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学几种投影的主要参数说课材料

地图学几种投影的主要参数说课材料

地图学几种投影的主要参数说课材料
地图学几种投影的主要参数说课材料

地图学几种投影的主

要参数

几种投影的主要参数

Gauss Kruger(高斯-克吕格投影):除中央经线和赤道为直线外,其他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该投影没有角度变形,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也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限制长度变形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分带投影。经差6度为六度带,经差3度为三度带。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为1—60带。三度带基于六度带,自 1.5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为1—120带。我国经度范围73W—135E,十一个六度带。各带中央经线:75,75+6n。三度带为二十二个。

主要参数:投影代号(Type),基准面(Datum),单位(Unit),中央经度(OriginLongitude),原点纬度(OriginLatitude),比例系数(ScaleFactor),东伪偏移(FalseEasting),北纬偏移(FalseNorthing)

Transverse Mercator(横轴墨卡托投影):墨卡托投影没有角度变形,由每一点向各方向的长度比相等,它的经纬线都是平行直线,且相交成直角,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从标准纬线向两极逐渐增大。墨卡托投影的地图上长度和面积变形明显,但标准纬线无变形,从标准纬线向两极变形逐渐增大,但因为它具有各个方向均等扩大的特性,保持了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

主要参数有:投影代号(Type),基准面(Datum),单位(Unit),原点经度(Origin Longitude),原点纬度(Origin Latitude),标准纬度(Standard ParallelOne)。

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椭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相割的经线上没有变形,而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是为了保证离中央经线左右约330km处有两条不失真的标准经线。该投影角度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为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UTM投影分带方法是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将地球划分为60个投影带。

主要的参数有:单位(unit),中央子午线(central meridian),中央子午线比例系数(central meridian Scale Factor),基准面(datum),原点纬度(origin laititude),纵坐标北移假定值(False_northing),横坐标东移假定值

(False_easting)。

Lamber Conformal Conic(兰勃特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等角圆锥投影采用双标准纬线相割,与采用单标准纬线相切比较,其投影变形小而均匀,兰勃托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是:a) 角度没有变形;b) 两条标准纬线上没有任何变形;c) 等变形线和纬线一致,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处处相等; d) 在同一经线上,两标准纬线外侧为正变形(长度比大于1),而两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变形(长度比小于1)。变形比较均匀,变形绝对值也比较小;e) 同一纬线上等经差的线段长度相等,两条纬线间的经纬线长度处处相等。

其主要投影参数用:投影代号(Type),基准面(Datum),单位(Unit),

中央经度(OriginLongitude),原点纬度(OriginLatitude),

标准纬度1(StandardParallelOne),标准纬度2(StandardParallelTwo),

东移假定值(FalseEasting),北移假定值(FalseNorthing)

从伪圆柱(pseudocylindrical)投影的变形情况来看,往往离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为了减小远离中央经线部分的变形,美国地理学家古德(J.Paul Goode)于1923年提出一种分瓣方法,就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几个主要部分中央都设置一条中央经线,分别进行投影,则全图就分成几瓣,各瓣沿赤道连接在一起.这样每条中央经线两侧投影范围不宽,变形就小一些.这种分瓣方法可用Mollweide & Sinusoidal 投影以及其他伪圆柱投影.

该分区可在一张地图上表示清楚,不再文字赘述了。modis数据就是采用这种投影方式,而在我的研究区域内,基本用sinusoidal,参数如下:proj sinusoidal

units meters

para

radiu: 6370997

central Meridian : 30 0 0.0

False easting : 3335846.22854

False northing : 0.000

世界地图常用地图投影知识大全

2009-09-30 13:20

在不同的场合和用途下使用不同的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方法及分类名目众多,象:墨卡托投影,空间斜轴墨卡托

投影,桑逊投影,摩尔维特投影,古德投影,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横轴等积方位投影,横轴等角方位投影,正轴等距方位投影,斜轴等积方位投影,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彭纳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圆锥投影等等。

一、世界地图常用投影

1、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Polyconic Projection With Meridional Interval on Same Parallel Decrease Away From Central Meridian by Equal Difference)

普通多圆锥投影的经纬线网具有很强的球形感,但由于同一纬线上的经线间隔相等,在编制世界地图时,会导致图形边缘具有较大面积变形。1963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在普通多圆锥投影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赤道和中央经线是相互垂直的直线,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1;其它纬线为凸向对称于赤道的同轴圆弧,其圆心位于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上的纬线间隔从赤道向高纬略有放大;其它经线为凹向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经线间隔随离中央经线距离的增加而按等差级数递减;极点投影成圆弧(一般被图廓截掉),其长度等于赤道的一半(图2-30)。

通过对大陆的合理配置,该投影能完整地表现太平洋及其沿岸国家,突出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关系。从变形性质上看,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面积变形在10%以内。中央经线和±44o纬线的交点处没有角度变形,随远离该点变形愈大。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最大角度变形在10o以内。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是我国编制各种世界政区图和其它类型世界地图的最主要的投影之一。

