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必考重点资料

2020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必考重点资料

2020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必考重点资料
2020电大法学概论复习必考重点资料

精品资料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制定法:它是指国家的有权机关,通过正式的程序,并且用成文的形式(条文)所表达的规范性文件。现在大我数国家的法律都以制定法为其主要渊源。

判例法:它是指以特定的法院所作的典型判决,其中包含的原则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

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不成文法又称习惯法。

实体法:是指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

程序法:是指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般法:是指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的社会组织普遍适用,而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就是一般法。如民法、刑法。

特别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法系:主要是按照法律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对各国法律时分类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大陆法系、英国法系等。

11-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仿效英国法律传统的各国法律。

12-法律的历史类型: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上,对法律进行最基本的本质性的分类。凡是经济基础及体现的阶级意志相同的法律,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

1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14-行政法规:专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效力及于全国范围。

15-地方性法规:专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

16-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人们的行为符合或违反该规范时将会产生的某种可以预见的结局的那一部分。法律后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性的,另一类是否定性的。17-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不得做某种行为的规范。刑法中大部分都是这类规范。

18-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

某种行为的规范。例如说有(肖像)权利,或是可以(上诉)等。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称为命令性规范;把授权性规范称为任意性规范。

19-确定性规范(二级名解)——是指直接明确地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而不依赖别的规范来说明或补充的规范。这在法律规范中占绝大多数。它直截了当,便于了解和遵行。20-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用它所指定的其他有关规范的规范。

21-法律汇编——就是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法律部门、颁布的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并汇成书册,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它不是立法工作。22-法律编纂——是一种立法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按照宪法的精神和法制统一的原则,将一个法律部门的所有的规范,重新进行审查,从内容上加以整理,或增删或修改,然后编纂成为一部结构严密、规范之间协调统一、内容系统完整的法律文件,即法典。这种活动只能由具有相应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

23-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律

部门的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4-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

活中的贯彻和实现。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因此,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

25-法律的适用——即通常所说的执法,是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26-法律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27-立法解释——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法律所作

的解释。我国宪法规定,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28-行政解释——是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及其主

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29、司法解释——是指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国家检察机关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30-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

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31-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32-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指轻罪社会主义法律规范调

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3-法律关系的客体(亦即权利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一般地说,法律关系的客体有:A物。B智力。C行为。

34-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

能和利益。其表现为权利的享有者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35-法律事实——那些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叫做法律事实。

36-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

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等几方面的统一。

37-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无产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也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38-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39-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

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

4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级名解)——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

精品资料

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41-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

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资格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内容。

42-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我国领土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遵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事务。

43-集会自由——就是公民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44-结社自由——就是公民按照一定的宗旨组成某种社会

组织的自由。

45-游行自由——就是公民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46-示威自由——就是公民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自由。

47-批评权——是指公民对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的缺点和错误,有权提出批评意见。

48-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权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合理化建议,帮助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49-申诉权——是指公民对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错误

或违法的决定、判决,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他或他的亲属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提出改正或撤销决定、判决或赔偿损失的请求。

50-劳动权——就是凡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获得工作和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51-物质帮助权——就是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52-审判权——就是依照法律审理和判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权力。

53-回避制度——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办案人员不参加处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的案件,以防止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并可避开嫌疑,以利于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

54-两审终审——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

告终结的制度。

55-检察权(二级名解)——指的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检察监督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6-行政法律关系——指的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发生的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

57-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法执行法律、法规,实施行政管理的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主管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58-行政决定——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针对特定事

件而采取的处理决定。是行政执法行为中最常采用的方式。59-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给予处罚的行政执法行为。

60-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法规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依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

61-行政监察监督(二级名解)——是指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执法情况和有无违法乱纪行为所进行的专门监察活动。

62-审计监督(二级名解)——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63-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

义务关系。

6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二级名解)——是指民事法律赋予他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65-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66-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67-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即公民或法人)实施的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合法行为。68-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有效成立的要件因而法律上不允许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69-委托代理(二级名解)——是根据本人授予代理人代理权的行为(即授权行为)而发生的。

70-法定代理(二级名解)——法定代理人代理权不是根据本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而是由法律在与本人存在一定亲属关系的人中直接规定的代理。

71-指定代理(二级名解)——是根据人民法院或有权指定的单位的指定而设置的代理,其代理权限的范围应在指定进加以明确。

72-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73-按份共有——是指多数人各按其应有的份额或比例,对同一项财产拥有所有权的情况。

74-共同共有——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对共有财产不分份额或在共有关系解除前不能确定各人应有份额的一种共有关系。

75-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它也是重要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后两者又可合称为工业产权。76-著作权——又可称为版权,它是指作者或其他主体对其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依照法律所享有的权利。

77-专利权——一项发明创造由发明人提出申请,经过主管机关的审核,确认发明人在法定期限内对此项发明享有独占的利益,就叫专利权。

78-保证——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行为。

79-定金——凡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和证明合同已有效成立为目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向对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保证合同的履行的为定金。

80-抵押——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供作担保的财产的占有,而仅将该财产供作债务履行的担保,即为抵押。

81-质押——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交付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还不履行其债务时,质押权人可将质押物变卖,并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

精品资料

82-侵权行为——是因单方面的不法行为而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最常见的法律事实。

83-不当得利——凡无法法律上的根据致他人损害而自己获得利益的,此种得利,即为不当得利。

84-无因管理——又可称为“无委托的事务管理”,是指既无约定,又无法法律上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财产或事务,其支出的费用及劳务,得请求受益人支付所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85-扶养——是根据身份关系,在一定的亲属间有经济能力的人对于无生活能力者给予扶助以维持其生活的一种法律制度。

86-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死亡后留下的遗产的权利。

87-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进行联系。

88-代位继承——是法定继承中了常见的现象。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有权继承其父或母应继承的财产份额的一种制度。

89-时效的中断——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由于发生法定事由,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限统归无效,叫做时效的中断。时效期间应从中断时重新计算。

90-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由一定人数的股东依照公司法投资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91-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的,全部资本分为均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92-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93-债权人会议——是在破产程序进行中保障全体债权人利益,表达债权人意志和统一债权人行动而由全体登记在册的债权人组成的临时性机构。

94-破产宣告(二级名解)——是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经依法审理,裁定和宣布债务人破产并予以公告的审判行为。

