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定稿周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论文周记手册第一周(3.21—3.25):查阅资料,确定论文选题,翻译专业的英文资料。
时光荏苒,转眼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即将面对的是大学生活中的最后一张答卷了既毕业论文的写作,这周主要是要决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经过仔细的斟酌考虑,我最终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为《河北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分析》。
围绕这一主题,列出了几个相关的题目备用,然后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期刊、杂志、网络等资源,参考了大量的时事,了解这些题目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尽力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初步筛选。
对于筛选后所选取的资料将进行反复阅读并理解,遇到复杂难懂或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与导师联系,取得帮助。
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我了解到盈利质量是上市公司十分关注的问题,盈利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企业的发展,通过选取评价指标,运用赫尔利的评价方法对河北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合理分析。
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会根据所选的题目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周(3.28—4.1):整理调研资料。
这周的工作主要是对上周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所需资料的获取途径主要是通过图书馆文献查询和网络资源的搜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搜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材料及期刊文章等,并针对论文进行相关的记录及摘抄,另外,在中国知网当中,也搜集到了大量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文章期刊等,在对这些文章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分析之后,大致总结出了自己的论文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并列出文章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和主要研究问题,同时在一些财务专用网站上找到了部分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及文献。
搜集之后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并且以涉及的内容不同为标准进行了分类,以便在日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予以参考,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主要将精力放在开题报告的撰写上。
第三周(4.4—4.8):与教师确定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在上周收集、整理完相关资料后,这周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虽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是要把这些资料完美的融入到自己的论文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
我国英语几种口译证书的区别上海口译证书、教育部翻译证书和人事部翻译证书这三个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三大翻译考试类型,中高级口译已经日益普及,CATTI证书正在慢热中,其他诸如欧盟口译之类仍然属于高端、职业化的范畴,一般的语言学习者,应该选择哪一种证书呢?一起来看看三者的详细比较吧。
求职英语大全一、自我介绍1) May I come in? 我可以进来吗?2) How are you doing, Mrs. Smith? 你好,史密斯女士。
3) Excuse me. May I see Mrs. Smith? 对不起,我可以见史密斯女士吗?4) Miss Wu? Will you come in please? Take a seat. 吴小姐,请进,坐下吧。
5) I have come here for an interview by appointment. Nice to meet you.我是应约来面试的,非常高兴见到你。
6) I am coming for an interview as required. 我是应邀来面试的。
