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课本

德育课本

德育课本
德育课本

《德育课本》二集第二册

忠篇

一、【樊姬进贤】

樊姬进美。择贤于己。虞邱未忠。闻之愧矣。

【原文】

周楚庄王好猎。夫人樊姬谏不听。遂不食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称虞邱子之贤。姬曰。未忠也。妾事君十一年。求美女进于王。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今虞邱子相楚十余年。子弟宗戚以外。鲜有所进。贤者果如是耶。虞邱子闻之大惭。乃荐孙叔敖而楚以霸。

吕坤曰。国家不治。妒贤之人为之也。樊姬不妒于宫。而推治于国。惟无我心故耳。故我心胜者。不能容人。其终也。反不能容其身。然而妒者卒不悟也。可叹哉。樊姬女宗。可以训矣。

【白话解释】

周朝楚国的庄王。常常喜欢打猎。他的夫人樊姬去劝阻他。始终不听。樊姬无法。就不吃肉了。楚庄王才觉悟了。改过自新。对于国家大事。非常的勤谨起来。楚庄王时常称赞虞邱子的贤德。樊姬说。这并不算得是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来有十一年了。曾经访求美女。献给君王。比我好的有两个人。和我同等的有七个人。现在虞邱子做楚国里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子弟宗族亲戚以外。从来没有保举过好人进来。难道贤人是

这样的吗。虞邱子听见了这番话。觉得大大的惭愧。于是就把孙叔敖举荐上来。楚国因此得以称霸。

二、【女婧谏槐】

婧恐父死。有害明君。趋告晏子。得以上闻。

【原文】

周齐景公有爱槐。使衍守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衍醉而伤槐。公怒。将杀之。女婧造晏子请曰。妾父犯令。固当死。第明君治国。不以物害人。今君以槐杀妾父。妾恐伤执政者之法。害明君之义。邻国将谓君爱树而贱人也。晏子惕然。乃请于景公而免之。

齐侯使衍守槐。令以伤槐者死。孰料伤槐者。即为守令之衍乎。知法犯法。势难挽救。吕坤曰。势之尊。惟理能屈之。是故君子贵理直。女婧之言。岂独能救父死。君相能用其言也。齐国其大治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齐国的景公。他有一株很爱惜的槐树。差一个名叫衍的去看管。当时就发下命令说。倘有侵犯槐树的。就处以相当的刑罚。再有伤害槐树的。就要加以死刑。不料后来衍因为酒醉了。伤害了槐树。齐景公生了气。就要把衍杀死。衍的女儿名叫婧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到相国晏平仲那里去请示。说、我的父亲。触犯了王的命令。虽然罪当正法。不过我晓得贤明的君王。他治理一个国家。是弗因为小小的物事。害及人的性命。现在君王为了槐树。杀我的父亲。恐怕有伤着执政的法令。有害那贤明君王的道德罢。邻国的人们。必定说君王是看重槐树。反而看轻了人民的性命哩。晏平仲听了这一番话很敬惧。就去请求齐景公。免了他父亲的死刑。

三、【伯嬴守宫】

伯嬴死守。永巷持刀。阖闾惭退。女界英豪。

【原文】

周楚平王夫人伯嬴。昭王母也。吴伐楚。昭王出走。吴王阖闾尽妻其后宫。次及伯嬴。嬴持刀守永巷而言曰。近妾必死。何乐之有。若先杀妾。是弑国君之母。于汝又何益。阖闾惭而退。嬴与保母闭永巷之门。皆不释兵。三旬。秦救至。昭王返国。

尽己之谓忠。伯嬴之守永巷也。先尽其力尽其言以守身。不成、则致命以殉国。理直气壮。阖闾尚不敢犯之。至与保母闭永巷之门。三旬不释兵。卒能保全其身。无惭国母。殊可敬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楚国里平王的夫人。名叫伯嬴。就是楚昭王的母亲。当那吴国来攻打楚国的时候。楚昭王逃到国外去了。吴王阖闾便把楚昭王后宫所有的女子。都做了自己的姬妾。轮到伯嬴的时候。伯嬴就手里拿着一把刀。守住了宫里的长巷。并且对他们说道。有人敢来近我的身体。我必定把他杀死。并没有什么乐趣可得的。倘若先杀我。那就是杀了一个国君的母亲。对于你们又有什么利益呢。吴王阖闾很觉得惭愧。就退回出去。伯嬴就和他的保母。闭了长巷里的大门。手里的刀始终拿着不放。过后三十天。秦国的救兵到了。楚昭王才得回到国里来。

四、【钟离陈殆】

齐钟离春。容貌丑陋。自诣宣王。危言直奏。

【原文】

周齐钟离春、无盐邑之女。容貌鄙陋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四十。无所适。乃自诣宣王。直陈君国四殆。正而有辞。宣王善其言。纳为夫人。尽反旧时所为。齐国大安。

吕坤曰。无盐色为天下弃。而德为万乘尊。亦大奇哉。世之妇女。丑未必无盐。而为夫所弃者。当亦自反矣。以无盐之陋。出切直之语。而齐王犹尊宠之。狂惑之夫。不受妇人之谏者。当亦自愧矣。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一个双姓钟离名叫春的。是齐国无盐地方的女子。容貌是丑陋得极点。没有第二个好比的。他的头好像一只石臼。他的两只眼睛深陷得很。他的身段又长又胖。他的四肢很大很笨。他的鼻子是向天仰着的。他的喉咙是有一个结子突出的。他的项颈又很粗很肥胖。他的头发很稀少。他的腰是弯曲的。他的胸前是挺出的。他的皮肤呢。好像漆过一样。年龄将到四十岁。还没有出嫁。他就亲自去见齐宣王。直接陈述了君王国里的四种危险。很是正当很有理由、齐宣王极赞成他的话。就此收纳他做了夫人。完全改变了从前的行为。齐国因此便大大的安宁了。

五、【魏负匡君】

魏曲沃负。教子义方。如耳出使。自谏哀王。

【原文】

周魏曲沃负。大夫如耳母也。魏哀王为子娶妇。闻其美。将自纳焉。负谓如耳曰。君乱于无别。汝胡不匡之。言以尽忠。忠以除祸。不可失也。如耳未得间。会使于齐。负乃面谏哀王。王然之。遂还太子妇。而赐负粟三十钟。如耳归而爵之。

曲沃负教子以忠。子未及言。挺身往谏。陈纪纲之大。正人道之始。全贞女之行。绳愆纠谬。使王不敢败度。强邻不敢加兵。君子谓其知礼。岂特忠也已哉。

【白话解释】

周朝时代。有一个曲沃地方的老太婆。就是魏国里做大夫官名叫如耳的母亲。那时候、魏国里的哀王。替儿子娶一个媳妇。听得人家说。那新妇的面貌很美丽。魏哀王就想自己收纳了做夫人。曲沃负就嘱咐他的儿子如耳说。君王现在是荒乱已极。简直没有伦常了。你为什么不去纠正他一下子呢。要晓得能够说话。才可以尽自己的忠心。尽了忠心。就可以除去祸患。这是万万不可放过的。如耳听了母亲的话。苦得没有机会。不料那时候刚刚又派他出使到齐国去了。曲沃负就自己当面去劝谏魏哀王。哀王很以为他的说话不错。就把新妇还了儿子。并且赏赐曲沃负二百石的米。等到如耳回来。又封他的爵位。

六、【忠婢覆鸩】

卫有忠婢。主母贪淫。命进鸩酒。僵覆明心。

【原文】

周大夫主父、自卫仕于周。二年归。其妻淫于邻人。封药酒待之。主父至。妻使媵婢取酒进之。婢知为鸩也。默计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杀主母。因佯僵覆酒。主父怒笞之。妻以他故。欲杀婢灭口。主父弟闻其事以告。主父遂出妻。欲纳婢以代之。婢固辞。乃厚币嫁焉。

吕坤曰。忠婢此举。无一不协于善者。不彰主母之恶。厚也。不忍主父之毒。忠也。佯僵覆酒。智也。笞将死。终不言。贞也。不敢居主母之处。礼也。此可以为士君子之法。而况妇人乎。

【白话解释】

周朝的大夫官名叫主父。是卫国里的人。到周朝里做官的。两年以后。回到原籍去。他的妻子早已和邻人通奸了。预备着药酒想害死他。主父到了家里。他的妻子就叫从嫁来的婢子、拿酒进来给他吃。婢子是知道这酒里有毒物的。心里暗暗的想着。假使送进去给主父吃了。主父必死无疑。假使说明了这个缘故。那末主母必定要死。因此就假装跌了一交。把酒打翻了。主父并不知情。盛怒之下。把婢子痛打一顿。他的妻子又想避免后来的口实。借着别的事故。想把婢子杀死。主父的弟弟听到了这件事。就按实告诉了主父。主父就逐出他的妻子。要想收纳这个婢子来做替代。婢子不答应。很固执的辞却。主父没得法。只得用了丰厚的妆奁。把婢子正式的出嫁了。

