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岩)名词解释

(变质岩)名词解释

(变质岩)名词解释
(变质岩)名词解释

1.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2.混合岩化作用变质岩中低熔点的长英物质可能被熔融,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熔融的

部分与不熔的残留体混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3.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4.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

5.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为副变质岩。

6.变质作用的因素是指在变质过程中起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即引起岩石变质的外部因

素。促使岩石变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流体及时间。

7.静压力又称均向压力,是指各个方向相等的围压,主要是由上覆岩石荷重所引起的。

8.粒间流体压力它们的存在会对周围的物质,包括孔隙四周的避、顶、底赋予一定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称为粒间流体压力。

9.应力又称定向压力,是一种侧向压力。它与地壳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有关。

10.片理在地壳的深处,由于静压力较大,温度较高,岩石的塑性程度较高,在应力的作

用下,组成岩石的矿物常沿垂直于应力的方向上平行排列,形成片理。

11.构造超压应力还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加速变质反应的速度,促进反应的进行,尤其是在

地壳的浅处,岩石处于刚性状态时,应力的垂直分力可以迭加到静压力之上,这部分叠加的压力称为构造超压。

12.动力变质作用又称为碎裂变质作用,是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主要使岩

石发生破碎的一种变质作用。

13.区域变质作用它是在大面积内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地壳活动带伴随强烈造山

运动所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

14.埋藏变质作用在大范围内遭受变质,但无片理化的,纯粹由于埋深而引起的低温区域

变质作用称为埋藏变质作用。

15.混合岩化作用这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由地壳内部热流升高而产生的深部热流和

局部重熔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并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

16.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的接触带上,由于岩浆的高温和从岩浆中分出

的溶液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

17.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

一种作用称为气液变质作用。

18.洋底变质作用是一种发育于大洋中脊处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堆积物由于较高的热流而

引起的变质作用。

19.冲击变质作用陨石冲击地球和月球并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很高的温度致使岩石迅速变质

的作用。

20.复变质作用当岩石遭受到几个时期的变质作用时,则称为复变质作用。

21.进变质作用原来比较地温的矿物组合变质后被较高温的变质矿物组合所代替的变质作

用,称为进变质作用。

22.变质作用的方式是指使岩石发生变质的途径或形式。

23.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熔使组分迁移,然后在沉淀结晶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变质

方式称为重结晶作用。

24.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

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

25.交代作用在变质过程中最广泛存在,它是因流体的运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的

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总体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26.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使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各

种不同的矿物集合体而出现不均一的现象,这种作用统称为变质分异作用。

27.变形作用岩石或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的塑性变形称为变形作用。

28.碎裂作用主要产生于地壳的浅部,当岩石和矿物做受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岩石和矿

物便会发生破裂,破开的变质作用方式。

29.等化学系列是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岩石。

30.等物理系列在同一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岩石。

31.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所形成的矿物。

32.不稳定矿物又称残余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

原岩矿物。

33.特征变质矿物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是外界条件的变化

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称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

34.贯通矿物是能在一个很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

35.变质岩的结构是指构成岩石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6.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组份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

37.变余结构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进行的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

的保留下来,这样形成的结构,称为变余结构。

38.变余斑状结构基性喷出岩经变质后,基质可能重结晶变成互相镶嵌的角闪石和斜长石,

但原岩中的斜长石或辉石斑晶,虽有某些变形或破碎,有时内部已为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矿物集合体所代替,但斜长石或辉石斑晶外形仍然保留。39.变余砾状结构(变于砂状结构)原岩为砂、砾岩等的变质岩中,常保留砾石或砂粒的

外形,但胶结物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物或有明显的重结晶。

40.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41.等粒变晶结构主要的变晶矿物颗粒大小近于相等的结构。

