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烷化改性乳聚丁苯橡胶的制备及动态性能研究

硅烷化改性乳聚丁苯橡胶的制备及动态性能研究

硅烷化改性乳聚丁苯橡胶的制备及动态性能研究
硅烷化改性乳聚丁苯橡胶的制备及动态性能研究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实验64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一.实验目的 1.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有机或无机材料。 2.制备无机-有机杂化粉体或薄膜材料。 二.实验原理 很多纳米材料都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是橡胶.塑料.油漆.油墨.造纸.农药及牙膏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优良原料。以SiO2纳米颗粒为例,纯粹制备的SiO2颗粒表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羟基基团,呈极性.亲水性强,众多的颗粒相互联结成链状,链状结构彼此又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由聚集体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在这种立体网状结构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强,应用过程中很难均匀分散在有机聚合物中,颗粒的纳米效应很难发挥出来。如何将纳米SiO2均匀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各项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硅烷偶联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种产品,按Y有机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链系基类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烷基丙烯酰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及双官能基型硅烷偶联剂等。 硅烷偶联剂处理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其与材料表面的作用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硅烷在材料表面行为的理论有很多假设,主要有化学键理论.物理吸附理论.表面浸润理论.可逆水解平衡理论和酸碱相互作用理论等。 硅烷偶联剂分子含有两种反应性基团,化学结构可以用X3SiRY来表示,其中,X是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硅烃基(Si-OH)的基团,如卤素.氨基.烷氧基和乙酰氧基等,硅醇基团可和无机物(如无机盐类.硅酸盐.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学键,将硅烷与无机材料连接起来。Y是非水解基团,可与有机基团如乙烯基.氨基.巯基.环氧基等起反应,从而提高硅烷与聚合物的粘连性。R是具有饱和键或不饱和键的碳链,将官能团Y 和Si原子连接起来。因此硅烷偶联剂分子被认为是连接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分子桥”,能将两种性质悬殊的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无机相/硅烷偶联剂/有机相的结合形态,从而增加了后续有机涂层与基地材料的结合力。 一般来说,硅烷分子中的两个端基团既能分别参与各自的反应,也能同时起反应。通过适当的控制反应条件,可在不改变Y官能团的前提下取代X官能团,或者在保留X官能团的情况下,使Y官能团改性。若在水性介质中对Y官能团改性,那么X基团同时水解。则硅烷的作用过程依照四步反应模型来解释: ①与硅相连的3个Si-X基团水解成Si-OH; ②Si-OH之间缩合反应,脱水生成Si-OH的低聚硅烷; ③低聚物中的Si-OH与基体表面的-OH形成氢键; ④加热固化过程中发生脱水反应,与基材以共价键连接。 界面上硅烷偶联剂只有一个硅与基材表面键合,剩下两个Si-OH可与其他硅烷中的Si-OH 缩合形成Si-O-Si结构。 常用的硅烷偶联剂主要有; (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建筑构造课程模拟试题B

建筑构造模拟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取决于()。 A.非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 B.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C.建筑物的设计年限 D.建筑物的高度 2.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型钢组成的梁柱体系,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的建筑结构是() A.砌体结构B.框架结构 C.空间结构D.剪力墙结构 3.基础埋深不得过小,一般不小于() A.300mm B.200m C.500mm D.400mm 4.沿建筑物横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 A.横墙B.纵墙 C.女儿墙D.檐墙 5.梁板式楼板主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 A.12~15m B.3~5m C.8~12m D.5~8m 6.普通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不应超过() A.10级B.12级 C.18级D.24级 7.下列都是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的一组是() A.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铝箔塑胶聚酯油毡、SBS改性沥青油毡 B.再生胶防水卷材、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C.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聚乙烯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D.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铝箔塑胶聚酯油毡、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8.下列关于窗的组成和尺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窗主要由窗框、窗扇、五金零件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B.窗扇又称为窗樘 C.窗扇由上冒头、中冒头、下冒头及边梃组成 D.窗扇与窗框用五金零件连接 9.单层厂房的横向排架的组成主要有() A.基础、吊车梁、基础梁 B.基础、柱子、支撑系统 C.基础、柱子、屋架 D.吊车梁、圈梁、连系梁 10.单层厂房地面组成中,起到承受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地基的部分是() A.垫层 B.面层 C.防水层 D.保温层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画√,错误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其中4~6层为多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 2.砌体结构最适合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 3.建筑平面图是施工放线、砌筑墙体、安装门窗、室内装修、安装设备及编制预算、施工备料等的重要依据。() 4.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基础。() 5.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 6.面层位于结构层和顶棚层之间,是楼板层的承重部分。() 7.在楼梯中,布置楼梯的房间称为楼梯间。() 8.平屋顶通常是指屋面坡度较陡的屋顶,其坡度一般大于10%。() 9.窗框与门框一样,在构造上应有裁口及背槽处理,裁口亦有单裁口和双裁口之分。()10.在单层厂房中,由于跨度大,屋顶及吊车荷载较重,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承重。()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建筑平面图指的是什么,其有何用途?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机理, 综述了近几年来丁苯橡胶接枝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丁苯橡胶接枝产物的应用及其前景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丁苯橡胶;接枝;改性;应用 丁苯橡胶(SBR)是苯乙烯和丁二烯2种单体共聚生成的弹性体共聚物, 是耗量最大的通用橡胶之一,应用广泛。与一般通用橡胶相比,SBR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易与其他非极性橡胶并用,但其生胶强度低,黏合性差,不易增韧极性塑料。因此为了拓宽SBR 的应用范围,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常用的改性方法有共混法、接枝法、环氧化法。其中,接枝法操作简便经济,接枝产品灵活多变,是改善SBR 的使用性能、扩大SBR 应用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SBR 的接枝改性是一种二烯烃聚合物的接枝,以双键和烯丙基氢为接枝点。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可以将极性、非极性的基团或链段和高弹性的两链段键接在一起,从而赋予SBR许多特殊的性能。笔者介绍了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机理,对SBR接枝改性方法及应用进行概述。 1. SBR接枝机理 以SBR /苯乙烯体系进行溶液接枝改性为例。引发剂受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 一部分引发苯乙烯聚合成均聚物,另一部分与SBR 大分子加成或转移,进行下列3种反应而产生接枝点。 第1种: 初级自由基与乙烯基侧基双键加成 第2 种: 初级自由基与SBR主链中的双键加成 第3 种: 初级自由基夺取丙烯基氢而链转移 其中R代表初级自由基,上述3种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依次为K 1> K 2 > K 3 。可知,第1 种和第2种更加有利于接枝反应。 2. 接枝改性方法 接枝改性是通过引发剂提供活性种,产生接枝点,聚合后形成接枝产物。接枝产物的性能及应用决定于主、支链的组成结构和长度以及支链数。接枝改性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接枝单体灵活多变的优点,是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之一。接枝改性可以在乳液、溶液和胶块中进行,接枝场所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接枝效果。2.1 在乳液中进行接枝改性 在乳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是将接枝单体、引发剂等直接加入到橡胶乳液中,然后引发接枝聚合,是SBR接枝改性中最简单经济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接枝对象是SBR胶乳,最后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丁苯橡胶胶乳。 Arayapranee等研究了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SBR 胶乳(SBRL)为接枝对象、过氧化羟基二异丙苯(CHPO)/四乙烯五胺(TEPA)氧