7) Did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finding our company? 找到我们公司困难吗?8)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weather today? 你认为今天的天气如何?Dialogue 1A: May I come in?I: Yes, please.A: How are you doing, Madam? My name is Wujing. I am coming to your company for an interview as requested.I: Fine, thank you for coming. Mr. Wu, Please take a seat. I amAnne Smith, the assistant manager.A: Nice to see you, Mrs. Smith.I: Nice to meet you, too.A: 我可以进来吗?I: 请进。
3d英文翻译中文对照第一部:3DMAX6.0的中英文对照表3DMAX的中英文对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FILE(文件) EDIT(编辑)Rest(重置) Undo(撤消)Save Selected(保存所选择的对象) Redo(恢复) XRef Objects(外部参考物体) Clone(复制)XRef Scenes(外部参考场景) Delete(删除)Merge(合并) Select All(对象选择)Replace(替换) Select None(取消对象)Import(输入) Select Invert(对象反转)Export(输出) Hold(保存)Archive(压缩存盘) Fetch(取出)View File(观看文件) Select BY(根据..选择) Select By Color(根据颜色..选择)Select By Name(根据名字..选择)Region(区域)Edit Named Selections(编辑已命名被选物) Properties(属PPP)TOOLS(工具菜单) GROUP(分组菜单)Mirror(镜像) Group(分组)Array(阵列) Open(打开)Align(对齐) Close(关闭)Place Highlight(放置高亮区) Ungroup(解除群组) Align Camera(对齐摄像机) Explode(分解) Scaping Tool(间距修改工具) Detach(分离) Transform Type-In(输入变换坐标) Attach(合并) Display Floater(显示浮动物体)Hide(隐藏)Freeze(冻结)Selection Floater(选择浮动物体)Snapshot(快照复制)Normal Align(法向对齐)Material Editor(材质编辑器)Material/Map Browser(材质/贴图浏览器)VIEWS(视图菜单)Undo(撤消)Redo(重复)Save Active View(保存当前激活的视图状态) Restore Active View(还原当前激活的视图状态) Grids(栅格)Show Home Grid显示主栅格)Activate Home Grid(激活主栅格)Activate Grid Object(激活栅格对象)ALign To View(对齐视图).Viewport Background(背景图像).Update Background Transform(更新背景图像).Rest Background Transform(重设背景转换).Show Transform Gizmo(显示转换范围框).Show Ghosting(显示前后帖).Show Key Times(显示轨迹点时间).Shade selected(阴影选择).Show Dependencies(显示从属物体)..Instances(相依物体)..Reference(参考物体).Match Camera To View(相机与视图相配).Add Default Lights To Scene(向场景添加缺省灯光).Redraw All Views(重画所有的视图).Deactivate All Maps(休眠所有贴图).Update During Spinner Drag(微调控制项拖动时更新).Expert Mode(专家模式)Object(物体工具栏) Create(创建命令面板)Compounds(复合工具栏) Modify(修改命令面板)Lighes&Cameras(光线和照相机工具栏) Hierarchy(层级命令面板) Particles(粒子系统工具栏) Motion(运动命令面板)Helpers(帮助物体工具栏) Display(显示命令面板)Space Warps(空间扭曲工具栏) Utilities(实用程序)Modifiers(修改工具栏)Rendering(渲染工具栏)Shapes(二维图形工具栏)Modeling(造型修改工具栏)MODIFIER STACK(编辑修改器堆栈) 布尔运算与克隆对象Pin Stack(钉住堆栈状态) Union(并集)Active/Inactive(激活/不激活切换) Subtraction(差集)Show End Result(显示最后结果) Intersection(交集)Make Unipue(使独立) Copy(复制)Remove Modifier(删除编辑修改器) Instance(关联复制)Edit Stack(编辑堆栈对话框) Reference(参考复制)材质编辑器 Reglection(反射)Basic Parameters(基本参数) Refraction(折射).Ambient(环境反射) 3D Procedural Maps(三维贴图).Diffuse(漫反射) Face-mapped(面贴图)Specular(镜面反射)Extended Parameters(扩展参数)Maps(贴图).Bitmap(位图).Checker(棋盘格) 复合材质.Gradient(渐变) Double Sided(双面).Adobe Photoshop Plug-In Filter(PS滤镜)Blend(混合) .Adove Premiere Video Filter(PM滤镜) Matte/Shoadow().Cellular(细胞) Multi/Sub-object(多重子物体).Dent(凹痕) Raytrace(光线追踪).Noise(干扰) Top/Bottom(项底).Splat(油彩).Matrble(大理石).Wood(木纹).Water(水) Time Configuration(时间帧速率).Falloff(衰减) Frame Rate(帧速率).Flat