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用SPSS绘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一用SPSS绘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一用SPSS绘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一用SPSS绘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一:用SPSS绘制质量控制图

控制图(Control Chart)又称管理图,它是用来区分是由异常原因引起的波动,还是由过程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正常波动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控制图通过科学的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对工序过程的质量波动性进行控制,并通过及时调整消除异常波动,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不仅如此,通过比较工序改进以后的控制图,还可以确认此过程的质量改进效果。因此,控制图在质量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控制图由样本均值服从于正态分布演变而来。正态分布可用两个参数即均值μ和标准差σ来决定。正态分布有一个结论对质量管理很有用,即无论均值μ和标准差σ取何值,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μ±3σ之间的概率为99.73%,落在μ±3σ之外的概率为100%-99.73%= 0.27%,而超过一侧,即大于μ+3σ或小于μ-3σ的概率为0.27%/2=0.135%≈1‰,,休哈特就根据这一事实提出了控制图。图上有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人工来绘制控制图,首先通过计算器计算各种指标,然后再一步步地绘制控制图。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误差过大等原因,使得最后的控制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为严重的是能使质量管理者产生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较大的损失。也有的企业利用excel绘制控制图,从而提高其精确度,减少误差。然而,用excel绘制控制图的步骤比较繁杂,不容易掌握,容易在绘制过程中产生操作性失误,造成数据集的失真。

SPSS的图形工具非常强大,具有很强的统计分析功能。在质量数据管理中,经常要用到一些图形方法和工具,例如帕雷托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序列图等,SPSS均可以有效地应用这些图形方法和工具来处理质量数据信息,这些功能集中在Graph菜单中。

因此,此处我们采用SPSS来绘制控制图。

SPSS控制图的选择依据(X-R或X-S和X-MR)

根据主要测量值分组变量的具体情况,可选择X-R、X-S,即均值-极差和均值-标准差控制图;或者选择X-MR,个体-移动均值控制图。

1、分组变量中有大于10个组值,宜于计算标准差,故选择X-S控制图。

2、分组变量中有小于10个组值,选择计算极差,即X-R控制图。

3、分组变量中只有1个组值,则选择个体-极差控制图,即X-MR控制图。

案例:个体-移动极差控制图

数据为某搅拌站实测混凝土坍落度数据,现在使用控制图看看工艺质量情况。

步骤:

分析—质量控制—控制图—个体/移动全距—个案为单元过程度量:选择“测量值变量;标注子组:选择“编号”自动生成以下两组控制图,可用于综合解读。

第一张是均值X的控制图,第二张是移动均值的控制图。上面我们已经完成了数字层面的分析,最关键的则是发现数据的异常和寻找异常发生的原因。由于本案例数据源来自书籍,并无具体案例数据的实际描述,因此不宜在此处做过多的解读。详细的规则解读可参考以下内容。

质量控制图的使用规则

既然质量控制图是为了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指标的不正常状态,那么当我们看到上面的图以后,需要观察和分析是不是存在异常的点或异常的变化趋势,如何定义这些异常,需要有一套控制规则:即样本点出界或者样本点排列异常:

点超出或落在ULC或LCL的界限;(异常)

近期的3个点中的2个点都高于+2σ或都低于-2σ,近期5个点中的4个点都高于+σ或都低于-σ;(有出现异常的趋势)

连续的8个点高于中心线或低于中心线;(有偏向性)

连续的6个点呈上升或者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偏向趋势)

连续的14个点在中心线上下呈交替状态。(周期性,不稳定)

理化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理化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自我控制的过程。控制方式包括空白实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校核、平行样分析和加标样分析等常规控制程序。 对于出具检验报告的质检机构而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对质检机构至关重要。 按照比对试验条件的不同,实验室定期利用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设备比对、留样再试、标准物质等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便及时制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1、人员比对试验 人员比对试验指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或程序,采用相同的检测设备和设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仅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的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评价人员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当某项试验可由多人进行操作时,实验室可考虑采用人员比对试验的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可安排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两人或多人进行比对,比对试验结束后,实验室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考核检测人员能力水平,判断检测人员操作是否正确、熟练,并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应针对人员比对试验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内部质量控制手段,人员比对试验优先适用下列情况: ●依靠检测人员主观判断较多的项目;如食品中感官、品尝等项目检测; ●在培训的员工、新上岗的人员; ●刚实施的新标准、新方法;