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表面改性技术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引言: 材料表面处理是材料表面改性和新材料制备的重要手段,材料表面改性是目前材料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方法有渗氮、阳极氧化、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离子束溅射沉积等。随着人们对材料表面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在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许多用于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利用激光束或离子束的高能量在短时间内加热和熔化表面区域,从而形成一些异常的亚稳表面;离子注入或离子束混合技术把原子直接引进表面层中。陶瓷材料多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结构,键能高,原子间结合力强,表面自由能低,原子间距小,堆积致密,无自由电子运动。这些特性赋予了陶瓷材料高熔点、高硬度、高刚度、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绝热性能、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小、摩擦系数小、无延展性等鲜明的特性。但陶瓷材料同样具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如:塑性变形差,抗热震和抗疲劳性能差,对应力集中和裂纹敏感、质脆以及在高温环境中其强度、抗氧化性能等明显降低等。 正文: 一、陶瓷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 1.不同添加剂对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由于陶瓷材料的耐高温特性经常被应用到高温环境中,特别是高温结构 陶瓷,其高温抗氧化性受到人们的关注。Si 3N 4 是一种强共价结合陶瓷,具有高 硬度、高强度、耐磨和耐腐蚀性好的性能。但是没有添加剂的Si 3N 4 几乎不 能烧结,陶瓷材料的高温强度强烈地受材料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而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别是晶界相组成是受添加剂影响的,晶界相的组成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极其敏感。对致密氮化硅而言,坯体中的物质传递对材料的氧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在测试条件下,具有抛物线规律的氮化硅材料,其决定氧化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晶界的添加剂离子和杂质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的添加剂对氮化硅陶瓷的氧化行为影响有所不同[1,2,3]。 2.离子注入技术。 离子注入就是用离子化粒子,经过加速和分离的高能量离子束作用于材料表面,使之产生一定厚度的注入层而改变其表面特性。可根据需要选择要注入的元素,并根据工艺条件控制注入元素的浓度分布和注入深度,形成所需要的过饱和固溶体、亚稳相和各种平衡相,以及一般冶金方法无法得到的合金相或金属间化合物,可直接获得马氏体硬化表面,得到所需要的表面结构和性能由于形成的改性表面不受热力学条件的限制(相平衡、固溶度),所以具有独特的优点。离子注入表面处理技术有: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离子注入,等离子源注入等。在相同的条件下,重离子比轻离子有更强烈的辐射硬化,因此其对抗弯强度的增加更显著;由于单晶的表面缺陷少所以增加效果 更好]7,6[。

丁苯橡胶共混改性(DOC)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型加工工艺课程设计题目:丁苯橡胶的增强改性 姓名:季赛 学号: 150412108 班级: 2012级材料(1)班 指导老师:张建耀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 起止日期: 2015.11.23——2015.12.6