95-票据行为(二级名解)——是指票据法上规定的,能引起票据上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要式法律行为,它是引起票据关系产生变化的法律事实。

96-票据权利(二级名解)——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97-知情权——又可称为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者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98-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99-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100-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表明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的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10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对自己的罪行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102-刑事责任年龄(二级名解)——是指依照刑法规定,一个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103-刑事责任能力——简称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亦即一个人辩认和控制其行为的能力。

10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在某些中还包括犯罪目的。(99年考过论述)

105-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采取的因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06-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

107-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108-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10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10-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111-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112-主犯(二级名解)——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113-刑罚——是审判机关以国有的名义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14-主刑(二级名解)——是指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我国的主刑有五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15-附加刑(二级名解)——是指既能附加于主刑而适用也能独立适用的刑罚方法。我国的附加刑有三种,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16-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

117-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

118-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

119-酌定情节——是法律未作规定,而人民法院在量刑时根据不同的案情应当斟酌考虑从宽、从严的各种情节。120-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121-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122-数罪并罚——是指一人犯有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的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123-缓刑——是对于罪行较小、处刑较轻并且不是累犯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暂缓其刑罚的执行,给予一定的考验期限,在此期限内如果无新罪、无漏罪、无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就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124-减刑——是对于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经过法定程序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制度。

精品资料

125-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法定的追诉期限的,就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注意与诉讼时效相区分)

126-抢劫罪(二级名解)——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127-贪污罪(二级名解)——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128-受贿罪(二级名解)——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129-职能管辖——又称部门管辖,它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案件的权限的划分,是解决三机关的职责分工问题。

130-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加以限制。

131-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机关根据需要或有关人员的申请,责令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132-监视居住——是指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

133-逮捕——是以羁押的方式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134-公诉——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称为公诉。135-自诉(二级名解)——被害人本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进行的起诉,称为自诉。

136-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以公诉人的身份将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提请人民法院审理的诉讼活动。

137-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或者自行侦查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作出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

138-反诉——是指作为本诉的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开始后,被告人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同本诉在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上有牵连的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独立的诉讼请求。

139-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为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得到执行,对与案件有关的财产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140-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作出判决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为了解决申请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或其他紧急情况,而裁定由被告先行给付一定款项、特定物或暂停实施一定行为的措施。

141-国家承认(二级名解)——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存国家以一定方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142-国民待遇(二级名解)——又称平等待遇,是指一国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

143-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14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45-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对社会最终产生的影响。

146-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147-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148-法的渊源——是指法的表现形式,即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149-法律——是指由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包括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

150-国体——即国家性质,主要表明在国家中,哪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对哪些阶级实行民主,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

151-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而确立的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152-选举制度——是关于依照法律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原则、程序和方式方法的总称。

153-行政——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简言之,行政是国家的行政管理。154-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设立、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55-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不仅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而且应当符合法律宗旨,做到客观、适当、公正、符合理性。

156-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157-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的人或特定事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处理的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旧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158-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9-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民事主体。

160-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它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种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161-代理——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162-所有权——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精品资料

163-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64-人身权——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165-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或者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166-继承权——公民享有的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设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而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权利。

167-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168-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的先后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169-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依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170-违约责任——是指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171-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邢罚的法律。

172-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73-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174-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175-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因该行为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76-犯罪预备——就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177-邢罚——是刑法规定的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178-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邢罚处罚,在邢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179-减邢——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邢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180-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邢期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邢罚制度。

181-诉讼——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解决具体争讼的全部活动。182-回避制度——指承办案件的有关人员因与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诉讼活动的制度。

183-两审终审制——指一个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一种审级制度。

184-强制措施——指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现行犯、重大嫌疑人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

185-取保候审——指公检法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186-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交由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制度。

187-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争议标的物或者当事人的其他财产采取保护性措施,以使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或者使将来的生效判决能顺利执行的制度。

188-执行中止——执行过程中因发生了阻碍执行程序正常进行的情况,导致执行程序暂时停止。

189-国际法——也称国际公法,是国家在其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190-法律渊源:是指法律规范的来源。

191-我国的国体:(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3)工农联盟是我国的阶级基础(4)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征。

192-精神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智力成果的过程和措施。

193-国家机构的概念: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有机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194-行政主体:是指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95-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关于国家管理国家公务员,调整行政职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基本原则是公平、平等、竞争和择优。

196-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

197-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予以制裁的行政行为。

198-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有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受理申请的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199-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管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200-代理:是指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201-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02-人身权:又称人身非财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让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

203-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水灾、台风等。对于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行为人可以免除承担民事责任。

20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205-合同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完成自己

精品资料

应尽的全部义务。

206-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07-继承法:继承指财产继承,是指公民死亡后,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208-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参加者或当事人。

209-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关系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发生的经济关系。210-劳动关系:是指为了实现劳动过程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劳动纪律的关系等。

21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12-增值税:是指以在商品生产流通或提供劳务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13-刑法的概念: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通过国家立法程序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14-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215-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216-犯罪主体: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行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17-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218-刑罚:是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刑法和犯罪是密切相联的。犯罪是刑法的前提,刑法则是犯罪分子负行事责任的法律后果。

219-自首:是犯罪分子在以后自动投案,如实共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220-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221-行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行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222-合同:根据〈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23-法律规范,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

22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针对具体的对象,依法作出行政措施的行为。

225-诉讼时效,即消灭时效,是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规定消灭其司法保护请求权的时效制度。

226-.诉,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通过审判以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227-最惠国待遇,指一国给予另一国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待遇。

228-法律体系,是由一国各个法律部门的现行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229-监护,是指为了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种对他们的行为和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230-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231-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为使将来的判决得以执行,对与案件有关的财产所采取的强制性的保护措施。

232-准据法,被冲突规范指定用来确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

233-法律关系,是指受法律规范调整的,表现为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社会关系。

234-行政法,是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35-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23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或个人无偿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方式。

237-审判监督程序(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其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而依法重新进行审查处理的一种特殊程序。

238-冲突规范,是指各种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的规范.