42.不等粒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变晶矿物的大小不相等且呈连续变化。

43.斑状变晶结构在细粒的矿物集合体中分布有较大的变晶矿物,这些大的变晶矿物称为

变斑晶。

44.粗粒变晶结构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大于3毫米。

45.中粒变晶结构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至3毫米。

46.细粒变晶结构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小于1毫米。

47.粒状变晶结构又称为花岗变晶结构,变晶矿物近等轴状。

48.角岩结构一些泥质岩石由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隐晶质变晶结构称为角岩结构。

49.鳞片变晶结构大部分变晶矿物为片状,因变质作用类型不同,片状矿物可呈定向排列,

也可不具定向排列。

50.纤状变晶结构大部分变晶矿物为一向延长纤维状颗粒。若变晶矿物为柱状,则称柱状

变晶结构。

51.中粒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如某片麻岩的粒度为中粒,次要矿物黑云母为鳞片状,主要矿

物石英长石为粒状,其结构可称为中粒鳞片花岗变晶结构。

52.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称为破裂结构。

53.角砾状结构当原岩为细粒时,若岩石受轻微破碎,则形成角砾状的岩石碎块,这种结

构在张性应力条件下形成。

54.碎斑结构当岩石破碎较强烈时,在粉碎了及细的颗粒中,还残留这较大的矿物碎粒,

很像斑晶,称为碎斑。

55.碎基(基质)被粉碎的细粒部分很象岩浆岩火沉积岩中的基质,称为碎基或基质。

56.压碎眼球结构由于定向压力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时,则碎斑可呈定向排列的眼球,

岩石的基质部分有明显的片理,称压碎眼球结构。

57.糜棱结构当应力十分强烈时,矿物颗粒几乎全部破碎呈微粒状,微粒具定向性,表现

似流动构造,期间残留少量稍大的刚性矿物碎块,但常被磨圆呈眼球状。

58.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中,由于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相的作用,导致物质成分的带入或

带出使原有矿物被溶解同时被新生矿物所代替,这样形成的结构称为交代作用。

59.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过程中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替换、但仍保

留原矿物的晶形。

60.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成相当大的斑晶,这种成因的斑晶称为交代斑晶。

61.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有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这种构造称变余构造。

62.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

63.斑点状构造岩石中由于某些组份的聚集构成小的斑点,斑点常为碳质,硅质,铁质或

堇青石,红柱石,等矿物的雏晶聚集而成,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斑点可以加大成为变斑晶。

64.板状构造为一般泥质或硅质岩受应力后产生的一组平行破裂面,使岩石呈板状剥离。

板状劈理常与原始层理斜交。

65.千枚状构造岩石中各组份已基本重结晶,而且矿物已初步有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

弱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但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

66.片状构造是变质岩最常见最典型的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所含大量片状和粒状矿物都

呈平行排列,它是岩石组份在定向压力下产生变形,转动或受应力溶解,再结晶而成。

67.片麻状构造(片麻理)岩石具显晶质变晶结构,以粒状矿物为主,片状或粒状矿物定

向排列,但因数量不多而使得彼此不连接,被粒状矿物所隔开。

68.条带状构造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即

为条带状构造。

69.眼球状构造在具定向构造的岩石中,刚性的矿物颗粒呈透镜状,扁豆状单晶或集合体

沿定向构造平行排列,称为眼球状构造。

70.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石均匀分布,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种构造称为块状构造。

71.动力变质岩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动力变质岩。

72.构造角砾岩(破碎角砾岩)指断裂带中原岩受应力破碎呈棱角状碎块,在剪切和重力影

响下,发生过一定的位移,大多数碎块的粒度在2毫米以上,并被破碎细屑及部分外来溶解物质胶结的岩石。

73.碎裂岩指具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它是在较强的应力作用下,受到破碎挤压,

但其形变程度尚未达到糜棱阶段的岩石。

74.碎裂花岗岩(碎裂辉长岩)由岩浆岩变成的破碎岩称为破碎花岗岩。

75.糜棱岩具糜棱结构和定向构造的岩石,统称为糜棱岩。

76.千糜岩这是在强烈挤压的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千枚状糜棱岩。

77.假熔岩这是一种不常见的黑色的有时为棕色的玻璃质岩石,多呈不连续条带或条纹夹

于糜棱岩中,一般认为是原来岩石在动力变质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岩石局部融化并迅速冷却凝固的岩石。