目录 1.设计背景 (4) 1.1改性加工目的 (4) 1.2乳聚丁苯橡胶 (6) 1.3溶聚丁苯橡胶 (6) 1.4粉末丁苯橡胶 (8) 2.丁苯橡胶增强改性加工工艺原理 (8) 2.1炭黑增强丁苯橡胶应用 (8) 2.2炭黑的补强机理 (8) 3.丁苯橡胶改性原料、助剂及设备介绍 (9) 3.1原料及助剂 (9) 1)原料 (9) 2)炭黑 (10) 3)硬脂酸 (10) 4)氧化锌 (11) 6)防老剂 (11) 7)石蜡油 (11) 8)防焦剂 (12) 9)促进剂 (12) 10)硫化剂 (13) 3.2主要设备与仪器 (13) 3.2.1混炼机 (13) 3.2.2拉伸试验机 (14) 4.加工工艺及加工流程图 (14) 4.1 配方设计 (14) 4.2加工方法 (15) 1)炼前处理 (15) 2)炭黑-橡胶混炼 (15) 3)后加工工艺 (16)

4)强度测量 (16) 4.2产品性能测试项目、性能及测试标准 (16) 1)性能指标 (16) 2)性能参数标准 (18) 4.3加工流程图 (18) 5. 设计总结 (18)

1.设计背景 丁苯橡胶(SBR) ,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 中文名: 丁苯橡胶外文名: 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密度: 1.04 g/mL 性状: 白色疏松柱状固体 1.1改性加工目的 炭黑增强丁苯橡胶是以橡胶为基体,以炭黑颗粒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炭黑在橡胶体系中起补强和填充作用,以改善橡胶制品性能。纯丁苯橡胶拉伸强度只有3.5MPa,没有应用价值,加入炭黑补强后,其拉伸强度提高到25MPa左右。 按聚合工艺,丁苯橡胶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与溶聚丁苯橡胶工艺相比,乳聚丁苯橡胶工艺在节约成本方面更占优势,全球丁苯橡胶装置约有75%的产能是以乳聚丁苯橡胶工艺为基础的。乳聚丁苯橡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在丁苯橡胶中均占首位。充油丁苯橡胶具有加工性能好、生热低、低温屈挠性好等优点,用于胎面橡胶时具有优异的牵引性能和耐磨性,充油后橡胶可塑性增强,易于混炼,同时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目前,世界上充油丁苯橡胶约占丁苯橡胶总产量的 50-60%。 乳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配以其他辅助化工原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经乳液法聚合首先生成丁苯胶浆,脱除胶浆中未转化的单体后,再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 溶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引发阴离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胶液,加入抗氧剂等助剂后,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

SBR改性沥青桥面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SBR改性沥青桥面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一、产品简介 SBR改性沥青桥面防水涂料是以丁苯橡胶为主料,配合多种橡胶共同复合对沥青进行改性,用水作介质,配制而成的水性防水涂料。该产品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冷施工;最主要的优点是改性沥青中的橡胶形成连续网络而互相贯穿,交联,使改性呈现出高聚物性能;涂膜干后,保持橡胶弹性,低温柔性;抗剪切力强,能经受桥面长期荷载而抗压的要求,可防止渗水造成结构破坏,延缓公路桥梁使用寿命。是桥面最为理想的防水材料,亦可用于屋面、地下、隧道、洞体等工程防水、防渗、防腐、墙体防水防潮。SBR 改性沥青桥面防水涂料不仅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而且可吸收路桥面层应力和噪音,做为应力的吸收层;由于本身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可承受荷载而不被破坏。缓解路桥面层老化,延缓使用寿命。 二、施工前准备 (一)在防水粘结层施工前 1、要求水泥混凝土桥面做到平整、干燥、干净、无浮浆、无油污、无钢筋等突起硬物处理方法为: 1、凸起,可用打磨机研磨或用凿石锤等整平;对钢筋突起切割到根部,除锈后用环氧树脂处理端部; 2、凹陷,对于裂缝类,应先凿成V型,清除杂物后用同标号水泥砂浆填充;对凹陷面积较大又较平缓的地方凿一浅沟至横向低侧,以利排水;

3、浮浆松散、剥落等可用洗刨机等清除; 4、油物,可用苏打水分解清除或用氧雀火焰枪烧,不彻底的应凿除至无油迹;控制桥面板的平整度小于5mm,但应平整且粗糙而非光滑以使防水粘结层与水泥混凝土间形成足够的摩擦力,抵御重载车辆制动引起的层间剪切力。桥头搭板假缝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垫注橡胶沥青填缝料。最后防水粘结层施工前要彻底清除在桥面及搭板上的灰尘、石屑、砂粒等残留物用钢刷、高压水枪清洗,待桥面板无积水、干燥后进行防水粘结层施工。(二)施工准备 1、SBR防水粘结层采用自行式沥青洒布车,主要有保温沥青箱、加热系统、传动系统、循环喷洒系统、操纵机构以及检查、计量仪表等组成。洒布量的控制由控制洒布车洒布喷管宽度、喷管高度、车速、泵量等工作参数来实现,正式施工前,须先进行试洒,确定洒布量与沥青洒布车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 2、对洒布车进行必要的检查与保养,如检查油量是否足够,仪表是否正常,管路与接头是否有泄漏,各种操纵装置是否灵活等。 3、涂料装车前,清理好洒布车:彻底清理车罐内的原有沥青,清洗汽车底盘,去除泥土杂物,清除所有管道内原有沥青粘结剂。 4、在沥青泵入口或沥青车上加设孔径3mm~5mm滤网,防止沥青池中的杂物进入洒布车,以防堵塞喷嘴,致使桥面不能均匀洒布。 (三)喷涂要求 1、SBR防水涂料的加热应在拌和站进行,加温至185℃,洒布车加热系统对沥青进行加热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实验64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一.实验目的 1.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有机或无机材料。 2.制备无机-有机杂化粉体或薄膜材料。 二.实验原理 很多纳米材料都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是橡胶.塑料.油漆.油墨.造纸.农药及牙膏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优良原料。以SiO2纳米颗粒为例,纯粹制备的SiO2颗粒表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羟基基团,呈极性.亲水性强,众多的颗粒相互联结成链状,链状结构彼此又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由聚集体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在这种立体网状结构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强,应用过程中很难均匀分散在有机聚合物中,颗粒的纳米效应很难发挥出来。如何将纳米SiO2均匀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各项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硅烷偶联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种产品,按Y有机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链系基类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烷基丙烯酰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及双官能基型硅烷偶联剂等。 硅烷偶联剂处理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其与材料表面的作用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硅烷在材料表面行为的理论有很多假设,主要有化学键理论.物理吸附理论.表面浸润理论.可逆水解平衡理论和酸碱相互作用理论等。 硅烷偶联剂分子含有两种反应性基团,化学结构可以用X3SiRY来表示,其中,X是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硅烃基(Si-OH)的基团,如卤素.氨基.烷氧基和乙酰氧基等,硅醇基团可和无机物(如无机盐类.硅酸盐.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学键,将硅烷与无机材料连接起来。Y是非水解