239-法律体系,是由一国各个法律部门的现行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240-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也叫契约。

241-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不特定的社会事实为对象,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242-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集体对其智力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

243-.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各级人民法院在受理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方面,以及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受理审判刑事案件方面的各种分工。

244-国家领土.是指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特定部分。

245-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必要性。246-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相对人单方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反复适用性的约束行为,一般表现为制定各类行政规则的行为。

247-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248-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49-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依法将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其所欠的各种债务,并免除其无法偿还的债务的法律程序。

250-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51-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

精品资料

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

252-法的创制:是指一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253-法的适用: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254-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于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国家保证法的实施的重要形式。

255-法律解释: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对现行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作必要说明。

256-法律渊源:通常指法律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

257-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58-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的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加以系统排列,汇编成册。

259-法典编纂:也称法律编纂,是指在对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整理、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系统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典的活动。260-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从事某种行为以及要求国家或其他公民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

261-义务: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公民必须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62-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63-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理、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6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65-物权:是权利主体对物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266-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267-债权: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68-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后,按其生前所立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269-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所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其法定继承人承受的遗产继承方式。

270-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

271-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法律则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272-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后,按其生前所立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273-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274-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275-法律适用: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276-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77-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278-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279-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垄断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

280-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或行为,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281-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包括两种行为方式,即作与不作为。

282-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法律则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28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284-法律适用:法的适用是法的实现的另一种形式。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285-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286-累犯: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并在该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一段期限内,再次犯应当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287-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一人所犯的数个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法定的原则和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288-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

289-法律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对现行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作必要说明。

290-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91-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

292-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做一定行为的规范。如婚姻法中关于夫妻之间义务的规定。

293-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294-代理:是指代理人权限以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295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

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

判断:

(× )1、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至两年,而拘役的期限为十五天至三个月,所以,管制比拘役的刑罚重。

(×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关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 )3、缓刑是指不立即执行,过一段时期再执行。(× )4、一般来说,违法的行为,必然违反道德。(× )5、因为宪法是母法,所以,宪法的产生早于子法。(× )6、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亡。

(√ )7、时效中止是由客观情况引起的,而时效中断则是由主观情况引起的。

(× )8、如果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则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被继承人所立遗嘱中留给继承的遗产。

(× )9、老王的儿子与老王的堂妹的女儿产生了爱情,因是近亲,故不能结婚。

(× )10、债的发生原因有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 )1、法是人类社会开始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必然通过法表现出来。

(× )3、每条法律条文都有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组成。

(√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和普通法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 )5、公民某甲失踪5年,配偶乙向法律申请宣告甲死亡,甲父母反对,人民法院应宣死亡。

(√)6、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都受法律保护。(×)7、凡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8、在我国,14岁以下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9、我国法律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之间婚姻。(√)10、某公民生前立有自书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应以公证遗嘱为准。

(√)1、宪法的内容会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3、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适用和法的遵守两种形式。

(×)4、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除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外,一律平等。

(×)5、单位犯罪也为共同犯罪。

(√)6、甲的祖父和乙的外祖母是同胞兄妹,具婚姻法的规定,甲和乙可以结婚。

(√)7、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辖管理。

(×)8、经公证机关公证过的遗嘱是不能撤销和变更的,口头、书面、自书、代书、遗嘱不得变更和撤销公证遗嘱。(×)9、法人是拟制的民事主体,所以没有人身权。(√)10、民事诉讼法规定: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间为十日。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一定要通过法律表现出来。(×)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和普通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3、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4、一般来说,每条法律条文都是由假定、指示、处理三部分组成。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他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法定代理主要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代理权。

(×)7、区别罪与非罪的标准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8、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物。(×)9、我国司法奉行的公开审判制度,所以任何案件应公开审判,允许旁听。

(×)10、同时立下自书、代书、录音和口头遗嘱的,以自书遗嘱为准。

(× )1、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讲,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

(× )2、猎人在丛林中开枪打中了一只野猪,野猪受伤狂奔下山,撞死了正在山下路上行走的小孩,猎人对小孩的死是一种疏忽大意的过失。

(√ )3、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顺序(1)父母(2)祖父母、外祖父母(3)兄、姐(4)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 )4、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 )5、小刘因打架斗殴,受到劳动教养的惩罚,这种惩罚属刑事制裁。

(× )6、某甲为杀害某乙,放火烧乙在田间护庄稼睡觉的茅棚,致乙被烧死,则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后数罪并罚。

(√)7、甲将一块旧手表交给信托商店请其代为出售,这属委托代理。

(√ )8、法律编纂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立法活动,而法律汇编不是创制法的活动。

(√ )9、小李的姑母是小叶父亲的岳母,根据婚姻法之规定,小李与小叶可以结婚。

(× )10、违法即犯罪,犯罪即违法。

(× )1、一般来说,每条法律条文都由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组成。

(√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内在基本要求是正确、及时和公正。

(× )3、选举的普遍性原则表明: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公民某甲失踪5年,配偶乙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甲的父母坚决反对,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死亡。(× )5、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身体受伤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

(× )6、我国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结婚。(√ )7、公民生前曾立下内容矛盾的自书、公证录音、口头和代书遗嘱的应以自书遗嘱为准。

(× )8、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轻或宽处罚。(√)9、新刑法确定了绝对正当防卫,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没有防卫限度的限制,只要实行

防卫行为即正当防卫。

(√ )10、国家安全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可依法规定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用后应当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赔偿。

选择(单选、多选):

1、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2、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3、王甲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处死刑,并于3月15日执枪决。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遭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一个特征?(法由国家强制义保障实施)

4、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法律关系的内容)

5、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18周岁)。

6、1982年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4)部宪法。

7、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进步性的资本主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人身自由权)。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是(人民法院)。

11、我国民民族自治地方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2、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13、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4、以下(省政府的厅长)属于公务员。

15、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6、下列肯定不属民法气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小张与所在单位因劳动权益发生纠纷)。

17、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表现形式)。

18、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19、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0、(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

21、某厂采购员甲外出采购一批水泥,某甲是该厂的(委托代理人)。

22、(合同)是产生债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发生根据。

23、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队段。

24、甲厂向乙厂发一电报称:“尚有250克玻璃瓶装的菠萝罐头2吨,每吨2500 元,需否?”乙厂回电:“需250克听装的午餐肉罐头2吨,以市场价结算。” 乙的回电是(要约)。

25、某日,甲路过一照像馆,发现两个月前他儿子在该照像馆拍摄的一张儿子一周岁照片悬挂在该照像馆的厨窗内。该照像馆侵犯了(甲的儿子的肖像权)。

26、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限为(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

