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报告

第1章工程概况

1.1 施工概况

截至本月中旬,施工进度如下:

左线隧道进洞 580m,上台阶施工桩号:ZK68+403,下台阶施工桩号:ZK68+352,二次衬砌施工桩号:ZK68+251。

右线隧道进洞570m,上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下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二次衬砌施工桩号:YK68+285。

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

表1-1-1隧道监控量测

第2章具体监测情况

2.1地质支护观察

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前期勘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隧道开挖后实际暴露出的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施工过程中对前方的开挖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开挖支护状况进行目测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开挖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十分重要,而掌子面附近初期支付状态的观测和裂缝的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优化也

是不可缺少的。

2.1.1 左线隧道

通过对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初期支护观察,了解隧道实际揭露的围岩情况,及初期支护工作状态。右线隧道具体情况如表2-1-1所示。

表2-1-1 左线隧道地质支护状况

2.2地表下沉

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否产生显着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2.2.1所示。

2.2.1 左线隧道

左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2-1,成果图如附图4.1.1所示。

表2-2-1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

2.2.2 右线隧道

右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4-2-2,成果图如附图4.1.2所示。

表2-2-2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

2.3拱顶下沉

隧道拱顶下沉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拱顶下沉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拱顶下沉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2.3.1 拱顶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

2.3.1 左线隧道

左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断面4个,监测结果见表2-3-1,成果图如附图4.2.1~4.2.4所示。

表2-3-1 左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

2.3.2 右线隧道

右线隧道布设6个拱顶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3-2,成果图如附图4.2.5~4.2.10所示。

表2-3-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

表2-3-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

2.4周边收敛

隧道周边收敛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周边收敛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周边收敛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图2.4.1 周边收敛测线示意图

2.4.1 左线隧道

左线隧道布设4个周边收敛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4-1,成果图如附图4.3.1~4.3.4所示。

表2-4-1 左线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成果

2.4.2 右线隧道

右线隧道布设6个周边收敛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4-2,成果图如附图4.3.5~4.3.10所示。

表2-4-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

第3章问题及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1)施工期间,洞内照明不良,通风不畅,影响施工安全;

2)洞内局部有渗水现象,围岩稳定性较差。

3.2建议

1)建议做好围岩超前加固,控制开挖进尺,谨慎施工;

2)ZK68+251~ZK68+360、YK68+285~YK68+305符合二次衬砌施工条件,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建议二次衬砌施做前查明初期支护衬砌厚度及背后空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

1隧道监控量测的定义: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受力状态的量测。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为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中第9.1.1条作出下列规定: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控量测计划,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2、监控量测的目的与要求:量测的目的为: ⑴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 ⑵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新奥法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⑷为确定隧道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 ⑸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量测的要求:快速埋设测点.(一般设置在距掌子面、工作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小时、下次爆破前测取第一次读数。)测量读数在隧道内尽量要快;保证测量点不被破坏;读数准确可靠。 3监控量测的任务:⑴确保安全。⑵指导施工。⑶修正设计。⑷积累资料。 4现场工作程序:准备工作;确定埋设断面;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分析;资料归档 5监控量测的项目与方法:隧道监控量测的内容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类别(级别)、围岩应力分布情况、隧道跨度、埋深、工程性质、开挖方法、支护类型等因素确定。通常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如地表下沉对城市地铁项目应为必测项目;但对于山地交通隧道可把地表下沉做为选测项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对复合式衬砌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要求内容见5.4下表 5.1监控量测的项目与方法:必测项目选测项目 5.2必测量测项目:必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围岩地质和支护描述、地表沉降观测、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这类量测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的经常性量测工作。量测方法简单,量测密度大,量测信息直观可靠,费用较少,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监视围岩稳定,指导设计和施工有巨大的作用。土建施工完成量测工作亦告结束。 5.3必测量测项目所需设备:精密水准仪、塔尺、钢圈尺(测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仪(测周边收敛)。 5.4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要求内容表: 5.5地质、支护状态观察:该项目包括对掌子面观察和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观察。掌子面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情况观察包括岩石的名称、岩层产状、断层、层理、节理等结构面的分布、走向、产状。每茬炮后需要观测一次。支护状态观察包括初期支护状态和已成峒支护效果观察。如喷射砼开裂部位、宽度长度及深度。二次衬砌的整体性、防水效果等,每天观察一次。洞内状态观察是可靠性很高且最直接的判断资料。 对洞外边仰坡稳定和地表渗透观察按要求进行描述;做好相关的观察记录。观察使用地质罗盘、地质锤、钢卷尺、放大镜、秒表、手电、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5.6 周边收敛量测:5. 6.1必测量测项目:围岩周边位移量测:在预设点的断面,隧道开挖爆破以后,沿隧道 周边的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φ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测桩每断面6组共12根。采用钢尺式周边收敛仪量测周边收敛变形。所有测点布置在量测断面位置。 ①周边收敛量测是最基本的主要量测项目之一,布置在主测断面。先在测点处用凿岩机(或电钻)在待测 部位成孔,然后将藕合剂(锚固剂)置入孔中,最后将收敛预埋件敲入,旋正收敛钩,尽量使两预埋件轴线在基线方向上,以利收敛计悬挂和观测。待凝固后,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收敛计进行数据采集。 连拱必测项目测点断面布置图 我们用测线布置图中的BC和DE边的值变化来实现对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周边收敛数据处理:回归分析时,一般同时采用下面的三种函数,通过对比,推算最终位移时采用三个函数中回归精度(拟合程度)较高的一个函数,不同测点的回归函数可能不同。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毕业设计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系部测绘工程系 专业名称工程测量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用表. 日月年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突破过去传