类似投影还有正切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Polyconic Projection with Meridional Intervals on Decrease Away From Central Meridian by Tangent),该投影是1976年中国地图出版社拟定的另外一种不等分纬线的多圆锥投影。该投影的经纬线形状和上一个投影相同,其经线间隔从中央经线向东西两侧按与中央经线经差的正切函数递减。该投影属于角度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角度无变形点位于中央经线和纬度±44o的交点处,从无变形点向赤道和东西方向角度变形增大较慢,向高纬增长较快。面积等变形线大致与纬线方向一致,纬度±30o以内面积变形为10%-20%,在±60o处增至200%。总体来看,世界大陆轮廓形状表达较好,我国的形状比较正确,大陆部分最大角度变形均在6o以内;大部分地区的面积变形在10%-20%以内。我国常采用该投影编制世界地图。

2.古德投影(Goode Projection)

从伪圆柱投影的变形情况来看,中央经线是一条没有变形的线,离开它越远,变形越大。因此,为了更大程度地减小投影变形,同时使各部分的变形分布相对均匀,1923年美国地理学家古德(J.Paul Goode)提出了一种对伪圆柱投影进行分瓣的投影方法,即古德投影。

古德投影的设计思想是对摩尔维特等积伪圆柱投影进行“分瓣投影”,即在整个制图区域的几个主要部分,分别设置一条中央经线,然后分别进行投影。投影的结果,全图被分成几瓣,各瓣通过赤道连接在一起,地图上仍无面积变形,核心区域的长度、角度变形和相应的伪圆柱投影相比明显减小,但投影的图形却出现了明显的裂缝,这种尽量减少投影变形,而不惜图面的连续性是古德投影的重要特征(图2-29)。

回味古德投影的设计思想,不难看出:尽可能地减小投影变形,而不惜图面的连续,是该投影设计的重要思路。

3、摩尔维特投影(Mollweide Projection)

摩尔维特投影是一种经线为椭圆曲线的正轴等积伪圆柱投影。该投影的的中央经线为直线,离中央经线经差±900的经线为一个圆,圆的面积等于地球面积的一半,其余的经线为椭圆曲线。赤道长度是中央经线的两倍。纬线是间隔不等的平行直线,其间隔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同一纬线上的经线间隔相等(图2-28)。

摩尔维特投影没有面积变形。赤道长度比n0=0.9。中央经线与南北纬

40 = 0 \* Arabic 04 4′11.8″的两个交点是没有变形的点,从这两点向外变形逐渐增大,而且越向高纬,长度、角度变形增加的程度越大。

摩尔维特投影常用来编制世界,大洋图,由于离中央经线经差±900的经线是一个圆,且圆面积恰好等于半球面积,因此,该投影也用来编制东、西半球地图。

4、桑逊投影(Sanson Projection)

桑逊投影是一种经线为正炫曲线的正轴等积伪圆柱投影,又称桑逊-弗兰斯蒂德(Sanson- Flamsteed)投影。该投影的纬线为间隔相等的平行直线,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正弦曲线(图2-27)。中央经线长度比为1,即m0=1,且n=1, p=1。

桑逊投影为等面积投影,赤道和中央经线是两条没有变形的线,离开这两条线越远,长度、角度变形越大。因此,该投影中心部分变形较小,除用于编制世界地图外,更适合编制赤道附近南北延伸地区的地图,如非洲、南美洲地图等。

5、空间斜轴墨卡托投影(Space Oblique Mercator Projection)

这是美国针对陆地卫星对地面扫描图像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近似等角的投影。这种投影与传统的地图投影不同,是在地面点地理坐标(λ,φ)或大地坐标(x,y,z)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时间维,即上述坐标是

时间t的函数,在四维空间动态条件下建立的投影。空间斜轴墨卡托投影(简称SOM投影),是将空间圆柱面斜切于卫星地面轨迹,因此,卫星地面轨迹成为该投影的无变形线,其长度比近似等于1。这条无变形线是一条不同于球面大圆线的曲线,其地面轨迹迹只所以是弯曲的,是因为卫星在沿轨道运行时地球也在自转,卫星轨道对于赤道面的倾角,将卫星地面轨迹限制在约±810之间的区域内(图2-26)。

这种投影,是设想空间圆柱面为了保持与卫星地面轨迹相切,必须随卫星的空间运动而摆动,并且根据卫星轨道运动、地球自转等几种主要条件,将经纬网投影到圆柱表面上。在该投影图上,卫星地面轨迹为以某种角度与赤道相交的斜线,卫星成像扫描线与卫星地面轨迹垂直,并且能正确反映上述几种运动的影响,可将地面景像直接投影到SOM投影面上。

6、墨卡托投影(Mercator Projection)

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该投影设想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等角的条件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把圆柱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并展成平面。经线和纬线是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直线,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扩大(图2-25)。图上无角度变形,但面积变形较大。

在正轴等角切圆柱投影中,赤道为没有变形的线,随着纬度增高,长度、面积变形逐渐增大。在正轴割圆柱投影中,两条割线为没有变形的线,离开标准纬线愈远,长度、面积变形值愈大,等变形线为与纬线平行的直线。

墨卡托投影的等角航线(斜航线)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重要意义。但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大圆航线,而不是等角航线,因此远洋航行,完全沿等角航线航行是不经济的。

墨卡托投影的等角性质和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特性,使其在航海地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该投影也可用来编制赤道附近国家及一些区域的地图。

二、半球地图常用投影

1、横轴等积方位投影(Lambert,s Azimuthal Equivalent Projection)