27、张某死亡时遗留下的遗产有近30万元,他尚有妻子、女儿、儿子、哥哥、孙子、媳妇等亲属,张某未留有遗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哥哥、媳妇和孙子都不享有继承权)。28、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9、小张因急需用钱,于2002年2月3日向小王提出借款。小王当即将5000元现金借给了小张,两人约定,小张应于2002年9月1日前还款。假设,碍于情面,小王从未向小张催款,小张也不再主动与小王联系,那么小王的这一债权自(2004年9月1日)起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1、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执法必严)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现行宪法是建国后的第(5)部宪法。

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合同,约定违约金为20万元,后甲公司违约,造成乙公司损失15万元,那么甲公司应当向乙公司实际支付:(20万元)

(A )5、某甲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2000年7月2日执行完毕,2004年4月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则甲是:

A、累犯

B、危害国家安全罪

C、不是累犯(B )6、某甲犯盗窃罪判有期徒刑8年,犯抢劫罪判有期徒刑10年,合并执行12年,刑法执行一年后,甲又犯新罪,该判10年,则甲犯还应执行的刑期幅度应为:

A、11-21年

B、11-20年

C、其他

(C )7、假释不适用于:

A、有期徒刑

B、无期徒刑

C、管制

D、拘役

(C )8、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男女平等

B、互谅互让

C、公平、诚实

()9、被告人某甲,15岁时犯抢劫罪,17岁时又犯盗窃罪,被捕后,至审判时某甲已满18岁,则本案应:

A、公开审理

B、一般不公开审理

C、可以公开审理

D、一律不公开审理

(C )10、有权决定批准逮捕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国家安全机关

(C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

(C )2、我国公民从到死亡为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年满18周岁B、年满16周岁C、出生

(A )3、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存在于过程中。

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A )4、某甲犯盗窃罪被判15年徒刑,服刑6年后又犯新罪,判4年徒刑,依明数罪并罚原则,该犯还应执行的刑罚应在幅度内确定。

A、9-13年B、15-20年C、15-19年D、4-15年

(A )5、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则

A、原判刑法不再执行B、视为原则刑罚已经执行

C、视为没有犯罪D、判决无效

(A )6、某男的父亲和某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则某男和某女:

A、不能结婚B、能够结婚

(B )7、刘某5岁时,随母亲改嫁,刘某的继父形成抚养关系,则刘某与生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已经消除B、不能消除C、部分消除

(AC )8、人民法院在被告人是的情况下,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A、聋哑人B、杀人犯C、未成年人D、尚未委托辩护人

(A )9、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由管辖。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C )10、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时是死体,则其份额由继承。

A、生母B、其继承人C、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B )1、引起意外事件的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

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A )2、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

A、担任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B、接受财产赠与权

C、继承权

D、生产经营权

(D )3、代理人和某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A、由代理人承担赔偿责任B、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C、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D、由代理人和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BC )4、民事诉讼法有关回避的规定,除适用于审判人员外,还适用于:

A、证人B、鉴定人、翻译人员C、勘验人、书记员D、诉讼代理人

(B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调节。

A、可以B、不可以C、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D、应当

()6、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家庭义务有:

A、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按照送适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

B、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交少量的义务教育杂费

C、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保证子女和其他被监护人健康成长

(B )7、某甲因盗窃罪被盘有期徒刑15年,服刑6年后,发现甲犯在6年前有伤害罪,应判处有期徒刑6年,衣数最并法原则,对该犯决定还应执行的刑罚应在哪一幅度内确定:A、15年-20年B、9年-14年C、9年-15年D、6年-9年

(ABC )8、法律规定有继承权的人的范围包括:

A、配偶、父母、子女B、兄弟姐妹C、祖父母、外祖父母D、孙子女、外孙子女

(A )9、某甲购得一条电热毯,在使用时因该电热毯漏电而受伤害,如果甲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的时效期限为。

A、一年B、二年C、二十年D、六个月

(C )10、甲钱财大输,便将乙托其保管的录象机拿到集市上出卖,丙以合理价格取得,

乙在丙处发现该机,便向丙讨还,丙不给,此机

应。

A、返还给乙,甲退款给丙B、退还给甲,由甲退款给丙

C、归丙取得,乙只能向甲请求不当得利

1、(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1982年宪法是我国第(C)部宪法。

A、二

B、三

C、四

D、五

3、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是( C )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内容

4、我国公民从( A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A、年满18周岁

B、年满16周岁

C、年满10周岁

D、出生时起

5、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驶职权的负责人为( B )

A、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表人

C、指定代理人

D、委托代理人

6、管制的期限为( A )

A、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

B、十五天以上,六个月以下

C、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

D、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7、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存在于( A )过程中

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

C、故意或过失犯罪

8、刘某5岁时父母离婚,因其母改嫁李某而与李某形成了抚养关系,这时刘某和其父的权利义务( B )

A、已经消除

B、不能消除

C、部分消除

9、人民法院在被告人是( A )的情况下,应该为其指定辩护人。

A、聋哑人

B、杀人犯

C、未成年人

D、尚未委托辩护人的嫌疑人

10、某甲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服刑2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则某甲应继续服刑( A )。

A、12年以上,25年以下

B、13年以上,25年以下

精品资料

C、12年以上,20年以下C、11年以上,20年以下

11、某甲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则甲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实际时间是

( D )

A、两年

B、三年

C、四年

D、十年

12、在缓刑考验期满,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再犯新罪,那么( A )

A、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B、视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

C、视为没有犯罪

D、判决无效

13、为胎儿保留的继承份额,如出生时为死胎的,由

( C )继承

A、生母

B、继承人

C、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14、某男的父亲和某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某男和某女(A)

A、不能结合

B、可以结合

15、在法律上,享有双重继承权的是( D )

A、婚生子女

B、非婚生子女

C、养子女

D、继子女

1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ABCD )

A、劳动权

B、休息权

C、物质帮助权

D、财产所有权

17、《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括(AB )

A、剥夺政治权利

B、没收财产

C、罚款

18、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 A )

A、自诉案件

B、非法拘留案件

C、渎职案件

19、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ACD )

A、恢复原状

B、罚款

C、赔礼道歉

D、修理、重作、更换

20、正当防卫的条件有(ABD )

A、不法侵害在进行之中

B、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C、是损害较小利益保护较大利益

D、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2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ACD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罪刑相适应原则

22、犯罪未遂的特点是(AC )