统的修路思想,不采取盘山绕行,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不增长公路里程用设置隧道避免因采取高边坡路基带来的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可靠,亦缩短了行车时间,同时又适应了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隧道围岩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量测,及时对隧道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了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及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大量量测发现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大约30d围岩基本上稳定,于是建议施工单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同时由于监控措施得当,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监控量测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在实际过程中尚需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相关理论。 此论文是本生于2010年十月~2011年四月于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京福闽赣Ⅰ标第一项目部从事监控量测工作时所写。 关键词理处据数,降沉表地,测量控:隧道施工,监.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6) 1.1 工程概况 (6) 1.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7) 1.3 地震动参数 (7) 第二章人员仪器配置 (8) 2.1监控量测人员配备 (8) 2.2监控量测仪器配备 (8) 第三章监控量测基本规定 (9) 3.1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9) 3.2对施工单位要求 (9) 3.3现场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内容 (9) 3.4 注意事项 (9) 第四章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1)

隧道边坡监测方案

目录 1、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1) 2、施工方法 (1) 3、监测目的 (2) 4、监测内容 (2) 4.1一般规定 (2) 4.2监控量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2) 5、监控量测方法 (4) 6、量测数据处理与运用 (5) 7、组织管理 (6) 8、保证措施 (6) 附:1、《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 2、《沉降点位图》

慈城将官岭山体连接工程 边坡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实施方案 1、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慈城将官岭山体连接工程以隧道形式连接被道路一分为二的山体,恢复山体原貌,隧道走向根据道路线形确定,大致呈东西走向。隧道所经地段为丘陵地貌单元,隧道位于山岭中部,地势中段高,两侧低。现状道路红线宽度10米,为完善慈城交通,并考虑到慈城旅游发展,拟将道路拓宽为双向4车道,规划红线宽26米。 隧道设计起点里程为K0+180,终点里程为K0+340,全长160米,拟建隧道断面形式为“M”型双连拱,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拱板厚0.7m,隧道总宽度26米,总高10.612米,隧道(基槽)采用液压镐凿除明挖施工,待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回填种植土,种植植被,使两侧山体连接成一体。 根据宁波工程勘测院所提供的慈城将官岭勘测资料显示,隧道所在位置地质为中等~微风化基岩,两侧为陡峭的岩质陡崖,岩体较完整,局部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平直,一般无填充物。 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深,隧道底板在地下水位之上,地下水不对隧道施工造成影响,不必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 2、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特性,山体开挖采用机械破损技术进行凿除,尽量减少对山体岩层的扰动和地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开挖成形质量及确保施工安全。 1

