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草原》的课后题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丁香结》由花的“结”想到心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课后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以《丁香结》《草原》为例,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本单元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重点部分写详细”。这是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在习作时要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与第一、二学段的想象类作文相比,本次习

作想象的角度有所变化,要求以别的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生活,体现“变形”后的生活世界和经历。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要不断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既要立足课文,又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通过举例或结合课后题,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开去,如由《草原》一课描写“主客分别”部分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情形;还可以根据阅读经验想开去,如由《花之歌》联想到自己所阅读的其他关于花的文章、诗歌;也可以联系阅读的内容想到更多,如由《丁香结》联想到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注意要防止学生脱离文本和实际,“为了想开去而想卉去”。

2.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作者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中的课后题均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景色;《花之歌》中的学习提示也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及“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教学时,要关注这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草原

教材解析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

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文章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课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妮道来,情景交融、生动感人。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第2自然段的文字,描绘的是辽阔的草原上,一群内蒙古同胞骑马前来迎接客人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目标

1. 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 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建议

课前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教学时可采用整体入手、层层深入、品味语言的步骤展开。先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概括课文描绘的画面;再分别针对每一部分所描绘的画面,指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和想象,进而理解语言,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和习俗美,体会“蒙汉情深”,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再聚焦重点语段,让学生充分阅读、交流,领悟语言表达形式,并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想想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更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由景及人的叙述顺序,并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小标题来概括每一个画面,如“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以培养高年级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草原之美、蒙古同胞之热情

在教学草原风光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丰富画面。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提示学生发现“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从文字中看到的画面。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描绘草原的中国画,进而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等词语所表达的意境,帮助学生想象。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边播放音乐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闭眼想象,仰望高不可及的蓝天、纯洁无瑕的白云,环视四面一尘不染的绿草、连绵起伏的小丘,注视身边移动的羊群、静立的骏马,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入情入境,感受千里之碧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了生机。

在教学喜迎远客这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迎接远客的有哪些人,他们的年龄、穿着是怎样的,并想象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感受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同胞的热情。

三、体会作者如何在写景叙事中表达情感

作者在写景叙事的时候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来表达情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式,可结合课后第二、三题进行。

如第1自然段,作者初入草原,纵目远望,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所以不禁想高歌,想低吟,欲坐、欲立,由此景而产生的热爱草原之情跃然纸上。教学时,可以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指导学生发现这一段中哪些内容是直接

写草原景色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感受;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舒畅、惊叹的情感;第三步,以课后第2题为例,教师可以删去描写作者感受的部分,让学生与原句对比阅读、交流,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最后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其他类似的句子,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让学生继续交流、讨论,进而逐步意识到写景不仅要描写目之所看、耳之所听,更要关注心灵的内在体验,将内心的感受与文本的内容联系起来写。

又如教学喜迎远客、主客联欢部分时,可以结合课后第3题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引领学生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入手,先初步读懂字面意思,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体会到‘蒙汉情深”,并进行默读、圈画;第二步,聚焦喜迎远客及主客联欢这两部分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如,主人们敬酒时说了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第三步,再次回到诗句,引导学生从“情深”“何忍别”等关键性词语中,想象老舍一行与蒙古族人民分别的情境,感受人物不忍离别的感情;从“天涯、碧草、斜阳”等具有蒙古草原特色的景物中,体会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在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形。如,是否有过与亲人、好友分别的经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分别时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以此加深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要注意将阅读理解和指导朗读结合起来进行。在指导朗读时,可借助音乐,引导学生边想象边入情入境地朗读,还可以针对学生朗读时的语速、语调等作一些具体的指导。如第1自然段,第一句音调稍高,表达出作者要与人分享所见的急切心情;第二句作者心情较激动,整体速度稍快;第三至第六句语速平缓,再现观察者慢慢欣赏的过程和草原的安静;第七句作者被美景深深打动,感受强烈,直抒胸臆,速度加快;第八句写骏马和大牛在静立中“回味草原的乐趣”,速度减慢。又如第2自然段,朗读前半部分描写草原辽阔的语句时语速偏慢,后半部分描写蒙古同胞迎接远客的语句时语速加快,音调稍高。