A、已经着手犯罪

B、行为实施完毕,未造成危害结果

C、犯罪未得逞

D、自动放弃犯罪

23、下列人员( D )属于诉讼参与人

A、检察人员

B、审判人员

C、书记员

D、辩护人

24、下列遗嘱中,必须有见证人员在场的是

(ACD )

A、录音遗嘱

B、自书遗嘱

C、口头遗嘱

D、代书遗嘱

25、缓刑适应对象是(AB)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C )。A、智力相适应的活动B、年龄相适应的活动

C、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活动

D、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活动

2、丈夫甲为杀死妻子,在妻子饭碗中投毒,明知孩子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与丙的主观态度分别是(B )。

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3、1994年1月1日晚张某被人打成重伤,经长时间的访查于1995年6月30日张某掌握确凿的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李某,这时,张某后在()前向法院提出要求赔偿的请求。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6月30日

C、1995年6月30日

D、1995年1月1日

4、当几种继承方式发生冲突时,按其效力(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B

A、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B遗赠抚养协议、遗赠、遗嘱继承、法定继承

C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遗赠、遗嘱继承

D、继承和遗赠、法定继承、遗赠抚养协议

5、甲家具厂向乙油漆厂订购油漆300桶,每桶20元,合同违约金为100%,后乙单方毁约,使甲家具厂停工待料损失350元,延误工期损失200元,为此乙厂应向甲厂支付(B)。

A、1150元B、600元C、550元D、350元

6、司机张某下班时间开车外出,撞倒农民李某,本案被告为( A )

A、张某B、张某单位的领导C、张某和领导D、没有被告

7、因(ACD )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

A、加工承揽合同B、购销合同

C、保管合同D、运输合同

8、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罪的,应负刑事责任。BDE

A、过失重伤B、强奸C、盗窃D、贩毒E、投毒9、某甲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则他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时间为(B)年。

A、3B、13C、10D、7

10、缓刑适用于(AD)的犯罪分子

A、拘役B、死刑C、无期徒刑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1982年的宪法是我国的第(C)宪法。

A、二

B、三

C、四

D、五

2、我国对公民国籍取得主要坚持的原则是:D

A、出生地原则

B、血统原则

C、归划原则

D、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混合原则

3、法人的权利能力取决于(D)

A、主管机关的决定

B、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C、财产数量的多少

D、成立的宗旨和经营的范围

4、下列属于诉讼参与人的是(D)

精品资料

A、检察人员

B、审判人员

C、书记员

D、辩护人

5、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由(B)主管。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其他

6、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指(C)

A、父母、兄弟姐妹

B、兄弟姐妹、外祖父母、舅、姨、表兄弟姐妹

C、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叔、伯、姑、姨、侄、甥

D、其他

7、某父的父亲与某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某男与某女(A)

A、不能结婚

B、能够结婚

C、视情况而定

8、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由谁来继承(C)

A、生母

B、继承人D、被继承人的继承人D、其他

9、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份子如果犯新罪,那么(A)

A、原判罪刑不再执行

B、视为原判罪刑已经执行

C、就视为没有犯过罪

D、判决无效

10、下列属于刑罚主刑的有(B)

A、罚金

B、拘役

C、拘留

11、疏忽大意的过失,同意外事件区别的关键在于(C)

A、对危害结果能否的心理态度

B、对危害结果的遇见程度

C、对危害结果预见与否的情况

D、对危害结果的严重态度

12、被告A因强奸罪(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10年,盗窃罪判6年,根据数罪并罚原则,具体执行的刑期应为(D)

A、22年

B、5年以上,21年以下

C、100年以上,21年以下

D、10年以上,20年以下

13、根据宪法规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B)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设立特别行政区

14、悬挂A国国旗的轮船停泊在我国港口,乘客A国公民因斗殴伤害了B国公民,依据我国刑法对此犯罪行为:(A)A、适用A国刑法B、适用我国刑法

C、适用B国刑法

D、三国刑法可任择一用之

15、下列人员中(C )适用法律回避制度

A、证人

B、辩护人

C、鉴定人

16、法律的基本特征是(B)

A、执法上的国家强制性

B、产生上的国家意志性

C、调整方法的特殊性

D、适用上的普遍性

17、民事权利中的人身权是指(AB)

A、人格权

B、身份权

C、人身自由

D、其他

18、下列属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的有(ACD)

A、配偶、父母、子女

B、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C、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D、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19、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CD)

A、罪行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20、下列属于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应尽的义务有(ABC)

A、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

B、保守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

C、及时报告,提供情况、证据

D、教育防范,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多选:

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内容)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3、在我国,最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

4、我国法律解释中正式解释包括(任意解释)

5、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多项选择题

8、构成行政法律关系戏剧片不可少的要素有(主体;客体;内容)。

9、行政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社会公益性原则)。

10、下列人员中属于公务员的是(区长;区长办公室秘书)。多项选择题

11、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自然人;国家;其他组织)。

12、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有(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婚姻关系消灭)。

13、以下哪些人可能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14、财产所有权包括四项权能,除了战友有,还包括(使用;收益;处分)。

15、以下所列四项中,属于法定孳息的有(租金;利息)。

1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亲属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叔叔、舅舅;孙子孙女)。

17、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只能发生在法定中;无论是否再婚)。

18、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a法的遵守b法的执行c法的适用

19、法律效力:包括:a法的时间效力b法的空间效力c 法对人的效力

20、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而一般的法律制度和修改只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1/2)通过即可生效。

21、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方面::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22、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公开、公正原则4“一事不再罚”原则5保障当事人原则。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整理