橡胶改性沥青重点

橡胶改性沥青 一、填空题(写出化学构造或化学式或分子结构式) 1.天然橡胶: 2.丁苯橡胶: 3.丁腈橡胶: 4.氯丁橡胶: 5.丁基橡胶: 6.乙丙橡胶:(二元乙丙橡胶结构)

7.硅橡胶:(二甲基类) 8.氟橡胶:(四丙氟橡胶) 二、简答题 1.简述丁苯橡胶SB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是一种不饱和的烃类高聚物,能溶于大部分溶解度参数相近的烃类溶剂中,其胶料不易烧焦和过硫,高温耐磨性好;能进行多种聚烯烃型反应,如氧化、臭氧破坏、卤化和氢化等;在光、热、氧和臭氧的作用下,SBR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SBR的低温性能稍差; 2)用途:可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包皮、胶管和胶鞋、汽车零件以及用于轮胎行业。 2.简述丁腈橡胶NB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以及优缺点; 1)性能及优缺点: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热性、耐磨性、气密性以及耐腐蚀性;但其绝缘性差,耐臭氧性能差,耐寒性差、生热大,无自补强性且加工性能差; 2)用途:可用于各种耐油制品,如邮箱、油封等;防静电制品,如皮圈等;用于改性,既与其他橡胶或塑料并用以改善各方面的性能。 3.简述氯丁橡胶C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是一种浅黄色乃至褐色的弹性体,密度大;有较强的结晶性和自补强性,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好;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优于NR,对氧化性物质的抗耐性差;耐油、耐非极性溶剂、阻燃、气密性等性能好;耐寒性、绝缘性及贮存稳定性均较差; 2)用途:轮胎胎侧、耐热运输带、耐油及化学腐蚀的胶管、垫圈、电线,橡胶水坝,公路填缝材料、建筑密封胶条,某些阻燃橡胶制品及胶粘剂等。 4.简述丁基橡胶II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气密性好,耐热、耐氧化性能均优于其他通用橡胶,耐侯性特别好,对阳光及臭氧抵抗性好,耐酸碱及极性溶剂能力强;吸水性和耐寒性较好;但内

2020年(塑料橡胶材料)丁苯橡胶

(塑料橡胶材料)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行业的生产设备 腐蚀和防护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和工艺 姓名: 学号: 丁苯橡胶—简介 丁苯橡胶(SBR)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壹。它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和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且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丁苯橡胶按其合成方法通常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溶聚丁苯橡胶,SSBR),乳聚丁苯橡胶是自由基聚合,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己过其鼎盛时期,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品种牌号齐全。溶聚丁苯橡胶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具有分子量分布窄、顺式含量高、耐磨性能优异、滚动阻力小,解决了顺丁橡胶存在的抗湿滑性不好的问题,是轮胎面胶理想的材料。其发展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产品描述

中文名:丁苯橡胶 英文名Emulsion-polymerizedstyrenebutadienerubber(E-SBR) 分子结构: 生产方法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在低温下进行自由基乳液聚合而制得。 产品性能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或透明无悬浮物液体,有微芳香味,是壹种性能上更优于工业直链烷基苯的洗涤剂产品原料。以其为原料衍生的表面活性剂产品,性能优良,生物降解性能好,耐硬水,皮肤感觉柔和,脱脂力小,更适合低温洗涤,在低温仍有卓越的去污能力。SBR-1500是通用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生胶的粘着性和加工性能均优,硫化胶的耐磨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SBR-1502是通用非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其性能和SBR-1500相当,有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耗和屈挠性能。SBR-1712是壹种填充高芳香烃油的软丁苯橡胶的污染性品种,它具有优良的粘着性、耐磨性和可加工性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 用途SBR-1500广泛用于以炭黑为补强剂和对颜色要求不高的产品,如轮胎胎面、翻胎胎面、输送带、胶管、模制品和压出制品等。SBR-1502广泛用于颜色鲜艳和浅色的橡胶制品,如轮胎胎侧、透明胶鞋、胶布、医疗制品和其他壹般彩色制品等。SBR-1712广泛用于乘用车轮胎胎面胶,轮胎胎面胶、输送带、胶管和壹般黑色橡胶制品等。 包装和储运SBR-1500和SBR-1502,内包装为壹层聚乙烯薄膜,外包装为聚丙烯涂膜编织袋。每袋净重35kg±0.5kg。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和温度不高于室温的仓库中。贮存时应避免污染、雨淋、水浸和太阳光直射。在运输过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主要品种