【分析】隧道监控量测回归分析

【关键字】分析 EXCEL在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郭军起 (中铁十六局五公司河北唐山) 【摘要】本文通过例题讲述了利用电子表格(Excel)处理隧道监控量测数据的详细步骤,以及返回成果在围岩收敛基本稳定判定中的应用,不需第三方软件的情况下,在Excel内完成所有数据的返回分析工作,可使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更准确、更快捷、更及时、更方便观测数据的管理,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反馈及预测信息,使施工更科学、更安全。 【关键词】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返回分析返回函数Excel 我国公路隧道的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复合式衬砌形式,复合式衬砌一般由锚喷支护和模筑混凝土衬砌两部分组成,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稳定程度与支护受力、变形的力学动态或信息,以判断设计、施工的安全与经济,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第,承包商必须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的频率和量测项目进行监控量测,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并提交系统、完整、真实的量测数据和图表。由此可见,监控量测工作是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Excel对收敛量测数据的分析整理及应用。 收敛量测数据的分析整理主要包括:绘制收敛—时间曲线、返回分析、量测成果的分析应用,而以上部分的数据分析整理均可通过Excel来实现,可避免繁琐的手工计算。 一、利用Excel绘制收敛—时间曲线 例1:(某隧道一个断面)收敛观测数据表 1、将表1中的数据输入Excel工作表中:如图1所示 图1:表1的Excel工作表 2、选择区域A1:C12,如图1所示,在工具栏中点击Excel图表向导,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折线

现代高新技术在隧道监控量测的应用分析

第五节新技术的示范试点 为解决隧道建设过程中关键数据的快速感知、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价与反馈等关键问题,选取试点工程进行示范,通过积极应用激光、图像、红外、光纤或其他自主研发的新型自动化巡查感知技术与装备,动态快速感知掌子面围岩特征、变形和支护质量状态,提高施工过程中安全状态的感知效率与精度,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减少因工期延长、安全风险产生的经济损失,有效控制意外事故的影响。示范工作将直接指导本项目公路隧道建设,还可推广应用至全国类似隧道工程的建设。通过在代表性隧道区段进行新技术创新应用,达到以下预期成效: 1)动态感知隧道掌子面围岩特征,包括发育节理的倾角/间距迹长、夹层或断层宽度及倾角等参数:快速分析围岩稳定状态,及时反馈临空面失稳区域、关键风险源,有效指导施工过程中的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工作; 2)自动化观测识别软弱围岩段掌子面围岩变形,提前预测软弱围岩段开挖面鼓出变形、溜塌风险: 3)沿隧道轴向、环向空间覆盖式的动态感知隧道初期支护轮廓状态与钢拱架间距,分析初期支护轮廓、变形状态及超欠挖情况,解决现有技术检测断面少、数据误差大等问题。 现代高新技术在隧道监控量测的应用分析监控量测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序,作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验证和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的重要手段,隧道监控量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量测设备的可靠性和量测数据的准确性、量测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广泛性。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与监控量测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创新上,有效减少了测量人力资源的投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具有数据精度高、可靠性强、数据处理及信息发布及时、自动化、网络化的优点,为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0 综述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信息基础。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分选测项与必测项,必测项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和拱脚下沉五项,通过监控这五项参数可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对量测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可用来预测围岩变形趋势,来验证和修改设计支护参数,从而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科学的组织和指导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与监控量测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创新上,越来越多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手段产生。 目前比较高新的监控量测技术主要是将传统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移动设备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一套全自动监控测量设备及云监控平台,实现对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自动连续监测。自动监控量测设备实时采集数据,将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并自动预报预警。相比通过测量人员定时到现场测量的方式,自动监控量测技术能连续监测隧道变形情况,避免了人为测量隧道变形数据时对监测数据的篡改,能够自动及时预报预警,具有连续性、真实性、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分析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分析 杨溪隧道的地质问题比较集中,包括隧道下穿碎裂带以及丰富的地下水可能出现的涌水。在杨溪隧道施工过程中,预警措施采用监控量测与地质超前预报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准确地判断围岩的变化及不良地质的性质,以详细的技术资料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并为工程变更提供依据。 标签: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将得到更多重视。隧道作为山岭地区公路、铁路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前期勘察进行了地质调查、地质钻探,但由于隧道位于地层之中,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无法完全掌握隧道所在地质条件。这就需要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监控量测,从而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以保证施工安全进行。文章以广乐高速公路杨溪隧道为例,总结和提出了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分析研究方法,对工程实践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工程概况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广乐高速公路是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复线。本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表水系较发育,在隧道进出口两侧冲沟处常年溪流不断,水量随季节有明显变化。该隧道地下水为基岩风化带内的裂隙水,丰富的地下水水源,使得隧道区地下水较为发育,施工时要注意排水、预防涌水。 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围岩变形破坏问题;涌水和突水问题;地面沉陷与塌陷问题;其他隧道地质灾害问题,如岩溶塌陷、高地温、瓦斯爆炸和有害气体的突出等灾害问题。 2 内容与目的 目前,地质超前预报分为地质构造预测预报、地层岩性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和不良地质预测预报。其主要目的:清晰的了解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質与水文地质条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减小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造成危害的程度;为工程设计的优化提供地质依据;为竣工文件的编制提供地质资料。 3 监测方案与数据分析方法 拟监测的项目主要有拱顶下沉、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收敛、锚杆拉拔力检测、地表下沉和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点,在拱顶中心线上布置3个测点;围岩体内位移量测每个断面布设3~5个量测点;接触压力每断面布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完整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17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 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 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