78.区域变质岩是由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它们是变质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

79.板岩是具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泥质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

而成。

80.千枚岩是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

81.片岩是分布极为广泛的变质岩,其原岩类型复杂,可以是超基性岩,基性岩,各种凝

灰岩和含杂质砂岩,泥灰岩和泥质岩,经中低级变质作用而形成。

82.云母片岩主要由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和中酸性斜长石组成,一般粒状矿物含量较低,

并可出现某些高铝的特征变质矿物。

83.石英片岩此种岩石常为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84.绿片岩一般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片状至千枚状构造,以外貌显绿色而得名。

85.角闪片岩原岩成分与绿片岩相似,由基性岩和泥灰岩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变质而成,

岩石具细针柱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86.蓝闪石片岩其特点是含钠的角闪石和含钠的辉石。

87.片麻岩岩石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含长石,石英较多,粒度较粗,岩石中长石和石

英的含量大于50%,长石含量一般大于25%,当长石含量减少,石英增加时,则过度为片岩。

88.变粒岩是一种含长石,石英较多,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较少,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

构。

89.斜长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的岩石。

90.麻粒岩是一种在高温和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其特征是岩石中含水矿物均不稳定,

一般含量很少或不出现。

91.榴辉岩主要由绿色绿辉石和粉红色的石榴石所组成,一般为深色中粗粒不等粒粒状变

晶结构,块状构造。

92.石英岩石英含量大于85%的变质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

质作用而成。

93.大理岩是一种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50%以上的变质岩,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经

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而成。

94.变质带变质作用过程中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也发生变化,所以变

质岩的矿物组合能反映变质作用的强度。在许多变质岩地区,变质作用强度在空间上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可划分若干变质强度带,通常算为变质带。

95.递增变质带利用等化学系列变质岩中随温度增高新矿物相依序递增出现进行划分的变

质强度带称为递增变质带。

96.变质相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条件。

97.变质相系每一个变质地区都可用一系列的变质相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特点,这种系

列称为变质相系。

98.双变质带指环太平洋沿岸,在中生代的造山带变质活动带中往往出现两条平行的,变

质作用特点完全不一样的变质相系带,称为双变质带。

99.岩石学标志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有明显的反映,这就是岩石学

标志。

100.混合岩化作用是介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和造岩作用。

101.混合岩熔融的长英质组份和原岩中难熔的组份,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102.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是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后期,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所产生的深部热液和重熔的熔浆对已变质的岩石进行渗透交代,贯入作用而使原岩改造成为混合岩的作用。

103.边缘混合岩化作用主要是深部岩浆及其伴生的碱质流体有关,和区域变质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104.注入混合岩类其特点是脉体数量减少,只占15%至50%,基体中矿物受交代作用不强烈,脉体和基体之间有较明显的界线。

105.角砾状混合岩是基体呈角砾状碎块分布于脉体中的混合岩。

106.眼球状混合岩具典型的眼球状构造。

107.条带状混合岩具条带状构造,它是脉体呈条带状平行分布于基体的片理中的混合岩,脉体厚度较均匀延伸较远,基体成分为片岩或暗色片麻岩,脉体成分为花岗岩质的岩石。108.肠状混合岩花岗质或伟晶质脉体,成复杂的肠状揉皱。

109.混合片麻岩类其特点基体含量很少,脉体含量大于50%,因强烈交代作用,脉体和基体也无明显的差别和界线,出现一种较均匀的片麻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但片麻构造还较明显暗色矿物分布不均匀,其较集中部分有时能大致反应受混合岩化的基本轮廓。110.混合花岗岩类其特点是混合岩化最为强烈,脉体和基体已经分不出来,岩性与岩浆成因的花岗岩极为相似,在标本上甚至在露头中都很难区别。