七、【庄姪童谏】

庄姪年幼。持帜道旁。三难五患。直谏君王。

【原文】

周楚庄姪、县邑女也。顷襄王好台榭。出入不时。行年四十。不立太子。谏者闭塞。屈原放逐。秦欲袭其国。使张仪间之。姪年十二。请于母。愿往谏之。母以年幼不许。姪乃持帜伏道旁以见王。直谏三难五患。王奇之。载归。立为夫人。乃为王陈节俭爱民之事。楚国复强。

庄姪、一十二龄之童女耳。忠爱性成。知国有三难五患。祸乱将作。乃竭诚谏阻。转危为安。丈夫行有加于是乎。王以之为夫人。是得一女忠臣矣。国安得而不强。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楚国有个庄姪。是县长的女儿。当时楚国里的顷襄王。喜欢讲究建筑台榭。出外去、回进来、都不合正当的时候。年龄到四十岁了。还没有立太子。劝谏的人。也无从劝谏。并且把大夫屈原逐了出去。秦国很想趁楚国正没有防备的时候。灭了楚国。就差了张仪设法离间。那时候、庄姪年纪还只有十二岁。向他的母亲请求。愿意去劝谏顷襄王。他的母亲因为他年龄太小。不肯允许。庄姪就用缇竿做着旗子。拿了旗暗暗的躲在南郊里路旁。等候顷襄王出国门来。就举起旗子请见顷襄王。直言陈述了君王的三难和五患。顷襄王很觉得惊奇。载了他同车回去。就把他立做夫人。庄姪因此能够替顷襄王详细陈述节俭爱民的大道理。楚国从此又强盛起来了。

八、【逐女愚辞】

齐孤逐女。忧国深思。为君为相。尽其愚辞。

【原文】

周齐孤逐女、即墨人。少孤。貌丑。会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见谒者曰。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所容。摈弃于野。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左右以告。王辍食吐哺而起。与语三日。遂敬事国相。以逐女妻之。齐国大治。

吕坤曰。有道哉孤逐之女也。女子抱豪杰之识。田野怀庙堂之忧。比目之鱼四语。可为万世相鉴。明王用人数语。可为万世任相之鉴。当与钟离春并称齐国奇女。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齐国里有一个孤逐女。是即墨地方的人。幼小时节就没有了爷娘。面貌又生得很是丑陋。当时刚巧齐国里相国的夫人死了。孤逐女亲自去见齐襄王。对那看守门的人说。我是三次被乡里驱逐。五次被里中驱逐。没有爷娘。无处依靠。便被摈弃在田野里。现在我很愿意当着君王的面前。尽量地陈述我的愚见。左右的人就去告诉齐襄王。襄王正在吃饭的时候。就停止了进餐、起来见那孤逐女。和他谈了有三天之久。从此就很看重了相国起来。并且把孤逐女就给了相国做夫人。齐国便从此大大的治安了。

九、【冯妃当熊】

汉冯婕妤。事帝后宫。从观斗兽。以身当熊。

【原文】

汉冯昭仪、事元帝为婕妤时。帝幸虎圈。观斗兽。后宫皆从。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后宫皆惊走。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元帝问何独前当熊不畏。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犯御座。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倍敬重焉。立为昭仪。

吕坤曰。妇人多畏。冯昭仪之当熊。忠义心切。遂不暇畏耳。傅后妒其独立以形己之短。成帝立。以他事诬杀之。呜呼。吾欲为善而善不可为。冯昭仪之谓乎。

【白话解释】

汉朝的冯昭仪。本来是汉元帝的婕妤官。当他做婕妤官的时候。汉元帝到虎圈里去、看那野兽相斗。后宫里的人、都跟着去看的。忽然有一只熊逃出了圈外。攀着栏槛要跑到殿上来。后宫里的人、个个都惊惶失措地逃走了。独有冯婕妤一个人挺身上前。当着熊面前站住。左右的人就上来、把这只熊杀死了。汉元帝就问他、为什么独自挺身上前、当着那只

熊、一些也不怕呢。冯婕妤回答说。无论什么凶猛的野兽。只要得着了一个人。他就止步了。我因为恐怕这只熊侵犯到皇上的御座来。所以拿自己的身体去抵挡他。汉元帝听了很是感叹。便加倍的敬重他。后来立他做昭仪的官。

十、【滂母无憾】

范滂之母。教子尽忠。死亦何憾。千古尊崇。

【原文】

汉范滂、字孟博。汝南人。初为清诏使。坐钩党系狱。既释。朝廷复治钩党。督邮吴导不忍捕。抱诏书而泣。滂闻之。即自诣县。县令郭揖愿与俱亡。滂以累令及老母力辞。其母就与之诀。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憾。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

吕坤曰。滂当乱世而高论以速凶。处小人而激清以乐死。狷介之流也。吾深惜之。惟是名寿不可兼得。妙合知足之旨。而慨然割爱。无儿女子之情。母也贤乎哉。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范滂。别号叫孟博。是汝南地方的人。起初做了治强盗的官。那时候、太监每每因了党的名目。来陷害正人。范滂也为了党的牵累。捉到监牢里去了。后来又把他放了出来。过了一回。朝廷里又要重办党里的人。汝南县里做督邮官的、名叫吴导。晓得范滂做人不错。不忍去捕他。就抱着皇帝下来的诏书哭了。范滂得知了。就自己投到县里去。县长郭揖情愿同他逃走。范滂恐怕连累县长和年老的母亲。所以一定不肯。范滂的母亲就赶了去。和儿子诀别。说道。你现正可以同李固杜密得着同样的声名。死了又有什么恨呢。既然有了好的名声。又要长寿。这那里可以都得到的呢。范滂跪下了。听着母亲的教训。拜了几拜。辞别了母亲。

十一、【李秀忠烈】

李毅女秀。擐甲守城。击破彝寇。代父统兵。

【原文】

晋南蛮校尉宁州刺史李毅女秀。绰有父风。五彝围宁。毅以忧卒。救援莫至。众推秀领州事。秀擐甲守城。粮食虽尽。志气益历。伺彝懈。击破之。围解。乃代父职。统三十七部。历三十余年。群彝慑服。秀卒于任。百姓如丧考妣。立庙岁祭。唐封明惠夫人。颜其庙曰忠烈。

李秀以一女子代父之职。统兵三十七部。历时三十余年。群彝慑服。州民安谧。卒于州任。百姓哀号。如丧考妣。相与立庙。岁时致祭。备受尊亲。洵女界之铮铮。坤维之表表。庙号忠烈。有以哉。

【白话解释】

晋朝做南蛮校尉宁州剌史官的李毅。有个女儿。名叫李秀。性格很像他父亲。当时南方有五种蛮夷、叫五彝的。围攻宁州。李毅因为忧愁过度死了。救兵还没有到。百姓们都推举李秀管理一州的事情。李秀就整顿军队。严守城池。粮食虽然吃完了。但是志气反而愈加激昂起来。暗暗地等着贼人懈怠的当儿。便大举进攻。破了敌营。解了围困。李秀就代理他父亲的职务。统领部下三十七部。经过了三十多年。一班夷种。都畏服了。李秀死在任上。百姓们对他的死。好像死了自己的爷娘一样。于是替他建造庙宇。年年祭祀他。后来到了唐朝。封他做明惠夫人。在他的庙里匾额上。题着忠烈两个字。

十二、【卞裴何恨】

卞妇裴氏。义烈无垠。夫忠子孝。明祖封坟。

【原文】

晋卞壸、与二子眕、盱、皆战死。壸妻裴氏抚尸哭曰。父为忠臣。子为孝子。复何恨乎。其墓在冶城。明太祖建朝天宫。欲平之。见一妇缞麻大笑。怪问之。曰。吾夫死忠。子死孝。吾忠臣妻。孝子母。又何戚焉。言毕。不见。太祖问于人。始知为卞坟。妇即壸之妻。乃建祠封其墓。

苏峻之乱。卞壸督诸军。力疾苦战死。二子眕盱亦从之。裴氏为忠臣妻。又为忠臣母。生前无恨。殁后犹荣。相隔千余年。英灵不泯。宜明祖之建祠封墓也。

【白话解释】

晋朝的卞壸。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卞眕。一个叫卞盱的。都为战争死了。卞壸的妻子裴氏。抚摩着尸首哭着说。做父的是忠臣。做儿子的是孝子。还有什么遗恨呢。便把他们都葬在南京。后来明太祖的时候。预备造一所朝天宫。想把他的坟墓平掉。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穿着麻布的丧服。在那里大笑着。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什么事。他回答说。我的丈夫是为忠死的。我的儿子是为孝死的。我就是忠臣的妻子。孝子的母亲。又有什么悲戚呢。说完了话。忽然不见。明太祖就把这件事询问别人。才知道这是卞氏的坟墓。那个妇人便是卞壸的妻子。于是建立祠宇。追封他的坟墓。