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 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 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 图一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隧道监测所需要的一些仪器总结

隧道分类: 按照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分类:分为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 按照隧道的长度分类:分为短隧道(铁路隧道规定<500m)、中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3000m)、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10000m)和特长隧道; 按照隧道位置分类: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隧道施工监测内容: 1.周边位移量测(收敛计): 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 收敛测线的布置形式, 可采用一条基线或两条水 平基线。 2.拱顶下沉量测(水准仪,全站仪): 对于深埋隧道, 可在拱顶布设固定测点, 将钢尺或收敛计挂在拱顶测点上, 读钢尺读数, 后视点可设在稳定衬砌上, 读标尺读数, 用水平仪进行观测。 3.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多点位移计,测缝仪,应变计) 新奥法建设的隧道, 并不是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本质上是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综合体。因此, 在进行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时, 要同时监测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以及相互作用亮个方面。 1)围岩内部位移监测(多点位移计) 2)裂纹监测(测缝仪): 裂纹监测, 是对隧道裂纹的发展变化进行观测。根据隧道裂纹调查资料, 结合隧道实际情况, 在隧道布置合适数量的裂纹计对有发展迹象的裂纹进行监测。 3)初衬钢拱架应变监测(应变计): 初衬钢拱架作为隧道主要的承重结构, 测量可以掌握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其应变.

4)二衬结构内应力监测(应变计):二衬钢筋铺设完毕未浇注混凝土前截断待测位置的钢筋,将传感器串联在钢筋上,作相关防护并将线路引出即可。 5)锚杆轴力监测(应变计):在安设锚杆前将锚杆截断,将轴力计串联焊接在距离锚杆孔口0.5~1.0m处,用砂浆锚固装有轴力计的锚杆。 4.地质预报(地质雷达) 5.地表下沉(水准仪) 6.隧道环境条件监测(CO/VI检测仪,瓦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光亮度检测仪,噪声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监测仪) 1) 空气质量监测(CO/VI检测仪) 2) 瓦斯浓度监测(主要用于附近有煤炭区的隧道)(瓦斯传感器) 3) 温度监测(温度传感器) 4) 通风监测(风速风向传感器): 测点应根据隧道实际情况, 但至少应满足在隧道两端、中间、人行横道、车行横道、应急停车带和风井等位置安装风速风向传感器。 5) 亮度监测(光亮度检测仪): 根据5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6, 应至少在洞口、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应急停车带和连接通道等处设置光亮度检测仪。 6) 噪声监测(噪声传感器): 测点布设根据实际情况, 但至少在隧道两端、中间和风机安设处布设噪声监测点。 7) 湿度和气压监测(湿度传感器,气压监测仪) 隧道运营期间监控内容 1 隧道结构侵蚀监测(CO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阳梯级系统):21)混凝土炭化侵蚀监测(CO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