法概复习 一、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具有普遍效力得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就是调整人们得行为或社会关系得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得评价,具有国家得意志性。三、法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得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就是由一定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得。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与义务就是法得最核心得内容与要素,就是贯穿于法得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与法得运动过程得法律现象,就是法最基本得范畴。权利与义务代表了不同得法律精神。 权利得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得权力与利益; ②就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得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得许可与保障手段。 权利得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得认可与保障;②权利得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就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得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就是基础,请求权就是实体内容,诉权就是保障手段。 义务得概念:①它就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得尺度或范围;②它就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得法律约束;③它就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得必要性。 权利与义务得关系:(1)结构上得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就是主动得,一个就是受动得。(2)数量上得等值关系,一个社会得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总就是相等得。(3)功能上得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得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与权利得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得主次关系,权利与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就是变化着得。 三、法律关系 概念: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就是一种合法得关系;(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得意志。(3)法律关系就是具体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得构成:(1)主体,即权利得享有者与义务得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与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具体得权利与义务。法律上得规定只就是“应有得”、“一般性”得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得“实有得”、“个别化”得权利与义务。(3)客体,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得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得违法行为所应承担得带有强制性得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 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就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得国家根本法。(p,25) 特征:1)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法;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3)宪法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得集中表现;4)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得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得人所采取得必要得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自考《法学概论》笔记_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040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1 (2010-03-03 17:09:44)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 第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第三: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第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第五: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 第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第四: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第五: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成文法定义: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行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第二: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第三: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实施却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 第四: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中,一般没有固定形式。 第五:在一国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6、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 第一: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确定契约自由。 第三: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确定法制原则。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第二: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从实际出发。 第二:群众路线与集中领导相结合。 第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第四: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立、废、改相结合。 4、具有法律提案权的机构: 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一定数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二:国务院。 第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 第五:最高人民检查院。 5、法律汇编:是指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法律部门、颁布的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的加以编排,并汇成书册,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 6、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部门的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7、法律部门:是指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那些法律规范的总和。 8、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公司概论》推荐题库题库及答案

电大【公司概论】形考作业答案参考(附题目) 电大【公司概论】形考作业一: 一、判断题 1.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事合伙制企业。(错) 2.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错) 3.母公司可以依靠行政命令控制子公司(错) 4.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对) 5.我国《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对)6.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0%。 (错) 7.召开公司创立大会是募集设立独有的一项设立程序,因此,发起设立方式不必召开创立会。(错)8.产权是法定主体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错) 9.产权以所有权为核心,所有权性质决定着产权的性质,因而产权就是所有权。(错) 10.财产权离的高级形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错) 二、单项选择 1.现代公司产生于:( C ) A.17-18世纪 B.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 D.产业革命爆发时 2.以下哪一个不是传统的企业制度?( ) 3.以下哪一点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缺点?(C ) A.承担无限责任 B.组建程序简单

C.信用程度低 D.筹集资本较难 4. 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所认购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司股票总数的(A35%) 5.关于公司资产是指( C ) A.股东权益 B.负债 C.股东权益+负债 D.股东权益-负债 6.关于无形财产出资,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要求聘请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B.允许分期给付 C.必须作价 D.对股份有限公司只限于发起人 7.下列关于产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 B.产权是一组权利 C.产权的各项权能可以分离 D.产权的各项权能不能转化 8.下列关于所有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 B.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 C.表明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 D.是产权的核心 9.下列哪个不是私有产权的特征?( C ) A.排他性

最新《法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专科起点升本科) 《法学概论》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小题) 1.法律是一种()。 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2.法制是指()。 A、依法办事的制度 B、治理国家的方式 C、具体的法律制度 D、法律制定的程序 3.法治指的是()。 A、一种治国方式 B、有法可依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违法必究 4.我国的国体是()。 A、民主集中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5.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行政相对人 D、公安局 6.法律是()的体现。 A、多数人意志 B、被奉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 C、广大劳动人民意志 D、统治阶级意志 7.下列哪一个组织不享有法律议案的提议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协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8.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9.肖像权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地位应属于()。 A、物 B、行为结果 C、智力成果 D、精神财富10.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机构不包括() A、假定 B、处理 C、权利义务 D、制裁 11.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不包括()。 A、有限责任公司 B、无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国有独资公司12.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 A、新法与旧法相比,如果新法量刑较轻,则适用新法 B、新法原则上无溯及力,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适用新法精品文档

C、新法无溯及力,应当按照旧法量刑,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时,则适 用新法 D、将新法和旧法比较,哪个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的,就适用哪个法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合法性审查原则 14.根据英美法系的传统,对法的基本分类依据是()。 A、实体法与程序法 B、普通法与衡平法 C、判例法与成文法 D、公法与私法 15.在我国,下列关于婚姻的理解是错误的()。 A、婚姻必须是两性的结合 B、婚姻双方具有夫妻身份 C、婚姻必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 D、同居达到一定期限即可成立婚姻 16.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下列哪一项是属于可以计算在诉讼时间内的()。 A、鉴定期间 B、处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期间 C、中止诉讼的时间 D、审查回避的时间 17.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犯罪构成主观上必须具有的目的是()。 A、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谋取利益的目的 D、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18.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 A、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B、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C、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D、被继承人所在地法院管辖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B、合法性审理原则 C、当事人自愿调解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20.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条约是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协议 B、国际条约一旦签订,对条约缔结国具有强制执行力 C、国际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则 D、国际条约主要是以书面形式的协议规定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在某一问题上的权利 义务 21.国际法上的承认是一种()。 A、政治行为 B、法律行为 C、政治行为兼法律行为 D、国家行为 2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 A、是两种不同的规范 B、是两种不同的法律 C、是两种不同的政策 D、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23.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该规定为()。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既有授权性规范,也有义务性规范 精品文档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

法概复习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的意志性。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和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权利的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②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权利的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权利的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的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是基础,请求权是实体内容,诉权是保障手段。 义务的概念:①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②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③它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受动的。(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的。(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权利和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 三、法律关系 概念: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合法的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规定只是“应有的”、“一般性”的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的“实有的”、“个别化”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p,25)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

法学概论

(1/10)、甲委托乙前往丙服装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丙未问乙的代理权,便以之订立了买卖合同。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4分) ?A、构成表见代理 ?B、丙有催告权 ?C、甲有追认权 ?D、丙有撤销权 (2/10)、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有:()(4分) ?A、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B、民事法律关系内容 ?C、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D、智力成果 (3/10)、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4分) ?A、需为模式 ?B、应为模式 ?C、可为模式 ?D、勿为模式 (4/10)、下列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4分) ?A、经济基础的局部变化必然会引起法律历史类型的更替 ?B、经济基础决定了法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了法的产生 ?D、经济基础决定了法的内容