在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的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第一段的描写顺序和具体景物,如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骏马、大牛,帮助学生边读边记忆,进而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第1自然段。

五、写字指导

本课要书写“毯、陈”等8个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如“足”字旁的书写特点,又如“微”字中间“山”字头下的横容易写漏,还可引导学生观察“陈、裳、微”三个字最后一笔的区别。学生在动笔前,提示其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观察各部件之间的书写布局。

“毯”“腐”2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可作重点指导。“毯”,先写“毛”,再

写“炎”,“毛”的第四笔竖弯钩要舒展,能托住“炎”字;“腐”字由“府”和“肉”两个字构成,“广”字的撇包住“付”和“肉”。

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勤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

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交流预习。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资料。

(2)课件播放草原图片,教师小结:请看屏幕,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色手绢镶在晶亮的溪水边。

2.引入、板书课题。

师:60多年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走进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经典散文《草原》。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的脚步,走进辽阔的大草原,去深入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二、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练读字词。

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洒脱衣裳彩虹马蹄奶豆腐

礼貌拘束微笑稍有

2.指导学生观察汉字部件,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提示“毯”及“蹄”的偏旁,示范难写的生字:

毯、腐。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

2.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四、学习第1自然段,开启寻“美”之旅

1.初读语段,寻景色之美。

(1)默读文段,圈画批注。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描绘的景物。

(2)汇报交流,归纳小结。

天空一—明朗的天空。

地面——四面的小丘;移动的羊群;欲流的翠色;静立的骏马和大牛。

(3)想象画面,感受美景。

师:读着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品味语句,寻境界之美。

过渡:面对如此美景,老舍先生说“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这种境界具体指什么呢?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预设二: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借助图片理解:“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国画很相似。

(2)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3.着眼表达,寻语言之美。

(1)设身处地,畅谈感受。

师:假如你身处这样的境界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2)还原语段,领悟表达。

自由交流:这段话中,哪些是直接写景的?哪些是作者的感受?

(3)对比讨论: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小结:我们以后在描绘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4)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师: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美好的境界更值得我们用

心灵感受,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记忆的深处吧!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老舍的脚步初入呼伦贝尔大草原,感受到了草原奇丽的风光,欣赏了大文豪的精妙语言。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3教师用书章末综合提升1

[巩固层·知识整合]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空气质量指数确定,空气质量指数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空气质 量指数 0~3535~7575~115115~150150~250≥250空气质 量类别 优良 轻度 污染 中度 污染 重度 污染 严重 污染 (1)估计该市一个月内空气受到污染的概率(若空气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75,则空气受到污染); (2)在空气质量类别为“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监测数据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6的样本,若在这6个数据中任取2个数据,求这2

个数据所对应的空气质量的类别不都是轻度污染的概率. [解](1)空气受到污染的概率P=12 30+ 4 30+ 2 30= 18 30= 3 5. (2)易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监测数据中抽取的个数分别为2,3,1. 设它们的数据依次为a1,a2,b1,b2,b3,c1,则抽取2个数据的所有基本事件为(a1,a2),(a1,b1),(a1,b2),(a1,b3),(a1,c1),(a2,b1),(a2,b2),(a2,b3),(a2,c1),(b1,b2),(b1,b3),(b1,c1),(b2,b3),(b2,c1),(b3,c1),共15种.设“这两天的空气质量类别不都是轻度污染”为事件A,则A中的基本事件数为12, 所以P(A)=12 15= 4 5,即这两天的空气质量类别不都是轻度污染的概率为 4 5.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它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存在着一种统计规律性,但对单次试验来说,随机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2.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概率是一个常数,频率是一个变数,它随着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试验次数越多,频率就越接近于概率. 3.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随机事件,关键是看它是否可能发生. [跟进训练] 1.某篮球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如下表所示: 投篮次数n 8101520304050 进球次数m 681217253240 进球频率m n (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解](1)填入表中的数据依次为0.75,0.80,0.80,0.85,0.83,0.80,0.80. (2)由于上述频率接近0.80,因此,进球的概率约为0.80. 古典概型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认识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 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学高中数学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必修