隧道监控量测(标准)

技术交底记录 ***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一、工程地质特性 隧道位于陇西系内旋带,构造相对简单。隧道洞身通过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与上第三系 泥岩及华力西期花岗岩;泥岩与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未发现有大的构造形迹。隧道通过地区属 黄土高原,地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第四系砂质黄土,基岩仅在冲沟陡坎处出露。下浮基岩为第三 系泥岩,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构造等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黄土孔隙 裂隙和基岩裂隙水。 黄土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中, 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 * ^施工单位. ******************* 工区 编号:JSJD — ** 单位工程 ***隧道 施工里程 DK8**** ?DK **** 交底内容 ***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 术 交底 接底部门 (架子 架子队施工人员

1 ?隧道洞口段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 25m 布设一个断面,结合本隧道设计图纸, 其沉降观测点布设里程为 DK**9+687、DK**9+662、DK**9+644。 2 ? DK**9+644段位于基础处理与不处理分界段,此里程桩设置时左右各布置一个断面。 3?洞身段范围内W 级围岩每隔 300m V 级围岩每隔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 .隧道两个相向施工贯通面处两侧各布置一个断面。 5 ?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高于沟槽盖板 0.3m 处设一对沉降 观测点。 四、监控量测频率 隧道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根据测点距离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率确定。 如有出现异常情 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B —隧道开挖宽度 五、监控量测人员及仪器 1 . ***隧道监控量测人员有甲、乙、丙 2 .监控量测仪器采用莱卡 TCR402全站仪一套、苏光 DSZ2水准仪一套、收敛计一套 六、监控量测断面设置原则: 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由于隧道洞口处于浅埋段,隧道地表沉降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点和隧道内测点 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下表的要求布置。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注:—隧道埋深;—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饱和黄土段 可能出现涌水地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保瑞段怒江至龙陵段土建1标 高黎贡山隧道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录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1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 编制依据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新建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涵〔2014〕92号) 《关于推进围岩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通知》大瑞指安电[2014]026号通知《关于开展隧道仰拱开挖连续监控量测工作的通知》(大瑞指工电03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等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则、验收规范和标准等。 新建铁路大瑞线(怒江至龙陵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目的 监控量测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和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它始终伴随隧道施工全过程,是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做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①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②确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顺利贯通,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化; ③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施工方法修改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④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⑤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⑥为隧道工程建设管理积累经验,收集资料,总结出实用的技术成果,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项目部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编制依据 1、XXX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XXX施工组织设计;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第三章施工计划 第一节人员计划 为满足隧道监控量测需要,项目部特进行以下人员安排。 第二节设备计划

第三节进度计划 本监控量测方案伴随隧道施工全过程。 第四章监控量测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按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进行日常的施工。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使隧道结构既安全,满足其使用要求,又经济合理;在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 1、根据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掌握围岩和支护的状态,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通过监测数据的连续变化,分析支护结构的作用及效果,确定二衬和仰拱的施作时间; 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为大变形发展情况及研究、决策提供基础资料,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4、将监控量测结果及时反馈于隧道设计、施工、建设管理中,确定施工管理等级; 5、积累资料,供以后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第五章监控量测的内容及方法 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隧道监控量测,隧道监控量测流程如下:

监控量测技术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2)

监控量测技术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公路隧道已广泛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可预测预报围岩变化,优化设计和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使工程投资经济合理。通过对公路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沉降、喷层应力、钢拱架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与否的参数进行跟踪量测, 实时确定了合理的二次衬砌施工时间,成功避免了施工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对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公路隧道新奥法监控量测 隧道围岩变形量测是新奥法现场量测的首要内容,是确认或修改支护设计参数和判别围岩稳定的依据,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保证隧道的设计净空断面,监理人员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拱顶下沉和净空量测,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应及时与设计进行比较,掌握地表沉陷、围岩和支护的工作状态,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确定或调整支护结构、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评价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并对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稳定。 一隧道围岩的量测 1.1 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为了保护隧道的顺利开挖及二次衬砌的时间,隧道围岩的量测必测项目一般包括地址及支护状况观察、周边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地表下沉。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包括岩性、岩层产状、结构面、溶洞、断面描