又名兰勃特(https://www.doczj.com/doc/b116936683.html,mbert)方位投影,赤道和中央经线为相互正交的直线,纬线为凸向对称于赤道的曲线,经线为凹向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该投影图上面积无变形,角度变形明显。投影时的切点为无变形点,角度等变形线以切点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离开无变形点愈远,长度、角度变形愈大,到半球的边缘,角度变形可达38o37?。

横轴等积方位投影常用于编制东、西半球地图。东半球的投影中心为70oE与赤道的交点(图2-31);西半球的投影中心为110o W与赤道的交点。

2、横轴等角方位投影(Transverse Azimuthal Orthomorphic Projection)

横轴等角方位投影又名球面投影(Stereographic Projection)、平射投影,是一种视点在球面,切点在赤道的完全透视的方位投影(图2-32),又称赤道投影。经纬线网形状与横轴等积方位投影的经纬线网相同。在变形方面,该投影没有角度变形,但面积变形明显。赤道上的投影切点为无变形点,面积等变形线以切点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离开无变形点愈远,长度、面积变形愈大,到半球的边缘,面积变形可达400%。

3、正轴等距方位投影(Postel’s Projection)

正轴等距方位投影又名波斯特尔(G.Postel)投影,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交于圆心的放射状直线,其夹角等于相应的经差。该投影的特点是经线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因此纬线间距与实地相等。切点在极点,

为无变形点。有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等变形线均以极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离无变形点愈远,变形愈大(图2-33)。

在世界地图集中,正轴等距方位投影多用于编制南、北半球地图和北极、南极区域地图。

三、分洲、分国地图常用投影

分洲、分国地图采用的投影以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伪圆锥投影为主。

1、斜轴等积方位投影(Oblique Equal-area Projection)

投影而与椭球面相切于极地与赤道之间的任一点(投影中心)。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为凹向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为凹向极地的曲线。中央经线上,纬线间距从投影中心向南、向北逐渐缩短(图2-34)。该投影没有面积变形,中央经线上的投影中心无变形,长度和角度变形随着远离投影中心而逐渐增加,等变形线为同心圆,主要用于编制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大区域地图。中国政区图可采用此投影,投影中心通常位于300N,1050E。

类似投影斜轴等角方位投影(Oblique Conformal Projection)的经纬线形状和该投影完全相同,但投影条件按ω=0设计,中央经线上的纬线间距从中心向南、向北逐渐增加。

2、正轴等角圆锥投影(Labert Projection)

正轴圆锥投影的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放射性直线。无论变形性质如何,只要是切圆锥投影,相切的纬线就是标准纬线,其长度比等于1,其它纬线的长度比均大于1;只要是割圆锥投影,相割的两条纬线为标准纬线,其长度比为1。在两条割线之内,纬线长度比小于1,之外长度比大于1。由于纬线长度比是不可变的,为了使圆锥投影具有等角性质,只能改变经线长度比。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就是通过改变经线长度比,并使经线长度比等于纬线长度比而得到的。两条标准纬线之外的纬线长度比大于1,为达到等角,经线长度比必须相应同等增大;两条标准纬线之内,纬线长度比小于1,经线长度比也必须相应同等缩小,达到等角目的。

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又称兰勃特正形投影,应用很广。我国新编百万分之一地图采用的就是该投影。除此以外,该投影还广泛应用于我国编制出版的全国1:400万、1:600万挂图,以及全国性普通地图(图2-35 b)和专题地图等。

而正轴等积圆锥投影又称亚尔勃斯投影(Albers’ Projection),亦是在正轴圆锥投影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经线长度比而得来的,但其经线长度比与纬线长度比互为倒数,两条标准纬线之外的纬线长度比大于1,为达到等积,经线长度比相应同等缩短;两条标准纬线之内,纬线长度比小于1,为保持等积,经线长度相应同等增加,达到等积目的。

我国常用等积圆锥投影编制全国性自然地图中的各种分布图、类型图、区划图以及全国性社会经济地图中的行政区划图、人口密度图、土地利用图(图2-35 a)等。

3、彭纳投影(Bonne Projection)

彭纳投影是法国水利工程师彭纳(Rigobert Bonne)1752年设计的一种等积伪圆锥投影。该投影的中央经线为直线,其长度比等于1,其余经线为凹向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为同心圆弧,长度比等于1;同一条纬线上的经线间隔相等,中央经线上的纬线间隔相等,中央经线与所有的纬线正交,中央纬线与所有的经线正交,同纬度带的球而梯形面积相等。

彭纳投影无面积变形,中央经线和中央纬线是两条没有变形的线,离开这两条线越远,长度、角度变形越大。该投影常用于中纬度地区小比例尺地图,如我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中的亚洲政区图(图2-

36),英国《泰晤士世界地图集》中的澳大利亚与西南太平洋地图,都采用的是彭纳投影。

四、地形图常用投影

各国地形图所采用的投影很不统一。在我国8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除1:100万地形图采用等角圆锥投影外,其余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Kruger Projection)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它是假设一个椭圆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横切于某一条经线上,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各3°或1.5°经线范围内的经纬线投影到椭圆柱面上,然后将椭圆柱面展开成平面(图2-37)即成。该投影是19世纪2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高斯(Friedrich Gauss)最先设计,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Jihannes Vlriiger)补充完善,故名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中央经线和赤道为垂直相交的直线,经线为凹向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为凸向对称于赤道的曲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该投影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但最大长度、面积变形分别仅为+0.14%和+0.27%(6°带),变形极小。