Mirror(镜面反射) NTSC(NTSC制式).Mask(罩框) Film(胶片速度).Mix(混合) PAL(PAL制式).Output(输出) Custom(自定义).Planet(行星).Raytrace(光线跟踪).Reglect/Refrace(反射/折射).Smoke(烟雾) Create(创建).Speckle(斑纹) Helpers(帮助物体).Stucco(泥灰) Dummy(虚拟体).Vertex Color(项点颜色) Forward Kinematics(正向运动).Composite(合成贴图) Inverse Kinematics(反向运动).Particle age(粒子寿命).Patticle Mblur(粒子模糊)控制器械的种类二维项点Track View(轨迹视图) Smooth(光滑项点)Assign Controller(指定控制器) Corner(边角项点)Replace Controller(替换控制器) Bezier(Bezier项点).Linear Controller(直线控制器) Bezier Corner(Bezier角点).TCB Contriller(TCB控制器)).Contriller(连续).Path Controller(路径控制器).List Controller(列表控制器).Expression Controller(噪声控制器).Look At(看着)三维造型 Deformations(变形控制)Box(盒子) Scale(缩放)Cone(圆锥体) Twist(扭曲)Sphere(球体) Teeter(轴向变形) Geosphere(经纬球) Bevel(倒角)Cylinder(柱体) Fit(适配变形)Tube(管子)Torus(圆环)Pyramid(金字塔)Teapot(茶壶)Plane(平面)参数区卷展栏Shader Basic Parameters(着色基本参数区) .Blinn(宾氏).Anisotropic(各向异PPP).metal(金属).Multi-layer(多层式).Phong(方氏).Oren-Nayar-Blinn(表面粗糙的对象).Strauss(具有简单的光影分界线).Wire(线架结构显示模式).2-Sided(双面材质显示).Face Map(将材质赋予对象所有的面).Faceted(将材质以面的形式赋予对象) Blinn Basic Patameters(宾氏基本参数区) .Diffuse(固有色).Ambient(阴影色).Specular(高光色).Self-Illumination(自发光).Opacity(不透明度).Specular Highlights(高光曲线区)..Specular Level(高光级别)..Glossiness(光泽度)..Soften(柔和度)Extended Parameters(扩展参数区).Falloff(衰减).Filer(过滤法).Subtractive(删减法).Additive(递增法).Index of Refraction(折射率).Wire(线架材质).Reflection Dimming(反射暗淡)SuperSampling(超级样本)Maps(贴图区).Ambient Color(阴影色贴图).Diffuse Color(固有色贴图).Specular Color(高光色贴图).Glossiness(光泽度贴图).Self-Illmination(自发光贴图).Opacity(不透明贴图).Filter Color(过滤色贴图).Bump(凹凸贴图).Reflction(反射贴图).Refraction(折射贴图)..Refract Map/Ray Trace IOR(折射贴图/光线跟踪折射率).Displacement(置换贴图)Dvnamics Properties(动力学属PPP区)材质类型Blend(混合材质).Material#1(材质#1).Material#2(材质#2).Mask(遮罩).Interactive(交互).Mix Amount(混合数值).Mixing Curve(混合曲线).Use Curve(使用曲线).Transition Zone(交换区域)Composite(合成材质).Composite Bisic Parameters(合成材质基础参数区)..Base Material(基本材质)..Mat.1~Mat.9(材质1~材质9)Double Sided(双面材质).Translucency(半透明) 贴图类型.Facing material(表面材质) Bitmap(位图).Back Material(背面材质) Cellular(细胞)Matte/Shadow(投影材质) Checker(棋盘格).Matte(不可见) Composite(合成贴图).Atmosphere(大气) Dent(凹痕贴图)..Apply Atmosphere(加入大气环境) Falloff(衰减)..At Background Depth(在背景深度) Flat Mirror(镜面反射)..At Object Depth(在物体深度) Gradient(渐变).Shadow(阴影) Marble(大理石)..Receive Shadow(接受阴影) Madk(罩框)..Shadow Brightness(阴影的亮度) Mix(混合).Reflection(反射) Noise(干扰)Morpher(形态结构贴图) Output(输出)Muti/Sub-Object(多重子物体材质) Partcle Age(粒子寿命).Set Number(设置数目) Perlin Marble(珍珠岩) .Number Of Materials(材质数目) Planet(行星) Raytrace(光线追踪材质) Raytrance(光线跟踪).Shading(明暗) Reflect/Refract(反射/折射).2-Sided(双面) RGB Multiply(RGB倍增).Face Map(面贴图) RGB Tint(RGB染色).Wire(线框) Smoke(烟雾).Super Sample(超级样本) Speckle(斑纹).Ambient(阴影色) Splat(油彩).Diffuse(固有色) Stucco(泥灰).Reflect(反射) Thin Wall Refraction(薄壁折射) .Luminosity(发光度) Vertex Color(项点颜色).Transparency(透明) Water(水).Index Of Refr(折射率) Wood(木纹).Specular Highlight(反射高光)..Specular Color(高光反射颜色)..Shininess(反射)..Shiness