111.接触变质作用是伴随岩浆作用而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分布局限,规模不大,围岩主要受岩浆散发的热量和挥发份的影响,发生变质结晶和重结晶,有时还伴有交代作用而形成一系列的新岩石。

112.热接触变质岩由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热接触变质岩。

113.接触交代岩由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接触交代岩。

114.板岩为泥质岩石低级热变质产物,一般为隐晶质,有明显的板理。

115.斑点板岩碳质及铁质成斑点状聚集,形成斑点状构造,其余大部分没有重结晶,岩石基本保持原岩的特点。

116.瘤状板岩变质进一步加深,在绿泥石,绢云母构成的细粒基质中有红柱石,堇青石等变斑晶被包裹成瘤状物。

117.角岩为泥质岩中级热变质产物,特点是原岩中的组份已经重新组合,以至原岩的结构,构造基本消失,但是没有化学成分的交代发生。

118.变质砂岩石英砂岩变质浅时,呈变余砂状结构,称为变质砂岩。

119.变质砾岩原岩如为砾岩,变质后呈变余砾状结构,胶结物发生重结晶,称变质砾岩。120.矽卡岩是由石榴石,辉石及其他钙铁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它是在深度不大或中等深度条件下由碳酸盐岩和中酸性侵入岩接触时,因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21.蛇纹岩几乎全由蛇纹石组成,呈灰色,暗灰绿色至黄绿色,风化后呈灰色,其中常有很多细小交错的磁铁矿细脉,隐晶质。

122.云英岩由白云母和石英组成,此外尚有黄玉,锂云母,电气石,绿柱石等富含挥发分的矿物,一般为灰色,浅灰色或浅粉红色等,块状构造,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或鳞片花岗变晶结构。

123.青盘岩(变安山岩)是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经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外貌为绿色的块状岩石。又称为变安山岩。

124.次生石英岩是酸性和中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在近地表的浅处,受火山喷出的含硫热气或热液的交代蚀变而形成的岩石。

125.沉积后作用泛指沉积物形成之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的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和作用。

126.柱状节理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未露于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

127.里特曼指数是指用化学成分中含的二氧化硅和全碱来确定火成岩的碱性程度的一种指数,是用岩石化学成分中的SiO2和Na2O+K2O组合指数来表示岩石系列,故又称组合指数。

