国际间发展和传播推广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的任务决定了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密切关系。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及文化的种种问题,因而外语教学不单纯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应是语言与文化并存的教学。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研制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来规范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指示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制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一届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成立之后立即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教学指南》于与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前者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上更加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自此,跨文化交际便开始进入高校外语教学当中,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跨文化交际的需要,Tomalin和Stempleski提出了语言文化教学的七大目标,即: 1)帮助学生逐步明白一个事实,所有的人都会表现出由不同文化而产生的行为。 2)帮助学生逐步明白,社会的各种因素,诸如年龄、性别、阶级和居住地都无一不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为的方式。 3)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在目的语文化中一般情景下的人们的具体习惯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