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

2.a、b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a、b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ρb=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V b=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圆柱空心部分是b圆柱体积

B.b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

1

4

C.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

D.a、b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

3.两个均匀物体A、B质量分别为m A、m B,密度分别为ρA、ρB,底面积分别为S A、S B,高度分别为h A、h B,将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A对B的压强为p1,B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A

B

m g

S B.p1=

B

A

m g

S

C.p2=A B

B

()

m m g

S

+

D.p2=A B

A

()

m m g

S

+

4.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 乙>p 甲>p 丙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p p p >>甲乙丙

D .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乙=F 甲=F 丙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

D .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6.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容器甲,乙,现将两个容器倒入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试比较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不能确定

7.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下表中列出了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中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 2,限压阀的质量为40g ,大气压值取1.0×105Pa .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下表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

气压/×10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水的沸点

100104108111114116118119120 /℃

A.120℃B.118℃C.114℃D.104℃

8.如图,甲、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正方体的密度小于乙正方体的密度

②若将乙放在在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若将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P乙;则P甲大于P乙

③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高度小于乙边长),则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剩余分对地面的压强

④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水平地面分别受到甲、乙的压强P甲大于P乙

A.①④是正确的B.③④是距确的C.①③是正确的D.①②是正确的

9.如图是用同一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的实验情景,此现象可以说明

A.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C.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0.如图所示,A、B为两个形状、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都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强p A、p B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F A、F B相比较

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A、B液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 A_____p B,两液体密度ρA_____ρ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_F乙.(均选填“>”、“=”或“<”)

12.如图所示,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成的一个“口吹喷雾器”,当向水平管中吹气时,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矿泉水瓶中的水在______的作用下从竖直管中喷出,其中矿泉水瓶瓶口要保持______。(选填“敞开”或“密闭”)

13.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U型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 0相同,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内液面相平,则两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_ρ乙,若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后,则此时两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 甲_______H乙(均选填“>”、“<”或“=”)

14.“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图所示木桶的底面积为4×10-2m2(不计桶的厚度),当桶装满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______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N。

15.如图,装有液体的轻质密闭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将该容器倒置放置,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________,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如图所示,A、B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两圆柱体A、B底面积比为2:3,若圆柱体A对圆柱体B的压强与圆柱体B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两个圆柱体的质量比为_____.

17.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

_________,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

18.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是灰泥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灰泥被称为建筑用“胶”,它能将墙砖粘合在一起,密度为2.2×103kg/m3.若每块砖的厚度是7cm,密度为2.4×103kg/m3,设砖缝间建筑用胶的厚度为1cm.为了保证安全,墙体对墙基的压强不得超过4.9×105Pa,那么,该墙的高度不得超过________m.(不考虑大气压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9.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酒精的质量一定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千克,杯底受到的压强一定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如图所示,王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会

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外界气压的变化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21.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如左上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

(3)图中,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_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__cm2。

(4)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而且是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 ______;

② _________。

要减小以上原因形成的误差,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即可:________。

22.周末小明看到爷爷将软管连到自来水龙头上,打开水龙头后利用软管喷出的水来浇花草.细心的小明发现,爷爷将软管出水口按住变扁后,从软管出来的水喷得更快、更远.为了弄清其中的道理,小明进行了相关研究。

(1)查找资料:小明了解到一个新的物理量:流量,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即Q = V/t,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建立模型:如图甲所示,截取一段软管AB(粗细均匀的软管可视为圆柱体),若水流在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体积V=_____(用含S、v、t的表达式表示,注意体积V和速度v字母符号的区别);从而根据流量的定义可得Q = v 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2)小明很快明白了:水龙头接上软管打开后,在水流量相同的前提下,将出水口按住变扁后,出水口的面积_____(变大/变小/不变),根据Q = v S可知出水口水流的速度_____(变大/变小/不变),所以喷得更远。

(3)小明继续进行研究,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一段软管流过如图丙所示的水平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竖直玻璃管_______(C或D)管中的水面较高。

(4)小明打开水龙头(流量不变)向一容器中注入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丁,则该容器的形状可能是______(口大底小/粗细均匀/口小底大)。

(5)小明还发现打开水龙头后(流量不变),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3.如图甲是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1)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向下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与______(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2)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_____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若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该同学没有调零而直接进行测量,这样计算出的浮力值

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结合试验数据,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kg/m3.本实验中先测金属圆柱体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浮力。若改变操作先后顺序,物体A的密度的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或“无法判断”)

(4)如果将盛水的柱形容器换成梯形容器,如图,再将A物体按上述操作进行实验,则物体放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p随h的变化图象是图中的_______.(选填“A”“B”“C”).