128.羽状交错层理又称人字型交错层理、鱼骨状层理。其特征是层系互相重叠,相邻层系中细层的倾斜方向相反,呈羽状或人字型,层系间夹有泥质水平薄层。它是在沉积介质具有双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涨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与退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交互而成。羽状交错层理一般出现在潮间带下部及潮汐通道中。129.P-T-t轨迹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course)或在P-T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 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 等,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讲课讲稿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发育,无或少有重结晶作用,按碎基性质划分为碎裂岩及假玄武玻璃(玻璃质),碎裂岩按碎基含量划分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以塑性变形为主,具明显的面理(往往有线理),糜棱结构或变余糜棱结构,根据基质性质分为糜棱岩及变余糜棱岩(重结晶为主),糜棱岩根据基质含量划分为粗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反映随着变形增强,粒度减小的趋势。 4.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中,一些矿物交代另一些矿物形成的结构。肉眼常见两种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过程中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替换,但仍保留原矿物的晶形。如石榴石的绿泥石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等。 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相当大的斑晶,这种成因的斑晶称为交代斑晶。 其特点:(1)交代斑晶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大小也不等;(2)常与类似成分的交代脉伴生;(3)往往切割围岩的片理或其他早期构造;(4)被交代的矿物有时会呈包裹残留体在交代斑晶里;(5)推开变质岩片理的现象不明显。 4、什么是变余结构和构造?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变余结构: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理构造等。意义: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是查明原岩性质的重要依据。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实验三常见变质岩的鉴定与认识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构造、结构和矿物的组成特征。 学习常见变质岩的命名和肉眼鉴定方法。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 二、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预习教材中“变质岩”部分,重点预习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构造的鉴定 板状构造—板岩; 千枚状构造—千枚岩; 片状构造—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片麻状构造—片麻岩(正、副片麻岩); 块状构造—石英岩、大理岩。 2.常见变质岩典型变质结构的鉴定(可结合磨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变晶结构—大理岩、角闪片麻岩; 变余结构—变质砂岩(如绿泥石化长石砂岩等) ; 碎裂结构—糜棱岩、碎裂岩。 3.变质岩中常见矿物的鉴定 变质岩中的矿物,按成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性矿物或称共有矿物(经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中的稳定矿物);另一类是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继承性矿物中的石英、长石、云母和变质矿物中的滑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等已在主要造岩矿物的鉴定中叙述。变质矿物中的黄玉、刚玉可见摩氏硬度计中的标本,绿泥石、绢云母可观察绿泥石片岩和千枚岩。 4.常见变质岩综合特征观察 结合标本,对照教材中关于各类常见变质岩的具体描述,逐类逐块地进行观察,包括板岩、干枚岩、结晶片岩(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等)、片麻岩;糜棱岩、大理岩和石英岩。 四、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和定名方法 根据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片理构造的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各类结晶片岩和片麻岩;另一类是块状构造的变质岩,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对具有片理构造的变质岩的定名常用“附加名称+ 基本名称”。其中“基本名称”可以其片理构造类型表示,如具板状构造者可定名板岩;具片状构造者可定名片岩……。“附加名称可以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成分或典型构造特征表示。如对一块具明显片麻状构造的岩石,若其矿物组成中含有特征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则在片麻岩前冠以“石榴子石”,该岩石则定名为“石榴子石片麻岩”(片麻岩根据其原岩特征分为正片麻岩—原岩为火成岩;副片麻岩—原岩为沉积岩)。同样,对含滑石或绿泥石较多的片岩分别定名为“滑石片岩”和“绿泥石片岩”。 对具有块状构造变质岩的定名,则主要考虑其结构及成分特征,如粗晶大理岩、中粒石英岩、蛇纹石大理岩等。 五、实验方法 参照本书和教材中对有关常见变质岩的描述,对照标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观察学习;

变质岩考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变质作用:指在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特别是上地幔对地壳的影响,区域热流值和应力发生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局部重熔或重溶,形成部分流体相,这些作用的总和称变质作用。 2、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 3、负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负变质岩。 4、特征变质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以反映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如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硬绿泥石等。 5、贯通矿物:指稳定范围比较大,在不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都可以稳定存在的矿物。如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等。 6、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在固态下岩石中同种矿物重新结晶生长,使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发生变化,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反应使原有矿物逐渐消失,新矿物相逐渐形成的过程称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中由于岩石中的组份发生了重新组合,所以又可称为重组合作用。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岩石的总化学成分不变。 8、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在有流体相参与的情况下,岩石在固态下发生某些组份的带人和带出而使固态岩石的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都发生变化。 9、裂隙溶液:交代作用过程中一种存在于岩石的裂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溶液,它以渗透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0、间隙溶液:主要以单个分子状态围绕矿物颗粒表面或存在于颗粒之间的间隙中的溶液。它不能自由流动,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组份迁移。 11、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下,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的不均一聚集现象,形成成分不均一的变质岩,这种作用称变质分异作用。 12、变质带: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带现象,这些带呈变质带。 13、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变质程度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变质带称递增变质带。又叫渐进变质带。 14、变余结构: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特征称变余结构。在浅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

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 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 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 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 ()、()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 般具有()构造。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案例-认识常见的岩石