(5/10)、下列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有()(4分) ?A、民事主体的身份关系 ?B、法人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 ?C、公民之间的财产归属关系 ?D、民事主体的人格关系 (6/10)、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4分) ?A、国家 ?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 ?C、中国公民 ?D、法人 (7/10)、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4分) ?A、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8/10)、法的效力包括()(4分) ?A、域外效力 ?B、时间效力 ?C、对象效力 ?D、空间效力 (9/10)、以下属于法的规范作用有()(4分)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10/10)、抵押权的性质为( )(4分) ?A、从权利 ?B、请求权 ?C、支配权 ?D、绝对权 (1/10)、在我国,专利主要包括以下()(4分) ?A、外观设计专利 ?B、发明专利 ?C、实用新型专利 ?D、技术专利 (2/10)、下列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4分) ?A、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的行为 ?B、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其专利 ?C、假冒和冒充专利的行为 ?D、侵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法规定的其他权益(3/10)、根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婚登记的具体程序包括( )(4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司概论》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公司概论>>形成性考核02任务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2. 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合伙制企业。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3. 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4. 在业主制企业中,产权主体唯一的。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5. 母公司可以依靠行政命令控制子公司。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6. 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以股权的占有为基础的。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7. 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8.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方面的最大区别是只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9. 法人产权包含收益权的内容,经营权不仅包含收益权的内容,还包含处置权的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0.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1.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2. 公司的法人财产既包括股本及其增值部分,也包括负债所形成的财产。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3. 公司设立时出资者出资形成的财产不属于公司的法人财产。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4. 股东权益与公司的净资产两者数额相等。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5.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由全体股东制定公司章程。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6. 公司产权制度的关键是公司成为不依赖于股东独立存在的法人。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7. 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8. 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所认购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司股票总数的35%。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具有规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17 作为行为规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围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自考【法学概论】笔记整理

【法学概论】 第一章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和法律。氏族是原始社会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调整氏族 成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体现全体氏族成员利益和意志的习惯 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法律是社会经济发 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三、法律的产生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它的最初形式是国家认可的习惯,后 来逐渐发展为成文的法律。 四、法律的历史类型是根据法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律进行的 最基本分类。 五、人类历史上依次存在过奴隶制类型法律、封建制类型法律、资本主义类型法 律和社会主义类型法律。各种类型的法律建立在各自的经济基础之上,体现不同的阶级意志,并各具特点 六、法律的本质是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而具有很强的阶级性。但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少数人或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法律体现的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而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七、法律的特征是: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八、法律可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力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九、法律的价值: 是指法律的属性和功能,经过实践,同人的法律需要的某种适合或一致。 十、依据法律价值的作用,可以把法律价值分为法律的工具价值和法律的目的价值。 十一、法律及其价值之间有许多相对应的范畴,其中最基本的当属法律与正义、法律与自由、法律与效益、法律与秩序。 十二、法律的要素是指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或基本成分。 通常认为,法律由以下三要素构成: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十三、法律有其内在本质规定性,也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法律的表现形式在法学上称之为法律的渊源。 法律渊源于法律本质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但并非本质相同的法律形式必然相同。由于各国的具体条件不同,本质一致的法律,其形式却不尽相同。 十四、综观古今中外,法律的渊源主要有:

2014电大公司概论机考(网考)试题及答案

2014电大公司概论机考(网考)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 A.所有权】。 产权强调的是财产关系的【 A . 社会属性】。 产权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 A .界定功能】 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清算价值与下列哪个一致?【 C账面价值】 促使股票价格上涨的因素是【 D企业盈利提高】。 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是:【 C. 董事会与监事会平等制约】 董事会及董事长应承担:【B.决策失误的责任】 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缴纳出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C.允许分期缴纳出资 根据股东权利不同,公司的股票可分为【 C普通股和优先股】 公司财产权能分离的高级形式是指【C.原始权、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三者的相互分离】。公司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是:B公司资产 公司法人对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所享有的较完整的所有权,叫做【B.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可以在滥用行为出现后,最大限度地保护【C .债权人】的权益。公司破产是以保护【 B债权人】为主。 公司起源于:【A 中世纪的欧洲】 公司以部分财产另外设立两个新公司的行为属于【D派生分立】。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公司重整不适用哪种公司【 D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重整的权力机构是【 C关系人会议】。 股份公司与有限公司之间合并后的存续公司是:【A股份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自行承担股票发行风险,只是将股票公开销售事务委托给承销商办理的发行方式是:【B 代销】 关于公司资产是指C股东权益+负债 关于无形财产出资,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允许分期给付 关于有限责任制的缺陷,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忽略了对股东的保护】 国有控股公司的出资者是:【 D.国家】 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对董事长的激励主体是:【 B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兼并指的是:【 A吸收合并】 控股公司的职能主要是:【 A.资本运营】 拟定公司重整计划的人为【 C重整人】。 期股激励适用于:【 B.未上市公司】 期股期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 B.中上层管理者】

《经济法学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经济法学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以独立法律部门的面貌在一国出现,始于 [ ] A.19世纪中期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2.下列()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 ]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乙厂的矿泉水使用“清凉”商标,而“清凉矿泉水厂”是本地一知名矿泉水厂的企业名称 C.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复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上 3.企业国有资产,是指 [ ] A.国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B.国家对企业的货币出资 C.国有银行向企业的借款 D.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4.根据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有权依法奖惩职工的是 [ ] A.职工代表大会 B.工会委员会 C.管理委员会 D.厂长 5.统一印制、发行人民币的机构是 [ ] A.财政部 B.国务院 C.中国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6.下列项目中,不需要征收消费税的是 [ ] A.服装 B.洗面奶 C.香烟 D.白酒 7.下列()既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也是消费者的一项义务。 [ ] A.消费者安全权 B.消费者知情权 C.消费者受教育权 D.消费者受尊重权 8.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金额不得超过 [ ] A.1000 元 B.2000 元 C.5000 元 D.10000元 9.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10.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5人,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 [ ] A.四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 11.根据2013年新修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 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 [ ] A.1 倍 B.2 倍 C.3 倍 D.10倍 12.下列所得中,免缴个人所得税的是 [ ] A.赵先生的年终奖金 B.钱先生出售本人绘画的收入 C.孙先生的个人保险所得的赔款 D.李先生的储蓄收入 13.甲公司因与乙公司有经济纠纷,甲不再经营乙公司的产品。当老客户询问甲有无乙的产品时,甲的职 工故意说:“乙的产品不行了,价格又高,我们不再经销乙的产品了。甲的行为属于 [ ] A.侵犯乙公司名誉权 B.侵犯乙公司荣誉权 C.虚假宣传 D.商业诋毁 14.当前我国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是 [ ] A.工信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财政部 D.发改委 15.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原则编制。 [ ]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绩效预算 D.增量预算 16.甲欲买“全聚德”牌的快餐包装烤鸭,临上火车前误购了商标不同而外包装十分近似的显著标明名称 为“仝聚德”的烤鸭,遂向“全聚德”公司投诉。“全聚德”公司发现,“仝聚德”烤鸭的价格仅为“全聚德”的1/3。“仝聚德”的行为属于 [ ] A.商誉诋毁 B.低价倾销 C.市场混淆 D.虚假宣传 17.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外贸、政府采购等是产业政策法的哪类保障措施? [ ] A.间接诱导手段 B.行政、信息指导手段 C.间接管制手段 D.直接管制手段 18.根据《价格法》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 [ ] A.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 B.保护价制度 C.临时集中定价权限 D.价格监测制度

电大《公司概论》网考期末考题.