沥青的改性其目的是要改善沥青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重点是用改性沥青作为防水卷材的浸涂材料,以制造出性能较好的沥青防水卷材。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方法一般是在沥青中加入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橡胶改性、树脂改性和热塑性弹性体的改性,改性时既要考虑性能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性,目前已有许多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品问世。 (1)SBS改性沥青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是热塑性弹性体,常温下其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下又能像橡胶塑料那样熔融流动,成为可塑材料,所以用SBS改性的沥青具有热不黏冷不脆、塑性好、抗老化性能高等特性,是目前应用最成功和用量最大的改性沥青。SBS的掺量一般为5%~10%,主要用于制作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改性沥青密封材料、其技术性能要求见表3-31。 (2)APP改性沥青无规聚丙烯(APP)在常温下为白色橡胶状物质,无明显的熔点,APP掺入沥青中,可使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低温柔韧性、耐冲击性和抗老化等性能,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见表3-32。 表3-31 SB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项目技术指标 Ⅰ型Ⅱ型 软化点/℃≥105 115 低温柔度-18℃-25℃ 无裂纹 弹性恢复率/% ≥85 90 离析性上下层软化点变化率 /% ≤ 20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 改性沥青≥97 改性沥青涂盖料≥94 闪点/℃≥230 注:本表摘自JC/T905-2002 表3-32 APP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项目技术指标 Ⅰ型Ⅱ型 软化点/℃≥125 145 低温柔度-5℃-15℃ 无裂纹 滲油性渗出张数≤ 2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 改性沥青≥97 改性沥青涂盖料≥94 闪点/℃≥230 注:本表摘自JC/T 904-2002 (3)丁苯橡胶改性沥青丁苯橡胶(SBR)是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丁苯橡胶是合成橡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通用橡胶,丁苯橡胶综合性能较好,强度较高,伸长率大,抗磨性和耐寒性亦较好。丁苯橡胶可与乳化沥青共混制成改性沥青乳液防水涂料。 (4)再生橡胶改性沥青再生橡胶改性沥青具有一定的弹性、塑性、良好的黏结力、气密性、低温柔韧性和抗老化等性能,而且价格低廉,它可以用于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

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 摘要:丁苯橡胶(SBR) ,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 关键词:丁苯橡胶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丁苯橡胶的改性丁苯橡胶的应用 丁苯橡胶(SBR)是应用于轮胎胎面胶的重要胶种之一,在较大幅度的提高胎面抗湿滑性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其耐磨耗性能。由于轮胎胎面胶中常并用天然橡胶(NR),为了使胎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所以需要使丁苯橡胶与天然橡胶有良好的混容性[1,2]。虽然乳聚丁苯橡胶(ESBR)能够达到提高胎面胶抗湿滑性和耐磨性的要求,但是乳聚丁苯橡胶与天然橡胶的混容性较差,从而影响到其它重要的性能,尤其会使生热量大增[3,4],而对于轮胎而言则将会增大其滚动阻力,增加油耗。基于此,人们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了在分子链结构上与乳聚丁苯橡胶有着明显区别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5]。近来的研究成果表明,SSBR 与天然橡胶的并用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轮胎的抓着力、滚动阻力、耐磨性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的问题,因此,溶聚丁苯橡胶成为开发“绿色轮胎”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6]。 丁苯橡胶是苯乙烯与丁二烯单体通过无规共聚得到的,丁苯橡胶