说课标说教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五年级教学设计 白云二小肖佳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耐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文字、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和观察实验等搜索等探索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算反应的特征。 2、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材料 各种岩石、放大镜、盐酸、小钉子、烧杯等观察工具,教师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引课: 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二)认识岩石 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 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岩石有许多用途,告诉我们你还知道岩石的哪些用途? 下面物体哪些是岩石,为什么? 仔细观察岩石,让我们比一比吧! 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如果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 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 斑点:PPT人为形成的破损不可以称为斑点 同学们上节课观察到的层理、气孔、花斑等特征都属于岩石的构造,岩石的构造是岩石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同一种岩石共有的特征呢?待会你可要仔细观察。 颗粒:你所说的一粒粒的是这样的吗?岩石都是由颗粒组成的,组成它颗粒有大有小,有的岩石中可以看到小石子或卵石,有的岩石颗粒比较粗,还有

变质岩复习题(2016)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正变质岩; 3、副变质岩; 4、麻粒岩; 5、榴辉岩; 6、TTG片麻岩(TTG 岩系); 7、孔兹岩; 8、矽卡岩; 9、云英岩;10、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12、变质结晶作用;13、交代作用;14、区域变质作用;15、冲击变质作用;16、动力变质作用;17、交代变质作用;18、接触-热变质作用;19、造山变质作用;20、洋底变质作用;21、混合岩化作用;22、热峰条件;23、P-T-t轨迹;24、等化学系列;25、等物理系列;26、变余结构;27、变晶结构;28、变晶系;29、反应结构;30、交代结构;31、碎裂结构;32、糜棱结构;33、筛状(变晶)结构;34、板状构造;35、千枚状构造;36、片状构造;37、片麻状构造;38、变质反应;39、晕长石;40、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41、固-固反应;42、变质带;43、成岩格子;44、共生分析;45、封闭系统的 Goldschmidt矿物相律;46、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47、矿物共生组合; 48、ACF图解;49、变质相;50、变质相系 二、填空题 1、在没有交代作用的前提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受的影响。 2、变质作用机制包括、、和。 3、交代作用是使发生改变的一种作用。 4、根据有无交代作用的发生,可将接触变质作用分为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 5、影响变质作用发生的因素是、、和时间等。 6、温克勒(Winkler)根据变质反应温度划分的四个变质级 是、、、。 7、铝硅酸盐Al2SiO5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同质异相体矿物,它们分别 为、、。 8、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有、、、、、 和。 9、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有、、、、和。 10、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 石榴石(10%)+十字石(15%)+黑云母(20%)+白云母(1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系列,变质程度为。 11、某区域变质岩含蓝晶石8%;石榴子石10%;黑云母15%;斜长石(An=35)35%;石英25%; 少量白云母(<5%)和副矿物。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完整的名称是。 12、某区域变质岩含石榴子石8%;矽线石12%;黑云母12%;钾长石25%;斜长石15%;石 英25%和少量钛铁矿。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的精确命名为。 13、混合岩是由和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14、变质作用根据产生的地质背景可分 为:、、、、、、和混合岩化作用等类型。 15、榴辉岩是主要由和矿物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 16、正变质岩的原岩是,副变质岩的原岩是。 17、变质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为。 18、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 石榴石(10%)+蓝晶石(15%)+白云母(3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变质程度为。