Strength(反光强度).Environment(环境贴图).Bump(凹凸贴图)Shellac(虫漆材质).Base Material(基础材质).Shellac Material(虫漆材质).Shellac Color Blend(虫漆颜色混合)Standard(标准材质)Top/Bottom(项/底材质).Top Material(项材质).Bottom Material(底材质).Swap(置换).Coordinates(坐标轴).Blend(融合).Possition(状态)灯光类型摄像机类型Omni(泛光灯) Target(目标).General Parameters(普通参数) .Lens(镜头尺寸).Projector Parameters(投射贴图) .FOV(视域范围).Attenuation Parameters(衰减参数) .Stock Lenses(镜头类型) .Shadow Parameters(阴影参数) .Show Core(显示视域范围).Shadow Map Params(阴影贴图参数) .Show Horizor(显示地平线)Target Spot(目标聚光灯) .Near Range(最近范围)Free SPot(自由聚光灯) .Far Range(最远范围)Target Direct(目标平行光灯)Render Scene(渲染).Rime Output(输出时间)..Single(渲染单帖)..Range(所有帖).Output Size(输出尺寸)Rendering(渲染)/Environment(环境) 粒子系统Background(背景) Spray(喷射)Global Lighting(球形照明) Snow(雪)Atmosphere(大气) Blizzard(暴风雪)Combustion(燃烧) PArray(粒子列阵)Volume Light(体光) Pcloud(粒子云)Fog(雾) Super Spray(超级喷射).Standard(标准).Layered(分层)Volume Fog(体雾)第二部:3DMAX菜单注解一、File(文件)菜单New(新建):在不改变当前场景系统设置下清除场景中的所有内容。
原文:余少时,家贫,无书可读。
每至夜深,闻邻家读书声,心窃慕之。
一日,见一老翁,手持书卷,步履蹒跚,似欲借书。
余即出书相借,老翁感其诚,遂赠余一卷。
自是,余始读《论语》。
夜以继日,读之不辍,渐觉心中豁然开朗。
及长,益知学问之道,遂专心致志,发奋苦读。
于是,文章日进,名扬四海。
译文:我年轻时,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供阅读。
每当深夜时分,听到邻家读书的声音,心中便暗自羡慕。
有一天,我看到一位老翁,手持书卷,步履蹒跚,似乎想要借书。
我便拿出自己的书籍相借,老翁被我的诚意所感动,于是赠予我一卷书籍。
从那时起,我开始阅读《论语》。
夜以继日,不停地阅读,渐渐觉得心中豁然开朗。
及至成年,更加明白学问之道,于是专心致志,刻苦攻读。
于是,我的文章日益精进,名声传遍四海。
在这篇《定稿》中,欧阳修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怀求知欲,刻苦努力,终能成就一番事业。
首先,欧阳修在文中提到自己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无书可读。
这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
正如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其次,欧阳修在文中描述了自己借书读书的过程。
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要勇于求助于他人。
正如古人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要学会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再次,欧阳修在文中强调了刻苦攻读的重要性。
他说:“夜以继日,读之不辍。
”这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正如古人所说:“勤能补拙。
”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欧阳修在文中提到自己的文章日益精进,名声传遍四海。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如古人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总之,欧阳修的《定稿》一文,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树立了追求知识的榜样。
英语专业笔译实践计划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笔译实践实施方案英语系(5B10级)根据我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本学期课程安排,5B10级学生本学期第9至10周举行笔译技能的实践,该实践属于校内集中实践。
本次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一、组织领导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孙建中、甘世安副组长:金培玉,郭卫平,刘冬梅成员:曹艳琴,武亮,马莉,夏艳,郗海燕,霍小静二、实践内容及安排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5B10级6个班,共计182名学生。
(一)实践目标: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加强学生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在巩固翻译的基础理论、翻译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实践中证明和巩固所学理论,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百科能力、领悟能力、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能力、译作鉴赏能力,并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践任务:本次笔译实践活动以模拟实际翻译工作的方式进行,期间,学生会拿到实际工作中可能碰到的翻译材料,字数要求:英翻汉2000字,汉翻英1000字。