十三、【虞孙诲忠】

虞潭之母。命子舍生。又遣孙楚。忠孝从征。

【原文】

晋虞潭母孙氏。守节抚潭。潭为南康守。率众讨杜弢。母勉以忠义。倾资产以飨战士。后征苏峻。母戒之曰。吾闻忠臣出孝子之门。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尽发家僮助战。售服饰为军资。又遣孙楚从征。务尽忠孝。潭后以功封侯。母九十五始卒。谥曰定夫人。

孙氏初倾资产以飨将士。至资产已罄。复售所服环佩为军资。且尽发家僮以助战。不特教子忠。而又教孙移孝以作忠。教子尽忠。吾闻之屡矣。教孙尽忠。如孙氏者。有几人哉。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一个虞潭。他的母亲孙氏。是守节抚养他成人的。虞潭在南康地方做官。带兵去讨伐杜弢。孙氏勉励他必定要尽忠尽义。同时还把全部的财产。充作战士的慰劳费。后来虞潭又出兵去征伐苏峻。孙氏再教诫他说。我听得一句古话。忠臣是出在孝子门里的。你出去以后。应当舍了生命。取了大义。勿要因为我年纪老了。有累了你的报国忠心。就把所有的家僮。尽数出发去助战。卖了衣服首饰去做兵费。同时还差他的孙儿名叫虞楚的、也去跟着参战。务必要尽忠尽孝。后来虞潭因为功高。封了侯爵。孙氏活到九十五岁才死。朝廷赐他的谥法。叫做定夫人。

十四、【朱韩新城】

朱母韩氏。登城履行。西北未固。率婢筑城。

【原文】

晋朱序为梁州刺史。守襄阳。秦苻坚兵入寇。朱序之母韩老夫人。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率百余婢、及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秦兵至。围城。序固守。秦粮将尽。急攻之。西北角果溃。众即坚守新城。秦兵遂引退。襄阳人因名新城曰夫人城。

登城履行。西北未固。率众婢及民女。筑斜城廿余丈。厥后全城均受女子之惠焉。后世受专城之寄。闻寇不为备。寇至莫展一筹。坐视城陷。不顾人民死生者。视朱序之母。两间无容身处矣。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一个朱序。是梁州地方的刺史官。镇守襄阳城的时候。秦国苻坚带兵反进来。朱序的母亲韩老夫人。亲自走上城头去视察。看到西北角的防御工程。以为不见得十分巩固。就带了一百多个丫环们。和襄阳城里的妇女们。另外在斜角里面。造了一座二十几丈的新城墙。后来秦国的兵队围困了襄阳城。朱序很坚固的守着。秦国兵队的粮草快要完了。就赶紧并力的攻打。西北角的旧城墙。果然塌了。朱序的军队就移防坚守着新城。秦国的军队于是就退回去了。襄阳人因为这个缘故。从此就把这座新城。叫做夫人城。

十五、【贵儿殉君】

贵儿宫女。忠烈超群。叛臣弑帝。大骂殉君。

【原文】

隋宫人朱氏、名贵儿。时宇文化及使司马德戡等。于中夜率卫士。欲弑炀帝。宫人皆奔散。独贵儿在帝左右。责德戡曰。三日前、帝虑侍卫秋寒。诏宫人悉絮袍袴。帝自临视出赐。何遽负恩而反颜相向。及炀帝缢死。贵儿犹大骂德戡等不已。遂为乱兵所害。

炀帝荒淫无度。死固其所。而德戡等忘恩负义。亦全无心肝人也。观贵儿责德戡之言。德戡等闻之。能无愧死。一宫人耳。尚有忠肝义胆。临难不避。彼反戈相向者。视贵儿真不啻霄壤矣。

【白话解释】

隋朝的宫人朱氏。名字就叫贵儿。当时宇文化及差了司马德戡一班的人。在半夜里的时候。带领了宿卫的兵士。要杀死隋炀帝。宫里的人。大家都逃散了。独有一个朱贵儿、不离隋炀帝的身边。并且还责问着司马德戡说。在三天以前。皇帝还担忧着侍从的官兵们。逢到秋天的寒冷。所以下了圣旨、叫宫人们尽数动手做棉袍和棉袴。并且皇帝亲自来监视着。发出来赐给你们。为什么你们突然地负恩忘义、反而翻转面孔倒起戈来呢。等到隋炀帝吊死了。朱贵儿还大骂司马德戡一班的人。不肯停止。才被那乱兵杀死的。

十六、【长孙规谏】

长孙皇后。规谏良佐。国有直臣。为君庆贺。

【原文】

唐太宗后长孙氏。商榷献替。每尽规谏。太宗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佯怒。请自推鞫。俟上怒息。徐为申理。尝在上前。称魏征为正直社稷之臣。并朝服立庭。贺太宗之容直言。病革。与帝诀。犹谆谆以国政为辞。后崩。太宗哭之恸。曰、此后入宫。不闻规谏。失良佐矣。

长孙后非女谏官耶。世传妇言不可听。顾其人其言何如耳。如后者、朝夕在侧。随时进言。弥留犹以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为言。太宗且视为良佐。孰谓宫闱中无正人君子哉。

【白话解释】

唐朝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凡是国家一切应兴应革的事务。没有不尽力规谏太宗。有时候太宗发怒。拿不是应该的罪名责罚宫人。长孙皇后也必定假装着发怒。请求太宗交给他去审

讯。但是一等到皇上怒气平了。就慢慢地替冤枉的人、设法表明没有罪。有一次、长孙皇后在太宗的面前。称赞魏征是一个光明正直、保护社稷的臣子。同时还着了朝服。立在庭前。恭贺太宗能够受得住直言。真正是明君才有直臣的。后来长孙皇后病势危急。将要长别的时候。还很诚恳地、对太宗说许多有关国家政事的话。死了以后。太宗哭得很悲哀。并且说。从今以后、到宫里来。是再没有得听规谏了。我是失却了一个很好的帮手了。

十七、【王母勉儿】

王义方母。勉子忠君。立名千载。死亦欢欣。

【原文】

唐王义方官侍御史。以宰臣李义府恃恩放恣。将弹之。告母曰。奸臣当道。怀禄而旷官。不忠。老母在堂。犯难以危身。不孝。进退惶惑。不知所从。母曰。王陵母杀身以成子之义。汝若事君尽忠。立名千载。吾死不恨。义方遂弹之。高宗以为毁辱大臣。贬莱州司户。

义方之母。诚善学陵母哉。陵母知汉之当兴。故对使伏剑。宁死以成子之忠。王母知君之不悟。故称先则古。誓死以教子之忠。言虽无济。而其母子之忠。亘古常昭矣。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一个王义方。做当时侍御史的官。因为宰臣李义府。靠着皇帝的宠爱。放肆得很。他就想提出弹劾。就告诉他的母亲说。现在我若是让那奸臣当道。吃着俸禄不管事。旷废了官职。那是我的不忠。但是老母在堂。倘若触犯了皇帝。自己身体受着了危险。却又是我的不孝。实在进退两难。所以惶恐疑惑。不晓得究竟怎么样才算不错。他的母亲就说。我晓得王陵的母亲。是杀了自身。成就儿子的忠义。你倘若能够事奉君王尽了忠。那就传名千载。我死了、没有什么怨恨的。王义方就提出弹劾了。果然高宗皇帝是认为侮辱大臣。把他贬到莱州地方做司户去了。

十八、【高秦死报】

秦氏被执。忠告高叡。以死报君。瞑目待毙。

【原文】

唐高叡为赵州刺史。默啜攻陷其城。叡仰药不死。与妻秦氏同被执。默啜示以宝刀异袍。曰、尔降。赐尔官。否且死。叡视秦氏。秦曰。君受天子恩。城不能守。乃以死报。分也。若受贼官。虽阶一品。何荣之有。夫妇皆瞑目不语。默啜知不可屈。杀之。

吕坤曰。高叡仰药。固慷慨杀身之志也。乃被执而迫以利害。有徘徊心焉。向非秦氏以大义决之。安知不失身二姓乎。不为威怵。不为利诱。此大丈夫事也。乃妇人能之。呜呼、烈矣。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一个高叡。做赵州地方的刺史官。那时候有个突厥国主名叫默啜的带兵打进来。赵州的城头已经打破了。高叡就吃了毒药寻死。偏偏死不成。就和他的妻子秦氏一同被捕了。默啜拿出宝刀、和新奇的官袍、两样东西给他看。同时又对他说。倘若你情愿投降。就赏赐你的官爵。否则就把你杀死。高叡看看他的妻子。秦氏就对他说。你受了皇帝的恩典。失守了城池。把死来报答皇帝。那是分里的事。倘若你受了贼人的官爵。虽然高到一品的阶级。又有什么荣耀呢。他们夫妻两人就闭了眼睛。默不作声。默啜知道他们是不能够屈服的。才把他们杀了。