述、支护结构裂缝等;周边收敛量测是量测隧道周边位移,了解收敛状况、断面变形状态,判断稳定性;拱顶下沉量测是监视拱顶下沉,了解断面的变形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地表下沉是根据地表下沉位移量判定隧道开挖对地表下沉的影响,以确定隧道支护结构。 1.2 隧道监控量测的选测项目 隧道围岩量测的选测项目: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锚杆轴力量测、衬砌应力量测、围岩压力量测及支护压力、型钢支撑应力量测及弹性波测试。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是了解隧道围岩的松弛区、位移量及围岩应力分布,为准确判断围岩的变形发展提供数据;锚杆轴力量测是根据锚杆所承受的拉力,判断锚杆布置是否合理;衬砌应力量测是根据量测二次衬砌内应力、喷射混凝土层内轴向应力,了解支护衬砌内的受力情况;根据围岩压力及层间支护压力,判断复合衬砌中围岩荷载大小,判断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各自分担围岩压力情况;量测型钢支撑内应力,推断作用在型钢支撑上的压力大小,判断型钢支撑尺寸、间距及设置型钢支撑的必要性;通过声波测试,判断围岩松动区大小、裂隙发育情况。 二隧道围岩量测的手段要求 量测数据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监控的成败。监控现场量测手段应满足下列要求: 1、尽快埋设测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场、位移场的变化与开挖作业面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变化在量测断面前后总计两倍洞径范围内最大。为了全面量测应力、位移的变化值,要求测点埋设紧靠开挖作业面,且要尽快埋设,以减少对施工的干扰。第一

隧道监控量测(标准)(运用实操)