翻译过程分独自翻译和相互交流评析两部分。
实践完成后,学生不仅体验了实际翻译工作的困难度,重要性,更能初步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交出较通顺的译稿,达到翻译实践的教学目的。
(三)实践安排:1. 每班配一名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
本次笔译实践以模拟实际翻译工作的方式进行。
指导教师首先介绍实践的目标和任务,安排学生选题选材并着手翻译,在学生的翻译过程中,进行相应翻译知识和技能的指导,之后安排学生自我编组,按照“三评三改”的模式进行,即小组内相互评阅并反馈自行修改,小组之间相互评阅并反馈自行修改,最后,指导教师进行最终评阅并反馈给学生自行修改,最终定稿。
2.笔译实践在指导和实践之后,以班为单位,在班级内部进行实践总结大会。
在其过程中,学生互相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学习别的同学笔译的优秀之处,同时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打分。
4. 时间安排:10.21日上午9点召开实践动员大会,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下午指导老师开始实践指导,并作前期部署10.22日至10.25日:英译汉材料审定;翻译实践相关理论与方法课程讲授;学生翻译及指导教师进行翻译指导,期间安排指导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互改,即“一评一改”,指导班级内部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互改,即“二评二改”,指导教师进行评阅及修改,即“三评三改”;作品示范;10.28日至10.31日:汉译英材料审定;翻译实践相关理论与方法课程讲授;学生翻译及指导教师进行翻译指导,期间安排指导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互改,即“一评一改”,指导班级内部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互改,即“二评二改”,指导教师进行评阅及修改,即“三评三改”;作品示范;11.01日:全体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总结三、要求(一)各指导教师根据实践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安排自己的实践指导。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评分标准优秀:外文资料内容与本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性好,有明显的参考价值;翻译汉字达3000字以上;没有重要误译,忠实原文,准确传达原文内容;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能灵活处理一般性翻译技巧和具体句型翻译的关系、概念的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关系;没有基本的语法错误,用词准确;译文通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良好:外文资料内容与本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性较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翻译汉字达3000字以上;没有重要误译,忠实原文,较准确传达原文内容;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能处理一般性翻译技巧和具体句型翻译的关系、概念的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关系;很少的语法错误,用词较准确;译文较通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中:外文资料内容与本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性一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翻译汉字达3000字以上;没有大的误译,基本忠实原文,基本传达原文内容;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能处理一般性翻译技巧和具体句型翻译的关系、概念的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关系;没有多的语法错误,用词较合理;译文通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及格:外文资料内容与本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性一般,参考价值一般;翻译汉字达3000字以上;没有大的误译,基本忠实原文,基本传达原文内容;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能适当处理一般性翻译技巧和具体句型翻译的关系、概念的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关系;语法错误较多,用词较欠合理;译文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不及格:外文资料内容与本人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性差,无参考价值;翻译汉字达不到3000字;存在大的误译,没能忠实原文,不能传达原文内容;语法错误很多,用词较不合理;译文不通顺,大部分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多路红外遥控开关的设计课题简介多路遥控开关,有一个遥控接收板,遥控接收板连接多个单通道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单通道开关电路由与门电路、射极跟随器、双稳态电路、继电器电路和电源电路组成。