24.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

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都偏小,这是因为________;

(4)实验室有甲乙丙三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8cm2、1.2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_(选填“甲”、“乙”、“丙”)注射器合适.

25.为了研究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圆柱体A和B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圆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 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或11与12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

③由实验序号3与8或4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两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存在h 不同而p相同的现象。若用圆柱体A、B进一步实验,请在表二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使每一组实验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同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26.画出图中木块沿斜面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27.把一个装有半杯水的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1)请在图甲中画出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

(____)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烧杯和水总重为3.6N,请在图乙中画出测力计静止时指针的正确位置.(轻质细线重力不计)

(____)

(3)若要使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_____;②_____.

28.按下列要求作图

(1)图甲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小球悬浮在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小明家装修新家时,买了一个底面长 120cm、宽 40cm 的带柜鱼缸,如图所示,鱼缸和鱼缸内水的总质量为 300 kg,鱼缸内水深 50cm。求:(g=10 N/kg)

(1)鱼缸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和水平地面对鱼缸的支持力大小;

(2)鱼缸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水对鱼缸玻璃底的压强。

30.将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A放入盛有适量水的柱形容器中,容器底面积为200 cm2,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6 cm并保持直立,再将正方体合金块B叠放在物块A上,此时物块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300 Pa,如图所示。求:(已知ρ合金=3.0×103 kg/m3)

(1)物块A的质量;

(2)合金块B的重力;

(3)若将合金块取下放入水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

31.如图所示是一个上下两端开口的容器(忽略容器壁厚度),重4.2N,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与桌面接触良好.容器下部是底面积为S1=100cm2,高为h1=5cm的圆柱体,上部是底面积为S2=25cm2,高为h2=10cm的圆柱体.从容器上端缓慢注入水,直到容器与桌面之间无压力时,水才从容器底部流出(忽略大气压的影响,g=10N/kg).求:

(1)若从容器上端缓慢注入300g水,无水从容器底部流出,水对桌面的压强.

(2)若从容器上端缓慢注入600g水,无水从容器底部流出,水对桌面的压力.

(3)为了使水不从容器底部流出,容器中允许注入水的质量最大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mg F G Vg gS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切割之前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p p =甲乙

gh gh ρρ=甲甲乙乙

由图可知

h h 甲乙<

所以

ρρ甲乙>

由图知

S 甲乙<S

在切割之前

p p =甲乙

所以由F pS =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F F 甲乙<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且G mg =,所以,切割之前

m m 甲乙<

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压力相同,即

F F =甲剩乙剩

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

m m =甲剩乙剩

根据切去的质量-m m m ?=剩得

m m ??甲乙<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2.D

解析:D 【详解】

AB .由题意可知,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则a b m m =,密度之比是ρa :ρb =1:4,根据m

V ρ

=可

''a b

a b a b

::4:1m m V V ρρ=

=

这是两个圆柱的真实体积之比,而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 :V b =6:1,从数据中可看到'

a a V V >,

那么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是a ;a 圆柱空心部分是

''a a b b a -6-42b V V V V V V ===空

即a 圆柱空心部分是b 圆柱体积的两倍;A 、B 错误; CD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力之比是

a b a ::1:1b F F G G ==

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

a b :2:1S S =

那么根据压强公式F

p S

=

可知,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 a b

a b a b

::1:2F F p p S S =

=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是1:2;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3.C

解析:C 【详解】

AB .图中,A 对B 的压力

1A A F G m g ==

受力面积为S A ,则A 对B 的压强

1A A A A

F m g p S S =

= 故AB 错误;

CD .图中,B 对桌面的压力

2A B A B F G G m m g ++==()

受力面积为S B ,则B 对桌面的压强

2()A B B B

F m m g p S S +=

=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4.A

解析:A 【详解】

A .由于小球在丙中悬浮,故

ρρ=丙物

在乙容器中漂浮,故

ρρ乙物>

在甲中下沉,故

ρρ甲物<

三种液体密度关系

ρρρ甲乙丙<<

故A 选项正确;

B .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 相等,由于乙液体的密度最大,甲液体的密度最小,根据 P ρgh =可知,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甲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B 错误;