为控制投影变形,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了6°带、3°带分带投影的方法,使其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我国1:2.5万-1:50万地形图均采用6°带投影,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带投影。6°分带法规定: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开始,由西向东每隔6°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60予以标记。我国位于东经72°-136°之间,共包括11个投影带(13-23带)。3°分带法规定:从东经1°30′起算,每3°为一带,全球共分120带,图2-38表示了6°分带与3°分带的中央经线与带号的关系。

该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规定为:每个投影带以中央经线为坐标纵轴即X轴,以赤道为坐标横轴即Y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为避免Y值出现负值,将X轴西移500km组成新的直角坐标系,即在原坐标横值上均加上500km,因我国位处北半球,X值均为正值。60个投影带构成了60个相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区分之,在地形图南北的内外图廓间的横坐标注记前,均加注投影带带号。为应用方便,在图上每隔

1km、2km或10km绘出中央经线和赤道的平行线,即坐标纵线或坐标横线,构成了地形图方里网(公里网)。

地理坐标规定为:在大于等于1:2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经纬线以内图廓线形式绘出(两条经线、两条纬线),并在图幅4个角的经纬线交点处标注经纬度值。为方便使用,在内外图廓线间以1’为单位标注出分度带短线。在1:50万地形图上,则直接绘出经纬线网。

高斯-克吕格投影在欧美一些国家也被称为横轴等角墨卡托投影。它与一些国家地形图使用的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即UTM投影),都属于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的系列,所不同的是UTM投影是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在投影带内,有两条长度比等于1的标准线(平行于中央经线的小圆),而中央经线的长度比为0.9996。因而投影带内变形差异更小,其最大长度变形不超过0.04%。

2、等角圆锥投影(Conical Orthomorphic Projection)

我国1:100万地形图最早使用的是国际投影(改良多圆锥投影),1978年以后采用了国际统一规定的等角圆锥投影。

为了提高投影精度,我国1:100万地形图的投影是按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纬度划分原则分带投影的。即从0°开始,每隔纬差4°为一个投影带,每个投影带单独计算坐标,建立数学基础。同一投影带内再按经差6°分幅,各图幅的大小完全相同,故只需计算经差6°、纬差4°的一幅图的投影坐标即可。每幅图的直角坐标,是以图幅的中央经线作为X轴,中央经线与图幅南纬线交点为原点,过原点切线为Y轴,组成直角坐标系。每个投影带设置两条标准纬线,其位置是:

Φ1=ΦS+30′

Φ2=ΦN-30′

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没有角度变形;两条标准纬线上没有任何变形;由于采用了分带投影,每带纬差较小,因此我国范围内的变形几乎相等,最大长度变形不超过±0.03%(南北图廓和中间纬线),最大面积变形不大于±0.06%(图2-39)。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说课稿点的投影说课稿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说课稿点的投影说课稿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说课稿点的投影说课 稿 《点的投影》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点的 投影》。我说课分为 4 个大部分, 第一: 说教材 《点的投影》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本教材里面的第二章第一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对空间想象力的建立有一定的困难,而学生一但无法跨越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将无法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将来就业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就得帮助同学们跨越这个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形体,它的基本图形元素无非就是点线面,而这三个基本图形元素中点是最简单的,而我们想要学生跨越这个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空间点是如何从空间转化到面也就是点的投影这块着手,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信心才能从中领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乐趣,这样也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今后直线的投影、面的投影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定重、难点 确立目标: 那么,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点的投影》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只要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学生以后才可以轻松地把空间点转化为

了面的表示方式,才可以轻松解决已知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要求作出第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的问题,才可以轻松地由平面点想象出空间点等一系列问题。 分析教材(确定重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定义为点的投影标识以及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标识重要,是因为,这个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里面的公约,俗语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这个公约都搞混了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成就“方圆”了,也就是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规矩”去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了。而点的投影规律是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由空间到面表达转化的桥梁,所以也当然为重点了。 分析学生(确定难点): 中职校的学生只是在初中的时候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课程,设计的空间想象并不多,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所以这堂课的难点就在于空间与平面的互换上。 三:说教法(教学过程) 导入技能: 首先说明学习本节课的难易程度以及目的,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得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 其次,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首先是强调本节课中经常提到的点的有关注意事项。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同学走入误区。 接着开始学习新的概念——三面投影体系。通过在上节课所学习的两面投影体系的基础上画图讲解三面投影体系各面的标识以及三面投影体系的特点。这样的讲解同学们就可以很直观的认识到了三面投影体系与两面投影体系的区别。 将空间位置上的一点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思考练习: 运用之前学习过的平行投影中的正投影做出这个空间点在三个面上的投影。(学生上 讲台做)

教案1:点的投影

教案1:点的投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知教学1、点的投影特性 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标记,如A、B、C等; 水平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标记,如a、b、c等; 正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一撇表示,如a′、b′、c′ 等; 侧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两撇表示,如a″、b″、c″ 等。 将空间点A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自点A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垂线(即投射线)与H面交于点a,与V面交于点a′,与W面交于点a″,即得点A的水平投影a、正面投影a′,侧面投影a″。 3、点的三面投影