一种多路遥控开关,包括一个遥控接收板,遥控接收板连接多个单通道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单通道开关电路由与门电路、射极跟随器、双稳态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组成。
《《春归库布其》(1-2章)汉英翻译实践报告》篇一标题:春归库布其——汉英翻译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实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报告以《春归库布其》的汉英翻译实践为例,探讨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步骤、策略及注意事项。
通过详细分析翻译案例,展示在处理中文文化负载词和句法结构等时,应采取的有效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和表达的准确性。
二、项目介绍本实践项目涉及将一部反映库布其地区春季景色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
通过本实践,我们希望能够传达原文的文化背景、意境及表达方式,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三、翻译过程1. 预备阶段在翻译之前,我们首先对原文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其整体结构和语境。
针对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和文化背景,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查询,以确保准确理解原文含义。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翻译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分配。
2. 翻译阶段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逐句翻译的方法,注重保持原文的语调和表达方式。
对于中文文化负载词和特殊句式结构,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我们还对译文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润色,以提高其可读性和吸引力。
3. 校对与审稿完成初稿后,我们对译文进行了仔细的校对和审稿。
校对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译文的语法、拼写、标点等方面,确保译文的无误。
审稿阶段,我们邀请了母语为英语的专家对译文进行审查,以检查是否存在文化差异、语义不准确等问题。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定稿。
四、翻译策略与案例分析1. 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策略。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我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内容,我们则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以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翻译。
2. 案例分析以“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一句为例,我们在翻译时采用了意译的策略,将其翻译为“The spring is coming quietly”。
英语翻译实习日记一、日期:4月22日内容:实习教育(实习的目的、意义及要求)为了切实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检查我们对已学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熟悉与掌握程度,以及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为我们提供了长达8周的翻译实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翻译实习,我想我们一定可以提高运用所学翻译知识的能力。
同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想要达到较理想的翻译结果,必须自己查阅大量资料,阅读大量信息,尽可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我很期待这次实习,因为我想我一定会学到很多不同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自觉查询资料的能力。
我已经为这次翻译实践做好准备!二、周次:第10周日期:4月29日内容:确定翻译文本(选材原因、文体特点)在上周老师的讲话中,我了解到实际中的翻译项目一般都是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一个翻译工作坊(工作组)共同完成。