§2抽样方法2.1简单随机抽样 学 习目标核心素养 1.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重点) 2.掌握常见的两种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难点)3.能合理地从实际问题的总体中抽取样本.(难点)1.通过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从实际问题的总体中抽取样本,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1.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 根据实际需要有时需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一些对象,然后对抽取的对象进行调查.在抽取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同.这样的抽样方法叫作简单随机抽样. 2.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二、抽签法及随机数法 1.抽签法 (1)定义 抽签法就是先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并把编号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签上,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均匀搅拌.每次随机地从中抽取一个,然后将号签均匀搅拌,再进行下一次抽取.如此下去,直至抽到预先设定的样本数. (2)实施步骤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2.随机数法

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依次编上0,1,…,N—1的号码,然后利用工具(转盘或摸球、随机数表、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0,1,…,N—1中的随机数,产生的随机数是几,就选几号个体,直至抽到预先规定的样本数. 思考: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些特点? [提示] 简单随机抽样有四个特点:总体有限,逐个抽取,无放回的抽取,等可能抽取. 1.关于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要求总体中的个体数有限 B.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C.这是一种不放回抽样 D.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不一样,与先后顺序有关 D [简单随机抽样,除具有A、B、C三个特点外,还具有:是等可能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与先后顺序无关.] 2.某学校为了解高一800名新入学同学的数学学习水平,利用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抽取100名同学的中考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0名同学是总体 B.100名同学是样本 C.每名同学是个体 D.样本容量是100 D [据题意,总体是指800名新入学同学的中考数学成绩,样本是指抽取的100名同学的中考数学成绩,个体是指每名同学的中考数学成绩,样本容量是100,故只有D正确.] 3.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它要求总体中的个体数有限,以便对其中各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进行分析; 2它是从总体中逐个地进行抽取,以便在抽取实践中进行操作; 3它是一种等可能抽样,不仅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时,各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而且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也相等,从而保证了这种抽样方法的公平性.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模块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2-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数学模块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2-2 §1归纳与类比 1.1 归纳推理 (教师用书独具)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推理的特征、概括归纳推理的定义,知道归纳推理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 (2)掌握归纳推理的一般性步骤:“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并能利用归纳推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使学生掌握观察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与探究,体会归纳推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本节的学习和运用,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树立用数学思维方式创新探究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做出猜想.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例如先整体,再局部;哪些是共同点,哪些是区别?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变化部分有什么规律?等等.通过不断地观察、分析、归纳提出猜想,从而化解难点.这一过程要让学生多探究、多交流,以便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简单求解,使学生理解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的特征,推断该事物中每个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式,明确归纳推理的特点,强化重点.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归纳法,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如数列),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思维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使用它提出猜想.因此,本节课宜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具体问题情境下,让学生主动探究,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归纳、揭示规律,形成概念,获取方法,并在具体问题的求解中,深化规律,形成技能,使知识与思想方法得以升华.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具体数学实例引出推理的前提下,呈现例1.

(教师用书)2020高中数学 集合单元质量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1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14高中数学集合单元质量评估北师大版必修1 (120分钟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滁州高一检测)已知集合M={1,2,3},N={2,3,4},则( ) (A)M?N (B)N?M (C)M∩N={2,3} (D)M∪N={1,4} 2.(2012·邯郸高一检测)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 ) (A){1,1} (B){1} (C){x=1} (D){x2-2x+1=0} 3.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x|x+3=3} (B){(x,y)|y2=-x2,x,y∈R} (C){x|x2≤0} (D){x|x2-x+1=0,x∈R} 4.(2012·长安高一检测)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M={0,1,2}和N={x|x2-x=0}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 ) 5.若集合M={-1,0,1,2},N={x|x(x-1)=0},则M∪N=( ) (A){-1,0,1,2} (B){0,1,2} (C){-1,0,1} (D){0,1} 6.集合A={x|-1<x<2},B={x|1<x<3},那么A∩B=( ) (A) (B){x|-1<x<1} (C){x|1<x<2} (D){x|2<x<3} 7.(2012·红河州高一检测)设集合U={1,2,3,4,5},A={1, 3,5},B={2,3,5},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1,2,4} (B){4}