变质岩

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原岩的化学成分。() 2.变质岩的成分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成分。() 3.变质岩中可以保留变质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4.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6.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塑性变形。() 7.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变形。() 8.不同的原岩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9.变质程度相等的变质岩属于等物理系列的岩石。() 10.等化学系列的岩石都处于同一变质相中。() 11.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局部地区。()12.不同的变质相可有相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 13.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原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不具有多样性。() 14.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15.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 1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均向压力的增加往反形成比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17.变质岩中的一组矿物称为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 18.变斑晶往往同变晶基质同时或稍晚形成。() 19.退变质作用是一种复变质作用。() 20.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 21.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矿物自形程度一般不高,自形程度反映变质结晶的先后顺序。() 22.变质相是指多种原岩成分与变质矿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23.若干变质相可归并为不同的变质相系。() 24.温度的变化可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 25.红柱石、刚玉、滑石都属特征变质矿物。() 26.等变线是变质程度带间的界限。() 27.变质岩中的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在一定变质条件下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可称为稳定矿物。()28.变质岩石根据原岩成分及变质相进行分类的。() 29.变质级的高低是划分变质作用强度的依据。() 30.变质岩的原岩也可能是早期形成的变质岩。() 31.动力变质作用只能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 32.碎裂结构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33.糜棱岩与碎裂岩的主要差别在于糜棱岩中的破碎颗粒极细小,外貌致密、坚硬。() 34.碎斑为原岩矿物经动力变质作用残留下来的,故碎斑结构是一种残余结构。() 35.花岗碎裂岩与碎裂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其形成时的应力性质的不同。() 36.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与侵入岩体的大小和产状有关,而与成分无关。()37.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 38.接触变质岩是与侵入岩体产状和分布有关的一类变质岩。() 3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表五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 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

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 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几种常见变质岩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有时 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因原岩类型不同,矿物组合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 的千枚岩。如黏土岩可形成硬绿泥石千枚岩;粉砂岩可形成石英千枚岩;酸性凝灰岩可形 成绢云母千枚岩;中基性凝灰岩可形成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可按颜色、特征矿物、杂 质组分及主要鳞片状矿物进一步划分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灰黑色碳质千枚岩及灰绿色 硬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分布很广,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

大理岩(marble)一种变质岩,又称大理石。因在中国由于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 石而得名。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一般认为,大理岩可形成于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如透闪石大理岩形成于 低-中温条件下,透辉石大理岩、镁橄榄石大理岩则形成于中高温变质条件下。大理岩分布广泛,如中国的云南、山东、北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岩。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 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成因上都与大理岩有关。其本身也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美术工艺品原料。大理岩硬度不大,易于开采加工,板材磨光后非常美观,可作室内装饰材料;开采和 加工中的废料,可制成工艺品或经轧碎作生产水磨石、水刷石等的优质集料。少数高度致 密均质的可供艺术雕刻和装饰用。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_舒良树_各章作业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三、问答题 1.从总的方面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地质学研究中采取了哪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2.研究地质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3.在地质学中又可分出哪些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在应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进行地质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怎样正确认识“均变说”与“灾变说”对地质发展演变过程的解释? 6.《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 7.学了“绪论”部分以后,你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 克拉克值元素丰度矿物单质矿物化合物矿物类质同象同质多象晶质体晶面结晶习性条痕解理解理面断口硬度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石的结构显晶质结构稳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岩石的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块状构造枕状构造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岩生物化学岩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成岩构造层理层面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交层理泥裂波痕假晶印模球度圆度分选性成熟度胶结物胶结类型变质岩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余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碎裂构造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13.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14.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15.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16.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建筑材料5—12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混凝土的流动性大小用坍落度指标来表示,砂浆的流动性大小用沉入度指标来表示。 2.混合砂浆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水泥、水、砂子和石灰膏。 3.抹面砂浆一般分底层、中层和面层三层进行施工,其中底层起着粘结的作用,中层起着找平的作用,面层起着平整装饰的作用。 4.目前所用的墙体材料有砖,砌块和板材三大类。 5.烧结普通砖具有自重大,体积小,生产能耗高和施工效率低等缺点。 6.岩石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7.烧结普通砖的外型为直角六面体,其标准尺寸为240㎜×115㎜×53㎜8.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是衡量钢材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9.钢材热处理的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0.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分类钢可以分成:镇静钢,沸腾钢,半镇静钢 11.冷弯检验是:按规定的弯心直径和弯曲角度进行弯曲后,检查试件弯曲处外面及侧面不发生断裂、裂缝或起层,即认为冷弯性能合格。 12.石油沥青的组丛结构为油分、树脂和地沥青质三个主要组分。 13.沥青混合料是指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4.一般同一类石油沥青随着牌号的增加,其针入度增加,延度增加而软化点下降。 15.沥青的塑性指标一般用延度来表示;温度稳定性用软化点来表示;固体和半固体沥青的粘滞性用针入度表示,液体沥青的粘滞性用粘滞度表示。 16.油纸按按1㎡原纸的质量分为200、350两个标号。 17.沥青混凝土是由沥青和砂、石子和填充料所组成。 18.根据分子的排列不同,聚合物可分为线型聚合物,支链聚合物和网状聚合物。 19.塑料的主要组成包括合成树脂,填充料,增塑剂和固化剂等。 20.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度称为持久强度。 21 材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会降低。 22.隔声主要是指隔绝空气声和隔绝固体声。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 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 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 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 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接触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