●检测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环节; ●操作难度大的样品、参数; ●出现临界值; ●新设备; ●新检测项目。 2、方法比对试验 方法比对试验指在仅由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项目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当某项试验可由多种方法进行操作时,实验室可考虑采用方法比对试验的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判断检测方法,即所遵循的标准是否受控,是否现行有效,并被正确地理解和严格熟练地执行。当不同方法比对的所得结果一致,或统计检验结果表面其差异不显著时,则可认为采取的检测方法与其他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室应针对方法比对试验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作为内部质量控制手段,方法比对试验可在下列情况优先适用: ●刚实施的新标准、新方法; ●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研制新方法; ●已有的具有多个标准检验方法的项目。 3、设备比对试验 设备比对试验指相同的人员采用相同的方法或程序,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的试验,以评价设备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当某项试验可由多种设备进行操作时,实验室可考虑采用设备比对试验的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通过比较不同设备比对的试验结果,判断对测量准确度、有效性有影响的设备是否都已经过校准,是否能保证达到测量溯源性。设备比对结束后,实验室分析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价不同设备对检测结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在组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中所进行的检验、测量、试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用于检测、测量和试验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室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3.0术语及定义 3.1实验室 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测量、试验和校准的机构,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 4.0职责 4.1过程质量管理部 4.1.1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检定/测量归口管理,对外部实验室能力及进货检验的性能试验进行监控; 4.1.2负责整车检测线委外检测、整车路试、三坐标测试及日常管理。 4.2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4.3试制试验部 4.3.1负责编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4.3.2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4.3.3负责对生产制造过程和新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发动机、白车身和整车等依据技术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5.0工作程序 5.1工作流程:见附件。 5.2试验范围

5.2.1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本公司实验室试验项目:检测线整车检测试验、整车性能与排放性能试验、整车安全性能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统性能试验、电驱系统性能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电池性能试验、环境与材料性能试验。 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经试验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试验记录中说明。 5.2.3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方法和标准的清单详见《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5.3实验室人员资格确认 5.3.1实验室应由技术、测量、试验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对技术负全面责任,测量、试验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完成测量/试验任务,确保测量、试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3.2监控与测量装置的有关人员(包括计量检测、计量管理以及其使用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3.3实验室试验人员的资格参见实验室组织架构及人员资质,试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检测/试验资格证书。 5.4实验室环境控制 5.4.1测试的环境条件应按照国家校准规范或校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控制,以消除或减少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4.2对检测/试验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应予以监测、控制和记录填写《实验室环境监控记录》,并对检测/试验结果做相应校正。

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1.1 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在每次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每一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为了监控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试剂盒批间或孔间差异而由实验室设置的一套对照血清,包括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弱阳性对照,以该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为宜。 1.1.1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制备 HIV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56℃ 30min灭活,3000r/min,离心15min。弱阳性对照可以用HIV抗体阴性血清梯度稀释HIV抗体强阳性血清并标定后得到。按一年使用量配制(可加入不影响检测结果的防腐剂)用0.2μm滤膜过滤除菌。 1.1.2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1. 2.1 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 1.1. 2.2 外部对照血清不可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2?8℃,供一周内使用。 1.1.3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以便监控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或孔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1.1.4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质量要求 质控物的管间或瓶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cv<20%),并且质控物的成分应在稳定状态中。质控物应无菌,并不含有影响ELISA反应的防腐剂。 1.2 质控图的建立及应用(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最常用的质控图是Levey-Jennings质控图,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可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 1.2.1 建立质控图参数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物重复测定的基础上。一般采用在不同批次检测取得至少20个数据;如果仅做少量批次的检测,也至少做5个批次的检测,每个批次中不少于4个质控物测定结果,以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平均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其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所以必须有一个质量控制过程,必须明确质量控制各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以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可以选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a)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或能力验证计划; C)使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进行复现性检测; d)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e)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f)其他有效的技术核查方法。 质量控制的目的:监控检测、校准的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可靠。 为了做好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我们该从几方面进行保证: 1.实验室硬件设施、包括场地、使用材料、建筑要求等要按相关实验室标准执行。 2.实验室内部技术质量控制:也就是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控制,具体方法有: (1)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由检测人员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以验证检测测量能力。 (2)样品复测: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再用相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 参数进行复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人员比对: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某一样品进行相同方法的检测,将两 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3.第二步在实验室硬件软件的质控下,要做好实验室检测环节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做好实验室标准物质以及试剂的管理 (1)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溶液、对照品)对检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质量控制图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应用技术