新知教学 用细实线将点的相邻两投影连接起来,aa′ 和a′a″ 称为投影连线。a与a″不能直接相连,需借助辅助线来实现这个联系。 保证点在V面和W面投影对应关系的作图方法: (1)以O点为圆心画弧 (2)由O点作45°线 4、点的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 (3)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 x= a"a z。 例题讲解: 已知点A的两面投影a、a′,求作其第三面投影a″。 方法一: 解题步骤: (1) 过原点O作45°辅助线; (2) 过a作平行OX轴的直线与45°辅助线相交一点; (3) 过交点作⊥OY的直线;

新 知 教 学 方法二: 解题步骤: (1) 过a作平行OX轴的直线与OY H相交于一点; (2) 以O点为圆心,O与交点的长为半径交OY W于一 点; (3) 该直线与过a′ 且平行OX轴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即为 a″ ; (4) 过交点作⊥OY的直线; (5) 该直线与过a′ 且平行OX轴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即为 a″ 。 5、点的投影与坐标 若把三个投影面当作坐标面,那么各投影轴就相当于坐标轴:其中OX轴就是X轴,OY轴就是Y轴,OZ轴就是Z 轴,三轴的交点就是坐标原点。 空间点A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就等于它的三个坐标:

点击双休日说课稿

《点击双休日》说课稿 3号孔玲玲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二、教材分析 核心知识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通过调查、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做出简单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双休日的生活,感受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前置基础、后继地位: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积累了初步的调查分析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为后面的小课题研究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重点:在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过程中了解双休日的现状。 难点:通过分析做出决策合理设计双休日。 这部分知识属于综合实践知识领域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对本学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基于这些,我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 1、通过活动,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了解双休日的现状,初步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具体活动中,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和力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调查表 五、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本节课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调查、统计、分析的数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达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程序 根据数学综合实践课“重在实践、重在综合、以问题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通过与学生谈话,引发学生对双休日活动的思考,从而展开调查分析。 (二)调查统计,分析信息 1.通过调查分析运用统计的知识了解双休日做什么的最多。 2.继续运用统计的知识,调查学生双休日满意程度。 (三)讨论交流,调整安排 1.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双休日。 2.调查分析家庭、学校、社区对学生双休日关注情况,小组合作写出建议卡。 (四)梳理回顾,总结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发现每到周五放学的时候你们都特别开心,为什么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两天的双休日都特别期盼,那你们的双休日都是怎样度过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点击我们的双休日。

《点投影》教案.doc

教案授课班级16 机电 4 授课日期11.27 课题点的投影授课学时 1 课时 授课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 PPT)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设计 说明 教学活动 流程1.通过学习,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熟练掌握三视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明确三视图中不同点的投影关系。 3.引导学生培养做事要从基础开始的踏踏实实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 : 三视图中不同点的投影之间的关系。 关键点 : 理解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来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总结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先讨论再请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组织 教学步骤与内容教学方法达成目标 形式

一、复习回顾: 1. 三视图都形成了哪些面 ? 学生通过讨论、交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流、总结,对已学 2. 三 视 图 中 有 怎 样 的 投 影 关 理论讲解 系? 班级授课 知识加深理解,进 师生互动 行拓展,引出新知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请 识。 个别同学来解说一下其含义)

二、新知识点的讲解 1、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投影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组成。 投影轴: OX轴 V 面与 H 面的交线 OY轴 H 面与 W面的交线 OZ轴 V 面与 W面的交线 2、空间点 A 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规定把空间点用大写字母A、 B、 C等标记,在H 面上的投影用小写字母表 示如 a、b、c,在 V 面上的用a’、b’、 c’ 表示,在W面上的用: a”、 b”、c” 表示。 空间点a’—点a”—点A 在三面投影上的投影分别为: A 的正面投影 A 的侧面投影 a—点 A 的水平面投影 3、投影面的展开 将 H 面向下旋转90°, W面向右旋 转 90 °与V 面展开成同一个平面。 4、点的投影规律 1、点 A 的 V 面投影和 2、点 A 的 V 面投影和 3、点 A 的 H 面投影到H 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 a a⊥ OX轴。 W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 a a ⊥ OZ轴。 OX轴的距离等于其W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 az 。 例题讲解: 例 1 已知点 A 的两面投影,求点 A 的第三面投影a”。

点的投影说课稿

点的投影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中的点的投影。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选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版。点的投影分析一节是教材中§2-4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基本知识,这就为学习本节内容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的投影作图方法和点的投影规律是后面学习直线、平面以及立体投影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点的投影分析方法和求法,理解特殊点的投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习层层深入。认识点的投影及特殊点的特点。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做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现代技术专业人才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重难点。由于点的投影在空间到处存在,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空间概念相对淡薄,头脑中的空间表象很少,很难将空间点与平面图形相互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这种转化比较难,只有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掌握学习要领和方法,多看图、多想象,锻炼由图到物的形象思维,才能不断地提高看图能力。以此为基础,在今后学习中遇到问题就会化难为易。因此,我把点的投影分析层层深入地表现。 本节课的重点:空间一般点的投影分析 本节课的难点:特殊点的投影分析。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双边互相促进活动,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也