十九、【刘薛斩子】

刘妻薛氏。非不爱子。王法无私。并厉将士。

【原文】

南唐刘仁赡镇寿春。周师攻城。仁赡誓死守。幼子从谏泛舟私出。冀得自全。仁赡按军法斩之。监军求救于刘妻薛氏。薛曰。妾非不爱子。然法不可私。若贷其死。则刘门为不忠。妾何面目见将士乎。趣斩之。然后哭成服。城陷。仁赡战殁。薛氏绝粒而卒。

人莫不爱其子。亦莫不爱其身。忠臣既不爱身。何况其子。论者或谓子死不救。似伤乎仁。抑思仁以义行。此杀身所以成仁也。薛氏之言。非特全刘门之忠。且可厉将士之忠矣。

【白话解释】

南唐国里。有一个姓刘名叫仁赡的人。镇守寿春的地方。那时候、周朝里派了兵来攻打寿春的城头。刘仁赡誓死的守住。他的小儿子名叫刘从谏的。想暗暗地坐了船逃走。希望保全自己的身体。刘仁赡预备按照军法、把他的小儿子杀死。监军官就到刘仁赡的妻子薛氏那里去求救。薛氏回答道。我并不是不爱惜我的儿子。只因为军法不可苟且。倘若饶他一死。那末我们刘家门里就是不忠了。我还有什么面目见一班将士呢。就叫他们快些杀了。方才痛哭一场。并且穿着素衣服。后来寿春城头打破。刘仁赡阵亡了。薛氏也就不吃饭。自己饿死了。

二十、【刘母教诤】

刘安世母。训子捐身。谏官尽职。天子诤臣。

【原文】

宋刘安世初除谏官。白母曰。朝廷不以儿不肖。使居言路。如有触忤。祸谴立至。若以母老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幸居此职。当捐身以报国恩。使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安世受命。正色立朝。面折廷争。人目之为殿上虎。

人臣身居言路。自当明目张胆。以身任责。所谓在职言职也。不然。天子何贵有诤臣乎。安世之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安世岂不愿为之。徒以有母在耳。安世之母。以捐身报国望其子。可谓知大义矣。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一个刘安世。当初朝廷里任命他做谏官。还没有接任以前。去禀告他的母亲说。现在朝廷不以做儿子的为不肖。命我做谏官的要职。不过这是不容易的事。倘若触犯了当朝大臣。或者违背了他们的意见。那么祸祟是立刻来的。倘若说是母亲年老了。借此辞谢。必定可以避免的。他的母亲就对他说。不是这样说的。我晓得谏官是皇帝身边直言的臣子。你幸得升了这个职位。理应捐弃你身体。去报答国家的恩典。假如以后得了什么罪。窜逐出去。无论远近。我总是跟你同去的。刘安世受了母亲的命令。就出去接任。铁面无私的在朝上直言极谏。别人看他像殿上的老虎一样。

二十一、【李张救主】

李母张氏。献替康王。举荐宗泽。食足兵强。

【原文】

宋康王质于金。潜归。道经李若水母张氏庄。索饮。伪言服贾。张曰。君非商旅。适有金骑来追。吾已绐其归矣。因进酒食。王问姓氏。泣而不言。固诘之。曰。妾子李若水也。已死金军矣。生子得为忠臣。妾可不恨。闻宗泽食足兵强。事尚可为。大王勉之。献以金银。泣而别。

男子贵有才。尤贵有器识。女子则不然。无才便是德。古语有之。虽然、女子可以无才。而不可以无识。若有德之才。亦何独不可有耶。李母才识。迥异常人。勉王数语。简明切当。有功宋室不鲜。

【白话解释】

宋朝的康王。本来在金邦里做押头。后来暗暗地逃回来了。路过一处地方。是李若水的母亲张氏所住的村庄。因为口渴了。去讨水吃。假说是经商的人。张氏说。看你的样子。并不是商人。刚才有金邦里的骑兵追来。我已经骗他们转去了。就把酒饭给康王吃。康王问他的姓氏。只是哭泣。不作一声。硬要问他。他才说道。我的儿子就是李若水。现在是已经死在金邦的军里了。儿子既然得做了忠臣。我是可以没有抱恨了。我听得现在宗泽的军队。粮饷充足。人马又强。还可举事。希望大王勉励着自己。康王临行的时候。张氏还送了许多金银。哭哭啼啼的分别。

二十二、【赵雍从容】

赵妻雍氏。生死相从。池州城陷。双缢从容。

【原文】

宋赵昂发妻雍氏。昌化人。昂发为池州通判。元兵渡江。守臣弃官去。昂发摄州事。缮壁聚粮。为固守计。元兵攻城。都统张林阴降。昂发知不可守。谓雍氏曰。我守土当死。汝宜去。妻曰。君为命官。妾为命妇。君为忠臣。妾独不能为忠臣妇耶。夫妻冠带双缢于从容堂。

雍氏欲为忠臣之妇。昂发笑其非女子所能为。雍氏竟请先死。乃题书几上。夫妻冠带双缢尽忠。何其从容若此耶。盖视死如归。命官命妇。各尽其忠。堂名从容。真人杰地灵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赵昂发。他的妻子雍氏。是昌化地方的人。赵昂发做了池州地方的通判官。当时元朝的兵渡过了江来。那守城的官儿就丢了官逃走。赵昂发就暂时署理州里的事务。修治了城墙。齐集了粮草。预备着固守城池的计划。后来元兵来攻城了。那时候职掌征伐的统兵官、名叫张林的、暗暗地投降了。赵昂发知道这是万万守不住了。就对他的妻子雍氏说。我是一个守土的官。理应先死的。你应当就此逃走吧。他的妻子雍氏说。你是朝廷的命官。我是朝廷的命妇。你能够做忠臣。我难道不能够做忠臣的妻子吗。于是夫妻两个人。都穿了礼帽角带。双双吊死在从容堂前。

二十三、【良玉破贼】

明秦良玉。奉诏勤王。转战千里。勋勒旗常。

【原文】

明马千乘妻秦良玉。随夫从戎。南川路战功第一。口不言功。所部号白杆兵。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援辽左。救贵州。解成都围。收复重庆。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转战数千里。多所克捷。及张献忠复入蜀。当道不能用其策。乃退保石砫。分兵严防。贼不敢犯。后以寿终。

以一妇人。杀贼廿余年。转战数千里。忠心报国。奉诏勤王。屡建奇勋。百战百胜。置酒告逊之之语。单骑见捷春之言。尤非他人所能道。古今女将。当推良玉第一。岂特南川路战功第一乎。

德育课本-第二册(忠信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二册 忠篇 一、【龙逢极谏】 龙逢谏君。深谋远虑。冀其少悛。立而不去。 【原文】 古之人君。爱民节用。享国之日长。今王用财若无穷。杀人若弗胜。人心已去。天命不佑。亡无日矣。盍少悛乎。不听。龙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 夏桀凿山穿陵。谏者辄被杀。耆老或谏。桀又杀之。又见箓书云。亡夏者桀。于是大诛豪杰贤者多出奔。龙逢继起而为最后之极谏。冀君少悛。桀终不悟。怒而杀之。宜乎天变地崩。翌年即亡其国矣。 【白话解释】 单名叫做癸的。因为他最喜欢多杀人。所以人家把他一个 谥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并且灭除了道德。专凭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对着上天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着自己所属的诸侯国里。流毒横行到极点。倘然有人去劝阻他的。他必定拿来处死。那时候有一个大忠臣。叫关龙逢。进了一番劝谏的话。说道。古来的皇帝。爱惜百姓。节省自己用度。所以能够长久做着国里的君主。现在你君王的用度没有限制。杀人不眨眼。天下的人心已经不向你了。那天命自然也不保佑你。这国家的灭亡是很容易的了。你何不稍稍改过一些呢。桀王不肯听他。关龙逢立着不肯出去。桀王大大的生了气。就把他杀死了。 二、【比干死争】 比干强谏。尽其忠诚。纣王淫泆。遂以死争。 【原文】 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遂剖而视之。武王伐纣。封比干之墓。 姜履曰。忠臣不畏死。以仁存心也。比干谏而死。孔子与微箕二子同称为三仁。夫仁也者。使人身名并全。微子是也。使人爱身而后名。箕子是也。使人杀身以成名。比干是也。录其谏死之忠。以觇其仁。 【白话解释】 名字叫受辛。因为他十分残忍。除灭正理。所以大家送他一个谥法。把他叫做纣了。那时候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的。在纣王的身边做着少

德育故事-第一册(孝悌篇)