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隧道施工里程DK8****~DK**** 交底内容***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 术交底 接底部门 (架子队) 架子队施工人员***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一、工程地质特性 隧道位于陇西系内旋带,构造相对简单。隧道洞身通过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与上第三系泥岩及华力西期花岗岩;泥岩与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未发现有大的构造形迹。隧道通过地区属黄土高原,地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第四系砂质黄土,基岩仅在冲沟陡坎处出露。下浮基岩为第三系泥岩,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构造等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黄土孔隙裂隙和基岩裂隙水。黄土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中,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 ***隧道围岩分级表 序号段落长度 (m) 围岩分 级 土石名称及特征 1 DK**8+040~+150 110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2 DK**8+150~+300 150 Ⅳ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3 DK**8+300~DK**9+376 1006 Ⅳ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4 DK**9+376~+531 15 5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5 DK**9+531~+632 101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6 DK**9+632~+662 30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7 DK**9+662~+670 8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8 DK**9+670~+687 17 Ⅴ砂质黄土、土体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二、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监控量测项 目 常用量测仪器测试精 度 适用情况 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初期支护完成后观察喷层表面裂隙及其发展、渗水、变形等 2 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 站仪 0.1mm 隧道洞身 3 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0.1mm 4 地表沉降水准仪、全站仪0.1mm 隧道浅埋段 监控量测项目表 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适用情况 1 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软弱变形段 2 隧道隆起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 仪膨胀性岩段 3 爆破震动震动传感器、记录仪滑坡、下穿段或临近建筑物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毕业论文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茅山东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茅山东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一、隧道施工方案简介 茅山东隧道上行线里程:EK25+575~EK25+815,下行线里程:FK25+514~EK25+782。是本标段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隧道按分离式双洞三车道单向交通设计,最小净距为34.35m,隧道开挖跨度在17.13m~17.33m间,洞身开挖断面最大为162.82m2,不利于开挖后围岩的稳定。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尤其隧道洞室穿越6层安山凝灰岩属较软质岩石,具碎裂结构,裂隙发育,岩体整体强度低,完整性差,洞室自稳能力差,易坍塌,不利于隧道施工及安全。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现场条件,茅山东隧道施工按先左隧、后右隧的次序,组织左、右洞顺序法施工,采取从东洞口向西洞口单口掘进,西洞口在隧道贯通前仅施做洞口与明洞开挖及其防护,为隧道顺利贯通创造条件。 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明洞两侧回填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分层均匀对称进行。隧道暗洞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按照无轨装碴运输模式组织施工,其中Ⅲ类围岩地段采用“CRD”法施工,Ⅳ类围岩地段采用“CD”法施工。隧道Ⅲ类围岩地段施工时,首先施做相应的超前支护措施,及时施作初期支护,施工严格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开挖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超挖、欠挖,初期支护及时可靠,同时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处理分析量测数据,调整支护参数。 二、监控量测目的 把量测结果反映到设计施工中的目的,首先是确认施工的安全性,其次是提高工程的经济性。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通过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变化,掌握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的力学状态和稳定程度,确保施工安全。为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机,了解和掌握围岩变化规律,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为最终稳定时间等提供信息依据,并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资料。因本隧道开挖断面大,必须加强围岩及支护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其目的是: 1、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1、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2、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二章监控量测职责及组织机构 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 组员:** *** *** *** 2、监控量测职责 隧道监控量测实行施工单位、业主第三方、公司三级管理制度。 ⑴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组织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⑵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⑶按批准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⑷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⑸配合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 ⑹根据监控量测复核成果,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反馈安全评估意见。按规定向建设、监理单位提报监控量测抽检、复核报告。 第三章监控量测方法 1、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在施工过程对开挖工作面周围的岩石特性、围岩状态、地下涌水情况等进行观察,并绘制地质素描和现场拍照,并对开挖后支护状态进行观察记录。(1)观察目的 开挖岩面的细致目测观察,对于监视围岩稳定性是既省事而作用又很大的监测方法,它可以获得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直观信息。隧道目测观察的目的是: ①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②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③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2)观察内容 ①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进行目测,主要是了解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审批稿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17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 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 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

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 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 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 图一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隧道工程检测实验指导书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实验指导书 隧道工程检测 实验指导书 隧道工程实验室编 2007年7月28日

目录 实验项目1:现代隧道施工技术(必修) 实验项目2:隧道通风检测(必修) 实验项目3:隧道照明检测(必修) 实验项目4: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和缺陷的无损试验(选修)实验项目5: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选修)

前言 隧道工程检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通过实验课程项目的设置,介绍隧道工程施工控制和质量检测试验的基本测试技术和试验方法,使学生获得专业所必需的试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一般隧道施工监控和质量检测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隧道科学试验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材所必需的基本训练的一部分。学科的特点是理论面广,工作量大,实践性强。因此,除了课堂实验理论教学之外,实验课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能更好地掌握实验理论和方法,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效果,培养试验技能,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地下工程方面科学研究和结构检验打下基础。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隧道工程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教材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二、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不得撤离各自的岗位。 三、试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若准备工作完成后,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四、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非当次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不能乱动;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六、试验中要小心谨慎,不要碰撞仪器、仪表、试件和仪表架等。 七、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卸下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原始状态,以后小心卸下仪器仪表、擦净、放妥、清点归还,经教师认可并把试验记录交教师签字后离开。 八、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除小组分工由别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外,严禁抄袭。 九、试验报告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计算分析正确、数据图表清楚、心得体会深刻。 十、经教师认可,试验也允许采用另外方案进行。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17合同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三、工程概况 (2) 四、监控量测管理 (3)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3) 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3) 2.数据处理和预测预报要快速准确。 (4) 3.监控必须及时有效、落到实处。 (4) 六、量测项目及内容 (4) 七、工作内容、方法和仪器 (4) ⒈洞内外观察 (4) 2. 拱顶下沉量测 (5) 3.地表沉降 (6) 4、周边位移 (8) 八、洞内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9) 九、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10) 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11) 十一、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12)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 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328m;涵洞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