链节中包含苯乙烯、1-2-聚丁二烯、顺 1-4-聚丁二烯、反 1-4-聚丁二烯四种结构单元。其中,苯乙烯赋予了胶料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但会显著提高胶料的刚性和生热量;1-4聚丁二烯赋予胶料较好的柔顺性和抗湿滑性并能够降低生热量,但强度性能较低,且耐磨性较差;而 1-2-聚丁二烯则兼具苯乙烯和 1-4-聚丁二烯两种结构的优点。按照不同的聚合方法可以将丁苯橡胶(SBR)分成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即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即溶聚丁苯橡胶/SSBR)。ESBR 拥有十分成熟的生产技术、较为稳定的产品质量、非常齐全的品种牌号,而且 ESBR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合成方法简便,生产效率较高,应用较为广泛。而 SSBR 是活性阴离子聚合的产物,同乳聚丁苯橡胶相比,其生产工艺对产物分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定向性,顺式 1,4 结构含量高、分子量分布窄、滚动阻力小,特别适合与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一起作为理想的轮胎胎面胶材料使用。丁苯橡胶的加工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填充以后)及其制品的使用性能等均接近于天然橡胶,耐热性、耐老化性和耐磨性等性能会赶上甚至超过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还可以同 NR 及多种合成橡胶共混使用,广泛地应用于胶管、胶带、胶鞋、电线电缆以及其它橡胶制品等领域,特别是在轮胎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烷基锂引发丁二烯和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反应机理 阴离子聚合属连锁反应,分为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阴离子聚合在不同的溶剂体系以及不同极性调节剂作用卜,其反应机理不同,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物性也不同。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与改性沥青油毡性能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与改性沥青油毡性能的优缺点 对比分析 按照目前防水卷材的分类,主要有纸胎油毡、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后两种就是本文讨论的主题,这是两种新型的防水卷材,正如前面所说,它们正在取代传统防水卷材的地位。一种新型材料的发展必然有它一定的优势,这两种材料的优势又何在了? 首先,介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这样一句话来描述卷材市场:沥青基防水卷材三分天下有其二。说明沥青基防水卷材的重要地位,而按照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正在一步步的取代传统的沥青防水卷材,可见该种新型材料的重要性。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是指高聚物沥青防水卷材,它可以这样概括:以玻纤毡、聚醋毡、黄麻布、聚乙烯膜、聚酷无纺布等为胎基, 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为浸涂材料, 以粉状、片状、粒状矿质材料, 合成高分子薄膜等为覆面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类防水材料,主要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油毡、废胶粉改性纸胎油毡、再生胶改性沥青油毡、焦油沥青耐低温油毡、铝箔塑胶聚酯油毡等,其中最常用的也是发展前景最好的是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由于所用改性材料的优良特性,使得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化学性能。如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由于SBS橡胶属热塑性橡胶, 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 在一75℃仍保持柔软性, 脆点为一100℃ , 可以和石油沥青共混, 这是橡胶与其它橡胶的最大区别, 所以该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优良的低温性能,特别适用于寒冷地区和结构变形频繁的建筑物防水;若改性沥青与聚醋胎体相配合, 生产出的改性沥青卷材, 其耐低温性能、拉力、延伸率等都非常优异;再如APP 防水卷材,由于APP树脂与沥青具良好的相容共混性, 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受高温、阳光照射后, 分子结构不会重新排列, 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APP卷材耐热度可达130℃ , 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 因此特别适用于高温或有强烈太阳隔照地区的建筑物防水。当然其他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也有各自的优良特性,如再生胶防水卷材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且低温柔性较好, 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价格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材料表面改性是指不改变材料整体(基体)特性,仅改变材料近表面层的物理、化学特性的表面处理手段,材料表面改性也可以称为材料表面强化处理。 现代材料表面改性目的:是把材料表面与基体看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设计与改性,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改变材料近表面层的形态、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赋予新的复合性能,以新型的功能,实现新的工程应用。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就是应用物理、化学、电子学、机械学、材料学的知识,对产品或材料进行处理,赋予材料表面减磨、耐磨、耐蚀、耐热、隔热、抗氧化、防辐射以及声光电磁热等特殊功能的技术。 分类: 1、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热处理:通过对钢件表面的加热、冷却而改变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是表面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获得高硬度的表面层和有利的内应力分布,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表面渗碳:面渗碳处理:将含碳(0.1~0.25)的钢放到碳势高的环境介质中,通过让活性高的碳原子扩散到钢的内部,形成一定厚度的碳含量较高的渗碳层,再经过淬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得到碳含量高的M,而心部因碳含量保持原始浓度而得到碳含量低的M,M的硬度主要与其碳含量有关,故经渗碳处理和后续热处理可使工件获得外硬内韧的性能. 2、60年代以来:传统的淬火已由火焰加热发展为高频加热 高频加热设备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金属材质时,使锅炉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物质,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令人满意的温度。 3、70年代以来: 化学镀:是指在不用外加电流的情况下,在同一溶液中使用还原剂使金属离子在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上沉积出金属镀层的方法。 4、近30年来: 热喷涂:热喷涂是指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细微而分散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涂层材料,以一种熔化或半熔化状态,沉积到一种经过制备

丁苯橡胶.doc

丁苯橡胶行业的生产设备 腐蚀与防护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学号:

丁苯橡胶—简介 丁苯橡胶(SBR) 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一。它是丁二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丁苯橡胶按其合成方法通常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溶聚丁苯橡胶,SSBR),乳聚丁苯橡胶是自由基聚合,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己过其鼎盛时期,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品种牌号齐全。溶聚丁苯橡胶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具有分子量分布窄、顺式含量高、耐磨性能优异、滚动阻力小,解决了顺丁橡胶存在的抗湿滑性不好的问题,是轮胎面胶理想的材料。其发展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产品描述 中文名:丁苯橡胶 英文名 Emulsion-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E-SBR) 分子结构: 生产方法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在低温下进行自由基乳液聚合而制得。