《德育故事》初集第一册「悌篇」 点选目录 泰伯采药赵孝争死许武教弟姜肱大被缪彤自挝 王览争酖庾衮侍疫刘琎束带牛弘不问田真叹荆 李勣焚须文本乞恩公艺百忍士选让产陈昉百犬 文灿拒间温公爱兄朱显焚券张闰无私章溢代戮 郑濂碎梨廷机教弟严凤敬兄世恩夜待 一、【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 之意。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注解】 1.殷:朝代名。商王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 2.昌,文王之名。 3.圣瑞:指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之事。 4.传位:传诸侯之位。 5.荆蛮:蛮之在荆州,后为句吴。 6.被,与披通。 7.文身,画文于身也。浑然,浑沦之谓。 【白话解释】 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 圣人出世的祥瑞。再由季历传位给昌 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

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 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 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事闻,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注解】 1.据,拒守也。掠,夺取也。 2.瘠,瘦也。辜,罪也。 3.分别迁授:指孝迁长安卫尉,礼被征为御史中丞。 4.亟,急也。 【白话解释】 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 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三、【许武教弟】 许武教弟,半读半耕。取多与寡,以成弟名。 【原文】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 欢迎来到大方广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孝篇 一、【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事亲。 【原文】 唐尧二女。长娥皇。次女英。尧因四岳荐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舜父顽、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于畎亩之中。恪尽妇道。瞽瞍与象谋杀舜。使涂廪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虽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尧居帝位。娥皇为元妃。女英为次妃。事瞽瞍犹若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农民。其舅姑又为顽嚚。且日欲杀其夫者。乃明知欲杀其夫。而仍劝夫往。奉命惟谨。传称其谦谦恭俭。思尽妇道。以帝女而兼为帝妃。事瞽瞍犹若初焉。于戏、有虞二妃。万世之师矣。 【白话解释】 唐代尧皇帝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娥皇。次的名叫女英。当时尧皇帝因为朝里的四岳官举荐虞舜。就

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来看看他的品行究竟怎么样。舜的父亲和母亲。都不是善良的人。舜的弟弟名字就叫象。更是傲慢得很。他们姊妹两个人。服侍舜。虽然在田野里。也是很尽妇道的。舜的父亲瞽瞍和象。想谋杀舜。叫舜去修米仓。穿深井。要趁势弄杀他。舜就去告知他们俩姊妹。他们虽然晓得瞽瞍和象的阴谋。可是仍旧叫舜去做。等到尧帝把皇帝位子让给舜。娥皇做了皇后。女英做了次妃。他们服侍瞽瞍。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 二、【缇萦上书】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原文】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

《德育课本》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

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

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原文】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孝篇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四、【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请与有余。母啮其指。负薪归庐。 徹。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徹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于徒养口腹几何。 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戏彩娱亲。作婴儿状。烂漫天真。 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舞于亲侧。并在双亲前弄雏。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莱子之斑衣弄雏。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六、【郯子鹿乳】 郯子亲老。双目皆瞽。入鹿群中。为取鹿乳。 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 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德育故事》三集 2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悌篇 一、【周公祝代】 周公兄病。为告三王。愿以身代。祝册深藏。 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二年。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秉珪。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其祝册纳于金縢。后遭流言。居东。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 李文耕曰。周公之孝弟。其大处在相成王制礼作乐。使文武之志事。到几微无遗憾处。然即其告三王。身代兄死。至诚激发。足以感泣风雷。则周官周礼。岂非字字从血性中流出乎。 二、【伋寿争死】 伋寿二子。异母弟兄。先后争死。至性至情。 周卫公子伋。宣公之嫡子也。后宣公夺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与朔。朔与宣姜愬伋于宣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之。赋二子乘舟之诗。 李文耕谓人道至宣公绝矣。乃伋寿弟兄。于君父之命。挽之不能。逃之不忍。一则先兄以死。而冀兄之万一不死。一则继弟而死。而不忍弟之独为己死。至性至情。一往不回。千载下犹足令人陨涕。 三、【伯鱼十往】 汉第五伦。友爱无两。兄子病时。一夜十往。 汉第五伦、字伯鱼。峭直无私。自郡守以清节著。擢为司空。或问伦曰。公亦有私乎。对曰。昔有人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李文耕曰。按第五公之私。是何等省察法。而又讼言之。不稍匿讳。是何等克治法。世之待弟兄子姪者。苟以第五公为比。有一时一处非私者耶。人能如第五公之自省自责。何患不到圣贤地位。

《德育课本》初集第3册《二十四义》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 义篇 一、【冯谖焚券】 冯谖弹铗。客于孟尝。收债市义。焚券免偿。 【原文】 周齐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矫命。以债赐诸民。焚券而归。孟尝君曰。债收毕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问。何所市。曰。市义而还。君府藏盈积。惟寡义耳。君曰。诺。后孟尝君废。诸客皆去。独赖冯谖。得复其位。 冯谖初见孟尝君之时。则曰无好无能。孟尝笑而受之。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弹剑铗。孟尝如愿偿之。人方疑其贪也。乃感其恩而市义以报之。卒至君废客散。赖谖而复位。义士之报人多矣。 【白话解释】 周朝战国时候。齐国有个冯谖。替孟尝君到薛的地方去讨债。他就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把百姓们欠他的债。都赐给百姓们了。又把这许多的债票、当着

百姓们的面前、统统烧掉了才回来。孟尝君看见冯谖回来了。就对他道。债都收完了吗。为什么来得这样快呢。冯谖回答道。收完了。孟尝君又问冯谖买了什么回来呢。冯谖回答道。买了义字回来。我看你的府上。金银谷米绫罗绸缎。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一个义字。所以我替你买了希有的东西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勉强应了一声。后来孟尝君不做齐国的相国了。他门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亏得冯谖。才能够再做了齐国里的相国。 二、【仲连蹈海】 齐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不忍为民。 【原文】 周齐鲁仲连、游于赵。时秦围赵急。魏遣新垣衍说赵。请帝秦。仲连乃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上。虏使其民。彼即肆然为帝。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忍为之民也。秦军闻之。却五十里。 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而死。其辞慨慷。其志激昂。义气所感。秦军为之却退。新垣衍称其为天下士。平原君且欲以千金为之寿。仲连笑而却之。为

自然生长的德育课

自然生长的德育课 本章中,辅导员在组织少先队生活课时,让我们感觉到了孩子们自然的流淌的成长。我在看到阿莫让所有自 愿入队的孩子们全部入队,当时我的脑子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不守纪律的孩子怎样让他进步呢?本身有许多不足 的孩子怎样让他成长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萦绕在脑间。”读完辅导员组织的少先队生活后,我彻底被折服了,仿佛听到了每个孩子节节成长的声音。我想再次回顾这个自然的生活课: 1、辅导员提出了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辩论,老师在黑板上提炼写下孩子们表达的见解和名字,如:“人的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 2、孩子们设法用措辞表达作为少先队生活致力的目标-----除恶扬善。 3、孩子们写论文,在论文中指出:怎样理解目标?为什么把这认定是自己的目标?这一目标将怎样改变自己 的面貌?在自己的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劳动中,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4、讨论论文,代表发言 5、召开记者招待会,编辑彩色报纸 6、即兴演讲 7、了解家长孩子的改变 8、孩子们揣着自己的誓词和自我鉴定光荣入队 9、庄严宣誓入队:“时刻准备着!” 这样的德育教育来自孩子们的声音,激起孩子们身上的每个细胞在不断的改变中迫不及待、自然的、奔跑着 喷涌着自己的热情而成长,孩子们的成长是不可阻挡,是发自内心的,是连续的,是清纯的。这完全不同于我们 给孩子们设计个条条框框,孩子们被迫的成长。这个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1、让我再次深入理解:叶澜教授倡 导的,所有的课程要整体设计、步步推进、重心下移,移到孩子们的水平2、课应该是立足孩子们的实际,引领着孩子们慢慢拔节生长的课、3、我的德育教育课也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整体设计、步步推进。既:孩子们写出自

《德育课本》三集第二册 信篇

《德育课本》三集第二册信篇 一、【荀息践言】 荀息为傅。慰公病危。奚卓被弑。以死相随。 周晋奚齐卓子者。骊姬之子也。荀息傅焉。献公爱骊姬。欲立其子。乃杀世子申生。申生者。里克傅之。公病。将死。谓荀息曰。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荀息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公死。奚齐立。里克弑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又弑卓子。荀息死之。 初、献公造九层台。三年不成。人力困敝。荀息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加九卵于上。公曰。危哉。荀息曰。不危。公造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危孰甚焉。公悟。乃辍工谢之。荀息可谓忠且信矣。 二、【共华待死】 共华待死。不为人知。谋而被困。岂可背之。 周晋丕郑之自秦反也。闻里克死。见共华曰。可以入乎。华曰。可乎哉。丕郑入。惠公杀之。共赐谓华曰。子行乎。其及也。华曰。夫人之入。吾谋也。将待之。赐曰。孰知之。华曰。不可。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之。不智。困而不死。无勇。任大恶三。行将安之。子其行矣。我姑待死。