分工完成后的译稿还需由一名负责人润色,这样可以达到风格的一致性,而且术语会更丰富一些。
遵照老师的建议,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已经分好小组。
我们小组也不例外,已经准备好模拟真正的翻译工作坊,全力以赴,争取顺利完成实习。
首先,我们小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翻译文本。
经过了一番小讨论和一段小插曲后,我们决定选择《Media Now》作为英翻中————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的内容,《商务礼仪》作为中翻英的材料。
今天我们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可以翻译的东西很多,其实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平时自学的材料。
根据规定,无论是中翻英、还是英翻中,内容材料必须保证Native,拿到《Media Now》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四个人对此都很感兴趣。
我们渴望多了解一些关于媒体新闻、文化与技术的信息,而且我们发现这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书很与时俱进,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有实景、照片、图表。
最终,我们小组决定翻译“全球媒介”章节,我们觉得话语很客观,内容新颖,也有我们想了解的信息和不认识的术语,通过查阅我们一定都能有所收获。
南京工业大学 浦江学院
英文翻译稿 (附原文)
专 业: 市场营销 班级学号: P2102040429 学生姓名: 周成林 成 绩: 指导教师:
2008年05月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英文翻译稿
1 创新、营销战略、环境和表现 (选Franklyn A.Manu,Ven Sriram.商业研究杂志[J].Elsevier公司. 1996, 35: 79-91)
创新是一个被大家认同的对公司的生存和成长有重要贡献的管理理念。基于创新公司战略方向上的类型学已经被开发和研究。大多数这些创新类型学大多数集中于单维创新。这项研究使用了PIMS数据库,开发根据多维的企业类型学创新并且审查他们的营销战略和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类型有不同的营销取向和性能水平,其中一些被证实是根据其它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在采取创新类型时要十分注意主要含义表现的取向。例如,产品介绍的极端攻击性与不良营销(绝对和相对市场份额)、财务绩效呈正相关,除了高的市场份额增涨。开拓市场的结果是所有好的接近的表现,而后期项目是相关的欠佳表现。研究结果建议当评估创新的表现结果的种类和评估时间表对公司生存和成长时的贡献时,需要审查创新的种类,表现结果的种类和评估的时间表。 战略取向提到怎么组织使用战略适应并且/或者改变它的环境方面更加有利的定位。这个取向被不同地描述了作为战略选择、战略推力、战略适合和战略素质(Chaffee 1985)。组织它对环境适应或自行排列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行选择的多样性导致了普通战略或战略原型的发展通过分类不同的组织来适应组织的环境。另外,还有对普通营销战略、环境和表现关系的一些研究(即,Galbraith and Schendel, 1983; Douglas and Rhee,1989; Wright et al., 1991; Doyle and Hooley, 1992; Hooley,Lynch, and Jobber, 1992; Wong and Saunders, 1993). 在这些战略原型中包括根据组织创新的分类计划(Ansoff and Stewart, 1967; Freeman, 1974; Miles and Snow, 1978)。 类形学最初的提出者只提到创新与创新行为相关,并没有提出关于功能政策的细节与那些战略相关的观点。随后的研究者在这个领域在试图通过增加具体组织行为来补救其中一些如:生产、营销和财产管理缺乏的现象。与这个问题有关创新取向的操作化。早先这个主题的研究根据随着时间分析研究市场准入(Ansoff and Stewart, 1967)研究与开发(R&D)开支(Freeman, 1974)和产品与市场的变动率(Miles and Snow, 1978)这些因素使用了单一的可变构造。每一个项这些项研究对应着理解一个特殊维度的重要贡献创新,但那样看来是考虑怎样把这些不同的维度一起连接。我们不可能,例如,提及新产品介绍,计时的市场准入和开支,当把这些一起采取时,要研究与战略和表现联系。结果,我们没有在创新取向、营销战略和表现之间看到联系的非常密切的情景。 我们根据多维的创新取向通过辨认不同的类型创新瞄准扩大以前的工作。这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英文翻译稿 2 种方法应该提供什么的一张更加全面和更加现实的图片在创新中被介入作为战略。更加具体地,这项研究瞄准:(1)开发创新取向的类形学使用与创新相关的多维变量; (2)比较环境、营销战略属性和性能水平联系每一个辨别的类型。
文献综述 这项研究基本的前提是不同的创新取向是适应的不同的形式并同不同的环境、营销战略和性能水平相关联在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早先研究与创新取向相关的理论被描述,并且环境、营销战略和性能意义被着重提及。