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技巧。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教情和学情,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本课教学以精讲多练为主,通过讲、练、提问、讨论、总结归纳的程序,将问题引向深入。 首先,本节课讲的是点的投影分析。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理解力差,又带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用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设置课堂情景,烘托效果。(展示)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教师设计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充分地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用讲练结合法加深学生对空间形体的认识及想象。通过教师对问题的设置、点拨、指导等,使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等方法,获取知识。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互相促进的活动。结合学生基础差,主动性差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平面上升到空间。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向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得出问题的关键,达到思维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紧扣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中,我复习导入新课,设置了讲练结合的手法,通过认定目标,实施目标,练习反馈,布置作业,安排双边活动,运用启发式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参性,而且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个认识转折的起点,目的是使师生之间很快地营造一个教与学的课堂气氛。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一方面与教学内容相符,另一方面,这样的导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 2、实施目标

建筑制图说课稿

《建筑制图与识图》说课稿 ———《点的投影》 老师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建筑制图与识图第?章第?节第一课时内容。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主编的《建筑制图与识图》第二版,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识图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构造方法,具备图纸识读的工作能力,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共同合作的职业品质。 点的投影选自本教材的第?章第?节,点的投影不仅是学生学习直线、平面三面正投影图等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形体三面正投影作图及识读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点的空间表示与三面投影图,理解点的坐标与三投影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理解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能熟练运用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绘制点的三面正投影图。 3、情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识读点的三面正投影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做出点的三面正投影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点的三面正投影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点。 本节课的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立体概念,但是对空间点的三面投影展开图不易理解。在心理上,学生对识图与构造课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被鼓励。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技能水平较低。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兴趣较差,而对图形语言敏感,也易于理解接受。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中专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过程中要借助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点的三面正投影图的有关问题。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运用小组讨论法,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借助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掌握与点的投影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职业中专的教学宗旨。 六:教学程序设计:

最新投影说课稿范文

投影说课稿范文〈最新〉 投影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人帮大家整理的投影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投影》,属于《投影与视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投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投影与视图》第二十九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第一节介绍了技术语言的特点和种类,以及草图与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技术图样是采取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语言,是在设计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适当选择进行设计交流的途径。三视图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也是下一课时“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对本节做了如下安排: ①、本课时教学内容先是从自然现象——影子开始,进而向学习者描述正投影的特点,进而分析三视图的形成原理,让学生充分认识三视图,并以模型房的结构为例详细阐述三视图的具体制图步骤及要领;同时通过书本里的“马上行动”、“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 ②、在教材的结构上,本节占用的篇幅较长,意图很明显,就是在学习完了设计表现图之后,更进一步掌握绘制简单的技术图样的方法,并且能够提升对常见的技术图样的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想象,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 (2)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光线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平行投影时,要弄清光线照射角度与影子的关系,同一照射角度下,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比例,与相似三角形建立联系;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同学们归纳、概括,形成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索中获取新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爱学习、爱生活,敢于探索创新,在学习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探索中投入更大的热情。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对《投影》此节的要求,本人结合具体的学情、以及对教学媒体认真进行分析,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 难点:对投影概念的准确把握,物体与投影的关系。 二、分析学生和环境 1.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前面初一下学期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有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本课时为另外一种常见的形式——投影。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在初一已经接触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关简单知识,但学生对它们的转换的理解仍然在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需要正确完整地引导学生对技术学科所要求投影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 三、说教法与学法

阴影(正投影中加绘阴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汇总

土建图学教程 阴影(正投影中加绘阴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

正投影图的阴影 7.1 阴影的基本知识 7.1.1 阴影的形成与作用 7.1.2 常用光线 7.1.3 点和直线的落影 7.2 基本几何体的阴影 7.2.1 长方体的阴影 7.2.2 圆柱的阴影 7.3 建筑形体的阴影 7.3.1 窗洞的阴影 7.3.2 门洞的阴影 7.3.3 台阶的阴影 7.3.4 屋面的阴影

7.1 阴影的基本知识 在建筑设计的表现图中,如果画上了阴影,不仅丰富了图形的表现力,同时也增加了图面的美感。但这里所说的阴影,仅是在理论上探讨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表面哪些是受光的,哪些是背光的,落影的位置和形状又该如何。为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7.1.1 阴影的形成与作用 一、阴影的形成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迎光的表面显得明亮,称为阳面;背光的表面显得阴暗,称为阴面。阳面和阴面的分界线称为阴线;由于物体通常是不透明的,所以照射在阳面上的光线受阻,以致在其后方的其他阳面上出现了落影。我们把落影的轮廓称为影线;落影所在的表面称为承影面。从次页例图可见,阴影是相互对应的,影线正好是阴线在承影面上的落影。

阴影的基本概念图7-1 阴影的形成、概念

二、阴影的作用 采用透视图表现建筑形象固然很好,但由于其绘图程序较复杂,因此作建筑设计方案时,也经常采用正投影图加阴影的表现形式,如次页例图所示。其中图 a是未加绘阴影前的线条图,图b是加绘阴影及经润饰、配景后的效果图。 从图b可见,在立面图中加绘了阴影,由于阴影区的形状、大小、位置与建筑物的体量有着对应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原立面图中未能表示出的建筑物前后之间的尺度关系。即把建筑物立面的凹凸、曲折、空间层次反映了出来,给人以特有的空间感。所以说,阴影的理论与实践在建筑设计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说课稿(非常优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我将从以下五个板块进行说明(分析): 板块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第九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介绍 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空间)图形的飞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1 数学语言表述; 2 3 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点与难点:本课中,重点, 而教学的难点 板块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几何中已学过线线垂直,并对线面垂直有直观的认识。我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能根据实物与模型的演示,积极地思考,归纳与概括,并能类比线线垂直积极的探索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力求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新的飞跃。