孔子尝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盖谓人以信为本。人而无信。自失为人资格。且将不齿于人类。夫人孰能不死。若以信而死。可以立起世人之信心。共华虽亦里丕之党。而其死于信。则有足录者。 三、【解扬承命】 解扬承命。不负晋侯。信臣获考。死又何求。 周晋解扬受命如宋。使无降楚。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楼车告宋。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义无二信。信无二命。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归。 解扬之许楚子也。非以其厚赂也。欲以成君命也。盖三而不许。楚子必杀之。则晋君之命。不能致于宋。故佯许之。登诸楼车。呼宋人告之。致其君命。亦非失信于楚子也。亦惟欲行其信不受二命耳。 四、【州犂释甲】 楚伯州犂。固请释甲。会合诸侯。信修盟歃。 周晋楚齐秦宋郑鲁卫陈蔡曹许邾滕将盟于宋。楚人衷甲。伯州犂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固请释甲。子木不听。太宰退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孝篇 一、【太姒嗣徵】 太姒为妃。归宁父母。嗣徵太任。化及命妇。 后妃。不改其性。嗣太任之美音。妇礼无愆。因师氏以告文王。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 汙我私。薄瀚我衣。害瀚害否。归宁父母。又曰。思齐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徵音。则百斯男。 尊为后妃。犹归宁父母。又能嗣太任之徵音。以妇礼妇道化天下。卒至诸侯夫人。均奉祭祀不失职。于以采繁。大夫妻均承先祖。共祭祀。于以采蘋。化行若此。宜乎周家母仪。超今迈古已。 二、【女娟持檝】 女娟父醉。渡津误期。操檝救父。通达有辞。 檝进曰。妾父闻主君来渡不测之水。恐水神骇动。风波震荡。谨具牲醴。祷祀于神。期主君御禧受福。不胜杯酌馀沥。醉至于此。今主君因其醉而杀之。妾恐父身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愿俟其醒。鞅善其言。遂赦吏。娟复代父操檝而渡鞅焉。 女娟救父。操檝代渡。且发河激之歌以鸣其意。简子悦。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以妇人之礼。非媒不嫁。严亲在内。不敢闻命。再拜而辞。简子归。乃纳幣于其父。娶为夫人。救父有辞。处身以礼。贤矣哉。 三、【周青含冤】 孝妇周青。含冤莫吐。诬服受刑。三年不雨。 年少。潜自缢。姑女告妇杀母。捕青拷掠。诬服。青将刑。以十丈竹竿。懸五旛。誓众曰。青若有罪。血当顺下。无罪。血当逆流。及刑已。其血青黄。缘旛竿而上极标。又缘竿而下。嗣是郡中三年不雨。后任太守至。诣青墓致祭。并表焉。雨随至。其岁大熟。 许止净谓匹妇含冤。三年不雨。天人感应之几。不其捷乎。然天亦何心。岂愿以一人之枉。而殃及万民。只以怨气阻塞。致天地间阴阳之气。不能调和耳。然则平怨之人。其能感召和淑之气也明矣。 四、【梁嫕上书】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礼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 礼篇 一、【伯禽趋跪】 周鲁伯禽。观于桥梓。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原文】 周伯禽、随康叔三见周公。三被笞。以问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桥木。北山之阴有梓木。盍往观。伯禽见桥高而仰。梓卑而俯。还告商子。曰。桥者父道。梓者子道。明日。伯禽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周公制礼。实开礼教之源。且尝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以礼天下之贤士。其子伯禽未谙礼节。宜其三见而三笞之也。商子以桥梓明父子之道。俾尽乎礼。诚不愧为君子矣。 【白话解释】 周朝初年间时候。有个周公的儿子。名叫伯禽。跟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就被他的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问商子。这是为了什么缘故。商

子道。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何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商子就对伯禽说道。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一进门就很快的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二、【宋桓罪己】 宋桓未立。深明大体。遇水恤民。言惧名礼。 【原文】 周宋大水。鲁庄公使吊焉。公子御说。承父命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 罪归诸己。则和气致祥。人心欢洽。罪归诸人。则戾气相感。民怨沸腾。公子御说以天灾引咎自责。臧孙达谓其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厥后果称贤君。可见人君之宜履礼爱人也。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孝篇 【一】【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事亲。 【原文】 唐尧二女。长娥皇。次女英。尧因四岳荐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舜父顽、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于畎亩之中。恪尽妇道。瞽瞍与象谋杀舜。使涂廪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虽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尧居帝位。娥皇为元妃。女英为次妃。事瞽瞍犹假设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农民。其舅姑又为顽嚚。且日欲杀其夫者。乃明知欲杀其夫。而仍劝夫往。奉命惟谨。传称其谦谦恭俭。思尽妇道。以帝女而兼为帝妃。事瞽瞍犹假设初焉。於戏、有虞二妃。万世之师矣。 【白话解释】 唐代尧皇帝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娥皇。次的名叫女英。当时尧皇帝因为朝里的四岳官举荐虞舜。就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来看看他的品行毕竟如何样。舜的父亲和母亲。都不是善良的人。舜的弟弟名字就叫象。更是傲慢得很。他们姊妹两个人。服侍舜。尽管在田野里。也是很尽妇道的。舜的父亲瞽瞍和象。

想谋杀舜。叫舜去修米仓。穿深井。要趁势弄杀他。舜就去告知他们俩姊妹。他们尽管晓得瞽瞍和象的阴谋。可是仍旧叫舜去做。等到尧帝把皇帝位子让给舜。娥皇做了皇后。女英做了次妃。他们服侍瞽瞍。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 【二】【缇萦上书】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原文】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假设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那么为缇萦不难。即不为缇萦。亦相去不远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双姓淳于名叫缇萦的。是齐地方的人。确实是做太仓县官淳于意的最小女儿。淳于意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有一次、淳于意犯了法。当受刑罚。皇帝把他解到长安地方去。淳于意临去的

《德育课本》二集第二册

《德育课本》二集第二册 忠篇 一、【樊姬进贤】 樊姬进美。择贤于己。虞邱未忠。闻之愧矣。 【原文】 改过。勤于政事。王称虞邱子之贤。姬曰。未忠也。妾事君十一年。求美女进于王。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今虞邱子相楚十余年。子弟宗戚以外。鲜有所进。贤者果如是耶。虞邱子闻之大惭。乃荐孙叔敖而楚以霸。 吕坤曰。国家不治。妒贤之人为之也。樊姬不妒于宫。而推治于国。惟无我心故耳。故我心胜者。不能容人。其终也。反不能容其身。然而妒者卒不悟也。可叹哉。樊姬女宗。可以训矣。 【白话解释】 去劝阻他。始终不听。樊姬无法。就不吃肉了。楚庄

王才觉悟了。改过自新。对于国家大事。非常的勤谨起来。楚庄王时常称赞虞邱子的贤德。樊姬说。这并不算得是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来有十一年了。曾经访求美女。献给君王。比我好的有两个人。和我同等的有七个人。现在虞邱子做楚国里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子弟宗族亲戚以外。从来没有保举过好人进来。难道贤人是这样的吗。虞邱子听见了这番话。觉得大大的惭愧。于是就把孙叔敖举荐上来。楚国因此得以称霸。 二、【女婧谏槐】 婧恐父死。有害明君。趋告晏子。得以上闻。 【原文】 伤槐者死。衍醉而伤槐。公怒。将杀之。女婧造晏子请曰。妾父犯令。固当死。第明君治国。不以物害人。今君以槐杀妾父。妾恐伤执政者之法。害明君之义。邻国将谓君爱树而贱人也。晏子惕然。乃请于景公而免之。 齐侯使衍守槐。令以伤槐者死。孰料伤槐者。即为守令之衍乎。知法犯法。势难挽救。吕坤曰。势之

尊。惟理能屈之。是故君子贵理直。女婧之言。岂独能救父死。君相能用其言也。齐国其大治乎。 【白话解释】 齐国的景公。他有一株很爱惜的槐树。差一个名叫衍的去看管。当时就发下命令说。倘有侵犯槐树的。就处以相当的刑罚。再有伤害槐树的。就要加以死刑。不料后来衍因为酒醉了。伤害了槐树。齐景公生了气。就要把衍杀死。衍的女儿名叫婧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到相国晏平仲那里去请示。说、我的父亲。触犯了王的命令。虽然罪当正法。不过我晓得贤明的君王。他治理一个国家。是弗因为小小的物事。害及人的性命。现在君王为了槐树。杀我的父亲。恐怕有伤着执政的法令。有害那贤明君王的道德罢。邻国的人们。必定说君王是看重槐树。反而看轻了人民的性命哩。晏平仲听了这一番话很敬惧。就去请求齐景公。免了他父亲的死刑。 三、【伯嬴守宫】 伯嬴死守。永巷持刀。阖闾惭退。女界英豪。 【原文】