C .开始时

甲乙丙V V V ==

放入小球后,甲、丙溢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则剩余液体体积

V V =甲丙

由于ρρ甲丙< ,故

m m 甲丙<

重力

G G 甲丙<

乙液体溢出的最少,故剩余液体体积V 乙最大,又因为ρ乙 最大,所以乙的质量最大、重力最大

G G G 甲丙乙<<

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则小球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根据F P S

=

得 P P P

乙丙甲>> C 选项错误;

D .由图知,小球在丙容器中悬浮,在乙容器中漂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在甲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故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F F F =乙丙甲>

D 选项错误。 故选择A 。

5.B

解析:B 【详解】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

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 选项错误;

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 选项正确;

C .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 选项错误;

D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 ,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 选项错误。 故选B 。

6.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处的深度h 相同,且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根据公式p gh ρ=可得,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又因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m V ρ=得,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则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故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容器相同,说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根据公式F

p S

=可得,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故选A 。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当高压锅内气体刚好将限压阀顶起时,此时锅内水温度达到最高.高压锅内气体刚好将限压阀顶起时,锅内气体对出气孔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和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之和,根据p =

F

S

、G =mg ,则锅内气压为: p =p 0+p 阀=p 0+F S 孔=p 0+G S 阀孔=p 0+m g S 阀孔=1.0×105Pa +-620.04kg 10N/kg

1010m

??=1.4×105Pa . 由表可知,当锅内气压为1.4×105Pa 时,水温为114℃,即该高压锅内水温最高可以达到114℃.故C 正确.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h h >甲乙,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 ρ=知道,ρp

gh

=

,由于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g 相等,又因为h h >甲乙 ,所以,ρρ<甲乙,故①正确; 无论将乙放在在甲上,还是将甲放在乙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两者的重力之和,由

p F

s

=

知道,由于s s >甲乙,所以,P 甲小于P 乙,故②错误; 当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h ,则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

G hgs G p hg s s ρρ-==-甲甲甲甲甲甲剩甲甲

;G hgs G p hg s s ρρ-==-乙

乙乙乙

乙乙剩乙乙;因为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G G s s =甲乙

甲乙

,又因为p p <甲乙,所以,p p 甲剩乙剩>,即③错误; 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由于剩余部分密度没变,高度不变,所以由p gh ρ=知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不变;因为h h >甲乙,

s s >甲乙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所以,由F p s

=

知道,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是:F F 甲乙> ,即G G >甲乙;又因为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所以,剩余部分的重力是,G G >甲剩乙剩,当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水平地面分别受到甲、乙的压强P 甲大于P 乙,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只有A 正确,故选A 。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另外牢记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深度越深、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详解】

如图,压强计的金属盒朝向相同方向,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不同的是: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发现U 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同,表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由于两个密闭容器形状、体积相同,装满了同种液体,则液体深度相同,利用液体压

强公式p=ρgh 可分析压强大小。

(2)容器A 和B 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容器的重力之和。 【详解】

(1)A ,B 密闭容器为两个形状、体积相同,盛满水,水深度相同.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得:p A =p B ;

(2)A ,B 两个形状、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都装满水,则A 、B 容器和液体的重力相同, 由于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 A =F B 。 故选:D 。

二、填空题

11.> > > 【解析】 【详解】

由题和图知,甲、乙两个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根据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的A 、B 液体,即h 相同,又因

解析:> > > 【解析】 【详解】

由题和图知,甲、乙两个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A B A B F F S S =,<,根据

F

p S

=

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A B p p >,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的A 、B 液体,即h 相同,又因为p gh ρ=,所以,两液体密度A B >ρρ,甲容器上粗下细,A 液体有一部分压在容器的侧壁上,则G A >F A ,乙容器下粗上细,则G B <F B ,而F A =F B ,所以,G A >G B ,甲、乙两个圆台形容器相同,则重力相同,甲、乙两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F 甲乙>.