创新导向 创新取向的概念的定义使用了多种的方式。ansoff和Stewart (1967)根据一家技术密集性的新兴产业的企业进入时机开发了类型学战略。进入时机代表创新的方面,当更加早期进入时机表明更加了不起的创新程度。这个类形学,按照以下顺序首先是"first to market"战略是最创新的,接着是"follow the leader", "application engineering",和"me-too"战略。基本的含义是市场进入时机、营销和依照类型学的生产形式。突出类型学亮点市场进入时机战略,并且表明它是创新取向的主要指标。 Freeman (1974)针对企业面对技术环境上的变化。也发展了战略选择的分类学说。类形学与创新关联中企业最关注的焦点是开支。注重开支, “攻势”, “防御”, “受抚养者”, “传统’’,和“机会主义的”的企业被识别出来。 Miles and Snow (1978) and Snow and Hrebiniak (1980) 根据他们的创新取向的概念来组织核定改变他们的产品和市场的比率。他们关注于总经理对类形学的理解以及自身产业悟性,和他们个人的特色。上面说的都很主观,Hambrick (1983) 提供了一个根据行动的相对对竞争运作过程。他分类的可变量是新产品的相对百分比,新产品的相对百分比不同于企业新产品的销售百分比和全面销售比例,它是三者之间最大的竞争者。对他的理论也有一些的相反观点,然而(1983, p. 8)他在他的文章中对易变新的产品使用了绝对百分比。依据这些理论运作的四种类型被辨认出来。市场探索者对产品和市场创新表现出很大的关注,力争做这个领域的先驱者。防御者有狭窄的产品市场领域,品行一点或者新的产品市场发展,和不支付伟大注意成交对改进操作效率的。市场防守者的产品市场领域狭窄,缺乏有效的行动和新产品市场的发展,并且对改进工作效率的没有投入很大关注。反应器无法有效地反应他们的环境和只是在环境压力的压迫下做出相应的调整。分析者把最初的两种类型市场的开拓者和防御者做了一个混合。 Cooper (1984) 关注于新产品计划成功和不成功的企业。每家企业的产品创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英文翻译稿 3 新计划都被一定数量维度描述、计划取向、产品的类型、市场的类型、技术类型和计划承诺所描述。五种战略类型被提出: 技术型、平衡型、缺乏技术型、低预算保守主义者型和高预算型。研究的一般结论是,而两个被采用的战略和产业的种类有对程序性能有影响,对公司的特征的没有任何影响。 这些战略类形学为研究企业怎使用的战略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情况,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在战略营销中由于一定数量的环境因素,例如:竞争压力增大、技术变革加速、排除干预、和对质量的增长的关注,适应的问题变得非常重要(Day and Wensley, 1983; Jain, 1985)。在现在环境手段上的这些变化营销必须采取比外部环境的更加前瞻性的观点,并且这要求把什么样的销售方针同不同组织类型联系起来进行进一步研究。(Day and Wensley, 1983; Zeithaml and Zeithaml, 1984)
创新取向和销售方针 As Hambrick (1983) 研究表明,战略行为引导的一个组织的的环境和类型是与它战略属性和能力相对应的。因此,不同创新类型应该有不同的销售方针属性。 Miles and Snow (1978), Snow and Hrebiniak (1980), Hambrick (1983), and McDaniel and Kolari (1987) 建议那些市场开拓者应该比市场防御者更多的致力于资源和营销相关的活动。因此市场开拓者应该致力于做广告,减少个人销售的大额的开支并且在低价价格促销方面多于那些其他类型的企业。Miles and Snow的类型学研究也建议那些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市场防御者,花费更多的费在增加底层的销售能力上面。这些由事务的渗透订价战略或者由夺取的更加便宜的企业市场更高平实定价的边际看法,忽略了产品创新潜在的用途 。因此,证据与尊敬对定价被混合了。 与创新取向关连的销售方针的另一个方面是产品市场范围,即,产品系列类型中缺乏活力的品种在顾客中的广度。Prospectorlike认为,他们恒定的查寻新市场和产品,是有可能有宽广的产品市场范围,而defenderlike认为,与在稳定的一个焦点,可能有狭窄产品市场范围(Miles and Snow, 1978)。另外一个影响是与市场进入时间相关连在一起的。Prescott andVisscher (1977) 建议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开发更加宽广的产品线比以后通过销售他们的产品的新加入者为最大和最有吸引力的段。因而最新新加入者是与更小和较不赚钱的段的左边。 基于defenderlike组织的研究能力,Miles and Snow (1978) 建议他们通过总结出的一个固定的流程,这样将会有更加优质的产业绩产生。 他们总服务的宗旨决定他们的市场地位因此他们也将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产品创新者例如理论研究先驱或则市场开拓者,由于innovativehess的悟性也许会获取一个有利产品形象 (Porter 1980)并且通过提高质量来改进在现有的产品。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英文翻译稿 4 创新取向和环境 各种各样的创新战略的采用的与创新、战略和表现相关的文学建议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并且确定他们的相对有效率。这是因为创新被认为是为了生存能适应的机制到环境的(Paine and Anderson, 1977; Millerand Friesen, 1983)。然而,另一个观点则认为创新是它是不断变化的,它是属于管理选择领域范畴的(Aldrichand Pfeffer 1975; Miles and Snow, 1978; Hrebiniak andJoyce, 1985),并且环境也是没有确定的。 大多数的实验证据总的看上去倾向前面的看法,并且对一定数量的可变量显示是重要在收养和有效率的创新战略有大的影响。 包括像产业和销售集中,产品寿命,创新机会和竞争压力这样的因素 (Moore and Tushman, 1982; Hambrick, 1983; Ravenscraft, 1983; Thietart and Vivas, 1984; Angelmar, 1985; Miller,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