《德育课本》初集第四册耻

《德育课本》初集第四册 耻篇 一、【成汤放桀】 成汤救世。誓师于郊。自谓惭德。放桀南巢。 【原文】 商汤、契之后。初为诸侯。居亳。三使聘伊尹。尹就汤。汤荐尹于桀。自亳凡五适夏。告以尧舜之道。桀终不听。暴虐愈甚。汤乃誓师攻鸣条。放桀于南巢。自以为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以明之。 汤三聘得伊尹。荐于桀。盖其心以为伐桀救世。不若使尹事桀。以止其乱。志正不在兴商也。至万不得已而放桀。独为有惭德。是故征诛吊伐。有汤之德则可。无汤之德则篡也。其不为口实者几希矣。 【白话解释】 三代时候。商朝的汤王。就是契的后代。起初是在夏朝做着诸侯。居住在亳的地方。差了人、用了聘礼、去聘请伊尹三次。伊尹才到汤王那儿来了。汤王

就把伊尹荐到桀王那边。打从亳的地方到夏朝里。前后一共走了五次。把古时代唐尧虞舜做人君的大道理、告诉桀王。桀王终于不肯听他的话。反而愈加暴虐了。汤王不得已、才发了誓、与兵去攻打鸣条地方。把桀王流放到南巢地方去。汤王既然流放了桀王。自己以为这桩事。未免有伤德性。很为惭愧。说道。我恐怕后世的人。把我当做话柄。于是仲虺就做一篇诰文。来表明他。 二、【夷齐采薇】 伯夷叔齐。洁身如玉。饿于首阳。耻食周粟。 【原文】 殷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让国逃隐。闻文王作。同归于周。武王伐纣。夷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夷齐耻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山下。 伯夷遵父命而逃。孝也。叔齐亦不立而逃。悌也。皆求仁得仁也。叩马而谏。忠也。亦义也。饿死首阳。其以伐纣为不仁不义乎。夫以独善其身谓仁义者。学夷齐可。以兼善天下谓仁义者。则学武王也。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礼篇 一、【蘧瑗敬上】 卫蘧伯玉。敬上知非。夜车止阙。见信宫闱。 【原文】 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不以昭昭伸节。不以冥冥堕行。盖其礼、根于心。形诸外。悉出于至性至情。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伯玉之不以暗昧废礼。且能见信于深宫。而南子之智。实能及之。则加卫灵公一等矣。 【白话解释】 他五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有一天的晚上。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着宫里。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辚辚地响。到了公门口。就不响了。南子说。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说。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

从礼节上讲。做臣子的人。走过君上的公门口。一定要下车。看见了君上驾路车的马。一定要行敬礼。这些都是表示着敬重君主的行为。凡是君子。不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就放弃了他的品行。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他平日服事君上很尽敬礼。这个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礼的。卫灵公差了个人去问。原来果然是蘧伯玉。 二、【敬叔施散】 南宫敬叔。惟礼是循。家财施散。非欲速贫。 【原文】 乐于苌弘。初、敬叔以富得罪。奔卫。及反。载其宝以朝。孔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子游问何谓。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有后患也。敬叔闻之。遂循礼施散焉。 左传载孟僖子将卒。命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因属说与何忌、事孔子而学礼焉。以定其位。定位、正所以自立也。是敬叔与兄懿子。幸承父命。师事孔子。而能自立者也。 【白话解释】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 义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义篇 一、【共姜柏舟】 卫有共姜。夫亡守义。母欲嫁之。柏舟矢志。 周卫世子共伯妻姜氏。齐国女也。共伯早卒。姜氏守义不嫁。父母欲夺之。姜氏誓死不从。赋柏舟之诗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父母见诗乃止。及卒。卫人谥曰共姜。 妻者、齐也。礼记云。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是夫妻之义也。吕坤曰。从一。妻道也。守志不更夫。中道也。自杀以殉。则贤者之过耳。故特表共姜以为嫠妇之法。 二、【卫女失意】 黎庄夫人。贤而失意。守一以终。不轻离异。 周黎庄公夫人。卫侯之女也。既往而不同欲。所务者异。未尝得见。其傅母悯其贤而失意。又恐其已见遣而不以时去。谓之曰。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今不得意。胡不去乎。女曰。妇道一而已矣。彼虽不吾以。吾何可离妇道乎。卒不去。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以此济奸肆恶。君子反其道而行之。便成忠厚。今黎庄夫人虽遭非偶。守壹以终。刘向称其终执贞壹。不违妇道。视世之稍不遂意。宣告离婚者。判若天渊矣。 三、【臧氏义保】 臧氏义保。护公子称。以儿代死。鲁国复兴。 周义保臧氏。鲁孝公称之保母也。伯御作乱。弑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称。将杀之。臧氏令己子衣称之衣。卧称之处。伯御以为称也。杀之。臧氏遂抱称以逃。鲁大夫知称之在臧氏。乃请周天子杀伯御。立称。是为孝公。鲁人义之。号曰义保。 传载臧氏抱称出。遇称舅于涂。舅问曰。称死乎。臧氏曰。不死。舅曰。何以得免。臧曰。以吾子代之。于是鲁大夫皆知称在臧氏所。吕坤曰。臧氏贤乎哉。鲁不灭国。不绝嗣。臧氏之力也。鲁之卿大夫愧矣。 四、【贾母倚闾】

贾母教子。出求惽王。卒诛淖齿。继立法章。 周齐王孙贾、公族也。淖齿之乱。湣王出走。被弑。贾莫得其所。惘然而归。母曰。汝朝出不归。吾倚门而望。暮出不返。吾倚闾而望。今汝事王。王出走而不知其处。汝尚何归。贾乃出。集市人为兵。诛淖齿。求王子法章而立之。君子谓贾母义而能教。 吕坤曰。世之爱子者。多欲保全其身。至见危授命。则深悲而固止之。岂知不义而生。不若成仁而死哉。贾母以求君望其子。宁失倚闾之望焉。贤哉母也。善用爱矣。 五、【嫠清捐产】 嫠清上疏。捐资筑城。始皇嘉义。筑台以旌。 秦巴郡寡妇清。其先得丹穴。擅利数世。清寡居。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始皇筑长城。巴蜀一郡。当役万人。清上书。尽出家财百余万。筑边城数百里。不费官钱。而民不离乡里。又得工资。争效其力。不数月。而城已完固。始皇嘉之。筑怀清台以旌其义。 汉卜式输财助边。君子非之。为其市名希宠。长人主黩武之心。若嫠清此举。有三善焉。官不费钱。一善也。郡人免役。二善也。城工速竣。三善也。始皇筑台以旌之。义声昭著矣。 六、【珠崖二义】 珠崖二义。吏搜得珠。母女争死。得以全躯。 汉珠崖令死。继妻有子九岁。前妻之女名初。十三岁。奉丧归。时珠禁甚严。继母有珠系臂。弃之。其子拾而置之母奁。母女皆未觉。至关。吏搜得珠。曰、嘻、谁当坐罪。女曰。母已弃。初取藏。当坐初。母曰。我爱之。当坐我。母女争死。相对泣下。吏钦其义。宁自坐。弃珠而遣之。 吕坤曰。此天理人情之至也。可泣鬼神。可贯金石。可孚豚鱼。可化盗贼。初之年仅十三耳。而能若是。殆天植其性欤。而继母之贤。晚世所希。惜史佚其姓耳。人称珠崖二义。不亦宜乎。 七、【季儿自经】 任妻季儿。夫杀其兄。不为非义。自缢以明。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孝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孝篇 一、【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事亲。 唐尧二女。长娥皇。次女英。尧因四岳荐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舜父顽、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于畎亩之中。恪尽妇道。瞽瞍与象谋杀舜。使涂廪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虽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尧居帝位。娥皇为元妃。女英为次妃。事瞽瞍犹若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农民。其舅姑又为顽嚚。且日欲杀其夫者。乃明知欲杀其夫。而仍劝夫往。奉命惟谨。传称其谦谦恭俭。思尽妇道。以帝女而兼为帝妃。事瞽瞍犹若初焉。于戏、有虞二妃。万世之师矣。 二、【缇萦上书】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不为缇萦。亦相去不远矣。 三、【曹娥投江】 孝女曹娥。投江觅父。地以人扬。流芳千古。 汉曹旴女娥。上虞人。旴为巫。能弦歌。汉安二年。端阳日。迎潮神于舜江。逆涛而上。为水所没。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乃投衣祝水。视衣所沉处而自投焉。经五日、抱父尸出浮水面。官令葬之。立碑为识。后世因名为曹娥江。