12.小 大气压 敞开 【详解】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特点: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所以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2][3]矿泉水瓶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吸管中上升并

解析:小 大气压 敞开 【详解】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特点: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所以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2][3]矿泉水瓶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吸管中上升并喷出,其中矿泉水瓶瓶口不能密封,不然瓶内气压降低就不能将水压入吸管中而上升。

13.< < 【详解】

[1] U 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0相同,说明此时液体压强相同;两容器内液面相平,甲液体中金属盒的深度大,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ρ甲<ρ乙。 [2]将两金属盒同时竖

解析:< < 【详解】

[1] U 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H 0相同,说明此时液体压强相同;两容器内液面相平,甲液

体中金属盒的深度大,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gh ρ=可知,ρ甲<ρ乙。

[2]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后,由于甲液体的密度小,因此甲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加的比乙小;由于原来的液体压强相同,因此最后甲液体中的金属盒受到的压强小于乙,所以加液体中压强计U 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H 甲<

H 乙。

14.80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桶装满水时,水的高度只是0.2m ,根据可知,当桶装满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

桶底受到水的压强是2000Pa 。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桶底受到水的

解析:80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桶装满水时,水的高度只是0.2m ,根据p gh ρ=可知,当桶装满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

331.010kg/m 10N/kg 0.2m 2000Pa p gh ρ==???=

桶底受到水的压强是2000Pa 。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222000Pa 410m 80N F pS ==??=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是80N 。

15.变小 变大 【解析】 【详解】

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 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 小,第一次水对容器

底的压力:,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 大为底面积,h 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

解析:变小 变大 【解析】 【详解】

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 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 小,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pS ghS ρ==大,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 大为底面积,h 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

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如图:

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p S gh S ρ'='='小小,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 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如图:

对比前后两次情况,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会变小。

倒置前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容器的总重力,因总重力不变,故对桌面的压力不变,而倒置后接触面积减小,根据F

p S

=

可知,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变大。 16.2:1 【解析】 【详解】

水平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则: 圆柱体A 对圆柱体B 的压强:pA ===; 圆柱体B 对桌面的压强:pB =;

圆柱体A 对圆柱体B 的压强与圆柱体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有

解析:2:1 【解析】 【详解】

水平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则:

圆柱体A 对圆柱体B 的压强:p A =A

A F S =A A G S =A A

m g S ;

圆柱体B 对桌面的压强:p B =

B A B A B B B B

F G G m g m g S S S ++==; 圆柱体A 对圆柱体B 的压强与圆柱体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有:

A A

B A B

m g m g m g

S S +=; 已知A 、B 的底面积比为2:3,则:2

3

A A

B A B S m S m m ==+,解得:A B m m =21.

17.2:1 2:1 【详解】

[1]由图象可知,a 物质的密度 ρa==8g/cm3 b 物质的密度 ρb==4g/cm3 所以 =2:1

[2]由ρ=、G=mg 得 p 甲==ρahg 同理

解析:2:1 2:1 【详解】

[1]由图象可知,a 物质的密度

ρa =a 3a 8g 1cm

m V ==8g/cm 3 b 物质的密度

ρb =

b 3b 4g 1cm

m V ==4g/cm 3 所以

3

3

8g/cm 4g/cm =2:1

[2]由ρ=、G=mg 得

p 甲=a F G m g S hg S S S S ρ==甲

甲甲甲甲甲甲甲=ρa hg 同理

p 乙=

b F p S hg

S S =乙乙乙乙

=ρb hg 所以

p 甲:p 乙=ρa :ρb =2:1

18.63 【详解】

墙体横截面积相等,竖直,可以用压强公式进行判断.

设墙的最大高度为h ,因砖的厚度为7cm ,砖缝间建筑用胶的厚度为1cm ,

所以,砖的总高度;砖缝间建筑用胶的总厚度;

因墙体对墙基的压

解析:63 【详解】

墙体横截面积相等,竖直,可以用压强公式p gh ρ=进行判断. 设墙的最大高度为h ,因砖的厚度为7cm ,砖缝间建筑用胶的厚度为1cm ,

所以,砖的总高度

78h ;砖缝间建筑用胶的总厚度1

8

h ; 因墙体对墙基的压强不得超过4.9×105Pa ,根据p gh ρ=可得:

3333571

2.410kg/m 10N/kg 2.210kg/m 10N/kg 4.910Pa 88

h h ???+???≤?

解得:392

m 20.63m 19

h ≤

≈. 19.千克每立方米 小于 变小

【解析】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根据得,m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解析: 千克每立方米 小于 变小

【解析】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根据ρm

V

=

得,m ρv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酒精的质量一定小于0.2千克;酒精和水的深度相同,由P ρgh =可知,杯底受到的压强一定变小。

20.升高 小 【解析】

根据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解答.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王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由于海拔升高,所以外界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

解析:升高 小 【解析】

根据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解答.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王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由于海拔升高,所以外界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在此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柱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中考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中考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甲:S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 B.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 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2.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 3.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不变的是() A.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4.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 A=G 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5.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无法确定 6.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A.P A=P B B.P A>P B C.F A=F B D.F A>F B 7.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A.F甲>F乙B.p甲>p乙C.F甲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 2.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5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两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②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③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小 ④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 ⑤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3.装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 C.