(C){3,5} (D) 8.设集合A={x∈Z|-10≤x≤-1},B={x∈Z|-5≤x≤5},则A∪B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11 (B)10 (C)16 (D)15 9.已知全集U={1,2,3,4,5,6,7},M={3,4,5},N={1,3,6},则集合{2,7}等于( ) (A)M∩N (B)( U M)∩( U N) (C)( U M)∪( U N) (D)M∪N 10.设全集是实数集R,M={x|-2≤x≤2},N={x|x<1},则( R M)∩N等于( ) (A){x|x<-2} (B){x|-2<x<1} (C){x|x<1} (D){x|-2≤x<1} 11.(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已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A)3 (B)6 (C)8 (D)10 11.(2012·焦作高一检测)设○+是R上的一个运算,A是R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a,b∈A,有a○+b∈A,则称A对运算○+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零)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 (A)自然数集 (B)整数集 (C)有理数集 (D)无理数集 12.(能力题)设[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例如:[-2.1]=-3,[3.4]=3.集合A={x|x2-2[x]=3},集合B={x|0<x+2<5},则A∩B等于( ) } ,} (D){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集合A={2,3},则集合A的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____. 14.若集合S={y|y=2x,x∈R},T={y|y=x2+1,x∈R},则S∩T=___________. 15.(2012·浏阳高一检测)若集合A={x|x≤2},B={x|x≥a}满足A∩B={2},则实数a=____________. 16.(2011·上海高考)若全集U=R,集合A={x|x≥1}∪{x|x≤0},则 U A=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感受各民族人 民之间的情谊。 2、认字9个,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3、继续练习自读提问题、分类处理问题,开始学习标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4、理解“一碧千里、明朗、柔美、云际、回味、洒脱、低吟、拘束”等词语在 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 色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2、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请大家领略一下草原美丽的风光,欣赏草原图片,能说说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吗? 2、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齐读课题。 3、出示作者小资料: 老舍,原名,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家。创作了《》《》《》《》《》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如:《》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草原》一课节选自老舍先生的访问记《内蒙风光》一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2、认字9个,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三、自主读识: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独立学习生字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会读: 回味勾勒豆腐拘束老翁舞蹈迂回洒脱境界羞涩一碧千里襟飘带舞 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读议: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自学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汇报感悟: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很美,从这句我们体会到草原无边无际,而并不空旷。一碧千里是草原无边无际,而并不空荡。)展示课件,指导朗读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指导朗读。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 《草原》教学片段 一、师:同学们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吗?谁来说一说喜欢他们的哪些歌曲?对了,凤凰传奇演唱过很多的草原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边欣赏他们的歌曲,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是凤凰传奇的 歌曲《天籁传奇》) 师:同学们都够聪明,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还是诗意)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 二、现在大家打开书,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朗读,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三、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 请大家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部分画出来。 生:我画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生:我找的也是这个地方。 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板书“高歌”) 师: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诗。 师:怎么样吟诗? 生:低吟。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高考英语(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选修8

Unit 2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需写准记牢的单词——记其形、明其义 1.reserve n.保护区 2.principle n. 原则,道德准则 3.beyond prep. 超出 4.advocate vt. 主张,提倡 5.recycle vt. 回收利用 6.threaten vt. 威胁 7.seize vt. 依法没收;(用武力)夺取8.behalf n. 代表 9.means n. 方法 10.dust n. 尘土,灰尘 11.adopt vt. 采用 需举一反三的单词——知其性、通其变 1.extinct adj.灭绝的,绝种的→extinction n.灭绝,绝种2.fashionable adj.流行的,时髦的→fashion n.流行,时尚