曹娥以十四龄之弱女子。沿江哭父。十有七日不绝声。投江五日。竟能负尸以出。不亦奇乎。吕坤谓其至诚所感。江神效灵。千古谈及。尚使人挥泪。江名曹娥。万古流芳矣。 四、【赵娥复仇】 赵娥隐刃。欲报父仇。历十余载。夙志方酬。 汉赵君安女娥。酒泉人。父为同县李寿所杀。娥兄弟三人。皆欲报仇。不幸俱死。寿窃喜。置酒自贺。娥闻而感愤。隐刃以候之。历十余年。遇于都亭。刺杀之。诣县自首。县长尹嘉义之。欲与俱亡。娥不肯。会赦、得免。郡表其闾。同郡庞子夏慕其名。娶为妇。生子堉。仕晋。 吕坤曰:十余年耻共戴天。娥也不亦孝乎。都亭能杀父仇。娥也不亦勇乎。既杀,愿甘受刑。娥也不亦公乎。此丈夫行而出于女身。今之人而古人心者也。可不敬乎。 五、【杨香搤虎】 晋有杨香。虎曳其父。向前搤之。得脱于虎。 晋杨丰之女名香。年十四岁时。随其父刈稻于田间。偶遇一虎来噬其父。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搤持虎颈。虎大惊。弃丰而奔逸。父遂得免于害。太守孟肇闻之。上其事于朝廷。下诏以旌其门闾。 吕坤谓:惟义能勇。胆莫怯于女子。力莫弱于闺门之少年。猛憨多力。莫强于噬人之虎。香也乃能搤其颈而救父以生。向非孝念迫切。奋不顾身。以勇以力。岂能敌哉。然香之心。则从父俱死。亦无恨矣。 六、【木兰从军】 隋魏木兰。从军代父。一十二年。归来如故。 隋魏木兰。亳城东魏村人。恭帝时。突厥扰边。朝廷募兵。其父当从征。老病不能行。弟幼弱。木兰乔妆代父从军。历十二年。经十八战。人终不知为女子。后凯旋。恭帝嘉其功。除尚书郎。不受。归至家。释戎服。衣旧裳。

《德育故事》四集 2悌

《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悌篇 一、【季姜雍穆】 季姜雍穆。化播二妇。亲继无分。堂号三母。 子。抚育恩爱。亲继若一。嫁纪流。分己婢给之。博好写书。姜手为作表袠。博妻杨进及博子遵妻张叔纪。服姑之教。皆贤。号三母堂。季姜命康稚之妻。事进如姑。年八十一卒。四男弃官行服。四女亦从官舍交赴。内外冠冕百有余人。当时荣之。 季姜幼读诗书。其雍穆固无论矣。而其敬长之道。尤可称焉。敬伯堂祖母性严。子孙虽见官二千石。犹杖之。妇跪受罚于堂。历五郡。祖母随之官。后以年老。不愿远乡里。季姜亦尝侍养左右焉。 二、【穆姜仁爱】 穆姜温仁。化继为亲。四子改过。母氏艰辛。 姜衣食抚字。皆倍所生。前妻长子兴疾笃。母亲调药膳。忧劳憔悴。兴瘳。呼三弟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性。我兄弟禽兽其心。过恶深矣。遂将三弟诣县。陈母之德。状己之罪。乞就刑。县言之郡。郡守表其母。四子许令自新。皆为良士。母八十余卒。 吕坤曰。世皆恨继母不慈。而宽于前子之不孝。皆偏见也。两不得。两有罪。要之礼责卑幼。则尊长无不回之天。故有闵损。不患衣芦之奸。有王祥、不患守柰之虐。吾因穆姜慈。而有感于世之恕前子者。 三、【统姊助粟】 骆统之姊。悯弟日衰。助与私粟。悌道无亏。 吴新阳亭侯骆统、字公绪。会稽人。俊之子也。事嫡母甚谨。时值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而能独饱乎。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统一日散尽。姊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 骆统姊之与私粟。因哀弟之减食日衰也。悌也。骆统姊之母之使分施。因骆统姊弟之慈心助济也。仁也。亦义也。同一事实。而两样心肠。要之姊弟虽为两家。而究同一气。谁谓从夫后。不必计及弟哉。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大方广

《德育课本》二集第二册 信篇 一、【定姜戒诬】 定姜戒衎。神不可诬。子有三罪。奈何告无。 【原文】 周卫定公之夫人定姜。生子早死。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是为献公。暴虐而慢侮定姜。卒见逐。献公出亡至境。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于庙。定姜曰。不可。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也。子有三罪。奈何告无。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舍大臣而与小臣谋。蔑视冢卿师保。侮慢先君夫人。此定姜所谓三罪也。有罪而告无。是不信也。不信于人且不可。而况神乎。刘向称定姜聪明远识。能以辞教。卫之所以不亡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卫国里的定公。他的夫人名称。就叫做定姜。生了一个儿子。早已死了。后来卫定公死了以后。就立敬姒的儿子名叫衎的。那就叫做卫献

公。卫献公的性情。非常暴虐。并且时常慢侮他的嫡母定姜。所以给人家驱逐了。卫献公出走、到了边境上。就差了一个司祝官到卫国里去说献公已经出亡了。并且再向宗庙里去告着没有罪。定姜就说。这是不可以的。假使没有神的。那么何必去告。倘若是有神的。那是不可以欺骗的。你已经有了三种罪名。怎么可以说没有罪呢。只叫他到卫国里去。说着你出亡就是了。不可以到宗庙里去说着你没有罪的。 二、【溧女投水】 溧阳史女。授食伍员。投水明信。守礼钗裙。 【原文】 周楚伍员逃难。过溧水。见浣纱女携食筐。因乞焉。女授之。食已。告曰。追者至。幸勿言。女诺。伍员言之再三。女曰。吾以女而授男餐。非礼也。已诺而言之再三。疑我不信也。不信而无礼。不可以生。乃投水而死。子胥救之不及。迨入吴。破楚归。乃投千金于溧水以报之。 考溧女姓史。溧阳黄山里人。行年三十。尚未适人。今悯子胥穷饿。一再乞食。不得已。权授以餐。又因其再三叮嘱。疑己不信。遂投水以自明。烈矣哉。

《德育课本》三集《二十四廉》

《德育故事》三集第四册 廉篇 一、【子罕却玉】 子罕守廉。却玉有道。使富而归。不贪为宝。 【原文】 周宋乐喜。即司城子罕也。宋人或得玉以献。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献者稽首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象以齿而焚身。麝以香而丧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献玉者亦知之矣。而子罕乃曲予成全。不以此故而伤己之廉德。且其谏筑台则请俟农毕。出饥粟则贷而不书。宜乎叔向称宋之乐、其后亡者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宋国的乐喜。就是叫做司城子罕的。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宝玉。就去送给他。子罕

不肯收受。送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说是件宝贝。所以我敢来送你的呵。子罕说。我是拿不贪当宝贝的。你是拿这块玉当宝贝的。倘然你把这块玉送给了我以后。那末我丧失了不贪污的品行。你丧失了一块玉。岂不是大家都丧失了宝贝么。送玉的人叩头到地说。小人有了一块宝贝。恐怕发生危险。不可走到别的地方去了。我所以来送你这个的。就是来请求免死的。于是子罕就把这个人送到了他的县里。又叫玉工去治理这块玉。等到这块宝玉卖去了。得了许多钱。才叫他回到自己的家里。 二、【原宪辞粟】 孔门原思。狷介自持。家贫为宰。与粟犹辞。 【原文】 周宋原宪、字子思。孔子之弟子也。为人狷介。所居蓬户瓮牖。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子贡过之曰。夫子病乎。宪曰。无财之谓贫。学道而不能行之谓病。若思。贫也。非病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宪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孔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华使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孔子仅与釜与庾。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悌篇 一、【舜妹护兄】 舜妹爱兄。敬及皇英。闻谋预泄。井廪得生。 【原文】 以弟道规象。不从。凡父母恶舜。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掩井焚廪之谋。皆预泄于舜。是以舜得免害。调护维持。始终无怠焉。系善作画。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浚井完廪。事出卒然。匿孔两笠。计必先定。向使舜无所闻。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 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果然化大事为无事。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不至送命。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老是很热心的调和。从头至尾。没有懈怠的心。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 赵姬劝衰。迎还叔隗。自处于卑。尊嫡不怠。 【原文】 叔隗。生盾。后衰还晋为卿。文公以女妻之。生同、括、婴。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至、则以盾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衰不可。姬必逆之。衰乃不得已迎之耳。吕坤曰。妇人能容妾、足矣。况身自为妾乎。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况以子为庶子。而嫡狄人之子乎。赵姬之贤。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 就是晋文公的女儿。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 君的时候。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经过狄国。狄国里的人。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嫁给赵衰做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名叫赵盾的。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又生了三个儿子。叫做赵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