产品性能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或透明无悬浮物液体,有微芳香味,是一种性能上更优于工业直链烷基苯的洗涤剂产品原料。以其为原料衍生的表面活性剂产品,性能优良,生物降解性能好,耐硬水,皮肤感觉柔和,脱脂力小,更适合低温洗涤,在低温仍有卓越的去污能力。SBR-1500是通用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生胶的粘着性和加工性能均优,硫化胶的耐磨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SBR-1502是通用非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其性能与SBR-1500相当,有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耗和屈挠性能。SBR -1712是一种填充高芳香烃油的软丁苯橡胶的污染性品种,它具有优良的粘着性、耐磨性和可加工性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 用途SBR-1500广泛用于以炭黑为补强剂和对颜色要求不高的产品,如轮胎胎面、翻胎胎面、输送带、胶管、模制品和压出制品等。SBR-1502广泛用于颜色鲜艳和浅色的橡胶制品,如轮胎胎侧、透明胶鞋、胶布、医疗制品和其他一般彩色制品等。SBR-1712广泛用于乘用车轮胎胎面胶,轮胎胎面胶、输送带、胶管和一般黑色橡胶制品等。 包装与储运SBR-1500和SBR-1502,内包装为一层聚乙烯薄膜,外包装为聚丙烯涂膜编织袋。每袋净重35kg±0.5kg。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和温度不高于室温的仓库中。贮存时应避免污染、雨淋、水浸和太阳光直射。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曝晒在阳光下,不能混入杂物;不得与易燃品、油污品等堆放在一起。运输车厢应保持清洁,避免包装破损和杂物混入,敞车运输要盖防雨布。本产品保质期为两年。 丁苯橡胶—物理性质 1、相对密度为0.9~0.95,玻璃化温度为-60~-75℃。 2、有苯乙烯气味,不完全溶于汽油、苯和氯仿。 3、75/25胶乳的pH值为9.5~11.0,固形物含量26%~42%。 4、有液体状胶乳和固定状橡胶两种形态。 5、50/50胶乳的pH值为10.0~11.5,固形物含量41%~63%。 丁苯橡胶—制备方法 由丁二烯和苯乙烯进行乳化共聚而得。用松香酸皂或脂肪酸皂为乳化剂,用过硫酸盐为催化剂,必要时,另加适宜的分子量调节剂和适宜的反应速度调节剂。

乙丙橡胶与SBR、NBR共混改性的综述

乙丙橡胶与SBR、NBR共混改性的综述 赵阳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有机合成厂,吉林132021) 摘要: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一种性能优异且广泛应用的特种橡胶。随着当今世界对其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其优点与其他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共混的研究,改变材料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以及降低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有意义。把EPDM与其他橡胶共混,一方面可以提高共混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展EPDM及其他橡胶的使用范围;同时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成本也有所降低。 关键词: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共混改性 一、乙丙橡胶与丁苯橡胶(SBR)共混改性的综述 SBR是一种不饱和的橡胶耐热、寒性差,强度低。EPDM对SBR改性可以提高SBR橡胶的耐老化性和耐高温性能,同时SBR也可以提高EPDM的粘合性;SBR与EPDM并用可制作汽车密封条,效果比较理想。吕咏梅指出,SBR中加入一定的EPDM,可使SBR耐臭氧龟裂性能提高24倍。有人研究了过氧化物和硫黄共硫化体系对EPDM/SBR并用硫化胶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用过氧化物和硫黄做共硫化体系时,可以用低成本的乳聚SBR替代EPDM (最多30份),同时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没有下降。彭雪丽研究了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对EPDM/SBR 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硫化的混炼胶与用过氧化物和硫黄做共硫化体系形成的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是相似的[1]。 唐远旺等人在《混炼工艺对超细全硫化粉末SBR/EPDM并用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中研究开炼机和密炼机混炼工艺对超细全硫化粉末SBR(UFPSBR)/EPDM 并用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开炼机混炼工艺为:将双辊开炼机辊距调至小,加入EPDM塑炼至包辊,然后加入UFPSBR混炼均匀,再加入硫化剂DCP混炼均匀,将辊距调至1.5mm出片。密炼机混炼工艺:将EPDM加入密炼机中塑炼至转子转矩恒定,转子转速为80r?min-1。然后加入UFPSBR混炼6min,再加入硫化剂DCP,并将转子转速调至40~60r?min-1。严格控制融体温度低于115℃,混炼均匀。 。研究结果表明,胶料在25t平板硫化机上硫化,硫化条件为160℃/15MPa×t 90 采用开炼机混炼工艺,UFPSBR影响EPDM的硫化,使EPDM的硫化程度降低;采