变质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正变质岩; 3、副变质岩; 4、麻粒岩; 5、榴辉岩; 6、TTG片麻岩(TTG岩系); 7、孔兹岩;8、矽卡岩;9、云英岩;10、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12、变质结晶作用;13、交代作用;14、区域变质作用;15、冲击变质作用;16、动力变质作用;17、交代变质作用;1 8、接触-热变质作用;1 9、造山变质作用;20、洋底变质作用;21、混合岩化作用;22、热峰条件;23、P-T-t轨迹;24、等化学系列;25、等物理系列;26、变余结构;27、变晶结构;28、变晶系;29、反应结构;30、交代结构;31、碎裂结构;32、糜棱结构;33、筛状(变晶)结构;34、板状构造;35、千枚状构造;36、片状构造;37、片麻状构造;38、变质反应;39、晕长石;40、不连续反应和连续反应;41、固-固反应;42、变质带;43、成岩格子;44、共生分析;45、封闭系统的Goldschmidt矿物相律;46、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47、矿物共生组合;48、ACF图解;49、变质相;50、变质相系 二、填空题 1、在没有交代作用的前提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受的影响。 2、变质作用机制包括、、和。 3、交代作用是使发生改变的一种作用。 4、根据有无交代作用的发生,可将接触变质作用分为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 5、影响变质作用发生的因素是、、和时间等。 6、温克勒(Winkler)根据变质反应温度划分的四个变质级是、、、。 7、铝硅酸盐Al2SiO5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同质异相体矿物,它们分别为、、。 8、以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命名的变质岩有、、、、、和。 9、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有、、、、和。 10、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 石榴石(10%)+十字石(15%)+黑云母(20%)+白云母(1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系列,变质程度为。 11、某区域变质岩含蓝晶石8%;石榴子石10%;黑云母15%;斜长石(An=35)35%;石英 25%;少量白云母(<5%)和副矿物。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完整的名称是。 12、某区域变质岩含石榴子石8%;矽线石12%;黑云母12%;钾长石25%;斜长石15%;石英 25%和少量钛铁矿。岩石中片、粒状矿物呈不连续定向排列,则该岩石的结构应是,构造为,岩石的精确命名为。 13、混合岩是由和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14、变质作用根据产生的地质背景可分为:、、 、、、、和混合岩化作用等类型。 15、榴辉岩是主要由和矿物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 16、正变质岩的原岩是,副变质岩的原岩是。 17、变质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为。 18、某变质岩石具有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中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矿物组成为石榴石(10%)+蓝晶石(15%)+白云母(35%)+石英(40%),该变质岩名称为,可能原岩为,变质程度为。 19、看下图填写变质相的名称(请按序号):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一)岩浆岩 主要特征: 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 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 主要特征: 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 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与角砾岩;?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3.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黏土岩类具有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根据其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页岩、黏土。固结好而无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较差的则为黏土。 4.化石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 相沉积物,具显晶或隐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包括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三)变质岩 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