(一单选 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 A.所有权。 产权强调的是财产关系的( A . 社会属性。 产权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 A .界区功能 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清算价值与下列哪个一致?(C账面价值 促使股票价格上涨的因素是(D企业盈利提高。 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是:( C. 董事会与监事会平等制约 董事会及董事长应承担:(B.决策失误的责任 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缴纳出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C.允许分期缴纳出资 根据股东权利不同,公司的股票可分为(C普通股和优先股公司财产权能分离的高级形式是指(C.原始权、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三者的相互分离。 公司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是:B公司资产 公司法人对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所享有的较完整的所有权,叫做(B.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可以在滥用行为出现后,最大限度地保护(C .债权人的权益。 公司破产是以保护(B债权人为主。 公司起源于:(A 中世纪的欧洲 公司以部分财产另外设立两个新公司的行为属于(D派生分立。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公司重整不适用哪种公司(D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重整的权力机构是(C关系人会议。 股份公司与有限公司之间合并后的存续公司是:(A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自行承担股票发行风险,只是将股票公开销售事务委托给承销商办理的发行方式是:(B 代销 关于公司资产是指C股东权益+负债 关于无形财产出资,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允许分期给付 关于有限责任制的缺陷,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忽略了对股东的保护 国有控股公司的出资者是:( D.国家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对董事长的激励主体是: (B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兼并指的是:(A吸收合并 控股公司的职能主要是:(A.资本运营 拟定公司重整计划的人为(C重整人。 期股激励适用于:(B.未上市公司 期股期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B.中上层管理者 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主要根据:(D.绩效 提出公司重整申请的申请人不可以是(D法院。 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 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B.1/3。 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A.2人以上

自考法学概论重点章节资料整理

法学概论重点章节资料整理 第一章 一、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2.奴隶制的出现。 二、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 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分开 5.从法律与、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三、法律的本质与特征:L 1.本质:①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所体现的阶级意志性) ②法律的社会性 ③法律的本质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 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 ④法律是规定权力义务的规。 ⑤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

没找到四、法律的渊源和分类 1.法律的渊源: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就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2.法律渊源的种类: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法 引证法 法 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 ①按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②根据法的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根据法的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④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⑤根据法律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为:国际法和国法 ⑥以法律运用的目的:公法和私法 ⑦法系 五、法律与其他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 ①经济基础决定法律 ②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法律和政治

①政策是法律的指导 ②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具体化、条文化。 3.法律和道德 ①联系:a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在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提升为法律规加以推行。 b统治阶级道德又积极替法律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②区别:a存在时间不同 b调整的围不同sdq c实施方法不同 d表现形式不同 e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本质、制定和实施)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 二、1.没找到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产生的一般规律:彻底废除旧法律,批判继承 3.产生的特点:在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主义法律转变来的,是新主义法律的继承和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 2.重要特点: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3.另一重要特点: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也是区别于剥削阶级法律的另一重要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 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范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范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 17 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宗教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 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2019年最新国家开 放大学电大《公司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2019年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司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网 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19年春期电大把该课程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七次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最终成绩=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制定学习计划) 要求:请下载表格内容,认真填写每章标题,按进度安排一学期课程学习的任务,并在对目录浏览的基础上 就每一章的学习提出至少一个问题。满分15分。请下载表格填写,再上传。(略) 形考任务2(阶段性学习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计30分) 题目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企业集团的主要优势。() A. 企业集团的战略优势 B. 企业集团的舰队优势 C. 企业集团的成本优势 D. 企业集团的协同优势 题目2 企业集团的主要联结纽带是()。 A. 产品 B. 资本 C. 技术 D. 管理 题目3 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股东大会 B. 总经理班子 C. 监事会 D. 董事会 题目4 下列哪一项不是有限责任制的功能。()

A. 消灭经营风险 B. 促进资本流动 C. 鼓励投资 D. 减少交易费用 题目5 ()是指出资者(股东)在完成出资义务后,对公司所享有的权利。 A. 法人财产权 B. 支配权 C. 原始所有权 D. 经营权 题目6 ()是指公司法人对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所享有的较完整的权利。 A. 经营权 B. 原始所有权 C. 法人财产权 D. 股权 题目7 由一定人数的股东发起设立,全部资本划分成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数额为限承担责任的公司是()。 A. 两合公司 B. 无限责任公司 C. 有限责任公司 D. 股份有限公司 题目8 ()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所持有或者按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 A. 母公司 B. 总公司 C. 分公司 D. 子公司 题目9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成为公司股东的是()。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程序法是主要规定实现实体权利义务的过程中有关诉讼程序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2、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法律条文形式出现的法,所以又称制定法。 3、法的溯及力指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加以适用的效力。在法的溯及力问题上。一般实行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以溯及既往为例外,。实践中有几种情况,从旧原则,从轻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主要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在特殊情况下溯及既往。 4、法律编纂是指在对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整理和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系统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是部门法的法典化的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立法活动,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 5、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的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系统编列,汇编成册。法律汇编是规范性文件系统化最常见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查阅法律,法规提供便利。往往是法律编纂的必要准备。 6、法律关系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具有法定性,意志性,权利义务性。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7、法律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一般包括物、精神产品和行为结果。 9、法系是指依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分属于同一传统的即属于同一法系。在法学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10、《汉莫拉比法典》。是最早的成文法,来自古巴比伦。 11、《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 12、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所做出的解释。 13、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关于国家权力分配与控制和公民去权利保障的部门法。它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它的制定与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5分之一的全国人民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3分之2 以上的多数通过。 14、刚性宪法是指凡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效力高于普通法律的宪法。如法国宪法。现代国家的宪法多为刚性宪法。 15、单一制是指一个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1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管理国家,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授予公民个人享有参与政方面的权利和自由,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它包括两类,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