板块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板块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知道,“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求知的过程必须在教学中得以实现,(正是)在这一理念支撑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一组图片:(火箭、电视塔、摩天大厦、博雅塔),让学生直观感知线面垂直。之后,设置学生活动:请举出校园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的例子。学生踊跃发言,举出很多例子,(打开的书脊,教室内两墙的交线,大厅里的柱子,校园彩灯的灯柱,操场的旗杆等)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老师及时提出问题,怎么用数学语言抽象表述线面垂直这种位置关系呢?让我们先看一个演示实验:】 (2)多媒体演示: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关系。 【动画1AB所在直线与过点B的直线都垂直,动画 2AB所在直线与地面内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g也垂直,进而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线面垂直的定义。学生分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不完善的地方由老师补充。】(课件展示定义) (3)学生归纳,形成概念

点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特性-教学设计

课题1:点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特性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思想 根据目前教育“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原则,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即自我或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作为重点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熟练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方法,初步建立平面图形和空间立体图形的转换关系。 2、引导学生培养做事要从基础开始的踏踏实实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点的投影规律,理解点的坐标与三投影面的关系,能熟练运用“三等关系”绘制点的三面投影。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作图,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中点的投影规律 处理措施:系统串讲知识点,使学生建立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的知识框架,从生活中接触到的影子为切入点,引入本章该节内容。 2、教学难点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画点的三面投影 处理措施: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来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总结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先讨论再请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威海职业学院教案 单元三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第一讲投影的基本知识 计划教学课题投影的基本知识 2 课时 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 投影法的概念 3. 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4. 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教学目标 5.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6. 点的投影 7.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8.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教学重点掌握点的三面投影 教学难点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相结合。 教学手段通过课件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相结合。本讲主题 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 投影法的概念 3. 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4. 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5.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6. 点的投影 7.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8.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9.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10.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1. 两点的相对位置 所用环节方式教学内容时间 幻灯片演示投影过程,动态分析投影。 5分钟 教一、模型演示 学 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0分过 2. 投影法的概念钟程 二、分析讲解 3. 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4. 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威海职业学院教案 5分钟 三、练习 幻灯片演示投影过程,动态分析投影。 10分 四、模型演示钟 5.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60分 6. 点的投影钟 7.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8.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五、分析讲解 9.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10.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1. 两点的相对位置 布置 课后练习 P9 1~2 作业 2.1投影的基本知识 2.1.1投影法概念: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预定投影面进行投影而得到图形的方法。 2.1.2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从投影中心出发的投影方法称为中心投影法,所得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法:用相互平行的投射线对物体进行投影的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所得的 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斜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称为斜投影法, 所得的投影称为斜投影。 平行投影法又可分为 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称为正投影法, 所得的投影称为正投影。以后无特殊说明,投影均指正 投影。 2.1.3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1、轴测投影图 2、多面正投影图 2.1.4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真实性 2、积聚性 3、类似性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说课稿 科目:高中通用技术《识图与制图》 课题: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综合性强的学科。他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美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现行省编高中劳技城市版的《识图与制图》便与数学、物理及美术有诸多联系。《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节便是《识图与制图》的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及绘图工具与用品的使用和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将物体大小完全表达清楚,本节安排了三视图的内容。三视图与前面所学的正投影法有紧密的联系,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质是正投影法。三视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内容,是表达一个立体物(机体)形状大小的基本方法,后面将要学的剖视图、零件图等内容都是三视图做基础的,故本节教学在第一章及整个机械制图学习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严格按制图标准画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增强学生间相互帮助、协调工作的能力。端正实践操作态度。

2、身心健康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注意眼、手、脑的协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 3、审美情趣目标: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造美,注意操作环境美,追求模型制作美。 4、基础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三视图知识结合立体图看懂物体(机体)的三视图。 5、操作技能目标: 能根据三视图及立体图,灵活运用切、挖、锯等方式制作立体模型。 三、说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三视图的形成及位置关系,投影关系和与物体对应的方位关系。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立体图看懂三视图。 3、教育结合点: 通过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两人合作做模型,增强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并培养认真细

点的投影教案

教案设计 课程名字:机械制图 姓名:田泉 学号:132124010045

点的投影 授课教师:田泉学时:1课时 章节名字:1、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3、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5、两点的相对位置 内容分析:点是构成线面体最基本的几何要素。本节课介绍点的正投影机器投影特性。 教学内容:1、介绍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符号 2、讲解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3、讲解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4、讲解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学情分析:因为点是线面体的最基本几何要素,所以学生只要掌握了点的投影规律,对后面的直线面的投影便会变得简单容易,所以要仔细、好好讲 授本节课。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熟练掌握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 作第三投影的方法 3、掌握由点的轴测图作投影图和由点的投影图作轴测图的方法 4、根据两个点的投影,能够理解并判别该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5、掌握重影点的概念及其可见性的判别方法 教学重点:1、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2、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作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和特征,才能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示物体的具体结构形状。本次课先来学习点的投影。 二、教学内容 (一)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当投影面和投影方向确定时,空间一点只有唯一的一个投影。如图2-11(a)所示,假设空间有一点A,过点A分别向H面、V面和W面作垂线,得到三个垂足a、a′、a″,便是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规定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空间点,它的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a′和a″)表示。 根据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规律将其展开,可以得到如图2-11(b)所示的带边框的三面投影图,即得到点A两面投影;省略投影面的边框线,就得到如图2-11(c)所示的A点的三面投影图,(注意:要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区别。) (a)(b) (c)