3.separation n.分离,分开→separate adj.分开的v.分离,分开 4.construct vt.建造→construction n.建造 5.considerate adj.想得周到的,体贴的→consider vt.考虑→consideration n.考虑 需会读明义的单词——识其形、知其义 1.endanger vt. 危害 2.trap vt. 使困住 3.ecology n. 生态 4.botanical adj. 植物的 5.corrupt adj. 贪污受贿的,腐败的 6.conservation n. 保护 7.consensus n. 一致的意见 8.claim vt. 声称 9.relevant adj. 有关的 10.agriculture n. 农业 11.coincidence n. 巧合 12.condemn vt. 迫使(某人)陷于不幸的境地 13.sacrifice vt.&vi. 牺牲;献出 14.substitute n. 代替品,代用品 15.mainland n. 大陆 16.grand adj. 巨大的 17.changeable adj. 多变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

草原 班级姓名 一、看音写字。 xuàn lè xiū sè yá jū mào ( )染勾()()()天()()束礼() 二、选择音节。 1.mēng méng měng 内蒙( ) 启蒙( ) 蒙( )眬蒙( )混 瞎蒙( ) 蒙( )受蒙( )蔽蒙( )骗 2.lù lòu 暴露( ) 露( )脸露( )面揭露( ) 露( )水披露( ) 三、补充词语。 一( )千里 ( )( )欲流 ( )飘( )舞忽( )忽( ) 一( )百( ) ( )( )欲生 ( )( )起舞若( )若( ) 四、组词。 骏( ) 凌( ) 驰( ) 偏( ) 吟( ) 俊( ) 棱( ) 弛( ) 篇( ) 怜( ) 峻( ) 池( ) 翩( ) 玲( )

五、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和。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和。 4.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 在这里应该是第( )种解释。(2分) 5.默读选段,你肯定感触很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然后用这个词造句。 这个词是:。造句: 6.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7.“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六年级上册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 qiū)渲染(xuàn )迂回( yū)蒙古包( měng ) 襟飘带舞( 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相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师用书:1-1-1 简单旋转体

1.1简单旋转体 1.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半圆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作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作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作球心.连接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球的半径.连接球面上两点并且过球心的线段叫作球的直径. 2.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别叫作圆柱、圆锥、圆台. 在旋转轴上这条边的长度叫作它们的高,垂直于旋转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作它们的底面,不垂直于旋转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作它们的侧面,无论转到什么位置,这条边都叫作侧面的母线.圆台也可以看作是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而得到的. 3.一条平面曲线绕着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作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旋转体.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圆柱的上、下两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 (2)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是圆锥的母线.() (3)在圆台上、下两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 () (4)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相互平行.() (5)球和球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球面指球的表面,而球不仅包

括球的表面,还包括球面包围的空间.() [★答案☆](1)×(2)√(3)×(4)√(5)√ 题型一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典例1】给出下列说法:①圆柱的底面是圆面;②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③圆台的母线长大于高;④夹在圆柱的两个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⑤圆锥侧面的母线长有可能大于圆锥底面圆的直径.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思路导引]根据圆柱、圆台、圆锥的几何特征判断. [解析]①正确,圆柱的底面是圆面; ②正确,如图(1)所示,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 ③正确,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母线及高构成一个直角梯形,母线长大于高; ④不正确,圆柱夹在两个不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间的几何体不是旋转体; ⑤正确,如图(2)所示,圆锥侧面的母线长有可能大于圆锥底面圆半径的2倍(即直径). [★答案☆]①②③⑤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文知识点大全

小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知识点复习 1、易错字音: 渲(xuàn)染迂(yū)回马蹄(tí) 2、课文内容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2)课文写作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3)作者介绍: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立珍珠》、《春华秋实》《女店员》等;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等。 3、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答: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涯,边际。天涯,天边,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夕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大地与天空相按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