控制图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杨小庆 (广东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计量检测中心,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采用控制图[1]对化验室硫铁矿管理样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可发现检测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随机因素和异常因素并加以控制,确保检测数据的稳定性。 [关键词]控制图;硫铁矿;管理样;统计计算;随机因素;异常因素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ol Chart in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in Lab Yang Xiaoqing (Measurement and Test Center,Yunfu Pyrite Enterprise Corporation,Yunfu,527300 ,China) Abstract:It can find out random causes assignable causes on every stage while testing by using control charts to deal with testing data of pyrite in labs,so labs can take actions to keep stability of testing data。 Keywords: control chart; pyrite; sample; stastical account; random cause; assignable cause 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波动情况。在非统计状态下产生的异常波动对检测质量的影响甚大,必须查找原因加以消除。控制图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可用来发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存在异常波动并加以控制。 1 控制图原理[1] 控制图是将过程核查数据画到有预定控制极限的控制图上,若数据处于控制极限内,表明检测过程处于控制状态,反之则是过程失控,应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图种类很多,对测量过程的控制一般采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R图),当测量次数多时,也可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图)。 随即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时[1],X落在(μ±3δ)范围的概率为99.73%,μ为分布期望值或总体均值,δ是理论标准差,如果变量X处于(μ±3δ)之外,则认为过程存在异常波动。 将正态分布图画成图1样式,将μ、(μ+3δ)和(μ-3δ)分别标为CL、UCL和LCL,即为一张控制图。图中的UCL为上控制线(Upper Control Limit),其位置在(μ+3δ)处;CL为中心线(Central Line),其位置与正态分布期望值μ重合;LCL为下控制线(Lower Control Limit),其位置在(μ-3δ)处。 CL UCL LCL μ3δ μ μ-3δ图 1 控制图的三条线的位置 Fig.1 Location of three lines in control chart 在控制图中,中心线位置一般是不变的,所改变的是上、下控制限。上下限之间的最优间隔以错判造成的总损失最小为原则确定。经验证明休哈提出的3δ[1]方式较好,因为它接近最优间隔。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1.定义 质量保证是试验检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质量控制指以满足试验检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2.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按照内控(含分析人员自控、他控)、外控进行控制,从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记录、报告等方面严把质控关。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按照《见证取样工程检测》要求持证上岗。 监测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年度仪器设备送检校准计划,对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合格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自校或核查。每年对仪器与设备检定及校准情况进行核查,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 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仪器与设备年度核查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3.质量监督检查 质控室制订质保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开展质量监督检查:一是利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二是使用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测量;三是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测量。通过以上方式积极开展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控制手段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4.有机分析质控要求 分析仪器性能校准 对分析仪器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应在分析当天或按仪器要求执行。 标准曲线核查 样品分析当天或仪器每运行12小时,应用标准溶液对标准曲线进行核查。通常情况下,若标准溶液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对误差不超过20%,原标准曲线可继续使用;若分析方法中对标准曲线核查有明确要求,则按方法要求执行。发现标准曲线失控,应立即重新绘制曲线。 5.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积极参加国家、河北省组织的实验室间参加能力验证、设施比对等活动,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作为出具检验报告的检测单位,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计量认证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现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点做以下介绍。 一质量控制概述 1、分析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分析质量控制,对于环境监测(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而言又可称谓环境分析质量控制或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简称“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将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以保证数据(检验结果)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要求的质量。环境分析质量保证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其内容包括:采样、样品前处理、贮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与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定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包括原始数据和检测数据),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压力、风速、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含检验报告)、指南和手册等。 环境分析质量控制是环境分析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环境分析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2、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简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2)内部控制包括的内容:① 空白试验② 标准曲线核查③ 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④ 平行样分析⑤ 加标分析⑥ 比对试验⑦ “盲样”(密码样品)分析⑧ 编制质量控制图等。 (3)内部控制的精密度是指平行性和重复性的总和。 ①平行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同一分析人员、同一分析设备、同一分析时间,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②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个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样或多样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3、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1)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简称“外部控制”。外部控制也称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外部控制实际是实验室间测定数据的对比试验。通过这项试验可以发现一些实验室内部不易核对的误差来源,如试剂的纯度,蒸馏水的质量等问题。经常进行这一工作可增加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实验室质量常见的5种控制方法

实验室质量常见的5种控制方法 一、空白样质量控制 空白样主要包括容器、现场、仪器、方法空白样等,通过测定空白样以判断实验用水、试剂纯度、器皿洁净程度、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等的质量状况或是否受控。 空白实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除分析方法另有规定之外,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不得少于1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个时,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 2.空白试验分析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或低于方法规定值;空白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50%。 3.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4.若空白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 二、平行样质量控制 平行样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平行样、实验室平行样和密码平行样,通过平行样测定判断检测精密度状况或是否受控。 平行样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的平行样不得少于1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 个,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平行样。 2.平行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测定。 3.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三、加标回收质量控制 加标回收试验主要包括空白加标、基体加标、实际样品加标和密码加标回收试验,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判断检测准确度状况或是否受控。 加标回收试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加标样品不得少于1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个时,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加标样。 2.加标样品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 3.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四、标准物质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一般方式及实施