初三九年级数学人教版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1.1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说课稿】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将对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一节投影第一课时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说明,恳请指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 本节课为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单元第一节投影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关于?°视图与投影?±的教学目标而具体设计的。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开始,就不断的出现了有关视图的一些内容,只是在本节之前一直没有正式出现投影和视图的概念。本节在学生已有有关投影的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些简单的物体的投影说明有关概念,归纳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次提升,并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培养运用几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和特征。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果不再是学生能解多少规范的数学题,而是能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问题,能运用数学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确定为:掌握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上诉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二、数学思考: 在探索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 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说课稿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前后联系、地位与作用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除了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外探讨已知两点来求直线方程。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最基本的,而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在推导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时,根据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已知的两点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在应用直线两点式方程及截距式方程应注意满足的条件。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两点式、截距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两点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斜率,然后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出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两点式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的互相联系性。再根据截距的图像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两点间的中点公式。 难点: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和截距式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1)班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理想。但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由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探究知识,逐步掌握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投影教案

教学内容:29.1投影(1)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引导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看过皮影戏吗?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有条件的)放映电影《小兵张嘎》部分片段 ---小胖墩和他爸在日军炮台内为日本鬼子表演皮影戏 (二)你知道吗 出示投影: 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出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 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

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如图).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 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 (三)问题探究(在课前布置, 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 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和性 质和区别

机械制图教案——点的投影.

教案 授课日期2015年12月3日授课人王彦涛 授课班级一(3)班授课地点1号多媒体教室 课题: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1. 掌握点的投影关系 2. 了解点的几种空间位置 3. 能熟练运用“三等关系”绘制点的投影 1. 点的投影特性 2. 空间点及点的三面投影表示 教学重点:根据点的坐标及空间位置画出点的投影图 教学难点:建立点的坐标、点到投影面的距离的联系 教学组织设计 1. 复习、导新:复习正投影的特征、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2. 点的二面投影及规律 3.点的三面投影,求作点的三面投影图 4. 通过点的二面投影、求作点的第三面投影 5. 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6. 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 活动探究法作业布置习题集P23\P24

课后记要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以及本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法为重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教案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上节课所学内容: 1.三面投影体系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导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在点、线、面这几个基本几何元素中,点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元素。研究点的投影,掌握其投影规律,能为正确理解和表达物体的形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分析〗 让学生看书回答? 1.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2.点在三个面中分别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有什么区别,怎么去记住? 3.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知识学习〗 一、点的投影特性与投影标记: 1.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看书上37页。 如下图将空间A点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自A点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垂线,交得三个垂足a、a′、a″即为A 点的H面投影、V面投影和W面投影。新课导入 时间约3分钟 情境式教学,启 发引导学生思 考: 通过复习上次 课所学的内容, 引出本节课的 内容 学习目的及重 点、难点 新课内容 时间约25分钟 多媒体演示 启发学生思考: 书上哪些知识 容易找到?哪 些是不容易找 准备工具静 心上课 结合生活实 际,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同学间互相 交流讨论,共 同分析有关 点的问题。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1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借助实物,通过观察、类比、思考等,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 四、教学思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以及课本P49的思考题为载体,提出了: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多少种位置关系?(板书课题)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实物,从而直观、准确地归纳出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a α a ∩α=A a ∥α 例4(投影) 师生共同完成例4 例4的给出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位置关系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生活实例以及对长方体模型的观察、思考,准确归纳出两个平面之间有两种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 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快地理解与掌握了新内容,这两种位置关系用图形表示为 α β α β L

点的投影说课稿

点的投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点的投影》。我说课分为4个大部分, 第一:说教材 《点的投影》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本教材里面的第二章第一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对空间想象力的建立有一定的困难,而学生一但无法跨越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将无法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将来就业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就得帮助同学们跨越这个障碍。 我们知道,一个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形体,它的基本图形元素无非就是点线面,而这三个基本图形元素中点是最简单的,而我们想要学生跨越这个由“空间”到“面”的表达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空间点是如何从空间转化到面也就是点的投影这块着手,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信心才能从中领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乐趣,这样也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今后直线的投影、面的投影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定重、难点 确立目标: 那么,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点的投影》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只要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学生以后才可以轻松地把空间点转化为了面的表示方式,才可以轻松解决已知两

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要求作出第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的问题,才可以轻松地由平面点想象出空间点等一系列问题。 分析教材(确定重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定义为点的投影标识以及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标识重要,是因为,这个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里面的公约,俗语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这个公约都搞混了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成就“方圆”了,也就是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规矩”去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了。而点的投影规律是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由空间到面表达转化的桥梁,所以也当然为重点了。 分析学生(确定难点): 中职校的学生只是在初中的时候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课程,设计的空间想象并不多,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所以这堂课的难点就在于空间与平面的互换上。 三:说教法(教学过程) 导入技能: 首先说明学习本节课的难易程度以及目的,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得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 其次,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学习,首先是强调本节课中经常提到的点的有关注意事项。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同学走入误区。 接着开始学习新的概念——三面投影体系。通过在上节课所学习的两面投影体系的基础上画图讲解三面投影体系各面的标识以及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