D. 4.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A.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 B.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C.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 D.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5.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6.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 A:h B= 3:2,底面积之比S A:S B=2:3,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 A:F B和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 分别为()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河南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填空)

2016年中招物理考试容解读知识点 一、声现象 1、(1)声音是由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相关实验:_____ 2、(1)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___________;响度的强弱由发声体的_____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___________; “闻其声而知其人”的通过声音的__________区分的。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各举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超声波利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次声波利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面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___________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doc

《第九章压强》 、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 G: F=G=mg。 5、固体可以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6、重为 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与重力无关) ㈡压强 1、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P30 ⑴课本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 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 量法和对比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 5、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 Pa); F:牛顿( N) S;米2 2 ( m) 6、单位:帕斯卡( pa)1pa = 1N/m 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是指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 gh。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 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4 4 1.5× 10 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 10 N。 7、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 : 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受力面积举例 : 磨刀不误砍柴功、缝衣针做得很细 8、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减小压力举例 :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9.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固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容 +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F/S)。 、液体压强(P33)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大全

1. 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 大小:重力和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 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总等于重力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 公式:P=F/S ,(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2 5. 单位:帕斯卡(符号为:Pa), 1Pa = 1N/m 意义:1Pa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等。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把菜刀磨锋利,推土机的铲刃,汽车上的安全锤,图钉的尖头,注射器的针头等。 7.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等。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的履带,滑雪板,高楼的地基,坐在沙发比坐在板凳上舒服等。 1.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 壁有压强。 2. 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公式:P= pgh, (p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1cm的水柱的压强是100Pa) 4. 补充: (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等其他因素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注意:深度不是高度)。 (2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3)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p 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

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中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中考知识点汇总 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公式:p = F/S 推导公式:F = PS、S=F/P (3)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

液体中的深度。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和压力F的大小关系为() A.p甲< p 乙F甲< F乙B.p甲< p乙F甲> F乙 C.p甲> p乙F甲> F乙D.p甲> p乙F甲= F乙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今年2月13日,我们国家出动11架运输机,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人员和物资。下列关于运输机说法正确的是() A.运输机水平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运输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是为了增大运输机的惯性 D.运输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A.P A=P B B.P A>P B C.F A=F B D.F A>F B 5.现有量杯、水和一块橡皮泥,通过实验不能测出橡皮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1.26×105 Pa B.1.10×105 Pa C.1.01×105 Pa D.0.96×105 Pa 2.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甲、乙的重力G甲、G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中 () ①ρ甲>ρ乙②p甲>p乙③G甲>G乙④m甲>m乙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N/kg)()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4.如图,同一个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方式由甲变为乙,下列关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以及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压力与压强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相同的两个平底试管A 和B ,其中分别装着密度不同的液体,A 管竖直放罝,B 管倾斜放置,它们对管底的压强p A 等于p B ,则下列关于液体质量m A 和m B 判断正确的是( ) A .m A >m B B .m A =m B C .m A

由题意可知,m m =乙甲,V V >甲乙,那么可知ρρ<甲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 和乙,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是''p gh ρ=甲甲甲、'' p gh ρ=乙乙乙; AB .若p 甲′小于p 乙′,又因ρρ<甲乙,即 '' gh gh ρρ<甲甲乙乙 可知道'h 甲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h 乙,由于S S >甲乙,那么'V 甲可能等于'V 乙,也可能' V 甲大于'V 乙,A 、B 错误; CD .若p 甲′大于p 乙′,又因ρρ<甲乙,即 '' gh gh ρρ>甲甲乙乙 可知''h h >甲乙,由于S S >甲乙,那么' V 甲一定大于'V 乙,C 正确,D 错误。 3.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 ,烧杯质量为100 g ,活塞面积为7×10-5 m 2,g 取10 N/kg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105 Pa B .1.10×105 Pa C .1.01×105 Pa D .0.96×105 P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活塞所受摩擦力与大气压力方向向右,可得: pS +f =m 1g =9.8N ;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活塞受摩擦力向左,受大气压力向右,可得: pS -f =m 2g =5.6N ; 联解上述两个关系式,可得: pS =7.7N , 故 p = 52 7.7710N m -=? 1.10×105P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