实验室质量控制一般方式及实施 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典型的质量控制方式、不是讨论所有的质量控制,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和流程。 一、质量控制方式及计划制定、实施 1、主要质量控制方式 1)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 2)内部质量控制: a)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对比检测。 b)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 c)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对比检测。 d)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溶液的配置。 e)用标液对仪器测试过程中进行质控。 2、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 1)实验室应在每年年底建立次年的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并证明检测过程受控以 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和实验室 内部比对(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留样再测),计划中还应包括判定准则和出现 可疑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且覆盖申请认可或已获得认可的所有检测技术和方法。 2)技术负责人指定资深人员负责编写质量控 制计划,技术负责人对计划进行审核并负责组织监督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3)技术负责人对质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4)质量监督员监督检测人员完成上级下达的样品考核任务和比对、能力验证试验,督促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要求,审核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 5)检测人员:完成质控活动中应承担的检测工作,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 二、质量控制方式及实施程序 1、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

A)实验室认可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或下达的各检测实验室间比对检测任务。对此类任务应积极参加。 B)实验室间比对的执行 实验室自行组织的与外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本实验室的 能力和外部实验室做同样参数的检测项目比对,尽可能选择相同的检测方法进行。 C)项目的选择 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下达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所涉及项目,一般情况下必须参加。 实验室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由资深工程师制定并报技术主管审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客户投诉项目; —新开展的检测项目; —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检测的项目; —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项目; —其它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检测项目。 D)试验的组织 明确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任务后,联系参与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安排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以及核算所需实验经费。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实施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项目选择:一般优先选择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 实验室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安排; 2、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施程序 1)在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机构或主管机构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中,技术部 领取样品后,将其分发给各检测人员检测。

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实验室质虽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测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三、管理范围它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对人员的要求控制、实验室设备要求、料、法、环) 1.1人员的质量控制: 1.1.1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受过其所承担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考核并具有相应资格管理和检测的人员,确保其检测工作质量。人事管理要求验证、检查、评价,以保证满足本实验室对人员的要求。对以上相关资料予以存档。 1.1.2技术负责人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各项培训(岗前、方法标准、设备操作、安全作业、法律法规、安全和防护等)。培训合格,签订设备操作授权书,准许上岗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1.1.3对检测过程,检测工作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执行〈〈监督工作控制程序》。 1.1.4授权签字人由实验室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给予授权。 1.2设备的质量控制 规范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1.2.1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满足实验室核查要求。 1.2.2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建立设备维护维修计划、记录。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程序》 1.2.3设备管理人及设备使用人相互配合做好设备期间核查工作,严格按照〈〈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 1.2.4做好设备的校准工作,依据〈〈量值溯源程序》进行校准核查工作,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标明"三色”标识。表明设备所处的校准状态。 1.2.5完整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周期检定记录及计划、设备的保护工作。 1.3试验溯源性控制 1.3.1有测量功能的设备及辅助设备和标准物资,在投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前期校

试验室质量控制制度

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检测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三、管理范围 它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对人员的要求控制、实验室设备要求、料、法、环) 1.1人员的质量控制: 1.1.1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受过其所承担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考核并具有相应资格管理和检测的人员,确保其检测工作质量。人事管理要求验证、检查、评价,以保证满足本实验室对人员的要求。对以上相关资料予以存档。 1.1.2技术负责人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各项培训(岗前、方法标准、设备操作、安全作业、法律法规、安全和防护等)。培训合格,签订设备操作授权书,准许上岗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1.1.3对检测过程,检测工作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执行《监督工作控制程序》。1.1.4授权签字人由实验室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给予授权。

设备的质量控制1.2. 规范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1.2.1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满足实验室核查要求。 1.2.2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建立设备维护维修计划、记录。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程序》 1.2.3设备管理人及设备使用人相互配合做好设备期间核查工作,严格按照《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 1.2.4做好设备的校准工作,依据《量值溯源程序》进行校准核查工作,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标明“三色”标识。表明设备所处的校准状态。 1.2.5完整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周期检定记录及计划、设备的保护工作。 1.3试验溯源性控制 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满足《量值溯源程序》,实现检测数据可以溯源到国际单位制的溯源性要求。 1.3.2实验室设备管理员执行《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及《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定期做好测量仪器及设备的校准检定工作。 1.4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 严格按照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制定的《检测工作控制程序》执行检测工作流程。保证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工作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 1.4.1保持现行有效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及可查参考资料。 1.4.2除客户特殊要求,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1标准物质监控 1.1、质控过程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人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适用范围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2人员比对 2.1、质控过程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2.2、适用范围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方法比对 3.1质控过程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3.2、适用范围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