改性溶聚丁苯橡胶在轮胎中的应用

改性溶聚丁苯橡胶在轮胎中的应用Toshihiro TADA KI等著 王名东编译 涂学忠校 摘要 研究了聚合物链端改性对降低炭黑填充硫化胶滞后损失的影响。测试了用几种不同方法改性的SBR硫化胶的物理性能。从这些结果中看出,用锡化合物或异氰酸酯改性的SBR,在50℃下的tgδ值较小,表明它们的滞后损失小。此外,这两种体系还表现出良好的Payne效应、耐磨性和加工性能。 众所周知,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会减少车辆燃料的消耗,而胎面胶对滚动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聚合物网络中的自由链端和提高炭黑的分散度,因而改善滞后性能。此外,良好的炭黑分散还可以确保较好的力学性能。 根据这一假设,我们开发了一种用锡化合物[1,2]或异氰酸酯[3]改性的溶聚SBR。这种改性降低了SBR硫化胶的滞后损失,提高了炭黑的分散程度。这些改性SBR所取得的效果是聚合物链端与炭黑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带来的。 本文将对微观结构、苯乙烯含量和门尼粘度等指标相同、采用几种不同方法改性的SBR的物理性能进行比较研究。 1 实验 改性SBR的制备及其表征、硫化和物理性能的测试,全部依据前报论文[2,3]进行。SBR胶料配方(原为表1)为:SBR 100;炭黑N234 45;氧化锌 3;硬脂酸 2;防老剂Nocrac810NA(N2苯基2N′2异丙基2对苯二胺) 1;防老剂Nonflex TP(N,N′2二芳基2对苯二胺) 018;促进剂Nocceler DM(二硫化二苯并噻唑) 112;促进剂Nocceler D(二苯胍) 016;硫黄 115。 2 结果 211 改性SBR 通过几种不同的改性剂,即锡化合物、硅烷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和4,4′2双2(二乙氨基)2二苯酮等与SBR链端进行阴离子反应,得到几种不同类型的改性SBR。本文中改性SBR按改性剂的品种相应地缩写为锡SBR、硅SBR、氰SBR和酮SBR。本文中涉及到的聚合物的分析数据汇总于表1。可以看出,所有改性SBR都具有相同的微观结构和苯乙烯含量,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玻璃化温度。图1示出了SBR21~SBR28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曲线。这批SBR的生胶门尼粘度基本上在45左右波动。SBR21~SBR25是使用单官能团改性剂改性的,因此,其GPC曲线为单峰。与之相反,SBR26~SBR28的GPC曲线为双峰,这是因为多官能团改性剂偶联了部分分子。 212 物理性能 首先考察SBR中改性剂的品种以及聚合物结构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众所周知, 50℃下的损耗角正切tgδ与轮胎胎面胶的滚动阻力有很大的相关性。我们还知道,硫化胶中炭黑分散度可以通过应变振幅的衰减与硫化胶tgδ的关系来估算(Δtgδ=tgδmax-tgδmin,即所谓的Payne效应[5])。图2显示了SBR21~SBR28硫化胶在50℃下的tgδ和Δtgδ之间的关系。 032 轮 胎 工 业 1997年第17卷 滚动阻力主要取决于轮胎胎面胶滞后损 失的大小。因此,具有较低滞后损失的炭黑 填充硫化胶是理想的轮胎胎面材料。增强聚 合物链端与炭黑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设是降 低滞后损失的最佳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

材料表面技术16

1.表面技术概念:广义:是直接与各种表面现象或过程有关的,是能为人类造福或被人类利用的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以及复合方法,使金属表面具有与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从而赋予表面与基体不同的性能; 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以及复合方法,使金属表面具有与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从而赋予表面与基体不同的性能; 2.按照作用原理分类(matton分类): (1)原子沉积:以原子、离子、分子和粒子集团等原子尺度沉积在基体表面上,如电镀,化学镀,PVD,CVD等; (2)颗粒沉积:以宏观尺度形态在基体上形成覆盖层,如热喷涂,冷喷涂,或搪瓷涂层;(3)整体覆盖:沉积材料同一时间整体涂覆在基体上,如热浸镀,涂装,堆焊和包箔等;(4)表面改性: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改变材料表面形貌,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灯,如喷丸,喷砂,化学热处理; 3.基体表面预处理: 概念: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基体表面的油污,氧化皮及其它污染物,使基体表面呈现出一定的粗糙度和清洁度; 前处理包括:(1)表面整平:使表面平整,光滑,达到要求的粗糙度,抛光,磨光,滚光;(2)除油(脱脂):有机除油,化学法,电化学法; (3)除锈(酸洗):化学、电化学; (4)弱腐蚀(活化):电镀、化学镀,除去表面钝化膜,露出新鲜晶格组织稀酸稀碱中处理; 4.喷砂:定义:利用压缩空气把磨料高速喷到零件表面,对其清理的方法。钢砂,石英砂,氧化铝,碳化硅; 应用范围:(1)可清除热处理件(锻件、铸件)表面氧化皮,型砂; (2)可除去工件表面毛刺,锈蚀,油污; (3)对于不宜用酸洗除氧化皮工件,可用喷砂代替; (4)对于某些表面技术,如热喷涂,涂装,可用喷砂产生一定粗糙度,产生“锚固效应”;喷丸:与喷砂原理和设备类似,只是采用的磨料不同, 应用范围:①是零件产生压应力,从而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抗应力及抗腐蚀能力。②代替一般冷热成型工艺,可对大型薄壁铝制零件进行成型加工,这样可避免零件表面残留的张应力而形成有利的压应力。③对扭曲的薄壁零件进行校正,经喷丸后的零件使用温度不能太高,以防消除喷丸产生的压应力,使用温度范围因材料而定,一般钢铁件为260-290℃,铝零件为170℃。 5.覆盖能力:使工件最凹处沉积上金属的能力; 均镀(分散)能力:使金属镀层厚度均匀分布的能力; 分散能力好,深度能力肯定好;深度能力好,均镀能力不一定好; 电流效率:电极上实际析出(溶解)物质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析出(溶解)物质的质量的比; 6.电镀:指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镀液中欲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使电镀分散能力强措施:工件形状越简单越好,加入络合剂,提高溶液导电性,加入导电盐,离阳极距离远一些,可以使镀层分散能力更好; 7.阴极极化: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会偏离平衡电极电位,随电流密度增加电极电位不断变负,即阴极极化; 电化学极化:由于阴极上电化学反应速度小于外电源供给电极电子的速度,从而使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而引起的极化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