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扣,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4、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例句:吃完饭后,我坐在椅子上“回味”着刚吃过的烤鸡翅。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例句: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回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描写草原的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敕勒歌》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高骈《边方春兴》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 内蒙古大草原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景美,蒙古族牧民更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草原》,来一次草原之旅。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2.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明确:地点转换顺序。 3.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 明确:我们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 情欢迎。 4.试着划分本文的层次,并归纳每部分大意。 明确:本文共5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5段): 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热情欢迎和款待。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 1.研读第1段。 (1)从“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 明确:点题,第一次来到草原。 (2)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 明确: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来写的。 (3)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 明确:天空,天底下。 2.研读第2~5段。 (1)给第二部分(第2~5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明确: 第一层(第2段):主人迎客。 第二层(第3、4段):主人待客。 第三层(第5段):主人和我们惜别。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明确:热情好客。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 明确:风光和人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草原》知识点 1、易错字音: 渲(xuàn)染迂(yū )回马蹄(tí) 2、课文内容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课文写作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3)作者介绍: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立珍珠》、《春华秋实》《女店员》等;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等. 3、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答: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涯,边际.天涯,天边,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夕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大地与天空相按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扣,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4、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例句:吃完饭后,我坐在椅子上“回味”着刚吃过的烤鸡翅.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例句: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回味” 起美好的童年生活.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描写草原的诗句:

六年级上册草原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草原主要内容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课内阅读(最新)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行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 )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1.短文选自课文《》,作者是,课文主要写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和所感。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并用波浪线划出跟这个词语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4.来到草原,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有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5.文中画线句子有个词写得特别好,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草原》 ;老舍;所见;所闻; 2.柔美;翠色欲流;低吟;回味; 3.一碧千里;对应的句子: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4.愉快;惊叹;舒服; 5.“绣”用得特别好,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羊群比作了能工巧匠,把草原这块绿毯装饰得美丽动人,(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新课标英语北师大版教师用书配套资料必修③ 模块综合检测

(本试卷满分13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I climbed the stairs slowly,carrying a big suitcase,my father following with two more.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third floor,I was1and at the same time feeling lonely.Worse still,Dad2 a step and fell,sending my new suitcases rolling down the stairs.“Damn!”he screamed,his face turning red.I knew trouble was ahead.Whenever Dad's face turns red,3! How could I ever4him to finish unloading the car without screaming at me and making a scene in front of the other girls,girls I would have to spend the rest of the year with?Doors were opening and faces peering out(探出),as Dad walked with difficulty close behind.I felt it in my bones that my college life was getting off to a(n)5start. “Enter the room quickly,”I thought.“Get him into a chair and calmed down.”But6,would there be a chair in Room 316?Or would it be a(n)7room? 8I turned the key in the lock and pushed the door open,with Dad9complaining(抱怨) about a hurting knee or something,I put my head in,expecting the10.But to my11,the room wasn't empty at all!It had furniture,curtains,a TV,and even paintings on the walls. And there on a well-made bed sat Amy,my new roommate,dressed neatly.Greeting me with a nod,she said in a soft voice,“Hi,you must be Cori.”Then,she12the music and looked over at Dad.“And of course,you're Mr.Faber,”she said,13.“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iced tea?”Dad's face turned decidedly14before he could bring out a “yes.” I knew15that Amy and I would be friends and my first year of college would be a success. 1.A.helpless https://www.doczj.com/doc/b118647704.html,zy C.anxious D.tired 解析:根据上文语境中提到的slowly,carrying a big suitcase等等,这种情况产生的结 果应该是tired。 答案:D 2.A.took B.minded C.missed D.picked 解析:父亲没踩到楼梯,“没踩到楼梯”英语用missed a step。 答案:C 3.A.go ahead B.look out C.hold on D.give up 解析:由于父亲没踩到楼梯,箱子滚下了楼,摔伤了腿,父亲的脸变红了。主人公知 道无论什么时候父亲的脸变红,就要多加小心。look out“小心”。 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